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影简介社交网络

电影简介社交网络

电影简介社交网络
电影简介社交网络

◎译名社交网络/社群网战

◎片名The Social Network

◎年代2010

◎国家美国

◎类别剧情/历史

◎语言英语

◎字幕中英双字

◎IMDB评分10 (19,665 votes)

◎文件格式DVD-RMVB

◎视频尺寸640 x 360

◎文件大小1CD

◎片长120 Min

◎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Mark Zuckerberg

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107348.html,ardo Saverin

贾斯汀·丁伯莱克Justin Timberlake....Sean Parker

鲁妮·玛拉Rooney Mara....Erica

拉什达·琼斯Rashida Jones....Marylin Delpy

布兰达·宋Brenda Song....Christy Lee

约瑟夫·梅泽罗Joseph Mazzello....Dustin Moskovitz

玛莱斯·裘Malese Jow....Alice

麦克思·明格拉Max Minghella....Divya Narendra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Caleb Landry Jones....Fraternity Guy

Adina Porter ....Gretchen's Associate

特莱沃·怀特Trevor Wright

Shelby Young .....

达科塔·约翰逊Dakota Johnson

艾米·汉莫Armie Hammer....Cameron Winklevoss

约翰·盖兹John Getz....Sy

David Selby

Adrienne Rusk ....Club 66 Girl

谢瑞琳·威尔逊Cherilyn Wilson....Coke Girl

Marcella Lentz-Pope ....Erica's Roommate

Yoko Okumura ....Hot Asian Girl

Natalina Maggio ....Model

Joshua Pence ....Tyler Winklevoss (as Joshua Pence)

Riley Voelkel ....Final Club Girl

Liam Ferguson ....Brian

Scott Lawrence ....Maurice

布莱恩·帕勒莫Brian Palermo....Harvard Professor

◎简介

200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在哈佛大学读心理学系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杰西·艾森伯格饰)在他的电脑面前坐下来,开始非常热情的构思着一个全新的点子:对于这位曾经拒绝了微软百万年薪的工作而立志于到大学深造的小天才而言,没有什么比他此刻头脑中的计划更刺激:马克要做一个囊括全球所有人的网站,他要大家在上面工作、学习、娱乐、交友……他的室友爱德华·萨文(安德鲁·加菲尔德饰)虽然认为马克的想法太过疯狂和不切实际,可是鉴于马克之前入侵学校网络的黑客行为的"伟大",爱德华最终还是决定和马克一起,设计这个无比庞大的网站。

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似轻率的网站制作计划,却带来了全球性网络与通讯的革命。凭借他们创立的名为facebook的网站,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就聚集了5亿用户,马克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彻底改变了他和他身边人的生活。但是,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辉煌的事业成就和巨额的财富背后,却不得不面对与朋友的分道扬镳,以及更多让他身处利害关系的陷阱当中……

一句话评论

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是:它在真实和戏剧之间的取舍显得非常的艰难和保守。它并非彻头彻尾的虚构,但你很难说这部电影是在纪实。

◎剧照

幕后制作

"非主流"传记电影

作为全球排名第二、访问量仅次于google的网站,facebook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和上百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而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年纪轻轻的亿万富翁,谁都想知道他在成功背后的那些传奇故事,于是,名为《社交网络》的电影也就应运而生了。这部电影根据畅销小说改编而成,原著作者是曾经写过《决胜21点》小说的本·麦兹里奇,对于这本讲述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主角小说以及改编而成的《社交网络》,本·麦兹里奇谈及到他创作故事的由来:"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想是简单的写一个跟成功有关的故事,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其实和市面上其他讲述成功商人的励志书籍并没有什么区别,包括我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故事。我很好奇的一点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如何把握那么巨大的财富,他在这条成功的大路上,究竟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的阻碍?我是抱着这样的视点在写作,我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个与你预想里不一样的亿万富翁的成长经历,而在马克·扎克伯格身上,的确具备这些元素。他是一个天才,他也经历过一些人生的危机,而他自己又非常了解心理学,他经常剖析自己,会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里自我挣扎,我在采访他的时候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

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所以我希望把他内心的这种矛盾刻画出来。而电影版本会更加戏剧化,在《社交网络》里的马克,更像一个只存在于虚拟世界的人物,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人真正活在我们的世界里,所以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真正亿万富翁的时候,大家会惊叹的。"

