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种经济林不同植物阻控带土壤养分和径流的动态特征

3种经济林不同植物阻控带土壤养分和径流的动态特征

3种经济林不同植物阻控带土壤养分和径流的动态特征
3种经济林不同植物阻控带土壤养分和径流的动态特征

3种经济林不同植物阻控带土壤养分和径流的动态特征

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南方红壤区依然十分严峻,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林水土流失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问题,由于可以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到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因此治理经济林水土流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择福建省长汀县的杨梅林、板栗林和银杏林3种经济林,建立径流小区。分别在杨梅林下径流小区内布置黄栀子阻控带和百喜草阻控带,在板栗林下径流小区内布置黄花菜阻控带和微地形改造阻控模式,在银杏林下径流小区内布置台湾黄花菜阻控带和桃金娘阻控带。

为此,于2016年3、6、9和12月分别在3种经济林径流小区内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碳氮和速效养分含量,并在坡底修建径流池,收集径流和泥沙,揭示径流和泥沙的流失规律,选出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阻控模式。结论如下:(1)对杨梅林的研究中,百喜草阻控带和黄栀子阻控带均能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率。

百喜草阻控带缓解土壤酸性的效果优于黄栀子阻控带,并在0-20 cm 土层与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黄栀子阻控带提高土壤含水率的效果优于百喜草阻控带,并在20-40 cm土层与对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百喜草阻控带和黄栀子阻控带均能提高土壤全碳含量。与对照相比,百喜草阻控带土壤全碳含量提高了 37.05%,优于黄栀子阻控带。

此外,百喜草阻控带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效果显著。黄栀子阻控带能提高土壤DOC、DTN和DON含量,分别提高了对照的73.33%、56.63%和77.06%。

百喜草阻控带能提高土壤DIN含量,提高了 6.7%。百喜草阻控带能提高

20-40 cm土层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黄栀子阻控带能提高0-20 cm 土层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

黄栀子阻控带和百喜草阻控带均能减少径流和泥沙流失。与对照相比,百喜草阻控带减少了 12.1%的径流流失量和28.9%的泥沙流失量,均优于黄栀子阻控带。

(2)对板栗林的研究中,黄花菜阻控带和微地形改造模式均能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率。黄花菜阻控带提高土壤pH值效果最佳。

在0-20 cm土层,黄花菜阻控带提高土壤含水率效果显著。在20-40 cm 土层,微地形改造模式提高土壤含水率效果明显。

此外,微地形改造模式能提高土壤全氮和全碳含量。黄花菜阻控带能提高土壤DTN含量,并在12月含量最高,在0-20 cm和20-40 cm 土层分别提高79.25%和113%,均优于微地形改造模式。

黄花菜阻控带阻控土壤DIN和DON流失的效果显著。微地形改造模式拦截土壤DOC流失可达对照的145%。

在0-20 cm和20-40 cm 土层,微地形改造模式均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提高了 60.07%和62.55%,优于黄花菜阻控带。黄花菜阻控带能提高0-20 cm 土层速效钾含量。

在20-40 cm土层,两种阻控模式拦截速效钾流失的效果均不明显。两种阻控模式均能减少板栗林径流和泥沙流失。

与对照相比,微地形改造模式能减少17.9%的径流流失量和15.4%的泥沙流失量。但两种阻控模式与对照径流和泥沙流失量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

(p>0.05)。

(3)对银杏林的研究中,桃金娘阻控带和台湾黄花菜阻控带均能提高土壤pH 值和土壤含水率。桃金娘阻控带提高土壤pH值的效果优于台湾黄花菜阻控带,增幅最大可达3.8%。

台湾黄花菜阻控带提高土壤含水率效果最佳。此外,台湾黄花菜阻控带能提高土壤全氮含量,桃金娘阻控带能提高土壤全碳含量。

桃金娘阻控带在0-20 cm和20-40 cm 土层均有效提高土壤DOC含量,分别提高了对照的77.45%和76.48%。台湾黄花菜阻控带能提高20-40 cm 土层土壤DTN含量,最大为33.47 mg/kg。

