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1、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每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进行元素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法过程

主要包括:由光源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3、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多元素同时检测;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可同时测量高、中、低含量的元素;试样消耗少;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

4、原子发射光谱如何形成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就得到发射光谱。

5、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6、激发态

基态原子通过电、热和光致激发等激发光源作用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

7、电离能

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元素的电离能。

8、共振线

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9、第一共振线

由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发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第一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能,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10、能级图

见课本P62-65

11、谱线强度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12自吸和自蚀

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当自吸现象非常严重时,谱线中心的辐射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13、共振变宽

自吸现象严重的谱线,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这是由于同类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称为共振变宽。

14、气体放电

干燥气体通常是良好的绝缘体,但当气体中存在自由带电粒子时,它就变为电的导体。这时如在气体中安置两个电极并加上电压,就有电流通过气体,这个现象称为气体放电。

15、被激放电

暂无相关定义

16、自持放电

在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电离作用,仍然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这种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17、乳剂特征曲线

乳剂特征曲线是表示曝光量H的对数与黑度S之间关系的曲线。详见P76

18、黑度

黑度S定义为透射比倒数的对数,故 S=log1

T =log i0

i

19、背景辐射

在发射光谱中最重要的光谱干扰是背景干扰。带光谱、连续光谱以及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等,都会造成光谱的背景。其中光源中未解离的分子所产生的带光谱是传统光源背景的主要来源,光源温度越低,未解离的分子就越多,因而背景就越强。

校准背景的基本原则是,谱线的表观强度减去背景强度。常用的校准背景的方法有校准法和等效浓度法。

20、基体效应

非光谱干扰主要来源于试样组成对谱线强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与试样在光源中的蒸发和激发过程有关,亦被称为基体效应。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采用电弧光源时,常常向试样和标准试样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以减小基体效应,提高分析的准确度,添加剂主要有光谱缓冲剂和光谱载体。

21、灵敏线

灵敏线是元素激发能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

22、最后线

最后线是指当试样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23、分析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如果只见到某元素的一条谱线,不可断定该元素确实存在于试样中,因为有可能是其他元素谱线的干扰。

24、标准光谱图

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铁光谱作标尺有如下特点:谱线多,在210~660nm范围内有几千条谱线;谱线间距离都很近,在上述波长范围内谱线均匀分布,且对每一条谱线波长已精确测量。

标准光谱图是在相同条件下,在铁光谱上方准确地绘出68种元素的逐条谱线并放大20倍的图片。

25、內标法

在分析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称为分析线;再在基体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作为内标线。这两条线组成分析线对,然后根据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与被分析元素含量的关系式进行定量分析。此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光源放电不稳定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光源变化对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影响基本一致,所以对其相对影响不大。这就是内标法的优点。

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26、内标元素与分析线的选择

金属光谱分析中的内标元素一般采用基体元素。但在矿石光谱分析中需要加入定量的其他元素。应符合下列条件: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在光源作用下应有相近的蒸发性质;内标元

素若是外加的,必须是试样中不含或含量极少可以忽略的;分析线对选择需匹配,两条都是原子线或离子线;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激发能相近;分析线对波长应尽可能接近;内标元素含量要恒定。

27、光谱背景来源

分子辐射;连续辐射;谱线的扩散;电子与离子复合过程也会产生连续背景;光谱仪器中的杂散光也造成不同程度的背景。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集和答案

三、原子发射光谱(174题) 一、选择题( 共66题) 1. 2 分(1003) 在(a),(b)两图中, 实线代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有背景时的工作曲线, 虚线代表扣除了背景后的工作曲线, 试说明: (1) 各属于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光谱背景(判断光谱干扰是来自分析线还是来自内标线)? (2) 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2. 2 分(1004) 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4) 调节狭缝宽度 3. 2 分(1005) 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 (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 4. 2 分(1007) 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 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 (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 5. 2 分(1016) 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 (1) α=β (2) α=θ (3) β=θ (4) α=β=θ 6. 2 分(1017) 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 (3) 暗箱物镜的焦距(4) 光线的入射角 7. 2 分(1018) 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 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 (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 8. 2 分(1024)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解读