关于人物传记电影,如何取舍真实经历,又如何虚构制造戏剧效果,则成为改编的重点。对于这一点,担任《社交网络》编剧一职的阿伦·索尔金说道:"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容易改编成电影的故事,因为马克·扎克伯格本身的经历就足够传奇。他改编了年轻一代人的生活,我们身边的人几乎都在使用他所创立的网站,我要做的,就是告诉使用网站的大家,这个网站是如何被马克所建造出来的。这期间会发生很多故事,他在网站的建立过程里遇到的各种麻烦和危机,素材非常多,我们虽然在一些情节上进行了虚构,但做得并不过分,毕竟大家都知道马克,他不是一个虚构的人,有很多媒体都曾经访问过他,做过报道,大家都在关注马克,电影着重的,是挖掘那些有可能不被发现的故事。有时候,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件事,其实内在有着微妙的联系,本·梅立克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利用这种似是而非的可能性来写出了故事,而我们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最终形成了这部不那么主流的传记电影。""

对于《社交网络》那"非主流"的传记方向,本·麦兹里奇也深表赞同:"没有多少观众愿意在电影院看到那种不需要思考就能明白故事是什么样的传记电影。《社交网络》不是纪录片,也不是单纯的让杰西·艾森伯格把马克现实生活里的经历重新在大银幕上复制一遍。我在真实的基础上加进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许在某些事情的潜在联系上,不那么容易被人发现,但如果我把这种联系挑出来,然后展现给观众,观众会觉得,原来还有这样一层想象不到的故事面。所以《社交网络》即是传记电影,观众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和现实有所联系的剧情片。"

一个天才的吸金之路

《社交网络》整部电影的核心,全在于男主角杰西·艾森伯格所扮演的哈佛辍学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身上。对于首次拍合摄传记电影的大导演大卫·芬奇而言,他过去的作品有着太多辉煌的履历,《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本杰明·巴顿奇事》都是影迷耳熟能详的经典,这次选择这样一部描述当代年轻人创业的故事来拍成电影,大卫·芬奇谈起了他的创作动机:"我认为如今的年轻人大多都比较迷茫,这种迷茫我曾经在《搏击俱乐部》里有过一些探讨,但没有深入下去,在这段时间里,我反复的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如今的年轻人体会到自己在世界里的地位,他们又如何才能在社会上创造让别人认可的价值?而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关于马克·扎克伯格的书,我觉得他非常有代表性,他能够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榜样,通过他的故事,我想可以为年轻人们提供一些人生道路上的参考。退一步讲,即便观众厌烦说教,这也是一部有趣的、关于青春的电影。"

扮演男主人公的是与马克·扎克伯格同是80后的杰西·艾森伯格,他曾经出演了《神秘村》《鱿鱼和鲸》《冒险乐园》等电影,尤其是去年在被誉为最好看的僵尸片的《僵尸之地》里担任男主角,让他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谈及这次在《社交网络》里饰演年轻富豪马克的经历,杰西·艾森伯格说道:"这个故事很吸引年轻人,因为我每天都会使用facebook,和朋友们交流着生活,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facebook的故事,所以我是怀着崇敬与好奇在拍摄这部电影。它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电影里所揭露的许多秘密会让facebook的粉丝感到十分意外,看了《社交网络》你会知道,原来很多惊人的决定,其实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当然,影迷们大可也不必太当真,电影始终是电影,里面有一些或真或假的情节,这完全没必要代入到我们的现实世界里。大家只需要看着一个天才是如何成功的就可以了。"

花絮

·《社交网络》根据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编而成。

·影片的故事原型来源于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埃德华多·萨瓦林。

·本片投资5000万美元。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新媒体用户行为表现如下特征: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仍存模糊。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大部分人对新媒体范畴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但仍旧存在着对新媒体范畴理解的模糊:27.6%的人认为户外媒体是新媒体,24.0%和23.8%的人分别认为纸质杂志和纸质报纸属于新媒体,21.5%的人认为广播电台属于新媒体,20.9%的人认为不能联网的电视属于新媒体。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范畴认知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新媒体使用率 一、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24.7%,提高到最近三个月的64.9%;新闻客户端从五年前的15.1%提高

到近三月的58.6%;互联网电视和音频类网站/移动电台App也有相似的趋势。相比之下,以纸质报纸,纸质杂志,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的用户使用比例下跌明显。 图表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超过传统电视拥有率 我国新媒体终端普及程度已经较高,新媒体用户群体使用多种新媒体终端设备和跨屏使用行为也较高。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达48.9%高于传统电视47.3%,智能手机仍然是拥有率最高的新媒体终端。目前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已经相对较高,互联网电视和平板电脑的拥有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跨屏时代——近七成用户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 68.5%的新媒体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38.5%的新媒体用户选择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看电视时“多任务”现象的普遍存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互联网用户会用其他设备进行在社交网络交流等行为。 针对电视媒体和视频的多任务现象,相关行业可以创造方式实现多屏互动,比如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通过互动等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提高媒体的触达率。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观看视频伴随行为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关于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

