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生复习材料全

病生复习材料全

病生复习材料全
病生复习材料全

★心房钠尿肽(ANP)生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生理作用:A.利钠、利尿 B.扩血管C.使正常机体心输出量下降 D.降血压。

作用机制:ANP与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细胞内cGMP↑→pKG激活→

①钙泵↑→促胞内钙外流

②阻断钙通道→抑制钙内流

③直接或间接抑制磷酸肌醇系统→肌浆网释放钙↓→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发挥生物学效应。

★心肌重构的概念及其机制

心肌重构心力衰竭时为适应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称为心肌重构。

心肌重构的机制: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促进心肌间质重构的重要因素。(1)ATII和醛固酮可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I和III型胶原;(2)ATII可抑制间质金属蛋白酶I,该酶是降解胶原的关键酶,它的抑制可导致胶原分解减少。以上结果使大量的胶原沉积在心肌间质,使心肌僵硬度加大,顺应性下降,影响心肌的舒缩功能。

★为什么说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是内皮源性的?

Ach在体内具有强大的扩血管作用,但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需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存在。内皮完整血管+Ach 呈舒张作

用;内皮不完整血管+Ach 扩血管作用减弱或消失;无内皮血管+高浓Ach 血管发生收缩。所以说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 )是内皮源性的。

★EDRF 的本质、生成过程及作用机制?

现已证明EDRF 的本质是NO ,并认为是许多扩血管物质作用的共同通路。

EDRF 的生成过程:

NO S

L-Arg+O 2————→L-Cit+NO →NO 3+NO 从以上看NO 是L-精氨酸胍基上亚胺基脱胺氧化的产物。

EDRF 的作用机制:

Ach +受体→Ca++→NO S

↓ GTP

L-Arg → NO →GC(+)→↓

O 2 cGMP ↑→PKG(+)→血管舒张。

★EDRF 的生物学效应

(1)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

(2)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3)稳定溶酶体膜,对抗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4)扩张气管,参与气道阻力的调节

(5)调节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

(6)是一种特殊的生物信息分子,参与中枢和外周神经细胞间

的信息传递和细胞内过程的调节。

(7)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的增殖和迁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内皮素的生物学效应中,心血管效应有哪些?

A.强烈收缩血管

a.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血管收缩剂,其效应是去甲肾上腺

素的100倍,PGF2a的1000倍;

b.对体内各脏器血管都有收缩作用,对静脉的作用比对

动脉强;

c.H1和5—HT受体阻断剂不能阻断其缩血管效应。但

异丙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ANP可部分拮抗之。

d.缩血管效应持久,可能参与血压的长期调节。

B.强大的正性肌力作用

但其强心作用常被其强烈的冠脉收缩作用所掩盖。

C.具有类似生长因子样作用,可通过激活Cfos和Cmyc等原癌基因促进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增殖。

★内皮素的作用机制?

内皮素与受体结合→G蛋白—磷酸肌醇系统→细胞内Ca2+↑→产生快速效应

同时激活Cl-通道→Cl-外流,膜电位↓→激活电压依赖的Ca2+通道→膜外Ca2+进一步内流→产生持续效应

★PGI

2和TxA

2

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PGI2(主要血管内皮)TxA2(主要血小板)

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血小板聚集

松弛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平滑肌

激活AC 抑制AC

使支气管扩张使支气管收缩

保护细胞溶解细胞

据上,体内局部PGI2和TxA2生成不平衡就会造成该部位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异常,从而产生病理过程。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缺血器官在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影响因素:缺血时间、侧支循环、需氧程度、再灌注条件

★自由基的概念及种类

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种类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单线态氧,均是非脂性自由基。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

2、中性粒细胞途径

3、线粒体途径

4、儿茶酚胺自身氧化途径

★钙超载的定义、机制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机制:1、Na+-Ca2+交换异常:(1)细胞内高Na+对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2)细胞内高H+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3)PKC活化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

2、生物膜损伤

★无复流现象

在组织器官缺血后再灌注,使血流重新开放,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此现象称为无复流现象,它不仅见于心肌,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时。

★内源性休克体液因子有哪几种?每种的主要代表?

