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议对高中数学新课改感受

小议对高中数学新课改感受

小议对高中数学新课改感受
小议对高中数学新课改感受

小议对高中数学新课改感受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下,要求从理念、内容、实施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往往向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方法改变

为了达到适用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

1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数学问题设置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贯彻数学思想.数学教育提倡情境中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先自己去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对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2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样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是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另一方面是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

3展开争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这样才能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还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新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新课程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我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不能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而学生对通过争论得到的结论会记忆犹新,认识到错误的和正确的。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往往需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对于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

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谈高中数学新课改 发表时间:2012-04-27T11:42:55.0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王秀敏[导读] 我认为,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河北省清河中学王秀敏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标实施中的亮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理念理应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三、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不合拍。教学方式的改变追根究底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标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自己从高中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2.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理解知识程度的矛盾。对于立体几何的教学,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究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必修2中第一章内容的编排,似乎和编者的意图不相符合,往往造成把直观图一节内容忽略化。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我的建议是想让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直观感知部分),然后让学生了解这些几何体的画法,即直观图一节(操作确认部分),接着介绍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把三视图放在最后(以上是思维论证与度量计算),通过对三视图的理解,会根据三视图想象空间几何体的形状,画出直观图,去求其表面积和体积,水到渠成,并与高考相呼应。另外课本中例题与习题的难易不相匹配,例题简单,与新理念匹配,但习题部分直接加强了难度,没有过度之意。学生一时很难接受,教师不知如何下手。好似“新鞋子,老路子”。 3.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受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渡到了信息时代,很多数据图像的处理已经不再单独依赖传统计算。但一年的教学下来,很多老师有同感:新课标适合学生素质高,学校硬件设施较强的学校,必修1中的第三章内容是函数的应用似乎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很多知识是靠计算机来完成的,如数据的处理,图像的做法完全借助于计算机,学生虽了解其然至知其所以然,但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缺乏实践的检验,往往效果不佳。这对于普通高中甚至是条件不好的地区来讲,恐怕不能涉足。这样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发挥,对高校选拔人才也会受到影响,教材的编写者是否忽略了这一点呢。 我认为,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转变教育观念,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 得体会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周颖 我们广西是实施新课程改的最后一个省市,最近两个月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从中了解到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次培训,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具有了较深的认识。 一、培训的收获 首先,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内容。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取专家讲解,进一步了解了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在内容上的不同,掌握了新课程中的增减内容与知识的分布,清楚了新课程在讲解时应把握的深度与广度,对新课程不再紧张,不再茫然,因为心中已经有了方向。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识的更新与深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其次,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灵魂。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为主,而新课程是以人为主,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终身的发展。学大众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学数学的文化,因此,新课程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新课程在介绍数学史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并不抽象,就在我们身边,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通过网络交流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我充分认识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深入浅出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通数学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这次培训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培训,我感觉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同行朋友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迅速发展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修养的一代新人。 二、培训后的感想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优缺点

浅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的优劣 数学组朱国民 我们市十五中通过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详细地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对其优点和课程上的不足分析如下: 高中数学教材历来在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存在内容跨度大,结构不合理,应用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如下优点: 1、教学新思想 新教材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较:旧教材对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些学生把教材当成查找公式的工具书。而新教材则加入了一些插图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文字叙述通俗易懂,知识的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同时删减了部分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记忆,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只给出了最基本的三个公式,柱体、台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只给出了结果,而对蕴含了“微积分,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球面积及体积公式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 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新意识 新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新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例题,习题多增加联系实际的背景。如数列中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函数中联系增长率的变化,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增加线性规划初步知识,圆锥曲线联系行星卫星运行轨道等。

