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第26卷第6期

2008年6月

河南科学HENANSCIENCEVol.26No.6Jun.2008

收稿日期:2008-01-07

基金项目: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074SCCG38111)

作者简介:曹

敏(1970-),男,山东曹县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技术研究苏玉(1968-),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方向研究.

文章编号:1004-3918(2008)06-0691-04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曹敏,苏玉

(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44)

摘要:通过几种路由算法在静态和动态的不同模型下的仿真实现,综合对比它们在不同模式下路径选择的差异,

从中选出目前解决网络瓶颈的较理想的流量控制算法.

关键词:实现;路由算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TN915.0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Internet不断速度发展,不仅传统业务流量大大增加,而且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应用等)对网络传输质量的要求差别很大,如果ISP依旧基于传统路由器发展大规模的IP网络,相关问题(如路由器转发部件的软件操作,构造高速路由器组件的开销,传统路由寻径机制在传输时难以预计的网络性能,网络无法提供针对特定业务的QoS等)将变得日益尖锐[1].特别是宽带业务,对网络性能加转发速度、流量控制以及网络的可扩展性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主干网链路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IP网络中节点上的包转发成了网络的瓶颈[2].除了开发使用高速ASIC的路由器或采用新的转发模型,人们还提出了新的高效算法,如最小干涉路由算法、流量工程的约束路由算法等.这些算法都是通过提高网络的调节和控制功能使流量分布更加合理,以达到尽可能减少网络阻塞、最小的网络代价(cost)、分布的网络负载等目标[3].

通过模拟仿真研究几种路由的算法在路径选择上的差异,从中比较它们的不同状态下的优缺点,评估出目前较为理想流量控制算法.这几种算法包括最小干涉路由算法(MinimumInterferenceRoutingAlgorithm,MIRA)、最宽最短路径算法(Widest-ShortestPath,WSP)、最小临界K最短路由算法(LeastCriticalKShortestRoutingAlgorithm,LCKS)和流量工程的的约束路由算法(TrafficEngineeringBandwidthConstrainedRoutingAlgorithm,TE-B).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选路时考虑的QoS约束条件仅为带宽要求,这是由于其他QoS要求(如时延、丢包率等),可以转化为等效带宽的形式.

1几种路由算法

1.1最小干扰路由算法

算法是基于控制的约束路由算法寻址请求根据“最少的干扰”概念,以便网络能接受更多新的请求[3].首先,为了满足所需带宽要求,要检查在每个网络上链路残余的带宽.可利用的带宽比所需的带宽小的链路将被剔出,所有能满足所需带宽的链接将作为候选链路被保留在一个链路集中.接着,优化网络的链路,这种路径选择算法的宗旨是在源和目的节点选择受其它链路流量干扰影响最少链路.通过将链路关键度映射为链路权重,然后用Dijkstra算法实现干扰的最小化.1.2最宽最短路径算法

这是最短的路径算法一种改进算法[4].首先它检查可利用的带宽确定是否能满足新的寻址请求,还有当有一个以上最短路径存在在源和目的节点之间时,根据链接花费,算法会选择可利用带宽最大的链路,而不是像传统最短路径算法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

1.3最小关键链路k最短路由算法

这是对最宽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5].这种算法不仅能发现SD之间具有相同花费的多个最短

第26卷第6期河南科学路径,而且还可以SD之间找到k条最短路径.然后从这k条候选链路集中选择出一个干扰最小的关键链路,一旦确定了k个最短路径链路集,关键链路很容易从候选路径集中选出.现在的问题如何优化SD链

路间的候选路径集.算法利用递归枚举算法(REA)[6],从而有效地解决了Bellman方程式关于最短路径的问

题,从SD可以发现k条最短路径.首先提出一些注释:

从S到节点t的网络中有k条最短路径记为!k(t),在网络中一跳到达节点t记为!-1(t),又叫做t的前站.算法开始以计算出网络从S到t地最短路径树,以

获得所有到达目的节点dest的前站.

1.4流量工程的约束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广泛被认为是“一个能彻底解决网络路径选择计算”的一种算法[1].在对路由选择计算是算法对流量的权重、花费和关键链路三方面全部都考虑到,因而能选择出一个整体花费最少的路径.

类似以上介绍的算法,它首先剔除掉所有未满足带宽要求的链路因而优化了网络链接.然后依照最小干扰路由算法介绍的方法对各个链接进行权重的分配.以进一步简化问题,将链路花费和权重变换成静态和准静态受控参数.分别用C、F来表示,用Pmin-reduc表示最大链路流量最小改变权重值,用Pmin-cost代表链路的最小花费.用Wreduc(P)表示整个路径权重,Wcost(P)表示整个路径的花费.则路径总体要考虑的度量Wtatal(P)可以表示为:Wtatal(P)=Wreduc(P)F!"q+Wcost(P)C!"

q,事实上,随着q增加,当q→∞这个理想情况时,可以用Wtatal_new(P)来表示,记为:Wtatal_new(P)=maxWreduc(P)F!"q,Wcost

(P)C

!"q$%.这样可以真正表示值在低于Wtatal(P)=1是能同时满足两项要

求.在确定了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的候选路径后,最后通过确定

关键链路来确定最终路径.2模拟实验的依据

网络拓朴结构如图1示,在网络中节点分为两类.有阴影的部分节点为源或目的节点,其它节点是中间节点.链路也分成两类.细线代表链路有155Mbps的带宽,粗线代表链路有622Mbps的带宽.链路中间的数字代表链路的花费,这里假定链路双向为对称花费.

