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1导言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中心的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以及如何维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谁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好人才,谁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就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一切知识、科技、信息无不以人为载体。在企业管理领域,人已成为实现企业自身战略目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中人心向背和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如何保持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减少人才流失,已成为困扰企业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经理和部门主管的一个日益尖锐的问题。

1.1 选题背景

现代经济的发展己经飞跃了工业经济时代最辉煌的巅峰,开始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进军,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的主导要素是土地和资本的话,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主导要素则首选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重心也必然要发生深刻的改变,必须从以“物力资源”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管理。

有效的绩效管理是提升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绩效管理使管理者必须在工作中作出表率,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坦然而客观地指出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使评估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也对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科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绩效管理是上下级沟通的重要手段。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它创造了上级和下级定期沟通的良好机会。可以让受评者就本职工作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使受评者产生认同感和成就感,提高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能够激发其进取心。应该看到,人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是多么的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如何把人力当作特殊的资源来开发,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而且能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也就必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管理者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企业一切活动的载体是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加强管理者绩效考核是提升管理者价值的重要方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将影响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公平性,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我国目前众多企业在管理者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有绩效考核设计的需求。

1.2 理论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绩效管理概念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被提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人事管理演变而来,“人力资源”一词最早是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此后,巴克,这位研究培训和跨学科工业关系的社会学家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源功能》一书,详细阐述了有关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他是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讨论。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在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早期,由于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和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力资源规律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彼得森和翠西在1979年的《人力资源系统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都包含这样一些活动:招聘、甄选、绩效考核、薪酬和员工开发以及劳资谈判。随着绩效考核内涵的逐渐丰富,绩效管理被提出并被广泛接受,现在业内人士已经非常熟悉。

1.2.2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学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一批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首先把西方先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论引入国内。在此期间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

最初,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并没有区分,在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书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例证。直到现在,在不少企业的规章制度中,虽然使用的是“绩效管理”术语,但制度的内容却基本上局限于对考核评价过程的规范。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并不相同。近两年,不少学者对此加以区分,相关论述很多,比如吴智勇在《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的表现》一书提出:“不要将绩效考核或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两者之间是有所不同

的。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如果你只做绩效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你面临的将是失败。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获得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绩效不应仅与工资和奖金挂钩,这样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应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励等。

1.3 相关理论

1.3.1 绩效管理的内容

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然后通过过程的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为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可见,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的对话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使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远景规划和目标任务一致,使员工和企业实现同步发展。

1.3.2 绩效考核方法

针对不同的企业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方法,如: 360°绩效考核法,标准尺度法,等级择一法,正负评价法,要素评语法等,其中比较成功的是360°绩效考核法。其优点在于以多角度多来源的对被考核对象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估。

我们知道在绩效考核指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明确指标之间孰重孰轻。即绩效的反馈通常这是一个不为管理者重视的事情,一般是凭经验确定。其实,绩效反馈的设计关系到工作行为的导向问题,对某一个指标过分看重或者过分轻视,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2 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2.1 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的考核指标也就是绩效考核项目,许多指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组合起来就构成指标体系。许多企业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没有以相关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将考核指标笼统为德、能、勤、绩四大块,或以偏概全,或重复相近,更缺少针对不同岗位的关键性指标,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很难反映被考核人的真实情况。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比起市场营销、生产来说是一项不重要的事,弄不好还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因而很少过问,只是在最终的考核结果上草草签字了事,这种对绩效考核的偏见,势必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效果。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客观衡量的尺度,定量判断少,定性判断多,往往受考核者的价值观影响,尤其是长官意志的左右,考核者的道德水平影响他判断的公正性,调查研究能力影响他获得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人格特性影响他掌握考核的宽严程度,难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某些上级根据被考核者与他的“亲疏”程度,而给出相应的不公正评价,使“疏”的人没有机会从其控制的部门提拔上去,而“亲”的人受到偏袒而得到不应有的提拔和待遇。

2.2 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有人认为绩效管理是一剂救世良药,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普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以为有了绩效管理就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即使糟糕的绩效管理也是有益而无害的,主张企业应全面导入并实施绩效管理。其实绩效管理就如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以激活整个企业,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反之则会产生许多后遗症、带来许多问题。

2.2.1 绩效管理的职责不明确

毫无疑问,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一,但显然不会仅仅只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责。其实,人力资源部门只是绩效结果的应用部门,只负责设计管理方法、制定管理标准、提供奖惩措施、进行培训和实施监督等工作;在企业中承担企业策划、企业管理或计划财务等职能的部门才是绩效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行使着绩效管理的执行和推动职能。另外,企业领导人是绩效管理的原动力所在,是绩效管理的第一推动责任人。

2.2.2 绩效管理理念上的偏差

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任何人都希望绩效管理能给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好的绩效,带给我们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但当人们目光聚焦企业绩效管理的现实时,常常发现卷入其中的管理者和员工都不喜欢它,绩效管理是“损人不利己”的无用功,并且在想方设法地回避它。这种现象有其心理学方面的原因,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被别人评价或当一个人要评价别人时,往往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回避和抵触情绪也就在所难免了。被评估者的焦虑来自于对考核的不知情,对批评或处罚的恐惧,

对自己缺点暴露的担忧;评估者的焦虑来自于担心考核引起冲突和矛盾,不愿扮演“黑脸”的角色。

2.2.3 过分重视绩效考核

谈到绩效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考核。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是绩效管理,但凡是有过一定工作经历的人对考核都能说出个一、二来。所以,在许多人心目中,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其实,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和一种手段,它并不包括绩效管理前端的计划和实施,也不涉及后面的结果、应用和着眼于未来的改进。这种过分强调考核的作用、过分重视考核结果的思想,在实践中往往是将管理变成了克扣收入的手段和处罚员工的工具。

2.2.4 绩效管理的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只是为了评定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并且将考核结果仅仅作为晋级与发放奖金的依据,而没有分析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急待改善地方,更谈不上与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这样就很难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3 改善企业绩效管理对策建议

