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十二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奥地利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及继承人都是奥地利人而得名。又因为他们都注重心理分析,所以又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门格尔是其创始人,其主要代表作是18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也是其主要代表。庞巴维克的主要代表作是《资本与利息》。

一、边际革命的含义和起因

1.含义: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奥地利和瑞士几乎同时出现了彼此独立的系统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著作,为其后不久崛起的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辟了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新时期。有人称其为“边际革命”。

2.起因:(有五种,见教材P325)

(1)认为它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2)认为它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是把李嘉图地租论暗含的边际分析扩大到了价值论和分配论等方面。(3)认为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片面强调供给和成本的一种修正,由强调供给转为强调需求。(4)认为它是经济学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经济学专业化或数学化的结果。(5)认为边际革命的发生是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说,其中第一种原因是出于误解,第二种原因则流于形式上的认识,第三种原因也仅仅是部分认识,第四种原因同样只反映了部分事实,只有最后一种原因比较符合历史实际。“边际革命”的发生,既与反对古典派价值理论的思潮有关,

也与造成古典学派衰落、社会主义学说和历史学派等各种“异端”兴起的社会斗争、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条件有关。

二、奥地利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

奥地利学派又叫维也纳学派,该派是19世纪20世纪初盛

行的边际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其创始是卡尔·门格尔。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奠定了奥地利学派边际效

用价值论的基础。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塞尔和欧根·庞巴维克发展了门格尔的学说。这三人一起成为奥地利学派最主要的代表

人物。

“主观抽象演绎法”及其特点

1.什么是主观抽象演绎法:

简言之就是运用抽象法把经济现象还原为各种要素,再对

之进行量的衡量,并找出其运动规律,从而解释经济现象。

抽象:从具体到一般

演绎:从一般到具体

2.主观抽象演绎法的内容:

(1)把人和物的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他们所谈的“人类经济”完全是超历史的人为抽象出来的“一

般经济”。他们认为,“人类经济”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

是人类的欲望,一是满足这些欲望的物质的有限性和稀缺程度。由这些基本要素就引出了经济问题。

(2)由于欲望无穷、物质有限所产生的“如何以有限的物质来实现欲望的最大满足”问题,就成为经济学的任务。

门格尔认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人类为满足欲望而

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庞巴维克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

和特质财富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3.主观抽象演绎法的特点:

(1)注重对于孤立个体经济的研究,是抽象演绎法的立足点。这种方法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元素,社会是个体的简单算

术总和;社会经济则是个体经济的简单机械综合,而孤立的个

体经济行为则是社会经济的缩影。个人和个体经济是第一性的

和本源的,而社会和社会经济则是第二性的和派生的。

(2)把对个人心理的分析作为经济研究的起点。奥地利学派依据边沁的“苦乐心理”学说,把人的心理动机归结为追求

享乐和避免痛苦。

(3)强调个人消费,抛开生产,这是奥地利学派研究方法的又一特点。他们认为,满足欲望的过程就是消费,因此,经

济本身也就是消费,至于生产,那只不过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手段。生产只是从属因素,消费才是决定因素。

三、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核心和中心思想,庞巴维克对门格尔的观点加以发挥并使之系统化,形成一整套

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物品的价值及其分类:他认为:价值就是表明某种关系。这类关系分为两种:一是主观价值,表示财货与人的

福利关系;二是客观价值,表示财货与人的福利之外的关系。a. 财货与其自身的自然的,机械的或技术性后果的关系,也就是

说,财货与其使用价值的关系;b. 财货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指交换价值和购买力。经济学要研究的只是主观价值

和客观价值的第二种。

主观价值:价值

客观价值:交换价值

客观价值在主观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释和说明。因此,主观价值是价值论的主体和骨干,价值论的任务就在于解释主

观价值的本质、起源和量的决定。

(2)主观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人们对财货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是个人主观心理状态的反映。

(3)物品价值的起源:庞巴维克从需要和需要的被满足出发,认为价值取决于主观效用,其有无与大小,完全依人的主

观评价为转移。

庞巴维克认为:“如果我认为我的福利同某一特定财货有关,占有它就能满足某种需要,能给予我一种没有它就得不到

的喜悦或愉快感,或者使我免除一种没有它就必须忍受的痛苦,那么,我将说这一特定财货对我是有价值的。”总之,奥国学

派认为,价值起源于主观效用。

这种主观价值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

下都能产生的。这个条件就是物品的稀缺性加上主观效用,二

者缺一不可。

决定商品是否有价值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稀少性;另一个

是主观效用。

他举了涌泉边和灼热沙漠中,一杯水的效用和价值的关系。前者有效用,无稀少性,因而无价值。后者既有效用,又有稀

少性,因而具有价值。

(4)价值量的决定:他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边际效

用来决定。而边际效用由需要及其供应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比如10个面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面包的价值应该是面包所带效用最小的为面包的价值。

