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医学养生常识】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医学养生常识】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医学养生常识】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

文章导读

平阳霉素在如今的医学中应用非常地广泛,它最初是在我国浙江省的放线菌中

培养出来的,是一种白色疏松状固体的可用于抗肿瘤的抗生素,它不仅可以治疗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鼻息肉等恶性疾病,而且在治疗血管瘤方面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朋友

们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平阳霉素

平阳霉素是从我国浙江平阳县土壤中的放线菌(Streptomycespingyangensisn.sp)培养

液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抗生素。经研究与国外的博来霉素(Bleomycin)成分相近。两者比较,搏来霉素为多组分的复合药,主要成分为A2;平阳霉素则为单一的A5。实践证明本

品对鳞癌有较好疗效,而肺毒性相对较低。本品与博来霉素的作用相近,主要抑制胸腺嘧

啶核甙参入DNA,与DNA结合使之破坏。另外它也能使DNA单链断裂,并释放出部分游离核碱,可能因此破坏DNA模版,阻止DNA的复制。

二、适应症状

头颈部各部位鳞状上皮癌,

皮肤癌,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阴茎癌,外阴癌,肝癌

恶性淋巴肉瘤,坏死肉芽肿

血管瘤,淋巴管瘤,鼻息肉,翼状胬肉

性病尖锐湿疣以及牛皮癣,白癜风、扁平疣等。

PYM治疗淋巴管瘤的临床研究

PYM治疗淋巴管瘤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0-05-19T08:21:01.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罗宣生 [导读]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为淋巴管内皮增生和淋巴管扩张所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罗宣生(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06-02 【摘要】目的研究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结果(1)18例淋巴管瘤全部治愈,瘤体面积15cm2左右者,注射3次-4次;瘤体面积在20-30cm2以上者,注射5次-6次。(2)注射平阳霉素后有轻度肿胀、疼痛,未见明显发热反应。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满意。 【关键词】平阳霉素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为淋巴管内皮增生和淋巴管扩张所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口腔颌面部,致颌面畸形,并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损害。目前,对于复杂的或大面积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尚缺乏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作者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18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1 材料及方法 1.1 8-16岁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18例。 1.2 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mg,溶于注射用水2-4ml,行瘤体内注射。有囊者尽可能抽尽囊内液后注药,间歇期至少1周。每次注射前,给予地塞米松3mg口服,每天1次,连服2天。 1.3 记录各例注射次数并观察疗效,将治疗后瘤体缩小90%以上,随诊6个月以上无复发,视为治愈。 1.4 观察各例注射药物后全身及局部的不良反应,将注射平阳霉素后体温超过37.2℃视为发热,局部肿胀范围超过病变外2cm或引起功能障碍者视为重度肿胀。记录发热及重度肿胀的例次。 2 结果 2.1 按疗效评价标准 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全部治愈。瘤体面积在15cm2左右者,注射3-4次;瘤体面积20-30cm2者,注射5-6次。 2.2 注射平阳霉素后局部有轻度肿胀、疼痛,未见明显发热反应。 3 讨论 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球菌(Sterptomyces Pingyangensisn.S.P)产生的博莱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与国外博莱 A5结构相似,1982年Lewis[1]首先用博莱霉素治疗淋巴管瘤,其后相继有用该药治疗淋巴管瘤及血管瘤的报告[2]。平阳霉素可以通过Fe离子与DNA形式DNA—Fe_—PYM络合物,促进二价Fe氧化成三价Fe,造成DNA链断裂,同时产生氧自由基(OH.)。OH.是机体内最活跃最强有力的氧自由基,可以直接与DNA结合使其碱基发生改变,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酶和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的离子转运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细胞损害[3]。 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皮肤反应(色素沉着、角化增厚、皮炎、皮疹等)、脱发、肢端麻痛和口腔炎症等,肺症状(肺炎样病变或肺纤维化)出现率低于博莱霉素。 作者运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前,给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并连服2天,有效的控制了发热,减轻了局部肿痛症状,由于用药间隔时间长,未见到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4 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满意,地塞米松可以减轻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副反应。参考文献 [1]Lewis,ChungRS,Allison J.ScLerotherapy 09 esophagal varides. Ann Surg,1982,115:476-483. [2]张文峰,钟林生.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口腔医学纵横,1995,11(2):100-111. [3]赵吉宏,赵怡芳,张文峰,等.PSD联合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研究.口腔医学纵横,2001,17(2):128-129.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选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100例,其中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治愈为52.00%,有效率41.00%,总有效率(治愈和有效率)为93.00%(93/100)。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标签:平阳霉素;血管瘤;瘤内注射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8%,因此小儿血管瘤应及时积极治疗[1]。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手术,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发现通过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对治疗血管瘤有良好效果,其疗程短,疗效确切,注射后瘤体逐渐萎缩,不发生坏死,不留下瘢痕,外型保存令人满意[2]。现将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100例,经初步观察,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治疗有完整资料的小儿血管瘤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齡3月~5岁,共有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 %,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血管瘤面积最大5 cm×6 cm,最小0.2 cm×0.2 cm。 1.2诊断标准①症状:患处皮肤颜色异常,以红色、鲜红色、紫色、紫红色多见,常被误认为是胎记,多发于婴儿时期,其中混合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肤的表面,并在皮肤表面透出红色,有的表面能看到曲屈盘张的血管,有些早期血管瘤的症状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大小不一的肿块,不痛不痒,误以为是外伤引起的淤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畸形血管的管径随之增粗,深度越来越深,治疗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预后就相对越差。②体征: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压之不褪色,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浸入真皮和皮下组织。③影像学:CT检查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等至稍高密度影,可合并斑点状钙化,典型表现为不均匀的斑点状增强,伴有襄性部分的病变,可见环状增强。 1.3方法术前多与患者及家屬沟通交流,耐心讲解平阳霉素的治疗原理及方法和药理作用,平阳霉素虽然是抗肿瘤药物,但是没有任何抑制造血功能,帮助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病变部位常规消毒,抽取浓度为2 mg/ml的混合药液,距血管瘤边缘1~2 mm处进针,沿不同的方向呈放射状注射药物,术后适合加压包扎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余部位可沙袋压迫,病变位于四肢者应减少活动,以减轻组织肿胀。对面积较大者分次注射,一次未愈半月后再注射1次,2~5次为一个疗程;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 mg/次,分

