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级财务会计-合并会计报表

高级财务会计-合并会计报表

高级财务会计-合并会计报表
高级财务会计-合并会计报表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高级财务会计-合并会计报表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教学辅导

第三章合并会计报表——股权取得日的合并会计报表

第一节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会计报表(以后均称其为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

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弥补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不足,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集团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

(一)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为母公司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为母公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四)为有关政府管理机关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合并会计报表的构成

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二)合并利润表

(三)合并利润分配表

(四)合并现金流量表

(五)合并会计报表附注

三、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

几个基本概念:

控制和权益性资本:

控制指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籍此从该企业的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利。

如何理解控制:

A.控制不同于影响。掌握控制权的公司能够统驭被控制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它有足够的把握预计对方公司会按本公司的意图从事各项经营活动,能够使对方公司的经营活动像本公司的经营活动一样展开。而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施加影响,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一般来说,其力度要小于控制。

B.控制是一种权利。判断控制是否存在的标准,在于是否有控制的权利,而不在于是否实际施加了控制。一个公司实施对另一个公司的控制,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这种控制的权利,在股份公司中表现为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

C.控制是与获取利益这一根本目的相联系的。没有利益,则控制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一个公司不能通过控制另一个公司从其资产中获取利益,那么就不能将这种被控制公司视为子公司,就不能将其资产视为集团的资产,就不应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不仅如此,如果获取的利益极小,也不能认为存在真正的控制。获取的利益应该与取得控制而付出的代价相适应。

D.从控制中获取的利益不一定要以金额来表示。因为从控制中获取的利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现金流入量的增加,也可以是为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而分担风险,减少损失,避免竞争等。

权益性资本指对企业有投票权、能够据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资本,如股份制企业中的普通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投资者出资额等。

母公司和子公司:

母公司指对其他企业拥有控制权的企业。

子公司指被另一企业所控制的企业。

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非全资子公司:

在控股合并方式下,如果母公司购入子公司全部有投票权的股份,这样的子公司称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如果母公司购入子公司50%以上但不足100%有投票权的股份,这样的子公司称为非全资子公司。

少数股权、少数股东损益:

少数股权:指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份额。

少数股东损益:指子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损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如何看待少数股权的性质,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国际会计界形成了三种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即所有权理论、经济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

(一)所有权理论

依据所有权理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合并会计报表只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是为了满足子公司少数股东的信息需求,后者的信息需求应当通过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予以满足。

根据这一观点,当母公司合并非全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时,应当按母公司实际拥有的股权比例,合并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样地,非全资子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净收益,也只能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予以合并。总而言之,所有权理论主张采用比例合并法,其主要特点是:(1)在组建母子公司联合体过程中因收购兼并而形成的资产、负债升(贬)值及商誉,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合并和摊销;(2)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及其未实现损益,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消;(3)合并会计报表上既不会出现“少数股东权益”,也不会存在“少数股东损益”。

由此可见,所有权理论是一种着眼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的合并理论。采用所有权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要将其拥有所有权的企业的所有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均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份额计入合并会计报表中。

所有权理论所依据的会计基本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突出体现了确认、计量和报告所有者权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因此,所有权理论又称“所有者权益中心论”。此外,根据所有权理论,会计主体没有必要特别强调资本保全,应当允许其终极所有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抽回资本。

依据所有权理论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强调的是合并母公司所实际拥有的,而不是母公司所实际控制的资源。这种做法固然稳健,但显然违背了控制的实质。控制一个主体实际上是控制该主体的资产,即按照控制者的意愿和利益运用或指导被控制主体全部资产的运用。由于控制具有排它性(共同控制除外),当母公司控制了子公司时,它不仅有权直接统驭其所实际拥有资产的运用,而且可以统驭子公司全部资产的运用。因此,按所有权理论采用比例合并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忽略了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杠杆作用,即母公司通过控制略高于50%(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甚至不需要50%的股权,便可统驭子公司100%资产的运用并使母公司从中获益)。此外,子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全部资产、资产与负债的组合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收入、成本费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比例合并法将子公司的报表要素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人为地分割成两部分(合并部分与非合并部分),所形成会计信息的经济意义令人生疑。正是基于上述局限性,按照所有权理论设计的比例合并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受到大多数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限制。目前,比例合并法只在欧洲大陆少数国家如荷兰、法国运用。

(二)经济实体理论

经济实体理论的基本立论是: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分离、独立存在的个体。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经济实体理论强调的是法人财产权,而不是终极财产权。法人财产权指法人有独立于其最终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所有者投人资本后,与之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产权已经过户至法人主体,任何所有者都不能对法人主体的财产提出要求权,法人主体对财产的占用、使用、处置和分享收益的权力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其所有者意志的支配。根据经济实体理论,债权人与所有者都是会计主体的资源提供者,只不过债权人的利益索偿权优先于所有者。同样,收入代表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费用代表会计主体为了获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净收益则代表会计主体的经营净成果。对于所有者来说,会计主体的净收益并不会自动归于所有者,只有会计主体宣布发放现金股利,净收益才成为所有者的财富来源。会计主体向其终极所有者派发现金股利,既减少了会计主体的财富存量,也部分地解除了会计主体对其所有者所承担的义务。

为了体现经济实体理论的上述观点,会计的基本恒等式应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根据这一恒等式,所有者不再是财务会计的唯一中心,而是与债权人居于同等地位。由于将债权人与所有者都视为同等重要的利益当事人,经济实体理论十分强调"资本保全",不允许所有者在会计主体存续期间抽回资本,以免侵害债权人的正当权益。

经济实体理论认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不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这意味着母公司有权支配子公司的全部资产的运用,有权统驭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分配决策。因此,母子公司在资产运用、经营和财务决策上便成为独立于其终极所有者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就应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满足合并主体所有股东的信息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母公司的信息需求,具体说,是为了满足合并主体所控制的资源。实体理论是将合并会计报表作为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会计报表,从经济联合体的角度来考虑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的范围和合并的技术方法问题。实体理论强调的是企业集团中所有成员企业所构成的经济实体,按照经济实体理论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是为整个经济实体服务的。在运用经济实体理论的情况下,对于构成企业集团的拥有多数股权的股东和拥有少数股权的股东同等对待,因此,通常将少数股东权益视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