实验网络拓扑中的所有网络流量都是模拟实际需求,都是由带参数的函数所设定的是相互独立和预先未知的.实验仿真分静态和动态模拟两种:①在静态模拟,是通过来源、目的、要求带宽来提出请求.每次有请求设定时间是无限的,源点和目的节点是有阴影的随机节点(简称为V),带宽范围要求1 ̄400kbps.②在动态模拟,是通过来源、目的、要求的带宽、到达时间、持有时间、动作.前3个参数值与静态要求相同保持不变,每条链路建立持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当持有时间用完分配给他们的带宽将被释放.通过泊松变幂级数设定各请求间的平均间隔λ为1s.用动作来区别建立和发布事件,1为建立,0为释放.

为了与更加模拟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流量模式,本实验在动、静态模式中把产生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分成均衡和非均衡两种.在均衡模式中,根据请求从参数v均衡生成的源和目的节点,也就是说,每个在v中的

节点都有平等的概率成为终端.在非均衡模式,

所有在v中的节点分为两类:称忙、闲节点.“忙节点”相对“闲节点”有较高的概率成为终端节点,本实验中忙、闲节点概率为9∶1.非均衡模式可进一步分为以下3种情况来模拟现实世界的情况:忙节点的数量等于闲节点的数量(3∶3);忙点数量远远超过闲点(5∶1);忙点数量比闲点少(1∶5).

3结果与分析

静态模拟均衡模式结果的分析:由于静态模拟的网络持有时间是无限的,这就意味着一旦一定数量的带宽被分配,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将不会被释放.

图2至图4表现了在均衡模式中4种路由算法所示的结果.x轴代表请求的数量,而y轴代表被评价的参数.图1网络拓扑图

Fig.1Networktopology

692--

2008年6月在图2中,表示随着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最大流量的变化.在开始MIRA有较高的max-flow,在需求情况变高,TE-B的max-flow最高.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算法表现比WID-SHORT和LCKS要好.

在图3中,表示随着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链路花费的变化.WID-SHORT在低负载的情况下,它的

路径花费也是最低的.LCKS也较低的花费,

这是因为它把花费作为受控条件考虑到算法中的结果.在高需求的情况下,TE-B的效果最好,而MIRA的路径花费一直都很高的原因是它没有把路径花费作为受控条件考虑到算法中.

在图4中,表示随着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链路负载

的变化.LCKS一直保持最佳表现,其次是TE-B,MIRA和

WID-SHORT的链路负载平均比前两种算法高出10%.

由此可以看出在静态模拟状态,TE-B总体体现出它的

算法优势,并且随着负载越高,它体现的性能越好.

在静态模拟非均衡模式结果分析:在非均衡模式下4种

算法的性能表现和均衡模式几乎是一样的,特别是在随着

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链路花费的变化情况中,终端节点

的分布和均衡模式节点的分布类似;在随着链路需求的增

长,各算法链路负载的变化中(见图5)有一处与均衡模式

不同是随着链路负载的提高,WID-SHORT链路平均负载比LCKS和TE-B下降的更多.在随着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最大流量的变化中(见图6)与均衡模式不同是MIRA随着链路请求的增加,其max-flow越差.

应当指出只有在高负载的情况下,算法才会出现异常情况,当要求建立链路的请求数量少的时候,算法通常执行比较稳定.在图5,图6这两种情况中,流量常被集中在一些忙结点之间,因而链路流量很容易就达到饱和,但这对算法选择最佳路径影响很小,各算法被使用时,不影响其发现各自的最佳路径.

动态模拟模式结果的分析:图7至8展示动态仿真的结果.在这类仿真中,有一半链路请求的持有时间是无限的而剩下的是通过指数来分布持有时间.每次链接的建立和取消,所涉及的参数都要根据现有链接的曹敏等: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图2

均衡模式下的平均最大流量Fig.2Availablemax-flowinuniformmodel图3均衡模式下的平均链路花费Fig.3Averagepathlengthinuniformmodel

图5非均衡模式下平均链路负载

Fig.5Averagepathloadinnon-uniformmodelscenario图6非均衡模式下可利用的最大流量Fig.6Availablemax-flowinnon-uniformmodelscenario

693--

第26卷第6期河南科学数量从新进行更新计算.图7表示随着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最大流量的变化;图8表示随着链路需求的增长,各算法链路花费的变化;从各图中可以看出,其结果大致和以前相同.

4结论

在QoS对带宽要求的情况下对4种路由算法实现进行了相互比较和探讨,这几种算法根据参数的不同,其性能差别很大.其中TE-B算法性能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在高负载的情况之下表现更为突出,该算法优化网络性能,均衡负载分布,使网络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因此TE-B算法作为整体较优越算法,未来必将受到多数网络供应商的赏识.

参考资料:

[1]BanerjeeG,SidhuD.ComparativeanalysisofpathcomputationtechniquesforMPLStrafficengineering[J].Computer

Networks,2002,40:149-165.

[2]AwducheD,ChiuA,ElwalidA,etal.OverviewandprinciplesofInternettrafficengineering[EB/OL].IETF:2003-12-25

[2007-03-10].http://www.ietf.org/rfc/rfc3272.txt.

[3]TangJ,SiewCK,FengG.ParallelLSPsforconstraint-basedroutingandloadbalancinginMPLSnetworks[J].IEEE:Proc.on

Communications,2005,152(1):6-12.

