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水文

第三章--水文

第三章--水文
第三章--水文

第三章地球上各大水体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的六大水体包括海洋、_、_、_、_和_;世界大洋分为_、_、_、_四部

分。

2、根据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可将海洋分为_和_;海又可分为_、_、内海、外海、_。

3、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具有_、_、_的特点。

4、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_和_;前者主要分布在_地区,随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后

者主要分布在_地区,随_的变化而变化。

5、决定冰川积累的是_,决定冰川消融的是冰川区的_。

6、湖泊水的运动形式有_、_、_和波浪。

7、河口区潮汐的涨落过程分_、_、_、_四个阶段。

8、沼泽的水文特征包括_、_、_、径流四方面。

9、河口按地貌形态分_河口和_河口;按咸淡水混合情况分_河口、_河口和_河口。

10、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_、地表水入渗补给和_。

二、单项选择

1、海水运动形式中具有大规模、较稳定、有规律的特点的是()

A、潮汐

B、潮流

C、波浪

D、洋流

2、下列不属于河流的水情要素的是()

A、流速

B、流量

C、水色

D、泥沙

3、下列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湖泊是()

A、阻塞湖

B、火口湖

C、冰成湖

D、构造湖

4、分布在我国三江平原的沼泽,表面形状呈浅碟形,泥炭层薄,按照沼泽发育程度,它属

于()

A、泥炭沼泽

B、低位沼泽

C、中位沼泽

D、高位沼泽

5、下列属于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的是()

①容水性②含水性③持水性④给水性⑤透水性⑥贮水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6、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径流类型的是()

A、过渡型

B、汇流型

C、缓流型

D、滞流型

7、按成因可以将波浪分为()

①风浪②驻波③前进波④气压波⑤地震波⑥深水波⑦潮波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⑦

C、①②⑤⑦

D、①④⑤⑦

三、判断题

1、海峡指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的天然通道,例如沟通两洋的有麦哲伦海峡和台湾海峡

等。()

2、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暖流沿岸多雾,温度高。()

3、水位指某河水水面在某一时间的绝对高程,我国采用1956年黄海海平面作为起算点。

()

4、在无风或风力很小时,平均流速分布在水面以下0.6米深处,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以下

1/3水深处。()

5、我国径流最多的季节是春季(3~5月),许多地区进入春汛时期。()

6、冰川冰冻形成按性质可分为冷型成冰和暖型成冰,前者是渗侵成冰的过程,后者是重结

晶成冰过程。()

7、大陆冰川运动以挤压流为主,而山岳冰川以重力流为主。()

四、名词解释

1、相应水位

2、雪线

3、沼泽

4、冰川

5、混合指数

6、极限深度

7、地下水

五、简答题

1、研究海洋有何意义?

2、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间有何影响?

3、径流向海汇集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4、按埋藏条件可把地下水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何特点?

答案:

一、填空题

1、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地下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主体部分(洋和海)附属部分(海湾和海峡)地中海、边缘海岛间海

3、循环性、不重复性、周期性

4、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东部雨量西部气温

5、降水量温度

6、混合、波漾、增减水

7、涨潮落潮流、涨潮涨潮流、落潮涨潮流、落潮落潮流

8、含水性、透水性、蒸发

9、三角洲三角港强混合型缓混合型弱混合型

10、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二、单项选择

1、D

2、C

3、C

4、B

5、C

6、A

7、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名词解释

1、相应水位:在河流各站的水位过程线上下游占在同一次涨落潮期间位相相同的水位。

2、雪线:指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3、沼泽:指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水分过饱和的地段。

4、冰川:指极地或高山地区由固态降水积累演化而成的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巨大冰体。

5、混合指数:指涨潮期间内进入河口的淡水量与涨潮期间的潮流量之比。

6、极限深度:当潜水埋藏深度超出土壤毛管上升高度及植物根系吸水深度时,潜水蒸发量

接近零,该潜水埋藏深度为极限埋深。

7、地下水:蓄存于岩石、松散堆积物和土壤孔隙、裂隙和溶隙中的水。

五、简答题

1、研究海洋的意义:①海洋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②海洋资源丰富;③海洋是国际间贸易