根据这一观点,当合并非全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时,应当采用全部合并法,将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净收益予以合并。主要特点是:(1)在组建母子公司联合体过程中因收购兼并形成的资产、负债升(贬)值及商誉,应全部予以合并和摊销;(2)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及未实现损益,应全部予以抵销;(3)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母公司未实际拥有的所有者权益反映为少数股东权益,作为合并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单独列示;(4)少数股东在子公司应分享的损益,视为合并净收益在不同股东之间的分配,通过利润分配表予以反映,而不作为合并净收益的一个减项。

在经济实体理论下,按完全合并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的是母公司所控制的资源,而不是所拥有的资源,与控制的经济实质一致。另外,在完全合并法下,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需要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人为分割,对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升贬值及商誉进行合并,事实上采用了单一属性(相当于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进行计价,克服了比例合并法的弊端。

(三)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并没有独立的、逻辑一致的理论基础,而仅仅是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其理论渊源既有业主理论的成份,也有经济实体理论的色彩。具体到合并会计报表的运用,母公司理论是通过对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扬长避短",继承了所有权理论的合理内核,同时吸收了经济实体理论的合理外延而形成的。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者权理论关于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理论,否定了经济实体理论关于合并会计报表是为合并主体的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理论;在报表要素合并方法方面,摈弃了所有权理论狭隘的"拥有观",采纳了经济实体理论所主张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控制观";在少数股东权益确认方面,则明显体现了对所有权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的折衷和修正,既反对所有权理论将少数股东权益完全排除在合并会计报表之外的保守做法,也反对经济实体理论全额确认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升(贬)值并按股权比例分摊给少数股东的激进做法;在商誉确认方面,考虑到商誉是不确定性最高的无形资产,完全秉承了所有者权理论的稳健惯例;在消除集团公司间交易及其末实现损益方面,又认同了经济实体理论的做法。

母公司理论是将合并会计报表作为母公司本身的会计报表反映范围的扩大来看待,从母公司角度来考虑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的范围和合并的技术方法问题。母公司理论强调的是母公司的股东的利益,按照母公司理论编制的合并报表主要是为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服务的。因此,这一理论忽视了除母公司股东以外的少数股东的利益。在运用母公司理论的情况下,通常将少数股东权益视为普通负债。美国和英国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采用的主要是母公司理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发布的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准则,也基本上采用母公司理论。我国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暂行规定中也基本采用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的基本合并理念主要包括:(1)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反映其所控制的资源;(2)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为合并主体提供了不可分割的经济资源,少数股东对子公司净资产及净利润的相应权益,应予明确体现;(3)子公司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母公司对这些净资产的购买价格是两个独立的因素,后者包括母公司为了获得控股权而额外支付的溢价,子公司的账面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应l00%予以合并,而母公司购买价格超过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只与母公司的投资活动有关,因而应当按母公司持股比例予以合并。鉴于此,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子公司的净资产及相关资产和负债宜采用双重计价基础:成本(账面价值)与市价(公允价值)。

由于母公司综合运用了完全合并法和比例合并法对报表要素进行合并,按照这种观念合并非全资拥有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100%予以合并;(2)资产、负债的升(贬)值以及商誉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确认和合并;(3)集团内公司间交易及顺流交易所形成的末实现损益l00%予以抵销,但逆流交易所形成的末实现损益则按母公

司的持股比例予以抵销;(4)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少数股东权益既不作为负债,也不作为所有者权益,而是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上,少数股东应享损益作为合并收益的一个扣减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并会计报表实务中,往往不是单纯运用某一种合并理论,而是将上述理论结合起来运用。

四、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条件

由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主体与独立法人,所以为了保证合并会计报表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出企业集团的真实情况,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主要包括: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统一的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

(二)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

(三)统一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编报货币

(四)对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上述四点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应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属于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不仅要提供个别会计报表,还应提供合并会计报表应具备的其他详实资料,这些资料起码包括:

1、子公司所采用的与母公司不同的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方法;

2、与母公司及与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之间的购销业务、债权债务、投资业务等资料;

3、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明细资料;

4、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有关资料;

5、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需的其他资料。

第二节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

界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运用的合并理论。绝大多数国家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并不完全是按照某一合并理论,而是以某一合并理论为主,参考其他合并理论,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下面,以我国现有规范为依托说明如何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一、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能够由母公司控制的所有被投资企业,即所有的子公司,包括境内和境外从事各种经营业务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所谓控制是指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以此取得收益的权利。在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具体包括:

1、母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权益性资本是指,对企业有投票权、能够据此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资本,如股份制企业中的普通股,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投资者出资额等。具体包括:

(1)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例如,甲公司直接拥有乙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票的55%,乙公司便成为甲公司的子公司。

(2)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例如,甲公司拥有乙公司80%的股份,而乙公司又拥有丙公司60%的股份,从而使丙公司也成为甲公司的子公司。

(3)直接和间接方式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指母公司虽然只拥有其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子公司合计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

例如: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股份,拥有丙公司35%的股份,乙公司也拥有丙公司30%的股份。在这种情况下,甲公司直接拥有乙公司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即:直接拥有丙公司35%的股份加上乙公司拥有丙公司30%的股份,合计共拥有65%的权益性资本,所以,丙公司应该纳入甲公司的合并范围。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确定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权益性资本与确定直接和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权益性资本时,可以将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权益性资本的比例直接用于计算,以确定合并范围。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采用的是这种计算方法。

无论采用那种计算方法,当母公司拥有被投资企业50%以上权益性资本时,母公司就能够操纵股东大会,拥有对该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控制。这时,子公司处在母公司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事实上成为母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2、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

母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虽然没有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但母公司通过其它方法对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实施控制时,这些能够被母公司控制的被投资企业,也应当作为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一般认为,母公司与其被投资企业之间存在着下列情况之一的,该被投资企业就应当视为能够被母公司控制,而作为子公司被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通过与该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与其它投资者共同投资某企业,母公司与其中的某些投资者签订有协议,受托管理和控制这些投资者在该被投资企业中的股份,从而在该被投资企业的股东大会上拥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这种情况是指,在被投资企业的章程等文件中,规定母公司对其财务和经营政策能够实施控制。

(3)有权任免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能够通过任免董事会的成员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决策权。

(4)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利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表决权。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能够控制董事会等权利机构的会议,从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

二、不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虽然一些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由母公司所控制,但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母公司不能有效地对其实施控制,或者对其控制权受到限制。对于这些子公司,在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不将其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之内:

1、已准备关停并转的子公司。这类子公司是指根据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要求,以及有关产业政策的规定,被政府有关部门规定为关闭、停业、准备与其它企业合并以及转产其它产品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子公司或者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管理和控制,或者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母公司对这类子公司的控制权受到了限制。

2、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根据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在宣告清算整顿期间,应当按照整顿方案进行整顿,并由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整顿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受到了限制。

3、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根据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宣告破产后,必须设立清算组。在宣告破产后,破产企业的财产即由清算组接管,并由清算组行使管理和处分权,其它任何人员不得处理破产企业的财产等。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对宣告破产子公司的财产没有控制权,同时,破产子公司也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必要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4、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这种情况是指,母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但属于短期投资性质,准备在短期内出售。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对该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是暂时性的,并不是为了控制被投资企业而持有其权益性资本,所以,该子公司不必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5、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只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所以,母公司也只承担对子公司投资额以内的有限责任。当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时,母公司已不再承担子公司的债务等责任,因此,没有必要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在该子公司持续经营时,如果母公司考虑到子公司继续为母公司提供原材料等,不准备宣告该子公司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仍然控制着该子公司,则仍然有必要将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6、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不能够完全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意图来调度和使用子公司的资金,母公司的控制权受到了限制。

关于上述各项子公司是否应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之内的规定,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是一致的。

第三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一般程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13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令提出,必须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保证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完整作出了若干具体规定。合并会计报表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都必须遵循有关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条例、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对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客观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总而言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与个别会计报表编制的共同原则: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编报及时。

由于个别会计报表是反映每一个实行独立核算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而合并会计报表是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单纯的经济主体——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因此,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除需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特殊原则。

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的原则。由于企业集团并不是独立的法律实体和会计实体,它本身不单独设置账户、登记账簿,因此,合并会计报表不可能根据它自身的账簿资料来编制,又由于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往往很多,直接根据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的账簿资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难以操作,这样,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最可行的方法,也是国际惯例,就是根据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提供的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运用编制抵消分录和工作底稿的特殊方法来完成。

2.一体性原则。既然合并会计报表是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情况的,那么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应当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为此,在合并会计报表上所报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信息,都应从企业集团整体考虑。例如,合并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款项指标,应为企业集团各成员企

业对企业集团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债权、债务,不应包括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彼此之间的债权、债务。又如,合并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产品销售收入等收入指标,应为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将产品出售给企业集团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而实现的收入,不应包括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购销业务实现的内部销售收入。

按照一体性原则的要求,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根据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加总数,通过编制抵消分录,将内部债权、债务,内部销售收入等予以抵消,再求得各项目的合并数。

3.重要性原则。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合并会计报表涉及多个法人主体,涉及的经营活动的范围很广,母公司与子公司经营活动往往跨越不同行业界限,有时母公司与子公司经营活动甚至相差很大。这样,合并会计报表要综合反映这样的会计主体的财务情况,必然要涉及到重要性的判断问题。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特别要强调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如一些项目在企业集团中的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但对于整个企业集团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取舍,则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内部经济业务有时很多,有些对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有些则影响不大。对于那些是否予以抵消对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均无明显影响的内部经济业务,可以不做抵消处理;而对于那些不予抵消处理就会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内部经济业务,则必须进行抵消处理。例如,企业集团中某一成员企业将其生产的价值为150000元的产品出售给另一个成员企业作为固定资产,它涉及内部销售收入应抵消150000元,也涉及购买方固定资产原值中和当年计提的折旧中含有未实现内部利润,必须编制相应的抵消分录予以抵消。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一般程序与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有很大的不同。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一般运用编制抵销分录、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等一些特殊的方法。有关的抵销分录,不必登记账簿,可直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的工作底稿均在一张工作底稿中完成。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第二步是根据合并工作底稿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其中,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是最关键的一步。合并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

合并工作底稿的编制程序如下:

1、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

2、在工作底稿中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加总,计算得出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加总数额,并将其填入“合计数”栏中。

3、编制抵销分录,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购销业务、债权债务和投资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因为合计数中包括了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内的公司间发生的经济事项,站在企业集团这一会计主体看,这类事项中有些并未对外发生,有些将存在着重复计算,只有将这类事项抵销后,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才能客观反映企业集团这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

4、计算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

对于资产负债表,根据加总的资产类各项目的数额,加上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得出资产类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根据加总的负债类各项目的数额,加上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减去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计算得出负债类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根据加总的所有者权益类各项目的数额,加上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减去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计算得出所有者权益类各项目的合并数额。对于合并非全资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时的少数股东权益的数额,则视同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处理。

对于利润表,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利润表收入各项目加总数额,加上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减去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计算得出合并利润表有关收入和利润项目的合并数;

根据个别利润表成本费用各项目加总的数额,加上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得出合并利润表有关成本与费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根据合并利润表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数额,计算得出净利润合并数额。

对于利润分配表,根据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加总数额,减去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加上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得出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合并数额;

根据利润分配各项目的加总数额,加上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得出利润分配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根据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加总数额,加上合并工作底稿中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部分各项目抵销分录栏的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减去合并工作底稿中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部分抵销分录栏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计算得出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合并数。

合并工作底稿编制完成后,将合并工作底稿计算得出的各项目的合并数额,过入各合并会计报表,即可得出整个企业集团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可以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基础上编制,也可以在个别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编制,其编制方法和程序不包括在此,将另外进行讨论。

第四节控股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合并会计报表按其编制时间,可以分为控制权取得日的合并会计报表和控制权取得日后的合并会计报表。

前者是指在母公司取得对子公司控制权之日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后则是指母公司取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之后的各个会计期末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常常在会计年度中间取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而在年度中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很困难的。因此,在西方会计实务中,控制权取得日一般不编合并会计报表。人们所说的合并会计报表一般是指年末合并会计报表。然而,企业在控制权取得日的会计处理对以后各期的合并会计报表有很大影响,如果需要在控制权取得日编制

合并会计报表,则只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而不必编制合并利润表(这是因为在购买法下,在购买日,企业集团当年已实现的利润仅指母公司本身当年已实现的利润,不包括被购并的子公司截止购并日当年已实现的利润。也就是说,被购并的子公司在购买日后所实现的利润才能包括在企业集团购并当年实现的利润中。由此可见,在购并日,企业集团的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就是指母公司自身的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完全可以由母公司本身个别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提供,无须另行编制合并利润表和合并利润分配表)。但在控制权取得日以后的各个会计期末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则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