3.1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计划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组织中不同层次的人员通过沟通,对组织的目标达成一致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和目标,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正式工作契约的过程。

3.1.1 绩效计划主要表现

(1)在确保组织和团队目标实现的同时,保证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推进,要能将团队和个人目标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

(2)方向和目标对组织、团队和员工的感召和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绩效计划应为员工提供明确的、经过努力可达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3)绩效计划需要对组织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情况进行通盘考虑,以便组织、团队和员工发现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选择适当的工作方法和途径。

(4)绩效计划要有利于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有利于管理者对下属工作给予恰当的引导和支持。

(5)绩效计划应遵循灵活性和导向变化性的原则,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灵活性是说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要有一定的弹性,导向变化性是说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有一定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3.1.2 制定绩效计划的程序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准备信息和沟通方式。信息包括关于组织、团队和个人三方面的内容,一般主要有: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计划,年度的公司经营计划,团队的经营或工作计划,员工所处团队的目标和计划,员工个人的职责描述,员工上一个绩效期间的绩效考核结果。沟通方式有召开员工大会、小组会议、单独面谈等方式。(2)沟通阶段。

沟通阶段是整个计划制定阶段的核心,由沟通环境和气氛的准备、沟通的原则、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结果等部分组成。环境和气氛指要有专门的时间、没有干扰的地点和宽松的气氛;沟通的原则指相对平等的关系、注重员工的能动性、适当的管理者影响力和共同决策等;沟通的过程是指对有关信息的回顾、传递和交流,并达成一致的过程;沟通的结果是指沟通达成的关于绩效的契约和协议。

(3)审定和确认阶段。

审定和确认阶段是制定绩效计划的最后环节,需要对经过沟通而确定的计划内容进行系统的审定,形成一个经双方协商讨论的文档并由双方在该文档上签字。

3.1.3 绩效计划的实施

在绩效计划的实施中,有人认为绩效管理重要的就是制定绩效计划并在绩效期结束时对绩效进行评估,对实施过程并不重视,认为这是员工自己的行动过程。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非常危险的态度。绩效计划制定以后,如何通过工作努力来实现计划就成为整个绩效管理的关键。作为绩效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绩效实施是绩效计划的落实和执行,包括从绩效计划形成到目标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是展现管理者管理水平和艺术的主要环节,实施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成败。

绩效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过程,它是整个绩效管理中耗时最长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所以说实施与管理只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里的变化包括: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绩效计划的方向和进度,变更工作目标和任务:适应

计划推进的需要,适时调整计划实施各阶段所关注的重点工作;计划的完成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绩效实施结果是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绩效实施与管理是为绩效管理的下一个环节绩效考核准备信息数据的,所以在绩效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被评估者的绩效表现做一些观察和记录、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这里所说的“记录”是由主管人员对自己所观察员工工作过程中绩效行为的文字描述,而“收集”则是主管人员对其他观察人员所记录绩效信息的获取。记录和收集绩效信息可以为绩效考核提供充分的客观事实,为绩效改进和提高提供有力的依据,可以发现绩效问题和产生优秀绩效的关键时间及原因,可以在绩效考核和人事决策发生争议时提供事实基础。

3.2 选择科学的企业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一种是万能的,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的考核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

3.2.1 绝对考核的方法

所谓的绝对考核法是指按事先规定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工作标准,职务职能标准或按工作要求制定的标准,有关管理者本身进行考核评价的一种方法。以下列举几种具体的方法

(1)标准尺度法。

标准尺度法即对考核对象应具备的能力、工作应达到的目标、工作应具有的态度等要素制定出标准尺度,并规定出各要素在某种职务中的影响权重,然后由考核者根据标准进行考核打分,再根据各项权重换算出总分。得分越高,说明成绩越显著,按标准尺度法对从事某种职能工作的员工进行考核,具体如表1所示。表中“单项得分”,可根据所列“考核内容”进行评定,“特优”评90 -100分,“优”评80 -89分,“良”评70 -79分,“无大错误”评50-60分,“差”评30-40分。权重可根据考核因素,视工作职务的实际情况酌情划定。这种方法使用简便,同时打分档次多,易于比较,但考核者的主观臆断较明显。

(2)等级择一法。

它就是赋予评价各档次以相应的等级内涵,例如可以将管理者的工作成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赋予内涵:A级:工作成绩非常出色,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B级:工作成绩优秀,几乎不出差错;C级:工作成绩没达到标准,略有差错;D级:工作成绩

较差,差错较多;E级:工作成绩特别差,经常出错。

再如工作态度:A级:工作热情极高、责任心极强; B级:工作热情较高,责任心较强;C 级:责任心一般,但很难说是认真负责的;D级:表现出不负责任;E级:缺乏工作热情凡事不负责任。根据这些规定的“等级内涵”,做出单项选择这种方法运用简单,对每位被考核者提供数量等级(如表1)。

等级择一法(表1 )

这种方法运用简单,对每位被考核者提供数量等级。

(3)要素评语法。

就是指评价的要素以评语的形式出现,使评价更加直观生动,具体明确。这种方法要求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有充分的了解和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适用于对工作潜力等方面的考核。如,下面是一个关于管理者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给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评语(如表2)。

要素评语法(表2 )

(4)正负评价法。

正负评价法即先对每项工作确定考核标准,再根据标准去衡量考核对象工作的具体情况,视其工作情况与所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再根据规定的标准相应加减分数,然后汇总对考核对象进行评价。

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考核要素的选择与确定必须是那些绝对需要遵守的工作事项,不要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关键和重要工作;对不同人员要有所区别。标准分的设置,必须根据工作难易度、重要性、责任以及所需要的熟练程度来进行(如表3)。

正负评价法(表3 )

3.2.2 360°绩效考核法

360°绩效考核法(如图1)是近几年国外刚兴起的考核方法。近年来被国内的企业大量的应用,是一个企业中各个级别了解和熟悉被考核对象的人员其绩效、重要工作能力和特定的工作行为与技巧等的重要途径。为其提供客观、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考核者多角度、多来源地对被考核对象的绩效和发展需要做出客观、准确地评估。360°绩效评价扩大了考核者的人数与类型,易于优势互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不同人员评价的缺点,从而使结论公正、全面。

