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00例的效果观察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00例的效果观察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00例的效果观察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00例的效果观察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100例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安全、无痛的分娩已不仅仅是一种愿望,而是作为每1位产妇及胎儿的权利得到关注。椎管内阻滞麻醉可阻滞支配子宫及阴道的感觉神经,达到起效快,镇痛效果安全的方法[1]。2011年5月起将椎管内麻醉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于我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自愿要求分娩镇痛100例孕妇为观察组,该组孕妇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随机选择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方法:观察组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产妇于宫口开大约3cm开始施行分娩镇痛术。先建立静脉通道,取l3~4椎间隙穿刺硬膜外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机制 交感神经阻滞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 和回心血量减少 T4以上高平面阻滞,阻断心脏加速神经纤维(发自T1~T4水平),削弱心脏代偿功能,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其他因素,如局麻药吸收入血引起心肌 负性肌力作用;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危险因素 广泛的阻滞平面 原有低血容量 原有心血管代偿功能不足、心动过缓 高体重指数、老年 术前合并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或丙嗪类药物 突然体位变动可发生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 甚至心跳骤停; 椎管内阻滞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 广泛的阻滞平面 应用β受体阻滞剂 ? 原有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

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 脊麻心跳骤停发生率高于硬膜外腔阻滞 进行性心动过缓 老年人 髋关节手术(?....) 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阻滞平面过广、 纠正低血容量、抬高双下肢 对施行剖宫产的患者常规左侧倾斜30°体位 椎管内阻滞前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输入适量液体。 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抬高双下肢、加快输液等; 中度到重度或迅速进展的低血压,静注麻黄碱; 对严重的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 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如无反应立即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5~10μg);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硬膜外腔阻滞对呼吸的影响与运动阻滞平面和程度相关。 静脉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加重椎管内阻滞的呼吸抑制。

椎管内阻滞,特别是复合静脉给予镇痛药、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心跳骤停,预后极差。 危险因素 (1)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椎管内阻 滞时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失代偿; (2)高平面阻滞、高浓度局麻药或合并使 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和镇静药,可引起 严重呼吸抑制。 预防 (1)选择适当的局麻药(浓度、剂量及 给药方式),避免阻滞平面过高; (2)凡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物者, 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直至药物作 用消失。 治疗 (1)椎管内阻滞中应严密监测阻滞平面,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呼吸功能不全; (2)发生呼吸困难,但阻滞平面在颈段以 下,膈肌功能尚未受累,可给予吸氧;

浙江省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操作和管理规范(最后)

浙江省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操作和管理规范(草案)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及舒适度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舒适化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全国包括浙江省各地各级医院纷纷开展分娩镇痛的临床服务。但是,由于分娩镇痛开展的历史较短,浙江省乃至全国尚缺乏统一的分娩镇痛的规范和流程,导致各地分娩镇痛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较高。为此,浙江省分娩镇痛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全省分娩镇痛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麻醉、产科、助产、新生儿等学科专家,通过全面复习国内外分娩镇痛的相关文献,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结合本省分娩镇痛现状和各级医院的医疗条件,特制定浙江省分娩镇痛操作和管理规范。考虑到椎管内分娩镇痛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镇痛效果最确切的分娩镇痛方法,本规范仅制定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技术和管理规范。目的:通过制定本《规范》,以及实施和推广本《规范》制定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操作常规、分娩镇痛管理规范,以促进浙江省分娩镇痛技术的实施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分娩镇痛技术的质量水平,降低分娩镇痛的并发症。 适用范围:本省各级各类医院。 第一章分娩镇痛概述 一、分娩镇痛相关的主要专业术语的定义: 分娩镇痛(Labor Analgesia):就是指应用药物和/或技术以减轻或消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几乎所有的麻醉性镇痛药物(部分镇静药物)都曾经或正在用于分娩镇痛,但现在最常用的分娩镇痛药物主要有:局部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镇痛药、氧化亚氮等。 椎管内分娩镇痛(Neuraxial Labor Analgesia):就是指将局部麻醉药和/或镇痛药注入椎管内(硬膜外腔或/和蛛网膜下腔)的方法以减轻或消除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娩痛。主要有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分娩镇痛、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等。 总产程(Total stage of Labor):就是指分娩的全过程,即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分为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First stage of labor):指从出现规律宫缩到工口完全扩张(工口开全,10cm)为止的过程。此阶段又分为潜伏期和和活跃期。潜伏期指从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扩张至3cm 的期间。活跃期指从宫口3cm到宫口开全(10cm)的期间。 第二产程(Second stage of labor):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 第三产程(Third stage of labor):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的过程。 二、分娩镇痛的原则: 1. 自愿原则:分娩镇痛技术的实施必须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 2. 安全原则: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为实施分娩镇痛技术的最根本要求,尽量选择对产妇和胎儿影响小的分娩镇痛方法。 3. 镇痛原则:优先选择镇痛效果佳的方法用于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宣传