(5)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它生产出的最终消费品的价值决定,即由它所生产的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门格尔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然后,维塞尔把它发展成著名

的“归算论”。

对于此问题,有三种解答:

第一、门格尔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

产品的价值决定的。庞巴维克又补充道,生产性物品只有在它

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提供效用即能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时,才

有价值。即最终由它们的最后制成品的边际效用量决定。

第二、庞巴维克提出补全物品的价值的构成理论。补全物

品的价值是和它作为一个整体所能提供的边际效用相适应的。

第三、维塞尔在此问题上,提出了“归算理论”。他提出,每一种生产资料、每一种工具,每一块土地或者每一份原料、

每一种劳务,都代表事业中的一份,这一份,由于对于这种事

业的结果有所贡献,因而使结果的一个份额都归算于它,并且

它的价值也就必须由这种结果的总数来决定。即生产资料的价

值非但来自它们生产的消费品,消费品的价值反而来自各生产

要素的“生产性贡献”。

维塞尔的“归算论”把生产资料的价值归结为具体各生产

要素在产品中所占有的份额。生产要素的价值一旦确定,这些

要素“也就决定了它所得到的报酬的数量”。所谓“归算”,

就是指如何把产品的价值分成适当的份额,再把这些份额分别

归属于与生产该产品有关的每个生产要素。他认为,“归算论”不仅说明了各生产要素的价值,也同时解决了分配问题。

维塞尔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

如果:X+Y=100

2X+3Y=260

4Y+5Z=590

则X=40,Y=60, Z=70

这就是“归算”价值和分配份额。

(6)客观交换价值

客观交换价值指的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财

货的主观评价互相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是以交换者竞争中形

成的财货的边际效用决定的,即价格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

价决定的。

庞巴维克认为交换有四种类型:孤立的交换、买者单方面

的竞争、卖者单方面的竞争、买卖双方竞争。由于价格是在竞

争条件下形成的,买卖双方对财货的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果。

其中,主观评价又取决于财货的边际效用。价格上限为买者的

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的主观评价。价格最终在上下限间形成,即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例:马市上马匹价格的决定(参见教材335页)

买主卖主

对一匹马的评价对一匹马的评

(并愿意用低一些的价格买进)(并愿意用高一些的价

格卖出)

A1愿意出30镑B1愿意出10

A2愿意出28镑B2愿意出11

A3愿意出26镑B3愿意出15

A4愿意出24镑B4愿意出17

A5愿意出22镑B5愿意出20

A6愿意出21镑B6愿意出21

镑10先令

A7愿意出20镑B7愿意出25镑

A8愿意出18镑B8愿意出26镑

A9愿意出17镑

A10愿意出15镑

按照上表,如果马匹价格在15镑以下,则A1到A10这十个买主都愿意买进,愿意卖出的卖主只有B1和B2.这时卖主会利用买主之间的竞争,把价格抬高到15镑之上。随着价格的上升,愿意买进的人数减少,而愿意卖出的人数增加。如果价格涨到20镑到22镑之间,则A1到A5这五对买主和卖主都是交换的成功者,其中以A5和B5的竞争能力最小。因为如果价格低于20镑,B5首先被淘汰,如果价格高于22镑,A5首先被淘汰。无论A5和B5谁被淘汰,都会破坏供求平衡。因此,马匹价格必然在20镑到22镑之间。当然,这个限度还会缩小。因为在20镑到22镑之间的限度内,愿意进行交易的还有A6和B6.他们是A6到A10和B6到B8这些竞争失败者之间竞争能力最大的。如果价格是21镑10先令,卖主B6会立即加入竞争,结果卖主增加到B1到B6六个人,而愿意买进的买主还是A1到A5五个人。马匹的供给大于需求,马匹的价格必然下跌。如果价格降到21镑,愿意买进者增加到A1到A6六个人,而卖主还是B1到B5五个人,就会发生需求大于供给,马匹价格又会上升到21镑以上。这些竞争会迫使马匹价格保持在21镑和21镑10先令之间。在这一价格范围内,愿意买进者有A1到A5五个

人,而愿意卖出者有B1到B5五个人。供给和需求平衡,马匹

的价格就形成了。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评价:见P336-337.

