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样本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样本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样本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样本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

(监理交底)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钢筋工程施工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50204- ) 中有关钢筋部分规定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一、原材料:

1. 主控项目

1.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和重量偏差的检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1.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 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该满足下列规定:

a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

b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验方法: 检验进

场复验报告。

c 、当发现钢筋脆断, 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检验方法: 检查化学成分等级专项检验报告/

2. 一般项目

钢筋应平直, 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 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二、钢筋加工

1、主控项目

1.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a、HPB235级钢筋未端应该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 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 倍。

当设计要求钢筋未端作135°弯钩时,HPB335级HPB400能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 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该符合设计要求c、钢筋做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1.2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 箍筋的未端应作弯钩, 弯钩形式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a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径除应满足第1.1 项规定外, 且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b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o,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o。

c 、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方法, 钢尺检验。

2、一般项目

2.1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式, 也可采用冷拉方式, 当采用冷拉方式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HRB335 HRB400级、RRB400级钢筋的冷拉度不宜大于1% 。

检验方法: 观察, 钢尺检验。

2.2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检验方

法: 钢尺检查。

三、钢筋安装

1 主控项目

1.1 钢筋安装时,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

方法: 观察、钢尺检查。

2、一般项目

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该符合规范要求。

2.1 表面锈蚀:

浮锈: 钢筋表面附有较均匀的细粉末, 呈黄色或淡红色。除锈: 锈粉末较粗, 用手捻略有微颗粒感, 颜色较红, 有的呈红褐色。老锈: 锈斑明显有麻坑, 出现分层的片状分离现象, 锈班几乎遍布整根钢筋表面, 这种钢筋不得在结构工程中使用。

2.2 成型后弯曲部位裂缝:

钢筋成型后弯曲部位外侧产生横向裂缝。材料冷弯性能不良。在材料进场时, 要认真核对合格证, 应特别注意冷弯指标中弯曲角度和弯心直径是否符合钢筋技术标准的规定。不合格钢筋不得进入土地现场更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3 钢筋纵向裂缝:

带肋钢筋沿” 纵肋”发现纵向裂缝或螺纹部分有连续的纵向裂缝。这种钢筋不得用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

2.4 钢筋截面扁圆:

钢筋外型不圆略呈椭圆形。用卡尺抽测钢筋直径多点并与技术标准对照, 如误差超出规范要求, 则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工程。

2.5 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

在每批钢筋中, 任选两根钢筋切取两个试件作拉伸试验。试验取得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项指标中, 有一项不合格, 则该批钢筋都不能验收, 必须退货。2.6 热扎钢筋无生产标识:

钢筋进场时应有生产厂家标识, 表明生产厂家名称, 钢筋牌号, 钢筋直径, 标识形式是否刻在钢筋上, 或以标牌形式绑在钢筋捆上, 如果钢筋无刻轧或是标牌失落, 使得钢筋材质不明, 则每捆钢筋都需要取样试验, 以明确其强度等级等重要指标。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得将此类钢筋当受力主筋用在承重结构中。

钢筋加工通病及预防

条料弯曲:

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 慢弯”, 在钢筋加工前用机械或人工进行调直后

使用。

箍筋不方正:

矩形箍筋成形后拐角不成90o, 或对角长度不相等。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 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 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通根对齐。当箍筋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时, 对 1 级钢筋能够调直后弯曲调整, 对其它品种钢筋不得调直再弯曲。

成型尺寸不准:

已成型的钢筋长度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如成型后的钢筋尺寸小于设计及规范要求的不得用在砼结构工程上。

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 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在钢筋成型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钢筋安装通病及预防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 入模时放不进去, 或划刮模板。钢筋骨架外形不准, 这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保证各部尺寸合格, 变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 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 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 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 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 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 与上柱钢筋无法搭接造成错位。钢筋安装后经过检验合格后, 可是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偏位。浇筑砼时外伸钢筋被振捣棒或其它操作机械碰撞偏位, 没有及时校正。在浇筑砼过程中要

安排专人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在外伸部位要设置分口箍筋及定位箍筋。

框架梁插筋错位:

预制框架两端外伸插筋是准备与柱身侧向外伸插筋顶头焊接。由于梁插筋错位, 与柱插筋错位无法焊接。插筋固定措施不牢固, 在浇筑砼时被碰撞, 向上下或左右歪斜, 偏离固定位置。外伸插筋经过墙模板要用特制箍筋套上, 再利用梁端部模板进行固定, 在砼浇筑过程中应该随时注意检查, 如固定处松脱及时修整。

同一连接区内接头过多:

在绑扎在或安装钢筋骨架时, 发现同一连接区内的受力钢筋接头过多, 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定数值。原因: 钢筋配料时疏忽, 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错误的取用有接头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数值。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受压区、还是受剪区。预防: 配料时按下料单中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 注明不同分号间的搭配, 对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钢筋要加注文字说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 不得采用绑扎。

梁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相碰:

在梁的支座处, 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位交错重叠。原因: 梁箍筋弯钩应该放在受压区, 从受力与结构角度看是合理的, 可是在特殊情况下, 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当前高层建筑中, 框架结构形式或设置的梁常见) , 受压区在截面下部, 如箍筋弯钩位于下面, 受钢筋压力可能被压开口。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把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 这样做法不合理, 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 一般只能这样处理。实践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矛盾, 在高层建筑中, 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的工程几乎全部需要抗震设防, 因此箍筋弯钩全部采用135o 弯钩, 且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它种类的长, 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第二层纵向钢筋相抵触。预防: 绑扎钢筋前应该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上部或下部) , 如果梁的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 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不发生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设在梁的上部, 但应绑扎牢固, 必要时可用电弧点焊几处, 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梁的箍筋被压弯,

梁的钢筋骨架绑扎成型后, 未经搬运, 箍筋即被骨架自重压弯。原因: 梁的高度较大, 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在施工过程中要按规范要求放置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双层网片移位:

配有双层钢筋网片的平板, 一般上层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 但只有构件被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原因: 网片固定方法不当, 振捣碰撞, 绑扎不牢, 被施工人员踩踏。预防: 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 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工人员走动。

钢筋遗漏: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 发现某号钢筋遗漏。原因: 施工管理松懈, 没有深入熟悉图纸内容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预防: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记住设计内容, 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后单。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 形状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 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与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 应清理现场, 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漏。

绑扎接点松扣:

搬移钢筋骨架时, 绑扎接点松动, 浇筑砼时绑扣松脱。原因: 用于绑扎的铁丝太硬或铁丝号不合理, 绑扎形式不正确。预防: 一般采用20-22 号铁丝作为绑线。

①12以内的钢筋宜用20号绑线。①12-①16钢筋宜用20号绑线。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铁丝绑扎, 绑扎时要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 如平板钢筋用十字花扣绑扎等。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 对纵向的钢筋网除了用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基础钢筋倒钩:

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网片时, 钢筋弯钩平放。原因: 操作疏忽, 绑扎过程没有将弯钩扶起。预防: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能够增强钢筋在砼中的锚固力, 因此绑扎时钢筋弯钩要朝上。

钢筋网片副筋位置放反:

构件施工时钢筋网片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原因: 操作人员疏忽, 使用时对

主、副筋上下位置不加以区别就放进模板。预防: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 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人员做专门的技术交底。

交叉杆件主筋相碰:

构件的一些杆件交叉时, 各杆件的主筋位于同一平面, 因交点处碰撞无法安装。原因: 设计人员考虑不周。预防: 加强对杆件交叉处配筋情况的图纸审查工作, 绑扎前预先发现问题并即时纠正。在肋形楼盖系统中交叉杆件主筋相碰现象尤为普遍, 情况各异, 必须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处理。高层建筑中有的框架节点或基础底板, 甚至有三、四个方向的梁集聚在柱上, 钢筋布置复杂, 顺畅的安排几乎不可能, 这样一般应在图纸会审阶段就得以解决。起码要由设计人员补做交节点各梁交汇处的配筋大样图, 在多层建筑中最常遇见到的主梁与次梁以及板交叉处的配筋, 此处纵横钢筋密集, 施工比较困难, 应合理安排安装顺序。在这种情况下, 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应该为: 主梁钢筋次梁钢筋, 板的钢筋。

钢筋电弧焊通病及预防

在钢筋电弧焊接头中常见的焊接缺陷有两种: 一种是外部缺陷, 另一种是内部缺陷。有的缺陷既可能存在于内部也可能存在于外部。例如气孔, 裂纹等。一、

尺寸偏差

帮条或搭接长度不足。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偏移。接头处钢筋轴线弯折和偏移。焊缝尺寸不足或过大, 原因: 焊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 操作不当, 构件钢筋位置偏移过大, 下料不准。

二、焊缝成形不良

焊缝表面凹凸不平, 宽窄不匀。对静载强度影响不大, 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对承受动载不利。原因: 焊工操作不当, 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

三、焊瘤

焊瘤指正常焊缝之外的多余的焊着金属, 焊瘤使焊缝的实际尺寸发生偏差, 并在

接头处形成应力集中区。原因: 熔池温度过高, 凝固较慢, 因铁水自重而下坠形成焊瘤。坡口立焊、帮条立焊或搭接立焊中, 如焊接电流过大, 焊条角度不对或操作手势不当也易产生这种缺陷。防冶: 熔池下部出现小鼓肚时, 可利用焊条左右摆动和挑弧动作加以控制。在搭接或帮条接头立焊时, 焊接电流应比平时适当减小, 应选用合适直径的焊条。