桃金娘阻控带能提高0-20 cm 土层土壤DTN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

79.25%。此外,台湾黄花菜阻控带能提高土壤DIN含量,桃金娘阻控带能提高土壤DON含量。

台湾黄花菜能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最大值为90.4 mg/kg。桃金娘阻控带能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 33.73%。

两种植物阻控带均能减少银杏林径流和泥沙流失量,但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桃金娘阻控带与对照比较,能减少16.4%的径流流失量。

台湾黄花菜阻控带泥沙流失量是对照的65%。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简介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第三章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

科学八年级第4册第3章知识点提要 1、土壤的成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矿物质(无机物)、腐殖质(有机物)、空气、水分等非生物成分。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死亡的生物提(遗体)和生物的排泄物(遗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2、土壤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 3、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种。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透水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最强的是黏土类土壤,最弱的是砂土类土壤。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接近1:1 ,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大于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小于水分。黏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粉粒、黏粒多,黏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透水能力弱。 4、一棵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其中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直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须根系。植物的根系往往比地上部分的分布范围要略大,这有利于固定植物体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 5、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植物的根尖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其作用分别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伸长、细胞分裂和保护根尖。 6、根毛是根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其作用是扩大了根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毛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尖之所以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因为根尖根毛区细胞液泡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移栽时要带土是为了保护根尖根毛。 7、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盐碱地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一次性施过量的化肥导致作物“烧苗”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脱水而死。在探究细胞吸水的原理的实验中,加浓盐水的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而加清水的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N 、P 和K ,其中主要针对叶起作用的是N ,对茎和根起作用的是K ,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用的是P 。合理施肥的其中一个要求是针对不同作物应适当多施不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可适当多施N 肥(青菜、包心菜等),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植物营养学 名词接受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 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 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 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 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 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27.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28. 29.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30.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31.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花卉生长需要的土壤

花卉生长需要的土壤 土壤是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之一,根系在土壤中舒展延伸,只要土层深厚,排水透气,酸碱度适宜,并有一定的肥力,就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由于花卉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包括对土壤的理化特性的要求也因花卉的种类而异。因此,土壤处理技术为花卉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盆栽花卉根系被局限在花盆里。依靠有限的土壤来供应养分和水分,维持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因此,对土壤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一、花卉对土壤的基本要求花卉的种类很多,与其生长发育相适应土壤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而言,多数花卉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绝大多数露地花卉要求土壤的pH值在7.0左右,而温室花卉则要求酸性土壤。 1、花卉要求的土壤特性: ①团粒结构良好,排水透气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物值粘结所成的0.01~5mm 大小的团粒。团粒内部有毛管孔隙,可蓄水保肥,团粒之间又有较大的孔隙,可以排水透气,浇水或雨后不板结。