2019年淋巴血管瘤的危害,淋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20210210085157)

2019 年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淋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篇一: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淋巴血管瘤在临床中较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之少见。淋巴结处的肿大,用有触之有硬物样东西,可以波动,巴血管瘤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起源于颈后三角者有向颊、耳下腺区域发展倾向。那么,淋巴血管瘤有哪些危害呢?下面由成都长峰血管瘤医院专家为您详细讲解。 1、海绵状淋巴血管瘤:这是淋巴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很小,但也可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病损为境界不清、海绵状皮下组织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无颜色改变。据统计,52%的损害侵犯头颈部,30%在下肢,16% 在臂及腋部,20%在躯干。发生在颊部及舌部者多为单纯海绵状淋巴血管瘤,而颈、腋、口腔底部及纵隔者以合并囊性者为多见。 2、单纯性淋巴血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疱,组成斑片状,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常见于颈、上胸、肢体近端等处。 单个水疱大小在1~ 3mn,—般不超过1cm,内容似粘液。有时带有血

性水疱,呈淡紫色和暗红色。水疱下方的皮下组织有轻度的弥散性水肿,偶见整个肢体肿胀。 3、囊性淋巴血管瘤:通常为多房性、张力性皮下组织肿块,但不能压缩,大多发生于颈部,尤其是颈后三角,偶有发生于腋、腹股沟及腹膜后区者。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很少数病例还可自然消退。起源于颈后三角者有向颊、耳下腺区域发展倾向,或下达纵隔。在颈前三角者,则倾向于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 如有感染及出血,可使肿瘤迅速增大,以致呼吸障碍,发生喘鸣声,舌咽困难或死亡。 篇二:淋巴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淋巴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淋巴血管瘤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婴儿患者和家族史支持先天性来源的假说,近年来研究证明海绵状血管瘤为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位于染色体7q 长臂的q11q22 上。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在不同时间段内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新鲜婴幼儿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内皮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普萘洛尔(propranolol) 对 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影响。结果:伴随普诺洛尔浓度增大(0μg/ml,20μg/ml,40μg/ml,60μg/ml,80μg/ml,100μg/ml,120μg/ml)及作用时间的增加(24h,48h,72h)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普萘洛尔作用不同时段后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明显。结论:普萘洛尔能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抑制血管瘤的生长。 [关键词]普萘洛尔;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 effects of propranolol on proliferation of 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 from infantile yang yong-qin,sun mo-yi,li jian-hu,liang liang,shen zhi-yuan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school of stomatology,the fourth militi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sh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pranolol on proliferation of hemangioma endothelial cells from infantile. methods in this study,we treated the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 平阳霉素在如今的医学中应用非常地广泛,它最初是在我国浙江省的放线菌中培养出来的,是一种白色疏松状固体的可用于抗肿瘤的抗生素,它不仅可以治疗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鼻息肉等恶性疾病,而且在治疗血管瘤方面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多多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平阳霉素 平阳霉素是从我国浙江平阳县土壤中的放线菌(Streptomycespingyangensisn.sp)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抗生素。经研究与国外的博来霉素(Bleomycin)成分相近。两者比较,搏来霉素为多组分的复合药,主要成分为A2;平阳霉素则为单一的A5。实践证明本品对鳞癌有较好疗效,而肺毒性相对较低。本品与博来霉素的作用相近,主要抑制胸腺嘧啶核甙参入DNA,与DNA结合使之破坏。另外它也能使DNA单链断裂,并释放出部分游离核碱,可能因此破坏DNA模版,阻止DNA的复制。