四、咬边

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 没有熔化金属补充焊缝。特别是直径较小钢筋的焊接及坡口立焊中, 上筋容易发生这种缺陷。原因: 焊接电流大, 电弧太长, 或操作不当。

五、电弧烧伤钢筋表面

钢筋表面局部有” 缺肉”或凹坑。电弧烧伤钢筋表面对钢筋有严重的脆化作用,特别是M、山级钢筋在低温焊接时表面烧伤,往往是发生脆性破坏的起源点。原因: 由于操作不慎, 使焊条、焊把等与钢筋非焊接部位接触, 短暂地引起电弧后, 将钢筋表面局部烧伤, 形成”缺肉”或产生”硬组织挫伤”。预防: 精心操作, 避免带电金属与钢筋相碰引起电弧。不得在非焊接部位随意引起电弧。六, 弧坑过大收弧时弧坑未填满, 在焊缝上有时显的缺肉, 甚至产生龟裂。在接头受力时成为薄弱环节。原因: 这种缺陷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突然灭弧引起的。

七、脆断

焊接接头承受拉弯等应力时, 在焊接缝热影响区域, 母材发生变形的突然裂缝。一般从断裂开始向其它方向呈放射性波纹状。这种缺陷一般发生在碳锰含量较高的M、山级钢筋中。原因:焊接时咬边缺陷,造成接头局部应力集中。

八、裂纹

按其生产的部位不同, 可分为纵向裂纹, 横向裂纹, 熔合线裂纹, 焊缝根部裂纹, 弧坑裂纹以及热影响区裂纹等。按其产生的温度和时间的不同, 可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原因: 焊接碳、锰、硫、磷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钢筋时, 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 近缝区易产生淬火组织, 这种脆性组织加上较大的收缩应力, 容易导致焊接缝

或近缝区产生裂纹。焊条质量低劣, 焊接次序不合理, 焊接环境温度偏低。焊接参数选择不合理。

九、未焊透

焊缝金属与钢筋之间局部未熔合, 便会形成没有焊透现象。根据未焊透产生的部位不同, 可分为根部未焊透, 边缘未焊透和层间未焊透等几种情况。原因: 在搭接焊、帮条焊中, 电流不适当或操作不熟练, 将会产生未焊透缺陷。在坡口接头, 特别坡口立焊接头中, 如果焊接电流太小, 焊接速度太快, 钝边太大, 间隙过小或操作不当, 焊条偏于坡口均会发生未焊透现象。

十、夹渣

焊缝金属中存在块状或弥散状非金属夹渣物。原因: 产生夹渣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准备工作未做好或操作技术不熟练引起的, 如用焊条质量差, 焊接电流小, 钝边大、坡口角度小, 焊条直径较粗等。夹渣也可能来自钢筋表面的铁锈、氧化皮、水泥浆等杂物。

十一、气孔

焊接熔池中的气体来不及溢出而停留在焊缝中的形成的孔眼, 大多成球状, 根据分存情况, 可分疏散气孔, 密集气孔和连续气孔。原因: 焊条受潮, 药皮变质或剥落, 钢芯生锈。钢筋焊接区清理不干净。焊接电流过大, 焊条发霉造成保护失效。焊条药皮偏心造成电弧不稳定, 焊接速度快。

钢筋电渣压力焊通病

电渣压力焊操作简单, 用料省, 工效高, 接头质量优良, 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 也会产生各种质量缺陷。、接头偏心和倾斜

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0.1d 或超过2mm, 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o。原因: 钢

筋端部扭曲不直, 在夹具中对接上下筋对不齐或倾斜。顶压时用力过大, 使其钢筋

晃动和位移, 夹具使用磨损, 造成上下不同心。焊后夹具过早放松, 接头未冷却, 使其钢筋倾斜。

二、咬边

咬边的缺陷主要发生在对接的上筋。原因: 焊接时电流过大, 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 或压入深度不够, 通电时间长。

三、未溶合

上下钢筋在结合面处没有充分地溶合在一起。原因: 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快或下送时速度过慢, 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 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 上钢筋卡住, 未能及时压下。预防: 在引弧时应精心操作, 防止操纵杆提的过慢, 以免钢筋粘连短路。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焊接通电时间, 使钢筋端部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四、焊包不匀

焊包不匀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挤压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不均匀, 大的一面熔化金属很多, 小的一面其高度不小于2mm, 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焊缝厚薄不匀。原因: 钢筋接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不足, 加压时熔化不及时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焊剂填装不匀。

五、气孔

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的作用形成小孔眼。原因: 焊剂受潮, 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参入熔池, 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焊接处在焊剂中埋入深度不足。