(一) 细胞因子:主要有1..肿瘤坏死因子(TNF)2.白细胞介素I(IL-1)。

(二)激素:主要有1.儿茶酚胺2.加压素3..RAS

(三)脂质因子:主要有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2.花生四烯

酸代谢产物PGE

2、PGF2α和TxA

2

(四)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有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五)心肌抑制因子(MDF)。

★判断休克体液因子的标准

1、休克时合成增加;

2、注入正常体内能诱发类似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3、阻断其合成或作用的抑制剂或拮抗剂对休克机体有保护作用。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哪些?

LTB4

↑水解酶

谷胱甘肽转移酶

LTA4 ———→LTC4→LTD4→LTE4

↑脱水酶(SRS-A)

5-HPETE

↑LO

PLA2 细胞色素P450

膜磷脂→花生四烯酸———→羟基二十碳四烯酸

PLC MAO 邻位氧桥二十碳

↓CO

PGG2 异构酶

——→PGE2、PGD2、PGF2α

PGH2

合成酶↙↘合成酶

PGI2 TxA2

↓↓

6-酮-PGF2αTxB2

★内源性阿片肽有哪些类?

内源性阿片肽是一类神经内分泌激素,现已阐明的主要有三类: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

★心肌抑制因子(MDF)是如何产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Lefer等实验室研究认为MDF产生的主要部位是缺血的胰腺。休克时胰腺低灌流导致缺氧和酸中毒,进而引起溶酶体崩解,溶酶释放,特别是组织蛋白酶D,水解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生成寡肽MDF。

MDF对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均表现出抑制心肌收缩力,收缩内脏血管,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ODS

指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感染等过程中,同时或

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损害以致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MSOF

指MODS发展到严重阶段,体内多系统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以致衰竭的综合症。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何谓SIRS?它释放的促炎介质有哪些?

SIRS: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机体失控的、自我放大的和自我破坏的全身炎症性反应临床综合症。

SIRS释放的促炎因子:细胞因子:TNF、IL-1、IL-2、IL-6、IL-8;脂类:TXA2、PGE2、NO;溶酶体酶。

★肠源性感染发生的机制?

1、休克致微循环血流量下降、粘膜变性坏死、屏障功能下降;

2、大量抗生素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凋亡的概念

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化学改变主要是什么?

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实体细胞)与周围细胞脱接触;

胞膜空泡化(Blebbing)、细胞固缩(condensation);出芽(budding);核质高度浓缩、染色质边集(margination);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

生物化学改变:1.DNA片断化;2.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及

其作用;3. Caspase(凋亡蛋白酶)激活

★凋亡相关基因有哪几类?

1、促进凋亡基因BcL-2基因

2、抑制凋亡基因FSa、基因P53基因

3、双向调控基因(可抑制也可促进)C-myc 、Bclx基因。★Bcl-2抑制凋亡的主要机制

1)直接抗氧化

2)抑制线粒体释放促凋亡的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

3)抑制促凋亡调节蛋白Bax、Bak的细胞毒作用

4)抑制凋亡蛋白酶(caspase)的激活

5)维持细胞钙稳态

★P53基因为什么是分子警察

P53蛋白在细胞周期的G1期发挥检查点的功能,负责检查染色体DNA是否有损伤,一旦发现有错误的DNA,它通过刺激CDI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并启动DNA修复,如果修复失败,P53则启动细胞凋亡,把可能变成癌的细胞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被称为分子警察。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1、氧化损伤

2、线粒体损伤

3、钙超载

★血管新生的概念

在原有毛细血管与(或)微静脉基础上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从先前存在的血管处以芽生或非芽生(或称套叠)的形式生成新的毛细血管。是血管从少到多的过程。

★血管新生的诱导因子有哪些?

