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型铝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铝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铝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铝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新型铝型材生产线项目

2、项目单位:

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地点: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总投资:1.5亿元

6、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

二、项目建设区域基本情况

项目区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 3T—115° 20',北纬29° 40'—30° 15'。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全市总人口92万,版土面积156.3平方公里,辖1个乡、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

――矿冶历史悠久。天地一洪炉,大兴炉冶。大冶有3000多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100多年的开放史。殷小乙时期,大冶的先祖就在这里竖炉冶炼,采冶技术相当于西欧19世纪水平。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武昌节度使秦裴置采矿冶炼机构青山场

院,大兴炉冶,宋乾德五年(公兀967年),升青山场院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县名为大冶。此后,黄巢筑炉,岳飞铸剑,朱元璋置铁冶所。19世纪末,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河。1994年2月,国务院批准大冶撤县建市(县级市)。

――矿藏资源丰富。受大自然的恩赐,大冶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境内已发现和探明大小矿床(点)273处其中金、铜、铁

等金属矿产12种,煤、硅灰石、方解石、石膏等非金属矿产30种,种类繁多,储量丰富。依托资源兴业,大冶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铁矿采选、钢铁和水泥等三大行业。建国以来,国家在大冶境内兴办了20多家大中型厂矿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

――旅游特色鲜明。位于城区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出土遗址中年代最远、开采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被一些史学家称为人类历史第九大奇迹。市域西南部的鄂王城遗址,是国务院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安镇是中国民间文化(石雕)之乡。境内小雷山、黄坪山、青龙山、天台山、大王山、董家口、黄金湖等山水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交通条件便捷。大冶地处武汉城市圈内,依托长江,背靠武汉,连接黄石,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市区与黄石市区基本相连,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沪蓉高速公路距市区20公里,106国道、武九铁路、山南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大广(大庆一广州)高速公路、沪汉(上海一武汉)高速铁路贯穿全境,罗桥二级火车客、货运站位于城北,长江流

经市境东隅,船舶经大冶湖闸可通江达海,已形成公路、铁路、航运三大交通网络。市域内镇村公路全部硬化,已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湾湾通。

――基础设施完善。宁汉高速宽带光纤通过大冶,数字大冶工程已全面启动。十五万吨长江引水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可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活用水和充足的工业用水。管道燃气工程已经启用。城乡电网发达,市域全境已实现电气化,十多座变电站遍布城乡,能源供应充足。境内有省级大冶经济开发区、省管灵成工业园和4个初具规模的小城镇工业区,为工业项目的聚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经济转型有序。2006年6月,大冶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经济转型的思路:提升经济形态,延伸产业链条,把发展的重心从“地下”转向“地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接续产业,实现优势再造。同年8月19日,大冶市委召开三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大冶经济转型进行了动员部署,随后召开的大冶市第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大冶今后一个时期四大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开放接轨、文

化提升、环境创新”。由此,大冶迈开了向资源情结挑战的步伐,开始了依靠自身努力自发的经济转型。2008年3月,大冶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型枯竭城市。自此,大冶市确定了以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机制转型为主体的“五大转型”路径,即全方位

的城市转型。其中,经济转型的重点是构筑两大平台(依托大冶经济开发区和灵成工业园两大平台,集聚工业项目,推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打造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大冶开发区和罗桥新区板块,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金湖、陈贵、灵乡板块,重点发展冶金及钢铁延伸

加工业、畜禽生产加工业;还地桥、保安板块,重点发展水泥、新型建材和特色水产养殖加工业)、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机电制造、食品饮品、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四大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产业集群)。其转型目标是到2015年,大冶市力

争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同类城市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2011年,大冶地方生产总值达到331.8亿元,同比增长约48.1 %; 财政总收入35.59亿元,同比增长37.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6938 亿元,同比增长35.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增长24.9 %;农民人均收入8078.5元,同比增长20%。

第二章项目投资前景

随着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的加强和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中国铝合金型材工业在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业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国内铝合金型材生产厂家数已从顶峰时期的1200多家减少至700

多家,而一大批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档次低的小型铝型材加工厂已逐渐被淘汰。与此同时,大断面、大吨位、技术先进的挤压机开始落户中国,表面处理技术也由以往的色调单一、品种稀少、质量低下的状况,向多色多

彩、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国铝合金型材工业已经跨越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初步进入了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依靠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据统计,2010年挤压铝型材1100万吨,其中建筑铝型材突破750万吨,占了铝挤出行业70%勺份额。一方面受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铝型材企业不仅仅满足单独挤压铝型材,而且开始积极配合门窗企业的门窗系统研发工作,与五金件企业配合研发门窗通用型材工作,使得门窗的节能性能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在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促进下,节能铝合金门窗及隔热铝型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技术水平全面提高,节能门窗需求量仍持增长态势。

中国传统的门窗是木门窗,19世纪初钢窗传入中国,1925年中国开始生产钢窗;20世纪70年代铝型材窗传入中国,1980年中国开始生产铝门窗用建筑铝型材。铝型材门窗,70年代首先是外国驻华

使(领)馆和少数涉外工程上使用,1978年上海玻璃机械厂曾是国内最早开发制作铝门窗而获全国科技奖,随后普及甚快。1984年隔热铝型材窗在中国首例使用,华北铝业有限公司阿鲁克(ALUK合作完成中国最早应用隔热铝窗的北京国际饭店以及天津滨海大厦工程。

铝型材门窗及建筑幕墙迅速被中国建筑业接受和看好,大量米

用,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中国进入铝门窗幕墙应用高潮建筑铝 材,门窗幕墙迅速应用及发展大大地刺激了铝材行业的发展、

兴旺和

进步,特别是建筑用铝型材。 第三章 项目当前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铝型材产销情况

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 约95

个,生产企业约2,200 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 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 耗量

由2001年约869万吨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吨,复合年增长 率约为

7.5%。预计2012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 1,669万吨。

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地区来看,2001年至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

截至2009 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

材的消费大国。

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截至2009 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 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占比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2011 年我国新房开工量增速放缓,但受益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国房地产固定投资额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未来几年全国房地产固定投资额增速仍将保持在30%以上,这保证了未来几年建筑型材需求的稳定增长。根据《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 年规划》,2010 年和2020 年我国人口将分别达到13.6 亿和14.5 亿,建设部预计2010 年和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47%和57%,则相应的城镇人口约为6.39 亿及8.27 亿。2010 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为31 平方米,按照2020年人均住宅面积35 平方米计算,以每平方米住宅需求铝合金型材4.28 千克计算,城镇化进展在10 年内将为国内市场新增建筑型材需求3910.2 万吨,10 年间复合增长率约为3.9%。不仅如此,城镇化还将带动当地的公用设施和商业建筑的建设,综合增长率有望达到6%以上。

尽管限购政策较大程度的抑制了商品房的建设,但并没有影响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由于国内经济依然保持8%以上的高增速以及第三产业的

快速发展,近几年商业地产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2011年以来办公楼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基本上稳定在50%以上。尽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