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pdf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pdf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

1.1.1建设地点 (1)

1.1.2建设项目背景 (1)

1.2建设项目概况 (2)

1.3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5)

1.3.1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 (5)

1.3.2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5)

1.3.3与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6)

1.3.4首部枢纽位置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8)

1.3.5厂址位置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9)

1.3.6施工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0)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3)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3)

2.1.1水环境现状 (13)

2.1.2声环境和环境空气现状 (13)

2.1.3生态环境现状 (13)

2.1.4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14)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6)

3.1污染源概况 (16)

3.1.1施工期 (16)

3.1.2运行期 (17)

3.2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目标分布 (18)

3.2.1环境保护目标 (18)

3.2.2环境敏感目标 (21)

3.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4)

3.3.1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4)

3.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25)

3.3.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

3.3.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

3.3.5固体废弃物影响预测评价 (26)

3.4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与效果 (27)

3.4.1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7)

3.4.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8)

3.4.3声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9)

3.4.4大气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0)

3.4.5固体废弃物处置对策措施 (30)

3.5环境风险预测结果、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30)

3.6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31)

4公众参与篇章 (33)

4.1公众参与目的 (33)

4.2公众参与的实现过程 (33)

4.2.1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 (33)

4.2.2环境信息公告 (36)

4.2.3专题研究 (38)

4.2.4问卷调查 (38)

4.3调查结果 (39)

4.3.1个人问卷调查 (39)

4.3.2团体问卷调查 (42)

4.4对公众参与意见采纳的说明 (44)

4.5公众参与工作的合法性、有效性、代表性和真实性 (45)

4.5.1合法性 (45)

4.5.2有效性 (45)

4.5.3代表性 (45)

4.5.4真实性 (46)

4.6公众参与结论 (46)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7)

6联系方式 (48)

附图1 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外环境关系示意图49 附图2 电站与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50

1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建设地点

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温宿县境内界河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河段,电站首部枢纽位于买力村下游900m处,厂址位于破城子水文站下游1km处。

1.1.2建设项目背景

2010年,受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现已更名为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院”)开始开展木扎提河梯级水电规划工作。

2011年5月编制完成了《新疆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以“新环自函[2011]572号”文件批复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2年12月,北京院编制完成《新疆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报告》(审定稿)。该规划报告已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新发改能源[2013]788号”文件批复。

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为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的第三个梯级。2012年4月北京院编制完成了《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4月13日,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审查,北京院根据专家意见对该报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1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以“新水规计[2013]38号”正式下发“关于对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基本同意修改后的《预可研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等相关规定要求,本工程可研阶段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北京院先后安排专业人员对工程现场进行查勘,在工程区附近村庄、受征地影响的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开展公众参与问卷调

查工作,到工程所在县环保、林业、卫生、统计等部门收集环评基础资料,委托广州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了工程区的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的现状监测,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了陆地生态调查工作,委托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水生生态调查工作。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北京院完成《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1.2建设项目概况

工程规模:III等中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160MW,安装4台(2台单机70MW,2台单机10MW)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电站年发电量5.424亿kW·h,年发电利用小时数3390h。

项目组成:工程枢纽主要由首部枢纽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和厂房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组成详见表1.2-1。

电站建设征地总面积为2919.74亩,全部为枢纽工程建设区,其中永久占地1198.85亩,临时用地1720.89亩。电站建设征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也无搬迁安置人口,征占用的土地属于企业所有,不产生生产安置人口。

工程总工期45个月。工程静态投资143589.89万元,其中环境保护静态投资6142.06万元,约占工程静态投资的4.28%。

工程特性详见表1.2-2。

1.3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1.3.1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条例符合性分析

电站枢纽布置和施工总布置均不涉及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的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3.2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属于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令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国家电力发展产业政策》提出,“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化电源布局,提高绿色电源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发展,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开发”。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属于水电项目,其建设符合国家

电力发展产业政策。

1.3.3与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1.3.3.1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预可、可研阶段的工程设计方案与规划阶段设计方案主要的变化为取消挡水建筑物、首部枢纽位置上移和装机规模增加。

(1)取消挡水建筑物的理由及环境合理性分析

规划阶段挡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挡水闸坝,拦河坝布置在河槽内。挡水建筑物阻断河流,影响木扎提河鱼类的洄游,需要设置过鱼设施,电站取水发电过程中,在首部枢纽进水闸与厂房尾水之间河段水量有所减少,需要在混凝土挡水坝段内埋设生态流量管解决下游河段河道生态供水问题。