六、钢筋表面烧伤

钢筋夹持处产生许多烧伤斑点和小弧坑,U、川级钢筋表面烧伤后在受力时容易发生脆断。原因: 钢筋端部锈蚀严重, 焊接未除锈。夹具电极不干净, 钢筋未加紧, 顶压时发生滑移。

七、夹渣

焊缝中有非金属夹渣物。原因: 通电时间短, 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

面即进行顶压, 熔渣无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焊接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 不易流动。预压力太小, 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气体参入熔池, 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干净。

八、成形不良

一种是焊包不翻, 另一种是焊包下流。原因: 焊接电流大, 通电时间短, 上钢筋熔化较多, 如顶压时用力过大, 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 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 熔化铁水失去约束, 随焊剂泄漏下流。

框架柱钢筋安装通病及预防

一、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钢筋砼框架柱的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 甚至影响结构受力, 因此施工中必须及时进行纠偏处理。原因: 模板固定不牢, 箍筋制作误差太大, 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 造成纵向钢筋偏位, 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不放置砼保护层垫块, 使纵筋偏位。施工人员随意踩踏攀爬已经绑扎好的钢筋骨架, 使绑扎点松动, 纵筋偏位,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 柱筋被梁筋挤偏。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因钢筋过长, 长部钢筋又缺少箍筋约束, 整个骨架晃动造成偏位。预防: 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边框尺寸线标在各层楼上。把柱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定位, 必要时可与各纵向钢筋点焊。基础各柱插筋应为缺筋插接。逐层接筋。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 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 绑扎点不得遗漏。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加砼垫块并用钢丝与纵向钢筋绑扎牢固, 并厚度要一致。在梁柱交接处应用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牢固, 同时绑扎柱子上部箍筋。

二、框架节点核心部位箍筋漏

框架节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部位, 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 使该部位柱钢筋绑扎困难, 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象常有发生。原因: 因设计单位一般对框架节

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 柱箍筋绑扎等问题都不做细部设计, 致使节点钢筋拥挤情况相当普遍, 造成核心部位绑扎困难的局面, 因此存在漏柱箍筋的现象。施工前要按设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框柱节点钢筋绑扎的先后顺序框架纵横梁底模板支撑完成后, 可放置于横梁底模上并将纵梁下部钢筋也套上箍筋, 钢筋放在各相应梁的底模上, 再把符合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柱子中并与纵向钢筋绑扎。然后依次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将各梁箍筋按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如纵梁断面高度大于横梁, 则应将上述横纵梁钢筋先后穿入顺序改变, 即先纵后横。当柱梁节点处梁的高度较高或实际操作中个别部位确实存在绑扎节点柱箍困难的情况, 则可将此部分柱箍做成两个相同的两端带135°弯钩的L型箍从柱子侧面插入,钩住四角钢筋,或采用两个相同的开口半箍套入后用电焊焊牢箍筋的接头。要作好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及检验工作。

三、梁板钢筋位置不正,

在现浇框架结构梁板钢筋的绑扎安装中常发生板面负弯距筋不到位, 梁内纵向钢筋间距很小甚至并拢, 梁高增加而箍筋高度却不够或需要改变梁底梁面标高等情况, 严重影响钢筋隐蔽工程的质量。原因: 由于设计未考虑钢筋的实际排列情况, 因此施工单位按图纸设计进行钢筋加工制作必将存在偏差。钢筋密, 管线多, 又相互重叠交叉是影响钢筋位置不正的重要原因。而图纸会审交底时又未能把诸如此点的问题化, 应在施工前加以解决。负筋较细, 支垫不牢, 无可靠保护措施。

四、现浇楼板钢筋重叠超厚

在现浇框架楼中因钢筋重叠, 管线交叉, 常使模板砼厚度产生超厚或局部超厚

的现象。同时也引发了模板不平的问题。原因: 因设计原因, 梁柱接头和主次梁交接处的钢筋排列交叉重叠, 极易使该部位楼板局部超厚。板内予埋管线相互交叉, 有些与钢筋重叠, 有些埋设在主次梁交接部位, 造成钢筋抬高超出板面。为防止露筋, 浇筑砼时必须加或局部加厚此部分模板厚度。模板标高控制不严或楼板砼浇筑标高控制不严, 均可造成局部超厚。

五、框支转换梁上部筋偏位

高层建筑框支转换梁连接着不同的结构体系, 上部结构插筋发生偏位。原因: 框支转换梁钢筋绑扎结束后, 未根据结构轴线位置尺寸插筋。框支转换梁体量大, 插筋又未固定牢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 产生偏位, 上部插筋, 时未考虑保护层厚度。

北京建创立筑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驻航天城监理部

二O—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