360°绩效考核法(图1)

各类人员的评价存在以下优缺点:

(1)上级评价。

在多数情况下,上司常常熟悉员工工作而且有机会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能够比较好地将员工的工作与部门及整个企业的目标联系起来,但易受个人偏见或感情因素影响,从而可能影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2)同级评价。

一般而言,员工的同事能够观察到他直接上司无法观察到的某些方面,而且对其业务、方法和成果了解较全面,但易受感情左右,特别在竞争之下,易引起心理冲突,使其对同事的评价主观,片面。

(3)自我评价。

员工处于评价自己业绩的最佳位置,能客观评价自己业绩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改进,但存在隐瞒或夸大实际情况或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的倾向。

(4)下级评价。

下级对上级的行为与管理效果较为清楚,但出于“怕报复”或“讨好”的心理,而使评价讲优点多,讲缺点少。

(5)专家评价。

他们因无个人利害牵涉,有专业技术,因此他们的评价公正而内行,但由于对被考核对象了解不够,加上专业不同,会造成评价不够深入的情况。

(6)顾客评价。

在服务态度、时限、技术方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

360°绩效评价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获得高质量的反馈信息以鼓励员工不断改进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为保证它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允许主管或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过程。

②使用有效的过程鉴别和分析出所有被考核对象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是设计评价问卷与量表内容的主要依据。

③使用有效的方法,筛选评价者,一般来说除被评估本人与直接上级外,其它评价者不应少于4人。

④通过匿名的方式获得反馈信息,并要绝对保密。

⑤严格按科学研究的方式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报告获得的信息。

⑥使用科学的、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进行考核,保证对所有考核技术和工具有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保证考核的公平、有效、客观和正确。

3.3 重视企业绩效管理反馈

3.3.1 绩效管理反馈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绩效反馈就是要通过评估者和被评估者面谈的方式,反馈传递对被评估者进行绩效考核的信息。

绩效管理反馈的内容包括被评估者在考核周期内的工作绩效状况,并听取被评估者对考核结果的看法,与被评估者探讨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对绩效优良者予以肯定和鼓励,和绩效不良者一起分析问题和原因、制定改进和培训计划,针对被评估者的绩效结果水平告知他将获得怎样的考核奖惩,表明组织对被评估者的要求和期望,了解被评估者在下一个绩效周期的打算和计划,并提供可能的帮助和建议。

目前有很多企业不是很重视绩效的反馈阶段,往往是计划也做了,绩效评估也做

了,却忽略了绩效反馈这个环节。其实这是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全面的一种表现。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让被评估者改进其绩效,如果评估结束就认为绩效管理完成,而不将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绩效考核便会失去其重要的激励、奖惩和培训开发功能,促进沟通的功能更无从发挥,这样的绩效管理便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的绩效管理系统。

3.3.2、绩效反馈的分析

相互信任——绩效反馈是主管和员工之间双向的沟通过程,要想使沟通顺利进行并达到理解和形成共识的目的,就必须要有一种彼此信任的氛围;

目的明确——指反馈的目的一致性,主要是回顾绩效期间的工作,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不足和问题,探讨未来与发展:

下属表现——在进行反馈时,要给下属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下属人员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认真倾听——倾听是鼓励下属多说话、说心理话的最好办法,良好的倾听要用心去理解对方的话语,保持目光的经常接触,不时有接纳对方的语言或动作,同时又要能听出对方话语中的弦外之音;

避免对立和冲突——面谈过程中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出现争论的场面是难免的,这时就需要换位去理解对方,特别是主管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想,尽量避免对立和冲突的情况发生:

就事论事——反馈双方应该讨论的范围是工作绩效,而不是讨论员工的个人性格;面向未来一反馈面谈的内容可能是对过去工作绩效的回顾和评估,但并不等于说面谈就集中于过去,而应该是总结出对员工和企业将来有用的东西,着眼于未来绩效的提升和员工的发展

优缺点并重——这是指不能由于一个员工工作成绩好、优点多而掩盖其缺点,也不能因为一个员工成绩差、缺点多而抹杀其优点,应将员工的优、缺点都找出来;

积极的心态——无论是对绩效好的员工,还是绩效差的员工,都应该怀着积极的情绪来结束面谈,使下属通过面谈受到鼓舞、振奋精神、增强干劲;

做好记录——将面谈确定的问题和目标记录下来,一方面完成了下一循环的绩效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对员工的尊重,同时也为下一循环的评价积累了数据和记录。

3.4 加强绩效考核环境建设

绩效考核能否在企业中得以正确地贯彻实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绩效考核的环境建设。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企业各级管理者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绩效考核工作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企业必须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使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在绩效考核的环境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企业管理者的公正性、良好的沟通机制等环境建设之外,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3.4.1 塑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文化环境

在现实企业的绩效考核中,许多企业绩效考核不佳的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原因。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要在企业中努力营造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促使员工在企业中有一致的奋斗目标。一个企业要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就必须要把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决策如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等作为企业真正的控制手段。同时企业管理层应向员工表明企业真正需要的、奖励的是什么。要重视必要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变革,使之能够为绩效靠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使绩效考核的思想深入到员工的头脑当中,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考核不是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和提高。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中,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在企业中形成以积极创新和追求进步为导向的竞争氛围。

3.4.2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企业奖惩分配机制的环境

绩效考核系统的有效性或者说绩效考核要真正在公司的绩效提升中发挥牵引和激发作用,就必须要解决好价值分配杠杆作用的发挥,使考核评价成为企业内部成员价值分配的客观、合理的依据。价值分配不仅仅包括物质的分配,也包括挑战性工作岗位的分配、职位的晋升等。在物质分配方面,要充分让个人工作能力、绩效在其中占有合理的位置,并成为个人物质利益的主要因素。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工作本身的激励,要不断创造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将之赋给有创造、进取的

