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预防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预防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预防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预防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并发症

的预防

心律失常是胸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全肺切除术由于创伤大、肺功能丧失多、肺血管床迅速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患侧成残腔后两侧压力不均衡而容易产生纵隔移位等,均造成对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大,所以全肺切除较单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具有较高发生率和较高围手术期病死率[1]。引起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高龄是最重要的好发因素[2]。本文回顾分析了2004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行全肺切除术的35例高龄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探讨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68岁,≥70岁26例,占74.29%;肺癌29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脓疡1例,左全肺切除29例,右全肺切除6例;术前有心电图异常15例;术后心律失常14例(房性早搏4例,心房纤颤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右全肺切除心律失常发生率33.33%(2/6例),左全肺切除心律失常发生率17.24%(5/29例);术前有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0.00%(9/15例);术后6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8例,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1例。经对症、对因治疗后基本得到纠正。没有病人发生术后30d死亡,均痊愈出院。

2原因分析

2.1高龄和术前有心血管合并症为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高龄是心血管并发症最重要的易发因素,因随着年龄的增加,窦房结细胞及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减少,心脏的排出量、心肌对氧的利用率以及心肌收缩力均明显下降[3];而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与术前合并的心脏疾病重要性有关。本组患者全部为68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前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占42.86%(15/35),这些患者在接受开胸并行全肺切除的重大手术打击后,心脏的应激能力明显降低,加上心脏负荷突然加重,很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所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高达21.62%(9/35)。

2.2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对心包的剥离是引起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相关因素。长时间的麻醉药物作用会通过抑制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心排出量和改变植物神经的功能而改变心率;手术中行心包剥离时可能对肺门和心脏的牵拉、损伤心脏的血管和神经丛或直接伤及心肌,造成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失血量过多、心肌缺血等,是造成术后心律失常的可能诱因[4]。据文献报道,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5]。本组病例中行心包剥离、手术时间在2h以上、术中失血1000ml以上的6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0%,与文献报道相符。

2.3术后低氧血症、疼痛是造成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通气面积明显减少,造成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术后麻醉药残留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术后伤口疼痛对呼吸和排痰的影响而引起的肺部并发症,导致术后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的出现,进而诱发心律

失常;另外,疼痛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体内的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肌自律性和应激性增强,也容易诱发心律失常[6]。

2.4其他(如术后胸腔压力失衡、患者过早过度的活动等)因素也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我院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是采取钳夹胸腔引流管、定时开放的方式来维持两侧胸腔压力平衡。全肺切除后的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血管床面积减少,右心负荷明显加重,加上早期纵隔的不稳定,极容易因两侧胸腔压力失衡或过强的机体活动而诱发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所以当术后患侧的胸腔积液、积气过多时,心脏和健肺受到挤压;而在开放胸管时放出液体或气体时,如果速度过快、量过多,又会使残腔压力突然下降而对纵隔、心脏和健肺造成牵拉,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

3护理要点

3.1保持有效肺通气和满意的氧供给一侧全肺切除后肺泡交换面积减少,健侧肺和右心负荷加重,肺功能急骤下降到术前的35%~44%,易导致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有关[7]。术后机械通气常规设定的潮气量值为正常的50%,4小时内给氧浓度为50%~60%,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项指标,既保持有效肺通气又要避免过大潮气量导致肺泡破裂。对术前肺功能差,年龄大者,适当延长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有效吸痰,气体温化湿化或雾化吸入,做好拍背,体疗,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避免或减轻心肌缺氧状态。本组6例心律失常者在改善供氧情况心律失常得到纠正,3例无低氧和低钾情况,可能与手术中切开心包,刺激迷走神经,钳夹或结扎心包膈

