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在莱西的最高学府与各位老师、家长及国家的未来们一起研究、讨论、交流如何办好科技创新班十分荣幸,也很惶恐。来这里,我更多的是来学习,和大家聊聊天。在莱西的历史上如此公开、全面、集中地选拔优秀学生应该是第一次,社会的关注度高,家长的期望值高,学校、老师的压力也就随之加大。作为年轻的一中北校,第一次选拔来这么多精英学生,如何教育、培养,是继续延用旧有的教学模式,就象二十年以前的我们一样,与其他学校,其他班级一样来拼时间、拼题海战术、拼学生的身体,还是采用更科学的方法,以此来证明这二十年来,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进步中,而不是处于一种停滞甚至倒退中?就学生本身,是继续去被动地、僵化地接受知识灌输,还是采用新的学习、思维方式,提高效率与质量,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为实现人生更华丽的转身,为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呢?这个班叫科技创新班,如何体现创新二字,如果我们还照目前这种模式,那么这次选拔那应该叫中考高分班能更准确些,三年后,这个班最好的结局是成为高考高分班,全都达到一本线,再有一两个清华、北大的,皆大欢喜,家长有面子,学校有面子,教育主管部门有面子,对社会有交待了,这种模式有惊无险地算是成功了吧。但从另一个视角看,这是一次更彻底的失败。我们把从莱西73万人口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培养成了庸才,把这一宝库经过精心挑选的黄金、珍宝全

都加工成了边角料。他们本应该是去仰望星空,改变世界的,但我们却把他们扔到了一口更深的井里。当然,我无意去贬低其他班级的孩子,我只想说,目前,我面对的你们这群孩子在理解能力、领悟能力方面要更高一些,自律性要更强一些,相较于其他孩子要更自信一些,有些与众不同。但这都是暂时,如何让你们目前的这些优势继续得以发扬光大,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产生更多的优势,这是今天我想与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来共同探讨的。声明一下,以下观点仅是我个人观点。这里,我先给同学们预留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不算幼儿园,九年过去了,现在又到了高中,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或者说我们到学校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什么呢?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由《死亡课》、《幸福课》说起来自陈寅恪,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佛学家、语言学家。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三百年一奇才、教授中的教授(朱自清、冯友兰、吴宓),没有文凭。清华文史活字典,语言奇才,梁启超推荐曹云祥,是不是博士,有无著作,破格录用。四不讲。日本人、蒋介石、斯大林、中共中央。13岁留学日本,17岁回国考入复旦,尔后又留学欧美,哪有好大学就去哪里拜师,一生读过十多所大学,留学只问学问不求学位。

放片《死亡课》26集耶鲁大学谢利.卡根2007

0 幸福课》23集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2002

提问:卡根的特点:不修边幅(络腮胡子萨达姆)、不照课本、不喜欢板书、不坐椅子(释迦牟尼、孔子,都喜欢学生提问,带学生出去玩,冥想,和释迦牟尼、耶稣一样,从探究人类痛苦根源入手,);直爽,不喜欢绕弯沙哈尔的特点:稍修边幅、喜欢走动(打壁球)、幽默、看讲义(从追求人类幸福入手)

共同特点:博学、平和、自信、幽默、不拘泥。尊重学生,喜欢学生提问、互动,喜欢有观点、思想的学生。

陈寅恪也有同样的风格:黄布、蓝布包,孙行者。胡适之。

这两节课为什么让人着迷?

死亡是让人恐惧但又是无法回避的,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大家就一直在寻找回避死亡,获得永生的途径,至今仍在找啊找,痛苦啊

人类同时还在找的,十分急迫地,甚至比寻找回避死亡途径更急迫的是“幸福”

这两位教授研究的这两门学问既是热门,也是冷门,说是热门,是因为千百年来有无数的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一直在苦苦思索,寻找答案。说是冷门,是因为这两门课是属于哲学范畴,非常虚,类似于隔空取物,无处着力,不

同于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等,有公式,有实验室,有许多辅助的工具。正因为是这样,要想把这两个观点讲好,必须借助众多的学科知识,一般的知识面根本无法支撑。同时,还要有独到的思考水准,以把这些几乎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思考的问题讲出新意,让大家接受。

无疑,他们成功了。这些课都是当时大学里最受欢迎的课。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近乎完美地阐释了死亡、幸福的根源、发展、意义等等。听了他们的课有一种让人豁然开朗,拔云见日,如沐春风,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这样的课在麻省、哈佛、耶鲁等顶级名校中比比皆是。最新大学排名,麻省1861年78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些伟大的人和他们创造出的伟大成果,就象一座座高山让人敬仰,引领着人类向更广袤的空间发展。

因为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不断解决着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所以他们受到了人类的推崇、尊敬,社会越进步,文明越发达,知识的受尊重程度,知识分子的受尊重程度越高。中国历史上最受尊重的人——孔子,万世师表。所有人的老师——欧拉,数学史上公认的4名最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牛顿、欧拉、高斯。陈寅恪。

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对知识的崇拜来源于人的本性,每天都要面临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知道的越多,就越能洞