高绩效的员工,给他们创造史大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3.4.3 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信息平台

管理者绩效考核涉及到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工作行为要求以及工作结果,同时不同的工作岗位其工作本身的关键技能、知识的要求也小同。在绩效考核中,针对小同的工作岗位,要设计出该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由于涉及到一些关键绩效指标的数据来源较为复杂,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平台做支持,很可能不能或很难采集到相关的指标数据,客观上妨碍绩效考核的实施及绩考核效果的公正性。另外,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上下级在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以及查询上将会造成困难。

3.5完善企业绩效考核的体系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时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绩效考核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在全球企业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要练好内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创新,在绩效考核的方法上,要适时地根据组织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调整。引进新的绩效考核理论和方法,使之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适应。为此,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5.1 将绩效考核纳入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为了有效克服传统绩效考核的缺陷,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要求,应把绩效考核纳入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把企业既定的远景目标作为绩效考核和管理的起点,使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战术转换和有效执行。

在此过程中,首先运用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换成阶段性的战术目标,再将这些目标按管理层次转化成具体的绩效考核内容,以便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使高层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达到企业长期目标的关键因素,各部门和职员也能够清楚知道其各自所完成的任务对企业总目标的影响。这样就有效地克服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之间的差距。

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阶段性的战术目标,并使其具体化。这样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使其真正体现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思想。

3.5.2 绩效考核指标要进一步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

绩效考核除了要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等财务指标以外,更应

充分注意诸如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非财务性指标。

财务指标由于其数据太依赖于会计报表而具有滞后性,而非财务指标,诸如客户层面、员工层面和内部运营过程层面等有关指标,大多能反映出企业发展趋势,因此具有一定的顶示作用,可以有效弥补单一财务指标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缺陷。

3.5.3 高度重视创新绩效考核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国际资本相对过剩,人才流动频繁的条件下,在市场容量、资源、环境的约束激烈的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及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范围和效益以及企业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保持的关键要索,加强对创新绩效考核,促进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3.5.4 将知识和智力资本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格局发生类变化,企业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上要重视对知识和智力资本的考核,使其纳入到绩效考核的体系当中。

3.5.5 加强对团队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

在企业的发展竞争中,团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崇尚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下,对团队的绩效考核显得更为重要。团队绩效考核给整个团队传达一个信息,即必须认识到团队的问题以及共同开发团队的能力,并且提高团队的自豪感和所有感,并不断提高团对成员的认同感等。

在团队绩效考核中,要根据不同团队的特点,从战略思考的角度设计出适合其绩效考核的体系,通过绩效考核能够使其增强凝聚力和进取精神。

4相关案例

4.1企业简介

该企业是美国的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企业注册资金200万美元。主要从事塑料助剂的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是塑料制品的一种添加材料,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使用它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成本。企业日前有30台生产设备同时进行生产。由于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广阔,该产品需求量较大,公司年产值在800万美元以上。企业现有基础管理部门包括集团财务部、质量管理部门、设备动力部门、集团办公室、集团直属部门。该企业自成立以来,已有员工180余名。管理者约25名。该企业运用360°绩效考评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

4.2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美国企业的360°绩效考评法的优点主要在于:注重对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核,有利于提高效率;有较为具体的客观考评标准和方法,便于执行;考评与薪酬晋级紧密联系,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主要不足在于:考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重视显露的专长能力,不利于挖掘员工的潜力;注重个人业绩,不利于团队合作。

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表明,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因为绩效管理的导入和实施而有明显的提高,与管理者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相差甚远。因此,企业组织有关咨询专家和绩效管理的实施人员进行了深刻的回顾和反思。在绩效考核方面,改进前由于考核人员的参与程度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知之甚少,所谓的考核也就只能停留在数据的计算和资料的汇总这一层面上,这种只知道结果、不了解过程的考核,一方面不能准确反映各部门的真实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考核结果有失公正和公平,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和绩效的提高。改进后加大各级专(兼)职考核人员的参与程度,要求考核人员掌握考核的数据结果,大量应用360°绩效考核法,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对考核数据的偏差进行调整,能将考核数据准确的反应给考核者。使之能够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前后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360°绩效考核法对于工作效率提高所起到的作用。充分的调动了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且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结论:在绩效管理的体系设计和建设中必须要有战略的、系统的思维。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核心工作,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依据。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但在现实中如何使绩效管理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促使其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战略,适时地调整和改善绩效管理体系,使绩效管理真正能够推进企业战略愿景的实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郝忠胜、李虹.《人力资源主管一绩效管理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4].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5].王怀明.《绩效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6].廖泉文.《人力资源考核系统》.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7].陈黎明.《员工绩效考核》.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8].张江燕.如何评估销售人员的绩效.中外管理.2003.10

[9].吴国英.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误区. 南京经济学报.2005(4).

[10].萧鸣政.现代人事考核方法及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

[11]. 方振邦.《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12]. 饶征,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3].王继承.《绩效考核操作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致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导师的关心和帮助。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再到最后论文的顺利完成,导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多次询问我的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导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对导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2019年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会计学年论文范文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年级 专业 学院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我国电子商务征税研究财政学财税学院张青教授20XX年6 月15 日 我国电子商务征税研究 摘要:电子商务迅猛的发展,使得其税收问题日益突出。围绕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有不同观点。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条件下,传统税收 原则在纳税义务人身份、所得性质划分确定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各国现有电子商务征税相关政策。最后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征税给 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税收征管、纳税义务人 一、电子商务及其特点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 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电子商务主要模式和特点 1. 电子商务主要模式 按照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和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这是指供求双方企业利用网络交换信息,传递各种票据,支付货款,使商务活动全过程实现电子化。这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出现的最早而且最为典型。(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的典型应用就是在网上购也就是电子化的销售。(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电子商务。这种商务活动可以覆盖企业与政府组织间的各种事务。 按照电子商务的交易内容又可以分为:(1)电子购物与贸易。即以实物商品为内容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电子商务活动,交易前信息的查询、订货以及货款的支付过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2)网上信息商品服务。也就是无形的信息商品或者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消费者。比如各种计算机软件、数据的下载和销售,电子银行与金融服务。 2. 电子商务特点电子商务具有下述特点:(1)无国界性。因特网