一、什么是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又称无痛分娩,是指在孕妇生产的过程中,医生采用精神疗法亦或物理方法来减少孕妇所遭受的疼痛,还能够减弱孕妇的耗氧量和能耗量,并且能够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可能,对母体和胎儿都有很大益处。通过分娩镇痛,产妇可以在微弱疼痛甚至无痛中生产。 目前在美国,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占85%,英国高达90%,而我国实行无痛分娩的不到1%。现在国内一些大医院也逐步开展这项技术。理想的无痛分娩必须具备以下优点: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程;产妇清醒,可以参与生产过程;必要时可满足手术要求。所有目前国内外采用无痛分娩方法最多的就是使用低浓度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及阿片类药物进行椎管内阻滞镇痛。 我院产科与麻醉科联合从2014年底就开展了分娩镇痛,其方法为椎管内注药镇痛法(硬膜外麻醉),取得明显的镇痛效果,2016年我院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有335人次,其中有58例因其他原因转手术生产,余下277例VAS疼痛评分在0-3分有274例,4-6分有3例,镇痛有效率达98%。分娩疼痛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盆底组织受压、阴道扩张、会阴伸展,其主要感觉神经传导传至大脑痛觉中枢产生疼痛,因此阴道分娩镇痛需将神经阻滞范围控制在胸11~骶4之间。而分娩镇痛是在产妇的腰椎处插入一根小导管,药物则经过导管缓慢释放,并配有电子镇痛泵精确的泵入。

二、分娩镇痛的评估标准 疼痛评估可采用多种方法,目前常用为可视疼痛分级法(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简称 VAS 划线法)。VAS 尺是1 条10 cm 的带刻度的直线,可标注为0~10分,一端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剧痛,0~3分为不通或微痛(舒适);4~6分为中度痛(难忍受);7~10分为剧痛(剧烈疼痛)。在分娩镇痛操作前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评分。采用分娩镇痛起效后麻醉医生再评分,分值下降即为有效,3分以下为优。 麻醉科万灵

