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42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4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论文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间的区别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交往的加强,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和贸易保护主义者之间展开了无数次辩论。两种理论在其立场上持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其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幼稚而有发展前途的工业,即建立时需要大量投资并且所生产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业。并且,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工业的保护决不应是无限期的,否则,将会出现保护落后和保护低效率的结局。有些被保护了一定时期的工业部门,当其产品价格已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时,可以降低保护程度或完全撤除保护,让其进入国际市场自由竞争;有些被保护的工业部门,在过了一定的保护期后仍没有明显进步,离开政府给予的协助和扶植仍难以独立发展,这表明它们不适宜成为被保护的对象,政府应该撤除对它们的保护,任其自生自灭。 而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即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

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理论产生的基本依据是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只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生产自己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会从中得到利益。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性质是和谐的,各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合作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对世界的看法类似于政治自由主义。保护主义认为、国际经济关系中,各国是相互竞争,冲突不可避免,相对获益比相互获益更重要。 在新生工业上,两种理论都认为应该对本国的新生工业给予保护。当然自由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对于保护新生工业的具体目的各持截然相反的看法。对自由主义者来说,保护措施必须限于下列情况,即要有充分的理由使人相信,以保护措施扶持的工业经过一段时期后能够获得生产效率,从而可以脱离保护的帮助。同时政府也不应让国内的生产者指望,他们的产品在经过一段必要的公平考验时间后,还能继续得到政府的保护。也就是说自由主义者认为,保护的措施充其量只是一

国际贸易论文(含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与实务 内容摘要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贸易活动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世界上大多数的国际贸易均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但与此同时,信用证欺诈也随之产生,给贸易商带来了损失。咎其原因主要是信用证本身理论上的缺陷,也就是“独立抽象原则”。信用证欺诈的主要表现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附随的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利用软条款进行欺诈等。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信用证欺诈问题的严重性,不果断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会给被欺诈方造成严重的损失,探讨和分析信用证欺诈的原因、表现,对进出口商防范欺诈风险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信用证等各项付款方式做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字 信用证托收汇款优缺点比较

1信用证与信用证结算概述 1.1 信用证简述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它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的责任转由银行来履行,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 信用证是由进口方的开证银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出口商开发的,授权出口商按照信用证规定的条款,签发以该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并保证在交来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时,该行必定承兑或付款的保证文件。 1.2 信用证结算简述 信用证结算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结算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结算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原来由进口商履行的“凭单付款”责任,转由银行来承担。即,通常所说的“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因为,银行信用更加可靠、更加稳健,而且,银行的资金也更加雄厚,使得买卖双方都增加了安全感,从而大大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1.3 信用证业务的基本性质 1.3.1 开证行负有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做出付款保证,开证行是首先付款人。出口商(一般即信用证的受益人)可凭信用证,及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向开证行凭单取款,而无须先找进口商(一般即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开证行的付款不是以进口商的付款作为前提条件。 1.3.2 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小论文

浙江GDP增长代价与对策 10012135 张佳萍 [摘要]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负效应,如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等,这些都成为经济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形成这些负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一味地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绿色GDP是一个衡量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指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本文根据浙江省GDP增长的情况,分析了GDP增长中的代价并对如何减少GDP增长中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对如何构建绿色GDP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对绿色浙江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浙江经济,GDP,增长代价,绿色GDP 一.浙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之快 用“快速列车”来形容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恰如其分的。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达到13.1%,人均GDP从40美元增加到2 44O美元。2004年浙江成为中国第4个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目前,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浙江省比2002年又增加了4个,达到30个,占了全国的近1/3。[1]浙江经济发展一直以快速、稳健而闻名,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四个超万亿的省份,浙江经济模式曾经全国闻名。浙商也成为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 (二).经济发展之险 浙江虽然是经济大省,但就人均而言却是能源缺乏、土地资源有限、森林资源与环境容纳力极不充裕。资源短缺阻碍浙江经济发展,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受此影响,浙江企业成本上升很快,一些企业出口订单无法完成,一些新增投资受阻,企业纷纷外迁,影响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宏观形势、体制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情况的变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源约束将会是未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所以浙江经济发展是快中有险,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负效应就是经济发展的为线所在。所以,要考虑如何保障资源供给、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要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向高级化发展。使得浙江经济发展快而无险。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论文好写的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论文好写的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政策 一、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竞争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面对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新挑战、新形势,中国国际贸易面临的国际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今后的竞 争行驶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利于中国国际贸易的因素在不断滋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 道路仍然崎岖、坎坷。 1.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 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 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 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5.外贸企业的竞争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1世纪以来,国际并购 潮流盛行,“新寡头经济”形成,许多行业都开始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各国大型企业的全球性战略眼光突显。但现在,中国企业与外 国的跨国公司的关系仍处在争夺中国市场的合作阶段。跨国公司不 断的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使得中国已成为他们全球战 略思想中的一部分,他们将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同步发展,从而促使 中国经济更迅速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得中国外贸企业 面临极其恶劣的国际竞争环境。同时,经济利益关系多元化的发展 以及中国政策协调能力失利,也加剧了中国外贸企业之间和地区之 间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使得国内企业很难做到“一致对外”。再者,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贸易结构的不断重组以及利益结构