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 (1) α=β(2) α=θ(3) β=θ(4) α=β=θ 2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 3.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4.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 (1) I-N基(2) ?S-lg c(3) I-lg c(4) S-lg N基 5. 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基于发射原理?( ) (1) 红外光谱法(2) 荧光光度法(3) 分光光度法(4) 核磁共振波谱法 6.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1) K(2) Ca(3) Zn(4) Fe 7.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 9.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10. 在下列激发光源中,何种光源要求试样制成溶液?( ) (1)火焰(2)交流电弧(3)激光微探针(4)辉光放电 11.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 (1)钠(2)碳(3)铁(4)硅 12. 基于发射原理的分析方法是( ) (1) 光电比色法(2) 荧光光度法(3)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4) 红外光谱法 13. 发射光谱法用的摄谱仪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相同的部件是(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 14. 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 15. 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6. 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17.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 18. 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第2章_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2010级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单选题 1.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电弧光源的主要优点是:( ) (1)弧温高;(2)自吸小;(3)电极头温度高;(4)对离子线的灵敏度高。 2. 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光源为:(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ICP。 3. 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的物质是:( )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3)稀土元素;(4)过渡元素。 4. 一台光谱仪配有8 cm的光栅,光栅刻线为11250条/cm,当用第一级光谱时,理论分辨率为:(R=Klb=1*8*11250=90000) (1)30000;(2)10000;(3)90000;(4)20000。 5. 原子发射光谱用感光板的乳剂特性曲线的反衬度是指曲线中的:( ) (1)极大值;(2)极小值;(3)下部拐点值;(4)直线部分的斜率。 6. 原子发射光谱用的摄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 (1)暗箱;(2)感光板;(3)硒光电池;(4)光电倍增管; 7. 进行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时的狭缝宽度应为:( ) (1)0.1 mm;(2)0.2 mm;(3)0.05 mm;(4)5-7 m。 8. 在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采用哈德曼光栏是为了:( ) (1)控制谱带高度;(2)消除氰带;(3)减小背景;(4)防止谱带间产生位移。 9.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2)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3)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4)原子核的振动。 10.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应该是:( ) (1)波长接近;(2)都没有自吸现象;(3)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等;(4)激发温度相同。 11.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 (1)比色计;(2)摄谱仪;(3)映谱仪;(4)测微光度计。 13. 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常采用内标法,其目的是为了:( ) (1)提高灵敏度;(2)提高准确度;(3)减少化学干扰;(4)减小背景。 14. 原子发射光谱中的自吸产生的原因是:( ) (1)原子间的碰撞;(2)光散射;(3)同种元素基态原子的吸收;(4)原子的热运动。15. 对于光栅摄谱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线色散率与暗箱物镜焦距成正比;(2)倒线色散率与光谱级次成反比;(3)线色散率与光谱级次成正比;(4)线色散率与光栅间距成正比。