关于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 社交的逻辑 社交网络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很久就开始的事情了,以下列出4个基础论断,作为后续产品论述的前提(其实很多在产品中体现的还很不好)。 关系对人的影响在于,六度分隔所描述的是弱连接,通过弱连接,我们可以传递消息,创造合作机会;但如果关注人们之间是如何互相产生影响的,就必须关注强连接,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将称为“三度影响力原则”(人类行为深受三度以内朋友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既包括行为习惯上的影响,也包括观念上的影响。 群体对人的影响,主要是极化,即群体愚蠢或群体智慧。理论上,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互补,就可形成紧密的群。《乌合之众》里讲到,群体对于个体有着极端放大和缩小的能力,可以没有责任的暴虐成为暴民,也可以用高尚情感使之舍生赴死(领袖们打动群众需要言之凿凿,信誓旦旦的重复和强大意志的感染)。情绪化、简单化和跟随成本大大降低,是群对个人行为带来的影响。新浪微博的运营,就是典型的时尚流行话题带动,名人引导,最后完成群体讨论和活跃的。 另一方面,群体是可以产生超越个体的群体智能的,《失控》里称之为“涌现”(整体才具有,孤立部分及其总合不具有的性质)。这个在人类社会尚无很好的范例,亚马逊的相关商

品精准推荐,可能算群体预测吧,但在自然界涌现有很多范例,比如水分子朝一个方向运动会形成漩涡,白蚁可以构筑相当于人类数千层楼高的蚁巢,且通风卫生情况良好。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李晓明教授为《大连接》一书所写的推荐语:“社会网络”不仅是‘网络’更是‘社会’,深合我心。互联网的社交产品,就是要遵循规则,帮助用户使用、经营、扩展其社交关系,将整个社交网络经营成良好运转的虚拟社会。 社交的产品 社交产品主要论述四个部分:关系社交产品、内容社交产品、服务社交产品和社交产品的运营。 关系社交产品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市前公开信中写道:“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们分享得越多——即便只是与密友或家人分享——文化就越开放,对于他人的生活和观点的理解也就越深。我们认为,它能够创造更多、更强的人际关系,并帮助人们接触到更多不同观点。”这就是平台型的关系社交产品的主要思路。 实名动态(FEED)、好友关系(推荐)、个人主页(Profile)是关系社交产品的基本构成,持续不断的优化FEED的聚合和展现形态,进而激励更多的分享(含评论转发),不断基于标签推荐用户添加好友,不断引导用户浏览好友的个人空间,以此完成关系链的活跃和建设,其中相册、日志、活动和投票,是关系社交产品的基础分享应用和UGC内容来源。

消费者行为:改变社交媒体爱好者背后的心理学

消费者行为:改变社交媒体爱好者背后的心理学 研究报告显示,61%的中小型企业都成功通过社交媒体招揽新客户。然而,这也就意味着剩下39%的中小型企业并不这么做,他们没有将“赞”和“分享”转变为 达成他们业务目标的度量衡。也就是说,他们在改变这条路上失败了。 干坐着等这些接触变成购买行为并不是一个可行策略。因为策略涉及分析、计划,以及最重要的,知道怎样能把消费者引进销售漏斗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怎样将社交媒体爱好者变成消费者,一些大品牌投入了时间和资金对他们的支持者们的需求和行为趋势进行了分析。这是因为,改变社交媒体爱好者需要的不仅是不断的分享,还要了解他们交流和建立关系的方式。 这毕竟是社交媒体。 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 动机是人类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大部分决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似地,你的社交媒体支持者可能仍在寻找一个理由来试用你的产品或服务,或点击你的电话行动起来。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埃伦·兰格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答应一个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理由去答应的请求,尽管这个请求听上去有些荒唐。 通过下面两组句子的简单实验可以看出,含有“因为”的句子能更有效地让人去进行指定的行为。 “请问我能用一下复印机复印这五页材料吗?因为我有点儿赶时间。” “请问我能用一下复印机复印这五页材料吗?因为我必须复印它们。” 在销售情境里,这和价值主张的概念有关,它旨在展示用户通过行动和购买某物所得的好处。不同品牌的广告语明显地参考这种方法,例如欧莱雅的“你值得拥有”就是这方面的赢家。 一种相似的、可适用于社交媒体来鼓励不同形式的接触的心理——从点击广告邮件,到加入一个团体,再到订阅产品邮件或购买产品。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社交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分析 用户在社交网络里的行为逻辑是用户个人的真实写照,在社交网络里的自我个性特点,也反映了用户的真实个性,如果能准确把握用户的行为逻辑,那么将有助于你做出符合大众用户的社交功能。一款社交产品的成功必须能够准确把握用户在其中的心理变化,哪些莫名火爆的应用背后到底是什么? 笔者不才,就几个简单的用户行为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在我简述几个行为的同时,看看你自己有没有同感? 1、不同社交应用的不同社会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即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一种社会效应,即使映射到社交网络,无论在你微博、微信、QQ、人人上,你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留意一下你自己的各种不同社交应用,每次你打开它一定是不同的意图,继而获取信息和产生内容的初衷也会有所不同。有人会说,我有的好友在不同的社交应用里同时更新一样的内容作何解释?不要忘了,获取社交信息和用户产生内容是两种行为,可能他在获取的阶段是不同的社交初衷。 这就是我为年轻人高呼“爸妈来了,这个应用我不用了”的现象做出的解释,除了青春期遗留下来的逆反心里,企图标新立异有意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得到