可研阶段取消挡水建筑物,采用无坝取水方式开发。取消挡水建筑物后,不阻断河流,不影响木扎提河鱼类的洄游,无需设置过鱼设施,电站取水发电过程中,在首部枢纽进水闸与厂房尾水之间河段水量有所减少,在进水闸前设置挡水坎保证减水河段水量可以满足水生生态需水量。因此,取消挡水建筑物是环境合理的。

(2)首部枢纽位置变化的理由及环境合理性分析

可研阶段通过对工程河段内再次现场勘察,结合工程经验,在分析地形、地质条件、水工建筑物布置条件、引水发电条件等的基础上,对首部枢纽位置进行比选。

规划阶段首部枢纽位置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不适合在河岸边布置进水闸。规划阶段首部枢纽上游约3km处存在微弯的地形,利于在河岸边布置进水闸,弯道后存在较为顺直的河道,利于引水冲沙建筑物的布置,可提高发电引水质量。

首部枢纽位置上移约3km导致减水河段增加了约3.5km,但增加的减水河段范围内没有鱼类“三场”分布,没有饮用水取水口,没有污染源汇入口。采取保证生态基流措施后,可以保证减水河段最小生态基流,从而达到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水量。

因此,首部枢纽位置变化是环境合理的。

(3)装机规模变化的理由及环境合理性分析

可研阶段与规划阶段比,首部枢纽位置上移3km,电站多增加利用水头24m,因此,装机容量从147MW 增至160MW。

装机规模变化是因为首部枢纽位置上移,而首部枢纽位置的变化是因为取消挡水建筑物,取消挡水建筑物是减小环境影响的优化设计,具有环境合理性,因此,装机规模变化也是环境合理的。

(4)工程建设的规划符合性

根据《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报告》及批复,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推荐“1库3级”左岸布置的开发方案,即木扎提河一级(混合式,装机84MW)、木扎提河二级(引水式,装机36MW)、木扎提河三级(引水式,装机147MW),规划总装机规模267MW,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为近期开发工程。

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位于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是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的第三个梯级,电站的建设符合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主要理由分析如下:根据《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DL/T 5042-2010),规划阶段河段梯级的装机规模和枢纽布置方案都是初步拟定,具体条文如下:

11.1.5规划各电站的装机容量,可根据水库调节性能、供电地区负荷发展及其特性,水、火电比重,单独及联合运行的能量指标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分析装机利用小时后初步拟定。

11.2.3初步分析规划电站地形地质、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初拟坝(闸)址,提出倾向性坝型,初拟枢纽总布置方案和挡水、泄水、引水发电、环保、综合利用等主要建筑物位置、型式和轮廓尺寸,并初估工程量。

根据《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 5020-2007),水电工程的装机规模和枢纽布置都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具体条文如下:

3.0.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4 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址、厂(站)址等……6复核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确定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和布置方式……7选定电站装机容量……

综上,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取消挡水建筑物、首部枢纽位置上移和装机规模增加符合规划和可研规范的要求,是合理的。

(5)与规划相符性分析结论

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可研阶段与规划阶段相比,开发利用的是同河段的水能资源,开发方式、开发任务没有改变,符合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一库三级”的开发方案,没有改变规划开发方案的格局,可研阶段电站取消挡水建筑物、首部枢纽位置和装机规模发生的变化是规范允许的设计深化和优化。因此,工程建设是与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相符的。

1.3.3.2与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根据《新疆木扎提河干流上游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规划环评对本梯级电站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下泄生态流量最少要在多年平均流量的10%以上;二、在木扎提河三级电站建设鱼类人工增殖站,繁育当地土著鱼类,并按报告书要求的时间和范围进行放流。须在流域第一个工程竣工验收前建成;

三、在单项工程设计阶段,须对各梯级电站影响范围内的动植物作进一步的调查,明确野生动植物分布种类及珍稀动植物的保护需求及措施,减缓规划实施对当地动植物造成的影响。

本次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环评及设计均对以上要求进行了考虑,通过在进水闸前设置挡水坎来保证河道生态基流不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4.43 m3/s,符合流域规划环评对电站泄放生态基流要求。同时,在本电站交通方便、近水源的位置修建鱼类增殖站,并确保于电站开闸取水前具备放流条件。另外,对本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动植物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要求。因此,本次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及其批复意见要求是相符的。

1.3.4首部枢纽位置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本阶段通过对本梯级规划河段内现场勘察,结合工程经验,在初步分析地形、地质条件、水工建筑物布置条件、引水发电条件等的基础上,选择了2个闸址进行比较。