一、购买法

购买法是以母公司购买子公司为假设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一种方法。它将母公司取得对于公司的控制权视同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净资产,因而要求和购买其他资产一样,子公司的净资产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按股权取得日的购买成本(公允市价)计价。

当企业合并是采用控股合并方式时,合并企业在合并日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反映合并后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由于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成为了一个会计主体,所以,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事项必须予以抵销。在此仅以合并企业的长期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抵销事项为例加以说明。

(一)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全部股份

1.按净资产账面价值购入

当投资企业按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购入被投资企业全部股权,可以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直接抵消,不存在合并价差问题。

2.高于净资产公允价值购入

当投资企业按高于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购入被投资企业全部股权时,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金额就会高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金额的合计数,从而形成借方合并价差。请看例题:

例3-1 P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采用控股合并方式取得Q公司,Q公司的股份全部被P公司购买。合并前,P公司和Q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关资料如表3——2所示。在评估确认Q公司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上,双方协商的并购价为1000000元,由P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同时,P公司还支付了注册登记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共计21750元。

表3―2 P公司和Q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1年6月30日单位:元

对于上述控股合并业务,P公司应编制以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21750

贷:银行存款 1021750

上述会计分录表明,P公司以1021750元银行存款取得了Q公司全部发行在外的股份,成为Q公司的唯一股东。由于Q公司仍是持续经营的独立的法人实体,

从净资产合并角度解读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内容提要:合并财务报表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不仅在于其编制方法选择上存在诸多争议,也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技术层面,即抵消与调整分录的编制,但若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去解读,则问题就会简单得多。本文拟从净资产合并的角度分析IAS27 与CAS33 中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思路。关键词:净资产合并财务报表抵消调整与个别财务报表不同,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资金去向的净资产(资产-负债)与反映资金来源的所有者权益平衡。合并的基本思路是: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的基础上,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抵消与调整集团内部公司间交易形成的个别报表项目,并入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个别报表入账分录的格式为:“借:资金去向,贷:资金来源”,合并报表抵消分录的格式为:“借:个别财务报表资金来源的重复或虚增项目,贷:个别报表资金去向的重复或虚增项目”。一、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7 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以下简称IAS27 ),所有企业合并均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即子公司净资产及所有者权益按公允价值并入合并财务报表。IAS27 中抵消、调整与合并的方法是:在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基础上,消除集团内部交易,先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期初余额,再并入子公司净资产本期发生额。 以实例说明如下:例:2006 年1 月1 日母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 万元购买子公司80 %的股权。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 000 万元、公允价值为135 000 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均为20 000 万元;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 000 万元,其中:股本为90 000 万元,盈余公积为2 000 万元,未分配利润为8 000 万元。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增值)采用直线法摊销,摊销期为5 年,2006 年末合并商誉减值1 000万元。2006 年子公司实现净利润8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800 万元、发放现金股利2 000 万元。2006 年母、子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见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第二栏、第三栏。控制权取得日后第一年(2006 年12 月31 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如下:控制权取得日: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35 000-20 000=115 000 万元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增值=115 000- (120 000-20 000 )=15 000 万元,其中:母公司股东享有15 000 X80%=12 000 万元;少数股东享有15 000 X20%=3 000万元。商誉二合并成本-所购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00 000-115 000 X80%=8 000万元,由于IAS27与CAS33 均不确认推定损益,所以商誉均为母公司股东享有,少数股东不享有商誉。(一)子公司期初净资产的并入1.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调整为复杂权益法 控制条件下,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是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但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调整与合并是建立在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的基础上,因 此,应将母公司个别报表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项目由成本法调整为复杂权益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讲解

第三节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与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分录的编制 (一)购买日的抵销分录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例题】P公司发行1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场价格为8.75元),取得了S 公司70%的股权。P公司和S公司资产负债表有关数据如表X所示: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表X 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8 750 贷:股本 1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7 750 (2)计算确定商誉: 假定S公司除已确认资产外,不存在其他需要确认的资产及负债,则P公司首先计算合并中应确认的合并商誉: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 750-10 850×70%=1 155(万元) (3)编制调整和抵销分录: 借:存货195 长期股权投资 1 650 固定资产 2 500 无形资产 1 000 贷:资本公积 5 345 借:实收资本 2 500 资本公积 6 845

盈余公积500 未分配利润 1 005 商誉 1 155 贷:长期股权投资8 750 少数股东权益 3 255 (4)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如表Y所示。 表Y 资产负债表(简表) (二)购买日后的抵销分录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末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提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即发生超额亏损),其余额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为负数。 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例题】假设P公司能够控制S公司,S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31日,P 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为3 000万元,拥有S公司80%的股份。P公司在个别资产负债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该投资为2015年1月1日P公司用银行存款3 000万元购得S公司80%的股份(假定P 公司与S公司的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日,S公司有一栋办公楼,其公允价值为7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万元,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无残值。 假定该办公楼用于S公司的总部管理。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等。 2015年1月1日,S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3 500万元,其中股本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 5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为0,盈余公积为0,未分配利润为0。 2015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00万元,分派现金股利6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00万元。S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

财务报表附注(合并)-新会计准则(2013版)

[适用执行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附注(除上市公司外) (红字提示/蓝字列示)] XXX有限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2012年度 一、公司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由××公司、××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于××年××月××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资浙府字[××]××号批准证书批准),于××年××月××日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注册地:××。法定代表人:××。公司注册资本(币种)××万元,其中:××公司出资(币种)××万元,占注册资本的××%;××公司出资(币种)××万元,占注册资本的××%。[公司成立后股东、注册资本等发生变化的,应简述其变化情况及目前的最新结构] 本公司属××行业。经营范围为:××,主要产品/[提供主要劳务内容]为××。 [公司在报告期内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的,应予以说明] 本公司的母公司为××公司;集团最终母公司为××公司。 [简述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内部独立核算非法人单位概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若是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则增加下列一段:] 本公司自20××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具体规定,即本报告所载20××年之财务信息按本财务报表附注四“公司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所列各项编制,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至第十九条及其他相关规定,按照追溯调整的原则,编制可比资产负债表和可比利润表。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本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合并会计报表附注讲课讲稿