全麻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麻醉临床路径(麻醉医师版) 一、硬膜外麻醉适用对象: 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可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二、选择麻醉方案的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临床麻醉学》,徐启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三、进入临床路径的标准: 1. 有硬膜外麻醉适应证 2. 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 四、进入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阶段分为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实施、麻醉后随访3个阶段。 1. 麻醉前一日:进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见麻醉前访视路径); 2. 手术当日: (1)核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再次进行病情和硬膜外麻醉可行性的评估; (2)监测生命体征; (3)开放静脉通路; (4)根据所实施的手术,确定硬膜外穿刺的间隙; (5)硬膜外穿刺; (6)试验剂量; (7)麻醉维持; (8)麻醉处理; 3. 手术结束后至送入病房后24h: (1)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和末次用药时间确定患者去向:①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可送至病房;②麻醉平面在T5以上、距离末次麻醉加药时间1小时以内以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PACU观察;③患者病情危重或在PACU观察1小时病情仍不稳定,可由施行麻醉的医师护送至ICU观察。 (2)送至病房后24h内,观察和处理:①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的运动与感觉;②麻醉相关并发症;③填写术后随访记录。 五、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出现麻醉并发症者(如全脊麻、局麻药毒性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硬膜外腔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按相关指南抢救处理。 2. 穿刺失败。硬膜外穿刺困难导致失败者,可改为全身麻醉等其它麻醉方式,进入其它临床路径。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 一、分娩镇痛原则 (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 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 (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 (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 (一)设备及物品要求 1.麻醉机; 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 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 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 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 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 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 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 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三)场地要求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操作要求在无菌消毒房间实施,严格按照椎管内麻醉穿刺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感染。 (四)产妇准备 1.产妇进入产房后避免摄入固体食物,可饮用高能量无渣饮料; 2.签署分娩镇痛同意书(产妇本人或委托人); 3.开放静脉通路。 六、分娩镇痛开始时机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潜伏期开始椎管内镇痛并不增加剖宫产率,也不延长第一产程。因此,不再以产妇宫口大小作为分娩镇痛开始的时机,产妇进入产房后只要有镇痛需求即可实施。 七、分娩镇痛实施方法 (一)连续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影响小、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之一,并且当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需实施紧急剖宫产时,可直接用于剖宫产麻醉。 1.操作方法: (1)穿刺过程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 (2)选择L2-3或L3-4间隙,严格按椎管内穿刺操作规范进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椎管内麻醉操作规范

椎管内麻醉 操作规范 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根或脊神经产生传导阻滞,达到相应区域的麻醉效应称之。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骶管阻滞 一、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①患者拒绝或不合作者 ②穿刺部位感染 ③未纠正的低血容量 ④凝血功能异常 ⑤脊柱外伤或解剖结构异常 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对禁忌证: ①菌血症 ②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 ③应用小剂量肝素 二、术前访视 ⑴术前评估与全麻病人相似,并根据病情确定适宜的区域麻醉方法。 ⑵查体时应特别注意患者的背部,观察是否有畸形、外伤、感染等。 ⑶追问患者是否有脊椎病病史,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难或疾病,还应记录既往的神经病变。 ⑷追问异常出血史、用药史、过敏史。 ⑸向患者讲解麻醉操作过程,说明麻醉的优、缺点;还应讲明术中可能需要另外加用镇静药和麻醉药,若阻滞失败或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超出预想范围,可能改用全身麻醉。 ⑹术前用药:适量的镇静药、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疼痛。 三、穿刺体位: 穿刺体位有侧卧位及坐位,临床上主要采用侧卧位 侧卧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操作。 坐位:臀部与手术台边沿相起,两足踏于凳上,两手置膝,头下垂,使腰背部向后弓出。 四、穿刺部位: 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 上肢:T3~4 下腹部: T12至L2