[4]FigueiredoGB,DaFonsecaNLS,MonteiroJAS.Aminimuminterferenceroutingalgorithm[M].IEEE:Int’lConf.onCommunica-

tions(ICC2004),2004,(4):1942-1947.

[5]KumarD,KuriJ,KumarA.Routingguaranteedbandwidthvirtualpathswithsimultaneousmaximizationofadditionalflows[J].

IEEE:Int’lConfonCommunications(ICC2003),2003,3:1759-1764.

[6]GopalanK,ChiuehTC,LinYJ.Loadbalancingroutingwithbandwidth-delayguarantees[J].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

2004(34):98-102.

AnalysisofSeveralKindsRoutingAlgorithms

CaoMin,SuYu

(Colleg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Zho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44,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severalkindsroutingalgorithmsinstaticanddynamicmodeltosimulationrealization,thedifferenceroutechoiceinthedifferentmodelaresynthesizescontrasted,andselectstheconstraintbasedroutingalgorithmsthatsolvethenetworkbottleneckatpresent.

Keywords:realization;routingalgorithm;compared图7动态模式下可利用的最大流量仿真

Fig.7Availablemax-flowindynamicsimulation图8动态模式下平均链路花费仿真Fig.8Averagepathlengthindynamicsimulation

694--

路由算法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1、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 不能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使用静态路由表,也称为固定式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简单,开销少;灵活性差。 2、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 可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 特点:开销大;健壮性和灵活性好。 3、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J 在路由器I 到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J 到K 的最优路由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4、汇集树(sink tree) 从所有的源结点到一个给定的目的结点的最优路由的集合形成了一个以目的结点为根的树,称为汇集树;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几种典型的路由选择算法: 1、最短路径路由算法(Shortest Path Routing) 1)基本思想 构建子网的拓扑图,图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个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为了选择两个路由器间的路由,算法在图中找出最短路径。

2)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结点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3)Dijkstra算法 每个结点用从源结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结点的距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初始时,所有结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将源结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结点; 检查与工作结点相邻的临时性结点,若该结点到工作结点的距离与工作结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结点的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结点; 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结点,将其变为永久性结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结点; 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结点成为工作结点; 2、洪泛及选择洪泛算法 1)洪泛算法(Flooding)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a)基本思想 把收到的每一个包,向除了该包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

式算法设计基础(第四章)路由算法

分布式算法设计基础 第四章路由算法(Routing Algorithms) 一般地,一个进程并不直接用一个其他每一个结点联结,一个结点能够直接发送信息邮包的结点集合称之为该结点的邻居。所谓路由是一个刻画决策过程的术语,根据这个决策过程,一个结点选择其邻居结点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使这条路上的邮包最终到达目的地。设计路由算法的目的是对每个结点产生一个决策过程,以便执行该功能并确保每个邮包的投递。 显然,每个结点都要保留网络拓扑结构的一些信息作为(局部)决策的工作基础,我们把这些信息与路由表联系在一起,根据这些表的引导,路由问题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两部分: (1)表计算在网络初始化的时候计算路由表,且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改变时,该表必须重新计算更新; (2)邮包转递通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和评价一个“好”的路由方法: (3)正确性算法必须把递交给网络的每一个邮包投递到它的最终目的地; (4)复杂性路由表的计算算法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极少的信息、时间和存储; (5)有效性算法必须经过“好”的路径发送邮包,例如,路径只承受小的时间延迟,并且保证整个网络高度流畅(通畅)。若一个路由算法使用“最佳”路径,则该算法称为最优的,令人满意的; (6)健壮性在拓扑结构被改变的情况下(如增加或删除一个结点和通道),算法能自动更新路由表,以便在修改后的网络中执行路由选择功能; (7)适应性算法应能调整路由表以便平衡通道和结点负载,以免这些要经过的结点和通道过于忙碌; (8)公平性算法应该以相同的优先级公平地为每个用户提供服务。 这些标准并不一定都能达到,其中一些有时候是相互冲突的,大多数算法只能针对其中的一部分是比较好的。 一般地,网络的拓扑结构抽象地用一个图来表示,于是,算法的最优性依赖于图中什么是“最佳”路径。有几种“最佳”的概念,每一种都与

路由器原理及常用的路由协议、路由算法

路由器原理及常用的路由协议、路由算法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如Internet)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如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无论采用的是快速以大网技术、FDDI技术,还是ATM技术,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1 网络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完成数据帧(fra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

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连时,网桥会把内部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网,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这种互连方式在与外部网络互连时显然是难以接受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网桥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网络沟通,而不管传送的信息是什么。 1.2 路由器互连网络 路由器互连与网络的协议有关,我们讨论限于TCP/IP网络的情况。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转发出去。 IP路由器只转发IP分组,把其余的部分挡在网内(包括广播),从而保持各个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组成具有许多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的网络。由于是在网络层的互连,路由器可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就可互连起来。 网络中的设备用它们的网络地址(TCP/IP网络中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与硬件地址无关的“逻辑”地址。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来转发数据。IP地址的结构有两部分,一部分定义网络号,另一部分定义网