它是一种主观的价值论,是反对种种以客观因素解释价值

的理论的。它的目的之一,是取代各种客观价值论。80年代以后,重点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运动。

(1)关于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

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以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心理范畴为

基础,不能说不存在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但关键在于这种主

观评价能否成为价值实体?回答应是否定的。因为:a.主观评

价应该以商品的客观属性存在为前提。主观评价也是受人的生

理条件制约的对客观物品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东西。b.即使

是主观评价反映了客观效用本身,那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只

有商品中共同的属性才能构成价值实体。

庞巴维克说他可以抽象出一种一般的效用作为价值的基础。这种抽象理论上当然可能,但这种一般效用能否充当价值实体,是要到实践中检验的。

(2)关于价值量的衡量问题奥地利学派想以“边际效用”从主观评价上对价值加以衡量。这在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因为:a. 主观因素能否衡量,怎么衡量,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甚至今天也没有解决。B. “边际效用”在价值决定上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它只能说明主观心理评价对某些特定物品的其它

方面也许有意义,但对价值决定却没有意义。

(3)关于价格论问题人们的主观评价可以影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但不是决定因素。人们的购买除受主观评价影响外,还受购买力的影响。购买力恰恰又以市场价格为转移。

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格论以买卖双方的平衡为基础,其中既有供求论,又有效用论,是两者的某种综合。奥地利学派想以主观因素说明问题,但缺乏真正的说服力。他们想抛开客观因素,却又不能真正离开客观因素。

四、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分配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是受到加利阿尼的时差利息论的影响。

庞巴维克利息论的观点是把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及利率高低,看作根源于和决定于人们对待等量的同种商品现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物品的分类;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

(1)现在物品:指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在欲望的物品。

(2)将来的物品: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现在的欲望,而是满足人们将来欲望的物品,或变为现在物品后才能供人们消费的物品(生产资料、劳动都在内)。

2.时差利息

人们对两种物品评价不同,物品的价值就不同,其差额就是价值时差。庞巴维克说:“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类和同

一数量的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这个命题是我要提出的利息理

论的要点和中心”。

存在原因有三:

一是存在着“需要和需要供应之间的差别”。人们对现在

物品的评价大于对未来物品的评价是出于他们现在的困苦和急需。(比如遭受灾害、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等)。

二是人们有“低估未来”的倾向。因为,人们知识上有缺陷,考虑问题不周到,缺乏想象力,所以会低估未来;人们意

志上有缺陷,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人们往往感到人生短促、世事多变,不能等待着享受未来的效用。注重现在,低估未来。

三是“现在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也造成人们低估未来,

重视当前。因为,现在的生产资料可比将来才会有的生产资料

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有了可直接满足现在需要的物品,就

能促成运用生产工具的生产去制造更多的消费品。这都是现在

物品技术上的优越性。因此,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要高于未

来物品。只有未来物品,没有现在物品就不能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庞巴维克举了孤独渔民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这个渔

民用手每天捕三条鱼后全部吃光。如果他有一条船和一张网,

每天就可捕30条鱼。如果制造一条船和一张网需要一个月时间,那么,他可以先借90条鱼维持一个月的生活,同时去造船织网,二个月后再归还180条鱼。这样,有了船和网后,这个渔民就

可在下个月获得900条鱼,还债后仍然富余720条鱼。对于这

个渔民来说,马上就有的船和渔网是现在物品,能够在本月内

就提供较多的鱼;而下个月才有的船和网则为将来物品,当前

并不能为他多提供一条鱼。所以,在这个渔民看来,现在的船

和网必定优越于将来的船和网。

(2)时差利息的形式:

由于时间不同而造成价值的差异,就是物品价值的“时差”。由于有“时差”存在,就要求在等价交换中。未来物品

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在量上等于该价值差价的“贴水”。这种贴水就是利息,即“时差利息”。各种利息形

态都是“贴水”的不同形态。

(3)时差利息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借贷利息。这是“时差利息”最简单的形式,典型

