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试题库完整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试题库完整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试题库完整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试题库完整

教育学基础绪论

一、何为教育学

?总之,教育学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1.何谓“教育”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培育和规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和变革的。

2.教育学研究的切入点与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客观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

和方法上的依据。

?从研究教育规律的角度来说: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着价值取向的活动。人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掌握规律能在一定围能动的作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主体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

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而价值选择又会影响与引领主体的践行,故事辩证统一的

关系。

?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

?教育也可以具有艺术性。

艺术讲究:

个性——与众不同

创新——前所未有

?教育者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受教育者需要在富有艺术氛围的教育活动中成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学同教育经验汇编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学不是教育经验的简单汇编,而是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更好的指导教育实践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掌握教育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取向

了解教育艺术——形成教育风格

三、如何学习教育学

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容框架

2.理论联系实际

①联系自己的受教育经历进行反思;

②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思索;

③联系教育改革、社会热点进行批判。

3.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学习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一些零散、片断、现象描述、经验总结等,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作品中。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荀子、愈、朱熹、颜元等

?代表作:《论语》、《学记》、《劝学》、《师说》、《语录》等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等

?《理想国》、《论演说家的培养》等

《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学记》晚三百来年。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这时的教育研究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开始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康德、赫尔巴特、裴斯塔洛齐等

?代表著:《大教学论》、《教育漫话》、《爱弥尔》、康德《普通教育学》、《林哈德与笃德》等《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时间代表人物著作或事件

1861 斯宾塞《教育论》

1901 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

1908 拉伊《实验教育学》

1916 杜威《主义与教育》

1939 凯洛夫《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

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 贤江《新教育大纲》

1956 布卢姆制订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3 布鲁纳《教育过程》、发现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1975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

发展。

1972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1806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通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社会性、目的性【根本区别】)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促使他

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

教育的质的特点: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激励和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教育的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都可

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启发、激励、引导和规上。教育者是作为社会的代言人和有着独立个性的个体的统一。

?受教育者。凡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都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

?教育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概括起来,教育容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及综合实践等几个方面。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历史发展:Array(一)古代教育

特点:

1.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

2.学校出现并发展;

3.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小结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既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又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定义:*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特点:

?未完成性。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表现为人的非特定化、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人的不完善性等。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

力和发展可能性。

?能动性。人的发展的能动性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是人的发展与自然界及动物的发展变化最重要的不同,能动的自我塑造是人的教育与其他实践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总是匀速渐进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速率,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的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阶段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有效促进个性发展。

?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

?整体性。人的整体发展总是呈现出其各个方面相对独立发展时所不具有的一些性质和功能,要求教育吧学生看成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行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命机体及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它是前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设置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源泉,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是指由自然、历史,由前人、他人为儿童所创设的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环境的给定性表现在环境能给予人的发展的条件是既成的、有限的。人的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人对环境条件的能动地选择上,而且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真环境”)

?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

(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

1.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发展;

2. 人可以能动地适应、选择、改造环境为自己和后代的发展服务;

3. 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

(三)个体的能动性

人的能动性是指人在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并表现出来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认识自

己、完善自己的一种能力。

?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意义)

1.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在动力;

3.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4.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

教育必须通过引领和组织学生的主体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其自我设计、自我建构,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的发展。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

它是一种专门化、制度化、正规化的教育。比起非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更明确,计划性更强,更讲求效率。引导年轻一代通过掌握知识获得身心发展,使他们按社会发展和家庭及个人所期望的要求社会化、专门化、个性化,以保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积极有力地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二)教育主要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1.知识的认识价值: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来认识事物,并掌握认识事物的工具和资源;

2.知识的能力价值: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来发展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的精神价值: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来冶人生智慧,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知识的实践价值: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作用

由于受到更多正式教育之利,他们的个人人格无疑是比较现代的。

?影响人的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各具特点与作用,都是人的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任何单独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人的发展的充分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还有人口与地理环境)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一方面为教育提供资源和条件,另一方面要求教育为其提供所需人才。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培养多少人)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培养什么样的人)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者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怎样培养人)(二)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领导权;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容;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同政治、经济相比,文化队教育的制约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容与水平;(文化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教育即“以文化人”)