合并会计报表附注 一、公司概况 二、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本公司不存在不符合会计前提的情况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会计制度:本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年度: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3、记账本位币及外币的核算: (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2)外商投入的外币资本,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人民币记账; (3)外商投资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采用当日的市场汇率折合人民币记账。期末,对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按月末的市场汇率调整,差额确认为汇兑损益。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公司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资产计价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 5、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1)合并范围的确认的原则:本公司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占有表决权资本总额50%以上的,以及虽在50%以下但有实际控制权的,采用权益法核算,并将该单位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若被投资单位符合财政部财会工字(1996)2号《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文件规定,不在合并范围内,不予合并。 (2)合并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根据财政部财会字[1995]11号《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编制合并报表,以母公司和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合并各项目数额编制而成,合并时,公司的重大内部交易、资金往来、母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持份额等均相互抵消。 6、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本公司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流动

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确定为现金等价物。 7、坏账核算方法: (1)坏账的确认标准:凡因债务人破产,依据法律清偿后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供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人逾期三年未能履行偿债义务,经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列作坏账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2)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采用备抵法。 其中:①因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等原因未能履行偿债义务,经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金额计提坏账准备;②按剩余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 8、存货的计价方法:按实际成本计价。 9、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 本公司长期投资包括长期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及其他投资。长期投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计价。 本公司对拥有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没有实际控制权的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对拥有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上(含20%),有实际控制权的长期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10、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计提方法: (1)固定资产计价标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等,以及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均属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原价按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3)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 11、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采用应付税款法。 12、收入确认原则 A、销售商品: (1)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合并会计报表

第一节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企业合并情况有 创立合并在合并时编制合并时的会计报表以后无需编制 吸收合并 控股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每年均应编制合并报表 母子公司条件一是有投资关系二是要能控制 子公司被另一企业控制的企业。 控制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以此取得收益的权利。 一、合并报表特点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一与个别会计报表相比 1会计主体是企业集团画母、子公司框架图 区分会计主体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法律主体能在法院独立地起诉和应诉、在税务机关有独立的税务登记、有独立完整的账簿体系和报表体系企业集团都不具备 2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 3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不是母、子公司的日常核算资料。 4由集团中有控制权的母公司编制不是集团中的所有企业。 5编制有独特的方法数据简单加总编制抵销分录。 二与汇总会计报表相比 汇总报表行政管理部门下属的若干企业要编制汇总报表 1编制目的不同合并投资者、债权人 汇总上级领导 2确定编制范围的依据不同合并控制 汇总隶属关系 3编制方法不同合并独特的方法 汇总数字简单加总 三、作用 反映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 避免人为粉饰会计报表利用控股关系转移利润或亏损 二、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确定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指出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合并范围所有子公司纳入。 一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定量50%以上 1母公司直接拥有 例如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发行的普通股总数的51% 2母公司间接拥有 间接拥有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都有控制权。 例如 A 80% A公司拥有B公司80%的股份

高级财务会计之合并会计报表

《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教学辅导 第三章合并会计报表——股权取得日的合并会计报表 第一节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会计报表(以后均称其为个不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淌情况的会计报表。 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 合并会计报表能够弥补母公司个不会计报表的不足,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从而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集团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在于: (一)为母公司的股东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为母公司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三)为母公司治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四)为有关政府治理机关提供有用的信息二、合并会计报表的构成 合并会计报表要紧包括以下几种: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二)合并利润表 (三)合并利润分配表 (四)合并现金流量表 (五)合并会计报表附注 三、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 几个差不多概念: 操纵和权益性资本:

操纵指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籍此从该企业的活动中猎取利益的权利。 如何理解操纵: A.操纵不同于阻碍。掌握操纵权的公司能够统驭被操纵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它有足够的把握可能对方公司会按本公司的意图从事各项经营活动,能够使对方公司的经营活动像本公司的经营活动一样展开。而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施加阻碍,能够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一般来讲,其力度要小于操纵。 B.操纵是一种权利。推断操纵是否存在的标准,在因此否有操纵的权利,而不在因此否实际施加了操纵。一个公司实施对另一个公司的操纵,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能够是主动的,也能够是被动的。这种操纵的权利,在股份公司中表现为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

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实操技巧

老会计抢破头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技巧总结! 柠檬云财税 2018-04-17 编制合并报表,首先你得有单家报表。取得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单体报表包括单独子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合伙企业。拿到单家报表后,编制抵消分录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以下几步。 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制财务报表。 同时,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汇总母子公司报表。 今天重点分享的是汇总母子公司报表的方法。可能有人会觉得,汇总报表有什么难的,简单相加就可以。但是各种书上介绍的都是我们如何合并资产负债表,如何合并利润表,一直是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做两个独立的报表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破坏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整体逻辑,而且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勾稽关系错误。

所以实务中,我们会选择打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式,将两张表在一张表中列示,这张表我们通常称之为试算平衡表-TB表。这个打通的逻辑在哪呢?就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初始状态,如果这个企业开始运营了,就会出现当期利润,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本年利润 进一步把本年利润拆分,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再进一步细化,就变成了利润表。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天然包含了一个利润表,只是平时我们并没有仔细去识别。把上面公式右侧的项目统统移到左侧来,得到以下一个公式

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公司 财务报表附注 2009年度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由×××、×××投资设立,于年月日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现有注册资本元。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经批准,由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于年月日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号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投资总额元,注册资本元。经营期年。于年月投产/营业。 本公司经营范围:。 二、公司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一)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 (二) 会计年度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 记账本位币 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四) 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 (五) 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对发生的外币业务,采用当月1日/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汇价(中间价)折合人民币记账。对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期末市场汇价(中间价)进行调整,发生的差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且在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六)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1.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资产、负债类项目均按照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价(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金额;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照发生时的市场汇价(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金额;“未分配利润”项目以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人民币金额列示。折算后资产类项目与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合计数的差额,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未分配利润”项目后单独列示。 2.利润表中所有项目和利润分配表中有关反映发生数的项目,按报告期市场平均汇价/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价(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项目,按折算后利润表该项目的数额列示;“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以上一年折算后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列示;“未分配利润”项目按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的其他各项目的数额计算列示。 (七) 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八) 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1.短期投资,按照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入账。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享有并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出售短期投资所获得的价款减去出售的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以及未收到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等后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出售短期投资结转的投资成本,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计算确定。 2.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按单项投资/投资类别/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九) 坏账核算方法