下肢: L3~4 会阴: L4~5 五、穿刺方法: 直入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进针,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 旁入法: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 1.5CM处做局部浸润。穿刺针与皮肤成75°角,进针方向对准棘突间孔刺入。 六、棘突间隙的体表解剖标志: 颈部明显突出的棘突为颈下棘突 两侧肩胛冈联线交于T3棘突 两侧肩胛下角联线交于T7棘突 两侧髂嵴最高点联线交于L4棘突或L3~4棘 突间隙 七、麻醉前准备 1、按照手术间麻醉准备工作常规准备吸引器、麻醉机、呼吸回路、全套气管插管用具以及抢救的应急药物,打开并检查穿刺包内穿刺用品是否齐全。 2、患者入室后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医嘱执行情况、睡眠质量,消除其顾虑和紧张。 3、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开始麻醉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椎管内穿刺。 八、硬膜外阻滞 ㈠穿刺步骤: 1、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 2、根据手术部位确定穿刺点,摸好间隙于穿刺点用指甲轻轻压个痕迹。 3、穿戴无菌手套(注意无菌原则),抽取穿刺需要的药品和生理盐水等,将穿刺用品摆放整齐。 4、选用适当的消毒液进行大面积皮肤消毒,谨防消毒液沾染穿刺用具,以避免消毒液潜在的神经毒性作用。 5、抽取5ml 1%的利多卡因,于穿刺点作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浸润。 6、破皮针破皮。 7、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硬膜外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直进针。依次进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穿刺时仔细体会针尖的阻力变化。 8、确定进入硬膜外腔后,测量硬膜外至皮肤的距离,导管进入硬膜外腔3~5厘米。然后边拔针边固定导管,直至将针退出皮肤。 9、拔针过程中不要随意改变针尖的斜口方向,以防斜口割断导管。 10、针拔出后,调整导管的长度,接上连接器和注射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入少许生理盐水无阻力后固定导管。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于产程的关系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于产程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7-07-04T13:42:32.2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春艳薛顺青范华荣[导读] 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 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春艳,薛顺青,范华荣 256800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00例,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产妇在产前进行椎管内麻醉,对照组产妇产前未给予麻醉措施,选择视觉模拟法对两组产妇的疼痛效果进行评价0-10分,10分为剧烈疼痛,0分为无痛感;记录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结果:在镇痛效果方面,两组产妇镇痛前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的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方面,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7例,顺产率74%,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0例,顺产率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方面,观察组产妇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缩短产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产程 女性在分娩的过程中会承受巨大的痛苦,椎管内麻醉是一种环节分娩疼痛的有效方法,根据麻醉药物注入位置的不同,椎管内麻醉可以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四种[1]。但是现阶段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以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面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议[2]。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00例,排除先天性疾病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产妇等因素干扰,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6.7±3.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7±1.2)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观察组患者50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3±2.5)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1±0.8)周,初产妇33例,经产妇17例。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产妇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产前进行椎管内麻醉。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产前未给予麻醉措施。 