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冶民生

作者单位:闫艳平(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吴斌,张宇清,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5条)

1.Turner 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1998

2.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1985(01)

3.Forman R T T.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1986

4.Countryside Agency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opic Paper 1:Rec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2002

5.陈明杰乡村地区土地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研究-以德国为例 1994(02)

6.Smardon R C.李丽雪视觉景观评估与分析(Foundations of Visual Project Analysis) 1996

7.金其铭.董昕.张小林乡村地理学 1990

8.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4(03)

9.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

10.H.Palang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s:Persistence and Change in a Globalising Environment 2004

11.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期刊论文]-当代韩国 2006(01)

12.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舒适农村建设活动"介绍与思考 1996(08)

13.Lisec A.Pintar M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by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ural landscape 2005(01)

14.Overbeek G.Terluin I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case studies o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s across Europe 2006

15.王鑫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特质调查 2002(08)

16.Campbell D.Hutchinson W G.Scarpa R Using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rural landscape improvements:implications of lexicographic decision-making rules on individual benefit estimates 2006

17.蔡秋虎.荘素珠借鉴德国经验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2000(12)

18.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 1995(02)

19.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2000(05)

20.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05)

21.于淼.李建东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05)

22.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2(05)

23.丁维.李正方.王长永江苏省海门县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994(02)

24.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1998(02)

25.卢兵友典型农村景观生态工程建设效益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26.谢花林.刘黎明.徐为乡村景观美感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3(03)

27.李林峰.朱德举.刘黎明土地整理项目对乡村景观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以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期刊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3)

28.郭文华.郝晋珉.侯满平乡村与城郊景观格局比较研究 2004(z1)

29.刘黎明.李振鹏.马俊伟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3)

30.刘黎明.杨琳.李振鹏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6(01)

31.王智平不同地区村落系统的生态分布特征 1993(04)

32.Edward A.Cook H N.Van 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Networks 1994

33.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5(02)

34.Lein J K Integrated Environmenta Planning 2003

35.Mcharg Ian L.芮经纬设计结合自然 1992

36.肖笃宁.李秀珍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前沿与发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3(08)

37.王丽华.俞金国.张小林国外乡村社会地理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06(01)

38.Makhzoumi J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the Mediterranean Context 1999

39.包志毅.陈波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4(01)

40.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1)

41.王仰麟.陈传康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原则及其应用研究 1998(zk)

42.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03)

43.葛丹东.赵国裕.张磊一种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概念规划的构思途径:写意-造境[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03)

44.周再知.蔡满堂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科学研究 2000(02)

45.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200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吴玉洁.胡希军.但新球.WU Yu-jie.HU Xi-jun.DAN Xin-qiu复合系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类型研究-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

乡村景观是人-自然-社会的多因素复合系统,以此为依据,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层面可以将乡村景观分为乡村生态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3大类15小类,每一种类型的景观都具有各自的特征.通过景观类型的研究,可以继承乡村景现的传统纹理和历史传统要素,唤醒人们对传统生产方式的记忆和乡村景观轮廓和景观元素的重塑,在新的生产生活中再现片段,并在新的生产活动中对其延伸和升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学位论文匡丽红山地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探讨2007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或丘陵地带,有着丰富的山地乡村景观资源。由于地处山区,山地乡村景观的要素构成、景观格局、景观功能及景观生态环境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特殊的地形及气候条件,这些地方多具有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农田景观及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也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景观。有学者认为“金沙江流域及其所在的西南高海拔山区极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古代人类发源地和栖息地,长江上游段山区的文明远远早于黄河流域平原发生的文明”。

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山地乡村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山地乡村景观的特色与完整性,如何挖掘山地乡村景观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如何建设园林式的山地乡村景观,这些都涉及山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山地乡村景观功能评价作为山地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就是对山地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美感功能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山地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山地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及山地乡村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山地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研究对于促进山地乡村景观整治,改善山地乡村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在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的特征、构成及功能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提出山地乡村景观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重庆市塘河镇为评价研究对象,将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于该镇的景观功能评价中,所得出的结果和该镇的实际结果基本上相符。根据评价所得结果,为塘河镇以后的开发建设提供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先对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再回顾了国内外对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的情况,得出尽管现在已经有大量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但是没有有针对性的研究山地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研究。