对路由算法讨论

对路由算法的讨论 电气学院自动化1313 金莉萍131001260305 摘要:路由算法是提高路由协议功能,尽量减少路由时所带来开销的算法。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算法往往决定了最终寻径结果。本文就对各路由算法在不同模型下,综合对比它们路径选择的差异以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路由算法差异不同模式研究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传统业务流量大大增加,而且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应用等对网络传输质量的要求差别很大,关于IP网络相关问题变得日益尖锐,特别是宽带业务,对网络性能加转发速度、流量控制以及网络的可扩展性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主干网链路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IP网络中节点上的包转发成了网络的瓶颈,在不断地需求下,人们提出了新的高效的路由算法,这种算法是通过提高网络的调节和控制功能使流量分布更加合理,以达到尽可能减少网络阻塞、最小的网络代价、分布的网络负载等目标。路由算法,又名选路算法,可以根据多个特性来加以区分。实现路由算法的软件必须运行在物理资源有限的计算机上时高效尤其重要。路由算法必须健壮,即在出现不正常或不可预见事件的情况下必须仍能正常处理,例如硬件故障、高负载和不正确的实现。因为路由器位于网络的连接点,当它们失效时会产生重大的问题。最好的路由算法通常是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证实在各种网络条件下都很稳定的算法。 就我看来,一个理想的路由算法应该在计算上应简单。路由选择的计算不应使网络通信量增加太多的额外开销。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在网络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路由算法应收敛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解,而不应使得出的路由不停的变化。 算法必须是正确的和完整的。这里,“正确”的含义是指沿着各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分组一定能够最终到达目的网络和目的主机。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这就是说要有自适应性。当网络中的通信量发生变化时,算法能自适应的改变路由以均衡个链路的负载。等某个或某些节点、链路发生故障不能工作,或者修理好了再投入运行时,算法也能及时的改变路由。有时称这种自适应性为“稳健性”。 算法应是最佳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当能够找出最好的路由,使得分组平均延时最小而网络的吞吐量最大。我们希望得到“最佳”的算法,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某些网络,网络的可靠性有时要比最小的分组平均延时或最大吞吐量更加重要。因此,所谓“最佳”只能是相对于某一种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而已。 一个实际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尽可能接近于理想算法。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对以上提出的六个方面也可有不同的侧重。 所以,路由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是网络中的所有结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 路由算法应是公平的。路由选择算法应对所有用户(除了少数优先级高的用户)都是平等的。例如,若仅仅使某一对用户的端到端时延为最小,但却不考虑其他的广大用户,这就明显的不符合公平性的要求。 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最短路径法、扩散法、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距离向量路由选择、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分级路由选择、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组播路由选择、广播路由选择。 这种算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协调工作的结果。其次,路由选择的环境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有时无法事先知道,例如,网络中出现了某些故障。此外,当网络发生拥塞时,就特别需要有能缓解这种拥塞的路由选择策略,但恰好在这种条件下,很难从网络中的各结点获得所需的路由选择信息。

路由算法介绍

路由算法介绍 网络层的作用:1、路由选择 2、网络互连 3、拥塞控制 4、为上层提供服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将分组从源机器路由到目标机器。完成路由选择的路由算法是网络层设计的最主要内容。 路由算法:它负责确定一个进来的分组应该被传送到哪一条输出线路上。 如果是数据报子网,将在每一个分组到达时作此决定 如果是虚电路子网,是在虚电路建立时决定,该连接上所有分组都将沿此线路传输 路由算法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正确性简单性健壮性稳定性公平性最优性路由算法的原则:按照某种指标(传输延迟,所经过的站点数目等)找到一条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较好路径。 静态算法:不会根据当前测量或者估计的流量和拓扑结构,来调整它们的路由决策,所有的路由选择是预先在离线情况下计算好的,在网络启动的时候被下载到路由器中。 1、最短路径路由:

如图所示,图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台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线路上的数字是它的开销。现在我们想找到从A到D的最短路径。过程: (1)节点A标记为永久节点,依次检查每一个与A相邻的节点,并检查它们与A之间的距离。 (2)如果新的标记距离小于该节点原来的标记,说明找到了一条更短路径,该节点需要重新标记,作为暂时性标记 (3)检查整个图中所有有暂时性标记的节点,使其中具有最小标记的那个节点成为永久节点,并且作为下一个工作节点。 (4)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没有新的永久节点为止。 如下图所示 2、扩散法:每一个进来的分组将被发送到除了它进来的那条线路之外的每一条输出线路上。 产生的问题: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分组。

解决办法: 在数据包头设一个计数器初值,每经过一个节点自动减1,计数值 为0 时,丢弃该数据包 在每个节点上建立登记表,则数据包再次经过时丢弃 缺点:重复数据包多,浪费带宽 优点:可靠性高,可用于并发数据库更新。极好的健壮性,可用于军事应用。常作为衡量标准,评价其它路由算法 现代计算机网络通常使用动态的路由算法(自适应算法),而不是上面介绍的静态路由算法,因为静态路由算法不会考虑到网络的当前负载情况。 自适应算法:随拓扑结构和流量的变化改变它们的路由决策,又称为动态路由算法。 1、 距离矢量路由: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表(即一个矢量),表中列出了当前抑制的到每个目标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通过邻居之间互相交换信息,路由器不断更新它们内部的表。 举例: B A E F D C 2 3 7 6 1 8 5 4 延迟信息B

ZigBee技术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分析(1).

