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_读_伟大的博弈_有感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_读_伟大的博弈_有感

2012第7期

理论界·总第467期·

问题仍然由老马克思决定着,新旧交融的集体意识中的种种意象是一致的。这些意象是一些理想,其中集体的理想不仅寻求美化;而且要超越社会产品的不成熟性和社会秩序的缺欠。”〔11〕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应当如此”的世界的渴望,而在现实世界的残酷中受到阻隔,因而使其产生变革现实的精神力量,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提供了一种虚幻的意象,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消费文化表达,这种文化认为人的幸福是需要依靠商品来满足的,成为许诺给人幸福的源泉,让人宁肯沉浸在这一幻象的时刻也不愿去打破它。同时这梦幻意象又充满着乌托邦意愿,不满足于资本主义商品带来的幻象,人们会意识到资产阶级的丰碑在坍塌之前就是一片废墟,此时这种集体的意象就会觉醒去行动。这种意象是辩证的,当民众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革命就会在民众的灵魂深处进行。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民众已经很难摆脱商品的引诱,“这种意象产生于集体无意识。它是错误意识的精髓。流行时髦是错误意识不知疲倦的促成者。这种新奇的幻觉被反映在无限相同的幻觉中,就像一面镜子反照在另一面镜子里一样。这种反映的结果是‘文化史’的梦境。”〔12〕这种意象深入民众无意识的领域,商品成为民众不知疲倦的追逐物,成为集体的文化认同,这一套文化体系给民众提供了永不满足的消费意识。因而文化面临的任务是要在人的意识中进行一场革命,去揭示出这种梦境的欺骗性,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精神救赎,进而

去实现社会的政治变革,这一革命的历程充满了艺术拯救的乌托邦色彩。

小结

本雅明看到了机械复制文化的双重性,以技术为基础的大众文化在摧毁旧有的文化崇拜中,无疑具有革命的意义,但也摧毁了原有传统文化的“灵光”,使得文化落到娱乐的境地。一方面他揭示出在技术的发展中,传统文化被大众文化所代替的历程;另一方面,本雅明亦迷恋于技术带来的现代文化,对大众文化持肯定态度,赋予这种文化以平等的政治寓意。■

参考文献:

[1][2][4][5][7][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M ].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6、36、37、61-62、78.

[3][8][11][12][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发达资本主

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M ].张旭东,魏文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61、185、179、191.

[6]Walter Benjamin :The Auther as Producer ,Translated by John Heckman ,New Left Review I/62,July-August 1970:5.

[9][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历史哲学论纲[J ].张旭东,译.文艺理论研究,1997(4):94.

[10][德]瓦尔特·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M ].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31.

责任编辑:白沙

□曹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华尔街从咖啡屋里的碰头交易开始,从一个边缘的股票交易市场一步一步演变成了全球的金融中心。围绕这个过程作者也介绍了美国经济制度和全球的金融体系在三百多年里持续的变革。在这过程中囊括了丰富的哲理,而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两点:一是华尔街在腥风血雨的环境下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以至于能够在一次次危机乃至大萧条中死而复生;二是当西半球的一条街上发生巨变时,中国先是沉睡,后被打的遍体鳞伤,支离破碎,白银外流,历史如此残酷地演绎着财富的大转移。于是我不禁在想:此次次贷危机会不会再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悲惨结局?如何化解此次经济危机?被历史落下了将近三个世纪的中国资本市场应如何发展?翻开华尔街的历史,我要寻觅答案。

在华尔街350年的成长中历经的危机大大小小,而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是唯一一次有资格为此次金融海啸提供参照

(盘锦日报社,辽宁盘锦124000)

[收稿日期]2012-06-20

———读《伟大的博弈》有感

【文化论苑】

摘要: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的形成背后必然有着曲折的历史,人们读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预测未来。《伟大的博弈》作为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著作不仅可以给予正处于金融海啸的资本世界以借鉴,也可以为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经典的参照。

关键词:金融体系;华尔街;历史;资本市场〔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12)07-0169-02

169

·总第467期·

的恐怕要数1929年以一次股灾为前兆的大萧条。作者用及其理性的目光分析了此次大萧条的原因:一是多年形成的经济形势,另一个是联邦政府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也就是说资本世界的危机是一种矛盾激化的产物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当“看不见的手”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整个国家的经济要靠“看的见的手”做以调节,当然适当的调节会化解危机(如罗斯福新政),不当的调节则会加重危机(如胡佛政府的雪上加霜)。

一年前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强震令人触目惊心。美国金融企业损失惨重。损失已由次贷蔓延到优质房贷,美国第五大证券交易商贝尔斯登轰然倒下,英国百年老店北岩银行被迫收归国有。继“两房”因股价急跌而被美国政府接管后,美国金融市场再次被投下“重磅炸弹”:华尔街第四大投行——

