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语文试卷评讲教案

初一语文试卷评讲教案

初一语文试卷评讲教案

【篇一:中考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讲评教案

【教案背景】:初三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的试卷讲评课,

根据学生的

答题情况,特拟定此教案。

【教学课题】:试卷讲评课

【教材分析】:试题难易程度较难,学生字音字形题、诗歌鉴赏题、语言品析

类试题正答率较低。根据此情况拟定本教案,集中讲解练习字音字

形题、诗歌鉴赏题、语言品析类试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讨,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分析考情(多媒体展示)

错题分析

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粗心。

2.诗歌鉴赏题失分较多:主要存在审题不明,缺乏答题技巧的问题。

3、语言品析类试题:主要存在品析角度没找对、脱离文本、空话套

话等问题。

4、书写潦草,卷面较乱。

二、针对问题,合作探讨,归纳方法。

基础部分

(一)、小组合作,交流试卷第1、第2两题,将错音、错字改正。完成拓展练习一.

拓展练习一(导学案出示题目)

1、注音

2、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一幅对联(副)渡假村(度)悬梁刺骨(股)挖墙角(脚)水笼头(龙)谈笑风声(生)人情事故(世)走头无路(投)

(二)、小组展示。

诗歌鉴赏——诗歌的景象鉴赏

(一)、什么是诗歌的景象?(多媒体展示)

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所写出来的景色。一般包括:景物描写、场

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如《诗经》中

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

(二)、诗人为什么要描绘景象?(多媒体展示)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若只写实在的情思,就会死气沉沉,没有生气,也就失去了诗味。所以诗人化情思为景象,通过景象来寄托情感。(三)、怎样把握和鉴赏诗歌的景象?(多媒体展示)

1、把握画面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忌直接引用。

②.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

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鉴赏诗歌的画面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景物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等);

②.画面色彩(明暗、冷暖);

③.动态静态。

如:请分析杜甫《绝句》的画面美。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①画面有近景,有远景。近处,两个黄鹂在碧绿的翠柳中婉啭鸣唱;远处,

湛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悠然自飞;远处高高的山巅,积着一片皑皑

的白

雪;近处门前的江边停泊着一只只从远方来的帆船。

②画面色彩鲜明,前两句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这样,

就景物

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

空间

的广阔。

③画面动静结合,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

2、概括景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

寂冷

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3、能够根据情景氛围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分析,切忌空

洞。充分阅读理解给出的注解。

(四)、小组合作,分别赏析《江天暮雪》、《江雪》的景象,并订正第9题。做好记录,准备展示。(导学案展示)

1、描绘画面

《江天暮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画面

《江天暮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境(氛围)特点

《江天暮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情感

《江天暮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展示。

拓展练习二(导学案出示题目)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夜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语言品析类试题

(一)、分析试卷第8题、第20题第(2)小题(多媒体展示)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1(2)、围绕加点内容,赏析句子。

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

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篇二: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学案)

分析期中考试试卷,完成:1.订正基础题,找错改错。2.分析试卷的失分原因。 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授课人:李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自主订正试卷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好本次试题涉及到的解题技巧。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评讲试卷,使学生能找出试卷上自己的错误,并知道错误的原因,做到查漏补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能分析考试失分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此类失分情况。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讲练结合

教前准备:统计学生成绩、错题人数、考查层次及分数、分析典型错误。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课型:讲评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考试情况分析:

(1

)

(3)分析试题:本次试题内容包括四大版块,语言积累与运用32

分(1、选择题: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语序各3分共15分;2、仿写、缩写模式填对联2分;3、古诗文积累默写10分;4、综合性

学习5分)、现代文阅读35分(小说《谁是最可怜的人》17分;

议论文《习惯成自然》18分)、古诗文阅读23分(《渔家傲秋思》诗词赏析5分;《唐雎不辱使命》阅读18分)、作文60分(命题

作文、话题作文二选一)。主要考察学生最近所学习的内容。其中

失分相对严重的是选择题4、5;补写对联6;现代文阅读《谁是最

可怜的人》9、10、11、13

2、分析存在问题:①、粗心大意,审题不清。②、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③、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