2014第1-3章复习题 (1)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灵敏度 2. 相对标准偏差 3. 检出限 二.简答题 1.仪器分析方法有哪些分类? 2.仪器性能指标有哪些?分别如何判定? 3.常用三种仪器分析校正方法各有何特点? 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等离子体 2. 趋肤效应 3. 通道效应 4. 共振线 5. 分析线 6. 谱线自吸 7. 光谱载体 8. 光谱缓冲剂 二.简答题 1. 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原子能级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用它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 2. 光谱分析时狭缝宽度如何选择? 3. 影响原子发射谱线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同教材P46-47 3-9) 4. 简述ICP光源的组成、形成原理及特点。 5. 什么是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6. 简述原子发射光谱背景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同教材P46-47 3-17) 7. 教材P46-47 3-11 8. 教材P46-47 3-14 9. 教材P46-47 3-16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Dopple变宽 2. Lorentz变宽 3. Holtzmark变宽 4. 荧光猝灭 二.简答题 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简述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 和特点。 2. 怎样使空心阴极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如果不处于最佳状态时,对分析工作 有什么影响? 3. 简述常用原子化器的类型和特点。 4. 简述低温原子化的原理。它能分析哪些元素? 5. 原子吸收光谱中背景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校正?试比较各种校正背景方法 的优缺点。 6. 硒的共振线为196.0nm,欲测食品中的硒,应选用何种火焰,并说明理由。 分析矿石中的锆,应采用何种火焰,并说明理由。 7.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一般应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吸收线? 8. 为什么有机溶剂可以增强原子吸收的信号? 9. 教材P75 4-5 10. 教材P75 4-7 11. 教材P75 4-9 12. 教材P75 4-11 13. 教材P75 4-12 14. 教材P75 4-13 15. 教材P75 4-16 16. 教材P75 4-18 17. 教材P76 4-24 18. 教材P76 4-25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名词解释 1、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每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进行元素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法过程 主要包括:由光源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3、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多元素同时检测;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可同时测量高、中、低含量的元素;试样消耗少;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 4、原子发射光谱如何形成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就得到发射光谱。 5、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6、激发态 基态原子通过电、热和光致激发等激发光源作用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 7、电离能 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元素的电离能。

8、共振线 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9、第一共振线 由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发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第一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能,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10、能级图 见课本P62-65 11、谱线强度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统计权重;跃迁概率;激发能;激发温度;基态原子数。 12自吸和自蚀 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当自吸现象非常严重时,谱线中心的辐射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自蚀。 13、共振变宽 自吸现象严重的谱线,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这是由于同类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称为共振变宽。 14、气体放电 干燥气体通常是良好的绝缘体,但当气体中存在自由带电粒子时,它就变为电的导体。这时如在气体中安置两个电极并加上电压,就有电流通过气体,这个现象称为气体放电。 15、被激放电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 B 、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 C 、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D 、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 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 ) A 、空心阴极灯 B 、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 C 、棱镜和光栅 D 、钨灯、氢灯和氘灯 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 、Mn 、Cu 、Fe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 ) A 、火焰 B 、直流电弧 C 、高压火花 D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 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B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 、原子核的振动 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 A 、交流电弧 B 、直流电弧 C 、高压火花 D 、等离子体光源 二、填空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 。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 g r ,符号,其中Mg 表 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

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 B、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 C、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D、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 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 A、空心阴极灯 B、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 C、棱镜和光栅 D、钨灯、氢灯和氘灯 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Mn、Cu、Fe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 A、火焰 B、直流电弧 C、高压火花 D、电感耦合等离子炬 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原子核的振动 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 A、交流电弧 B、直流电弧 C、高压火花 D、等离子体光源 二、填空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g r I ,符号,其中Mg 表 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 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 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 3、谱线自吸 四、简述题: 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 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三章答案: 一、选择题:1-6: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所以选择B 。 二、填空题: 1、强度大(能量大),稳定;亮度大(强度大),照明均匀(对光谱仪狭缝); 2、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矩管,进样系统(装置) 3、元素符号;原子线;谱线强度级别;自吸;波长(A ) 4、b a I C = 三、解释术语: 1、激发电位:原子或离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电离电位:当外界的能量足够大时,可把原子中的电子激发至无穷远处,也即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使原

