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采薇》同步练习附答案

《采薇》同步练习附答案

《采薇》同步练习附答案
《采薇》同步练习附答案

《采薇》同步练习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

王事不盬()小人所腓()靡使归聘()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6.《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体现了

7.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其反义词是。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8.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注释】①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②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③游:通“流”,直流的水道。④晞(xī):晒干。⑤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⑥跻(jī):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⑦坻(chí):水中高地。⑧未已:未干。已,止。⑨涘(s ì):水边。⑩右:迂回弯曲。⑾沚(zhǐ):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3)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

第1章:

第2章:

参考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战争场面。

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牝牝鸡司晨、牝牡骊黄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8.(1)D

(2)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九年级化学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同步测试题

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称为盐;叫做中和反应。 答案: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答案:和结合生成水 3.人的胃液呈性。污水中的含酸量超标时,可以利用进行中和处理。答案:酸熟石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取一支试管,倒入2 氢氧化钠稀溶液,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用逐渐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直至溶液恰好变成色为止。此时试管内溶液的比滴加稀盐酸前一定。 答案:胶头滴管振荡无减小 2.(2010山东邹城中考模拟)在实验室用15 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是:。 (2)要判断氢氧化钠恰好被盐酸中和,需要加入试剂,观察到的现象是。 (3)要从中和后的溶液中获取氯化钠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或“量筒、锥形瓶、胶

头滴管”) (2)无色酚酞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3)蒸发、结晶 3.往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思路解析:酸的小于7,故开始的时候溶液的小于7,加入后,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溶液的酸性减小,则溶液的逐渐增大,当与完全中和时呈中性,而中性溶液永远不会大于7。 答案:B 4.将下列不同的各组溶液混合,得到溶液的可能为7的是( ) 3 4 11 7 C6 8 0 5 思路解析:为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A中两个都是酸,则混合后也是酸,不可能为7;B中一个是碱性,一个是中性,混合后是碱性溶液,故也不可能是7;D中都是酸,同A。 答案:C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铜和氯化银反应生成银和氯化铜 C.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采薇》(节选) 《送元二使安西》同步练习(含答案)

《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A.雨(yù)雪霏霏B.昔(xī)我往矣 C.浥轻尘(yí) D.客舍(shè)青青 二、根据诗意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昔我往矣。() A.来往B.指当初去从军C.离开 2.雨雪霏霏。() A.指下雪B.雨和雪 3.渭城朝雨浥轻尘。() A.城市B.湿润C.吹酒 4.劝君更尽一杯酒。() A.饮完B.全,都C.尽头 三、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1.写戍卒归来时,路上饥渴劳顿,心中充满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下列对《采薇》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明挽留。 B.《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天气。 C.《送元二使安西》第二句直接表达以酒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结尾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说出送行者与被送者的共同心声,话语感人肺腑,惜别之情达到极点。 五、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采薇 优秀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检查预习 在讲解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复习和预习情况。 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文学常识抢答 请听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主义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 2,诗经共有多少首诗?--------305首 3,诗经共分为哪几个部分?-------风、雅、颂 4,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三个?-------赋、比、兴 5,它所收录的诗歌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6,“风包括了多少个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个,“十五国风”(三)初读课文 老师: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学生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都不错,不过朗诵的感觉还是缺了一点,现在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频,听听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放音频) 老师:大家都已经默读了,也一起朗读了这首诗,相信现在应该对这首诗一定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翻译这首诗歌。 就着课下注释,弄懂诗歌的意思,并将诗歌按照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评说:这三章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归途中追忆思归之情,二是叙述难归的原因。 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复沓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诗以采薇起兴,采集薇菜果腹,表明戍边生活的艰苦,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循序渐进,除了刻画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