—雷曼兄弟诉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则宣布并购第三大投行美林银行。一位在华尔街工作了近20年的对冲基金人士表示,“这是我在华尔街上见到的最恐慌的时刻”。很显然,华尔街陷入了急剧的恐慌之中。

如何解救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是最好的教材。复杂的经济形势、成熟的金融体制再也不可能出现银行家力挽狂澜的局面(例如1894年,美国出现严重的黄金储备外流事件,美国政府向J.P.摩根求救),需要的是多方面的配合。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化解当前危机,仍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需要一个高度负责的美国总统。不管是从历史的,还是从现实的视角来考察,美国需要一个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负责任的总统。大萧条时罗斯福上台,“这个绝望的国家给予了罗斯福一个独裁者的权力”,作者用这样的笔触体现了罗斯福的临危授命,而这位总统没有让美国失望,也没有让世界失望。现在正值奥巴马上台,白宫换了新的主人,全世界对他的表现拭目以待。

其次,需要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危机的爆发,促使我们必须反思当前的国际金融秩序所存在的问题。由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确实给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然而,这种国际金融秩序的垄断却也难免暴露其自身问题。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方面。一旦问题爆发,就势如多米诺骨牌。

再次,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美国经济以金融、高科技、军事工业为主要支柱。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会一触即发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美国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失去了其竞争力,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贸易赤字。

更主要问题的在于,在很大程度上,后两者的发展有赖于一个不仅对美国负责、而且对全球负责的美国总统的扶持与推动。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强调,在很大程度上,虽然世界多极化局势正在日渐刷新,但是美国在世界上的巨无霸角色,依然在诸多领域发挥着根本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最高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及其政策主张。换言之,有活力的美国经济,取决于一个负责任的美国总统。在这里也由衷的希望传奇的华尔

街能在首位黑人总统的政策下化险为夷。

历史如果是完美的,就缺少了些波澜壮阔。即使向华尔街这样成熟的金融体系依然在今天出现了漏洞与缺陷,而今天的危机倘若放在一百年后的历史书里,也许就像现在的人们看19世纪的华尔街闹剧一样让人不可理解。

译者给这本书增加了一个环节:同一时代的西方和东方。这难免惹人感叹和惋惜。中国由强转衰,由富转贫,而美国却走着相反的路程。也许就文明而言,中国领先于美国几千年,但是这几千年历史的智慧由于几个世纪的自满与守旧而停滞不前了。还好,现在的中国再追,再补那几个世纪的缺憾。

书中引入了20世纪初伟大的英国金融家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的一句话:“当我年轻的时候,人们称我为赌徒;后来我的生意越来越大,我成为一名投机者;而现在我被称为银行家。但其实我一直在做同样的工作。”这段话很好地反映了人们对于资本市场参与者态度的变化以及他们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样的,在中国这种态度也在变化,从一开始的“重农抑商”到后来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再变;从“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到“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中国再变。而这些变化直接映射出中国民众投资观念的变化,中国人也开始追逐个人财富和公司财富的最大化。但是不得不提及一点: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道德及诚信的沦丧问题,而这些都是华尔街曾经经历过而现在仍在经历着的。书中栩栩如生的再现了那些手段卑劣的投机者形象:丹尼尔·德鲁、詹姆斯·菲斯科,也提到了吝啬的守财奴:海蒂·格林,还有骇人听闻的安然事件。这样的形象在中国当今的资本市场上也屡见不鲜,通过内幕交易、洗钱、虚假报表等谋求不正当财富。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很好的样本可以去效仿,避免了一些弯路和不正确的态度,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良好的资本市场离不开诚信和效率,这似乎也是当今的中国资本市场所缺乏的。据书中的描写,当时的华尔街被贪婪和丑陋所充斥着,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风气,他就是J.P.摩根。是摩根将诚信带到了华尔街,也是他让人们终于把品德与资本家相连。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必悲观,当史玉柱经几番沉浮,还清了巨人大厦的欠款,依稀可见中国企业人的诚信与良知。另一个问题:效率。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来到中国,习惯性地走进中国银行查询人民币到账情况并打印异地存折,结果40分钟的服务让他觉得很不满意“这可是2008年,这是中国最大的银行,怎么会让人这么等”“我不会买中国这些银行股,他门让人太无奈了”这就是一位投资家眼中的中国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

中国的股市依然低迷着,但我相信如果股民们都读一读《伟大的博弈》,心态一定会平和不少。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必定几经沉浮,更何况中国是在用几十年的历史创造别的国家两百多年成就的神话。而当越来越多的人真正地从“赌徒”“投机者”转变为“投资家”时,中国的股市就会日渐成熟了。■

责任编辑:余弓

【文化论苑】

170

2012第7期理论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