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3.促血管生成素(Ang)和血管生成素

★信号传导的概念

细胞通过位于细胞膜或膜内的受体感受细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这一过程称为细胞信号传导。

★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

1、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1)腺苷酸环化酶途径;2)肌醇磷脂信号传导系统:a.IP3、Ca2+__钙调蛋白酶途径b.DG ——蛋白激酶C途径。

2、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3、尿苷酸环化酶信号传导途径

4、核受体及其信号传导途径。

★受体病

是由于受体数量、结构或调解异常,导致受体功能异常,使之不能正常介导配体在靶细胞中应有的效应所致的疾病。如2型

糖尿病。

★受体上调

受体数目增加或增敏(对配体刺激的反应过度)

★受体下调

受体数目减少或减敏(对配体刺激的反应性减弱或消失)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复习资料题库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

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_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_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_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_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_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_____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2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性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23.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内。肉眼观灰白、半透明状,质地坚韧,缺乏弹性。光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减少,陈旧的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梁状,带状或片状,失去纤维性结构 24.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高血压病时,全身细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内膜缺血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在内质细胞下凝固,呈均匀、嗜伊红无结构的物质 25.皮肤、眼睛发黄提示肝病变 第三章再生与修复 1.当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2.修复可完全恢复原有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3.修复只能恢复组织的完整性,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称为瘢痕性修复或不完全性修复 4.纤维老化形成瘢痕 5.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的过程 6.不稳定性细胞:持续分裂、再生能力强 ①上皮细胞、间皮细胞②肌细胞、骨膜C淋巴造血C

考研西综-内科学重点汇总

考研西综-内科学重点汇总 1.考研内科学命题风格 (1)内科学考试注重对临床思维的考查 (2)内科学按章节出题,比例不同 (3)考试愿意考临床常见疾病 (4)纯理论化的题目占有很小部分比例 (5)分值:30% 2.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2.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 4.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7.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8.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9.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0.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1.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2.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3.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抢救原则。 14.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3.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病理生理、类型及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发病机制。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包括心电图诊断)和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4.心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5.心脏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并发症和防治措施。 6.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7.心绞痛的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重点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8.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9.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类型、危险度分层、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生2015考试资料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特点:失钠>失水,血钠<130mmol/l, 渗透压<280mOsm/l 1、原因和机制 * 经肾丢失 (1)长期连续应用高效利尿药:抑制了髓袢对Na+的重吸收。 (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 (3)肾实质性疾病:肾髓质破坏—不能维持正常浓度梯度和髓袢升支功能受损。 (4)肾小管酸性中毒:导致集合管分泌H+功能降低,H+-Na+交换减少,导致Na+排出增加。 * 肾外丢失 (1)经胃肠道丧失:呕吐,腹泻。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大量胸水等。 (3)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2、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机体影响 主要特点: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外周循环衰竭出现的早,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2)患者无口渴,饮水减少;同时ADH分泌,尿量不减或增加,但晚期可出现少尿; (3)明显的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4)血钠,醛固酮,肾吸收钠,尿钠;但如果是经肾丢失的,则尿钠增加 (5)细胞外液,包括血容量早期循环障碍,组织间液脱水体征;细胞内液未减少反而增加细胞水肿,特别是脑水肿 3、防治原则:原则上给予等渗液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特点:失水> 失钠,血浆Na+>150mmol/L,渗透压>310mOs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1、原因和机制 (1)饮水不足:( 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 ( 口腔、咽喉、食道疾患; ( 水源断绝。 (2)失水过多:(经肺(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过度通气)和皮肤(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不感性蒸发增多; (经肾丢失:尿崩症 (丢失低渗液(经皮肤、经消化道)。 2、病理生理变化 主要环节: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细胞外液含量减少—因失水多于失钠,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尿量或无尿,尿比重升高; (2)口渴: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出现细胞脱水。 早期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不明显,醛固酮不,尿钠; (4)细胞脱水可引起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脱水热;脑细胞脱水出现功能障碍 (5)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反射性引起醛固酮增多。 3、防治原则: 补水为主,给予适量含钠液、并适当补钾。 等渗性脱水(低容量性正常钠血症) 特点:水、钠呈比例丢失,血钠140-150mmol/l, 渗透压280-310mOsm/l