的形式。人们借出去的是现在物品,以后偿还的是将来物品,

前者价值大于后者价值,所以,归还将来物品时必须另外加一

笔“贴水”,即差额。这就是借贷利息。

第二,企业利润。这是庞巴维克基本的利息形式,也是最

重要的利息形式。他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是物质上的现在物

品和经济上的将来物品,而工资则是现在物品。工资在价值上

要大于劳动。只有经过一段时间,通过生产过程,生产资料和

劳动才能变为经济上的现在物品。这时,由于“时差”的关系,价值增加了。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就是企业利润。也就是对“时差”的“贴水”。

第三,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就是租金。耐久物品包括工具、土地等等。庞巴维克认为,耐久物品可以在长时间内提供一系

列不同的效用。耐久物品的价值就由这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效用

总和来决定。其中,远期效用价值低于近期效用价值。因此,

耐久物品的价值就是这个递减系列的价值总和。时间每经过一段,各级效用就向近期效用前进一级,而原来的近期效用则“成熟”为现期价值被利用了。于是,各级效用的价值也都增

加了一级。他认为,本年价值减去该年耗费,就是该年的租金。这也是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时差”。租金即该“时差”之贴水。

庞巴维克认为,由于土地的年效用系列是无限的,所以,

其最终端的年效用价值为零。这样,土地全部现在价值就是其

租金,即利息。

(4)对“时差利息论”的简单评价庞巴维克对收入形式的归纳并不能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各种收入的实质。

“时差利息论”的中心是说明时间因素和心理因素可以创

造价值。庞巴维克忽视了时间只有创造价值的条件和价值形成

的存在形式,心理因素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这种错误割断了

利息同决定它的客观因素的一切联系,从而不能正确说明它的

来源和形式。

庞巴维克理论基础的依据是片面和错误的:“需要和需要

供应的差别”引起人们评价的差异,这仍是一种与边际效用价

值论基础有关的供求方面的因素;低估未来的说法则有片面性,而且无法从经济学上说明问题。连庞巴维克自己也认为该条完

全不会发生直接影响;现在物品在技术上的优越性,是“资本

生产力论”的变相说法。

五、庞巴维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批评(简单了解)

庞巴维克宣传自己的主观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同时,对马克

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抨击和批判。

维塞尔认为,劳动价值论在德国的广泛传播,是社会主义

者们“对利息发动十字军”的攻击的主要原因。而他有责任出

来反对社会主义者,为资本主义辩护。他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

种“陈腐的议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说明“未来社会”中的价值现象。

1894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庞巴维克又很快出版了《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一书,继续对马克思的理

论进行攻击。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大学生西方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2143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C )。 A.购买欲望B.购买能力C.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D.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2.供给的变动引起(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3.如果需求的弹性系数为1.5渐格下降时总收益将( A)。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4.边际效用为零时的总效用( D )。 A.等于O B.等于1 C.降至最小D.达到最大 5.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 B )。 A.产量将保持不变B.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C.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D.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6.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C )。. A.1年内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7.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B )。 A.劳动的供给量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C.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了D.劳动的供给量先减少,后增加 8.搭便车通常多被看作是公共物品,是指( c )。 A.有些人能够免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有些人能够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使用公共交通工具C.无法防止不愿意付费的人消费这些商品D.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大予需求,从而把价格压低,直到实际上免费供应为止 9.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A )。 A.制度、资源、技术B.劳动、资本、资源C.资本、劳动、制度D.劳动、资源、技术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从奥地利学派视角解读经济危机 提要本文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并从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同时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经济危机;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037.1文献标识码:A 一、奥地利学派的相关理论 奥地利学派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创始人为门格尔,继承者为庞巴卫克。21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做了一些补充。他们反对计划经济思想,反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作用。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又称维也纳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在于注重市场竞争的行为性、过程性。近20年来,这一流派在西方学术界、政治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规都是依据新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制定的。新奥地利学派继承了旧奥地利学派的传统,致力于经济行为、资本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等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理论包括: (一)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是奥地利学派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义后期的高涨阶段是利率过低引起暂时性资源错置而造成的。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另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产资料(劳动和土地)不是用来直接生产消费品,而是用来生产未来消费品。采用这种生产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产资料获得更多的消费品。如果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需求总量相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增加时,就会发生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向资本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方法的过渡;如果前者相对于后者减少,就会发生向资本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法的过渡。由于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二)计划经济。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计算需要有价格提供指导,而计划经济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所以不可能利用要素价格来指导,经济计算在计划经济中是不可能的。合理的经济配置是要以合理的经济行为做基础的。而合理的经济行为又以合理的价格和成本的计算为依据。而在计划经济中,没有要素市场也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机制的计划经济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重农流派及其影响