ZigBee技术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分析(1) 摘要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 ZigBee网络是一种具有强大组网能力的新型无线个域网,其中的路由算法是研发工作的重点。本文介绍了IEEE802.15.4标准及ZigBee规范的协议模型,重点研究了ZigBee协议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分析了Tree路由及Z-AODV路由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ZigBee网格型网络中基于数据特性的路由选择机制,该机制在网络性能和低功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可以平衡节点能量,最后简单介绍了ZigBee节点的硬件实现。 关键词 ZigBee协议;网络;IEEE802.15.4;路由算法;Tree路由;Z-AODV路由 1 概述 ZigBee技术是由英国Invensys公司、日本三菱电气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以及荷兰飞利浦等公司在2002年10月共同提出设计研究开发的具有低成本、体积小、能量消耗小和传输速率低的无线通信技术。 2000年12月,IEEE 802 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小组成立,致力于WPAN无线传输协议的建立。2003年12月,IEEE正式发布了该技术物理层和MAC层所采用的标准协议,即IEEE 802.15.4协议标准,作为ZigBee技术的网络层和媒体接入层的标准协议。2004年12月,ZigBee联盟在IEEE 802.15.4 定义的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层(MAC)的基础上定义了网络层和应用层,正式发布了基于IEEE 802.15.4的ZigBee标准协议。 2 网络层的研究 ZigBee技术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物理层(PHY)、媒体接入层(MAC)、网络/安全层以及应用框架层组成,各层之间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ZigBee技术协议组成 PHY层的特征是启动和关闭无线收发器、能量检测、链路质量、信道选择、清除信道评估(CCA)以及通过物理媒体对数据包进行发送和接收。MAC 层可以实现信标管理、信道接入、时隙管理、发送确认帧、发送连接及断开连接请求,还为应用合适的安全机制提供一些方法。它包含具有时间同步信标的可选超帧结构,采用免碰撞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A)。安全层主要实现密钥管理、存取等功能。网络层主要用于ZigBee的LR-WPAN网的组网连接、数据管理等。应用框架层主要负责向用户提供简单的应用软件接口(API),包括应用子层支持APS(Application Sub-layer Support)、ZigBee设备对象ZDO (ZigBee Device Object)等,实现应用层对设备的管理,为ZigBee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应用框架模型等,以便对ZigBee技术的开发应用。 网络层的定义包括网络拓扑、网络建立、网络维护、路由及路由的维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算法、Socket编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交换后的路由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这样工作的: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即一个矢量),它以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为索引,表中列出了当前已知的路由器到 每个目标路由器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通过在邻居之间相互交换 信息,路由器不断地更新他们的内部路由表。 举例来说,假定使用延迟作为“距离”的度量标准,并且该路由器发送一个列表,其中包含了他到每一个目标路由器的延时估计值;同时,他也从 每个邻居路由器接收到一个类似的列表。假设一个路由器接收到来自邻居x 的一个列表,其中x(i)表示x估计的到达路由器i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该 路由器知道他到x的延时为m毫秒,那么他也知道在x(i)+m毫秒之间内经 过x可以到达路由器i。一个路由器针对每个邻居都执行这样的计算,就可 以发现最佳的估计值,然后在新的路由器表中使用这个最佳的估计值以及对 应的输出路线。 三.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dos.h" #define VERNUM 7 typedef struct { int dis; int flag; int flag2; }RoutNode; char tmp[10]; RoutNode data[VERNUM][VERNUM]; void welcome(); void InitRoutData(FILE* pfile); void PrintRoutData(); void SendInf(int recv, int send); void Exchange(); int main() { int start, end, i, j, m, n; FILE *pfile;

计算机网络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一,实验内容: A D 设计一个算法,实现上面拓扑图的各个结点之间路由表的交换,要求显示出结点路由表的交换过程并显示每次交换结束后的各个结点保存的路由表的内容。最后显示交换了几次后各个结点路由表开始变得稳定。 二,算法设计: 首先创建一个类。它有两个成员变量。一个是二维数组型的x[i][j]用来存放从加点i到结点j的距离,一个是一位数组型的y[i]用来存放从源结点到目标结点i的路径上的第一个途经的结点。然后为每一个结点实例化一个对象用来存放此节点的路由表。初始化各个节点的路由表,如果两个节点之间有连线则将其之间的距离赋给x[i][j],y[j]=j.如果没有直接路径则设 x[i][j]=1000,y[j]=0.算法开始的时候各个结点交换路由表。比较如果有类似x[i][j]和x[j][k]的项则设置 x[i][k]=MIN(x[i][k],x[i][j]+x[j][k]),为了在结点A的邻居节点执行距离矢量路由更新时,它使用的是A的旧表,可以再设置两个二

维数组用来暂时存放各个节点的新路由表,待各个节点一次交换都完毕后在把暂存的新节点依次赋给各个节点的路由表。各个节点都执行此操作,为了确定供交换了几次可以设置一个标质量k.初始k=0,交换一次K就加一,最后k的值便是交换的次数。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刚开始遇到这个题目是觉得无从下手,觉得这个图这么复杂函数循环又没有规律怎样让各个节点依次交换呢,又怎样判断什么时候各个节点的路由表变稳定呢?着一些列的问题使自己变得很烦躁。待到心情平静下来认真的一点一点推敲的时候发现只有七个节点,为每个节点设置一个交换函数也不麻烦而且这样思路便变得非常的清楚,至于怎样知道何时路由表稳定则我在每个结点函数中设置了一个标志量,在主函数中将其初始化为零,在下面的结点函数中都将其变成1,这样只有调用子函数这个标志量便会变成1,检测标质量是否为1来判断路由表是否变的稳定。 四,源代码 package wangluo; class Jiedian { int y[]=new int[8]; //存放路径上的下一个节点 int x[][]=new int[8][8]; //存放节点间的距离 } public class Luyou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iedian a=new Jiedian();

