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郭文斌文学创作的特点

论郭文斌文学创作的特点

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li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3 No. 6

Dec. 2017论郭文斌文学创作的特点

李贤1!2

(1.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郭文斌的文学创作至今已有20年了,他的一系列作品具有鲜明而稳健的写作风格。其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以表现民间传统为主旨的创作超越了地域文学的意义;以儿童视角为文本叙述方式 淡化了作品中成年人的价值判断;诗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兼顾了文本内在的统一性;以意象的重叠表达 虚实相生的哲理体悟;他的创作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体现了弘善扬美的文学价值观。

关键词!民间传统;散文化;虚实相生;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7)06—0128—04

如果从1997年郭文斌在《朔方》上发表小说特 辑算起,他的文学创作已经有20年的历程。从 2000年开始,郭文斌的创作进入爆发期,小说、散 文、诗歌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长篇小说《农历》获 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中、短篇小说也多次获 奖,散文集《点灯时分》出版后,获得众多读者的好 评,《寻找安详》《弟子规到底说什么》被认为是“填 充了社会转型时期终端价值观的空档”。他的文学 作品有鲜明而强烈的地域性,但又超越了地域文学 的意义。他在民间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重影响下创 作,以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为主,也有先锋文学的尝 试。他用诗化、散文化的语言描写西部民间与习俗,在对传统文化的叙述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追求文 学的社会价值是由他的创作观所决定的,这一特点 几乎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中。他在多样化的文学创 作中形成了稳健的写作风格,大致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以表现民间传统为主旨

郭文斌的创作内容既有对宁夏人民日常生活的 诗意叙述,又有直接以传统习俗与经典读本为主题 的阐释,这可能与他的“民间传统比经典传统更牢 靠”的观点相关。他写西部农村的生活,文本中的 自然环境与生活习俗是地域性的,作品中的人物说 着当地的方言,甚至是不同的人说着同样的方言,因此,他的作品可以理解为地域文学。如果再系统地阅读就会发现,贯穿他整个作品的线索是清晰的,这 就是对民间传统的不同演绎。而民间传统是不能用 地域性来限定的,尤其是隐含在其中的民间文化,他 文本中的民间文化并未局限在宁夏之境。也就是 说,在郭文斌的创作系统中,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民间 文化体系,其作品中的人物都受这一文化体系的影 响,他们秉承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谐地生活着,作 者在作品中营造了一个祥和、温暖的存在空间。即使是写《玉米》《剪刀》这样苦难主题的小说,郭文斌 的关注点依然是放在“善”上,苦难因人性的光辉而 削弱,形成了 “含泪的笑”这一独特的情感体验。这 可能就是作者追求的人性理想,或者说理想的人性。无论是写苦难还是写非苦难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写 乡村还是写都市,他总能将传统文化的要义渗入其 中,或是文尾点题,或是借主人公之口说出。

中华民 的 大 就 德 物。孔子以“礼”释“4”,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两者的统一就是“德”。郭文斌的作 品不断地解读着“4”与“礼”。“德”是他文本中出 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概括地看,出现最多的是感 化之“德”即伦理之“德”。文本中的人大都能以此 “德”自律有序地生活着,处处体现了 “礼”,这在家 庭伦理中得到较为完整的表现。这一理想的文本环 境与当下的影视剧和同类题材的创作相比,有其现 实的教育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

收稿日期!2017 -09 -21

作者简介:李贤(1983—),女,安徽六安人,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