考研资料介绍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2010年再度命中作文题,这也是它连续五年命中作文题最主要的原因。 《考研真相》(考研1号考研英语真题书)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新东方俞敏洪 《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张磊适合英语水平低于49分者 90篇贯通大纲词汇+长难句系统解析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全 金融学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基础级: 1《西方经济学》人大高鸿业版(第三版彩版) 65元 2《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4元 3《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2元 4《国际金融》钱荣堃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18元 5《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36元 6《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9元 7《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35元 8《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元

9《金融市场学》张宜春、郑振龙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8元 提高级: 10《货币银行学》易纲、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45元(强烈推荐)11《国际金融》易纲、张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45元(强烈推荐) 12《国际金融学》(第二版)姜波克、杨长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8.9元 13《投资学》刘红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1.4元 14《金融工程》郑振龙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2.4元 15《宏观经济学》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 35元(中级宏观经济学)16《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42元(中级微观经济学)17《微观经济学习指南》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24元(中级微观经济学) 复试级(推荐使用英文原版): 18《投资学》(第六版)滋维博迪机械工业出版社 89元 19《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64元 英文名称《Futures、options and other derivatives》J.HULL 20《公司理财》(第六版)斯蒂芬罗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78元 21《货币金融学》(第六版)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8元 大连市本科大连理工大学 340 50 50 85 85 沈阳市本科东北大学 大连市本科大连海事大学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 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完整word版)危重病医学重点总结

创伤后机体反应:也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成分输血:是将全血中有预防或治疗价值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制成一定标准的、质量优良的制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适当的制品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 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休克:是由多种病因(如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血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氧中毒:在不适当的高压下吸氧或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人体组织和功能上的损害。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的差值,正常机体血浆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总量相等,均为151mmol/L,从而维持 电荷平衡。 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未经P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HCO3]的真实含 量。 碱剩余(BE):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PCO240mmHg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将血浆或全血的pH滴定至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凡pH>7.40,需加酸滴定, 说明体内碱过多,称为碱剩余。 急性心力衰竭:由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性降低导致的组织灌流不足。 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指原无肝病患者突然发生大量的肝细胞坏死或出现严重肝功能 损害,并在起病的8周内出现肝昏迷的一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过程中,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和障碍。 营养不良: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的缺乏所引起的临床病理变化(大脑、心血管、肾脏、呼吸、胃肠道体温调节、免疫) 菌群移位:长期的禁食造成肠粘膜萎缩、肠腔内活的细菌、毒素、一些惰性颗粒及大分子化合物通过粘膜进入血液,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内脏)从 而激发或加重一系列炎症反应。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精神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指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历了残酷战争、严重创伤、 恐怖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精神障碍。 药物的残余效应:由于血内麻醉药浓度较高,或手术操作因故而中止进行,病人仍处于较深的麻醉,是麻醉手术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代谢性脑病:指由于麻醉手术后发生全身代谢性紊乱而导致CNS抑制。 术后急性肾衰竭:由于围手术期失血、感染、休克、溶血、中毒、严重损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急性肾实质损害的一种综合征,是以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含氮 分解产物潴留及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并发症。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是一种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而对心功能障碍起辅助性治疗作用。

2015职业卫生考试题 (1)

2015职业卫生考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40分) 1.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本单位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为作业人员、、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体防护装备,且装备本身任何其他额外的风险。 2.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适用于存在颗粒物空气污染的环境,不适用于防护。KN适用于,KP 。 3.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应根据可能接触的毒物种类选择配备相应的、等呼吸防护装备。 4.呼吸防护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的、过滤元件的、电池、气瓶等,消除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现象后才允许使用。 5.防毒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受颗粒物浓度、使用者、过滤元件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6.对于需要佩戴护听器的作业场所,应调查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作业人员手部的、作业人员头部特点、其他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声音信号的重要性、等其他信息。 7.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