合并财务报表实务讲解

Peter以前断断续续零零散散的写过几篇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本次准备梳理一下合并报表的编制实务,与大家交流。 一、合并报表编制准备工作 编制合并报表,首先你得有单家报表。取得所有纳入合并范围的单体报表包括单独子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合伙企业。拿到单家报表后,编制抵消分录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以下几步。 1、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另行编制财务报表。同时,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汇总母子公司报表。 今天重点分享的是汇总母子公司报表的方法。可能有人会觉得,汇总报表有什么难的,简单相加就可以。但是各种书上介绍的都是我们如何合并资产负债表,如何合并利润表,一直是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看做两个独立的报表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破坏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整体逻辑,而且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勾稽关系错误。所以实务中,我们会选择打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方式,将两张表在一张表中列示,这张表我们通常称之为试算平衡表-TB表。这个打通的逻辑在哪呢?就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初始状态,如果这个企业开始运营了,就会出现当期利润,上表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本年利润 进一步把本年利润拆分,上表变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收入-费用 收入-费用再进一步细化,就变成了利润表。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天然包含了一个利润表,只是平时我们并没有仔细去识别。把上面公式右侧的项目统统移到左侧来,得到以下一个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0,

合并会计报表讲解

合并会计报表 本章是历年来考试的重点章,几乎每年必出大题,大部分情况下为综合题,有时是计算分析题。特别容易与长期投资等结合形成综合题。 重点、难点 合并范围有质和量两个标准 (1)量的标准:母公司拥有其50%以上(50%本身不行)的股权,可以是直接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加间接拥有;如A为母公司,拥有B公司70%的股权;B公司拥有C公司21%的股权;A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30%的股权。则C公司应该列入合并范围:因为在决定C公司经营、财务政策的会议上,A公司直接拥有30%的表决权,而通过B公司又拥有21%的表决权(B公司派出的人必定服从A公司的意志),从而在会议上控制了51%的表决权。 (2)质的标准: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强调“控制”,有四种表现形式。 无论是量的标准还是质的标准,其实质都是“控制”。只有“控制”才能将资产合并进来(因为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正因为如此,对那些表面上是企业的子公司,但实际上没有控制权的企业,就不能合并进来(书中罗列的6种情况)。如果合并进来,合并后的资产就夸大了,就会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 1.关于合并报表的前期准备事项 (1)统一报表时点:因为不同时点的报表不能汇总; (2)统一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包括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产生不同的信息。在母子公司内会计政策应该一致,会计信息才有一致性,才是可汇总的和可理解的; (3)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因为只有采用权益法核算,才能顺利抵销有关项目;(4)外币报表折算:如果子公司报送的是外币报表,不折算成人民币报表是不能汇总的。2.合并报表编制原则 (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直接通过个别会计报表相加得出汇总数后,抵销重复因素,得到合并数;每年编制都是如此。这一点,在理解连续编制时尤为重要。 (2)一体性原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必须将母子公司理解为一个整体,这样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就好理解了。这一原则是理解合并抵销分录的关键。 (3)重要性原则:合并报表并不是反映某一会计主体的具体经济业务过程,而是反映母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对于不重要的信息,即使不抵销,也不会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时,特别强调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3.合并报表编制程序 (1)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将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放到一个工作底稿中,可以互相平衡。要注意三点:按照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再到资产负债表的顺序排列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年终编表时,就是按照这一顺序进行的;在子公司多于一个时,最好单列子公司汇总表,这样合并底稿清晰,有利于抵销;实际工作中用电子版自动平衡,工作效率高。 (2)计算出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汇总数。 (3)编制抵销分录,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将重要的重复因素都抵销。 (4)过入抵销分录,计算出合并数。由此可见,汇总报表是个别报表的简单相加,而合并报表则是在汇总报表的基础上,抵销了重复性的因素而得到的,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5)将合并数抄到正表中去,就是合并报表。 4.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主要阐述了合并报表编制的一般原理,要求掌握8笔抵销分录: (1)将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P686,例1) 借:实收资本20000 *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解思路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解思路 很多人觉得合并报表很难理解,说实话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但是想通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合并报表,顾名思义就是两张报表要合并成一张报表,为什么要合并?就是因为有内部交易,那么为什么叫内部交易呢?有人说是自己人之间的交易,话是没错,但是没有找到本质,本质就是内部交易不能确认损益,因为内部之间的瞎折腾根本不影响整体,所以合并报表的角度就是站在集团公司角度基础上的,把内部交易的影响要抵消。 那么本质上理解合并报表就应该从两种角度入手。比方说有这么一家人,母亲送给儿子一个礼物,女儿看见了很喜欢,花钱把这个礼物买了过来,那么儿子有了钱,女儿有了礼物,回去告诉爸爸:我学会赚钱了,咱家有钱了,过两天就可以买车了。这个时候爸爸肯定会揪着儿子的耳朵:真是傻儿子,钱刚给妹妹的你就抢来了,小小年纪就这么势利,去把钱还给每每,礼物也不许要回来。儿子挨了骂不说,还没了礼物。这就是两种角度的问题,儿子卖礼物就是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这个交易在爸妈看来,那就是儿子的礼物变成了女儿的礼物了,有收入吗?根本没有收入,所以要肯定要吧收入和成本全部冲减。另外可能是礼物本来就值50元,卖给妹妹100元,妹妹就认为这个礼物就值100元,父母要告诉她这个东西不值,高出来的部分就是未实现内部损益。父母下一步就要教育儿子了,想赚钱可以,要自己去努力,把东西100元卖给别人才是本事,净赚50元给家里,市场意识从娃娃抓起。 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合并报表要知道者两种角度,母子公司的个别报表的角度和集团公司角度。集团公司认为内部的东西不管是谁给了谁,只不过是一个东西从厨房搬到厕所一样简单,动一下就想确认收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内部交易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交易本身怎么处理,还应该知道集团公司角度根本就不承认这个交易,对于私下里高价出售的情况肯定要挨骂,那么年终合并报表的时候,这些交易肯定要全部抵消才能还原这个家庭的本来收支情况。 关于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 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编制合并报表,用的是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本来大家都是一家人,只不过是把原来在卧室的电视机搬到了厨房,挪个位置而已,那么你应该怎么入账呢?肯定是原来多少钱,现在就是多少钱,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所以不管你拿多少出去,家当还是那么多,所有者权益是100就是100,装在两个兜是一百,转到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方法谈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方法谈 发表时间:2013-08-30T10:50:44.57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永合 [导读] 就合并方法而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李永合/焦作市总工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方法共有三种: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比例合并法。国际上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认识和使用各有不同认识。【关键词】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方法 合并会计报表视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其所控制的资产、承担的负债、实现的收入、及发生的费用等信息。中国企业集团不是纳税主体,合并会计报表也不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包括缴纳所得税、分派股利的依据,它仅仅具有提供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信息的作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方法共有三种: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比例合并法。国际上对于这三种方法的认识和使用各有不同认识。购买法下,企业合并是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净资产的交易行为,与企业从外界购入其他资产没有区别。购买方在获得被购买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同时,也要承担别购买方的负债,用这种方式来获得被购买方的净资产。 购买方用公允价值来计量被购买方的净资产,将购买成本超过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列为商誉。购买法的特点:第一,根据购买法的购买方式,购买方拥有了被购买方的资产,且被购买方不能控制其原有经济资源,因此,购买法是以被购买方非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的。 第二,购买法下,购买方商誉的账面价值为购买方的购买成本减去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剩下的部分;第三,资产负债表日利润表中反映的是合并日后被购买方的收益;购买方并不是按照历史成本对被购买方的可辨认净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是按照公允价值对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联合,并不是购买法下资产的购买。权益结合法下的企业合并方式主要是一家企业发行新的股票与其他参与合并的企业股东的股票相互交换来实现合并。 从这种合并方式的经济实质来看,企业合并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共同出资来组建一个新的企业,没有购买的发生,没有现金的流入流出,因此,参与合并的各方分辨不出谁是购买方、谁是被购买方。权益结合法只适用于通过股权交换方式形成的合并。权益结合法的特点有:(一)权益结合法下,参与合并的双方并没有失去对原有经济资源的控制,因此,持续经营和历史成本是权益结合法的理论前提。 (二)权益结合法下,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合并方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合并成本与被合并方净资产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因此,在权益合并法中没有商誉。 (三)资产负债表日,合并方合并利润表“净利润”中包含了是被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收入,而不是从合并日开始到资产负债表日的利润。与购买法相比,权益结合法有很大不同,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使得采用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后的财务后果由很大的差异。对从被合并方取得净资产,在权益结合法下采用历史成本进行核算,而在购买法下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是,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都高于历史成本,这就导致购买法下取得净资产高于权益结合法的。另外,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包含被合并方的净利润不同,权益结合法下包含的是整个会计年度的,而购买法下包含的是从购买日到资产负债表日的,因此,同一经济事项,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就比购买法下的高。资产类项目公允价值一般都高于历史成本,而负债类项目的历史成本一般与公允价值相差不大,这就又导致了资产负债率的差异。正是因为这诸多的差异,对于合并方法的选择才应该更加谨慎。比例合并法出现的很少,仅在合并企业中使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有关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规范中只要求采用权益法,还没有要求运用比例合并法。从国际、国内合并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国际和美国合并会计准则的研究最早,也相对比较成熟,其他国家跟随美国和国际准则的步伐也没有停止。但是,美国会计准则毕竟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结合美国经济现状和美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就缺少了一些权威性。这也是我国选择国际趋同,而不是向美国趋同的原因之一。“合并理论是关于合并会计主体内母子公司关系、少数股东地位的看法,并由此决定是否及如何确认少数股东享有的资产与负债、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所有权理论不能满足每个信息需求者的信息需求,使得所有权理论只被少数国家采用;经济实体理论采用完全合并法,对商誉和抵消分录的编制都很完美,也正是由于这份完美使得实体理论过于理论化,很难在实际中运用执行;母公司理论则是对所有权理论观点和经济实体理论观点的折中,很难有明确的界限来界定。因此,我国合并会计准则以“控制”为依据对合并范围进行界定,选择修订后经济实体理论作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少数股权“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与负债和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开列示”,少数股权享有收益权,应“对集团的净收益进行调整,以得出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主要采用的是母公司理论,并结合使用经济实体理论。就合并方法而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仅从合并理论和合并方法的选择就可以看出,我国合并会计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向国际趋同,但仍然是存在一些差异。找出差异,并对这些差异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不可或缺的一步。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理论主要包括“谁是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合并财务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对于前者主要有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所有权理论。从国际上看,实体理论成为合并财务会计报告主流理论已是大势所趋,美国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立场尤其明显。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环境的特色及变化趋势看,采用实体理论也较为合理。实体理论认为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是为企业集团的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随之而来的是应向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哪些信息,他们关心的不是某个单一企业,而是整个企业集团,要掌握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信息。而提供这些信息的合并会计报表,其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及主要项目等相对个别会计报表而言都有其特殊性。