团粒结构不良的土壤,多为粘重、板结、排水不畅,栽培花卉容易导致花卉根系腐烂,叶片发黄,甚至干枯死亡。 ②腐殖质丰富,肥效持久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经腐烂后形成的有机物。腐殖质含量丰富,有效态营养元素的含量丰富,利于花卉根系的吸收。增加土壤的腐殖质的方法,主要依靠增加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③酸碱度(pH值)要适宜一般大多数露地花卉要求中性土壤,而大多数温室花卉要求酸性土壤。植物对环境中酸碱性的适应性是由植物的根系特性决定的。根据植物根系对环境酸碱性的适应性将其分为:酸性土植物;弱酸性土植物;近中性(偏酸性)土植物;弱碱性土植物。各种植物对氢离子浓度的适应范围见表1-1。土壤的酸碱度通常可以用硫酸和生石灰调节,硫酸亚铁也可调节土壤的pH值。一般用工业废硫酸调节,以节约成本。 2、各类花卉对土壤的要求: ⑴露地花卉: ①一、二年生花卉: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壤土上均可生长良好,粘土及过轻质的土壤生长不良。适宜的土壤为表土深厚、地下水位较高、干湿适中、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夏季开花的种类最忌土壤干燥,,因此要求排灌方便。秋播花卉以粘质壤土为宜,如金盏菊、矢车菊、羽扇豆等。 ②多年生宿根花卉:根系较强,入土较深,应有40~50cm的土层;下层应铺设排水物,使其排水良好。栽植时应施较多的有机肥,以长期维持较好的土壤结构。一次施肥后可维持多年开花。一般宿根花卉在幼苗期要求富含腐殖质的轻质壤土。而在第二年以后则以稍粘重的土壤为宜。 ③球根花卉:对土壤的要求十分严格。球根花卉一般都以富含腐殖质的轻质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壤土也可。尤以下层为排水良好的砾石土、表土为深厚的沙质壤土为宜。但水仙花、风信子、百合、石蒜、晚香玉、及郁金香等则以壤土为宜。 ⑵温室花卉要求富含腐殖质,土壤疏松柔软,透气性和排水性良好,能长久维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不易干燥。一般绝大多数温室花卉都要求酸性土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3质子泵:高等植物细胞膜产生负电位的质子(H+)泵主要是结合在质膜上的ATP酶。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4逆向运输: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5 Michaelis-Menten方程:V=V max·S/(Km+S) 式中:V——吸收速率;V 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相当于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S——膜外离子浓度。当V=1/2V max时,Km=S。 6 生物反硝化 7:被动吸收: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8生理碱性肥料: 9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0质流: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3.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4. 如何提高铵态氮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5. 简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三.论述题 1.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10分) 2.通常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低于氮肥和钾肥,试分析其原因。在磷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作物种植制度和使用技术去提高磷肥利用率? (15分)3. 试论述植物适应缺铁的机制并解释为何石灰性土壤花生单作可能出现缺铁黄化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间作时无缺铁症状?(15分)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 四章植物与土 壤知识 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 土壤中的 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 )测定土壤中^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 V o ;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 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i ;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 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 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V 1-V 2)/ V o 。 (3)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 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 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 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I 土壤非生物 彳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 腐殖质(有机物) 4、 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 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各种各样的土壤 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 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 的功能。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 1、 三、 植物 的根 与物 质吸 收 1、根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 输送,不易粘结;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 粒较细 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 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 保水、保肥性最好; 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 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 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 3、养分协助作用1 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 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 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得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得指标。? 4、植物根系得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 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得哪两个关键时期?