机会网路典型路由算法

1.1机会网路典型路由算法研究 机会网络是一种节点分布稀疏、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间歇性通信网络。数据以多跳方式,采用“接收-携带-转发”的机制传输给目的节点,如果中间节点没有合适的可供传输的路径或节点,则无法立刻将数据转发出去,而是保存在节点缓存中,等到出现合适的传输机会之后,再将消息转发出去。而现有的有线网络和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基于TCP/IP 协议的端到端路由协议已经不再适用于机会网络。因此,如何在机会网络中寻找一条时延尽可能低、消耗尽可能小、传输成功率尽可能高的路径,将消息准确传递到目的节点,是机会网络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机会网络的路由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27]。按照消息传输方式可分为洪泛路由策略和转发路由策略;按照路由所使用报文的份数可分为单报文路由策略和多报文路由策略;按照节点所掌握的网络拓扑信息还可分为确定性路由策略和随机性路由策略。本文按照消息传输方式不同将目前的路由协议分为如下几类:直接传输路由策略(Direct Transmission)、基于泛洪的路由策略(Flooding Based)、基于情景感知的路由策略(Context Based)、基于社区的路由策略(Community Based)、基于编码的路由策略(Coding Based)、基于预测的路由策略(Predicted Based)。 1.1.1基于副本或泛洪的路由策略 直接传输(Direct Transmission,DT)路由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消息副本,消息一直保存在源节点缓存中,直到源节点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目的节点,才将消息转发给目的节点。DT 路由协议由于没有进行路由优化处理,也没有产生任何副本消息,因此传输时延很大。为了减少网络中消息的传输时延,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泛洪的路由协议,通过消息携带节点产生大量的消息副本,转发给每一个相遇的节点,完成消息的投递。根据网络中消息副本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将基于泛洪的路由分为两大系列:泛洪路由和限制性泛洪路由。 最简单的泛洪路由为传染病路由或称为流行性路由(Epidemic Routing)[13]。顾名思义,传染病路由中消息的分发类似于传染病病毒散发,当消息携带节点在移动过程中碰到没有携带该消息的节点时,便产生消息副本并传递给对方,然后该节点将消息存储在自身缓存中,继续转发给所遇到的其他节点,直到消息传递到目的节点或者消息的TTL 等于零。 实际的网络中,节点的缓存和能量都有限,不可能保证足够的带宽资源,Epidemic 路由的性能将急剧下降,另外大量的冗余信息将过多地消耗节点能量,

rip路由算法

思东张宏科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仿真分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李园利王宇二 三距离向量路由算法(Bellman-Ford Routing Algorithm),也叫做最大流量演算法(Ford-Fulkerson Algorithm),其被距离向量协议作为一个算法,如RIP, BGP, ISO IDRP, NOVELL IPX。使用这个算法的路由器必须掌握这个距离表(它是一个一维排列-“一个向量”),它告诉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远和最近距离。在距离表中的这个信息是根据临近接点信息的改变而时时更新的。表中数据的量和在网络中的所有的接点(除了它自己本身)是等同的。这个表中的列代表直接和它相连的邻居,行代表在网络中的所有目的地。每个数据包括传送数据包到每个在网上的目的地的路径和距离/或时间在那个路径上来传输(我们叫这个为“成本”)。这个在那个算法中的度量公式是跳跃的次数,等待时间,流出数据包的数量,等等。 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相互交换各自的路由表备份。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也将及时地相互通知有关变更信息。

相邻路由器B发送请求报文,路由器B的RIP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请求,回发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路由器A的RIP收到响应报文后,修改本地路由表的信息,同时以触发修改的形式向相邻路由器B广播本地路由修改信息。路由器B收到触发修改报文后,又向其各自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触发修改报文。在一连串触发修改广播后,各路由器的路由都得到修改并保持最新信息。同时,RIP每30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本地路由表,各相邻路由器的RIP在收到路由报文后,对本地路由进行的维护,在众多路由中选择一条最佳路由并向各自的相邻网广播路由修改信息,使路由达到全局的有效。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并不是把每一条新的路由信息都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而是根据Bellman-ford算法的最佳度量的计算公式获得D(i,j),并根据D(i,j)的结果,更新路由条目: (1)如果路由条目是新的,则接受路由器将把该条目加入路由表中; (2)如果此路由已存在于路由表,但新的路由条目具有不同的来源,并且该条目具有更低的跳数,则路由表将用新的条目替换已存在的条目; (3)如果此路由已存在于路由表中,并且两个条目的来源相同,则路由表将用新的条目替换已存在的条目,尽管两者的度量值一样。 五稳定性---RIP 协议每30秒向相邻路由器发送一次路由更新信息,同时监听来自网络中的其它相邻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而实现对本地路由表的动态维护,以确保IP层发送报文时选择正确的路由。 在实际系统中,我们可以将无穷大设置为网络的最大跳数加1。但是当采用时延作为距离的长度时,将很难定义一个合适的时延上界。该时延的上界应足够大,以避免将长时延的路径认为是故障的链路 六公平性---它对好消息的反应迅速,但对坏消息却反应迟钝 1)、协议中规定,一条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过15,这就使得该协议不能应用于很大型的网络,应该说正是由于设计者考虑到该协议只适合于小型网络所以才进行了这一限制。对于metric为16的目标网络来说,即认为其不可到达。 2)、该路由协议应用到实际中时,很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的现象,这使得路由收敛很慢,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以后需要很长时间路由信息才能稳定下来。 3)、该协议以跳数,即报文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衡量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路由,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为没有考虑网络延时、可靠性、线路负荷等因素对传输质量和速度的影响。