第二部分:绪论。简单论述了本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三部分:总结山地乡村景观与平原乡村景观的特征差异性,对山地乡村景观的景观构成作分析,得出山地乡村景观主要由乡村自然景观、乡村农田景观、乡村人文景观三大类景观构成。并在景观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对山地乡村景观的三大功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生态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构建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功能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个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值。

第五部分:实例研究。根据第四部分建立的山地型乡村景观功能评价模型,以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为评价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及应用MapGIs、Arcview等软件取得各指标的实际调查值,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的标准化及量化处理,最后计算出塘河镇景观功能的综合评价值及三大功能的评分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景观规划建议,为塘河镇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指出论文得出结论与论文存在的不足。

3.期刊论文李振鹏.刘黎明.谢花林.LI Zhen-peng.LIU Li-ming.XIE Hua-lin乡村景观分类的方法探析--以北京

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资源科学2005,27(2)

景观分类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开展景观评价、规划与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景观分类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还不够,对乡村景观分类的详细探讨更是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景观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乡村景观规划的要求和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乡村尺度的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即采用景观区、景观类、景观亚类和景观单元四级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典型的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景观类型划分,共划分了1个景观区、3个景观类、9个景观亚类和28个景观单元,并借助于GIS,进一步编制了白家疃村景观分类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实际存在的各种景观类型,充分考虑到了影响乡村景观类型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能够满足大比例尺的乡村景观制图和乡村景观规划的需要,体现了乡村景观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综合的实用性方法.

4.期刊论文谢花林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生态学报2004,24(9)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目的是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内涵,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方面功能,初步构建了由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判模型,以北京市顺义区9个乡镇作为评价对象,得到如下结果:(1)龙湾屯镇和木林镇景观的社会功能较低,须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供求状况;(2)李桥镇和南彩镇景观的生态功能较低,开展景观规划与设计时,特别注重功能组团设计,保留果园、林地、农田、水域等自然景观类型,提高景观的生态稳定性;(3)赵全营镇和李桥镇景观的美学功能较低,应注重环境保护、新旧建筑间的衔接,提高绿色覆盖度,从而使景观的有序性、环境状况和自然性得到增强;(4)景观功能评价综合指数处在"较好"标准的有张镇、北务镇和高丽营镇,处在"一般"标准的有北小营镇、李桥镇、木林镇、赵全营镇,处在"较差"标准的有南彩镇、龙湾屯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5.学位论文王云才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3

《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体上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设计到研究的目的、目标、意义、研究方法论基础、理论创新、理论背景、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是中国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景观区域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实践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乡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旅游业正逐步成为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旅游业所具有的经济振兴、社会协调和景观环境提升三大功能越来越显现,随着观念的变革,人们意识到乡村景观环境对乡村社区和旅游者也越来越重要.乡村景观是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复合镶嵌体,旅游是经济、社会和乡村景观环境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也是具有特殊景观环境、活动和景观建设的景观区域.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城乡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相互融合,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成为冲击乡村景观的重要动力.乡村景观规划就是在认识和理解景观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减少人类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景观一体化建设.报告全面系统论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原则和意义;乡村建设景观规划、乡村农业景观规划、乡村景观园林与大地景观规划和乡村游憩休闲景观规划五大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的主题;乡村景观整体意象与乡村旅游形象,并探讨了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的"五度"评价体系.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乡村景观"五度"评价是在对乡村景观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保存乡村景观,实现乡村景观的多重价值体系与功能,在乡村景观面临多因素、高强度的扰动因素下,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发展体系、景观体系和功能.乡村旅游是协调城乡景观一体化的重要途径.都市郊区是重要的景观与旅游空间,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乡村景观.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战略主题.游憩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都市郊区最活跃的经济部门和景观要素.科学合理的利用开放空间和进行游憩景观配置对保护都市景观生态系统和景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结合北京市的现状,通过野外调查、社会调查和景观试验方法的应用研究了北京市郊区景观与经济行为的关系并应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初步计算了北京市郊区景观相容度数量值;讨论了开放空间利用的一般规律,游憩景观规划规律,游憩景观区域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将都市郊区划分为近郊区的都市旅游地带、大众游憩景观地带、生态旅游景观区、景观生态恢复与整治区、野生地域与特殊保护区域,提出了大都市郊区游憩景观建设与景观生态保护的四项具体措施:①建设北京市郊区的绿地景观(都市森林)系统;②确定北京市郊区景观留存与保护区体系;③确定北京市郊区的游憩景观地带;④筛选、保护和建设北京市保护性乡村村落.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传统产业的重要替代产业和乡村发展的战略产业,是乡村景观保护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乡村景观遗产是具有地方性、稀缺性、真实性、典型性和重要历史文化与自然教育意义并在不保护的前提下可能不复存在的景观存留,是乡村景观中最具保护价值的景观类型,其价值超越了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乡村景观遗产面临地方性与现代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的两大难题.乡村景观遗产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吸引力,乡村旅游又是乡村景观遗产的最大威胁.报告以乡村旅游的国际研究为背景,以澳大利亚酒业旅游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为案例,以国际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为核心,全面综合研究了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主要政策领域包括政府干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与区域结构调整、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变革及发展、乡村旅游统一协调的合作机制、乡村旅游的政策工具.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在替代产业、旅游基地、主题工作组、社区参与、合作组织和法规体系六个领域的政策经验借鉴.报告第二部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选择9个具有不同乡村景观特征的乡村旅游区进行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案例实践,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景观与旅游的协调性与景观生态保护性的尝试研究.