二、新教材相比有如下不足: 1、内容跨度加大 新教材中,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跨度似乎大了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距离,比如高一(下)按知识体系就要上必修4、5、2共3本书,而且还要调整在上必修5线性规划前先讲必修2的直线的方程;高一(上)讲必修1集合的运算前要进行初高中衔接,补充讲解一次、二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又在必修5。另外,应用题或者数学建模题很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或者计算器才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 2、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新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广,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新增的一些知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新教材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不牢,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强,不如原来的老教材的知识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如果将新教材的理念溶入到老教材知识体系中编写出来的导学案就能结合二者的优点,扬长避短,更有利教学,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种思路编写十五中导学案进行教学的。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合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二、课程设置 1、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 2、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基础,学校应在保证必修课程,选修系列1、2开设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教师也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三、内容标准 高中课程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白龙中学王小诗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第四,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美好的,但在培训期间,我们无论是在这看视频过程中,还是在茶余饭后,我们都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产生一种担忧和困惑。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高中数学新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我们江苏省,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一)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 1.应试制度 高考和为了高考而派生的应试教育是选拔教育,强调选择功能,注重挑选人,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据来自教育部研究课题《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家庭教育特点、发展趋势及规律性的调查研究》的一项调查,在幼儿园、小学阶段,90%左右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由对孩子的“高期望”变为“失望”的大约占一半以上。即很多家长在孩子就读中学时已经确立了自己对孩子的终生评价,孩子在中小学考试分数高,家长就相信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否则,家长就认定孩子没有希望。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只看重学生现在的成绩,而无视学生将来的潜能发展。例如,有段时间哈佛女孩刘亦婷被炒得很热,成为所有家长培养孩子目标的现象,一位教授一针见血地说我国绝大多数人认为学生考试高分,考上“清华”,“北大”,“哈佛”等著名学校就是他们价值最高的体现,而外国很多人认为人的价值应体现在参加工作之后对社会的贡献上,我们这种重短效,轻发展的教育,吞噬的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新奇和兴趣,对事业的激情与互动、对生活的热爱和参与、对命运的思考与主宰,他们微弱的智慧闪光和灵感可能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诺贝尔”的种子也许就这样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整个应试教育重短效,轻发展。 大部分老师也认为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过的数学知识,而且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取得成功,从而成为祖国有用人才。教师实际上包括家长、学校的理念是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为祖国做贡献,也导致我们的不自然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下,学生们狂热追求名校,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兴趣来学习。也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非常艰辛地工作,只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上,用以帮助他们通过考试,尽管我们制定新课程,编写新教材,但相应的数学教育目的,评价制度不改变,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在这方面,最大的责任在于体制的束缚,例如,国外的中学或小学的老师,如果发现他的学生解题跟别人不一样,他会表扬这个学生,但我们的大部分老师,他们会说,这道题考试要这么搞的话,那就没分呢1。 2.高考制度 2.1高考大战之盛况 年年的招生期间,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展开了“生源大战”——其实 1白峰杉《大学数学课程中中国的演化——中外数学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J】《数学通报》2006.11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中数学,从教学内容到评价方法全盘苏化.以后几经修改,但始终未摆脱苏化的影子。建国五十几年来。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好评。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在培养现代人的过程中的功能的发挥。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为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使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活力,使数学课在形成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促进学生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在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养中,发挥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一)学校必须开设的内容:共10个模块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以上10个模块和16个专题,分别包含在必修的5个模块和选修的4个系列中.其中必修的5个模块是基础知识,选修系列1是为文科学生开设的,选修系列2是为理科学生开设的,选修系列3和选修系列4 是为那些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进一步提高的学生开设的。 二.在高中阶段首次采取学分制新课标规定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修完一个模块,获得2学分;修完一个专题,获得1学分。 (一)达到高中毕业的标准: 修完必修的基础知识的5个模块,获得10学分。 (二)可以报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高中毕业生的标准: 最低要求修满16学分如: 修完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1的2个模块,再选修系列3中的2个专题。较高要求: 修满20学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内容,再选修系列4中的4个专题。 (三)可以报考理工科专业的高中毕业生的标准: 最低要求修满20学分如: 修完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系列2的3个模块,再选修系列3中的2个专题,系列4中的2个专题。较高要求: 修满24学分如: 修完最低要求的上述内容,再选修系列4中的另4个专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2019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在新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高中数学新课改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高中数学新课改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探究-中学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改存在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江苏滨海八滩中学周仁春 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有效教学的研究早已游人如织,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社会以能力为重、学校以应试为基、家长以考分为本”的矛盾背景下,课程改革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际存在的误区 (一)课程理念存在误区。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学校、教师、家长崇尚“考分”,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缺乏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缺乏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站在知识本位的角度审视教材,对教学主题理解必然会出现偏差,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新课改避免了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忌讳讲解,不加任何指导,放任学生自流,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不留有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匆匆开展合作,由于缺乏个体的深思熟虑,交流讨论根本不会有创新的见解。(三)教学手段存在误区。多媒体教学有着诸多优势,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深受师生的青睐,而部分教师片面信奉现代教学媒体,认为用上多媒体就有新的教学理念,就能在课堂上出彩,于是有的课件设计花哨而缺乏实效;有的以音、色取代学生的思考体验过程,使数学从“人灌”走向“机灌”。 二、教学误区的成因分析