★二、适应症状 头颈部各部位鳞状上皮癌, 皮肤癌,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阴茎癌,外阴癌,肝癌恶性淋巴肉瘤,坏死肉芽肿 血管瘤,淋巴管瘤,鼻息肉,翼状胬肉 性病尖锐湿疣以及牛皮癣,白癜风、扁平疣等。 ★三、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原理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生成性疾病,不被控制的血管生成是其增殖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血管内皮过度增殖,有明显增生期和退化期。研究发现,caspase-3参与了血管瘤由增殖期转变为消退期的病理发生过程,caspase-3的活化诱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这可能是血管瘤自发消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诱导和调控内皮细胞的增殖,对血管瘤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抑制和阻断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加速肿瘤退化,将有助于血管瘤的治疗。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霉菌产生的博来霉素类,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抗生素,在小儿血管瘤的局部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毒性低,对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影响小,较适合于小儿应用。其治疗血管瘤的机理是迅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可破坏血窦内皮,促使血管瘤消退。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仍具有幼稚胚胎血管内皮的特征,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可迅速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促使血管瘤消退。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方案1题库

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血管瘤方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皮肤科

一、普萘洛尔作用机制 1.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2.抑制低氧诱导性因子-1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发生轴 3.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4.抑制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 5.阻止内皮细胞增殖、移动和分化 二、普萘洛尔药理作用 1.β受体阻断作用 1)心血管系统: 心率、心肌收缩力、心排出量、心肌耗氧量、血压下降 延缓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延长P-R间期 2)支气管平滑肌: 收缩平滑肌增加气道阻力,诱发或加重哮喘 3)代谢:低血糖 4)肾素:抑制肾素释放 2.内在拟交感活性 3.膜稳定作用 4.其他:抗血小板聚集 三、适应症: 婴儿血管瘤

溃疡型血管瘤 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PHACES综合征等 四、禁忌证 1.禁用 支气管哮喘 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 心脏传导阻滞(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 窦性心动过缓 2.慎用 过敏史 充血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 肺气肿或非过敏性支气管炎 肝功能不全 甲状腺功能低下 雷诺综合征或其他周围血管疾病 肾功能减退 五、治疗年龄:足月满月患儿

六、普萘洛尔(心得安)治疗血管瘤治疗方案 1.治疗前检查 ①血常规、血生化(含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 血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 ②测量患儿体重、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 ③瘤体测量及局部超声检查,特殊部位行局部MRI或增强CT。 2.治疗方法 1)用药第一天:0.5mg/kg/d,分两次口服,间隔12小时 2)用药第二天:增至0.75 mg/kg/d,分两次口服 3)用药第三天:增至1.0mg/kg/d,分两次口服 4)用药第四天:增至1.5mg/kg/d,分两次口服 服药期间监测:用药后每小时心率、呼吸、血压及用药后1小时、2小时血糖、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具体见治疗监测表) 3.服药方法 1)口服,饭前5分钟或与食物共进 2)将10mg普萘洛尔片均匀溶于10ml饮用水中,取其中﹏﹏ml予患儿口服 4.用药疗程 血管瘤增生期结束或瘤体消退并不再生长,然后逐渐减量停药,减量时间应超过2周

