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庙的教育功能

文庙的教育功能

文庙的教育功能

文庙的教育功能

走进有80多年历史的宣威市第一中学,第一印象就是古柏苍翠,绿草成荫,营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积淀深厚的文化氛围。62亩校园容纳了7000余名学生,学校硬件不硬。在参观校园时,一座文庙吸引了我的眼球。

宣威一中校园内的大成殿高大雄伟,气宇不凡。殿前塑立着孔子铜像,环基座雕72门生像,阴刻《论语》语录。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昭示着每代人的忧患,篆刻着历史的记忆。1932年以孔庙大成殿为中心的宣威市第一中学建成,开始招生。解放前,宣威市第一中学是宣威革命的摇篮;“文革”前,是云南省的重点中学;之后,一直是曲靖市重点中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推荐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完全中学行列。

看着大成殿,我想起建水孔庙,想起会泽一中的文庙,想起思茅一中的文庙,想起铜川市第一中学里的文庙。百年名校建水一中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享有“金碧壮丽甲全滇”美誉的建水文庙毗邻,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文化底蕴与育人氛围;思茅一中的文庙改建成自习教室,学生坐在里面安静地自习,学习氛围深厚;铜川市第一中学在文庙的源头上,发展现代教育,青出于蓝胜于蓝;宣威市一中的文庙,布置成校史展览室,浓缩了学校发展历史,古色古香,与历史格调一致。

国立学校的孔子庙列入国家祀典的礼制庙宇,成为孔子庙的主体,社会地位高,数量也最多。唐朝初期,唐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学校皆作孔子庙,将学校孔子庙扩大到全国,孔子庙从此遍布全国各地。到清朝末期,全国共有各级国立学校孔子庙1740多所。到今天,文庙还剩几何?反正在我们昭通,好像没有一所,不知该庆幸学校现代进程快,还是悲伤文物保存不善?

文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育人的殿堂。文庙本是尊崇和纪念孔子的庙宇,因与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相对,故称文庙。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学校的代言。

今天的现代教育,不能全盘脱离传统教育的积淀,需要传统教育的悠久历史来增强学校教育的文化底蕴,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所以,我们万万不可忽略文庙的教育作用。

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校”的功能;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2、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其中三者构成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和()。 3、教育的功能按作用对象分();按作用方向分();按呈现形式分()。 4、简述教育起源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5、教育发展的阶段包括()、()、()、()。简述各发展阶段中教育呈现的特点。

1、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孔子的教育原则包括( )等;性善论提出者( );性恶论提出者(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著作是( ),其中的教学原则包括( )。 2、西方教育学萌芽阶段,古希腊三贤是( );发明助产术的是( );“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倡者( );“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 );西方有关教育的第一本著作是( ),其作者是( )。 3、简述教育学学科建立中培根、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主要观点或者主要贡献。 4、简述规范教育学建立中传统教育派的赫尔巴特和现代教育派的杜威的观点有什么区别。 5、教育学发展阶段中,提倡发现教学法的是( );提出范例教学理论( );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是( ); 陶行知的教育观点包括( )。 教育学 基础知识 教育学概述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考点3) 教育学萌芽(考点2)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教学的时候要做到( );阶段性应该做到( );不平衡性应该做到( );互补性应该做到( );差异性应该做到( )。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中,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 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相互作用。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 本职能 骆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科学研究是基石。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特点(P69、P76)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过程,其实质是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答:(1)基本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知识传授功能是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基础,因而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又能够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传授又是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互相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B.技能形成功能:形成技能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统一的,技能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技能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渐达到熟练程度。熟练的标志就是可以高度自动化的特定活动,技能的形成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可靠保障,是积极有效的参加社会实践并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先决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熟练技能后,才能更经济、高效率的学习新知识和运用已学到的知识。C.智能培养功能:智能培养是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统一过程中进行的,三者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要培养学生的智能,不仅要强调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而且要考虑怎样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一般认为学生从探索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在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智能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学生是未成年的少年儿童,知识和经验有限D.个性发展功能: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智能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胜利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智能结构,成为个性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取决于另外几方面的因素,即思想、品德、价值、体系、情感、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健美也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特点:①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但思想政治课直接地发挥德育功能的,其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反复性与曲折性相结合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具有反复性与曲折性的特点的原因:A.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B.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特点决定的。③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刻性和社会影响的管繁星相结合的过程;在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死刑政治学科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和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受到学校、教廷和社会的广泛影响,这些影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④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双重能力的过程;所谓双重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只有正确分析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教育,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再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1.教育本质的多重审视 (1)内涵。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关于教育本质的第五种观点“意识替代说”: 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显而易见,文化教育在增强个体的选择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义。教育者把前人与对象界进行斗争的经验概念化、知识化,并把它们传授给个体。个体在还没有介入所指对象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对象的意识。个体是准备进入这些对象,还是另选对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广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二)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3.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有神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体现神和上帝的意志,顺从于天。是错误的观点。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各人种教育的演化》。也是错误的观点。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是不科学的。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因为: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②、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