重农学派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摘要:重农学派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重农学派的主张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农业生产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规模经营、改革农村现有体制与制度。 关键字:重农学派、现状、生产率、规模、制度 一、重农学派概述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称谓。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1767年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魁奈著作选集,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但在当时,这个新名称没有得到通用。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魁奈无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 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商业是必要的。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 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2、思想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

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 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

(财务知识)第三章重农学派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派别

第三章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派别 ——重农学派(18世纪50—70年代)【章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首先了解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理解和熟悉魁奈的经济学说。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重农学派概述 1学时 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 3学时 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课下阅读) 【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魁奈的经济学说。难点是对魁奈的《经济表》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 了解魁奈成为经济学家的个人经历,懂得成为经济学家的主要品质在于: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兴趣。了解重农学派的产生背景,理解重农学派的产生背景决定了其封建主义外观的特征。联系中国经济学在转轨时期出现的不同派别,认清不同派别的外表和实质。了解重农学派与中国经济思想的关系。 【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主要运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课外阅读《魁奈经济著作选集》(中译本)。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思考题】 1、名词简释:重农学派;《经济表》;纯产品;原预付和年预付。 2、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 3、《经济表》述评。 4、杜尔哥对重农主义作了哪些发展。 【课时单元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农学派概述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已有的相当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封建剥削(主 要对农民)更加残酷。 2、政治方面:正处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的矛盾) 3、思想方面: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自然秩序思想对重农学派产

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哲学基础。 4、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方面:当时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仍统治着法国。 布法王路易二四死后,法国财政经济濒临危机的情况下。法王路易十五接受毛遂自荐的英国经济学家、银行家约翰·罗(John law,1671-1729)的建议:即通过信用扩张,发行纸币来挽救法国政经济危机。并任命罗为财政大臣。1715年,约翰·罗就任法国财政大臣,并开办银行,发行纸币代替硬币,用纸币涛偿债务。结果导致通货膨胀、财政崩溃。财政经济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约翰·罗也被解职逃出法国)。这时,经济问题成了法国社会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思想界讨论的中心。正如伏尔泰所说:“全国总算谈厌了诗文、喜剧、悲剧、小说、道德观念、神学等问题,而终于谈论面包问题了。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包括60岁的宫廷御医魁奈在内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法国的经济问题,以魁奈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重视对农业问题的研究,并组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政治和学术团体。重农学派就是这样诞生的。 二、重农学派的主要成员: 除首领魁奈(F·Quesnay,1694-1774)外,还有 维多·米拉波即老米拉波(V·R·Mirabeau 1715-1789),(从1767-1776年,重农学派成员每周在他家里集会讨论学术问题。) 利维埃(Riviere,1720-1793) 奈穆尔(D·Nemours,1739-1817)“重农主义”一词(Physiocracy)就是他在编辑出版魁奈的著作时以此作为书名的。 波多僧正(Baudeau,1730-1792) 小米拉波(H·G·Mirabeau,1749-1791) 杜尔哥(Turgot,1727-1781)。虽不承认自己是重农学派成员,且从来没参加他们活动,但他的观点和魁奈一脉相通,并进一步发展了魁奈的经济学说。马克思说,重农主义在杜尔哥发展到了顶峰。 在经济学说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学派象重农学派那样,其观点较为一致,他们不仅在学说上而且在私人关系上结成一体,共同拥戴一个学术领袖,许多文章都经学派成员传阅和讨论后发表,并办有学术刊物《公民评论》。 由于重农学派最早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把重学派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重农主义主生于法国,但是它的影响则不仅仅限于法国。它对整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重农主义的基本特征: 1、“自然秩序”观 在重农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自然秩序”观念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重农主义整个学说的基础。当时,重农学派的成员对于自己所主张的经济理论就是以“自然秩序”来标榜的。利维埃所以写的一本书,书名叫《政治社会天然固有的秩序》。奈穆尔在整理编辑魁奈的著作,将其编成《重农主义,即人类最好统治的自然构成》一书。“重农主义(physiocracy)”一词被首次提出。这里必须指出,重农主义的法语原文为“physiocratc”英文单词为physiocracy,系由希腊文的“自然”和“统治”、“支配”两词合成,意指自然的统治。后来亚当·斯密把魁奈的理论体系视为不同于重商主义的“重农体系”或“重农”主义。因此,日本和中国的学者就将physiocrate一词直接译成“重农学派”或“重农主义”。由此可见,尽管以魁奈为首的学术团体非常重视农业,但是,重农主义体系的精髓是“自然秩序”思想而非重农思想,它贯穿于重农主义的全部理论之中。 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是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对封建专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空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和。 2.宏观经济学是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宏观经济有关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说明国家与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的整体运行。 3.吉芬商品一般是指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具有价格上升,需求的特点。 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成____方向变动。 5.由于竞争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市场被划分为四种市场结构即、____、和。 6.恩格尔增定律是指随着收入加,用于中的支出在整个货币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 7.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的曲线。 8.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的 之总和 9.中央银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叫做。 10.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衰退中引起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供给时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需求的弹性越小。( ) 2、一般来讲,生活必需品的弹性是小于1的,这说明消费者在此类商品低价时的总支出将小于高价时的总支出。( ) 3、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可以通过收人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加以解释。( ) 4、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的区别在于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位基础。( ) 5、一种商品在其既定的需求曲线上,需求弹性肯定是相同的。( ) 6、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大于1的商品更适合于薄利多销。( ) 8、某种产品的价格下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 ) 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10.对于消费者均衡,如果从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则结果肯定不同。( )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则会( )。 A.增加 B.减少 C.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D向左下上方平行移动2.当消费达到饱和点时,总效用曲线呈(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水平状 D.向左上方弯曲3.当产品A 的价格下降,产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应归结为()A.A和B是替代品B.A和B是互补品