肝血管瘤

1、发病率 2、病理 肝血管瘤主要有两种:一是毛细血管瘤,二是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好发于幼儿,常多发,瘤体小,直径多为2cm以下。后者常见于中年患者,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瘤直径一般在3cm以上,甚至大到占据整个肝叶。病变左、右肝叶的发生率大致相等。两种血管瘤病理组织学上表现相似,都可以见到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腔内充满新鲜血液,间质中有中等量的结缔组织,有时出现间质黏液变,肿瘤中央纤维化常见,有时可出现广泛纤维化。血管腔内偶可见钙化(静脉石)。 3、临床表现 (1)病史与症状体征: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常达数年以上。50%-70%的患者临床无症状,仅在查体或其他原因行超声或CT等检查时发现。少数肿瘤较大(5cm以上)患者可出现压迫症状,主要是上腹不适、发热、嗳气、腹胀、腹痛等。体格检查可触及腹部包块,包块与肝脏相连,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有囊性感及不同程度的压缩感,有时可呈分叶状。 (2)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部分患者可有贫血表现。 4、影像学检查 (1)B超: 1)毛细血管瘤:肿瘤常较小,直径1-2cm,多单发,位于肝表面和邻近血管处,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肿瘤多为高回声,分布不均匀,可见细小圆形小暗区或管状无回声区,边缘可见凹陷,形成网状结构,部分肿瘤边缘为线状高回声,内部为低回声,有时低回声内见细小光点。 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较大时呈不规则形,边缘锐利。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可呈蜂窝状或条索状,低回声型肿块周边可见强回声带,巨大者强回声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边界清楚。(2)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或轻度分叶。密度多均匀,肿瘤较大者,其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少数中心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大多在60s内,个别在2min内出现边缘增强,部分血管瘤增强病灶可占据肿瘤的大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强灶逐渐由边缘向中央扩大,延迟10-15min后,肿瘤变为等病灶或高密度。较大肿瘤中心的更低密度可始终不增强,系瘤内血栓机化形成纤维瘢痕或有坏死所致。(3)MR:T1加权像表现为均匀性低信号或混杂性低信号(内有更低信号区),如有出血,可表现为高信号。T2加权像,随着TE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也增高。重度T2加权像肿瘤信号可达到或超过胆囊和脑脊液信号。肿瘤的纤维瘢痕在T1、T2加权及质子密度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4)血管造影:供应肝脏血液的动脉大小、形态及走形多正常。在动脉早期血窦显影,可见多发血管湖,一直持续至静脉期后达30s。一般无增粗、不规则的新生供血动脉存在。血窦显影通常呈环形或“C”形,系肿瘤中央纤维化或血栓、出血所致。有时可见动-静脉瘘。肿瘤较大者,可见血管增多、增粗且受压、移位。 5、介入治疗 (1)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证:①肿瘤较大,邻近器官受压移位,引起明显压迫症状者;②肿瘤较大,引起肝薄膜紧张导致疼痛者;③肿瘤破裂、出血者;④手术切除前准备;⑤肿瘤虽小,但一般治疗对疼痛效果不佳者。 禁忌证:①单发或多发肿瘤,病变较小(直径小于4cm)且趋于稳定、无临床症状者;②病变直径大于8cm或合并有动-静脉瘘者不适于经皮经肝瘤内注射治疗;③有血管造影禁忌证