往来的重要通道;④海洋是国防建设的门户;⑤注意海洋环境保护。

2、河流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影响:1)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实现水分循环;②促进

地球上的物质转移和能量输送;③塑造各种地表形态;④给人类带来各种重要的财富。

2)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①气候因素,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多少、时空分布等;

②地貌地质因素,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形成、变化和水情要素等;③土壤植被因素,影响

径流含沙量及水位高低等。

3、径流向海汇集效应表现在:①径流补给对近岸海区的冲淡效应;②泥沙向海输入、陆地

不断延伸;③陆地元素不断向海洋迁移。

4、按埋藏条件可把地下水分为:(1)上层滞水:指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

水。特征:a、分布范围小,埋藏较浅,水量小;b、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c、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渗入;d、排泄以蒸发、下渗或向边缘流散;e、动态不稳定,季节变化明显。(2)潜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特征:a、埋藏较浅,分布广,便于开采利用;b、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c、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d、动态不稳定,季节变化明显,容易受污染。(3)自由水(承压水):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特征:a、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

b、自流水的分布区、补给区和排泄区常不一致;

c、埋藏深,动态稳定。

水文测验

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学习本章的内容与意义:本章主要学习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水文测站的设立与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与技术。本章研究的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就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方法之一,就是以后学习水文统计、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的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水文测站的设立、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的测验方法、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流速的测验方法、断面面积的测量与计算、断面流量与流速的计算、流量资料的整理、泥沙的测验方法、悬移质含沙量与输沙率的计算、水质监测的方法、水文调查的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等。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水文测站就是指。 2.根据水文测站的性质, 测站可分为、两大类。 3.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与两项工作。 4. 就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5.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 、、与。 6.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与、、 及、各种断面。 7.目前,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_ 与。 8.观测降水量最常用的仪器通常有与。 9.自记雨量计就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 、 与。 10.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就是采用观测,一般采用进行观测,即 及各观测一次,日雨量就是将至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 11.水面蒸发量观测一次,日蒸发量就是以作为分界,将至的蒸发水深, 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12.水位就是指。 13.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 14.根据所采用的观测设备与记录方式,水位观测方法可分为4种类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空间分析之水文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目的 水文分析:根据DEM提取河流网络,进行河网分级,计算流水累积量、流向、水流长度、根据指定的流域面积大小自动划分流域。 通过本次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①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②掌握利用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习要求 ①了解水文分析工具 ② DEM的预处理:填洼 ③流向分析 ④计算流水累积量 ⑤计算水流长度 ⑥提取河流网络 ⑦流域分析(盆域、分水岭)

二、水文分析基本操作步骤 1.填充洼地 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 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工具】→【水文分析】→【填洼】,弹出“填洼”对话框,如下图: 点击确定,得无洼地的DEM【fill_dem】,结果图如下:

2.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点击确定,得到无洼地DEM生成的水流方向栅格【Flowdir_dem】,

注意:在ArcGIS中通过将中心栅格的8个邻域栅格编码(D8算法),来确定水流方向。 3.计算汇流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双击【SpatialAnalyst 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汇流累积量栅格【flow_acc】,如图: 4.提取河流网络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双击【Spatial Anal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_acc”>800,1),【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如图:

第3章习题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学习本章的内容和意义:本章主要学习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本章研究的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水文统计、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的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水文测站的设立、水文站网的布设、水位的测验方法、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流速的测验方法、断面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断面流量和流速的计算、流量资料的整理、泥沙的测验方法、悬移质含沙量和输沙率的计算、水质监测的方法、水文调查的方法、水文资料的收集等。 一、概 念 题 (一)填空题 1.水文测站是指 。 2.根据水文测站的性质, 测站可分为、两大类。 3.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 和 两项工作。 4. 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5.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 、 、 和 。 6.根据不同用途,水文站一般应布设 、 和 、 、 及 、 各种断面。 7.目前,按信息采集工作方式的不同,采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可分为 、 、_ 和 。 8.观测降水量最常用的仪器通常有 和 。 9.自记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 、 和 。 10.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观测,一般采用进行观测,即 及各观测一次,日雨量是将至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 11.水面蒸发量观测一次,日蒸发量是以作为分界,将至的蒸发水深,作为本日的水面蒸发量。 12.水位是指 。