1.3 观察指标 选择视觉模拟法对两组产妇的疼痛效果进行评价0-10分,10分为剧烈疼痛,0分为无痛感;记录阴道分娩产妇总产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统计软件来完成统计分析工作,用(XX±XX)来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比较,计数资料用x2比较,以P<0.05作为统计学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疼痛效果对比 两组产妇产前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的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2.2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7例,顺产率74%,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0例,顺产率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产程对比 观察组产妇总产程(8.03±1.21)h;对照组产妇总产程(10.32±2.58)h,观察组产妇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分娩镇痛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麻醉镇痛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娩属于健康、自然的繁殖方式,但是就产妇而言,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承担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刺激,尤其在第一产程,产妇子宫在收缩过程中会引起阵发性疼痛,同时带给腰部以及骶尾部疼痛感,加重了产妇的疼痛感[3]。另外,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剧烈疼痛影响,会导致耗氧量增大,使得胎盘供氧情况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母体内环境出现紊乱现象,延长产程,出血量增多[4],需要改用剖宫产的方式来完成生产,还会伴随有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使得母体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好的镇痛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5]。 本次研究表明,在镇痛效果方面,两组产妇镇痛前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的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方面,观察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7例,顺产率74%,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共30例,顺产率6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程方面,观察组产妇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黄海艳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黄海艳 发表时间:2018-03-01T09:45:21.12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7期作者:黄海艳杨金凤 [导读] 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促进分娩顺利完成,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剖宫产。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住院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进行分组;观察组51例,临产后采取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45例,临产后不采取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的活跃晚期VAS评分、心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综合分析分娩结局,并作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晚期VAS评分、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助娩、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促进分娩顺利完成,减轻产妇的痛苦,减少剖宫产。 【关键词】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分娩结局 在临床上,疼痛作为阴道分娩产妇必须要面对的生理反应,而剧烈的疼痛可引起产妇一系列应激反应,甚至引发并发症。此外,个别产妇因惧怕疼痛而放弃阴道分娩,首选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近年来,椎管神经阻滞麻醉逐渐用于分娩镇痛中,临床效果得到认可,且对产程、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1]。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住院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进行分组;观察组51例,平均年龄(25.2±4.6)岁、平均孕龄(40.2±1.5)周、平均身高(1.62±0.14)m、平均BMI(27.6±2.31)kg/m2;对照组45例,平均年龄(26.5±4.2)岁、平均孕龄(39.8±1.3)周、平均身高(1.59±0.25)m、平均BMI(27.4±2.28)kg/m2;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临产后采取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于L2-3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4cm左右,注入3mL的2%利多卡因后,若无异常反应的情况下,继续给予3mL的2%利多卡因,在控制麻醉平面满意后,连接电子镇痛泵,给予0.1%罗哌卡因和0.002%芬太尼的混合液,逐渐增加上述药物的使用剂量,直到宫缩疼痛可耐受为主;若宫缩疼痛不耐受的情况下,由产妇自行控制电子镇痛泵的给药量,但在15min内,不可重复增加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对照组临产后不采取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活跃晚期VAS评分、心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综合分析分娩结局,并作对比;其中分娩结局观察指标:剖宫产率、阴道助娩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围产期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晚期VAS评分、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围产期观察指标对比 3 讨论 由于产妇对分娩舒适度的要求逐年提高,而分娩疼痛仍作为影响阴道分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产妇心理状态作为影响阴道分娩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而产妇心理状态与分娩疼痛密切相关[3]。对此,在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的基础上,对产妇采取椎管