2019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全文)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其在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1]。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如出生时体重500~1 000 g未成熟儿发病率为22.9%,出生时体重达1 000~1 500 g者发病率降为15.6%,出生时体重1 500~2 600 g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9.5%[2]。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血管瘤约67%为单一病灶,4%为多发病灶,13%为节段型,主要发生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3]。血管瘤有一个区别于血管畸形的非常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在生后3个月左右,瘤体大小可以增加达到最终面积的80%[1]。此被称为早期增殖期,之后增殖变缓,并且绝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很高(60%~90%),但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影响美观,部分血管瘤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则对患儿及其亲属可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适当的积极处理。自2008年法国医生Léauté-Labrèze等[2]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治疗有效以来,目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51例颌面部血管瘤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观察瘤体消退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38例完全消退,10例大部分消退。少数患者有发热和胃肠道不适,2例因注射过浅或过量造成局部瘢痕。结论: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标签:平阳霉素;血管瘤;疗效;局部注射 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8%,其中近60%发生在头颈、颌面部[1],常常导致颌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本科自2000年起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同时口服泼尼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0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患者51例,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9个月~42岁,平均21岁。单发性血管瘤43例,其中唇部12例,咽部9例,舌部11例,颈部7例,鼻腔3例,上颌窦1例。多发性血管瘤8例,其中颈部、唇部和咽部同时发病1例,咽部和舌部同时发病2例,颈部和舌部同时发病2例,唇部和咽部同时发病3例。血管瘤类型有海绵状血管瘤34例,毛细血管瘤11例,混合性血管瘤6例。瘤体最大面积为2.5 cm×2.5 cm×1.5 cm,最小为0.4 cm×1.0 cm×1.0 cm。均未受任何治疗。根据病史体征,穿刺或病理,全部均明确诊断为血管瘤。 1.2 治疗方法 取国产平阳霉素8 ml,用2~5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再加2%利多卡因1 ml。进针部位常规消毒后,将药液直接注入瘤体内。注射量的多少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而定,瘤体小者注射到瘤体表面苍白为佳,瘤体大者可分点注射,成人每次剂量不超过8 mg,小儿每次不超过4 mg。注射一次未消退者可间隔15~20 d重复注射。平阳霉素总剂量不能超过40 mg。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泼尼松10 mg每日1次,2周后药物剂量减半,减量后需维持1周,直到每次剂量2.5 mg为止。间隔1个月后可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瘤体完全消失,皮肤表面色泽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瘤体基本消失,皮肤表面色泽接近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退,需配合其他治疗。无效:注射后瘤体无变化。 2 结果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征是出生后早期快速增殖,该时期的病理特征主要是内皮细胞的增生,一年以后婴幼儿血管瘤可自发性缓慢消退。具体的临床表现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一周到一个月内出现病变,初期病变部位稍白,后出现一小红点;小红点快速长大,呈鲜红色,草莓状,可凸起于皮面,也可呈斑片样,与周围皮肤平齐,如瘤体生长于头皮,瘤体部位可出现毛发生长受限。瘤体在患儿3?6个月常快速增殖,迅速扩大,常发生于头部、面部及颈部,影响外观,如瘤体表面张力过大,常发生破溃,形成创面。患儿 1 岁以后瘤体生长缓慢,称消退期,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瘤体颜色转暗红色,瘤体表面张力降低。通常到患儿5?7 岁,婴幼儿血管瘤才会完全消退,遗留灰白色包块,有的呈囊状下垂,如位于头面部常需要手术治疗改善外观。大部分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可以依据典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据推测,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率为3%?10%。婴幼儿血管瘤作为良性白限性肿瘤,虽然具有自限性,但是仍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引发溃疡,继发外形毁损、疼痛和功能障碍。如眼睑、眶部的瘤体有可能影响眼睑的功能;乳腺

部位的瘤体如侵犯深部的腺体组织,有可能影响患儿的腺体发育。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容貌或形体美观。等待观察期问,血管瘤,尤其是?人颈部血管瘤给生长发育期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另外,约10% 的血管瘤生长快速,如不积极处理,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呼吸道阻塞,影响视力,血管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影响美观,等,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除生长在隐蔽部位,体积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观察”外,其他情况下均需要积极治疗,治疗越早,美容和功能效果越好。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目前口服普萘洛尔是临床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他的治疗方案为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95 染料激光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外用药物治疗如外用普萘洛尔乳膏,等,以及封闭治疗,如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聚桂醇类药物,或者是瘤体内注射尿素;低温冷冻治疗、放射治疗等。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综合疗法。 适应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尤其适应于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在1 岁以内。用药前需排除严重心脏疾病,包括心源性休克、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U -山°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支气管哮喘、气道敏感性疾病、通气困难或其他肺部疾病。对3肾上腺素受体过敏者也列为禁忌。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之前需要严格进行以下筛查。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血管瘤一般多发于婴儿时期或者婴儿刚出生不久。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瘤,对人们的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只是对人们的美观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那么,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1、硬化剂局部注射法:常用的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平阳霉素等;缺点是时间较长,愈后留下疤痕畸形,必要时须做整形手术修复。 2、放射疗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深度x光局部放射;缺点是愈后易致局部皮肤萎缩,儿童则影响骨骼发育。液态氮治疗冷冻疗法:只适用于较小的毛细血管瘤;缺点是愈后易留下疤痕硬块,且复发率高。 3、介入栓塞疗法:适用于较大的动、静脉血管瘤;缺点是复发率高,易致正常的组织器官坏死,如肢体缺血坏死,眼球缺血失明。 4、激光疗法:对血管来说,激光作用的色基为氧化血红蛋白。适应证1.鲜红斑痣:面部的治疗效果最好,颈部稍差,上唇和腿部较差 有关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患者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科学的治疗是最有效的。 5、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是将药物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主要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由于很多药物会有副作用,应遵医服用。 6、冷冻治疗: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达到治疗作用。仅适用于较小的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较多。 鼻部血管瘤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血管瘤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程度高。 2、核素锶治疗:核素锶源能出兆电子伏的β光线为带有负电,质量很少的电子流,其电子与浅层毫米)物质碰撞,可产生最大的电离作用,β光线作用于血管瘤内皮细胞产生电离从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组织微血管逐渐乳化、凝固,收缩,增生组织细胞速度减低、停止,最后消失。但是由于锶的有效距离仅有个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约为4%~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病以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1:5,约60%发生于头颈部。血管瘤往往在出生后几天至1个月内出现,早期表现为红色小斑点,随后体积迅速增大,在患儿1个月及4~5个月时快速增殖,达到其最终体积的80%。1岁以后进入自然消退过程,可持续3~8年甚至更长时间。 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虽然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局部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萎缩性瘢痕和纤维脂肪组织赘生物,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等待观察期间,血管瘤,尤其是头颈部血管瘤给生长发育期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另外,约10%的血管瘤生长快速,如不积极处理,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呼吸道阻塞,影响视力,血管瘤发生溃疡、感染、出血,影响美观等,少数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生长在隐蔽部位,体积较小或处于稳定状态的血管瘤可以等待观察外,其他情况下均需要积极治疗。治疗越早,美容和功能效果越好。 糖皮质激素是传统的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自2008年Léauté-Labr èze等首次报道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具有显著作用以来,大量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发现其对血管瘤迅速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诱导血管瘤消退的作用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已经替代激素成为治疗血管瘤