仪器分析-光谱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

习题 1 简述常用光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正确选择所需光源。 2 试从色散率、分辨率等诸方面比较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的特点。 3 阐述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验说明光谱定性分析过程。 4 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内标法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选择内标元素和内标线? 5 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什么激发光源?什么类型的光谱仪? (1)矿石矿物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2)钢中锰(0.0X% ~ 0.X%)的测定; (3)高纯氧化镧中铈、镨、钕的测定; (4)污水中Ti V Fe Cu Mn Cr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的测定 解:(1)直流电弧;一米光栅摄谱仪 (2)低压交流电弧;中型摄谱仪 (3)高压火花光源;大型摄谱仪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光源;选ICP —AES 光电直读光谱仪 6 平面反射光栅的宽度为50 mm ,刻线为600条/ mm ,求一级光谱的分辨率和在600.0 nm 处能分辨的最近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差为多少?当用棱镜为色散元件时,该棱镜材料的色散率 λ d dn 为120 (mm -1),试求要达到上述光栅同样分辨率时,该棱镜的底边应为多长? 解:分辨率为: N k R ?=?= λ λ 300000.506001=??=R nm R 02.030000 .600== = ?λ λ 由公式λ d dn mb R =,得 mm d dn m R b 250120130000 =?== λ 7 一平面反射光栅,当入射角为400,衍射角为100时,为了得到波长为400 nm 的一级光谱,光栅上每毫米的刻线为多少? 解:由光栅方程公式 (sin sin )d k αβλ+=,得 06 10sin 40sin 104001sin sin +??= +=-βαλk d mm mm d 44 10896.4174 .0643.0104--?=+?=

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单选题 1.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电弧光源的主要优点是: (A)弧温高;(B)自吸小;(C)电极头温度高;(D)对离子线的灵敏度高。 2.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跃迁产生的?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D.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某摄谱仪能分辨310.0305nm及309.9970nm的两条Fe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下列 的哪一组谱线? A.Cr 301.82和Ce 301.88nm;B.Mn 325.40和Fe 325.395nm; C.Ni 337.56和Fe 337.57nm;D.Si 251.60和Zn 251.58nm。 4.在AES分析中,谱线自吸(自蚀)的原因是: A.激发源的温度不够高;B.基体效应严重; C.激发源弧焰中心的温度比边缘高;D.试样中存在较大量的干扰组分。 5. 用光栅摄谱仪摄谱时,所得的光谱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其波长的间隔分布是: A. 均匀等距离分布;B.长波较密,短波较疏;C.短波较密,长波较疏;D.中间较 密,两边较疏。 6. 原子发射光谱用的摄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A)暗箱;(B)感光板;(C)硒光电池;(D)光电倍增管; 7. 进行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时的狭缝宽度应为: (A)0.1 mm;(B)0.2 mm;(C)0.05 mm;(D)5-7 m。 8. 在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采用哈德曼光栏是为了: (A)控制谱带高度;(B)消除氰带;(C)减小背景;(D)防止谱带间产生位移。 9.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应该是: (A)波长接近;(B)都没有自吸现象;(C)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均接近;(D)激发温度相同。 10.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A)比色计;(B)摄谱仪;(C)映谱仪;(D)测微光度计。 11. 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范围内:

06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自测题 一、选择题 ( 每题2分,共13题 26分 ) 1、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 ) A、 CP光源 B、直流电弧光源 C、低压交流电弧光源 D、高压火花光源 2、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 A、比色计 B、比长计 C、测微光度计 D、摄谱仪 3、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 A、火焰 B、辉光放电 C、激光微探针 D、交流电弧 4、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A、K B、Ca C、Zn D、Fe 5、用发射光谱法测定某材料中的Cu 元素时,得铜的某谱线的黑度值(以毫米标尺表示)为S(Cu) = 612,而铁的某谱线的黑度值S(Fe) = 609,此时谱线反衬度是2.0,由此可知该分析线对的强度比是( ) A、31.6 B、1.01 C、500 D、25.4 6、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A、直流电弧 B、交流电弧 C、电火花 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7、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 A、钠 B、碳 C、铁 D、硅 8、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A、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B、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C、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D、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9、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 A、波长接近 B、挥发率相近 C、激发温度相同 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10、在原子发射光谱摄谱法定性分析时采用哈特曼光阑是为了( ) A、控制谱带高度 B、同时摄下三条铁光谱作波长参比 C、防止板移时谱线产生位移 D、控制谱线宽度 11、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 A、惰延量大 B、展度大 C、反衬度大 D、反衬度小 12、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 A、材料本身的色散率 B、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 C、暗箱物镜的焦距 D、光线的入射角 13、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 A、极谱仪 B、折光仪 C、原子发射光谱仪 D、红外光谱仪 E、电子显微镜 二、填空题 ( 共12题 24分 ) 14、在发射光谱定性分析中,在拍摄铁光谱和试样光谱时,用移动________来代替移动感光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的实验中所用的发射光谱的摄谱仪的色散元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器是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 1 ) (1) 用滤光片; (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 (4) 调节狭缝宽度 2. 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 4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 (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 (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 (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 3. 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 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 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 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 2 )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 10 级线,又有 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 (3) 未发现 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 4. 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 3 )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 (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 (3) 暗箱物镜的焦距; (4) 光线的入射角 5. 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 nm 及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 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4 ) (1) Si ─ Zn nm; (2) Ni ─ Fe nm (3) Mn ─ Fe nm; (4) Cr ─ Ce nm 6. 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2 ) (1) 炽热的固体; (2) 受激分子; (3) 受激原子; (4) 单原子离子 7. 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 3 ) (1) 大一倍; (2) 相同; (3) 小一倍; (4) 小两倍 8.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 3 ) (1) 惰延量大; (2) 展度大; (3) 反衬度大; (4) 反衬度小 9. 光栅公式 [n= b(Sin+ Sin)]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4 ) (1) 闪耀角 (2) 衍射角 (3) 谱级 (4) 刻痕数 (mm-1) 10.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4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1. 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 4 ) (1) 大电流,试样烧完; (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3) 小电流,试样烧完; (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 12. 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 强,I——电流,V——电压) ( 1 ) (1) I→i→V (2) i→V→I (3) V→i→I (4) I→V→i 13.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 2 ) (1) I-N基(2) S-lg c (3) I- lg c (4) S- lg N基 14.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4 ) (1) K (2) Ca (3) Zn (4) Fe

第一章光谱技术

第一章光谱技术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动性的特征是波长和频率。从理论上说,光称为光子,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所组成的,而光微粒子是一种具有能量的物质,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光子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长可用纳米(nm)为单位来表示。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为400nm的紫色到760nm的红色,该段波长以外的光就不能看见,故400~760nm之间的光波称为可见光。短于400nm的为紫外线,短于200nm为远紫外线。长于760nm的为红外线。 利用物质的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或散射光谱特征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术称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的种类很多,可按光谱产生的方式加以分类。基于发射光谱特征的主要有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基于吸收光谱特征的主要有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基于散射光谱特征的有比浊法等。发射光谱法是根据物质受到热能或电能等的激发后所发射出的特征光谱线来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吸收光谱分析法是根据溶液能吸收由光源发出的某些波长的光所形成的光谱,利用这种光谱可鉴定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的一种方法;散射光谱分析法是测定光线通过溶液混悬颗粒后的光吸收或光散射程度的一种定性或定量分析法。 本章介绍应用吸收光谱原理进行分析的可见及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及应用发射光谱原理进行分析的荧光光度法。 实验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使蛋白质在270~290nm波长范围内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中酪氨酸的λmax为275nm,色氨酸的λmax 为280nm,苯丙氨酸的λmax为257nm,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吸收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由于生物样品中常混有核酸,核酸对紫外光也有吸收,但其峰值在260nm附近,因此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蛋白质浓度。 Lowry-Kalckar公式: 蛋白质浓度(g/L) = 1.45A280 -0.74A260 Warburg-Christian公式: 蛋白质浓度(g/L) = 1.55A280-0.76A260 将280nm的吸光度与260nm的吸光度各乘以系数相减后即为接近的蛋白质浓度。A280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