第三章 1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 一、人物介绍 埃利﹒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 l879—1952年)于1879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 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是现代赫克 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 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 贝蒂尔﹒俄林(Bertil G Ohlin 1899-l979年)于1899年4月生于瑞典南方的一个小村子克利潘(Klippan)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了其名著《域 际贸易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二、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1、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 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 2、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 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 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3、要素禀赋和要素丰度 要素禀赋 (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 (factor abundance):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 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 价格。 三、理论背景 赫克歇尔和俄林理论的产生始于对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的质疑。 在斯密和李嘉图的模型中,技术不同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异的主 要原因。可是。到了20世纪初。各国尤其是欧美之间的交往已很普遍频 繁,技术的传播已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许多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 技术已非常接近甚至相同,但为什么成本差异仍然很大?赫克歇尔认 为,除了技术差异以外,一定有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 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论文选题(仅作参考) 1.跨国公司本土化策略分析 2.《约翰内斯堡宣言》与贸易发展 3.竞争力理论与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如柑桔竞争力等) 4.环境保护与中国轻工产品出口 5.国际绿色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6.多边贸易规则与多边环境协议间关系探讨 7.战略性贸易环境政策 8.国内外服务贸易案例研究 9.《巴塞尔公约》与废物越境转移 10.环境保护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1.包装出口战略 12.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关系探讨 13.生活质量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14.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16.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7.我国技术引进与创新的战略及思考 18.入世后我国跨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9.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研究 20.入世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思考 21.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22.论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23.论中国企业品牌竞争的趋势及策略 24.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25.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与中国反避税税制建设研究 2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7.入世后中国的补贴与反补贴的问题研究 28.倾销,反倾销问题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选择

29.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对策 3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发展构想 31.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32.区域性经济组织对世界自由贸易的影响 33.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4.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如: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35.某国家对华直接投资研究(如: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研究) 36.外商直接投资对某省某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37.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38.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研究 39.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40.我国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41.我国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 4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 43.FDI的技术转移(外溢)效应研究 44.FDI与我国(某某省)经济增长的研究 45.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 46.国际承包劳动合作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分析 47.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经济评价 48.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研究 49.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对国家贸易的影响分析 50.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比较研究 51.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5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研究 5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54.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5.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56.国际技术贸易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57.国际资本转移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第三讲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含义,及由要素禀赋理论推论而来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里昂惕夫之谜。 无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学派在解释国际贸易基础,揭示决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因素,以及衡量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和贸易所得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当今的许多重要理论与政策仍然得益于古典贸易理论的启示。 但是,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是古典经济学。作为整个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贸易理论也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即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和造成生产成本差异的唯一要素。因此,在他们的分析中,只要生产技术不变,只有一种要素(劳动)投入。而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的情况下,许多分析过程和结论不再有效。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不再由单一要素决定,研究投入产出关系的有关经济学理论也随之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3.1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与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中起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我们知道,在一种要素投入的情况下,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假定为不变的,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不变的。但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时,每一种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受到其他要素投入量的影响,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原理。 当然,从“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过渡到新古典经济学不仅仅只是要素投入数量上的变动,基本分析框架也从单一要素投入发展为一个多种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结课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结课论文 —关于贸易术语的选择和贸易风险的防范 姓名:张琪 班级:工商管理1210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术语,又叫“价格术语”、“交货条件”,是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用以确定买卖标的物的价格、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费用、风险、责任范围的,以英文缩写表示的专门术语。贸易术语的主要作用在于简化了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缩短了交易磋商过程,节省了交易费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国际市场接轨,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不少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中发生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由于受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与外方发生贸易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进出口双方都存在着各种风险,进出口商也会采取各种手段防范风险。通过贸易术语的恰当选择来防范贸易风险是其中的一个手段。所以慎重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对与贸易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贸易风险、选择、防范规避 贸易术语的选择和贸易术语的防范 一、贸易术语的范围及分类 贸易术语是一种国际贸易惯例,如果当事人选择使用,该贸易术语即对当事人具有