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癌到了晚期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一般对身体的伤害都非常的大,而且此类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之一,肺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肺癌并发症的出现无疑给后期的治疗增加了难度,甚至部分患者会死于并发症。因此肺癌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常见的肺癌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虽然股动脉穿刺技术较为安全,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方法,可对局部血管特别是动脉造成损伤。预防及护理:①术前向患者宣教,训练床上排尿。②术后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cm处止血20min。③加压包扎,并以1.0kg沙袋压迫止血6h。④术后必须卧床24h,术侧肢体制动,向患者解释伸直的重要性。 2 动脉栓塞操作时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栓塞,穿刺口包扎过紧,血液淤滞,促进动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①术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内皮。②术后1h,每隔0.5h拿起沙袋5min。③密切观察下肢血运,每15~30min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观察搏动情况。④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⑤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麻木、疼痛。 3 脊髓损伤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化疗药物损伤脊髓或者脊髓根动脉水肿,造成脊髓缺血所致,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预防及护理:①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②嘱患者15~30min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或针刺皮肤上下平面有无感觉异常。③观察患者有无尿潴留。④备好血管扩张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氟美松等。 4 褥疮术后平卧24h,受压部位毛细血管微循环受阻,产生局部缺血,若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褥疮。预防及护理:①术前给患者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②将手平伸于受压部位,用手掌环形按摩皮肤1次/h。③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睡海绵床垫。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拭汗液。 5 术后感染由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化疗后易发生感染。预防及护理:①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少于500/m 3 。②一切治疗护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加强无菌观念。③做好口腔护理,饭后漱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泄。④限制陪床探视人员。⑤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6 发热及胃肠道反应发热是由于癌细胞坏死后的吸收热,一般体温波动在