椎管内分娩镇痛医护体系协调策略

《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第12期(总第377期)2012年12月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Vol.32No.12(SUM No.377)Dec.2012 医疗管理Yiliaoguanli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全国很多医院的麻醉科陆续开展了椎管内分娩镇痛业务,有些医院这些工作已经开展了超过10年的时间,但是却鲜有医院将这项工作流程化、规模化展开。笔者查阅了国内学者对一些一线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人员紧张和科室协调是两大主因,但是对解决的方法,却未有涉及。通过本文,笔者希望为临床协调科室工作提供一个新思路。 1现有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工作体系 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工作最主要的协作科室即为产科、 麻醉科和产房。目前产房的工作体系基本为助产士负责产程监护、产妇护理、分娩协助,产科医师负责产程干预、产科合并症治疗及分娩助产等。由于经常有几位产妇同时进入产程,所以多数产房采用综合管理:助产士对产妇产程进行统一监护,定时观察,再针对不同情况向产科医师进行汇报,产科医师作出处理。由于产程进展速度不一,因此有的产妇可能要经历两组甚至三组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的监护才能分娩。 在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时,产科医师会综合考虑产妇的产程进展、预期分娩情况、合并症风险,在适当的时机请求麻醉医师的介入。麻醉医师一般会进入产房评估产妇情况,交待镇痛风险,监护生命体征,然后进行穿刺置管。为产妇配置镇痛泵后,麻醉医师定时对镇痛效果和程度进行随访和记录。 2现有工作体系的风险评估 众所周知,产房的工作压力大、强度高,是公认的繁忙、 劳累、高风险的医疗科室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椎管内 分娩镇痛的麻醉医师介入产房工作,可能不但增加了产房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同时改变了产妇的状态,使产程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的工作“盲区”。 另一方面麻醉医师的日常工作主要在手术室内,这里是全医院设备最先进、药品最齐全、各方面支持最有力的地方之一。麻醉医师对手术室环境充满信任,脱离了他们熟悉的环境,进入产房工作必然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而麻醉医师也在他们工作环境的“盲区”开展工作。 尽管70%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工作存在不足[1],但是不论产科医师还是麻醉医师、助产士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都有所保留:高达57.4%的医务人员对这项工作不支持也不反对[2],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在被问及分娩镇痛工作不足的原因时,有高达93%的产科医师和96%的麻醉医师认为是由于科室协调不足,同样比例的两科医师承认人员不足也是重要因素,而认为是技术原因导致的比率仅分别为54%和20%[1]。由此可见科室协调、人员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这项工作的首要原因。 产妇在镇痛效果确切、麻醉平面固定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由于产程长,麻醉医师人员短缺等原因,在镇痛稳定期的管理上,麻醉医师一般只对已经进行镇痛的产妇进行定期的巡视,观察镇痛效果,了解产程进展,同时确定镇痛策略。对产妇体征的监测、镇痛程度的把握等工作常常由助产士协助完成。助产士不是专业麻醉护士,对很多麻醉急重症、并发症并不了解,如果产妇出现紧急情况,即使是对紧急状况作出初步判断都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当这些状况再复合一些产科情况时,更易造成混淆。 椎管内分娩镇痛医护体系协调策略 郭 晨① 徐铭军① 摘 要 许多医院产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合作开展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已经多年,但依然未成规模,究其原因,人员紧 张和科室协调成为制约我国椎管内分娩镇痛广泛开展的瓶颈之一。这是由于参与分娩镇痛的人员虽然职能明晰,但缺乏协调机制,具体工作中又容易脱节所致。在助产士中建立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的急性疼痛服务体系有良好的理论和工作基础,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妇安全,推动这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体系 医院 中图分类号 R197.323.2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329(2012)12-0028-02 Coordinated Strategy of Medicine-nursing System on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GUO Chen ,XU Ming-jun//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2012,32(12):28-29 Abstract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was launched in many hospitals with the coopera -tion of Obstetricians and Anesthesiologists ,but this job ’s prosperous development is seldom in clinical work.HR shortage and inadequate departments ’coordination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anal -gesia in China.The whole process is most likely divided into several totally independent parts without effective coordina -tion because the staff ’s jobs are so different.To build Nurse-based ,Anesthesiologist -supervised Acute Pain Service system may get the work more reasonablely and efficiently because of its proper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to make sure the maternal more safely and push the job more developed. Key words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Anesthesiologist-supervised Acute Pain Service ,hospital First-author ’s address Beijing Obstetricians and Anesthesiologists Hospital Affiliated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6,China 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 100026 28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椎管内麻醉操作技术规范 由于儿科病人合作程度差,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椎管内麻醉应在完善的静脉复合麻醉(监测下镇静、镇痛)下施行,操作过程中,需有护士或麻醉助手协助患儿保持适当体位,需妥善连接监护仪器,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注意上呼吸道畅通情况,时刻警惕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发生。 【硬膜外阻滞】 1.1 适应证:中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部位手术,上腹部手术推荐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必要时可性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1.2 禁忌证: 1.2.1 绝对禁忌证:患儿及家属强烈拒绝、穿刺部位皮肤感染、严重脊柱解剖异常或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明显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容量未纠正。 1.2.2 相对禁忌证:急腹症腹胀明显者、饱胃患儿、接受抗凝治疗者、其他体位摆放苦难者。 1.3 实施过程 1.3.1 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推荐咪达唑仑0.05~0.1 mg/kg(以总量不超过2mg为宜)、长托宁0.1~0.2 mg/kg、舒芬太尼0.1~0.2 μg/kg(或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2~3 mg/kg依次静脉缓慢推注。患儿入睡后摆放体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