和。 8.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主要公布及、、 ,以及、、 等。 9.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 、、、 、、等警示标识,并标 明、等警示标识。 10.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设置、、等警示标识,对皮肤有刺激性或经皮肤吸收的粉尘工作场所还应设置、、,产生含有有毒物质的混合性粉(烟)尘的工作场所应设置。 11. 生产、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生产、使用高毒、剧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警示线设在生产、使用有毒物品的车间周围外缘不少于处,警示线宽度不少于。 12.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 13.个人防护装备是消除或减少危害的。 的。

华水研究生入学精彩试题及题解

第二篇 第三篇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题解 Ⅰ、研究生入学试题 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工程水文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只允许选择一个答案) 1、偏态系数C s >0,说明随机变量x[ ]。 a、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多 b、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与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相等 d、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为零 2、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 ]。 a、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4、降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所形成的单位线[ ]。 a、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迟 b、峰值大,洪峰出现时间早 c、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早 d、峰值小,洪峰出现时间迟 5. 在湿润地区用蓄满产流法计算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的上部表现为一组[ ]。 a、非平行直线 b、非平行曲线

c 、间距相等的平行直线 d 、间距相等的平行曲线 二、填空题 (每题2分,共10分) 1、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的最大值称为 。 2、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计算日降水量的日分界是从 时至 时。 3、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水资料的选样采用 方法。 4、流域汇流时间是指 。 5、相关分析中两变量具有幂函数(y =ax b )的曲线关系,此时回归方程中的参数一般采用 的方法确定。 三. 是非题 (每题2 分,共 10 分) 1、按照蓄满产流的概念,仅在蓄满的面积上产生净雨。( ) 2、水文频率计算中配线时,减小V C 可以使频率曲线变陡。( ) 3、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i 大于下渗率f 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 4、纳希瞬时单位线U (0,t )的参数n 减小时,单位线U (0,t )的峰现时间提前。( ) 5、三点法配线只适用于估算不连续系列的统计参数。( ) 四. 问答题 (每题 10 分,共30 分) 1、简述暴雨资料充分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 2、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指的是什么?如何审查资料的代表性? 3、由流量资料(包含特大洪水)推求设计洪水时,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处理的容是什么?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已知某流域年降雨量(P )与年径流深(R )相关点据具有直线关系,并求得年雨量的均值P =1300mm ,P V C ,=0.16;年径流深的均值R =780mm ,R V C ,=0.15,相关系数r=0.98。试求(1)当年降雨量为1400mm 时,相应的年径流深为多少?(2)当年径流深为500mm 时,相应的年降雨量为多少? 2、某水库坝址处有1960~1992年实测洪水资料,其中最大的两年洪峰流量为1480m 3 /s 、1250 m 3 /s 。此外洪水资料如下:(1)经实地洪水调查,1935年曾发生过流量为5100 m 3 /s 的大洪水,1896年曾发生过流量为4800 m 3 /s 的大洪水,依次为近150年以来的两次最大的洪水。(2)经文献考证,1802年曾发生过流量为6500 m 3 /s 的大洪水,为近200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试用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5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3、试用下表所给某流域降雨资料推求该流域的逐日前期影响雨量P a 。该流域的最大土壤平均蓄水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名解、填空、考点、 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亚健康: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表现为“三多三少”:主诉症状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低、反应能力低、适应能力低,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又称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遗传易感性:指由某些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如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肾病因人而异。(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易于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 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诱因:其中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恶性循环:在一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交替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互为因果,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称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恶性循环。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定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2、不可逆性深昏迷; 3、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均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 6、脑血流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有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减少人力及经济消耗;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的时机和合法的依据。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低渗性脱水特点是①失Na+多于失水;②血清Na+浓度<130mmol/L;③血浆渗透压<280mmol/L;④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问答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最容易发生休克的原因? 1、通过肾丢失以及肾外丢失的三条途径导致细胞外液丢失 2、细胞外液丢失导致细胞内为高渗透状态,水向细胞内转移进一步转移,细胞外液减少。 3、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故机体虽然缺水,但不能很快的通过喝水补充体液。 4、早期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极速分泌少,早期多尿,更加重了集体的缺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概念】:特点: (1)失水多于失钠 (2)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 (3)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2015年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培训试题