的一线药物,美国和欧洲相继发布了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 法国跨国企业PierreFabreDermatologie的儿科药物HemangeolTM口服溶液(propranololhydrochloride,盐酸普萘洛尔)已于2013年9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销售,HemangeolTM成为首个也是唯一用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药物。 自2009年以来,国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报道陆续出现,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认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应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但是,鉴于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血管瘤患儿就诊于多个不同学科,而且黄种人对普萘洛尔更加敏感,完全遵照执行欧美标准并不现实。为规范普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国内多名不同专业从事婴幼儿血管瘤诊治的知名专家共同讨论,形成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适应证与禁忌 1. 适应证 婴幼儿血管瘤,年龄在 1 岁以内。 2. 禁忌证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概述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概述 作者:webmaster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概述 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特别是小儿生长迅速的血管瘤以及成人颜面的血管瘤,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可以引起严重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平阳霉素是国产新型抗肿瘤抗生素,是平阳链霉素产生的多种博来霉素A组(A5),是一种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对造血功能亦无明显损害的新型抗癌药,抗瘤活性较强,毒性较低。其作用原理是药入瘤体后与细胞内DNA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游离基,再作用于DNA,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和切断DNA链干扰细胞分裂和增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此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可以迅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促使血管瘤消退,而皮肤不遗留瘢痕。本文就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的方法、疗效、护理及不良反应等做个综述。 1.治疗方法平阳霉素注射前全部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作胸透。取平阳霉素4~8mg,用生理盐水或1%利多卡因注射液2~4ml稀释,用药量的多少和稀释浓度与病变的部位、体积大小、病变类型、病人的年龄有关[1]。一般按1~2ml稀释液/cm2瘤体面积注射,表浅血管瘤用药要少,深部(如海绵状、混合性)血管瘤及较大儿童用药量可适当增加,不要一次性给太大剂量,以免出现血管瘤和局部组织坏死。注射后为避免药物快速进入血循环,可用中央空的环形纱布卷压迫病变四周,使药物能在血管瘤内充分发挥作用,时间以半小时为宜[2]。注射1次未痊愈者,可间隔7~15天重复注射,局部组织肿胀消除后,再行第二次注射为宜,一般3~5次一个疗程,用药总量最多不超过64mg。 平阳霉素的注射方法可因血管瘤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别。颜面部瘤体、眼睑上方瘤体通常较表浅,注意对美容的影响,严格掌握进针角度及药物剂量。一般为0. 5~0.8ml皮内注射、瘤体表面发白即可。慎防药液外渗刺激外周皮肤组织。躯干、四肢瘤体可分次、分层注射,注意对关节功能的影响。会阴部瘤体局部组织疏松、易污染、应采用集中与分散注射。注意局部清洁。囊性瘤体应先抽出囊腔内液体,再缓注入药液,确保药液注入腔内。穿刺中视液体的颜色可对瘤体作初步分类、定性。面积大且较深的瘤体要分期、深浅兼备注射药液[3]。 2.护理注射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小儿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早期生长速度较快,令家长忧心重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解除各种忧虑和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注射治疗前局部皮肤护理:瘤体局部皮肤必须无感染病灶。如果出现皮肤表面溃破、糜烂、渗液、水泡等现象应控制感染后作局部注射治疗[3]。 3.疗效文献报道经过临床实践,认为平阳霉素注射对单纯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最为理想,无后遗症、有效率基本达到90%以上;而对单纯型和混合型的皮肤表现者,则应注意药物的浓度,操作方法,注射后的护理等,否则易发生表皮溃烂,延期愈合,遗留瘢痕等,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可取得理想效果[4]。 4.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变态反应、肺部毒性反应和皮肤反应等[6]。 4.1 发热为刺激内源性致热原释放的结果。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4%,但局部用药发生发热的概率较低,发生率在10%以内。激素注射可抑制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控制的发热反应,并且还可预防的变态反应。因此可在平阳霉素注射前或后注射激素预防发热反应。 4.2 过敏性休克可在第1次用药后发生,亦可在多次用药后发生,可在用药中发生,亦可在用药后数小时至4小时发生。推荐在使用前按说明书上做药敏试验,平阳霉素1mg,生理盐水1ml,2%利多卡因1ml,皮下注射,观察1小时无过敏反应,再足量体内注射。或者局部注射之前至少应作一次药物皮肤划痕试验。因1岁以下患儿部分出现呼吸困难,喘鸣现象,注射时备好氧气,吸痰装置。 4.3 肺毒性急性反应表现为肺水肿,慢性反应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一般出现肺部病变在用药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8%。虽然小儿血管瘤有一定的自然消退率,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血管瘤持续发展,引起许多并发症。根据临床观察,血管瘤多见于女性,多数在出生后第1~4周出现,80%为单发,20%为多发,以头面部最多,约占60%以上。血管瘤在患儿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内生长迅速,以后逐渐变慢。另一种与血管瘤表现相似的病变为血管畸形,属于发育畸形而不是真性肿瘤。此种畸形绝大多数在出生时即出现,随患儿生长逐渐长大,并终身持续生长,可合并骨骼变形、肥大或破坏等改变。 尽管部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但对有并发症或某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例如颌面、唇、舌、鼻尖、眼睑等部位,由于影响美观和功能,应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对于血管畸形,则应尽早治疗,不能等待观察。 目前血管瘤、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够满意。近年来发现,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平阳星),对某些血管瘤或畸形有良好效果。其疗程短,疗效确切,注射后瘤体逐渐萎缩,不发生坏死,不留瘢痕,外形保存令人满意,特别适合于五官、颜面等特殊部位中小型血管瘤或畸形的治疗。 一般来说,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具有幼稚胚胎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可迅速抑制内皮细胞增生,促使血管瘤消退。注射方法为平阳霉素8mg,用注射盐水稀释,用4号半皮试针从瘤体周边注药,至瘤体表面稍变苍白为止。每次用药量不宜过多。对低流速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浓度要高,穿刺瘤体抽出鲜血后注药。由于瘤体内血流交换缓慢,药物注入瘤体后易积聚在局部,高浓度的平阳霉素可破坏瘤体内皮细胞,使肿瘤萎缩、消退。 瘤内注射平阳霉素一般用药量少,药物全身吸收少且缓慢,不良反应很少,必要时可重复注射,对于颜面部中小型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不失为目前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除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以外,平阳霉素对淋巴管瘤也有良好治疗效果,尤其对囊性淋巴管瘤,可达到完全治愈