会计实务毕业论文范文2篇

会计实务毕业论文范文2篇 会计实务毕业论文范文一: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变化 1.1企业人工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由于企业生产运营性质的不同,再加上我国在会计方面并未能提出完整、全面的人工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也是比较混乱的。而新企业会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篇,便针对以前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新型全面的人工成本核算观念,相信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与不断完善下,有望扭转长期以来关于人工成本核算中劳动耗费与补偿方面存在的模糊现象。 1.2企业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原企业生产成本会计管理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的成本(包括从原材料存货的采购成本或其他途径所获得的成本)。而在新会计准则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根据应用指南的指示,主要可通过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当前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其二,当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当前的成本时,可通过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下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保证能够在企业成本会计处一手法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从而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大多是采用吸收成本法进行,该核算方法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部分所构成,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发生了两点变化:⑴其规定企业生产成本是指除过工资总额与职工福利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均由生产单位员工承担的部分。且需要长时间构建或生产才能完成的产品存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部分需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中。⑵原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均要求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发表指南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发表指南 茶文化视角高校会计核算方法如何优化 下面文章主要是在茶文化理论视角展开研究,对我国高校事业核算会计方法加以研究,这也是因为茶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在高校事业核算会计方法中引入茶理论可以更好的为核算会计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的为高校各项事业服务。 关键词:茶理论,高校核算会计方法,应用 高校事业核算会计工作方法中引入茶理论,是高校核算会计发展以及茶文化的普及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促进高校核算会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要基于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为前提,对核算会计方法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革,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并营造更加和谐的会计工作环境。 1高校会计与茶理论之间的关系 儒家哲学是茶理论的核心,会计文化是高校核算会计开展的前提,下面就针对高校会计与核价哲学的关系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1.1鼓励会计人员创新和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专业化程度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发表联系编辑Q:1966715440 茶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兼具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更是秉承儒家思想文化观念,因此,儒家文化中的重理轻艺在茶文化中得以彰显。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会计的计算功能,忽视了此过程中对人们德行的要求,更是将会计人员置于较低的组织状态中,更忽视了对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创新与追求,因此,职业化发展程度较慢。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会计制度的发展,需要借鉴茶文化的发展经验不断与时俱进,在坚持儒家文化的引导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内容,辩证地认识儒家文化产生的思想,使得会计人员敢于对传统的计算方法与会计管理思路提出质疑,利用创新精神提升会计核算的高效性。现阶段,进行思想创新、制度革新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阻力的限制,使得会计人员在主客观压力的影响下,难以实现创新,不得不因为风险的威胁而继续守旧,进而制约了会计职业的发展。 因此,在进行高校事业会计计算的相关改革时,要形成核算与学校组织分层管理的制度,引导并鼓励会计从业人员有勇气面对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经济业务的创新,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并保证其不是一味的言听计从,敢于对不合理现象进行问责,并对存疑进行进行合理质疑,构建相应的保护机制,使会计核算人员与高校相关部门之间建立监督关系。 1.2深化会计工作法制化建设,实现德治与法治统一 茶文化是对儒家思想及其他优秀文化的集合,因此,坚持以礼作为规范要求,在整个茶事过程中强调茶礼。将具有茶文化的的伦理道德观融入在会计工作中时,要正确理解其含义,一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防止受到规范的限制导致会计人员不敢质疑可疑行为,或是不敢否定不合理行为。因此,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既要认识到优秀文化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认识到过度重视伦理道德极导致人治隐患的存在。 因此,要合理制定会计的法律法规,明确会计职责,用法律规范制约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但在法律规范的实施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会计核算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使其在发现存在可质疑的行为或事项时,坚持法律标准,保证会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1.3推广和谐社会建设理念,提倡新时代的中庸之道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 研究 摘要:以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赋予社会贡献率指标新的含义,提出三个假设,从样本总体角度回归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总结,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构建一些合理的衡量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企业现有资产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普遍走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贡献率正相关,而资产负债率与社会贡献率负相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社会贡献程度。 关键词: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贡献率 1 引言 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来源于西方福利经济学的社会责任观念。而美国学者戴维?林若维斯发表在美国《会计师》1968年第11期的“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则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AAA)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

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 在西欧,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法国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迫报告有关慈善捐赠等具有社会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在德国,除了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外,还要说明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就业、环境、产品质量、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学校教育等公益事业投资不足等问题。凡此种种,都给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政府、企业和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从以前研究来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设立了委员会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

本科毕业论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一)物流 物流成本学说权威、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20世 纪70年代提出了物流成本理论的核心――“物流冰山说”。他指出:企业外包物流成本是浮在水面上的,即为可知;内部物流成本 则是水面下的冰山,相互交错,不宜归集。当作为“第一利润源”的生产和“第二利润源”的销售达到一定极限时,人们开始关注“第三利润源”――物流[1].物流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构筑企 业供应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和作用体现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使其在到达客户前使用价值不变;节 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克服时间、空间和人的间隔[2].我 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规定,物流是物品在从供应地向接 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3].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成部分。《物流术语(国家 标准)》中将企业物流定义为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单个生产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一个采购――制造――产成品(――中间 商)――客户的全过程。 随着竞争战略的变化和物流管理运作方式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企业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将不属于核 心竞争力范畴的物流业务外包,使得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3pl)服 务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包括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 (二)物流管理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二者是不同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生产和 销售的组织方式,而物流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持服 务的。企业可以没有供应链管理,但只要采取供应链管理方式来 组织生产和销售,就需要物流管理的支持。《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 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3]. 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企业内外部一系列运输和仓储状 态转换过程的管理,所有其它的物流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运输 和仓储的转换效率而展开的。这些活动经过抽象和提炼,共同构 成物流管理理念的外延,即围绕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和仓储综 合管理活动。因此,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成本水平和服务质量水 平两个方面[2].正是由于物流管理运作具有双重性特点,即由企 业内部协同运作要求所决定的跨边界性和由客户服务要求所决定 的开放性,使得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总成本 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又分布在企业外部的不同合 作伙伴那里。从企业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来看,物流成本既与企 业的生产和销售管理有关――实现产品价值的场所,又与客户的 物流服务要求直接相关――作为与客户互动的界面要求客户满意。 二、物流管理会计 (一)现状 纵观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成本的 构成认识不清,以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 威的行业数据。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成本按照人工和产品来分摊,不设单独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相关成本都列在费用栏中, 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较难对企业 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在财务预、