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观察

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9-28T09:55:00.1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朱瑶 [导读] 探讨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 朱瑶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方法:把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的44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8.2%,对照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54.5%,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患者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可明显减少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癌;心包积液;心包引流管;护理 心包积液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常发并发症,具有较大危害性,可能引发心包填塞,且大约会有30%左右的心包积液患者因心脏压塞而死[1]。临床治疗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的主要疗法是心包引流,其能有效改善心脏博血量[2],但是该疗法对护理质量具有较高标准,因此必须改善心包积液留置引流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肺癌合并心包积液留置心包引流管的护理效果,特选择我院44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予以研究,详细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留置心包引流管治疗的44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有患者22例。观察组2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0.3±3.3)岁;其中9例腺癌患者,7例鳞癌患者,6例小细胞癌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0.8±3.1)岁;其中9例腺癌患者,8例鳞癌患者,5例小细胞癌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具体内容有:①准备负压引流瓶与中心静脉导管等材料;②引流前系统准备,消毒皮肤,依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引流物情况确定适宜的引流管,依据心脏B超诊断观察心包积液量,术前介绍置管风险;③严格依据无菌原则完成置管操作,置管期间要注意患者感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④与负压引流瓶连接来维持引流,于导管上张贴专用标签来记录导管类型、置管时间以及置管长度等;⑤严格控制引流速度与引流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置管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 1.2.1 加强健康宣教①积极加强日常护理工作的巩固,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意识的健康宣教干预。②应用图文形式的宣教手册,主要介绍心包积液概念、引流管概念、引流目的、引流方法、常见引流不良事件、维持管道固定、保持敷料干结以及相关日常护理注意内容等,让患者能够准确了解自身体位和引流的联系。 1.2.2 加强技术管理导管用蝶形胶布高抬法固定来防止管道滑脱;床头角度间隔1~2h便调整一次,一次调节大约5°,依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辅助其变换体位或翻身,从而改善胸背痛和保持正确体位,防止患者私自变化体位而引起导管扭曲;置管初期应切忌挤管,要通过对引流液颜色、性质以及量的记录来判断有无堵管;强化镇痛效果,可利用情绪转移或是放松肌肉等方式来缓解疼痛感和不适感,需要时应用药物镇痛;加强气道、雾化以及排痰管理,防止胸部压力过高或是咳嗽而牵拉导管疼痛;加强穿刺部位的监护,每天交接班时应观察穿刺部位的状况,注意其有无渗血和渗液,周边皮肤是否红肿或是有无皮下气肿,外敷料有无干结和导管有无良好固定等,一旦发生异常要即刻通知医生。 1.2.3 加强心理疏导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多数已到晚期,具有较大心理压力,再加上引流时必须长期卧床,活动受到限制,穿刺置管还会造成身体不适,心理压力愈发加剧,因此必须强化患者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开展肌肉放松与正念训练,一天至少1~2次,帮助患者分析发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与变化情况等,保持开放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巡视护理中及时发现患者发生的失眠、反复埋怨以及要求下床等心理应激反应,做到对症处理,鼓励患者家属多多陪伴和疏导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支持以及理解。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有急性疼痛、敷料污染、导管脱落以及导管堵塞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应用(%)符号表现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P<0.05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22例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8.2%,对照组22例患者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是54.5%,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6.286,P=0.012)。详细见下表1。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0- 5404(2012)09-0893-03A [通信作者]刘毅,E-mail :alydsj@163.com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pneumonectomy for lung cancer :an analysis of 155cases Zhang Jing ,Wang Yunxi ,Chu Xiangyang ,Xue Zhiqiang ,Liu Yi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neumonectomy due to lung cancer ,and investigate how to prevent and manage them.Methods A total of 155patients of lung cancer undergoing pneumonectomy in our department during the time period of January 2009to October 2011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ir clinical data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age ,preoperative medical history ,lung function ,postoperative intub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Result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1cases ,accounting for 32.90%.These were arrhythmia in 31cases ,lung infection in 13cases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1case ,pulmonary embolism in 3cases ,bronchopleural fistula in 2cases ,and postoperative intrathoracic active bleeding in 1case.Five patients died in peri-operative time ,and the surgical mortality was 3.22%.The causes of death were probably pulmonary embolism for 3cases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following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the other 2cases.Conclusion Pneumonec-tom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a high-risk surgical procedure ,and postoperativ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clude arrhythmia ,lung infectio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bronchopleural fistula.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strictly defined for the patients who are about to take pneumonectomy.Before operation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examinations are necessary.After operatio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inten-sive care should be enhanced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zards following pneumonectomy by means of timely and correct treatment. [Key words ]lung cancer ;pneumonectom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Yi ,E-mail :alydsj@163.com 全肺切除术是肺癌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术式,虽然 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 麻醉技术和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但术 后并发症仍高达11% 49%,死亡率2.9% 12%[1]。 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行肺癌全肺切除155例,约占同期肺癌手术治疗的8.47%(155/1831),其中右全肺切除45例(29.03%),左全肺切除110例(70.97%)。现将155例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医师预防及处理全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提供参考。3 98第34卷第9期 2012年5月15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 Third Mil Med Univ Vol.34,No.9May 152012