毛细血管瘤的治疗及预防

毛细血管瘤的简单描述: 血管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属于血管畸形。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前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出现的皮肤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隆起,高出于正常皮肤表面。 后者大多数为不高于皮面的红色斑块;二者的共同点为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释手后恢复红色。大多数为错构瘤,但如果其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可能为真性肿瘤。许多患儿的毛细血管瘤在1岁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 毛细血管瘤的病种分类: 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葡萄酒色斑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蜘蛛形痣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血管瘤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完整版)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完整版)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其在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1]。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如出生时体重500~1 000 g未成熟儿发病率为22.9%,出生时体重达1 000~1 500 g者发病率降为15.6%,出生时体重1 500~2 600 g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9.5%[2]。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血管瘤约67%为单一病灶,4%为多发病灶,13%为节段型,主要发生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3]。血管瘤有一个区别于血管畸形的非常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在生后3个月左右,瘤体大小可以增加达到最终面积的80%[1]。此被称为早期增殖期,之后增殖变缓,并且绝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很高(60%~90%),但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影响美观,部分血管瘤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则对患儿及其亲属可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适当的积极处理。自2008年法国医生Léauté-Labrèze等[2]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治疗有效以来,目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那么,对于这种静脉畸形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按压时柔软,且可压缩,放手后又恢复。 3.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但是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