社会认同之外,单一的大众性社交应用将现实社会不同场景下的社会关系高度重合在一个社交场景里,难免让人感到“隐私”没了,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时候自然就有不同的语言行为规范,一个父母面前温顺可人的角色怎么能容忍客串成在朋友当中破粗口胡吃海喝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些老牌的社交应用里,即使我们经常登录,也再也不会更新内容的现象,因为像 QQ 这样的社交应用,根基太早,从家庭朋友社交场景到工作关系场景,社交关系太过臃肿,不是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还是应该将它着重定位在即时通讯吧。随着微信将手机通讯录和 QQ 好友关系链都移植到了自己的社交关系里,即使在朋友圈里更新可以设置可见范围分组,比起这种在下游手动添加范围,我宁愿有个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社会场景的应用。 还有两个相对成型的特定社交分类,即职业社交与婚恋交友,用户其实都是在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婚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107348.html,的邵光荣曾表示,社交本身并不是需求,而是手段,不同的社交都是有着不同的目的,一旦某个平台的社交功能无法达到用户的目的,用户也就会沉默或离开,社交其实也就不存在了。意思无外乎也是说用户需要扮演角色来达到某种目的。 2、自我“隐私”保护和窥探他人“隐私” 为什么要在隐私上加引号?因为在社交网络我们自主公开的生活隐私不能纯粹意义上算隐私。先说说第一种行为,你的好友会经常直播自己的生活或者一天上传几十张自拍照,人类是群居动物,群居本能分两级:第一级寻求群体认可,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

社交网络中基于图排序的好友推荐机制研究与实现(郑佳佳)