2015年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 ) A、属于甲类传染病 B、属于乙类传染病 C、属于丙类传染病 D、非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2、流感病毒不耐热,( ) 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A、100℃1分钟或56℃30分钟 B、80℃30分钟或56℃20分钟 C、120℃1分钟或56℃30分钟 D、100℃10分钟或60℃45分钟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4、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传染病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不包括一些动物 D、健康带毒(菌)者 5、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呼吸系统疾病有:() A、肺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D、禽流感 6、非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但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肺结核 D、普通感冒、水痘、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7、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几乎都有的症状:() A、咳嗽 B、发热伴咳嗽 C、发热 D、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 8、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天传染性最强。 A、1~2天 B、2~3天 C、3~5天 D、5~6天 9、流行性感冒的并发症不包括:() A、继发细菌性肺炎 B、其他病原菌感染所致肺炎 C、Reye综合征 D、支原体肺炎 10、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起病急骤, B、有发热、头痛 C、有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D、呼吸道表现较重 二、是非题(每题4分,共20分) 1、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在秋冬或冬春季,这与冬春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以及气候寒冷或气温骤变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但不同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不尽相同,流感在我国的北方高发季节在春夏季,而南方则在冬季。()

2016、2017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长安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分) 1.汽车的最高车速 2.空气阻力 3.发动机的负荷率 4.比功率 5.制动器的热衰退 6.转向盘角阶跃输入的瞬态响应 7.中性转向点 8.附着椭圆 9.侧倾转向 10.最小离地间隙 二、简答题(7x5分=35分) 1.画出具有5挡变速器的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并说明如何根据该图确定其在某一道路上行驶时的动力性指标,分析越野车、小轿车、城市公交车对动力性的不同要求。 2.试说明如何用发动机的最小燃油消耗率曲线和克服行驶阻力需要提供的功率曲线,确定无级变速器的调速原理,以达到最佳燃油经济性的目的。 3.简要分析最小传动比对动力性个经济性的影响,并绘图说明如何进行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4.汽车在光滑路面上高速制动时,为何后轮抱死是一种危险的工况?对于轻型火车满载与空载两种情况下,哪一种更容易出现后轮抱死的现象?为什么? 5.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是什么?给汽车前悬架加装横向稳定杆对操作稳定性有什么影响? 6.分析平顺性常用的振动响应量有哪些?人体对水平与垂直振动的敏感频率为多少?在平顺性评价的方法中如何考虑这些区域? 7.简述挂钩牵引力的定义和作用?分析说明地面接触面积相同的轮胎和履带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哪个能产生较大的挂钩牵引力?