约束力。目前国际上贸易双方当事人采取较多及影响较大的贸易术语惯例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简称《INCOTERMS2000》)在其中一共有13个贸易术语,依次分为E、F、C、D、四组,主要涉及货物的运输、风险划分、投保义务、交货地点、出口进口结关手续及费用负担、装卸货义务适用的运输方式等内容。 目前关于《INCOTERMS2000》中的各种贸易术语进行解释及比较的研究比较多,普遍认为就买卖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来看,E组—F组—C组—D组,总的变化趋势是:卖方的义务负担和风险逐渐减轻。按此理解,很多初学国际贸易术语的人即认为对卖方来说,E组贸易术语是卖方承担风险和义务最少的贸易术语。因为该术语是指卖方将货物从工厂或仓库交付给买方,即完成了交货。按这种理解,人们便产生这样一个概念:出口商理应按照前面的次序选择贸易术语,因为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承担尽量少的义务和风险。然而现实似乎并不是这样,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出口商选择E组贸易术语的并不多见,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详尽分析的研究很少。同时在大多数研究中对采用某一确定的贸易术语情况下买卖双方承担的风险的解释不是很全面,而且仅仅集中于对术语的解释及比较,为将术语选择的恰当性与贸易风险的防范这一实际问题相联系。 二、贸易术语的选择依据 1.运输方式:以海运方式运输可采用FAS, FOB, CIF, CFR, 而EXW, FCA, CPT , CIP, DAT, DAP和DDP可适用任何运输方式。 2.当事人的能力:若买方的营销能力强,卖方所在地设有分支机构、代办处,可办理出口手续,则可采用EXW条件;相应地,能力强的卖方可采用DDP。 3.货物的种类:若成交的是杂货(general cargo),多数以定期租船运输为主,需要预订,采用CFR, CIF, CPT或CIP,由卖方在出口地负责安排运输事宜。若成交货物为大宗物资或散装货,多以不定期船运输,可采用FOB或FAS等由买方洽订运输。 4.地理条件:水运方式,铁路、公路,多种运输 5.贸易风险:结合其他贸易条件,考虑贸易风险。如FOB与托收。 6.市场优势:若是卖方市场,卖方可选择对其较有利的EXW, FAS或FOB条件。 7.法则限制与交易习惯:有些国家规定以CFR或CIF条件出口,指定本国船公司运输及/和保险公司投保;日本业者习惯用FOB,中东习惯用CFR。 8.运费及保费的考虑:有些出口商可享受优惠费率,则可选择由卖方安排运输和/或保险;若运费及保费有上涨/下跌趋势,可采用FOB/CIF或CFR条件。 9.关税制度:若买卖双方国家对进口货物采取免征收关税措施,可采用DDU。若进口国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020年国际贸易发展下的国内需求政策论文

国际贸易发展下的国内需求政策论文 自从经济学之父AdamSmith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绝对优势理论问世[3],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古典经济学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DavidRicardo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4],完善了之前的绝对优势理论。到了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Heckscher和Oglin则将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引起国际贸易的理论引入国际贸易理论[5],跳出了古典贸易理论一直以技术差别作为贸易基础的思想框架。当代经济学家又从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国际贸易的成因,这一理论主要贡献者有PaulKrugman等[6]。纵观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可以发现一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从古典经济理论以技术差别作为贸易基础的优势理论,还是Heckscher和Oglin则将资源禀赋的不同作为贸易基础的禀赋理论,到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PaulKrugman的那篇以生产规模和市场不同为基础的《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皆是如此。而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基础,价格是由供求两方面决定的。尽管从供给方面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流,但从需求方面解释国际贸易成因的思想理论也在发展着。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瑞典经济学家Linder 以收入的变动作为贸易基础的贸易模型。林德的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提高会造成社会需求的转移,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罗尔夫韦特按特征的不同对需求进行分类,并用案例研究分析得来的实证的证据加以说明。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收入、偏好、消费者心理等等。传统的