肺癌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放、化疗综合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和其他各种损害机体免疫力的因素使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增高。感染可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并且是肺癌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对456例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廉江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肺癌患者45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男338例,女118例,年龄42~83岁,平均61.2岁。其中小细胞肺癌87例,非小细胞肺癌369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定[2]。 1.2操作方法取患者的痰液、咽拭子、血液、尿液、粪便、局部病灶分泌物、胸腔积液、腹水等标本,送检标本按照操作规范执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率456例肺癌患者中合并医院感染104例13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2.8%,感染例次率为29.8%,平均每例感染患者发生1.3次。456例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和其他癌。本组8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院感染34例次(39.1%),36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医院感染102例次(27.6%),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5)。 2.2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在13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64.0%),其次为口腔感染(19.1%),泌尿系感染(8.09%),胃肠道感染(5.14%),皮肤感染( 3.67%)。呼吸道感染与口腔感染合计占83.1%,与其他部位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2,P<0.01)。 2.3病原菌分布在感染患者中,共送检412例标本,培养出致病菌203株,培养阳性率49.3%。其中细菌157株,真菌46株。细 肺癌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胡娟1,吴斌2,许志明1,林大欢1(1.廉江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廉江524400;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湛江524401)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年度动态变迁。方法对456例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6例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医院感染率22.8%,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口腔为主,占83.1%。分离病原菌20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菌)占49.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G+菌),占2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居第3位,占22.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从5年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肺癌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发生率高。真菌感染上升趋势明显,应引起重视。动态监测临床患者的感染情况,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肺肿瘤;交叉感染;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134-02中图法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 Clinical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HU Juan1,WU Bin2,XU Zhi-ming1,LIN Da-huan1(1.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Lianjiang People′s Hospital,Lianjiang,Guangdong524400;2.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Affiliated Hospital,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Guangdong5244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especially distribution and yearly changes of the pathogens,in the in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data of456cases of in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ed.Results Among456cases of lung cancer,104cases suffered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with the infection rate of22.8%.The cases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were more prone to suffer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oral cavity were the most frequent infection sites(83.1%).Totally203pathogenic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putum.49.8%of the pathogens were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mainly includ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i,27.6%of the pathogens 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 mainly includ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and the rest22.6%of the infection was caus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fungi dominated by Saccharomyces albicans.The infection caused by fungi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past5years.Conclusion The lung can-cer inpatients are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ost pathogenic bacteaia in complicasting infection infection were conditional bacteria with the high incidence rate.Fungal infection has an increasing trend,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Dynamic monitoring infection in the clinical patient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on therapy.【Key words】Lung neoplasms;Cross infection;Gram-positive bacteria;Gram-negative bacteria;Fungi

肺癌心包侵犯(转移)患者体征及处理

通过面前的文章我们了解到肺癌是会发生心脏转移且容易被忽视,文章中提到肺癌心包侵犯后可发生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症状。事实上当肺癌转移到心包时,心包腔液体会增多,压迫心脏,导致心脏的射血功能出现障碍。药代邮认为在临床肺癌转移心脏治疗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心包积液。本篇文章就心包积液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下简单介绍,希望患者,患者家属,主治大夫能引起足够重视。 恶性心包积液隐匿且危及生命 肺癌如果侵犯心包就会发生心包恶性积液。患者患者临床症状与心包积液产生的速度和量有关。人的正常心包内有30ML积液,主要起生理润滑的作用。如果心包积液迅速增加,仅仅达到250ML即可产生心包梗塞症状,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心包侵犯或转移起病隐匿,更为担心的是如果心包积液缓慢增加,及时达到1L临床仍无症状。 恶性心包积液临床症状 患者如果发生恶性心包积液的主要症状是心包填塞引起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 (1)呼吸困难、端坐体位、心悸、浮肿、上半身静脉曲张。 (2)体检会发现颈静脉曲张、颜面及下肢浮肿、发绀(唇、肢端)、肝大、肝颈回流征阳性、奇脉。 (3)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心电图表现肢体导联低电压、胸部X线显示心影增大,B超可显示心包内液体量增多。 恶性心包积液临床处理 在临床上对恶性心包积液的处理方法是根据患者积液量多少采用不同的措施。既要针对肺癌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还要根据心包积液的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一般标准的治疗方案是: (1)积液量较少,进行内科治疗 (2)积液量较多,可能引发心脏压塞致使患者迅速死亡,就必须做心包穿刺抽取积液,在B超定位下,行心包穿刺术放置细硅管于心包腔内进行引流,待液体流净后,心包内注入顺铂或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及博来霉素等化疗药物或同时给于干扰素起协同作用,或其他生物制剂。为预防心包粘连应于每次心包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10~15MG。 (3)极少数难以控制的心包积液可以请外科医生做心包开窗术,引流心包积液至胸腔或体外。 特别注意:由肺癌侵犯所致的心包炎经治疗吸收后,常常可残存局部斑块,普遍存在心包壁增厚.或遗留不同程度的粘连和包裹。放射性心包炎所致的急性纤维索性渗出心包积液可能会完全溶解而吸收,如不能完全吸收,可出现心包膜机化,最终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引发严重后果。 肺癌发生心包积液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发生心包积液患者生存期是根据积液的性质,是否得到及时处理,肺癌病理类型等因素决定的。 (1)患者的心包积液是由于肿瘤转移所引发的恶性积液,预后不佳,往往生存期不长。