13.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 。 14.根据所采用的观测设备和记录方式,水位观测方法可分为4种类型: 、 、 、 。 15.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 和 两类。 16.水位的观测包括 和 的水位。 17.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_ _时至 时。 18. 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_ _时至 时。 19.由各次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资料上摘录的瞬时水位值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方法有和两种。 20.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 ,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称为 ,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称为 。 21.流量测量工作实质上是由 和 两部分工作组成。 22.断面测量包括测量 、 和 。 23.水道断面面积包括 和 。 24.测量水深常用的方法有 、 、 、 。 25.起点距是指 。 26.用流速仪施测某点的流速,实际上是测出流速仪在该点的 。 27.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 。 28.用浮标法测流,断面流量等于断面的流量再乘以 。 29.用浮标法测流时,浮标系数与 、 等因素有关。 30.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 、 和 三类。 31.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和。 32.悬移质含沙量测验,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采样器有和。 33.输沙率测验是由与两部分工作组成的。 34.单样含沙量(单沙)是指;断沙是 指。 35.泥沙的颗粒级配是指。 36.水质监测站是。它可以由若干个组成。 37.水质监测分为3类:①,②,③。 38.水域的污染除了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引起外,还有来自乡镇、农田、林区、牧区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ArcGIS之水文分析

ArcGIS教程之DEM水文分析详细图文教程,本教程和之前的两个教程有关联的,数据上是使用上一个教程的结果,步骤相互联系!最后会提供给大家数据和教程的链接!水文分析需要: 1.理解基于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利用ArcGIS的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进行水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下面开始教程: 工具/原料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10.0---ArcMap(spatial Analyst模块) ?数据准备:DEM(使用由本人前面的教程【ArcGIS地形分析--TIN及DEM 的生成,TIN的显示】中使用的原始数据。 方法/步骤 1.数据基础:无洼地的DEM 在ArcMap中加载 DEM数据,右击DEM图层,点击缩放至图层,显示全部。 2.在【ArcToolbox】中,(要打开扩展模块)执行命令[SpatialAnalyst工 具]——>[水文分析]——> [填洼],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其中Z限制——填充阈值,当设置一个值后,在洼地填充过程中,那些洼地深度大于阈值的地方将作为真实地形保留,不予填充;系统默认情况是不设阈值,也就是所有的洼地区域都将被填平。之后点击确定即可。 3.确定后执行结果得到无洼地的DEM数据[Fill_dem1]

4.关键步骤:流向分析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向],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5.确定后执行完成后得到流向栅格[Flowdir_fill1],理解代表什么含义! 6.计算流水累积量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在【ArcToolbox】中,执行命令[SpatialAnaly st工具]——>[水文分析]——>[流量],按下图所示指定各参数: 1.7 确定后执行完成得到流水累积量栅格[flowacc_flow1] 如图: 7.提取河流网络 首先,提取河流网络栅格。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运行工具[Spatial Anal yst 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在[地图代数表达式]中输入公式:Con(Flow Accumulation1>800,1),(这里的Flow Accumulat ion1要以上一步得到的文件名为准,注意是Con,不是con,大写第一个字母,不然出错)如图: [输出栅格]指定为:StreamNet保存路径和文件名任意)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 (40) 第十一章裂隙水 (42) 第十二章岩溶水 (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O分子态水的转换。(×) 2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86738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37 第十章孔隙水··40 第十一章裂隙水··42 第十二章岩溶水··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水文地质学资料课件3

Basis of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The Occurrence of G.W
吴 勇 博士、 教授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章内容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3.2 含水层 隔水层 弱透水层 含水系统 3.3 地下水分类 3.4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 3.5 承压水与承压含水层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包气带与饱水带的划分 地下水面(水位):
包气带与饱水带
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 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表示称之地下水位
(一般通过打井,地下开挖来确定)

包 气 带 与 饱 水 带
地下水位

3.1.2 包气带
包气带(zone of aeration or zone of unsaturation) ?特点: 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
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
?水的存在形式(多样)
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
?包气带水的垂直分带
土壤水带, 中间带(过渡带) 支持毛细水带,毛细饱和水带 包气带是饱水带中地下水参与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通道;“重力 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水、地表水的入渗补给(补充),部分水 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传输,蒸发,消耗出去。

3.1.3 饱水带
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 →是二相介质(固相+液相水) ?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结合水
? 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压力→在水 头差作用下,地下水(空隙中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 地下开挖,坑道,巷道,基坑,打井在此带均有重 力水涌出来!