察到问题的实质,解决问题越方便,特别是那些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学问更高的智者与学者来回答和解决。而一个人,当他能够站在人类发展的最高峰上来俯看人类时,他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不会被身边物质或人所随便左右的人。一个站在了人类道德制高点上的人,一个平和的人。这是大学问家、大师级人物的共同特点。

这里拉点外传: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有一些讲坛和访谈类节目喜欢找一些演员或歌手什么的做嘉宾。讲他们的奋斗,标榜他们的为人。不否认他们当中有一些有独到见解的,优秀的。但他们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具有双重人格的。同时他们所接触的表面化的、负面东西太多,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用他们来做道德说教,效果势得其反。

好了,大师、大学问家的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自哪里,是来自课本吗?是当时他们的老师课堂上讲的吗?当然,知识的积累是基础,但那些都是前人总结的。我是指那些让他们成为伟人的成果。他们一定有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把我们现在所学的各门学科比作修建金子塔的各种原料的话,那思考的能力则会让你把这些原料粘合起来,搭建起来,组成金字塔。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一能力,人类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发展,孔子、释迦牟尼、牛顿、欧拉、陈寅恪、卡根、沙哈尔才能取得

那震古烁今、彪柄千秋的成就。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我给同学预留的问题上,我们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是培养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考大学,不是为了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具有了这种能力,你就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你就有了思想,有了打开人生那扇大门的钥匙。

这种教育理念不是我的首创,也非一家之言,几千年、几百年之前就已经提出,并不断被重复。如果换在十年之前、我也更不会在公开的场合发表。为什么今天我要在这里继续重复,理直气壮地说出来,底气十足地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交流。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允许我们来谈论并实现这一教育理念。

一是全球化。这是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拒绝的只有死路一条。比如朝鲜。如果不出意外,小金同志今明两年就差不多了。青岛也提出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干事创业。目前,出国已经如出门一样简单了。在座的同学们将来正常的话应该会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国外。国家的界限,大学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网络大学,全球公开课将会普及。你们可以在家中聆听世界前100名大学的课程并与教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语言不会成为交流的障碍。谷歌、微软的翻译工具将会让你能与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土著进行交流。

我的意思不是让大家不学外语,自己掌握总比机器掌握保险一些。文凭将会失效,你需要带着你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去世界各国应聘。

二是福利社会的普及。人类在近二百年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将会保障你的基本生存需求。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未来也将更多地体现地我们的生活中。就目前我们的福利情况,请问在座的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将来没考上大学,他会不会因为没考上而饿死。可能性微乎其微,对这点我是有信心的。正因为有了这种保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就要随之而变,要向更高层次追求,作为家长,我们更需要改变。

三是科技地进步。大家有没有感觉,这几年我们身边的新鲜玩艺越来越多,新技术革命层出不穷。看看满街的汽车,先不说数量,手动档还没熟,自动档的来了;路还没熟,导航来了;油价太高了,油电混合、纯电动的来了;老人、小孩、残疾人不让开车,无人驾驶的来了。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早已经成功完成。人类基因的破解预示着我们可以长生不老、治愈所有疾病。新材料的应用将会改变地球的面貌。

四是教育体制改革。这一点老师们的感受能更强烈些,近期中央密集出台的政策正在将教育从产业化的泥潭中拯救出来,教育的本来面目正逐渐得以恢复,地区差异性、功利性色彩将日益淡化。考试的形式、上学的方式越来越丰富

,书本上的东西考得越来越少,出口越来越宽。今年创新班录取过程中面视环节的加入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下一步,随着民营教育的崛起,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会很激烈,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受一些旧有东西束缚的时间过长,特别在县城这一级要想在教育方面实现大的改变难度相对大一些。但正因如此,我们愈要迈出去,坚定地迈出去,哪怕一小步也好。

怎么迈?“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个问题!”科技创新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个人以为,

创新班要办出新意,首先要理念新,破除旧框框。

首先要去除教育的功利化。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作为家长和老师,如果我们把诸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的作为让孩子进校读书的目的,其结果恰恰是压制了生长,压制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再退一步说,如果只是为适应现实,不接受教育似乎能更能适应。

其次,要舍得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简直是谬论。卢梭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

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思考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麻省的2位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给人安静时间的重要性。题目叫“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两组老鼠,当我们安静思考时,我们重放素材时,更容易保留、记住之前的经历,所以安静休息时间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帕克。包默在《教学的勇气》中指出,语言不是教学的唯一媒介,安静同样可以进行教育。安静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所说所闻。在真正的教育中,安静为学生进行内省提供可靠环境,是一种最深层次的学习媒介,而安静恰恰是我们文化所缺失的。

在这里,我也建议给老师,给我们自己一些安静的时间。冥想。

第三,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剩下的是什么,就是完全渗透入你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

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方可承认他受过了教育。

班级管理的一些想法

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重新修订管理规章,征求课程安排意见,定期竞选班干部。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辩论、体育运动、参观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休闲大会),这些对我们的孩子们太希缺了,“模联”等等。