肺癌的肺外表现

?专题笔谈?肺癌的肺外表现 胡成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湖南长沙 410008) 肺癌的肺外表现一般也指副癌综合征或肿瘤副征[1],但不包括肺癌远处转移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国外文献报道,肺癌肺外表现的发生率为10%~20%[2],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919%。由于肺癌出现肺外表现往往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患者缺乏呼吸道症状和体征,或肺外表现出现在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之前,以及临床医师对肺外表现与肺癌之间的生物关系认识不足或缺乏认识,容易误诊或漏诊,北京协和医院报道[3],绝大多数(9512%)表现为副癌综合征的肺癌未得到及时诊断。 一、发生机制 肺癌引起非转移性肺外表现,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推测可能与肺癌产生的某些特殊的酶、激素、抗原及代谢产物等有关。肺癌细胞可分泌2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内分泌激素,导致肺癌肺外表现错综复杂[4]。肺癌细胞合成激素有以下事实的支持:①患者血中测知某种激素含量甚高,当其肺癌被手术切除或放疗、化疗后,血中该激素量明显下降,此种情况常见于肺癌分泌甲状旁腺素、催乳素、滤泡刺激素和黄体化激素;肺类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有些激素在正常情况下并无分泌,如人胎盘催乳素不见于男性或非妊娠妇女,此类肺癌患者血中可检测到胎盘催乳素,说明此种激素与癌瘤的关系密切。②在切除的肿瘤组织中证实有某种激素存在。例如用特异性抗血清证实肺癌组织中有人绒毛膜的促性腺激素,肺类癌组织中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在试管内培养的肺癌细胞株,有的分泌人绒毛膜的促性腺激素,有的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若激素来自癌瘤,则切除内分泌器官(如垂体),血中此种激素的含量并不下降。 从肺癌的病理与肺癌的肺外表现上看,小细胞性未分化癌多引起水盐代谢失衡,而鳞癌则多引起糖代谢紊乱,腺癌则多引起皮肤、肌肉的改变。虽然至今异位激素分泌的病因学还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肺外表现并非肺癌转移或直接浸润所致,当切除肺癌病灶,失去异位激素的来源,血中激素水平下降,则激素紊乱的临床表现即消退。有学者认为[5],异位激素的产生可能与致癌基因选择性表达和激活有关。 另外,肺癌的肺外表现还与肿瘤促使正常细胞分泌过量的生物活性蛋白、肿瘤分泌生物活性蛋白以及个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二、临床表现 11肺原发性骨关节增生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杵状指(趾)、长骨远端骨膜增生,关节肿胀、疼痛和触痛。杵状指(趾)可发生于多种慢性肺疾患,但肺癌的杵状指(趾)有别于慢性肺功能不全的杵状指(趾),其特点为常有疼痛,病情发展快;甲床周围常有红晕等,肺癌治愈后杵状指(趾)消失。肺性骨关节病可见于肺癌、肺脓肿、脓胸、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自抗生素问世以来,肺性骨关节病继发于肺部炎症者已不多见,而主要为继发于肺癌,肺性骨关节病约90%继发于胸腔内恶性肿瘤,其中约80%继发于肺癌。此症可为肺癌的初发症状,甚至在肺症状出现前几个月即出现。临床表现为大关节(如踝、膝、腕等)的深位灼痛,夜晚尤甚,呈对称性游走性,可有压痛、局部为非指压性水肿,常活动受限甚至强直。X线表现为长骨远端的骨膜下新骨增生,在胫、腓、桡、尺诸骨比较明显,常合并杵状指(趾)。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保泰松类药物可使症状暂时缓解,尤易误诊。此症多见于肺鳞癌,而少见于小细胞肺癌。肺癌被切除后症状可缓解,若肿瘤复发症状可再现。有切断迷走神经而使症状缓解的报道。肺原发性骨关节增生症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肺癌异位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有关。肺癌细胞分泌异常生长激素(hGH),hGH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与蛋白质在肝脏等处结合,形成hGH A,刺激脯氨酸渗入黏多糖,刺激软骨合成和骨基质形成,致软骨骺板增宽,导致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6]。 21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皮肤病变可表现为皮肌炎、黑棘皮症、硬皮症、掌跖皮肤过度角化症等。黑棘皮症系对称性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