上闸址位于英买力村下游900m处,该闸址处存在微弯的地形,适合在左岸岸边布置进水闸,不在河道内设置挡水建筑物。

下闸址位于上闸址下游约140m处,在河槽内布置拦河坝,闸坝顶高程为2163.0m,最大闸高12.5m。

下闸址需要建挡水建筑物,会阻断河流,影响木扎提河鱼类的洄游,需要设

置过鱼设施,电站取水发电过程中,在首部枢纽进水闸与厂房尾水之间河段水量有所减少,需要在混凝土挡水坝段内埋设生态流量管解决下游河段河道生态供水问题。

上闸址采取无坝取水,不设挡水建筑物,不阻断河流,不影响木扎提河鱼类的洄游,无需设置过鱼设施,电站取水发电过程中,在首部枢纽进水闸与厂房尾水之间河段水量有所减少,在进水闸前设置挡水坎保证减水河段水量可以满足水生生态需水量。

工程选择的闸址为上闸址,具有环境合理性。

1.3.5厂址位置选择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可研阶段拟定了两个厂址方案,分别为上厂址方案和下厂址方案。上厂址位于阿合布隆沟上游约5.5km处,下厂址位于上厂址下游3.9km处。

两个厂址方案引水系统布置基本相同,上厂址引水系统总长17.71km,下厂址引水系统长18.10km。引水隧洞下厂址较上厂址方案长110m,石方洞挖、喷锚支护量略大;下厂址压力管道较上厂址长约280m。

从施工方面比较上、下厂址方案,施工导流方式、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安排等方面两方案基本相同;与下厂址方案比较,上厂址方案公路路线短1km。

本工程采用无坝引水开发,电站取水发电导致进水闸与厂房间河段出现一定程度的减水,下厂址方案减水河段比上厂址方案略长,大约长1km。

下厂址方案较上厂址方案建设征地涉及实物指标量相对较多。上厂址建设征地面积较下厂址少196.48亩。上、下厂址征地面积详见表1.3-1。

表1.3-1 上、下厂址征地面积比较表

综上,上厂址方案比下厂址方案引水洞线短、开挖及弃渣量小、建设征地面积小、减水河段长度相对要短,上厂址环保水保方面相对较优。

因此,工程选择上厂址方案具有环境合理性。

1.3.6施工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3.6.1料场选择合理性分析

按料源就近选择、节能降耗考虑,本工程选择的天然骨料场分别位于首部枢纽区和厂房区。从料场选址、交通和储量情况看,两个料场骨料运输运距较近,交通方便,且料场储量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料场布置较为合理;从料场占地类型看,料场占用的地类以河滩地为主,其余为草地,料场占地区内现有植被较少,没有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料场开采完后,开挖坑将利用工程弃渣进行回填并恢复植被,对环境影响较小。综合分析,料场选址合理,满足环保要求。

工程选取的2处料场远离村庄及工程生活区,石料爆破条件满足飞石安全距离要求,开采噪音、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料场开挖完成后,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进行防护,有利于水土保持。从施工总布置及渣场规划、料场储量、质量、位置、交通、开采加工条件、征地移民、运行管理、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分析,料场的选择是合理的。

2处料场平面上距离河道30~100m,采取在料场区布设挡墙,对于开采石料结束后的高陡边坡采取喷浆措施进行防护;开采完毕后对开挖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形成台阶状的坡面,增加坡面的稳定性。以上水土保持措施已列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采取以上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以避免取料时开挖坡面上沿土体松散的区域发生的水土流失。

同时骨料开采提出以下要求:料场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开采工艺和开采范围作业,采用水平开挖方式,减少坑凹的数量;料场开采完后,利用工程弃渣进行回填至开挖坑;开采完毕后对开挖场地进行土地平整,形成台阶状的坡面,增加坡面的稳定性。料场开采时合理布置开采面,尽量减少扰动地表面积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综上所述,本工程料场的布置无环境制约性因素存在,工程料场选择是经济合理的,可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影响。

1.3.6.2渣场选择合理性分析

根据地形条件、枢纽布置及施工总布置的特点,充分考虑渣料的流向,本工

程共布置4个渣场用来堆放工程弃渣,4个渣场最终堆渣量为201.84万m3。

从布置特点看,1#、2#、3#渣场属于阶地型渣场,木扎提河沿岸阶地较发育,阶地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就近堆放工程弃渣。上述3个渣场堆放位置远高于河道百年一遇洪水位,平面上距离河道100~1000m。渣场周边设置浆砌石排水沟拦截周边汇水,渣体坡脚采用钢筋石笼防护,避免水土流失。渣场在堆渣结束后,覆表土进行绿化,美化自然环境。