九年级(上)《圆》-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圆》1 圆的基本性质(1) 学习要求: 理解圆的定义,理解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有关概念. 做一做: 填空题: 1.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______和______. 2.平面上,与已知点P的距离为3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是______. 3.A、B是⊙O上不同的两点,⊙O的半径为r,则弦AB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选择题: 4.如图,⊙O中的点A、O、D以及点B、O、C分别在不同的两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 ) (A)2 (B)3 (C)4 (D)5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B)小于半圆的弧是优弧 (C)弦是直径(D)半圆是弧 6.下列说法中:①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②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③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条弧,一条是优弧,另一条是劣弧;④顶点在圆心的角是圆心角.其中正确 的是( )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D)②③ 解答题: 7.已知:如图,OA、OB为⊙O的半径,C、D分别为OA、OB上的点,且AC=BD.求证:AD=BC. 8.如图,在△ABC中,∠ACB=90°,AC=12,BC=5,分别以A为圆心,12为半径,以B为圆心,5为半径画弧,分别交斜边AB于M、N两点,求线段MN的长度.

9.如图,在⊙O中,AB,CD为⊙O的两条直径,AE=BF,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 10.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点,E、F、C、H分别为OD、OA、OB、OC 的中点.试说明:E、F、G、H四个点在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的同一个圆上. 问题探究: 11.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设BC=a,EF=b,NH=c,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a>b>c(B)a=b=c (C)c>a>b(D)b>c>a

欧姆定律的应用同步测试题北师大版

欧姆定律的应用同步测 试题北师大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北师大版九年级《欧姆定律的应用》同步练习题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______每一个串联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______每一个并联 电阻。(填“大于”或“小于”) 2.电流表的电阻很_____(填“大”或“小”),将电流表______联在电路中,对电路的总电阻影响很______。 3.电压表的电阻很_____(填“大”或“小”),将电压表_____联在电阻两端时,对电路的总电阻影响很______。 4.用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时,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______,所以如果不小心将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时由于电流很______,电流表容易烧坏,所以要极力避免。5.将一个电阻是O.125Ω,量程是O.6 A的电流表接在一节干电池的两端,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_______A,电流表会烧坏。 6.如下图所示,V1的示数为8 V,闭合开关后,V2示数为5 V,若电阻R1=12Ω,那么R2=____Ω 7.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5 V,灯泡L的电阻是50Ω,R的最大阻值为200Ω,滑片P可在R上滑动。当滑片P从左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 __________,电灯L的亮度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8.如下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左向右移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 况是( )。 A.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D.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采薇》教学设计完美版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逐句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在文中的语境意义,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

《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

【同步测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同步测试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同步测试 1.已知甲、乙为两把不同刻度的直尺,且同一把直尺上的刻度之间距离相等,耀轩将此两把直尺紧贴,并将两直尺上的刻度0彼此对准后,发现甲尺的刻度36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8,如图1所示.若今将甲尺向右平移且平移过程中两把直尺维持紧贴,使得甲尺的刻度0会对准乙尺的刻度4,如图2所示,则此时甲尺的刻度21会对准乙尺的哪一个刻度?() A.24 B.28 C.31 D.32 2.长沙红星大市场某种高端品牌的家用电器,若按标价打八折销售该电器一件,则可获利润500元,其利润率为20%.现如果按同一标价打九折销售该电器一件,那么获得的纯利润为() A.562.5元 B.875元 C.550元 D.750元 3.学校机房今年和去年共购置了100台计算机,已知今年购置计算机数量是去年购置计算机数量的3倍,今年购置计算机的数量是() A.25台 B.50台 C.75台 D.100台 4.永州市双牌县的阳明山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尤以山顶数万亩野生杜鹃花最为壮观,被誉为“天下第一杜鹃红”.今年“五一”期间举办了“阳明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观光赏花.在文化节开幕式当天,从早晨8:00开始每小时进入阳明山