GIS水文分析

实验(五)水文分析 1.实验目的 通过Arctoolbox:水文分析工具位于[Spatial Analyst Tools]>>[Hydrology]之下。 2. 实验数据 DEM 2.实验步骤 ◆打开ArcMap,并打开dem数据。如图所示 1. 无洼地DEM生成 (1)流向分析 方法:在ArcMap中用左键单击ArcToolbox图标,启动ArcToolbox。 打开水文分析模块。启动ArcToolbox,展开Spatial Analyst Tools工具箱,打开hydrology工具集。 双击Flow Direction工具,打开水流方向(Flow Direction)计算对话框。 Input surface data文本框中选择输入数据dem。 Out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文本框中命名计算出来的水流方向文件名为flowdir,并选择保存路径。 在Force all edge cells to flow outward(Optional)前的复选框前打钩,所有在DEM数据边缘的栅格的水流方向全部是流出DEM数据区域。默认为不选择。这一步为可选步骤。

2 .洼地计算 ①洼地计算 双击hydrology工具集中的Sink工具,弹出洼地计算对话框. 在Input surface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水流方向数据flowdir。 在Output surface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存放的路径以及重新命名输出文件为sink。

单击OK计算出洼地提取结果。 ②洼地深度计算 双击hydrology工具集中的watershed工具,弹出流域计算对话框,用来计算洼地的贡献区域。 在Input flow direction raster文本框中选择水流方向数据flowdir,在Input raster or feature pour point文本框中输入洼地数据sink,在pour point field文本框中选择value。 在Output raster文本框中设置输出数据的名称为watershsink。 单击OK,进行洼地贡献区域的计算。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名词解释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 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层流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紊流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贮水系数(S):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增加。 负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或盐量、热量)的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地下水的储存量(或盐储量、热储量)减少。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有效孔隙隙度:重力水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 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件。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至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研究对象: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活动相互作用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 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 2)地下水的运动;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 5)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 3.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 1、地下水水位变动破坏原有的岩土与地下水的力学平衡系统,以及产生的各种效应。最典型的是斜坡稳定问题。 2.土壤盐渍化。 3、矿坑涌水、充水问题。 4、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导致的农业生产问题。 5.沙漠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增加。 6、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问题河湖萎缩、干涸、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7、地下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4,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地下水是重要的液体矿产和矿水资源; 3、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和能源; 4、是有效的找矿标志,预报地震的手段; 5、是地下矿坑和地下工程突水的重要因素; 6、地下水是有些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润滑作用;侵蚀作用。 7、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8、地下水是某些地方性疾病的致病原因; 9、地下水引起的公害: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1 地球上的水 存在空间:浅部层圈水,深部层圈水。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地球表面圈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水旱灾害等都与水循环有关。) 1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 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P9 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

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 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23 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定稿版

河海大学水文分析与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报告书 学院:水文水资源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梁忠民、李国芳 2015年06月12日 南京 目录 1、设计任务 (1) 2、流域概况 (1)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1) 4、计算步骤及主要成果 (2) 4.1 设计暴雨X p(t)计算 (2) 4.1.1 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2) 4.1.2 频率分析与设计雨量计算 (3) 4.2计算各种历时同频率雨量X t,P (9) 4.3 选典型放大推求X P (t) (9) 4.4 产汇流计算 (9) 4.4.1 径流划分及稳渗μ值率定 (12) 4.4.2 地表汇流 (17) 4.5 由设计暴雨X P(t)推求Q P(t) (18) 4.5.1 产流计算 (18) 4.5.2 地面汇流 (18)