二是保证学生自由学习时间。自习时间全都可以自由安排,来与不来,学什么。图书馆、电脑室每天开放2 3小时,或者更长。最好能看看网络公开课。

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平面媒体:网瘾

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在极大丰富人类生活,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副作用也不少。电视、电脑、手机等平面媒体都是以图形形式展示内容的,颜色艳丽,看起来方便,刺激,直截了当,不需动脑或很少动脑,老少皆宜,男女通吃,而且,它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重娱乐化倾向,平面媒体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曾尖锐地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

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如何拯救我们那些困在《非诚勿扰》、韩剧、美剧、微信圈、QQ群里不能自拔的灵魂?方法只有一个,回到现实社会里,和你身边的人好好相处,好好生活。电脑、手机、网络只是一种工具,你可以用它来查资料,写文章,搞研究,但不要和它玩,你玩不过它。

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留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时间用于提问、讨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一个人可以连续发问,通过发问,让学生真的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能做好,有目的、动力、自我实现。要让他们一直问问题,一直处于好奇的状态,一直在寻找,想要更加了解世界,是终身的学习者。同时,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建议老师课后发笔记或讲义,不要让学生埋头速记,课堂以听和讨论为主。

对了,有朋友要问了,你前面让我们集中精力,勇攀知识高峰,现在又让我们学会休息,不矛盾吗?相反,我是想让大家把勤奋用在真正需要你去思考的东西上。麻省、哈佛

学生的睡眠普遍不足。但他们加班加点的概念与我们加班加点的概念是不样的。

中国不缺聪明孩子,但我们的聪明人才往往只能参与课题研究,缺少那种能独立提出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决定性课题的人。

关于同学们,我希望大家能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出击转变。必竟你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的主人。要在学校、班级管理方面、学习方法等方面多想点子;要敢于挑战权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与老师沟通,没有老师会去为难一个求知的孩子的。

要多运动,运动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动,可以调节青春期的内分泌,释放负面有害的情绪。可以增加血液当中的含氧量,让你双目炯炯有神,学习精力充沛。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不喜欢运动的人一般都郁郁寡欢,不快乐。好处之多仅次于提问。

要尽可能多地读课本以外的书,特别是一些优秀书目。读一本好书,就好象与一位大师对话,可以解决你很多困扰。当然,不要忘了“思考比读书重要”(叔本华)。

要学会宽容,与人相处。尽可能多地理解老师、家长和同学。凡事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乐于助人,这样,你就会赢得尊重与朋友。

不要拒绝美好的东西。从未谋面,一见面感觉很亲,很

舒服,只想欣赏,不求占有。如美丽的景色、名画、书法、音乐等。提升艺术修养。有正常的兴趣爱好。

鉴于创新班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并组织选拔的,建议在创新班的管理上教育主管部门也能更多地参与研究,形成合力。

先提这么多吧,这些要改过来,养成,很难,难得我都没信心。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望、安全、办学条件的限制,附着于教育之上的东西太多了。天大的压力让学校和老师疲于奔命,无处卸力,只能将这种压力转化为作业量、转化为拼时间,让家长和社会感觉到已经尽力了。虽然大家都感觉不对,这样下去不好,但又无能为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根源在对教育的功利化,作为家长,我们实际上在背后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想把自己当年没实现的理想或愿望让孩子去实现。二是把孩子当成了门面。当成了自己可资炫耀的资本。这种心理需要调节,需要改变。

改革的年代需要改革的勇气与魄力。更为可喜的是,有不少学校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国外的不说,国内的,省内的青岛二中、昌邑一中等都已经走在了前面。同样是孩子,他们的孩子能行,我们这群孩子也能行。他们的教师能行,我们的教师也能行。作为家长,我也有信心,也愿意贡献绵薄之力。能够有幸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是我们这代人的荣幸。这群孩子不仅属于家庭,也属于莱西,属于中国

,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

最后,用卡根和沙哈尔教授的话结束这次交流。卡根被人追问“您本人怎么理解死亡?”时,说:“我在课程中谈他许多关于死亡的不同方面的话题,因此我觉得实在很难恰当地总结工作出一个结论。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死亡的理解可以简单概括为:世上没有非实质的、不朽的灵魂,我们只是躯体,当我们的躯体死亡时,意味着我们的存在宣告终结,有些人相信不朽的存在,或许会不愿意接受我的这个理解,但我认为不朽其实并不值得追求。当然,生命是美好的,我们不愿意轻易接受死亡,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或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被剥夺了。”

沙哈尔,让我们更加幸福的五个方法非常简单,首先,接受我们作为人类有痛苦情绪,不可能会一直感到幸福。第二,定期参加体育锻炼,一周三次,一次30分钟,这样的体育锻炼就足够了。第三,要有感恩的心,对我们获得的和将要获得的持有感恩的心。第四点,假装自己很幸福,偶尔为之。第五,要和你爱的人、和你的朋友好友多多相处,珍视这样的时光。

幸福的秘诀不是在于你对幸福能够了解多少,而是在于你能够为幸福去做多少,行动多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