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三、合作订正: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订正基础题,找错因改错。(第一大组不及格:1、2、3、第二大组7、8、19、第三大组: 20、21、22、第三

大组23、24、25)

2、小结:板书:试卷讲评

语言的积累运用——准

文言文阅读——细

四、师生讲评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典型错题讲解:

选择题4:考点:病句辨析

(1)学生一起回顾常见病句类型。

(2)病句练习:

选择题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b)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①实现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

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

上世纪末

突破5亿吨大关

考点:语序排列

方法点拨:排序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在考试中丢分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没有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较

为强烈的畏难情绪,造成排序时的盲目性和仓促性。中考排序题型

多变,方法不拘,但答题思路归根结底就一个“巧”字,要巧理出句

与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它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具体解题思路可以概括为说是九个字:辨文体、抓首尾、理

顺序。)

(解析:虽然前面只有一句话做提示,但实质上是侧重事物发展的

排序。第一步:注意分析各句的语义重心,分别把句子中的关键词

提取出来

第二步:采用关键词的逻辑顺序排列,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应该

怎样做?④⑤怎样突破?③⑥怎样的结果?①②

第三步:通读检查确定选项)

反馈练习:【典型例题透视】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

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

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

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答案:b

透视: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以文学为描写对象,以排比嵌套

比喻的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试题抽去每一分句的第一句话(这四句话分别从四个角度对文学设喻)列于题后,打乱顺序后让考生

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四个方面

入手,将每一个喻体与其后的描述联系起来,看它们是否意蕴连贯。 6填写对联、考点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

中考语文

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

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对联题的考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

这几种:一、对联撰写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运用对联知识直接对出

下联(或上联);二是根据一定的限制对出下联(或上联)。

本题要抓住题目中“删改”“对仗”运用仿写、缩写的方法写出下联: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招不会亏我。

下联:心似大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二)现代文阅读:

小说:谁是最可怜的人

9、这篇小小说写了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30字左右)(3分)

答题点拨:概括、梳理小说情节,可借鉴下面的方法、步骤:

(1)概括情节,可通读全文,筛选以下信息:何时、何地、何人、做

何事、结果如何。

(2)然后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语言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10、请结合关键词语,理解第(1)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抓

住关键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赏析语言要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为原则,瞻前顾后,结合句意或联系上下文,切忌就词论词,就句论句。

11、第(10)段写“他(父亲)”见到儿子时“愤怒?宽容?责备?怜爱?祈求?命令?”,请结合全文内容仔细揣摩“父亲”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12、读罢全文,你认为“谁是最可怜的人”?为什么?(4分)

13、本文主要采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3分) ? 第一人称:真实感;

? 第二人称: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

感染力。

? 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

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五、课堂检测:

六、课后作业

将试卷上的错题订正到作业本上。

【篇三:期中试卷讲评教案】

授课课题:期中试卷讲评

学校: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授课教师:侯延春指导教师:穆双龙

2015年11月10日

期中试卷讲评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设计的四个环节意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有思维、高效率地积极参与,做到将第一思考时间留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让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从而对改变现行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中心,以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讲评模式,使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学情分析】

一般在试卷讲评课上在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往往忙于改正错误,答对的学生难以做到层次的思考,答错的学生还是不理解出错的原因。一节课学生对于考试后更深层的分析做不到位,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强对认识图,并能够用图像解决问题。 2)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3)帮助学生查找知识薄弱环节,澄清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卷分析,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2)训练学生审题方法,以及答题规范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倡互帮互学的风气,通过学生发言,交流心得、学习经验,让学生知己知彼,形成并坚定赶超的信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2)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形成物理思想

1

【教学流程图】

2

1、统计分析得分率

2、明确解决的目标

1、对照参考答案

2、填写自查清单

1、试卷错误学生“改”

2、物理过程学生“析”

3、思路方法学生“讲”

4、变式题目学生“练”1、讲“审题、思路”

2、讲“规律、方法”

3、讲“拓展、延伸” 3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