论述题 1、如何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答题思路:(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答题思路:(1)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素质诉诸实践则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2)根据语词规定的逻辑关系,素质是属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种概念,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因而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3)如果把素质、知识和能力理解为并列关系,就会误认为课堂和学校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这是荒唐的。 3、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要点:(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5、结合实例,谈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要点:教学观念的变革体现在:(1)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2)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新型互动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1)教师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参与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2)教师角色发生位移,和学生一起参与,共同探索知识;(3)倡导教师之间合作交流。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答题思路:(1)职前教育由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如中等师范教育已被高等师范教育所取代;(2)教师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即综合大学培养教师已经成为潮流;(3)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已经达成共识。 7、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你是如何在业内获得发展的)?答题思路:(1)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但目前教师职业离专业标准还相差很远,还处于“半专业”状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努力。(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这包括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为此就必须提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业务进修,同时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资格、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3)就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来说,其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又包括“系统外因素”和“系统内因素”:前者是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后者是指学校内的因素(如果你是校长或教育行政人员,可以着重从教研活动、学校制度、教学条件等方面来谈此问题)。主观因素包括教职观、情感、教师知能和遭遇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可以着重从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来谈此问题)。 8、针对义务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针对本地义务教育的执行情况谈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答题要点:义务教育的特点:普遍性、强制性。看法或建议:(略) 9、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答题要点:(1)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①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2)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素质

教育基本原理含答案版

教育基本原理 1、什么是教育观(在“上篇教育观”背面) 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划与构想三方面内容。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第一章 1、重点掌握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P4-7)(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的本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 2、什么是教育。(即教育的定义P7-12)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3、掌握教育的要素。(P12) (1)教育者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就是教育者,他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2)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是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如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等等。 4、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历史分期。(P15) 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育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的教育、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5、掌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2)内容上具有零散性,方式方法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随意性。(3)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1)目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组织严密,学校教育由专门受过训练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学生相对稳定,具有较为严密的教育工作和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3)环境优越,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具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活动场所。 社会教育:(1)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影响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章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剩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二)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本身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四)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2)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4.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借鉴。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存在于教育的内部,是教育各要素间的内资联系,是由教育过程的特殊矛盾决定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最重要的能动的因素,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社会过程和持殊矛盾。教育者的教育要求反映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即教育目的),它总是高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通过教育者的培养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区分?教育宗旨,方针是宏观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教育政策和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是中观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是教育宗旨,方针内容的一部分。狭义的教育目标是微观的,他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的制定出的不同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指导学校进行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1.社会主义方向性2.培养劳动者3.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相统一。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主体性2.全面性3.全体性4.基础性5.发展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2.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主动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4.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1.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的制约,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2.教育受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制约,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3.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制约,必须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词,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发展;4.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制约,因材施教,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的制约,必须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以及与生产力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的集中体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政治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对政治有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必须受政治发展的制约。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即:一方面教育影响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要受文化的制约。 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质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要满足社会发展与育人的需要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正确的教育理念 2多元的知识结构3完善的能力结构:言语表达能力、教育和教学能力。 教师扮演了那些角色,如何处理教师的角色冲突?1“教员”角色2

教育理论章节练习二:教育的本质与

教育理论章节练习二:教育的本质与 基本 规律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 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部均衡性) 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 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二、辨析题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那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印象作用。 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教育的概述、三要素、本质、功能

7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师 课程 教学(最多) 德育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第一章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

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教育一词最早的由来,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最早把教育拆开来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重点:一般为识记类单选 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二、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重点:一般为定义和理解性单选、多选、判断 1、常考广义的教育: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三位一体/三结合/三合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其中概念中关键词提到“增进”“发展”“影响”,一般认为教育是引导人向善的,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4、广义与狭义混淆:例——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拓展(多选):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1)类型: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 (2)家校配合的方法: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三、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措施: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 重点:单多选为主 1·直接考查三要素分别是什么、考查三要素的地位、考查每个要素相关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 ——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期望层次(willings) 三层次潜在层次(实际结构) 教育实践 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包括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指在教育功能体系中最基本的最能反映教育活动本质关系的功能. 教育的衍生功能——是指在教育功能体系中因教育基本功能的实现而延展出来的对自然改善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功能。 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 领先性 广泛性 对象性 发展性 延后性 三、学前功能的类型 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分为学前教育的期望功能和实际功能;从范畴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学前教育的期望功能——是指学前教育理想的功能,他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 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是指学前教育事实上对个体与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四、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 (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二)学前教育的对社会的期望功能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1)是由学前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2)保育具有的新内涵:大健康观 (3)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1)婴幼儿具有巨大发展潜能 新生儿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觉、记忆 <新生儿最早的记忆是妈妈抱着吃奶的姿势> 婴幼儿时期是学习最快、最关键的时期 期望功能: 1、经济功能 2、政治功能 3、文化功能