第十章 植物对逆境土壤条件的适应性

第十章植物对逆境土壤条件的适应性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土壤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限制着植物生长。例如,世界陆地表面大面积盐碱土中有高浓度的盐分;酸性土壤中有高浓度的H+ , A13+ , Mn 2+和Fe2+等;淹水土壤中有过量的还原性物质和Fe2+等;石灰性土壤中缺乏足够的有效磷、铁和锌等。这些具有植物生长障碍因素的土壤称为逆境土壤。逆境土壤分布的面积广泛,而且改良难度大,因此,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各种逆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某些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忍耐上述不良的逆境条件。了解植物对土壤环境的生理反应和抗逆机理,对发展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节植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酸性土壤是低pH值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较低,酸度较高。酸性土壤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低pH值,游离铝和交换性铝浓度过高(铝毒),还原态锰浓度过高(锰毒),缺磷、钾、钙和镁,有时也缺钼。各种障碍因子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其危害程度不同,有时只是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而有时则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一)氢离子毒害 当土壤pH<4时,H+对植物生长会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不仅根的数量减少,而且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如根系变短,变粗,根表呈暗棕色至暗灰色等症状,严重时造成根尖死亡。 1. 破坏生物膜高浓度H+通过离子竞争作用将稳定原生质膜结构的阳离子交换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钙,从而使质膜的酯化键桥解体,导致膜透性增加。 2. 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对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有重要作用,而高浓度H+抑制根瘤菌的侵染,并降低其固氮效率,从而造成植物缺氮。土壤过酸还会严重降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当土壤pH值过低时,多种微生物的活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自然土壤中,pH值一般都不会低于4,因而H+直接产生毒害的可能性不大。更重要的是低土壤pH值所产生的间接影响。这时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铝和锰的浓度过高,即铝毒和锰毒。 (二)铝的毒害 无论是水田还是旱地,酸性土壤的铝毒现象都较为普遍。根系是铝毒危害最敏感的部位。土壤溶液中的铝可以多种形态存在,各种形态铝的含量及其比例取决于溶液的pH值。在pH<5的土壤溶液中, A13+离子浓度较高;pH值在5- 6 时, Al (0H)2+离子占优势,而在pH> 6的条件下,其他形态的可溶性铝,如Al (0H)3+和Al (OH)4-数量很多。当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铝离子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植物根就会表现出典型的中毒症状:根系生长明显受阻,根短小,出现畸形卷曲,脆弱易断。在植株地上部往往表现出缺钙和缺铁的症状。(三)锰的毒害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4 硝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铵转变为硝酸根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5共质体途径:养分通过由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连成的一个整体即原生质整体,经过皮层达到中柱的途径叫共质体途径。 6 根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7 截获: 8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叫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9 忌氯作物 10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2.为什么微生物要求外界营养物质的C/N比值是25:1? ?如施用有机肥料作追 肥,营养物质的C/N比高于此值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 木质部与韧皮部在其汁液的组成和含量上有何差别? 4.植物缺氮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而缺乏铁时首先出现在新叶,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2.试论述肥料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3.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 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哪些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载体学说(扩散模型):认为载体是亲脂性的类脂化合物分子。磷酸化载体能与根外溶液中特定离子在膜外结合,当它扩散到膜内侧遇到内蛋白层中的磷酸脂酶时,能水解放出能量,并把离子和无机磷酸离子从载体的结合位置上解离出来,释放到细胞内。 4硝化作用: 5生物反硝化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7截获: 8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八年级下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此块土壤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为V 1 。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1-V2)/ V0。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固体 土壤非生物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营养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混成复合肥 4、土壤缓效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7、土壤中闭蓄态磷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第1、2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A.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 B.从岩石到土壤 1.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 2)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3)生物因素 2.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 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 C.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结构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 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2)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 粒

2.土壤的类型 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D.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2.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 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A.植物的根系 1.植物根的分类 1)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 2)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 3)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 2.植物根系的分类 1)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B. 跟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 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吸水 2)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3. 土壤中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 土壤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木质部细胞→植物体各部分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A. 茎的结构 1. 木质茎的结构 1)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隙小,起保护作用 2) 韧皮部:在茎横切面上呈筒状 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 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中药材种植对土壤的要求

中药材种植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的选择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土壤质地、营养、水分、酸碱度、土壤空气及土壤微生物等均影响土壤肥力及中药材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土壤污染程度也是中药材品质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种植中药材选择土壤地块重点关注四个指标。 指标1:土壤质地 沙土:沙粒含量在50%以上,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好,但保水能力差,土壤温度变化剧烈,对热的缓冲能力差,所以易干旱。如河滩、季节性河床等。此类土壤适宜种植耐旱的药用植物,如甘草、防风等。 黏土:土壤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但供给养分慢,土壤耕性差,耕作阻力大,不利于根系生长。药用植物一般生长周期较长,不能每年进行耕翻,同一般农作物相比,对多数中药材更不适宜。品种也只能选择以植株、花朵、叶子、果实入药的品种。如紫苏、蒲公英、枸杞等。

壤土(两合土):土壤各种颗粒的粗细比列适度,沙粒、黏粒适宜,兼有沙土和黏土的优点,是多数中药材栽培最理想的土壤类型。特别是以根、根茎、鳞茎做药的植物最为合适。适于沙土种植的中药材在此类土壤中也能更好的生长。 指标2: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对植物生长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所含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含有较多的大量元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是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二是腐殖质是良好的胶结剂,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三是腐殖质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四是腐殖质为黑色,容易吸收光能,提高土温。五是有机质可以使土壤保持较好的水、肥、气、热条件,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 指标3:土壤PH值 酸碱度(PH值)小于6.5的为酸性土壤,在6.5---7.5的为中性土壤,大于7.5的为碱性土壤。不同的酸碱度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对中药材种植来讲,酸碱度中性土壤最好。 PH值调节改良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 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0;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V 1-V 2)/ V 0 。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