6.期刊论文姜珊.王琦.林小如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景观都市主义实践初探-城市建设2010(13)

景观都市主义是近十年来兴起的景观规则理论.它重视城市景观自然化的塑造,充分尊重场地的自然演变.本文通过对国外城市景观设计的景观都市主义手法与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对于中国城市边缘乡村景观塑造的借鉴意义,以期对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7.期刊论文范建红.魏成.李松志.FAN Jianhong.WEI Cheng.LI Songzhi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热带地

理2009,29(3)

乡村景观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及其中的社会结构所组成,是人与环境互动作用产生的生态综合体.文中通过不同学科范畴对乡村景观进行了概念辨析,认为乡村景观是人地互动的产物,是乡村地域范围内空间性的表征.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起源与发展的回顾及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内容进行梳理,认为目前其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乡村景观分类、乡村景观评价、乡村景观格局及演变、乡村景观规划等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8.学位论文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以苏南为例2006

乡村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并具有生态、经济、美学、娱乐和空间五大价值属性:相对于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受人类干扰强度较低、土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并以面积较大的农业景观和田园化的生活方式为最大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不仅推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也带来乡村社会、文化和景观日新月异地变化。本文选取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快速的苏南乡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和生活景观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景观格局的变化,力图比较全面、系统地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乡村景观的变迁。

论文由三部分构成一个逻辑体系: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搭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回顾与评价目前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二部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从苏南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和生活景观三方面详细分析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变迁。乡村聚落景观研究分别从小城镇、村落和民居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从规模、形态和空间布局入手,并对苏南乡村聚落体系的变迁进行总结。城市化进程中苏南乡村经济景观的演变选取农业景观、工业景观、集市贸易景观进行分析,并从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的变迁进行总结性探讨。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以收入的增加为基础,因此苏南乡村生活景观研究首先对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农民的物质生活、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借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一廊道.基质的景观组合模式,对乡村景观格局变迁进行量化分析,并选取宜兴市三个镇作为案例,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区域差异以及发展趋势,并从人口、经济、技术、政策四方面论述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论文第三部分对苏南新乡村景观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苏南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生活景观及景观格局变迁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乡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苏南农民向城镇迁移,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独立住户和自然村大幅度减少。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积聚度有所加强,聚落等级分化逐渐显著,改变了传统乡村聚落分散的、同构同质的局面,在分化与重组中逐步向多功能的、集中的、异质异构的格局发展。(2)乡村经济景观的“非农化”程度逐渐加强;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集市贸易,都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整个区域逐渐从“乡村性”向“城市性”迈进。(3)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明显改善,就业的非农化使得乡村生活发生明显改变:生活节奏加快、交往圈扩大、家庭娱乐休闲活动增加等。与此同时,许多传统的、保守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4)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变化最为快速和显著的是经济景观的城市化,随后带动居民生活的城市化,变化较为缓慢的是乡村聚落的改变。从目前苏南乡村景观的变化趋势来看,经济景观变化速度将逐渐缓慢而稳定,未来景观变化的主体将是生活景观和聚落景观。(5)随着苏南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乡村景观的空间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以往在乡村景观中占据主导因素的农用地优势逐渐减弱,从而整个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少。此时,乡村景观受少数景观斑块控制的局面已经打破,景观斑块类型之间的面积差距逐渐减小。

本文主要创新点:(1)论文以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为主题,从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和生活景观三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化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过程。(2)借鉴与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合于乡村景观的研究之中。(3)加强了景观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研究,弥补目前我国乡村景观研究中的缺陷。