4#渣场位于河道左岸较高部位,平面上距离河道1150m,属于沟道型渣场。4#渣场位于1个较浅的沟内,且位于沟首部位,汇水面积小,堆渣容量小,渣场防护难度不大。渣场周边设置浆砌石排水沟拦截周边汇水,渣体坡脚采用浆砌石挡墙防护,避免水土流失。对于沟道型渣场,排水沟结合浆砌石挡墙的防护型式在国内外水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渣场在堆渣结束后,覆表土进行绿化,美化自然环境。

渣场布置按照少占地、多存渣的原则,弃渣场布置在现有公路边且植被较差的阶地上、沟道内,不占或少占用农田,不仅便于弃渣,同时减少了渣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防止新增水土流失。4处渣场临近区周围无居民点和工矿企业分布,防护难度不高,且占地面积较少,场地稳定性较好,易采取工程和植物措施,对环境破坏和影响程度低。渣场布置靠近施工场地,工程弃渣基本实现了尽量就近弃渣,运输较为方便,弃渣较为及时。因此现阶段工程所设置的弃渣场数量、位置均可满足主体工程弃渣要求。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渣场选择是合理的。

1.3.6.3施工道路规划合理性分析

根据施工交通布置,为沟通各施工支洞联系,本工程新建及改扩建主要场内外公路约39.9km,其中永久公路33.2km,临时公路约6.7km。

本工程在进行场内施工道路选线时,首先对水工枢纽布置方案、场内交通运输量以及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工程永久对外交通线路布置,统筹规划,合理布置,使场内交通线路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其次,全面协调单项工程、施工工厂设施交通运输的连接与配合,力求使场内交通联系方便,运输组织合理;第三,线路设计考虑永久与临时、前期与后期相结合。总之,施工场内外交通在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前提下,减少了场内公路长度,减少了对现

有地形地貌的影响和破坏,降低了工程区水土保持建设规模,另外,场内临时施工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便于道路最终废弃后植被的自然恢复。因此从环保水保角度分析,本工程施工道路规划是合理的。

1.3.6.4施工总布置合理性分析

根据施工布置原则,结合本工程为长引水式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施工总布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分别布置2个主要的相对集中施工区,即首部枢纽施工区和厂址枢纽施工区。另外,1#施工支洞口、8号公路起点、4号公路旁分别设1个相对集中的施工区,担负各工作面的施工任务。

本工程施工总布置规划遵循了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境良好、节约资源、经济合理,满足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要求的总原则,设计中力求协调紧凑,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滩地和坡地;其次,尽量利用弃渣平整后形成的场地作为施工场地,以及临时用地尽量与永久用地相结合;第三,生活营地尽量集中布置,有利于管理,以减少对工程区环境的不利影响;第四,按专业化和机械化优选施工队伍,减少施工人数和施工占地。

总之,从环境保持角度分析,工程施工总布置规划中力求减少施工占地,减少开挖扰动破坏面,符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水环境现状

(1)地表水

工程区所在河段属于木扎提河河源至破城子河段,水质目标为Ⅰ类,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类水质标准。

根据2013年工程区三个地表水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分析,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水质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溶解氧水质指标仅为III类标准,其它水质监测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类标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所在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I类标准,仅能达到III类标准。

(2)地下水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局部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张性断层和裂隙内。第四系孔隙水分布于松散堆积物内。岩溶水分布于溶洞和溶蚀空隙中。

首部枢纽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首部枢纽区未发现地下水的溢出点或向河流排泄的泉水点。首部枢纽处地下水位低,基本与木扎提河水位保持一致。

区域地下水不发育。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工程减水河段沿线居民饮用水不取自井水,取自木扎提河支流。根据现场勘测,引水隧洞需穿越的岩体地表以下52m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2.1.2声环境和环境空气现状

根据工程区2013年4月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工程区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很好,声环境质量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也完全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2.1.3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实地调查,评价区沿河流方向,海波梯度剧烈,植被分布具有很强的垂

直地带性,植被类型比较全面,但由于常年低温,导致植被群落比较单一。其优势乔木植被类型是以雪岭云杉为标志的寒温性针叶林。阳坡或平缓地带,发育着小片雪岭云杉林,林相整齐,密度很大。海拔较高处,为稀疏云杉纯林;海拔较低处,云杉与黑杨、灰柳等混生。而草本植物以克氏针茅草原植物分布最广,其他耐旱丛生禾草有盐蓬、盐生草、尖头叶藜、碱蓬、芨芨草等。