二战前后六位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

二战前后六位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保险061 辛秋实 10060148 米塞斯的货币理论 米塞斯的基本成就是,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和其他边际主义者建立的边际效用理论应用于货币需求和货币的价值或价格,而边际效用理论本来是为了解释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价格而建立起来的。从此,货币理论不再与个人行为和效用、供给、需求和价格的一般经济理论分离,也不再孤立地存在于“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交易方程式”的内容之中。 在把供求分析应用于货币时,米塞斯采用了威克斯蒂德的概念,供给是特定时刻一种商品的总存量,需求是增加和持有现金余额的总市场需求,源于不同数量的货币在市场参与者的价值刻度上的排序。威克斯蒂德的概念尤其适用于货币的理由是,第一,货币供给,要么在金本位制下与当前生产相比极其持久,要么由市场之外的政府权威决定,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市场上人们渴望的众多商品中,惟有货币不是为了消费而获取的商品,而是为了日后交换而持有的商品。因此,“需要持有”成了适用于分析货币功能的概念,因为为了日后出售而持有恰恰是货币独有的显著功能。米塞斯还能够解释对现金余额的需求,将其解释为每个人的序数价值刻度上边际效用的结果。在米塞斯的分析中,他以他的奥地利同事Franz Cuhel的见解为基 础,发展了严格序数的边际效用,彻底清除了效用可度量的错误假设。 熊彼特的货币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有其独特的一面,这种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基本概念的定义上。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连续发生的经济事实的变动,其意义就是每一单位时间的增多或减少,能够被经济体系所吸收而不会受到干扰”。它主要是一种

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是同一种适应过程,象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在这种意义上,“发展主要在于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做新的事情,而不问这些资源的增加与否”。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同时,熊彼特强调,经济发展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出现“常常是我们所谓的发展的一个条件。但即使它们常常使得我们所谓的发展成为可能,可是它们并不从自己身上来创造这种发展”。可见,虽 然在概念涵义的界定方面,熊彼特的观点与现代发展理论家有所不同,但关于增长与发展关系的说明已非常一致了。 伯南克的货币理论 伯南克的成名之作,是《金融危机之非货币因素如何加剧大萧条之蔓延》,发表于1983年6月号的《美国经济评论》。透彻理解大萧条,是伯南克长期为之着迷的重要课题。他说,“理解大萧条是经济学者一直梦寐以求的高远理想。大萧条不仅催生了宏观经济学,让它成为一门独立独特的学问,而且1930年代的经验依然深深影响着经济学者的信念、政策建议和研究策略。此影响究竟有多么深远,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撇开实际运用价值不谈,解释1930年代颠覆全世界的大萧条,依然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学术和知识挑战,令人激动不已。”