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财务合并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和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强调要建设功能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其中包含财务合并报表系统。同时,对于集团型企业,对合并报表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日益增高,上市企业集团对财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合规性与详尽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仍有企业的合并报表工作处于手工处理状态,编制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手工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管理要求。 所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合并财务报表,来提高合并报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从实践中形成业务框架,同时学习国内外成熟相关的系统,接纳财务专家的建议,汇集行业的最佳业务实践,形成符合财务制度要求和企业管理要求的数据处理流程。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分析了实际业务的执行过程,形成六大模块:数据收集与校验、内部对账、报表汇总、抵消处理、合并报表、合并分析。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提供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集团公司的组织机构变化,同时,还能够支持集团公司在不同国家上市的多种会计准则、多币种的自动转换,在集团公司法定的组织架构基础上,可以衍生多套管理组织架构,用于适应随时变化的管理需求,并对不同条件假设进行模拟合并,进行模拟合并对比分析。 本文依据一汽集团财务合并报表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合并财务报表系统。论文主要应用JAVA语言,J2EE开发平台,Oracle 10g数据库对本系统进行开发。通过应用合并财务报表系统,能够实现基于内部交易凭证、余额和发生额进行内部交易确认,实现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精细化;在数据提取、抵消、合并等各个环节避免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系统提供完整性、一致性、合理性校验功能,并实现所有内部交易事项的抵消,提高合并报表的质量;对外披露的数据从统一的数据源中形成,保证交易双方信息披露一致;另外,通过系统管理整个合并的过程,保留最完整的审计线索,为今后的查询、统计和分析都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为信息化的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依据,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数据收集与校验、内部对账模块一