4.5.3地下汇流计算 (19) 4.5.4 设计洪水过程线 (20) 5、心得体会 (22)

1、设计任务 推求江西良田站设计洪水过程线,本次要求做P 校,即推求Q 0.01%(t)。 2、流域基本概况 良田是赣江的支流站。良田站以上控制的流域面积仅为44.5km 2,属于小流域,如右图所示。年降水均值在1500~1600mm 之内,变差系数Cv 为0.2,即该地区降雨充沛,年际变化小,地处湿润地区。暴雨集中。暴雨多为气旋雨、台风雨,季节为3~8月,暴雨历时为2~3日。 3、资料情况及计算方案拟定 3.1资料情况 设计站(良田)流量资料缺乏,邻近站雨量资料相对充分,具体如表3-1: 表3-1 良田站及邻近地区的实测暴雨系列、历时洪水、特大暴雨资料 3.2 方案拟定 本次课设采用间接法推求设计洪水,即是由推求的设计暴雨, 经过产汇流计算得到设计洪水。示意图如下: 4、设计暴雨XP(t)的计算 4.1 设计暴雨X p (t)计算 4.1.1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站名 实测暴雨流量系列 特大暴雨、历史洪水 良田 75~78 (4年) Q=216m 3 /s ,N=80(转化成X 1日,移置峡江站) 峡江 53~80 (28年) 吉安 36~80 (45年) 桑庄 57~80 (24年) X 1日 寨头 57~80 (24年) 沙港 特大暴雨 X 1日 (移置到寨头站)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2.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 中的水。 3. 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 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 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永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 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 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违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 环。 4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蓮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_蒸J 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厂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v) 2.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X ) 3. 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 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V ) 4.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 循环。(X ) 5.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V ) 6. 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V ) 四、简答题 1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 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 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 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 成,转换速度缓慢。 4. 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地表水、 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 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 形成降水。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 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 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 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 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 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 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 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6. 水循环的作用? 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 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第二章岩石 中的空隙与水分 1. 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 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 隙。 3. 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 的体积。 4. 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 隙。 5.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 比值。 6. 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 的比值。 7. 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 洞。 8.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 的那部分水。 9.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 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 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 有地下水面支持。 12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 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 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 .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 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 .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 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6 .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 .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 .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 用而保持的水。 20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 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 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 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量。 22 .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 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 23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4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二、填空 1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 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 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空隙可分 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 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 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 响孔隙度。 4.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 化裂隙。 5.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 水、和岩溶水。 毛细现象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 的。——— 7. 通常以容 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 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 石性质。 8. 岩性 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 与多少。 9. 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 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 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三断题 1 .松散岩石中也存在裂隙。(V ) 2. 坚硬岩石中也存在 孔隙。(V ) 3.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X ) 4. 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 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V ) 5.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分选程度对孔隙度的大小 有影响。(V ) 6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情况对孔隙度的大小没影 响。(X ) 7. 松散岩石中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 (V ) 8.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对孔隙大小没影响。 (X) 9. 裂隙率是裂隙体积与不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的比值。(X ) 10. 结合水具有抗剪强 度。(V ) 11. 在饱水带 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X ) 12. 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 与孔隙度相当。(V ) 13. 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 给水度越大。(V ) 14. 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 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V ) 15. 对于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速 率较大时,给水度的值也大。(X ) 16. 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中,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 成,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所以给水度与时间有关。 (V ) 17 .松散岩石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V ) 18. 松散岩石中,孔隙直径愈小,连通性愈差, 透水性就愈差。(V ) 19. 在松散岩石中,不论孔隙大小如何,孔隙度 对岩石的透水性不起作用。(X ) 20. 饱含水的砂层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 孔隙压力恢复后,砂层仍不能恢复原状。(X ) 21. 粘性土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 力恢复后,粘性土层仍不能恢复原状。(V ) 22. 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 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V ) 23. 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 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大,水位上升大,给水度 小,水位上升小。(X ) 24. 某一松散 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 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0.3。(V ) 四、简答题 1. 1. 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 何影响?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 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 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 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 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