景区的游客人数约为1000人,同时每小时走出景区的游客人数约为600人,已知阳明上景区游客的饱和人数约为2000人,则据此可知开幕式当天该景区游客人数饱和的时间约为() A.10:00 B.12:00 C.13:00 D.16:00 5.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元. A.140 B.120 C.160 D.100 6.某品牌自行车1月份销售量为100辆,每辆车售价相同.2月份的销售量比1月份增加10%,每辆车的售价比1月份降低了80元.2月份与1月份的销售总额相同,则1月份的售价为() A.880元 B.800元 C.720元 D.1080元 7.一家商店将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100%后,又以6折优惠售出,售价为60元,则这种商品的进货价是() A.120元 B.100元 C.72元 D.50元 8.小王去早市为餐馆选购蔬菜,他指着标价为每斤3元的豆角问摊主:“这豆角能便宜吗?”摊主:“多买按八折,你要多少斤?”小王报了数量后摊主同意按八折卖给小王,并说:“之前一人只比你少买5斤就是按标价,还比你多花了3元呢!”小王购买豆角的数量是()A.25斤 B.20斤

【同步测试】《应用举例》同步测试

《应用举例》同步练习 1、如图,电线杆CD 的高度为h ,两根拉线AC 与BC 相互垂直,∠CAB =α,则拉线 BC 的长度为(A 、D 、B 在同一条直线上)( ) A 。 sin h α B 。cos h α C 。tan h α D 。cos h α? 2、如图,钓鱼竿AC 长6m ,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 长32m ,某钓者想看看鱼钓上的 情况,把鱼竿AC 转动到AC '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 ′C ′为33m ,则鱼竿转 过的角度是( ) A 。60° B 。45° C 。15° D 。90° 3、如图,为了测量河岸A ,B 两点的距离,在与AB 垂直的方向上取点C ,测得AC =α, ∠ABC =α,那么AB 等于( ) A 。sin a α? B 。cos a α? C 。tan a α? D 。 tan a α ◆ 选择题

1、小蓝周末去广场放风筝,如图,当风筝飞到点C处时的线长BC约为25m,此时小蓝正好站在点A处,并测得∠CBD=61°,牵引底端B距离地面1.5m,则此时风筝距离地面的高度CE约为m(用科学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1m)。 2、如图1是一种阳台户外伸缩晾衣架,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支架AB,CD,EF,GH,BE,DG,FK的长度都为40cm(支架的宽度忽略不计),四边形BQCP、DMEQ、FNGM 是互相全等的菱形,当晾衣架的A端拉伸到距离墙壁最远时,∠B=∠D=∠F=80°,这时A 端到墙壁的距离约为cm。 (sin40°≈0.643,cos40°≈0.766,tan40°≈0.839) 3、如图1是带支架功能的某品牌手机壳,将其侧面抽象为如图2所示的几何图形,已知AC=5.46cm,∠ABC=75°,∠C=45°,则点B到AC的距离为cm。(结果精确到 0.1cm,3≈1.73) ◆填空题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春夜喜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古诗词同步练习一 一、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 我心伤悲,。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依依:。(2)霏霏:。(3)昔:。(4)迟迟:。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 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 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 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 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 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 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 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 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 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 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 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 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 二、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乃:发生: 潜:野径: 红湿处:花重: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之情。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 (感觉)来写春雨。 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 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6. 这首诗赋予了春雨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 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采薇》优质课教案

《采薇》教案 高一年级语文组张智利 教学目标及情感价值观培养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理解内容体味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 2.体会“薇菜”“棠棣”“杨柳”的作用以及《诗经》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3.体会《诗经》重章叠唱、赋比兴及其借景抒情的手法。 4.学会懂得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学重点 “薇”“棠棣”“柳”三个意象作用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回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车轮并不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是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战争怀有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巨大的幽灵都一直伴随着人类。所以,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现在,让我们通过《采薇》,一起感受积淀在战争中的真切而复杂的人生百味吧! 二、初读诗歌 要求: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体会情感 三、品读诗歌 围绕“薇”、“棠棣”、“柳”三个意象来品味诗的情感及艺术特色 (一)薇菜:思归之情(1---3节) 问题:1、为什么要用“采薇”起兴?(生活的艰辛思乡)