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在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首创了“经济”这一词汇,对奴隶主的家庭经济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代表作《居鲁士的教育》、《雅典的收入》。 2、理想国:由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以分工为基础的设计。对应于人的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理想国三个自由民阶层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及平民。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 3、公平价格:由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提出,指某一时期不受市场影响的,大多数人一次进行交易的稳定价格,其实质是商品的价值。 二、问答题 1、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家庭管理与货殖。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是相对有限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是相对无限的。前者是合乎自然的,后者是违背自然的。 2、阿奎那经济思想中的折中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学说折衷主义的特点。关于货币:一方面,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有内在的稳定性,反对任意贬损货币价值。关于商业:一方面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在一定条件下是合理的。关于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1、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最早出现于公元14、15世纪。是18世纪前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2、柯尔培尔:17世纪末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1665年做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推行了一套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重商主义的实践家。 3、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增加本国货币。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叫做重工主义。 二、问答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 (4)奖励增加人口: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主张增加人口。 2、托马斯孟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思想? (1)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外贸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2)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3)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4)论证了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如发展转程运输业等。

经济学说史第五章练习题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纯产品”学说是()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 2. 魁奈把整个社会还分为三个阶级的依据是()。 3. 魁奈把农业资本区分为两个部分:()和()。 4. 魁奈提出人类社会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 5. ()、达经逊、()和()都是重农主义的先驱者。 6. 杜尔哥认为土地所有者之所以能占有“纯产品”,是凭借对()。 二、选择题 1. 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布阿吉尔贝尔 B 坎蒂隆 C 魁奈 D 杜尔哥 2. 魁奈把整个社会划分为三个阶级,它们是()。 A 工人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B 生产阶级、地主阶级、不生产阶级 C 生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D 工人阶级、地主阶级、不生产阶级 3. 杜尔哥是法国重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著作是()。 A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D 《重农主义》 三、判断题 1. 重农学派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是他们的一大功绩。 2. 在重农主义者看来商业不是财富的源泉,只有农业和工业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3. 魁奈认为农业表现为财富的增加,工业表现为财富的扩大,因此正确的提出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纯产品只在农业部门中产生。 4. 魁奈错误的将农业劳动生产力看成是自然的赐予,是自然的生产力。 5. 魁奈科学的划分了社会阶级结构,将社会划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 6. 魁奈的资本理论仅限于农业资本,在他看来只有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因此资本划分仅能局限于农业资本的研究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7. 魁奈将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8. 马克思称赞:“在魁奈那里,重农主义体系发展到了最高峰”。 四、分析题 1. 魁奈是如何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 2. 试述魁奈经济表的贡献与缺陷。 3. 简述魁奈的纯产品理论。 4. 简述魁奈的社会阶级理论。 5. 简述魁奈的资本划分理论。 6.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有哪些发展?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

重商主义:一方面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性商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在英国为首的西欧开始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期出现的经济学说(经济思想)及经济政策的总称。 萨伊“三分法”:最先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为了经济学的内容划分和体系的构建尊定了基础。 “戈森第二定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知道最后达到饱和状态;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随着一个人拥有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最后效用程度是逐渐减少的。价值的大小就是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即边际效用的大小。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对以后的政治经济学影响甚大。 代用原则:生产者的知识和经营能力所及,他们在每一场合下都会选择最适合的生产要素,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一般都小于可以用来替代它们的任何其他一组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总和。 菜单成本:菜单成本:菜单成本指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改变价格的信息和理由;所有这一切都会引起一笔开支和费用.虽然菜单成本的数值并不大,但是,如果菜单价目表变动的次数很多,那也会给厂商带来一些不利之处,如使顾客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工资粘性指工资不能迅速调整。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忽视生产。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生产→重工主义。(3)对货币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要是把货币看做贮藏手段,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重商主义:开始把货币看做货币资本以及在运动中自我增值的手段,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⑴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认为只有农业才会创造财富。坚决反对重商主义。⑵把“自然秩序”的学说作为整个学说的基础。他们认为凡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都会健康发展,反之,违反自然秩序社会就会处于病态。⑶他们的学说带有浓厚的封建外观,重农学派的学说虽然在本质上看是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但从表面上看却有着一块封建招牌,他们把自己说成是封建阶级的代言人,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的身上。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有它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2)工人及其家属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3)给劳动者高工资。主张“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给劳动者以较高的工资。