分类号: TP391.1 单位代码:10335 学号:20821043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社交网络中基于图排序的 好友推荐机制研究与实现作者姓名郑佳佳 指导教师王强副教授 学科(专业)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__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提交日期2011年1月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TITLE:Friends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Graph Ranking on Social Network Site Author: Jiajia Zhe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Qiang Wang Subject: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Colleg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ubmitted Date: 2011-01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浙江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十三章社会网络分析法 近几十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它已被“泛应用到了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和社会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本章我们将侧重介绍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历史、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指的是各种关联,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即可简单地称为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结构。故从这一方面来说,社会网络代表着一种结构关系,它可反映行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社会网络的主要要素有: 行动者(actor):这里的行动者不但指具体的个人,还可指一个群体、公司或其他集体性的社会单位。每个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被称为“结点(node)”。 关系纽带(relational tie):行动者之间相互的关联即称关系纽带。人们之间的关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属关系、合作关系、交换关系、对抗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不同的关系纽带。 二人组(dyad):由两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这是社会网络的最简单或最基本的形式,是我们分析各种关系纽带的基础。 二人组(triad):由三个行动者所构成的关系。 子群(subgroup):指行动者之间的任何形式关系的子集。 群体(group):其关系得到测量的所有行动者的集合。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又被称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因为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网络分析不仅是对关系或结构加以分析的一套技术,还是一种理论方法——结构分析思想。因为在社会网络分析学者看来,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结构,而这种结构即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模式。社会网络分析家B·韦尔曼(Barry Wellman)指出:“网络分析探究的是深层结构——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表面之下的一定的网络模式。”例如,网络分析者特别关注特定网络中的关联模式如何通过提供不同的机会或限制,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动。 韦尔曼指出,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结构的基本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具有如下基本原理: 1.关系纽带经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着的,在内容和强度上都有所不同。 2.关系纽带间接或直接地把网络成员连接在一起;故必须在更大的网络结构背景中对其加以分析。 3.社会纽带结构产生了非随机的网络,因而形成了网络群(network clusters)、网络界限和交叉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总结)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SNA分析软件 ●第一类为自由可视化SNA 软件,共有Agna 等9 种软件,位于图1 的右上角,这类软件可以自 由下载使用,成本低,但一般这类软件的一个共同缺点是缺乏相应的如在线帮助等技术支持; ●第二类为商业可视化SNA 软件,如InFlow 等3种,这类软件大都有良好的技术支持;(3)第 三类为可视化SNA 软件,如KliqFinder 等4 种,这类软件一般都是商业软件,但他们都有可以通过下载试用版的软件,来使用其中的绝大部分功能 ●第四类为自由非可视化SNA 软件,如FATCAT 等7 种,这类软件的特点是免费使用,但对SNA 的分析结果以数据表等形式输出,不具有可视化分析结果的功能; ●第五类为商业非可视化SNA 软件,只有GRADAP 一种,该软件以图表分析为主,不具有可 视化的功能。在23 种SNA 软件中,有16 种SNA 软件,即近70%的SNA 软件,具有可视化功能。 SNA分析方法 使用SNA 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时,一般需要按准备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进行。尽管因不同的SNA 软件的具体操作不同,但这三个步骤基本是一致的。 1.准备数据,建立关系矩阵 准备数据是指将使用问卷或其他调查方法,或直接从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自带的后台数据库中所获得的用于研究的关系数据,经过整理后按照规定格式形成关系矩阵,以备数据处理时使用。这个步骤也是SNA 分析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SNA 中共有三种关系矩阵:邻接矩(AdjacencyMatrix)、发生阵(Incidence Matrix)和隶属关系矩阵(Affiliation Matrix)。邻接矩阵为正方阵,其行和列都代表完全相同的行动者,如果邻接矩阵的值为二值矩阵,则其中的“0”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没有关系,而“1”则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存在关系。然而我们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 摘要:社交网络是近几年产生、发展、兴起的,给人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社交网络具有传统网络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独特性,它是以人为中心建立的网络社 交。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由分散的网络应用向以人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平台转化的必由之路,是互联网发展由浅层向深入,由分散到集中,由以应用为核心到以人为核心的转变。 关键词:社交网络、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用户行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5-0000-01 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交化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7亿,较2010年增长17.6%,预计到2014年这一规模将达到5.1 亿人,社交化元素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中的基础性应用。从社交网络用户数据快速增长上来看,社交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社交网络,他的 用户行为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以文献综述法进行总结归纳研究。 1.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站 1.1社交网络的定义 自社交网络诞生以来,有关学者和专家就对社交网络的概念定义和内涵解释存在不少争议,且国内外的学者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其商业及社交价值,加之社交网络 这一存在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学界对社交网络的定义更加模糊不清。 国外学者Antelman(2003)对社交网络的定义是:社交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个 人空间,用户在空间里上传个人资料,兴趣爱好,并且不断更新自我状态与信息,同时连接聚集到一 个或多个可信赖的朋友或同事群体中,使用社交网络提供的多种应用工具丰富充实空间里的信息资料,同时达到增进群体内部关系的目的。黄婷(2009)在总结社交网络特点 的基础上将社交网络服务定义为:社交网络服务(SNS)是以网站为载体,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以帮助用户拓展社交圈为目的的服务类产品。 --!> 综合网络及国内外学者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本文将社交网络定义为:以社交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为工具,以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为载体,通过一系列 网站应用为人们提供社会性网络服务,帮助人们建立网络社交关系的交往平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交网站。 1.2 社交网站的特点

基于融合社交网络相似度的群体推荐算法研究

基于融合社交网络相似度的 群体推荐算法研究 1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目的 1.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实验室项目,旨在研究电子商务中的推荐系统。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近年来,Web2.0 技术的兴起更进一步拓展了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也进一步加快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海量的信息在给广大互联网用户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使得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偌大的信息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由此便导致了“信息过载”和“信息爆炸”的问题。个性化推荐作为目前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主要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等。作为全球率先研究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企业之一的Amazon[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3],也早已将个性化推荐服务放到了网站中的各个角落,成为目前应用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成功案例之一。 迄今为止,关于个性化推荐技术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已有的推荐系统大多都旨在为单个用户提供推荐,而现实生活中,有时却需要向一个群体提供推荐。比如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同时观看电影、一个群体需要选择旅游目的地以及一个群体需要选择用餐地点等。由于群体成员的兴趣爱好具有差异性、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为一个群体提供推荐,同时要求推荐列表能够最大化群体用户的满意程度是相当困难的,传统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于群体推荐系统的情景,因此研究更为有效的群体推荐系统算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群体推荐系统的研究对于互联网企业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它能够借助于用户的兴趣偏好与社交网络关系扩大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接触面,从而获得更