2、为什么要写“薇菜”由“作”到“柔”再到“刚”的过程?(从形 式和士兵的情感发生变化考虑)(重章叠唱思乡日浓) 戍卒生活的艰辛 起兴--采薇 乡愁(由物及人) 作(春)柔(夏)刚(秋) 时序更替,乡愁日深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3、诗人的思乡之情应该引发归家之举的,但为什么又没有回家呢? 由“念家”到“报国” (二)棠棣:报国之义(4--5节) 1、开头为什么写“棠棣”? 棠棣都是以两三朵为一缀,相依相生,因此被古人引申为兄弟之情,“棠棣之华,鄂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常棣》 起兴:棠棣之华即“兄弟情义”,暗示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将士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棠棣很自然地完成了由“念家”到“报国”的情感变化;(感情主题的转换) “棠棣”色彩艳丽,通过色彩的转换,让主人公从思乡的忧伤中摆脱出来,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感情基调的转换) 2、这两节诗具体描写了哪些对象,诗人想通过这些表现什么? 战车、将帅、战马、弓箭-------棠棣:报国之义 3、课外拓展(理解后代边塞诗对“报国之义”精神的一脉相传)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采薇》开辟了中国诗歌边塞诗的先河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 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 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②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同步测试(含答案) 《储蓄问题》 1.明明把春节挣得压岁钱2000元存入银行的教育储蓄,3年后她从银行取回2180元,问银行的年利率是多少? 2.王飞一年前将2000元存入银行.到期后依法交纳了20%的利息税,实际所得利息为36元.求这种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 3.小宇在一年前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现取出交学费.已知银行存款的月利率为0.15%,利息税为20%,该同学共取出1217.28元,你知道他一年前存多少元吗? 4.李叔叔用若干元人民币购买了一种年利率为10%的一年期债券,到期后他取出本金的一半用于购物,剩下的一半及所得的利息又全部买了这种一年期债券(利率不变),到期的得本息和1320元,问李叔叔当初购买这种债券花了多少元? 参考答案 1.解:设银行的年利率是x, 由题意得: 2000+3×2000x=2180

解得x=3% 答:银行的年利率是3%. 2.解:设储蓄的年利率是x, 由题意得: 2000+2000×x×(1-20%)=36 答:银行的储蓄年利率是3%. 3.解:设小宇一年前存了x元, 由题意得: x+12×0.15%×(1-20%)x=1217.28 解得x=1200 答:小宇一年前存了1200元. 4.解:设李叔叔当初购买这种债券花了x元. 由题意得: (1+10%)x+[(1+10%)x-0.5x](1+10%)=1320 解得x=2000 答:李叔叔当初购买这种债券花了2000元. 《等积问题》 1.用一根长为10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比宽长10米的长方形,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有100米长的篱笆材料,想围成一长方形仓库,在场地的北面有一堵足够长的旧墙,其它三面用篱笆围成,若与墙平行的一面为长,且长比宽长10米,求这个仓库的长和宽? 3.将一个底面直径为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同步练习(带答案)

2021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同步练习(带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ān dēng shān jiàn fèn zhàn xiǎn yào bào fāyù dìng sù jìng cì xù 二、正确读音我会选。(用“√”标出) 领略(lüè luè)分享(hénɡ xiǎnɡ)演奏(zòu còu)刚劲(jìn jìnɡ) 凝聚(yí nínɡ)小巷(ɡǎnɡ xiànɡ)怒号(háo hào)清脆(cuìwēi) 三、辨字组词。 篷(_________)缩(_________)喧(_________)蹦(_________) 蓬(_________)宿(_________)暄(_________)崩(_________) 四、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____)灯结(____)(____)(____)不同(____)堂大(____) 万象(____)(____)(____)心(____)欲能(____)善(____)1.在新春来临之际,到处__________。家家户户________,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2.少数民族的姑娘们_________,饮食风俗虽然与我们_______,但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却紧紧相连。 五、选词填空。 鼓励鼓舞 1.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景令人(_________)。