评价区的天然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5个群系、6个群丛。

评价区动物组成以中亚型为主,北方型、高地型次之。评价区内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3纲11科22种,分属两栖纲1目1科1种,分属鸟纲1目2科8种,分属哺乳纲4目8科13种。评价区分布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2种,分别为雪豹,胡兀鹫;II级保护动物13种,如:棕熊、野猪、盘羊、鹅喉羚等。但经现场调查即使在野生动物活动较频繁的夏季,评价区内也未实际调查到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评价区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均较低。评价区河段鱼类只有斑重唇鱼1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鱼类。工程影响河段(首部枢纽至厂址)无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分布。

项目所在地的土壤侵蚀主要为风力和水力复合侵蚀,侵蚀强度主要为轻中度侵蚀。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的划分,工程区位于三北戈壁沙漠风沙区,侵蚀强度约在1000-2500t/(km2·a)。

2.1.4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区域为工程开发河段,即枢纽工程区和减水河段。评价范围根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和工程对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确定。评价时段根据影响发生的时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见表2.1-1。

表2.1-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一览表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污染源概况

3.1.1施工期

3.1.1.1施工废水

工程施工期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施工废水包括砂石骨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与养护废水、机械修配系统废水和地下洞室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和管理人员饮用、盥洗等日常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综合回用,不外排。

砂石骨料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其浓度高达50000mg/L。本工程布置的2套砂石料加工系统的高峰废水产生量分别为150.58m3/h和83.08m3/h,废水产生总量约64.44万m3。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来源于混凝土拌和罐、混凝土罐车和自卸汽车的清洗,主要污染物为SS和pH,SS浓度为2000mg/L,pH值在11左右。工程布置的5套混凝土拌和站产生废水总量约0.68万m3。

地下洞室开挖及养护废水产生量约2.62万t,开挖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为2000mg/L。

机械修配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洗车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悬浮物浓度为1500mg/l、石油类浓度12mg/l。机械修配系统高峰日废水产生量0.4t,废水总量332t。

电站工程设置五个施工营地和一个业主营地。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14.57万m3,高峰期产生量为168.0m3/d。主要污染指标为SS、BOD5、COD Cr、粪大肠菌群。污水中SS为81~250mg/L、BOD5为88.9~120.4mg/L、COD Cr为168~230mg/L、粪大肠菌群为27275~28975个/L。

3.1.1.2土石方开挖及弃渣

本工程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万275.88m3(松方),其中土方明挖201.7万m3、石方明挖1.38万m3、石方洞挖72.8万m3,土石方回填量为74.05万m3(松方),土石方回填全部利用开挖料,最终弃渣量约201.84万m3(松方)。

3.1.1.3废气与粉尘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来自燃油产生的废气以及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工程开挖等产生的粉尘。

施工机械燃油消耗总量3418.7t,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CH X、SO2,估算的废气排放总量约115.93t,高峰年为施工第2年,约43.67t。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排放总量为 6.70t。混凝土生产系统共排放粉尘约0.6t。土石方明挖粉尘排放量约0.039t/d,坝基开挖区粉尘产生量约0.7t/万m3。

3.1.1.4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作业面区及等道路交通运输。

砂石加工系统噪声类比国内其它已建水电工程噪声实测值,距声源1m处的噪声级可达101dB(A)。

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主要来自混凝土拌和站中的搅拌机,噪声可达90dB(A)。

各施工作业面上使用的空压机、挖掘机、推土机、钻孔、振捣、灌浆及开挖与出渣等机械施工活动,也会产生噪声,其噪声值约为80~110dB(A)。

电站工程交通车辆以15t的大型载重汽车为主。破城子村位于1、2号公路边,由于1、2号公路为对外交通公路,主要负责物资运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高峰月1、2号公路施工区路段白天和夜间分别增加车流量6辆/h、1辆/h。运输车辆行驶速度多为20km/h,声源呈线形分布,源强与行车速度、车流量、路面坡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单辆大型汽车在距路面中心线7.5m处的辐射声级为75~80dB(A)。

3.1.2运行期

电站是通过在木扎提河干流上取水,利用首部枢纽进水闸和地面厂房之间的落差形成水头,水流进入厂房推动水轮机组,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水电属可再生清洁能源,工程运行本身不改变水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消耗水量,没有污染物质排放。

本工程采用无坝引水方案,不在河道上建拦河坝阻断原始河流。但电站取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