9.期刊论文林莉.LIN Li增城北部三镇乡村景观生态建设探讨-广东园林2009,31(4)

在人们日益向往乡村田园风光、渴望回归自然的当代社会,乡村作为人与自然接触最为密切的地理区域,如何在景观建设过程中,保持其原有人文特色和自然生态,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增城北部三镇乡村景观生态建设为例,分析乡村景观的生态特征,探讨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10.学位论文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2009

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方针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但也出现了“千村一面”和破坏乡土景观格局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促进了城乡统筹和农民增收,提升了农村社会面貌,也导致乡村景观的无序化、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与此同时,农业文化遗产和村落景观保护及其旅游开发正日益受到关注,新休假制度的实施和国民休闲计划的即将出台,人们的目光逐渐转向乡村地区。在此宏观背景下,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挖掘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还有利于促进乡村景观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论文以景观美学和旅游美学理论、景观感知和旅游感知理论、推拉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等为指导,系统研究了乡村景观吸引力的产生机制、系统结构、评价体系和提升路径。选择西南地区典型民族旅游地--柳州市乡村地区为实证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搜集数据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法等数学方法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意象分析等研究技术,重点进行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和旅游提升路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一)基础理论梳理与研究方法

主要阐述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乡村景观、旅游吸引力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综述,明确乡村景观吸引力的概念为:在一定的乡村地域范围内,乡村景观资源所具有的通过发挥景观游赏功能而吸引旅游者前往该地的潜在或现实能力。分析研究区域乡村景观资源及开发现状,提出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和基本研究方法。

(二)乡村景观吸引力系统分析

采用系统分析法和实证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乡村景观吸引力产生机制、系统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景观吸引力的产生基础缘于景观内在美学特质,吸引力产生过程基于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和乡村景观相互作用形成引力场,旅游者通过有效的景观感知和旅游决策行为最终形成乡村景观吸引力。乡村景观吸引力系统结构由景观拉力、市场需求推力和景观阻力3大系统构成。景观拉力系统包括景观资源拉力和杲观环境拉力,景观推力系统包括旅游需求动机推力和正向的景观感知推力,景观阻力系统包括时空阻力、经济阻力和信息流阻力。并由此提出乡村景观吸引力受景观美景度、乡村性、环境友好度、景观可达性和感知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柳州市客源旅游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旅游群体对乡村景观“推力-阻力-拉力”系统感知存在差异。

(三)乡村景观吸引力综合评价

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等原则,系统构建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单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乡村景观美景度由自然性、奇特性、有序性、多样性和文化性等5个要素层构成;乡村景观乡村性由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景观特征、乡村氛围等4个要素层构成:乡村环境友好度由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旅游服务环境等3个要素层构成;乡村景观可达性由外部可达性、内部准入性、经济可达性和信息可达性等4个要素层构成;乡村景观感知度由游前感知、游中感知和游后感知等3个要素层构成。在单因素评价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包含5个目标层、19个要素层、73个评价指标层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测评了柳州市7处乡村景观旅游地吸引力,得出吸引力由优到弱的排序结果为:龙女沟>程阳八寨>下伦屯>中渡古镇>鹭鹚洲>景泉农庄>太阳村,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3类,并运用雷达图法直观比较其吸引力表现特征。

(四)乡村景观吸引力的旅游提升路径

构建吸引力提升系统树形图,包括吸引力生成平台、转化平台与提升平台,提出乡村景观吸引力旅游提升的6条实现路径,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景观吸引力旅游提升须强化乡村景观的“可辨性”、维持“原真性”、保持“乡土性”:加强乡土文化景观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优化乡村景观空间格局,构建环城乡村游憩带;实施针对性旅游市场开拓策略;选择适宜的乡村景观开发模式。

论文将景观学科和旅游学科理论相结合,从旅游视角创新分析了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系统结构,首次构建了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丰富和拓展了乡村景观功能评价与开发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实证研究成果为柳州市乡村景观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对广西及西南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景观吸引力培育和构建也具有示范价值。

引证文献(1条)

1.周春林乡村旅游生态景观的规划原则初探[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13166185.html,/Periodical_fhlkj200803045.aspx