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数据挖掘的校园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社交网络,简称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在Web2.0浪潮中已发展为社会化媒体中一个主要平台。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 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同时报告显示,社交网络应用持续呈现增长趋势,截止2012年12月,国内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已达2.75亿,占到了全部网民人数的48.8%,增速保持在10%以上。 与此同时在2010年之后社交网络又出现两大新增长点:其一微博用户持续增长,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虽然微博急速扩张的阶段已经结束,但年增幅仍能达到23.5%;其二用户逐渐移动化成为了社交网络用户增长的又一亮点,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随着手机智能化,相当一部分用户访问和发送微博的行为发生在手机终端上,为社交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此外“社交化”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一方面,2012年涌现出大批具备社交基因的新应用,包括图片社交、私密社交、购物分享等,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由于手机天生的通讯功能,2012年许多热门移动应用都具备社交功能;另一方面,搜索、网购、媒体等互联网应用正在融合社交因素,以丰富自身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和盈利模式。在整个互联网都走向社交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也不断增加平台功能,在原

四种社交媒体特点分析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总的特点是: 1.以用户为中心,制定客户规划,真正理解和分析用户的行为和需求; 2.制定社会化媒体的内容策略。 3.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4.精湛的专门技术。 5.交互媒体设计。 6.即时数据分析。 贴吧的特点: 1.人工信息聚合方式对搜索引擎的补充 对于那些基于信息搜索的需求而找到贴吧的人来说,获得某个主题的信息往往是他们的一个基本目标。但搜索引擎目前还难以高质量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贴吧可以使人们从机器的搜索过渡到人工的信息整合中。拥有不同资源的人们,在这里实现信息的分享,而且信息需求与供给关系更明确,这样获得的信息针对性往往更强。贴吧成为对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的一个有益补充。 2.共同兴趣爱好者的快捷聚集 尽管网上有难以数计的由兴趣爱好者组成的社区,但是,如何找到它们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到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更是困难。百度贴吧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与地位,为各种兴趣爱好者的聚集提供了一个最便捷的方式。只要知道百度,就可以通过关键字找到同道者。而百度的知名度也有助于使某一个关键字的贴吧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贴吧。 3.封闭式交流话题带来的深度互动 与很多社区不同的是,贴吧创造的社区往往是一个话题非常封闭的社区。贴吧的成员围绕一个封闭的主题来展开交流,这就促进了互动的深度的不断挖掘。 微博的特点

1.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自己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背后看着自己玩,而自己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2.原创性: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 3.便捷性: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可以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其信息发布速度超过传统纸媒及网络媒体。 4.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依据对方发布内容的类别与质量,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 5.草根性:正是由于使用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这才让位数众多的博友参与但其中。 6.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具有很大弹性,与内容质量高度相关。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新闻性越强,对该用户感兴趣、关注该用户的人数也越多,影响力越大。 7.内容短小精悍。微博的内容限定为140字左右,内容简短,不需长篇大论,门槛较低; 微信的特点 1、信息发布便捷。 2、病毒式传播,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 3、互动性强,即时沟通。 4、成本极其低廉。 5、能使企业形象拟人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微博与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共性分析 (一)高速度,信息量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海量化。这使得网络上信息泛滥,用户很容易被无用的,重复的海量信息所淹没。针对这一特点的互联网营销,就必须要保持精准传达,防止用户在泛滥的信息中迷失。

海外社交媒体用户行为整理

海外社交媒体用户行为观察 ——四海商舟 社交网站发展的如火如荼,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扮 演者不可忽视的角色,,也为许多商家说亲睐,那么 你知道用户一般什么时候登陆社交网站?平均会花 多长时间?粉丝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各国社交媒体 的使用状况是怎样的?社交网络用户的增长率是多 少……这些都是从事社交媒体营销的人员必须了解 的,本文将会针对社交媒体的用户进行全方位研究。

概述: 1、截止2011年12月,全球社交用户数为12亿。比上年增长23.1%。 2、亚洲和北美是Twitter 的最大市场,其中,日本和美国又是两个区域中Twitter最 大的国家,各个区域的Tweets数量均以不同程度的增幅增长,没有出现下降趋势。 3、美国互联网用户中,18-33 岁的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占比最大,45 岁以上的用户 增长幅度较大,可见,中年以上的用户都已加入到社交网络的队伍中了。 4、美国移动社会化网络用户在不断增加,它的社会价值(最大程度缩短人们沟通的时 间和空间距离、降低沟通成本、有助于促进人们沟通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的整合等)和商业价值(有效的通信服务、广告、媒体、关系分销市场)将会慢慢的显现出来。 5、研究显示,早上发布的内容的分享频率,要比下午或晚上发布的要高很多,而晚上 发布的内容更可能带来效益/点击,这可能是由于有些上班族和学生用户都是在下班或下课后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登录社交网站。 6、Facebook品牌粉丝的互动方式主要为点击“Like”按钮和将品牌推荐给好友,“Like”按钮自应用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在为本地化企业提供反馈时,用户更愿意点击Facebook“Like”按钮,而不是在Yelp等商户点评网站上撰写评论。 7、购买社交媒体监测工具的,主要是开展了社会化营销的相关人员,绝大部分的企业 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付费工具上的花费在$5000 以内,之所以需要花钱使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是因为SMM 工具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了解顾客对品牌或产品的好恶程度,还能有效控制负面评论,分析评论对品牌或产品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为品牌或产品建立形象和知名度。