入氧气。 1.3.2 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手套,用5%含碘消毒剂消毒皮肤3次,铺无菌巾。 1.3.3 用0.5~1%浓度的利多卡因溶液对皮肤至黄韧带全层局部麻醉。 1.3.4 行硬膜外穿刺,至针尖进入椎间隙,拔出针芯,接玻璃注射器进行压力试验。 1.3.5 针尖进入硬膜外隙,阻力消失,回吸无血液、脑脊液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以2~3cm为宜。行负压试验。 1.3.6 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患儿取平卧位,依次给予试验剂量和首剂局部麻醉药。 1.3.7 术中严密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手术进行状态按时追加跟踪剂量。手术结束后拔出硬膜外导管,仔细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骶管阻滞】 2.1 适应证:下肢、肛门、会阴手术,部分3岁以内患儿的下腹部手术。 2.2 禁忌证:上腹部手术,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脊柱裂或脊膜膨出,严重脊柱畸形以及其他体位放置困难者。 2.3 实施过程 2.3.1 参照硬膜外阻滞过程实施镇静、镇痛,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采用面罩吸入七氟烷镇静后实施。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阴道分娩产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结果两组镇痛前V 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的V 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产妇经阴道分娩(包括自然分娩与助产分娩)共64例,B组为62例,A组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以及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产程和分娩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最疼痛的经历之一,而椎管内麻醉是缓解分娩疼痛的有效方法,但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也是产科麻醉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1]。本研究对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产程、分娩结果、安全性以及镇痛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40例,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1±3.2)岁,初产妇88例,经产妇52例,体重39~67kg,平均体重(5 2.2± 3.9)kg,孕周37~42w,平均孕周(40.2±1.3)w;入组产妇均单胎头位,骨盆内外测量及胎位检查正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7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体重等一般基线资料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B两组产妇于宫口开大3~5cm,入产房常规开放静脉,取左侧卧位,选L3-4间隙行硬膜外或针内针腰-硬联合阻滞,A组硬膜外腔头侧置管4cm,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1%利多卡因4ml试验量,观察5min无全脊麻和药物中毒征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1.67ug/ml)7ml,10min后视觉模拟评分(V AS)仍>3分,追加3~5ml后接PCEA泵[2]。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0.4ml+10%葡萄糖 2.1ml,观察产妇V AS评分,当V AS评分>3分时,硬膜外腔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1.67ug/ml)3ml,接PCEA泵[3]。两组产妇均泵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1.67ug/ml),持续剂量5ml/h,负荷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产妇V AS评分>3分,由麻醉醫师按自控键给药,直至镇痛效果满意(V AS评分63分),宫口开全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 1.3效果评价[4] 镇痛效果,采用V AS评分;阴道分娩产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计算产妇产后2h出血量。

2020最新麻醉科分娩镇痛管理规范

Xx医院麻醉科 分娩镇痛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分娩镇痛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作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本规范所称的分娩镇痛技术,是指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主要包括硬膜外腔镇痛、蛛网膜下腔镇痛、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者妇产专科医院,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的诊疗科目。 (三)对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的基本要求: 1.具备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临床工作的基本设施:具有完善消毒条件的独立操作空间,按照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对产房的要求进行院感监测与管理。 2.具备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临床工作的基本设备:多功能监护仪;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鼻吸氧管、吸氧面罩;吸引设备包括负压吸引器、吸引管、吸痰管;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抢救车,包括抢救

物品及药品;气管插管设备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医疗区域内具有麻醉机和除颤器等。抢救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3.具有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基本药品和处理意外或并发症的应急药品:静脉输液用液体;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急救类药品(麻黄素、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咪达唑仑、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毒麻药管理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所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麻醉科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麻醉科专业,执业地点为申请单位。 2.3年以上高年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经科室评估具备独立从事分娩镇痛的能力。 3.具有毒麻类药品处方权。 (二)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相关护理人员、产科医师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产科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并经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系统培训。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椎管内分娩镇痛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分娩镇痛流程

分娩镇痛流程 1、入院宣教(产房) 2、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凝分析)(医师) 3、产妇或家属自愿申请 4、签署分娩镇痛麻醉同意书(麻醉医师) 5、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cm以上,行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 醉(麻醉医师) 6、监测并填写麻醉记录单(助产师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报 麻醉医师处理) 7、观察镇痛效果并调整用药(助产师记录,发现异常情况 报麻醉医师处理) 8、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助产士观察,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 时处理) 9、宫口开全停止用药(助产师处理) 10、胎儿娩出后恢复用药(助产师处理) 11、观察2小时拔出硬膜外导管并完成记录单。(麻醉医师)