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肺癌的病理 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 (一)病理组织类型 根据对肺癌的光镜及电镜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按照组织发生和分化情况将肺癌进行组织学分类。肺癌有四种常见类型: 1、鳞状细胞癌(表皮样癌)变型:长细胞 2、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中间细胞类型混合燕麦细胞癌 3、腺癌腺泡样腺癌乳突样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粘液样实性癌 4、大细胞癌变型: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其中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0%~50%,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为20%~30%,大细胞癌的发病率为10%~15%。 普遍认为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侵及的解剖范围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小细胞癌,因生长速度快,易广泛转移。 (二)大体病理类型:肺癌在大体病理形态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的支气管,主要为磷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部分腺癌也可为中央型。肿瘤以三种方式生长:(1)管内型:肿瘤呈结节状突向支气管腔内,引起支气管局限性狭窄;(2)管壁型: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或阻塞;(3)管外型:肿瘤穿破支气管外膜向肺内生长,形成支气管周围肿块。一般进展期的肺癌可有上述两种或所有改变。 中央型肺癌引起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后发生一系列继发改变:阻塞性肺气肿为支气管腔内的结节或管腔狭窄引起活瓣性阻塞的结果,多见于早期肺癌。根据肿瘤的部位,可为一个肺段或肺叶的肺气肿。阻塞性肺炎也较早发生,是因支气管狭窄而继发的感染,在病变支气管范围内发生小叶、小叶融合、肺段或肺叶炎症。阻塞性支气管扩张为肿瘤远端支气管内黏液潴留及内径增宽。支气管完全阻塞后因肺内气体吸收而发生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与支气管扩张往往同时存在,并合并肺不张。 2.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其基本大体病理形态为肺内结节或肿块。肿瘤内可形成瘢痕或坏死。肿瘤内不同程度的坏死部分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洞,具有较大空洞者称为空洞型肺癌。肺上沟(Pancoast’s)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有的作者称为肺尖癌。 3.弥漫型肺癌: 弥漫型肺癌在肺内弥慢性分布,一般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肿瘤可为多发结节型,表现为分布在一叶、多叶或两肺多发粟粒大小的结节病灶。也可表现为肺炎样型,即癌组织导致一叶、数叶或两肺多发肺实变,大体病理形态类似大叶性肺炎。弥漫型肺癌可能是一种原发病灶不明确而表现为沿支气管或淋巴管蔓延的肺癌。癌组织主要沿肺泡壁蔓延呈肺炎样,主要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小结节或粟粒状。 (三)进展期肺癌和早期肺癌: 为便于叙述肺癌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像学表现,本文将肺癌分为进展期期及早期肺癌。进展期是指中、晚期肺癌,肿瘤体积较大,有转移。早期中央型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的肺实质,并且无转移者。在病理上分为原位癌、腔内型和管壁浸润型。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瘤体直径为2cm或2cm以下、并且无转移者。 (四)肺癌转移:肺癌向胸内淋巴结转移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经血行转移到肺内形成单发或多发结节, 转移到胸膜引起胸膜积液和胸膜结节,转移到胸壁引起胸壁肿块及肋骨破坏;转移到心包引起心包积液。任何器官都有可能发生远隔转移。最常见的远隔转移位置依次为颈部淋巴结、肝脏、脑、骨、肾