基于社交网络的社会化推荐算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107348.html, 基于社交网络的社会化推荐算法研究 作者:朱彦杰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9期 【摘要】社交网络日趋活跃,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成为电子商务推荐系统研究的热点领 域之一;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数据给用户进行推荐物品,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算法的研究重点。对社交网络的定义、社交网络数据的分类进行概述,研究基于邻域的社会化推荐和基于图的社会化推荐算法;结合实际推荐系统对社会化推荐算法进行改进设计。 【关键词】社交网络;社会化;推荐 Research of Soci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ZHU Yan-jie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Henan 461000, China) 【Abstract】As social network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social network have recently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the domain of e-commerce recommender systems. How to recommend items to the users with social network data i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With defini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data, the soci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eighborhood or graph is studied. An?improved?soci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is also discussed in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system. 【Key words】Social network; Socialization; Recommendation 美国著名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尼尔森调查了影响用户相信某个推荐的因素[1],调查结果显示,90%的用户相信朋友对他们的推荐,70%的用户相信网上其他用户对广告商品的评论。从该调查可以看到,好友的推荐对于增加用户对推荐结果的信任度非常重要。在社交网站中,可以通过好友给自己过滤信息,只关注与阅读和自己有共同兴趣好友分享来的信息,从而避免了很多无关的信息,自然地减轻了信息过载问题。 在社交网站方面,国外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国内社交网站,以QQ空间、人人网、朋友网、新浪微博等为代表;这些社交网站形成了两类社交网络结构。一种是,好友一般都是自己在现实社会中认识的人,比如同事、同学、亲戚等,并且这种好友关系是需要双方确认的,如Facebook、QQ空间,这种社交网络称为社交图谱。另一种是,好友往往都是现实中自己不认识的,而只是出于对对方言论的兴趣而建立好友关系,好友关系也是单向的关注关系,如Twitter、新浪微博,这种社交网络称为兴趣图谱。同时,也必须指出,任何一个社会 化网站都不是单纯的社交图谱或兴趣图谱。在QQ空间中大多数用户联系基于社交图谱,而在

浅析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作者姓名徐鑫 专业名称公共关系 指导教师翟进 2015年3 月23 日

浅析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科技的瞬息万变,这一新的技术工具逐渐开始引领社会的发展,使信息能够快速的产生和交流传播。由QQ、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服务平台组成的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正是伴随这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时代产物。它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完善,不仅提供了从个人所熟悉的人群,延伸到了遥远、陌生的人群。大学生是现代网络社交工具最为主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之一,网络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交往的必备工具,它克服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拓展了交往手段,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社交工具也使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变得疏离,现实交往能力下降,出现了诸如孤独、叛逆等心理问题,产生了信任危机。互联网影响下的人际关系显得越来越冷漠。因此,研究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1月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底,上网人群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到总网民数的30%,在各年龄段中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率最高,达到72.9%,从职业角度分析,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30.2%。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达到了96.1%。从上述数据反映出,高校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频率最高,人群最多,因而,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

社会网络用户关系分析与预测

目录 目录……………………………………………………………………………………………………………..iTABLEOFI::ONTENTS……………………………………………………………………………….iii摘jI枣……………………………………………………………………………………………………………..IABSTRACT………………………………………………………………………………………………..I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一l1.2问题描述……………………………………………………………………..21.3本文工作………………………………………………………………………31.4论文结构……………………………………………………………………一4第二章相关工作…………………………………………………………………….52.1基于网络结构的用户关系分析……………………………………………..52.1.1基于共同好友的关系分析……………………………………………52.1.2基于路径的关系分析…………………………………………………62.2基于属性的用户关系分析…………………………………………………。82.3社交行为建模………………………………………………………………一92.4本章小结……………………………………………………………………一9第三章社交网络用户属性建模与用户关系度量……………………………………lo3.1属性分析与建模……………………………………………………………103.1.1基于属性的用户偏好分析OOO....O....OOQOQOOOOOOOOOO.OOO...................OOO103.2基于属性的用户关系度量…………………………………………………123.3本章小结……………………………………………………………………13第四章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建模与用户关系度量……………………………………144.1行为分析与建模……………………………………………………………144.1.1信息发布行为分析……………………………………………………154.1.2用户潜在因素提取……………………………………………………164.2基于行为的用户关系度量…………………………………………………l7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方案