2.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的背景和模式;东西方文化、教育模式比较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传统的特性。各国文化传统对教育传统的影响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劳动力再生产)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换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二)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

(培养国家公民)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培养官员)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四)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教育继承、整理、传播、交流、创新着文化

(五)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多方面的意义:

1.提升社会地位、改善生活境遇、实现人生目标、激发能动性

2.调动社会成员、优化社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进步

3.促进教育自身发展

在当代的意义:

1.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2.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影响社会公平。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A 90% B 95.5% C 96% D 3 % 96%5.95%90++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 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 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 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 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统计学期末试题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统计学期末试题 院系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n?5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的总体中,抽出一个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数学期 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y?x7.反映的是(在回归模型中,)10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A. 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 B. yy x的影响C.和除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y x的影响由于D.的线性关系对和8.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为增长极限。描述该K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 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曲线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 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教育学期末考试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 绪论 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 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几个著名论断。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 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 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 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2017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统计学期末试题

统计学期末试题B 一、单选题(15×1分) 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品质标志()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3、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4、在累计次数分布中,某组的向下累计次数表明()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5、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A、单变量值分组 B、组距分组 C、等距分组 D、连续分组 6、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2000 B、1000 C、1500 D、2500 7、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均值 8、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均值 9、下列数列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离散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A、0 20 40 50 60 80 100 B、0 48 49 50 51 52 100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整理试题库完整

教育学基础绪论 一、何为教育学 ?总之,教育学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1.何谓“教育”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培育和规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而向前发展和变革的。 2.教育学研究的切入点与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客观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 和方法上的依据。 ?从研究教育规律的角度来说: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着价值取向的活动。人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掌握规律能在一定围能动的作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主体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 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而价值选择又会影响与引领主体的践行,故事辩证统一的 关系。 ?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 ?教育也可以具有艺术性。 艺术讲究: 个性——与众不同 创新——前所未有 ?教育者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受教育者需要在富有艺术氛围的教育活动中成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学同教育经验汇编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学不是教育经验的简单汇编,而是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更好的指导教育实践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掌握教育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取向 了解教育艺术——形成教育风格 三、如何学习教育学 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容框架 2.理论联系实际 ①联系自己的受教育经历进行反思; ②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思索; ③联系教育改革、社会热点进行批判。 3.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学习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一些零散、片断、现象描述、经验总结等,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作品中。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荀子、愈、朱熹、颜元等 ?代表作:《论语》、《学记》、《劝学》、《师说》、《语录》等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等 ?《理想国》、《论演说家的培养》等 《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学记》晚三百来年。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这时的教育研究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身心发展,开始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学问题,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康德、赫尔巴特、裴斯塔洛齐等 ?代表著:《大教学论》、《教育漫话》、《爱弥尔》、康德《普通教育学》、《林哈德与笃德》等《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时间代表人物著作或事件 1861 斯宾塞《教育论》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分解

1、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A 、%4%5 B 、% 104% 105 C 、%96% 95 D 、%4%5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 点及整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统计学期末考试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___描述统计________ 和_推断统计___________ 。 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___分类数据 ______ 、__顺序数据 ______ 和__ 数值型数据 ______ 。 3、按照数据的收集方法的不同,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_观测数据_______ 和_实验数据 ________ 。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将统计数据分为_截面数据________ 和_时间序列数据 5、总体可分为____ 有限总体____ 和__无限总体 ______ 两种。 6、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称为__样本________ 。 7、参数是用来描述_总体特征 ________ 的概括性数字度量;而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 字度量,称为_统计量_______ 。 8、按取值的不同,数值型变量可分为_离散型变量 __________ 和_连续型变量 _______ 。 9、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之一就是指标是说明__总体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而标志则是说明___总体单位_________________ 特征。 10、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有_离散型 ________ 变量和_连续型________ 变量之分。 11、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两种。 12、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___数值型数 据__________ 。 13、数据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研究数据,其所有的方法可分为_描述统计_______________ 方法和 _____ 推断统计 _________ 方法。 14、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15、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称作指标。 16、若要研究某班学生的成绩,则统计总体是该班所有学生。 17、通过调查或观察得到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数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