授权使用:浙江财经学院图书馆(zjcjxytsg),授权号:5ff52b93-5f4b-4724-8c3d-9e6701888298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0日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1T16:38:06.3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刘甜[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元素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元素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乡土元素;乡村景观 1乡土元素的概述 一个地区的特色和地方文化代表着当地的元素,乡土元素源于农村,与地方特色有着直接的联系。乡土元素代表着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乡村风光,以及它的文化精髓,包括民俗、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这是当地人在几千年来适应自然环境所遗留下来的宝藏。为了避免城市建设风格的统一,突出当地民族特色和文化,加强地方元素的融合,对乡村景观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2国内乡村景观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相对较晚,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单一,乡村景观建设大多缺乏地域特色,规划设计大多被模仿和应用。此外,如今,在快速城市化的推动下,中国许多原有的民族传统村落逐渐抛弃了相关的民族文化,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农村。通过对过去26年(1992-2018)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景观的研究,仍然发现我国目前的乡村景观缺乏保护文化的原则,缺乏保护方法的理论研究。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研究始于2007年乡村景观价值观、乡村景观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的出现。国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乡村生活质量,保护乡村仅有的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乡村环境,改善乡村景观的空间布局,但遗憾的是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性。很少涉及特性。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也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格局,如永嘉模式、安吉模式、江宁模式、高淳模式等。两种模式都对乡村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乡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策略 3.1乡土元素的应用理念 3.1.1保护 乡土元素是乡土景观营造的符号与素材,对乡村整体景观特色化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乡土元素中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手工艺、建筑文化、乡村植被、聚落文化等是一个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生产要素、生活要素和生态要素的外在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传承性。而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影响和改变乡土元素的内容和形式,从某些方面来说,乡土元素是地方居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在乡村景观中,我们应该保护乡土元素,从而传承和发展地域文脉,营造符合当地特色的乡土景观。 3.1.2再现 乡土元素的再现是指对乡村整体景观形态进行分析,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乡土元素进行模仿,通过模仿乡土元素来再现乡土景观与营造乡土意境。在对乡土元素进行再现时,避免呆板和生硬的模仿,如果一味机械地模仿某种乡土场景,不但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会造成乡土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再现乡土景观的前提,是要对乡土元素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深入了解,分析乡土元素与乡村环境的本质联系,抓住要模仿对象的内涵。通过模仿乡土元素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而通过这种创造灵感才能再现出有特色的乡村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村景观是乡村的一个展示面,可以向当地村民、外地游客展示本地的风土人情、乡村文化、植被状况等。所以再现乡土元素,能够凸显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可根据乡土人文性再现乡土元素,其中,乡土人文性是指要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而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又称为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例如在龙门古村景观营造中,理解和提炼三国吴文化,发掘这个地区和三国文化相关的文化习俗,再现三国文化古村落。 3.1.3活化 乡土元素的激活是指在保护和复制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手法对乡土元素进行提炼和抽象,创造新的形式和景观符号,并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例如,如梅家坞茶文化村,通过提取首相的茶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形式,它不仅维护表单元素本身的美,但也反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当地景观,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周总理的诚信文化教育方针。随着大量新材料的出现,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自然材料与现代的新材料相结合,如石与钢、木与玻璃、金属等的结合,目的是突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3.2乡土元素的应用场所分析 3.2.1乡土元素在村落格局的应用 乡土文化元素往往对村落环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如风水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这些往往可以在村落选址、布局、周边景观、风水林、村口树等方面得到体现。因为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许多村庄将遵循空间格局“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空间格局,并认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模式是最为理想的居住场所。例如,新叶村和龙门古村落,在风水理念的影响,整体模式的村庄后面山水,尤其是强调村水系统的作用在整个环境中,建立社区和自然环境是完全整合。这种传统文化元素在村落环境中的表达,可以合理地安排和协调各种自然元素和建筑群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落景观。 3.2.2乡土元素在乡村庭院空间的应用 《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庭院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庭院一般是指由主居住建筑(不包括主建筑内部的空间)和外围的其他物理元素围合而成的空间。常见的物理元素包括墙、栅栏和石墙。庭院空间不仅是家庭成员种植花卉和蔬菜的场所,也是保持家庭情感的重要场所。庭院景观是居住者生活态度和审美思维的体现。因此,庭院往往不仅是一种围护,而且是一个地方精神的空间形式。它是情感。例如,在北方的传统村落里,桉树经常种植在房子里。桉树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木材。而中医,更是生命力的象征。在南方地区,桂花或枸杞通常是在家里种植的。桂花代表吉祥、考试及第(折桂)的寓意,枇杷则是被人们称为“备四时之气”的佳果。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同的建筑布局和组合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庭院。庭院的内容丰富多样。以乡土草花、乡土景观墙、乡土装饰器物等具有乡土文化内涵的景观件,凸显乡村庭院的乡土情怀与生态,形成充满乡土生活的活动场所。 3.3乡土自然元素的应用手法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乡村景观规划