路由算法分类比较

路由算法是路由协议必须高效地提供其功能,尽量减少软件和应用的开销。 路由器使用路由算法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 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 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 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 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 5、确定采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 各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静态与动态、单路径与多路径、平坦与分层、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域内与域间、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链接状态算法(也叫做短路径优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不过每个路由器只发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链接状态的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叫做 Bellman-Ford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发给其邻居。 也就是说,链接状态算法到处发送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离向量算法只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较多的更新信息。 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

10种常用典型算法

什么是算法? 简而言之,任何定义明确的计算步骤都可称为算法,接受一个或一组值为输入,输出一个或一组值。(来源:homas H. Cormen,Chales E. Leiserson《算法导论第3版》) 可以这样理解,算法是用来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系列步骤(不仅计算机需要算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使用算法)。算法必须具备如下3个重要特性: [1]有穷性。执行有限步骤后,算法必须中止。 [2]确切性。算法的每个步骤都必须确切定义。 [3]可行性。特定算法须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解决特定问题, 其实,算法虽然广泛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但却完全源自数学。实际上,最早的数学算法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Babylonians有关求因式分解和平方根的算法。 那么又是哪10个计算机算法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呢?请看下面的表单,排名不分先后: 1. 归并排序(MERGE SORT),快速排序(QUICK SORT)和堆积排序(HEAP SORT) 哪个排序算法效率最高?这要看情况。这也就是我把这3种算法放在一起讲的原因,可能你更常用其中一种,不过它们各有千秋。 归并排序算法,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算法之一,是分治法的一个典型应用,由数学家John von Neumann于1945年发明。 快速排序算法,结合了集合划分算法和分治算法,不是很稳定,但在处理随机列阵(AM-based arrays)时效率相当高。 堆积排序,采用优先伫列机制,减少排序时的搜索时间,同样不是很稳定。 与早期的排序算法相比(如冒泡算法),这些算法将排序算法提上了一个大台阶。也多亏了这些算法,才有今天的数据发掘,人工智能,链接分析,以及大部分网页计算工具。 2. 傅立叶变换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这两种算法简单,但却相当强大,整个数字世界都离不开它们,其功能是实现时间域函数与频率域函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能看到这篇文章,也是托这些算法的福。 因特网,WIFI,智能机,座机,电脑,路由器,卫星等几乎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设备都或多或少与它们有关。不会这两种算法,你根本不可能拿到电子,计算机或者通信工程学位。(USA) 3.代克思托演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

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第26卷第6期 2008年6月 河南科学HENANSCIENCEVol.26No.6Jun.2008 收稿日期:2008-01-07 基金项目: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074SCCG38111) 作者简介:曹 敏(1970-),男,山东曹县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网络技术研究苏玉(1968-),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方向研究. 文章编号:1004-3918(2008)06-0691-04关于几种路由算法的比较 曹敏,苏玉 (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44) 摘要:通过几种路由算法在静态和动态的不同模型下的仿真实现,综合对比它们在不同模式下路径选择的差异, 从中选出目前解决网络瓶颈的较理想的流量控制算法. 关键词:实现;路由算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TN915.0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Internet不断速度发展,不仅传统业务流量大大增加,而且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应用等)对网络传输质量的要求差别很大,如果ISP依旧基于传统路由器发展大规模的IP网络,相关问题(如路由器转发部件的软件操作,构造高速路由器组件的开销,传统路由寻径机制在传输时难以预计的网络性能,网络无法提供针对特定业务的QoS等)将变得日益尖锐[1].特别是宽带业务,对网络性能加转发速度、流量控制以及网络的可扩展性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主干网链路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IP网络中节点上的包转发成了网络的瓶颈[2].除了开发使用高速ASIC的路由器或采用新的转发模型,人们还提出了新的高效算法,如最小干涉路由算法、流量工程的约束路由算法等.这些算法都是通过提高网络的调节和控制功能使流量分布更加合理,以达到尽可能减少网络阻塞、最小的网络代价(cost)、分布的网络负载等目标[3]. 通过模拟仿真研究几种路由的算法在路径选择上的差异,从中比较它们的不同状态下的优缺点,评估出目前较为理想流量控制算法.这几种算法包括最小干涉路由算法(MinimumInterferenceRoutingAlgorithm,MIRA)、最宽最短路径算法(Widest-ShortestPath,WSP)、最小临界K最短路由算法(LeastCriticalKShortestRoutingAlgorithm,LCKS)和流量工程的的约束路由算法(TrafficEngineeringBandwidthConstrainedRoutingAlgorithm,TE-B).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选路时考虑的QoS约束条件仅为带宽要求,这是由于其他QoS要求(如时延、丢包率等),可以转化为等效带宽的形式. 1几种路由算法 1.1最小干扰路由算法 算法是基于控制的约束路由算法寻址请求根据“最少的干扰”概念,以便网络能接受更多新的请求[3].首先,为了满足所需带宽要求,要检查在每个网络上链路残余的带宽.可利用的带宽比所需的带宽小的链路将被剔出,所有能满足所需带宽的链接将作为候选链路被保留在一个链路集中.接着,优化网络的链路,这种路径选择算法的宗旨是在源和目的节点选择受其它链路流量干扰影响最少链路.通过将链路关键度映射为链路权重,然后用Dijkstra算法实现干扰的最小化.1.2最宽最短路径算法 这是最短的路径算法一种改进算法[4].首先它检查可利用的带宽确定是否能满足新的寻址请求,还有当有一个以上最短路径存在在源和目的节点之间时,根据链接花费,算法会选择可利用带宽最大的链路,而不是像传统最短路径算法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 1.3最小关键链路k最短路由算法 这是对最宽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种改进算法[5].这种算法不仅能发现SD之间具有相同花费的多个最短