会计学论文范本

会计学论文范本 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因为社会变革、技术进步而不断催生新的职业阶层,同时也不断淘汰那些部位社会所需的旧的职业阶层。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随后,欧洲、日本等国家纷纷加入新一轮科技革命,于是,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会计这一新的职业也正是在这种浪潮下得以产生。以下是会计学论文范本,欢迎阅读。 会计学论文范本1摘要:高校财务报账工作是指学校的财务部门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相关活动,其中包括对财务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是学校进行业务连接和进行管理的重要渠道。基于新会计制度下对高效财务报账进行优化需要构建新型财务报账模式,优化高校财务信息平台,继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将高校财务报账的现状及问题为切入点,对基于新会计制度分析高校财务报账的优化途径进行浅显探析。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优化策略 一、新会计制度简述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财政部近年来颁布的一项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条例,在2007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在其他性质的企业中鼓励执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制度基本体现了我国与国际间相接轨的趋势,在这期间财政部门先后发布了22项关于会计准则的意见征求稿。除此之外,将1997年到2001年期间财政部颁法的具体会计准则共16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修订,并最终

在确立了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企业会计准则,被称为新会计制度。其中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二章第五节,对企业进行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进行最终核算,以及各项资产的全面检查,最终将根据谨慎性的原则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资金损失的情况。 二、高校财务报账的现状及问题 (一)财务报账模式过于陈旧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中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极大的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但受到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高校的财务报账模式仍未有太多的变化和进步。高校在报账仍沿用传统的模式,因此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和无力,并且工作效率仍有道提高。财务报账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其有较为复杂的业务流程,因此不对保障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将会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及财务安全。因此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高校多样性发展的要求,并且高校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实现完全性质的资源优化配置较为困难,而报账模式的落后会给其他的财务工作流程带来影响和阻碍。 (二)财务报账制度不够完善 在传统的高校报账制度中,涉及的经济业务种类有限,但随着高效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办校经费以及账务往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传统的报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求。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报账制度有了新的要求,高校要依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创新发展,对院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存货计价方法 论文

会计核算方法论文存货计价方法论文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摘要】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文章就此加以具体分析。 【关键词】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信息质量; 影响 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以保证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由于使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所以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阶段对会计核算方法所作的具体选择可能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确认过程中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中,确认是项目应否列入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第一道关口。其中要素的定义又是应否确认的首要考虑因素。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正式地记录或计入某一财务主体财务报表的程序,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和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因此在确认过程中要选择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哪些数据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哪些数据需拒会计信息系统之外,从而保证所采用会计核算方法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 (一)筛选过程中具体标准的选择 哪些数据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哪些数据不应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其选择、确认的标准有以下方面。

1.可确定性,指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或流出企业。如果不能产生经济利益或者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样的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某项资产被企业所拥有和控制,但却不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也不能将其再作为资产要素反映在企业主体的报表项目中,否则会造成虚增资产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我国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在报表项目中不得再填列“待处理资产损溢”项目,而只用其作为待处理财产处理的一个过渡性科目,在期末必须转平,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能够是企业真正的资产,是符合资产要素定义的资产,符合资产要素确认条件的资产,而不能再用“待处理”来作为企业资产的项目,所以只有具有可确定性的数据,才能进入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向会计报表的各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 2.可计量性,指只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计量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计量方法,记录并在会计主体报表中确认和列示会计要素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该标准简化了会计处理的程序,方便了会计操作,它是会计信息得以量化的基础。如果数据不具有可计量性,则会计信息不会得以量化,也就不能用货币作为计量工具,向企业内外的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用、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3.相关性,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其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评价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某些预测,从而具有反馈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坚持相关性原则,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要使会计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1,论财会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2,效益不景气企业的财务策 3,企业筹资环境研究4,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5,企业流动资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6,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成因与对策 7,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对策8,论企业危机的财务征兆 9,浅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10,浅谈财务管理 11,浅谈会计核算中的主观失真12,浅谈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13,浅谈企业的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14,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5,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16,浅析因素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7,资产评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8,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欠 19,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20,,企业帐外账的成因与对策 21,浅谈融资与减税22,浅议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 23,浅议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运用24,企业如何对应收帐款的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25,浅议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性26,试论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27,试论责任会计核算与企业经济效益28,谈股份制企业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29,,从利润指标看财务风险30,目标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31,企业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32,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33,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34,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35,试论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6,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37,会计职能新探38,论对会计行为的约束 39,试论会计关系40,如何理解会计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41,试论成本效益原则42,试论会计确认标准 43,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44,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45,论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失败的预测46,浅谈破产财产的确认与计量

会计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学术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 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 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 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 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 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 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文

X X 大学毕业设计 学校名称 年级名称 2008级 专业名称会计 课题名称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学生姓名 2010年3 月1 日