三、论述推导题(5x10分=35分) 1.什么是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根据图1,要求加速时间在14s 以内应选取哪一种发动机,为什么?根据图2,分析如何选择变速器和确定汽车的最佳主减速比? 图1 图2 2.画出线性二自由度的汽车模型,表示出汽车的受力运动关系。 3.分析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的汽车,在车厢侧倾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变化。 4.从汽车操纵稳定性分析,高速轿车特别是赛车,为什么采用超宽断面的轮胎?画图说明汽车车轮外倾时为什么会产生回正力矩,并分析为什么正的外倾角会产生负的回正力矩? 5.什么是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增益?列出横摆角速度增益和稳定性因素的公式,并以此为据分析: (1)装载后汽车重心后移对汽车转向特性的影响; (2)前轮充气气压大于标准气压对汽车转向特性的影响; (3)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后轴左右车轮载荷的变化对汽车转向特性的影响; (4)后轮气压低于标准气压对汽车转向特性的影响; 四、计算题(45分) 1.某轿车,已知:m =1600kg,d C =0.45,A =22m ,δ=1.0,a =1450mm,b =1250mm, g h =630mm ,1g i =3.58,0i =4.08,η=0.9,r=300mm ,m 140max ?=N T tq , 低速行驶时V (km/h )随时间t (s )的变化拟合曲线V=20-0.45t 。 (1)滚动阻力系数; (2)若直接挡=max a 0.752/s m ,求直接挡的最大动力因数; (3)以40km/h 的速度行驶于坡度角为 15的路面上,j i w f F F F F ,,,分别是多少?发动机输出的最小功率是多少? (4)最大爬坡度是多少,为什么可以忽略空气阻力? (5)若该轿车为后轮驱动,且当坡度 15=α,Z F =N 41018.1?,当=?0.7和=?0.1,两种情况时,驱动轮是否滑转?

病生重点总结汇总

绪论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疾病概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①病原体的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②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引起疾病;③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既改变机体,也改变病原体。2、理化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3、机体必需的物质缺乏或过多;4、遗传性因素;5、先天性因素;6、免疫因素;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疾病的发生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2、因果交替;3、局部和整体。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直接损伤、神经反射;2、体液机制:细胞因子、体液性因子;3、组织细胞机制:直接损伤、间接损伤;4、分子机制。 分子病: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1、酶缺陷所致的疾病;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3、受体病;4、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疾病的转归:1、康复;2、死亡: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①呼吸心跳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1、根据体液的渗透压:①脱水—低渗性、高渗性、等渗性;②水过多—低渗性(水中毒)、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2、根据血钠的浓度和体液容量:①低钠血症,根据体液容量又可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②高钠血症,根据体液容量又可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③正常血钠性水紊乱根据体液容量又可分为—等渗性脱水、水肿。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Na+>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血清Na+浓度<130mmo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一般不伴有血容量的明显改变,或仅有轻度升高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Na+<失水,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血容量、血钠均增高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血钠升高,血容量无明显改变 脱水热: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 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如水肿发生在体腔内,则称之为积水。 水肿的特点:1、水肿液的性状:①漏出液:比重低于1.015、蛋白含量低于25g/L、细胞数少于500个/100ml的水肿液;②渗出液:比重高于1.018、蛋白含量可达30~50g/L、

2015年秋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 A. 呼吸中枢麻痹 B. 呼吸肌麻痹 C. 气道阻塞 D. 低氧血症 E. 气胸 正确答案:D 2. 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A. 微粒体 B. 线粒体 C. 溶酶体 D. 高尔基体 E. 细胞膜 正确答案:E 3. 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 A. 120mmol/L B. 130mmol/L C. 140mmol/L D. 150mmol/L E. 160mmol/L 正确答案:B 4. 慢性缺氧可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 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 B. 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解 C. 抑制脾脏和肝脏对红细胞的破坏 D. 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 E. 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正确答案:D 5. PaCO2高于正常表明可能有 A.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 高钾血症 正确答案:B 6. 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 抗出血 B. 修复受损蛋白质 C. 抗感染 D. 抑制蛋白酶作用 E.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正确答案:B 7. 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 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D. 肺动脉瓣狭窄 E. 主动脉瓣狭窄 正确答案:C 8. 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凝血酶原 E. 珠蛋白 正确答案:A 9.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 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凝血功能失常 C. 纤溶过程亢进 D. 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 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A 10.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 代谢性碱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AG正常型代谢性碱中毒 D. AG升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 正确答案:D 11. 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A. 面色苍白 B. 四肢湿冷 C. 尿量减少 D. 脉压增大 E. 收缩压稍增高 正确答案:D 12. 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 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 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正确答案:B 13.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 产生大量吲哚 B. 使乙酰胆碱产生增加 C. 干扰大脑能量代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