zigbee路由算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zig bee路由算法研究(zigbee R outing algorithm research) 姓名:王龙龙 学号:0904010117 指导教师:郝毫毫(副教授)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1 所在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年月

目录 摘要.....................................................................................................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XXXX ............................................................................................. . (1) 1.2 XXXX ............................................................................................... .. x 第二章 XXXX .. (x) 2.1 XXXX .............................................................................................. (x) 2.2 XXXX .............................................................................................. (x) 2.3 XXXX .............................................................................................. (x) 第三章 XXXX............................................................................................. ..x 3.1 XXXX .............................................................................................. (x) 3.2 XXXX .............................................................................................. (x) 第四章 XXXX (x) 4.1 XXXX .............................................................................................. (x) 4.2 XXXX .............................................................................................. (x) 4.3 XXXX .............................................................................................. (x) 总结 (x) 致谢 (x) 参考文献 (x) 附录(可选项) (x) 说明:目录中的标题只列出2级标题(如1.1, 2.3等),不要出现3级及以上标题(如 2.1.2等)。章节不宜划分过细,目录内容不宜超过一页。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最新)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在INTERNET中,路由器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存储了可能的目地地址与如何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 报考路由选择算法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路由表可以分为静态路由表和报考路由表: 1、静态路由表:是由人工方式建立的,网络管理人员将每一个目的地址的路径输入到路由表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表无法自动地更新。 2、报考路由表:大型互联网网络通常采用报考路由表。在网络系统运行时,系统将自动运行报考路由选择协议,建立路由表。 一个自治系统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称为域内路由选择,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称为域间路由选择。作为一个自治系统,其核心是路由寻址的“自治”。 INTERNET将路由选择协议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与INTERNET 中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无关。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是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选择协议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网络上的主机、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去形成路由表,以确定发送分组的传输路径。而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用来完成路由表建立和路由信息更新的通信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特点是协议简单。路由信息协议是用于TCP/IP 系统和其他网络环境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适用于相对较小的自治系统,它们的直径“跳数”一般小于15.因为每一个自治系统里的路由器都要与同一系统里的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表信息,当内部路由器的数目增加时,网络的RIP信息交换量会大幅度地增加。 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的主要特点: 1、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而RIP使用距离向量协议。 2、OSPF协议要求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与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状态的度量。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是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动态路由优化中最短路径并行计算方法研究报告进展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动态路由优化中的最短路径并行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杨忠明秦勇 茂名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一些最短路径并行计算算法目前的主要研究结果,并从QoS路由选择目标中的一些方法特点对动态路由优化算法进行改进,使用最短路径并行计算是解决动态路由优化的计算量问题的方法之一,并提出了最短路径并行计算算法优化路由策略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最短路径;并行计算;动态路由优化;QoS路由;Pareto子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网络中流量的特点是影响网络路由设计的主要因素,对于路由算法设计则必须基于流量,但对于大多数AS(Autonomous System>,基于目前的算法,网络中大部分时间内的流量是相当稳定的,但是通常会存在一些时段,网络中的流量会突然变化,对于现有的路由算法基于性能和复杂度考虑没有进行重新计算或调整。已经许多研究者对AS中高突发流量究,通过这些高突发流量的调查报告发现,导致网络高突发流量的原因有诸如病毒的爆发、ISP 路由变动、拒绝服务攻击等原因,另外基于多媒体的UDP流量日益增多,使得突发流量往往影响到网络中的关键业务[1-4]。如果路由算法没有考虑到网络中的突发流量的负载均衡,通常会导致网络链路和路由不必要的过载,延迟加大,丢包率增加,网络的吞吐量降低,甚至威胁路由器安全。传统的路由算法通常是基于数据传输对网络情况的预测[5]。而基于算法性能和复杂度不考虑网络突发流量的实际,算法通常是根据采集到网络流量的部分度量样本,基于采样对网络性能优化,而这些采样并不能反映网络的真实情况[6]。Zhang C.等提及算法考虑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流量矩阵,然后找到一组优化路由使得代表性的流量矩阵的最差代价达到最小,但是这里的最差代价并非全局仅限于网络流量的采样[7, 8]。Kandula S.等提及算法对实际网络上流量进行管理,以响应瞬时流量的需求做出优化[9]。这些动态适应算法的优点在于如果它们能够迅速收敛,则不需要过多的采样或者做出预测。近年来在网络流量领域值得关注的是域内的流量工程与域间的路由和流量间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一个AS域内的流量会导致AS出口处流量的变化这种流量变化会触发相邻AS路由的变化,导致网络的不稳定[10,11]。COPE(Common-case Optimization with Penalty Envelope>算法被提出来解决这种情况[6]。要应对网络中突发流量,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发出简单快速的路由算法并进行路由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