肺癌术后哪些并发症较为可怕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我国作为肺癌高发国家,每年都会新增数万名病人,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通过对癌灶的直接切除,可快速控制病情,帮助病人实现临床康复。然而,临床上一些病人在术后,却因为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失去了生命。那么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呢? 众所周知,手术是治疗早期肺癌病人的首选,然而实践证明,手术并不是百利无害,手术切除癌灶治疗也存有一定的弊端,一是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癌细,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有很大的复发几率;二是手术会造成病人元气大伤,形成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在寻求手术治疗时,人们一定要辩证的看待,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而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其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并发症一、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因手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积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功能不全。 预防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和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并发症二、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其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 此时除选择中医治疗外,及时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近年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 并发症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 手术者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临床实践证明,术后选择中医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还能修复受损机体,消除残留癌细胞,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其中由袁希福老中医创立的“三联平衡疗法”,更是赢得了诸多病人的青睐与认可。 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 肺癌术后哪些并发症较为可怕?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肺癌病人有所帮助。癌症病人们需要明白,手术虽然能够快速控制病情,实现临床康复,但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与并发症,并不意味着手术成功等于万事大吉,病人术后及时巩固至关重要。

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的出现

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的出现 *导读:肺癌的治疗我们往往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并不是手术完成后就完事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肺癌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 肺癌的治疗我们往往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并不是手术完成后就完事了。我们一定要小心肺癌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肺癌术后并发症对于我们的危害同样巨大。那么,肺癌术后都有哪些并发症呢? *肺癌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 一、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其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紧急救治,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及时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 效果欠佳者可考虑胸腔闭式引流。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近年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已大为减少。 二、呼吸道并发症:肺癌术后并发症中发生比较多的有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因手术后伤口疼痛,患者不能做有效咳嗽,痰液留积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呼吸功能不

全。 预防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和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手术者注意操作轻柔。 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温馨提示:上文中为大家介绍的肺癌术后的并发症,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这些并发症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肺癌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要做到位。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定要及时的和医生进行沟通。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第七版外科学第二十九章肺部疾病第五节肺癌

第五节肺和支气管肿瘤 肺和支气管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肺和支气管原发性肿瘤中多数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肺癌,肉瘤则较少见。肺和支气管良胜肿瘤也较少见。肺的转移瘤绝大多数为其他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经血行播散到肺部。 一、肺癌 肺癌(lung cancer)大多数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 称支气管肺癌(bronchopul monary carcinoma)。近50年来, 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据统计,在欧美某些国家和我国 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已居男 性各种肿瘤的首位。肺癌病人多 数是男性,男女之比约3-5 : 1, 但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 明显增加。发病年龄大多在40 岁以上。 病因肺癌的病因至今不完 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纸烟燃烧时释放致癌物质。多年每日吸烟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 某些工业部门和矿区职工,肺癌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铜、锡、砷、放射性物质等致癌物质有关。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大气污染和烟尘中致癌物质含量较高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工矿和城市环境的三废处理工作。 人体内在因素如免疫状态、代谢活动、遗传因素、肺部慢性感染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有影响。近来,在肺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P53基因、nm23-H;基因等表达的变化与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病理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邻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肿的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肿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1.分类1998年7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肺癌的病理分类进行了修订,按细胞类型将肺癌分为9种,见表29-1所示。临床上最常见的为下列4种: 表29-1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WHO 1998) 1.鳞状细胞癌 6.多型性,肉瘤样或含肉瘤成分癌 (1)鳞状细胞癌(鳞癌):在肺癌中 2.小细胞癌 7.类癌最为常见,约占50%。患者年龄大多在 3.腺癌 8.唾液腺型癌 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大多起源于较 4.大细胞癌 9.未分类癌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心型肺癌。虽然鳞癌 5.腺鳞癌的分化程度不一,但生长速度尚较缓慢, 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通