2.遇到没有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_________)他别放弃。 立刻立即 3.我很兴奋,(_________)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4.既然你认识到自己错了,就应该(_________)改正。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昔我往矣,______。今我来思,______”被称为《诗经》中最佳诗句之一。“昔往”“______”对举的句式,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______”(《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______”(《秋胡行》之五)等。 2.《采薇》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______,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______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解释下列词语。 往:____________ 迟迟:____________ 载:____________ 哀:____________ 2.《采薇》选自《______》,薇是______。《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六二次函数的应用同步测试及答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教材P51探究3) 图1中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 m 时,水面宽4 m .水面下降1 m 时,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图1 解: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可设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ax 2. 由抛物线经过点(2,-2),可得 -2=a ×22,a =-12 . 这条抛物线表示的二次函数为y =-12 x 2. 当水面下降1 m 时,水面的纵坐标为y =-3. 由y =-3解得x 1=6,x 2=-6, 所以此时水面宽度为2 6 m , 所以水面宽度增加(26-4)m. 【思想方法】 建模:把问题中各个量用两个变量x ,y 来表示,并建立两种量的二次函数关系,再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最多的是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最大利润,最节省方案等问题.注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遵从就简避繁的原则,这样求解析式就比较方便. 某隧道横断面由抛物线与矩形的三边组成,尺寸如图2所示. (1)以隧道横断面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求该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某卡车空车时能通过此隧道,现装载一集装箱,集装箱宽3 m ,车与集装箱共高4.5 m ,此车能否通过隧道?并说明理由. 图2 解:(1)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ax 2 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隧道宽6 m ,高5 m ,矩形的高为2 m , 所以抛物线过点A (-3,-3), 代入得-3=9a , 解得a =-13 所以函数关系式为y =-x 2 3 . (2)如果此车能通过隧道,集装箱处于对称位置,

高一语文《采薇》

采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准确理解诗歌意思。 2、体会诗歌当中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最后一段。 2、体会诗歌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创造的意象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课时 1、释题: 采薇,薇,野豌豆苗,可食。采薇即采野菜。有的人认为课文一开始就是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图景。粮草不济,士兵以此充饥。 明确:《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感。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2、听课文朗读。 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归聘( pìn )孔疚( jiù) 靡盬( mǐ gǔ)象弭( mǐ)四牡( mǔ)骙骙( kuí) 订正后齐读。 3、结合注释仔细读课文,提出疑问。 亦:语气词,表示语气加强。(不亦:“亦”也是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岁亦莫止:莫,同暮,引申为“末”。 遑:闲暇。彼:那。维:语气词,放在句中表判断。室:房屋。 戍:防守边疆。戎车:兵车。牡:雄,与“牝”相对。牝鸡司晨。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雨:动词,落下。莫知我哀:莫,没有谁。 总结几个语气词:亦、维、止、斯、思。通假字:莫(暮,引申为“晚”)、尔、棘 4、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哪几个层次? 这首诗共六章,分三个层次: 一层:(1-3章),叙述军旅生活的劳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说明了难归的原因。 二层:(4-5章),直接写战争。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照应了上文的“王事靡盬”。 三层:(6章),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5、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见课后练习) 《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痛苦。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这在第一章有所体现。他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主题:体现了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主要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其实在《渔家傲》和《凉州词》中,这种复杂的情感都能体现。“诗无达诂”,有的人认为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仇恨和不满,认为在第二部分透露出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对贵人有嘲讽之意,但我认为有点偏颇。 6、读前三章,看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