应用文-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 '一般认为,奥地利 学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经济学原理》的 。当时还是个公务员的门格尔也因此书而成为维也纳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经担任数年鲁道夫(Rudolph)王储的私人教师和旅伴后,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两位更年轻的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Eugen von 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冯·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虽非门格尔的学生,却成为门格尔这本成名之作新观点的热情支持者。在19世纪80年代,由于这两位追随者和门格尔一些学生不遗余力 ,特别是由于门格尔本人发表了一本有关方法论的著作,门格尔及其追随者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至此,奥地利学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实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 ;1890年《美国 及 科学学会年刊》的编辑们一再要求庞巴维克撰文阐述这一新学派的思想。下文力求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作简要回顾,着重介绍(1)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该学派的核心观点;(3)该学派及其观点与其他主要经济学流派之间的关系;(4)目前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关系的各种学说及观念。 奥地利学派奠基人 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主义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相同的一些特征。近年来,特别是W·贾菲(W.Jaffé,1976年)的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如W·格拉斯尔(W.Grassl)和B·史密斯(B.Smith),(1986年),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 思想 起来了。 门格尔著作的锋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原理》着力于重建经济科学的基础,即在保留经济学抽象与理论特色的同时,对价值与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古典派经济学家们认为,价值受以往资源成本的支配;门格尔则认为,价值是对今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实用性的判断。门格尔的著作虽是奉献给德国和奥地利说德语的学术界的,但它在方法、风格乃至本质上,都与当时德国各大学的研究大相径庭。后者的研究虽也尖锐批评古典经济学,但它抨击的是其理论特征,其主张主要是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门格尔著作发表时,以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为首的新历史学派正开始取代以罗雪尔(Rosoher)、克尼斯(Knies)和希尔德布兰德(Hildebrand)为首的旧历史学派。年方31岁的奥地利公务员门格尔显得小心翼翼,尽量不与德国经济学界冲撞。事实上,他以“恭敬之心”将《原理》一书题献给罗雪尔,并“作为一个奥地利伙伴的友好问候以及作为对德国慷慨恩赐我们奥地利人以科学启迪的菲薄报答……”(门格尔,1871年,前言)。门格尔显然希望人们会认为他的理论创新证实了德国学者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献出一种新的经济学以取代备受怀疑的英国正统古典学说。 但门格尔注定要大失所望。德国经济学家对他的著作不屑一顾。即便一些德语学术刊物注意到它,也是或被完全曲解,或被一笔带过。在《原理》出版后整整10年中,门格尔完全是孤立的;当时不存在什么奥地利“学派”。19世纪80年代,当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热情洋溢的著作开始问世时,这一新学说虽被冠以“奥地利学派”的称号,但与其说是一种尊称,倒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2018经济学百年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生活中,一个人是为了他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出自()。A、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B、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 《经济分析史》 D、 《经济学与公共目标》 我的答案:B 2关于明治维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推翻了德川幕府 B、 它使大政归还天皇 C、 它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D、 它是一场政治、经济、文化革命 我的答案:D 3经理人员,甚至包括高级雇员拥有的权利是()。 A、 所有权 B、 支配权 C、 经营权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C 4亚当斯密认为()是唯一和谐的体制,只有它能够使国家富裕起来。 A、 商品贸易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社会经济 我的答案:B 5()是最早研究企业的,研究原始意义上的企业。 A、

凡勃伦 B、 钱德勒 C、 伯利和米恩斯 D、 李斯特 我的答案:A 6李斯特认为西班牙、葡萄牙等工业、权力的奔溃是与()的丧失共同发生的。A、 民主 B、 自由 C、 独立 D、 创新 我的答案:B 7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假设每个人都是()。 A、 自私自利 B、 理性的经济的 C、 大公无私 D、 注重集体 我的答案:B 8现代股份公司的优点是()。 A、 聚集资本 B、 分散风险 C、 管理的专门化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9李斯特认为一国的最大部分的消耗应用于()。 A、 当代生产力的促进 B、 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C、

当代生产力的创新 D、 未来生产力的创新 我的答案:B 10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于()出版。 A、 1867年 B、 1876年 C、 1869年 D、 1872年 我的答案:A 11根据加里·贝克尔的婚姻经济学理论,()的婚姻较稳定。A、 知识分子 B、 富人 C、 穷人 D、 农民 我的答案:B 12()认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财富的极大增长。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亚当斯密 D、 刘易斯 我的答案:C 13“交易费用”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A、 凡勃伦 B、 钱德勒 C、 科斯 D、 李斯特 我的答案: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