合并财务报表要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合并财务报表要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1.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2.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二、编制合并报表基本步骤和项目 (一)调整分录归纳 1、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调整第一步,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 (1)以购买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金额与其账面价值之差并计入资本公积; (2)将以上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反映为本期资产负债表日金额,同时调整净利润。 借: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管理费用 未分配利润 - 期初 贷:固定资产 - 累计折旧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未分配利润 - 期初 第二步,调整母公司个别报表 (1)在购买日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基础上,按照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确认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差异。 借: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投资后至上期末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计算确认权益法的损益调整) 贷:未分配利润 - 年初 借: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本期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计算确认权益法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将分配现金股利时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冲减) 贷:长期股权投资(体现权益法的分配现金股利)

(2)将母公司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内部交易作出调整,以符合合并报表要求的权益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逆流交易内部利润×投资比例) 贷:存货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投资收益(按照顺流交易内部利润×投资比例) 为实现口径一致,合并报表时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作“恢复”调整。 项目母子公司投资企业(母公司)与联营企业、 合营企业 合并范围一体不纳入投资方合并范围 权益法应用合并报表日常核算及投资方个别报表 权益法差异 1.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 各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 2.内部交易不对长期股权投资和 投资收益产生影响。 1.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 2.调整抵销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损益。 2.同一控制企业合并的调整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没有公允价值和商誉影响,不需要调整被合并方的净利润,只需要按照被合并单位已经确认的净利润和其他权益变动,将母公司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成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内部交易作出调整。也就是说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没有上述第一步“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只有上述第二步“调整母公司个别报表”。 (三)抵销项目归纳 编制抵销分录,注意应使用调整后的相关项目数据。共三类7项。 第一类,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调整和抵销; 借:股本 - 年末 资本公积 - 年末

会计中级《合并会计报表》精华篇

《合并会计报表》精华篇! 合并会计报表 本章是历年来考试的重点章,几乎每年必出大题,大部分情况下为综合题,有时 是计算分析题。特别容易与长期投资等结合形成综合题。 重点、难点 合并范围有质和量两个标准 (1)量的标准:母公司拥有其50% 以上(50% 本身不行)的股权,可以是直接 拥有、间接拥有、直接加间接拥有;如 A 为母公司,拥有 B 公司70% 的股权;B 公 司拥有 C 公司21% 的股权;A 公司直接拥有 C 公司30% 的股权。则 C 公司应该列 入合并范围:因为在决定C公司经营、财务政策的会议上, A 公司直接拥有30% 的 表决权,而通过B 公司又拥有21% 的表决权(B 公司派出的人必定服从 A 公司的意志),从而在会议上控制了51% 的表决权。 (2)质的标准: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强调“控制”,有四种表现形式。 无论是量的标准还是质的标准,其实质都是“控制”。只有“控制”才能将资产合并进来(因为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正因为如此,对那些表面上是企业 的子公司,但实际上没有控制权的企业,就不能合并进来(书中罗列的 6 种情况)。如果合并进来,合并后的资产就夸大了,就会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 1.关于合并报表的前期准备事项 (1)统一报表时点:因为不同时点的报表不能汇总; (2)统一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包括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产 生不同的信息。在母子公司内会计政策应该一致,会计信息才有一致性,才是可汇 总的和可理解的; (3)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因为只有采用权益法核算,才能顺利

抵销有关项目; (4)外币报表折算:如果子公司报送的是外币报表,不折算成人民币报表是不 能汇总的。 2.合并报表编制原则 (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直接通过个别会计报表相加得出汇总数后, 抵销重复因素,得到合并数;每年编制都是如此。这一点,在理解连续编制时尤为 重要。 (2)一体性原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必须将母子公司理解为一个整体,这样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就好理解了。这一原则是理解合并抵销 分录的关键。 (3)重要性原则:合并报表并不是反映某一会计主体的具体经济业务过程,而 是反映母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对于不重要的信息,即使不抵销,也不会误导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时,特别强调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3.合并报表编制程序 (1)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将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放到一个工作底 稿中,可以互相平衡。要注意三点:按照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再到资产负债表的顺 序排列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年终编表时,就是按照这一顺序进行的;在子公司多于 一个时,最好单列子公司汇总表,这样合并底稿清晰,有利于抵销;实际工作中用 电子版自动平衡,工作效率高。 (2)计算出母子公司个别报表的汇总数。 (3)编制抵销分录,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将重要的重复因素都抵销。 (4)过入抵销分录,计算出合并数。由此可见,汇总报表是个别报表的简单相 加,而合并报表则是在汇总报表的基础上,抵销了重复性的因素而得到的,这就是

专题讲解合并财务报表例题

专题四合并财务报表大纲内容: 合并财务报表1.合并范围的确定 第26章 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基本程序 3.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处理 4.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处理 5.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 6.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7.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 8.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9.所得税会计相关的合并处理 10.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常考的内容) Ⅰ.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 1.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2.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3.投资方要实现控制,必须具备两项基本要素: ①因涉入被投资方而享有可变回报; ②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投资方只能同时具备上述两个要素时,才能控制被投资方。 投资方在判断能否控制被投资方时,具体判断如下: (一)判断通过涉入被投资方的活动享有的是否为可变回报 1.可变回报的定义 可变回报:是不固定且可能随着被投资方业绩而变化的回报,可以仅是正回报,仅是

负回报,或者同时包括正回报和负回报。 2.可变回报的形式 投资方在评价其享有被投资方的回报是否可变以及可变的程度时,需基于合同安排的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 例如:投资方持有固定利息的债券投资时,由于债券存在违约风险,投资方需承担被投资方不履约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投资方享有的固定利息回报也可能是一种可变回报。 又如:投资方管理被投资方资产而获得的固定管理费也是一种变动回报,因为投资方是否能获得此回报依赖于被投资方能否获得足够的收益已支付该固定管理费。 (二)判断投资方是否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并能够运用此权力影响回报金额 1.权力的定义 投资方能够主导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时,称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享有“权力”。 在判断投资方是否对被投资方拥有权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权力只表明投资方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现时能力,并不要求投资方实际行使其权力。 如果投资方拥有主导被投资方相关活动的现时能力,即使这种能力尚未被实际行使,也视为该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 (2)权力是一种实质性权利,而不是保护性权利。 (3)权力是为自己行使的,而不是代其他方行使。 (4)权力通常表现为表决权,但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其他合同安排。 2.相关活动 (1)识别相关活动 相关活动:是指对被投资方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 (2)分析相关活动的决策机制 判断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后,了解谁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的下一个重要步骤是分析此类活动的决策机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