导数及其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1. 设函数()x f y =,当自变量x 由0x 改变到x x ?+0时,函数的改变量y ?为【 】 A .()x x f ?+0 B .()x x f ?+0 C .()x x f ??0 D .()()00x f x x f -?+ 2. 一质点运动的方程为221t s -=,则在一段时间[]2,1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4 B .-8 C .6 D . -6 3. 曲线=y x x 32+在2x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 . 7 B . 6 C . 5 D . 4 4. 在曲线12+=x y 的图象上取一点(1,2)及附近一点()y x ?+?+2,1,则x y ??为 【 】 A .21+?+ ?x x B .21-?- ?x x C .2+?x D .x x ?- ?+12 5. 将半径为R 的球加热,若球的半径增加R ?,则球体积的平均变化率为【 】 A .()()2 3 24 443R R R R R πππ??+??+? B .()2 24443 R R R R πππ+??+? C .24R R π?? D .24R π 6.某质点的运动方程是2(21)s t t =--,则在t=1s 时的瞬时速度为 【 】 A .-1 B .-3 C .7 D .13 7.物体按照s (t )=3t 2+t +4的规律作直线运动,则在4s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 . 8.已知物体的运动方程是23(s t t t =+秒,s 米),则物体在时刻t = 4时的速度v = . 9.求2x y =在0x 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10. 求曲线y =f (x )=x 2+1在点P (1,2)处的切线方程. 11.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第xh 时,原油的温度(单位:C )为2()715(08)f x x x x =-+≤≤,计算第2h 时和第5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1.2 导数的运算 1. 函数y = (2x +1) 3在x = 0处的导数是 【 】 A .0 B .1 C .3 D .6 2.函数y =x 2co sx 的导数为 【 】 A . y ′=2x co sx -x 2s i nx B . y ′=2x co sx +x 2s i nx C . y ′=x 2co sx -2xs i nx D . y ′=x co sx -x 2s i nx 3. 已知函数f (x ) = a x 2 +c ,且(1)f '=2 , 则a 的值为 【 】

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4.2诗经·采薇(公开课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初读课文 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这优美的诗经世界里。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同学们默读,教师在黑板上标出生词) 生词有: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 )不来(lài )孔疚(jiù ) 靡盬(mí gǔ )归聘(pìn )四牡(mǔ )小人所腓(féi ) 雨雪霏霏(yù fēi )载渴载饥(zài )整饬(chì ) 老师: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完整版)采薇练习

《采薇》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 1、《采薇》选自。《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共首,故又称。其中收入至五百多年的诗歌。 2、按用途和音乐分,《诗经》包括、、三部分,其中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大部分是贵族作的宫廷正乐;其中的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神祗的舞乐。 3、《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铺陈其事叫;譬喻叫;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叫。 4、“六义”指。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载饥载渴()王事不盬()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靡使归聘() 2.解释加点词义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 靡室靡家()不遑启居()()载饥载渴()靡使归聘()王事靡盬()忧心孔疚()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小人所腓()雨雪霏霏()() 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三、课文揣摩与拓展 1.《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章写 第3章写 第4章写 第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主旨 2、诗的首句以起兴,但兴中有。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应了戍边战士在 。 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 4、《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被称为《诗经》中最佳诗句。请就其艺术特色作简要鉴赏。(100字左右) 《采薇》课后作业答案 一、1.《诗经·小雅》诗歌总集,305,《诗三百》,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2、风雅颂,风,雅,颂 3、赋比兴,,赋比,兴 4、风雅颂赋比兴 二、1、略 2、长出,生出;柔嫩;坚硬;无;闲暇;休息,休整;又……又……;问候;止息,了结;非常痛苦;高大的样子;强壮的样子;掩护;落,下;雪花纷落的样子; 3.C 三. 1、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 第2章: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讯隔绝,以及种种饥饿劳苦之状。 第3章:周王朝兵役繁重,戍卒士兵服役没有尽头,涌起强烈思归之情。 第4章:戍守者劳苦艰辛 第5章:战士整装严谨,严防敌人。 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感叹戍边作战之苦,抒发思家恋家之情,表达保家卫国之志。 2、采薇比离乡出征的岁月里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对战争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4、例:这四句运用了情景反衬的手法。杨柳依依是昔日离乡之景象,雨雪霏霏是今日还乡之景象,久戍还乡应该高兴,却写哀景,还与昔日的乐景对比,于是客体之景与主体之情相反相成,衬托出一幅离家远戍的悲苦画面。 这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但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分,这一切都在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其中的青春与苍老,美好与哀痛,蕴含强大的情感力量,令人读后,不禁黯然神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