4、家庭功能 ?提高劳动力素质 ?解放妇女劳动力 ?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一)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二)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 (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四)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五)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 (六)为学前教育立法

教育本质

浅议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教育本质是“教育是什么”的表征,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说其是个理论问题,是因为教育本质直接关联着对“教育是什么”的回答,而如何回答“教育是什么”又直接决定了教育言说的方式与内容;说其是个实践问题,是因为有关教育本质的言说导引、规范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因此,教育本质研究或明或暗地存在于现实的教育理论研究之中。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本质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有从“教育是什么”出发,提出的关于教育本质的多种学说(如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范畴说等);也有从这个问题的问题属性即“教育本质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发,提出的教育本质是指“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当是什么”等。现在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关于教育本质的几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思考一下他们屹立于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中长盛不衰的动力是什么。 一、教育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说”是在我国教育界有过长期影响的一个关于教育本质的基本观点,这种教育本质理论的盛行,与我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占据统治地位密切相关。其论点主要有: 1、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2、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3、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性、历史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 4、上层建筑也具有一定的继承成分。 二、教育是生产力。“生产力说”是基于对基于教育本质“上层建筑说”进行批判与反思基础上的理论建构。其论点主要有: 1、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 2、教育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3、教育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它把一个潜在的劳动力变成一个直接的劳动力。 4、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5、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为生产力所决定。 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双重属性说”认为: 1、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历来就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传授一定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为发展生产力服务。 2、教育本来就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既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 3、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专门特点决定了它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其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 四、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说”一开始是作为上层建筑说中“教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悖论出现的。此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以下几个具体论点: 1、在认识实践的关系方面,人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2、教育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实践形式,蕴含在实践中,其本质是实践的; 3、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方面,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实践在其中起着媒介作用; 4、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方面,知情意行都是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5、在人的个性方面,遗传的素质只有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述教育的主要功能

1.简述教育的主要功能:①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②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③具有选择功能 2.简述当前幼儿教育观:①幼儿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地加以组织。②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③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重视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④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⑤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⑥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儿童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 3.学前教育活动中要贯彻整合性原则,必须注意哪方面?①注意把单个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整合到整个课程的活动设计之中。②注重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整合③注重教育形式的整合④注重教育环境的整合 活动性原则注意哪些方面:①注重儿童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有益地进行自由活动②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应引导幼儿充分活动③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4.简述学前教育学的性质:独立性,应用性,综合性 5.角色游戏的指导:①引导幼儿开发游戏主题②使幼儿学会分配和扮演角色③提供不同性质的游戏材料 6.简述蒙台梭利的主要著作:蒙台梭利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法;儿童的秘密;人的形成。 7.游戏的功能:①有利于学前儿童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②有利于儿童智能的发展③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④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8.简述社会规范认知的内容:①文明礼貌的知识和习惯的认知②公共规则的认知③集体规则的认知④基本道德准则的认知⑤交往规则的认知 9.社会规范的教育应注重的方面?①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则体系对于学前儿童的生活,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在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的指导下,在充分分析幼儿园和班级的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和儿童一起制定规则,让儿童参与规则的讨论,以便使儿童知道规则制定的目的,原因,这有利于幼儿理解规则,使幼儿能自觉地遵守规则②应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主要规则,以便协调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要求,避免儿童在同一行为上遵循不同的要求,避免幼儿形成双重人格,造成心理矛盾③确定的规则必须坚决加以执行,教师应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是避免以与规则要求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④对各种公共规则,尤其是道德规则,成人必须以身作则地遵守。要给幼儿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⑤对于一些儿童执行起来有困难的规则,一方面应审视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设计一些游戏化,生动多样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规则,要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使执行规则变成幼儿的自觉行动。 10.培养学前儿童合作行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①要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创设让幼儿活动的机会,且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合作要求,尤其是在游戏活动中,要较多地倡导合作②要教给幼儿必要的合作技能,使幼儿学会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③对于集体中缺乏合作技能,尤其是行为经常具有破坏性的儿童要特别加以引导。面对一些不太愿意交往的幼儿通过诱导其与他人的合作而促进交往。 11.结构游戏的指导:①丰富幼儿对最后建构物实体的感性经验②提供丰富多样的建构材料③注意培养幼儿从事建构活动的基本技能。 12.简述幼儿智能培养的目标:①培养幼儿感知了解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兴趣,激发幼儿发现探索的愿望。

(完整版)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5.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k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 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 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脱离生产劳动 C.具有等级性 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的基本功能

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1.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一是人类的发展或进化,二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个体发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身体方面的发展。二是心理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2.人的发展的特点(识记)

(1)未完成性: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2)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能动性,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改造自然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3.人的发展的规律(识记)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共同观点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等。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的“白板说”、华生等。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与外部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