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要:青少年在社交媒体新环境中逐步成为主流群体之一,社交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当前社会急需了解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使用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为主题,进一步分析社交媒体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为如何避免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青少年自身成长、社会前进、知识创新方向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社交媒体;行为;心理健康 一、现状 据CNNIC第34次互联网调查,我国网民总数达6.32亿,其中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64亿,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为4.44亿,微博用户为2.75亿,社交

网站用户规模为2.57亿。青少年在社交媒体新环境中逐步成为主流群体之一。调查发现,90.59%的青少年拥有社交媒体账号,58.27%的青少年拥有不止一个社交账号。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七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发现,未成年人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是QQ、微信和网络游戏;QQ 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交最重要的方式,近五成未成年人使用微信。 二、研究目的 (一)目前,所有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探索历程总结、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方面,鲜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关于社交媒体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几乎没有。因此,通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在理论上能建

立起互联网普及、海量个人信息与社交媒体终端便携化等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联结,挖掘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层影响。该课题研究能够深化和丰富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二)分析调查结果后,了解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家长、学校及政府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群体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发现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显现的问题,对青少年的使用行为进行引导,实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 (一)社交媒体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利点 1. 对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社交媒体作为青少年接触社会的一大媒介,在使

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分析模型

第39卷第4期电子与信息学报 Vol.39No.4 2017年4月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r. 2017 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分析模型 肖云鹏*①杨光①刘宴兵①吴斌② ①(重庆邮电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重庆市工程实验室重庆 400065) ②(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 摘要:在社交网络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用户之间关系的建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该文通过对社交网络中用户属性以及用户关系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影响用户关系建立的关键因素。首先,针对用户关系建立的复杂驱动因素,分别从个人兴趣、好友关系、社团驱动3个方面提取影响用户关系建立的因素并定义相应的影响因子函数。 其次,针对多种影响因素难以量化以及权值分配不确定等问题,以最大熵原理为基础构建用户关系分析模型,该模型在选择特征时具有不需要依赖于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等特点,并能够量化各个因素对用户关系建立的驱动强度。从而挖掘影响链接建立的关键因素,分析用户关系发展态势。实验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量化各因素对链接建立的驱动强度,发现关键影响因素,而且可以对用户关系进行有效预测。 关键词: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关系态势;最大熵原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17)04-0778-07 DOI: 10.11999/JEIT160605 Soci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XIAO Yunpeng① YANG Guang① LIU Yanbing① WU Bin② ①(Chongqing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②(The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Software and Multimedia Key Laboratory of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Withi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users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By analyzing user behavior data and relationship data in social network, this study tries to detect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relationship among users. Firstly, considering the complex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user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the factors are extracted and the impact factor functions are defined from personal attributes, friendships and community driving. Secondly, in order to quantify driving factors and assign weight, a user relationship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when choosing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ts independence from the association among features, and can also quantify the strength of various factors that drive users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 Furthermo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user relationship can be dete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ser relationship can be analyze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oposal model can not only quantify the strength of each factor that drives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it can also predict the user relationship effectively.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 User relationship; Situation analysis; Principle of maximum entropy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社交网络得到 收稿日期:2016-06-07;改回日期:2016-11-30;网络出版:2017-01-22 *通信作者:肖云鹏 xiaoyp@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107348.html,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CB3296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400), 重庆市青年人才项目(cstc2013kjrc-qnrc 40004),教育部-中国移动研究基金(MCM20130351),重庆市研究生研究与创新项目(CYS14146),重庆市教委科学计划项目(KJ1500425),重庆邮电大学文峰基金(WF201403) Foundation Items: The National 973 Program of China (2013CB 329606),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272400), Chongqing Youth Innovative Talent Project (cstc2013 kjrc-qnrc40004),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and China Mobile Research Fund (MCM20130351), Chongqing Graduat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ject (CYS1414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ttee (KJ1500425), WenFeng Foundation of CQUPT (WF201403)了蓬勃发展,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交网络的研究中,用户关系分析是一个基础问题,近年来受到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1,2]。分析用户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网络的演化模式和发展方向,同时相关研究也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电子商务中的商品推荐,以及生物学领域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的发现中,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阶段对于社交网络中的关系分析,主要有用户关系强度以及用户关系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在用户关系强度的研究中[3,4],文献[5]运用了监督学习的方法来预测用户关系强度,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发现网络中所存在的强链接。文献[6]则是提出了一个无监督的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用户的相似度和交互活动来评估用户的关系强度。文献[7]提出一种基于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