研究主要体现以这种微观因素的不同来解释需求,进而解释国际贸易。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从我国总需求出发,探讨其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2.1国内需求状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的增长、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等等,都促使了我国的国内需求持续增长。从宏观的角度看,一国的年度总消费额,即国内生产总值,加上进口额,减去出口额,则可以表示一国总的消费额。假设用消费的概念表示国内的需求水平,则可以得出如图1中的宏观的国内需求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1993~1994年的需求有下降外,1990~xx年我国国内需求是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从需求水平来说,1990 年是0.38154,xx年是2.46774,增长非常迅速。此处不考虑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2.2国际贸易状况 2.2.1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 新中国国际贸易的较快发展出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尤其是进入21世

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A.重工主义学派B.重农主义学派C.古典学派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 A.顺差 B.平衡C.逆差 D.收支相抵 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贸易差额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 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 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 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李斯特 D.大卫·李嘉图 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 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 ) A.机会成本高 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投入少 D.边际成本递增 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 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 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1.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引擎,而外贸合同也成为对外贸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国际贸易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和管辖,是对签约各方都具有同等约束力的法律性文件,是解决贸易纠纷,进行调节、仲裁、与诉讼的法律依据。国际贸易合同属于社会交往中比较正式的契约文体,具有准确性、直接性和法定效力性等特点。关键词:品质条款数量条款支付条款 1.概念合同条款是在国际贸易中,就交易双方有关货物买卖的法律规定。是以双方的协商为基础而形成的。主要涉及到:货物的交接、货款的收付、履约的争议、贸易商品的品质、保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等等具体的交易条件。即交易双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要求与真实目的。所以,它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是签定好贸易合同的关键,这些条件构成了贸易合同的基本内容。 1 2.合同条款的组成 2.1质量条款在进出口业务中洽商签订的任何一合同期内容包括很多条款,但其中品质条款却是一项重要条款之一,买卖双方都非常重视,它是买卖双方对货物

的质量、等级、标准、规格、商标、牌名等内容的具体规定。合同签订后,卖方必须按照合同中的品质条款规定交付货物,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拒收货物,拒付货款或撤销合同。再者,当履约发生纠纷时,合同中的品质条款也是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法院解决品质纠纷的重要依据。在众多的国际贸易纠纷中,关于品质纠纷的案例屡见不鲜。品质条款签订是否严密、科学、关系到日后合同的执行能否成功。尤其在买方进行恶意索赔时,卖方能否据理力争、化险为夷,与品质条款的文字内容有着很大的关系。①卖方不仅要根据国际市场的通行标准和买方的具体要求签订品质条款,同时还要结合国内的具体生产能力,实事求是的签订品质条款作为洽商签约的业务员,一定要对国内的生产技术状况,产品具体知识有所了解,如在洽商时,对产品生产技术某些方面搞不清楚或不很确定时,应向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后再做决定,切不可急于成交,为迎合买方的过高要求而夸大产品技术指标,给日后的履约带来困难。②品质条款的签订,应正确使用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能用一种方法表示商品品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思考题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练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特定要素、要素价格均等化 (二)简答题 1、简述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的主要内容。 2、简述斯托怕-萨缪尔森定理的主要内容。 3、简述罗勃津斯基定理的主要内容? 4、“世界上一些最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 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里,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 分析上面这段话。 5、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古典贸易理论? 6、国际贸易可能造成一国发生贫困化增长的条件有哪些? (三)计算题 1、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 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a.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b.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c.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d.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2、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 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菲律宾 大米钢铁大米钢铁 劳动投入.50 .25 .80 .35 土地投入.20 .15 .10 .20 资本投入.30 .60 .10 .45 a.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b.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c.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情况又如 何? (四)图形分析题 1、运用图示分析说明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2、运用图形分析说明大国的贫困化增长。 3、运用图形分析说明生产要素增长对小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4、运用图形分析说明特定要素模型中公共要素增长的影响。 5、运用图形分析说明特定要素模型中特定要素增长的影响。 6、“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最新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1论文