目录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职能的定义 ●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二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的主体 ●会计监督的分类 ●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 三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四会计监督职能健康发展的条件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摘要】本文从会计监督的内容、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建全会计监督的必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与本质特征、监督分类等几方面对会计监督职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关系以及会计监督发展的条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监督职能核算职能必要性内容关系 一、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的定义: 在会计工作中,通过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日常生产经营服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可以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不仅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规范》第四章在明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监督职权的基础上,提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单位内部的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更好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同时,对国家监督、社会监督问题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实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有: (1)维护国家财经法规要求强化会计监督。财经法规是一切经济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绳和依据。会计监督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各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防范和制止违犯财经法规的行为,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监督,保证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同时,符合本单位的计划、定期、预算和经营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经济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市场经济要求强化会计监督。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搞违法活动,是任何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不允许的。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应当“遵循利益至上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的会计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所学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创业网为大家带来的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会计学毕业论文8000字 摘要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从目前高等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分层实训培养模式,分析了四位一体分层实训的概念、基本思路、会计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具体设置,以及面临的困难,为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案。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四位一体;分层实训 一、目前高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一直以来,各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较不重要的附属地位。由此,各大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设置的理论课程的比重占到绝大部分,如大多高校都采取设置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等理论课程这样的设置模式,且理论课时占到85%甚至更多,实践课时仅仅占10%-15%。相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也多偏向于理论方面,长期以来忽视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探讨。 (二)实践类课程模式单一,实践流于形式 在实践课的设置上,大部分本科院校采取“课程实验+毕业实习”的形式,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实验是由教师在讲完本门课程的理论后完成的,大多是给学生一本实验教材或一套实验案例,由学生根据理论课的学习自己完成实验,用手工的完成居多,也有用软件完成的。这样的课程实验中,学生很难了解会计工作的真正实务。 毕业实习则是由学校联系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由于实习单位的限制,导致实习过程很短或没有老师的专业带领和引导,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偷懒没有真正的参加毕业实习,而是找个单位在实习报告中盖章了事,这样没有真正进行会计实习过程的锻炼,使得毕业实习大多流于形式。 (三)实践课程与社会需要脱节,实践效果差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提高。很

会计核算论文统计核算论文:浅析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会计核算论文统计核算论文:浅析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 算的关系 [摘要]企业中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系统 地记录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也就是对企业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而统计核算是以实物、劳动、货币为计量尺度,通过运用统计推断法、综合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及效益等数量关系进行量的汇总与计算,以探讨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两大机制,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一体化的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辩证的分析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企业会计核算与企业统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并就两者如何协调发展提出了作者本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联系 在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中,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都是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

部分。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很多时候两者都有着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密切关系。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都进行系统核算,有关的核算资料可以互相转化与换算,实现信息共享,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服务,并且依据相同的原始资料和原始凭证。对某些会计资料深加工必须应用某些科学统计方法,从而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来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从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出,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决策中都不能缺少统计和会计核算的资料。于此同时,会计和统计从量的变化上都要借助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衡指标等主要经济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者也是反映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市场经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会计和统计两者皆不可缺,相辅相成,对于企业经营者的科学经营决策和对企业的科学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 二、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区别 1.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核算原则不同 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其强调以货币计量为主,主要采用实物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单位和劳动计量单位。尽管在一些明细核算中也需要实物量单位,但实物计量毕竟只是货币计量的辅助,这一点是会计核算的明显特点。

会计社会责任

会计研究 ACCOUNTING RESEARCH 会计社会责任 文/刘明雪 摘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众多社会问 题,凸显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相关问 题也亟待解决。但是,现有企业对会计社 会责任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对社会责任 的披露也不充分。本文通过对会计社会责 任的界定,阐述了会计社会责任的范围, 并对社会责任的规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间的 推移,一些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如环 境污染、舞弊现象、假冒伪劣产品等。企 业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还应承担对员 工、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在这种背景 下,会计社会责任应运而生。 -、会计社会责任概念 会计社会责任是企业出于利益相关者 的利益考虑而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更好 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净贡献 最大化。 二、 会计社会责任产生的原因 (一) 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持。企业 形象的建立离不开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 任的履行是树立企业信誉的前提。公司形 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伴随着企业社会责 任的履行而产生。 (二) 发展市场经济。会计报告作为 信息传递工具,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 率。会计报告的内容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 决策行为,会计信息成为人们决策的重 要依据。因此,考虑到会计信息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会计主体站在广大 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上承担会计责任。(三) 为履行政府职责提供条件。各种 政府职能的行使离不开会计信息,如税收 的征管等;社会发展的预算规划,也以会 计信息为依据。规范的会计信息,有利于 监督企业依法经营,遏制腐败现象,促进 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履行会计社会责任是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认真 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更好縣担其他职责。 三、 会计社会贵任的主体 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会计社会责任 的主体一般包括: (一)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接受企业 委托,承担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 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各部门的 经营管理活动负最终责任。(三) 会计人员:编制会计信息,对会 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四) 外部审计部门:在保持独立性 的前提下,对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进行鉴 证,出具审计报告,合理保证企业披露信 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利益相关者对 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 四、 会计社会责任的内容 会计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进行适当 披露,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一) 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在生产 经营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的会排出三 废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企业有责 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环境的污染,对环 保设备支出、环境恢复措施等情况的履 行应进行披露。(二) 资源利用情况。由于资源的有 限性与不可再生性,节约能源成为企业持 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节 约成本的同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提 升经济利益。(三) 对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员工 的招聘与录用、人力开发、人员培训、工 资薪酬都属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企业 应制定合理的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培养, 完善福利保证体系。增强员工的安全意 识,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保证员工的人身 安全。 (四) 产品质量及服务信息。企业提 供的产品在使用效能、安全信息、环保信 息等方面应符合要求。同时应披露与产品 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根据公众的反馈情 况,企业可以进一步改进产品,以满足广 大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 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五、 保障会计社会责任屜行的措施 加强会计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立法,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机 制,严格会计社会责任执法。不可避免的, 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经济利益之间存在 一定冲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履行社 会责任时难免有所保留。因此会计社会责 任的履行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强制力量。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的规范意 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利益。加强立 法,保障社会责任会计履行,有利于提高 会计信息的质量,规避会计舞弊现象。(二)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员工权益。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 基石,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员工切 实利益,可以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发展, 促进企业建设。员工权益包含许多方面, 主要有员工培训、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 社会福利、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良好的工 作氛围。此外,还应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 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2. 生态环境。企业应选择符合环保要 求的供应商,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主 动承担环境恢复、环境治理的职责,加大 环保设施的投入,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实 用新型环保技术。 3. 诚信经营。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 本,是増强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企业 应保证产品质量与做出的承诺与宣传的一 致,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债务偿付。 4. 消费者权益。企业的目标是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包括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以 及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5. 社会公益。企业用于公益事业的支 出,如教育、慈善支出,基础设施、公共 医疗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在对这方 面内容进行披露时,除了使用货币计量 外,还可以使用劳动量、系数或比例等多 种方法。六、结论 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会计职责的要求, 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企 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充分履行会计社 会责任,才能称作真正满足会计工作的要 求,才能真正做好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 的目标与理论基础——国外研究综述[J ]. 会计研究,2010, 03 : 86-92+97. [2] 韩平.关于会计社会责任的探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 09: 107-108. [3] 贾成营.企业会计的社会责任分析 [J ].中外企业家,2015, 35: 49-50+53.(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134