肺癌术后并发症处理

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肺癌术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真的让人很无语,但是又无可奈何,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肺癌手术后常易发生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形成与患者机体本身的因素和手术范围、方式有密切关系。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如下: 1、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这一类的发病率很低。手术后血胸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须要紧急救治,而且必要时应及时再次剖胸止血。肺部手术时,支气管或肺内分泌物污染胸腔而至脓胸,此时除了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外,还要及时的而彻底的胸腔穿刺抽脓极为重要。 2、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原来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比较高。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主要是在于病员能充分了解与合作,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后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对于老年病员,手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手术者要注意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后输液速度应慢速均衡,防止过快、过量诱发肺水肿,同时作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根据病情及时处理。老年病员常伴有隐性冠心病,手术创伤的多种刺激可促使其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师严密监护和及时处理下是可以转危为安的。 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行有效的处理将给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有些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肺癌患者手术时的并发症有以下七方面。 1、胸膜感染: 多数是因手术时胸腔内受到污染所致,也与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有关。对于胸膜感染的处理有时是相当的困难。 2、支气管胸膜瘘: 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的原因多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癌存留,低蛋白血症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可致手术后支气管残端愈合不良或形成瘘管。 多见于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且患者术前的肺功能又有明显损害。该并发症的治疗较困难,死亡率较高。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其发生的诱因多为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等。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已有心脏疾患,心功能低下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在手术时应操作轻柔,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给氧,密切观

肺癌射频消融术后评估及并发症

四、RFA治疗肺癌的评价 1. CT:一般认为近期3个月后复查强化CT在治疗部位出现残留强化灶,低密度周围环绕不规则强化环,则认为治疗不满意,远期(3~6个月)复查,肿瘤坏死区明显缩小,其周边环绕清晰锐利的强化环,表明肿瘤无明显重新生长,则认为RFA治疗得当。CT图像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变化,RFA治疗后早期肺部肿瘤并不能显着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因此不能仅凭形态学变化判定RFA疗效。 CT即时改变:治疗后即时改变表现为CT值减低,病灶增大,原因在于癌肿组织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使原来较均匀的高密度病灶出现蜂窝状低密度影,周边还同时出现磨砂玻璃样反应带,这是由于加热后正常组织的渗出所致。 CT的近期改变:RFA后1~3个月内病灶增大,3个月后病灶逐渐缩小,呈低密度改变。如治疗病灶没有明显缩小,增强CT扫描后CT值没有变化也提示治疗有效。如果增强CT扫描CT值增强15 HU,说明局部有残留,需要进行第二次RFA。RFA后约24%~31%的病例可以出现空洞样改变。建议评估疗效以RFA治疗后1个月的肿瘤大小为基线进行评估。 2. FDG-PET和PET-CT:RFA治疗后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往往迟于代谢变化,因此FDG-PET比增强CT扫描判定疗效更为准确。通过比较RFA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代谢情况的变化,可以准确判断RFA近期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的放疗或再次RFA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治疗靶区。 建议使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价疗效(表1):在3个月后的疗效评价中以CT最方便实用;1个月内CT评价存在缺陷,因该时期内坏死灶周围反应性充血、纤维组织增生一般还未消失,CT依据病灶的大小及密度的变化难以与残留或复发肿瘤作鉴别,此时宜采用MRI或PET评价。 3. 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肺癌最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其表达水平对肺癌的诊断、监测、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RFA治疗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多有明显下降,如随访过程中肿瘤标记物再次升高,应高度警惕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如确定为肿瘤局部复发,可再次行RFA治疗。 4. 免疫功能:通过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指标,监测患者在RFA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5. 病理:对RFA治疗后的病灶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学结果,通过肿瘤组织的凋亡和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