分娩镇痛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a 麻醉效果及副作用 b 生命体征:BP、P、R c 胎心、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 护理措施: 1)按照正常分娩的护理常规。 2)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镇痛技术及其利弊,让产妇 及家属进行充分的知情选择。 3)在操作前进行评估,排除禁忌症,签订知情同意 书。 4)建立静脉通道,选择粗大的血管同时协助摆好穿 刺体位。 5)麻醉后,先平卧半小时改自由体位,每2-4小时 翻身一次,防止褥疮的发生。 6)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后1小时严密严密监测R、 P、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注意麻醉 平面过高和低血压的发生,如有异常立即与麻醉 师联系,积极处理。

7)鼻导管间断给氧,流量2-4L/分。 8)麻醉后1-2小时快速输入3-4ml/kg平衡液补充血 容量,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9)注意听取产妇的主诉,观察麻醉效果。 10)严密观察胎心、宫缩及羊水情况,适时阴道检查 了解产程进展发现异常汇报处理。 11)观察膀胱充盈情况,每2-4小时祝产妇排尿一 次,必要时给予导尿。 12)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宫缩、阴道流血、膀胱充盈 和会阴切口情况。 13)做好产后宣教和指导。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 不、”|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 除。分娩镇痛操作规范 分娩镇痛原则 (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 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佶 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杲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分娩镇痛适应证 (一)产妇自愿。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 不、”|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 除。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 (-)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 (一)设备及物品要求 1.麻醉机; 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 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 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廂罩; 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 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 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 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 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

麻醉常识—椎管内麻醉

1、何谓半身麻醉? 脊髓神经因分布的位置不同而管理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和 运动,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从背后打入麻醉药来暂时阻断某些脊髓神经的作用,以达到可对该脊髓神经所管理的区域手术而病人不会感到疼痛的目的。这种麻醉方式,病人不会失去意识,只有下半身不能动,所以称为半身麻醉。 2、半身麻醉有哪些 ? 蛛网膜下腔骶管麻醉:利用很细的针将麻药打入脊髓神经所在的蜘蛛膜下腔,达到阻断脊髓神经的作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是用细针 (但较脊椎麻醉的针粗)将麻醉药注入硬脊膜外腔,直接作用于脊髓神经根。其起始时间较脊椎麻醉慢,对感觉及运动神经的阻断程度也较脊椎麻醉小,以分节的方式进行选择性的阻断,可因麻醉时间和需求不同而多次给药。 3、半身麻醉是否会伤及脊柱? 半身麻醉因为是经过脊椎间的间隙给药而达到暂时阻断神 经作用,所以是不会伤到脊柱的。 4、哪些病人不宜做半身麻醉 病人拒绝、皮肤穿刺部位的局部感染、全身性败血症、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脊柱畸形等 5、半身麻醉可能有什么后遗症? 半身麻醉可能产生的后遗症包括有尿潴留、神经损害、感染等,但都很少见;最常见的是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麻醉后平卧24小

时可预防)。 6、接受半身麻醉之后是否容容易腰酸背痛? 半身麻醉後的背痛发生率与全身麻醉相同,而且绝大部分可自愈。脊椎麻醉的药效通常在麻醉后两个小时开始减退,八个小时后才能完全回复所有知觉。若能在麻醉後的六個小时保持平躺,且能起床後多喝水,慢慢下床活动,较不会有腰酸背痛的状况产生。 7、为什么麻醉了还有感觉? 麻醉后,很多病友都会问麻醉医生这一问题。其实除了全身麻醉,多数麻醉方法本身并不会影响意识,患者保持清醒,神经阻滞区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没有了所有的感觉,触觉、压力及本体感觉等仍然存在,只是温度觉、痛觉等已消失。由于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麻醉医生一般会给予适当药物使患者镇静入睡,因此大家根本不需要担心。 8、利用脊椎打麻醉是否会引起日后腰痛的后遗症? 半身麻醉针刺入的是脊椎间隙,即两节腰椎骨之间,主要是一些软组织,如肌肉、韧带、脂肪等,因为针头非常细小(23-26G),可能会有类似肌肉注射的局部轻微肿痛,1-2天可恢复,不会造成腰痛的后遗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