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核元素治疗,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 4.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

血管瘤治疗方法大全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各种方法我院都有开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铜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放射(同位素锶90)治疗及冷冻治疗。各种治疗方法各具有优缺点及一定的适应症(而非各种广告上常宣传的某种方法最好,可以包治各种血管瘤),须视血管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血管病变的类型、大小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健康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来客观辩证的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时需采用综合治疗方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外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咪喹莫特,噻吗心安,但咪喹莫特效果比噻吗心安好,而且噻吗心安对心脏有一定影响,所以用咪喹莫特的医院比较多,这两个都是老药新用,你要看说明书,都不是治疗血管瘤的,只是这几年发现对血管瘤也有作用,而且毕竟是外用药,没发现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开始逐渐用于血管瘤的治疗。外用药物没什么副作用,也不会疼痛,疤痕也比别的治疗方法轻微,理论上是不错的血管瘤治疗方法,但不足的就是效果不是很可靠,只有70%的患者有效。 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其原理是将药物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打针常用的分三种,一,人体代谢产物,是最古老的血管瘤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尿素。虽然是人体代谢产物,但激素是所有打针药物里副作用最多的,而尿素治疗则是所有的注射药物里打的次数最多的。激素一般一个月打一次,一般总共要打七八次,尿素则要天天打,一个疗程连着打七天,然后每个月都打七天,要打好几个疗程,相当于总的要打二三十次。但这两个药也有优点,那就是是所有药物里最便宜的,不管是激素还是尿素,一支药差不多也就十几块到几十块钱。二,化疗药物,一度被多数医院作为人体代谢产物的替换产品,主要有平阳霉素,博来霉素。效果不错,是用的时间最久,打的医院最多的药物,但就是毕竟是化疗药,很多人会害怕,价格中等,药费加上注射费,一次三四百,一个月打一次就够了。三,植物提取物,主要有聚桂醇,聚卡多醇。是现在最新型血管瘤治疗药物,最早由德国的医生发现,并用于血管瘤的治疗,风险最小,效果最好,但就是价格比较贵些,一支聚桂醇就要六百,一个月打一次就够了。 激光治疗:源于上世纪90年代,激光是高能量,聚焦精确,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单色光。与前面说的放射性治疗不同,激光在物理性质上属于光线,不是射线,不具有放射性。用于医学的激光很多,但不是所有激光都能用来治疗血管瘤,只有少数几款是专门用来治疗血管瘤的。其治疗原理是利用含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选择性的吸收,使血管内的血红蛋白瞬间凝固,使血管管腔闭塞,进而退化消失,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早期的血管瘤激光有VP激光,光动力激光及E光,而LP激光则是新款激光。 VP激光(包括KTP532,染料585,染料595三种型号),系最早用于血管瘤治疗的激光,由于其波长及脉宽较短,故而与冷冻和放射治疗相同,对较小的表浅的血管病变效果好,对较大的深的血管病变效不佳。 LP激光(1064nm激光)系近两年新上市的新款激光,与VP激光相比,由于波长更长,脉宽更宽,对草莓状血管瘤无论大小深浅效果均较理想,同时对严重的鲜红斑痣及葡萄酒色斑亦有较好的疗效,使激光的治疗范围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在血管瘤的治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其缺点是操作起来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敢用1064nm激光做的医院毕竟比较少,多数医院还是停留在以前的VP染料激光,毕竟用的久,熟悉。 光动力激光疗法(又称光敏激光疗法),基本治疗原理大同小异,只是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光敏剂来增加激光的疗效。需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再用黑光灯或长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区域,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导致血管瘤部血管内膜及间质出现光敏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进而引起血管内凝血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进一步损伤与破坏,使血管管腔闭塞,以达到治疗目的。主要用于葡萄酒色斑及鲜红斑痣的治疗,但此疗法在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