《文献综述方法》课程论文 乡村景观规划 授课老师:王艳梅 院系: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 学生:翟耀 学号:08202017 完成时间:2009年04月

乡村景观规划 翟耀 (农业大学,450002) 摘要:总结近年来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景观的类型,归纳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并重点研究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前景和重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乡村景观规划的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类型;特点;发展趋势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Zhai Yao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Henan 450002) Abstract: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both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ly years. Analyze the types of rural landscape, i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emphasis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point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 of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Key words:rural landscape;rural landscape planning;type;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1.1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 国外开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和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一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始于50~6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规划起了推动作用。如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规划与优化研究方法LANDEP系统,德国Haber等人建立的以GIS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为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冶民生 作者单位:闫艳平(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吴斌,张宇清,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5条) 1.Turner 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1998 2.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1985(01) 3.Forman R T T.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1986 4.Countryside Agency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opic Paper 1:Rec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2002 5.陈明杰乡村地区土地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研究-以德国为例 1994(02) 6.Smardon R C.李丽雪视觉景观评估与分析(Foundations of Visual Project Analysis) 1996 7.金其铭.董昕.张小林乡村地理学 1990 8.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4(03) 9.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 10.H.Palang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s:Persistence and Change in a Globalising Environment 2004 11.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期刊论文]-当代韩国 2006(01) 12.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舒适农村建设活动"介绍与思考 1996(08) 13.Lisec A.Pintar M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by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ural landscape 2005(01) 14.Overbeek G.Terluin I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case studies o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s across Europe 2006 15.王鑫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特质调查 2002(08) 16.Campbell D.Hutchinson W G.Scarpa R Using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rural landscape improvements:implications of lexicographic decision-making rules on individual benefit estimates 2006 17.蔡秋虎.荘素珠借鉴德国经验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2000(12) 18.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 1995(02) 19.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2000(05) 20.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05) 21.于淼.李建东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05) 22.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2(05) 23.丁维.李正方.王长永江苏省海门县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994(02) 24.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1998(02) 25.卢兵友典型农村景观生态工程建设效益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生态学杂志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及其指标体系初探 * 谢花林 刘黎明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乡村发展环境,乡村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现状。从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种功能出发,初步构建了目标层、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和美感效果三方面。关键词 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3)06-0097-05Research advance a nd index system of r ur al la ndsca pe evaluation.XIE Hualin,LIU Liming (De 2par tment of Land Res our ces Management,China Agr icultur al Univer sity,Beijing 100094,Chi 2na ).Chinese Jour nal o f Eco lo gy ,2003,22(6):97~101. Along with China joining in WTO,the environment of rur al ar ea would be more open and country 2side would face changes that never happened before.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as one of the basic tasks i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ing,to establish an index system that incorperat e econom 2ical value,social value,ecological value and aest hetical value of rural landscape becomes fundamental.In this paper,resear ch advances on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Based on thr ee hierarchical functions of rural landscape,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landscape was designed.The index system included social effects,ecological quality and aesthet ical effects.Key wor ds index system,research advance,evaluation,rural landscap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与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 (KOSEF)博士后交流项目;(1997~1998年度)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02CB111507)。**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2-09-05 改回日期:2002-11-01 1 引 言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镶嵌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上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是由村落、林草、农田、水体和道路等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广阔的乡村既有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景观,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形态、供需关系、物质能量交换水平、生活标准和社会心理等众多因素均表现出十分迅速和不稳定的特征,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地区。近十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正步入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在城市化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迅速、重大变化的同时,乡村景观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乡村发展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导致大量优质耕地被侵占,已被农转非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乡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无序、环境污染、水 土资源破坏严重,直接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损于乡村的景观风貌和区域生态质量。与此同时,农业景观中生物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和自然景观高度破碎化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方式的变化使得乡村景观的美学和生态效益遭受严重损害。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维护乡村生态安全,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村景观的旅游价值,完善乡村景观和风貌塑造,使其形成完整、高效和多功能的新时期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 132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 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在于建立一套的对乡村景观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3,22(6):97~101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