浅析新国际贸易理论(1)论文 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本文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特征等作了简要介绍。 一、战后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 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工业国传统的“出口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贸易形势逐渐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同一产业内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的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空前发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成为工业国总贸易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针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思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内容,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基础,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利益双赢。因此其主要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与贸易。所以不能或不完全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必然会引起对传统贸易理论局限性的重新思考: 首先,传统贸易理论是以国家之间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强调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国家间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

性越大,即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显然不能解释二战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其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应当按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进行生产与贸易,即所交换的应当是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产品,应当是产业间的贸易。然而,实际的贸易构成中却包括大量的要素密集度相似的同一产业内的双向贸易,即产业内贸易。此外,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及由此引起的公司内贸易时,就会进一步发现传统理论的不适应性,期望有一种考虑了公司行为的贸易理论。因此,为了能对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做出科学的解释,需要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补充与发展,促成了新贸易理论的产生。 三、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 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斯宾塞和布兰德等。其中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以下对其假设前提进行介绍。 传统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是以一些严密的理论假设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即2×2×2模型。但新贸易理论认为正是这些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现实。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 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练习题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A.重工主义学派B.重农主义学派C.古典学派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 A.顺差 B.平衡C.逆差 D.收支相抵 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贸易差额理论D.相互需求理论 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本国工业B.发展本国航运业 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 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 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 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 C.李斯特 D.大卫·李嘉图 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D.比较优势 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A.乙国进口小麦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D.甲国出口小麦 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 ) A.机会成本高 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投入少 D.边际成本递增 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 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B.相互需求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D.要素禀赋理论 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1.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介绍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目录 1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 三、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 4 四、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商品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自然禀赋和后天的生产条件。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类型一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类型一] 1.浅析信用证不符点的处理方式 2.浅谈信用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应用 3.分析海运提单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提单的运输合同属性问题 5.论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及预防 6.浅论国际海洋运输中的班轮运输业务 7.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 8.国际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9.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风险 10.论备用信用证应用研究 11.国际贸易合同中的欺诈胁迫与重大误解问题探讨 12.关于海运货物灭失及损坏有关问题 13.中小外贸企业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 14.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5.中小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 16.我国中小型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 17.外资会不会冲垮民族经济——某国内企业与同类外资企业比较分析18.分析海尔的跨国策略 19.论中国彩电行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的形势与对策 20.浅论我国彩电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制裁 21.浅析温州鞋业反倾销应对对策

22.浅谈温州鞋业遭遇欧盟反倾销的思考 23.进口汽车价格下降及国产汽车的应对措施24.浅谈我省物流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 25.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26.论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7.浅谈欧盟设限对我国外贸服装业的影响28.浅谈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结合及其发展前景29.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及对策 30.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论文题目类型二]——国际贸易专业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WTO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入世后,两岸三地投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中国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08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八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 第二节相互需求论 第三节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定理 第四节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各种新古典贸易理论并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静态局部均衡的开放经济的分析 2、相互需求论 3、资源禀赋论及其拓展定理的主要内容 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 三、教学难点 1、静态局部均衡的开放经济的分析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 四、教学时数:4 新古典理论放弃了古典理论的基础,即决定商品价格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格主要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第一节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 (静态局部均衡的开放经济) 主要内容: 静态局部均衡的开放经济下,一国将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调整生产,优化配置资源,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机会成本不变与递增条件下比较优势论都成立,区别在于两种情形下,一国可否达到完全的专业化国际分工。 开放经济就是允许自由贸易,它将接受一种新的相对价格,调整封闭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静态局部均衡的开放经济下,一国将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调整生产,优化配置资源,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进出口平衡,使本国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家利用新的分析工具,对一个国家的开放经济作了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或者说对比较成本论作了新古典解释。将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两个概念同时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并给予李嘉图理论以第一个完整而简练的新古典解释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伯勒(Haberler Gottfried),时在1933年。这奠定了李嘉图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在剔除劳动价值论之外的李嘉图原有假定条件之上,设英格兰、葡萄牙两国倾其全部资源分别生产两种产品——葡萄酒与棉布,则两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及其利得可以借助简单的几何图形予以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