会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会计学专业论文范文 西周财计官制与现代企业财会制度的比较 西周财计官制对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启示 收支对口,加强核算西周财计体制中,以九赋之法将收入来源分为九个方面核算,《周礼?天官?冢宰》载:“以九赋敛财贿”,指出王室九种收入分别来九种地税,形成政府的经常性收入。同样在支出上“以九式均节财用”,用九种规定来节制财政支出。现代企业在财会核算与管理的上,应当适量定立一定核算和稽查原则,保证收入、把关支出、开源节流,注重资本投资长短期匹配,在考虑企业自身体量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下,适时地作出财务决策。同时,也要防止企业资金控制和授权制度流于形式。明确企业财会体制设计的目标和职能一方面,企业财会体制的设计应该从财务目标和会计目标两方面制定,在财务目标上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会计目标主要认为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在设计财会部门时,企业就应该在考虑众多因素(如企业组织形式、规模大小、从事行业)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财会活动的各项流程和指标。另一方面,企业在设计财会体制时应当明确财会部门与其他职能的界限,建立明晰的授权审批、业务办理、财产保管等业务流程,对人员的安排权责明确。较大企业应该严格分离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而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体量和财务目标设置一个财会部门。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西周财计体制中,担任内审工作的宰夫隶属于仓管组织,独立性有限。而在企业中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是保持审计客观、公正、有效的前提。但是在实际中,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附属于高级或平级财务部门,形成审计与被审计者分隔不明确的矛盾。因此,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有效,在财会体制的设计上须保证内审组织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或者是具有高于被审计部门的权限。同时内审人员应当

会计论文范文三篇

会计论文范文三篇 试算平衡是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接复式记账法——会计分录内容,并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该部分内容可以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会计理论与相关实务打下 牢固的基础。因此,对试算平衡授课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 试算平衡;基础会计;授课规划 教材的选择应根据基础会计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职业院校会 计专业的教学特色,并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选择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专用教材。尽可能选择以案例型教材为载体,理论与实务一体化的基础会计教材,有利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 根据基础会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 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对试算平衡的授课部分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记试算平衡的定义、分类等相关理论认知,理解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二是能力目标。需要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流程,并可以独立编制试算平衡表。三是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严谨踏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根据职业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标准,可将试算平衡教学重点和难点均确定为试算平衡的编制流程。只有通过试算平衡的编制流程,才能理解和掌握编制试算平衡的要求和意义。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流程环环相扣,需要学生静下心跟着老师的脚步去学习,如果存在不会的步骤,则会影响整个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因此,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流程则是试算平衡的重难点所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应从教法入手。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师生既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充分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情况,主要采取教师教学与学生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发展其思辨能力。当然教师自身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建议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4.1直观演示法

规范性会计核算论文-会计核算论文-会计论文

规范性会计核算论文-会计核算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现行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会计主体单位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会计工作人员并没有与单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致使会计核算经常不履行相关规范规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使得违法乱纪行为频繁发生。其次,因为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很多单位中的会计人员一般都会担任多种会计职责,这种混乱的职位划分,势必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部分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很难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准确的检查。这样一来,当会计监督管理中存在了问题,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现象。而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却不能很好的执行,甚至还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随意挪用公款,给会计核算工作造成许多的。 二、强化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的有效途径 1.加强事会计制度的建设

首先,我们想要加强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就必须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更加全面的改革与完善。我们只有充分保障了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才能确保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规范性,这样不仅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会计主体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主体单位,必须加快转变思想,切实结合本单位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注重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素质修养的宣传教育,减少徇私舞弊、不规范操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2.加强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 可以说,财政预算改革对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相关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大力推行部门预算制度。而这一新制度的推出,势必会让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多样性,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更是贯穿于财务全过程中。只有充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能够对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解决,才能真正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完整性。其次,各部门也要认真做好收支规模的预算编制工作,要对每一笔已经批复的项目支出,制定出相应的项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思考-会计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思考-会计审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概念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资料,以监督其是否真实、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应该由国家审计部门来进行,应该属于依靠国家力量强制进行的审计,这是确保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二、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会计的泛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具体体现了企业在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在系统状态中的同构性,同时也体现了企业与社会大系统的互动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与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的利益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同时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导致政府、社会、环境、消费者等对企业的相关情况难以全面了解,因此,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会计审

计及企业及时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审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而信息不对称就成为社会对社会责任会计审计需求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与其他方面之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的知悉度不一样,因此而导致社会公众对今天企业的信任度下降,特别是中国不少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方面出现问题之后,公众普遍对企业的信用存在疑虑,并因此而导致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阻滞。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能够有效解决或减少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或不对称。这种功能仍然是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形式体现出来。 三、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 同样,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达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谓审计目标就是人们进行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通过财务形式报告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表达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使政府、社会、公众能够知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价。 四、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存在依存关系。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决定了社会责任会计审计的内容。社会责任会计包含的内容,是具体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项目。法国要求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