(一)对课程理念缺乏有效把握。教师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缺乏精准的把握,对教材缺乏深入研究,习惯于以考分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哪些内容设置作了调整、哪些知识作了删减、哪些知识考察难度发生变化都无从知晓。 (二)教学能力阻碍了课改的进程。部分教师对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等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必要的学习,对学情缺乏分析,导致教育观念落后,以昨天的标准要求今天的学生,与学生沟通产生“鸿沟”,偏离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三)传统经验与新课程理念相互脱节。新课程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继承与发展,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部分教师一味地看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都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方式教学,否定了教师必要的示范与讲解。 (四)形式化的评课误导了数学教学。在公开课教学中,部分听课老师有所顾忌,生怕伤害授课者的自尊,多讲优点,少讲问题,如此缺乏诚意的评课方式易对教学活动产生误导。 三、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策略 (一)强化动机激励。一方面强调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家长、镇有关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待遇,让学生憧憬未来,提高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亲历操作、实验、讨论等活动,领会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如在“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已知有一双车道的隧道(车辆只能在中心线右侧行驶),其截面是半径为3.6m的半圆,一辆宽为2.6m,高为2.8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丰富教学引导方法。教师要从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基本内容做起,

高中数学新课改文章

高中数学新课改文章 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主体,对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我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与认识。 一、低起点,融知识于符号中 尝试:在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中,正整数集记作N+或N+,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学 生就有疑问:原本表示自然数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别添加+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数集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小问题尤其是数学符号的选用,考虑到教学时间,用“约定俗成”加以回答也未尝不可。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时间是节省了,学生心中却对数学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打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花了不多的时间作 了简单解释虽然此时还没有学习补集运算,但丝毫不影响学生理解,学生茅塞顿开,令我感 到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函数定义域时用类似方法又“发明”了许多数集的符号,看到这些符号真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我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数学的严 谨性和精确性,这比口头动员的效果要好得多。受此启发,在后面的教学中,每当引进一个 新的符号时,我总是尽量将相关符号的发展历史展现给学生。如幂的符号“a”,三角函数 符号“sin、cos、tan”,对数函数的底“e”,虚数单位“i”,积分号“∫”,等等,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照亮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 反思: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记录、表达科学语言的文字。数学语言系统是一个符号化的系统,现代数学如果没有精确的符号是难以想象的。用符号表达数学的方法和内容是数 学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数学语言的系统,不同于一般的语言系统,如汉语、英语、德语,数学语言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因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概括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从全局把握,融知识于体系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函数为主线分两个方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其一,在讲授完函数概念后,向学生介绍一批具体函数的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再介绍两个特殊 函数:具有周期性的函数——三角函数,以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数列,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刻理解函数本质。其二,以函数为工具,把其它知识纳入其中。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那么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如果用函数的观 点看待一元二次不等式,那么不等式的解就是使函数值大于0或小于0的x的取值范围。 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待线性规划,那么线性规划问题就是目标函数二元函数在可行域函数 定义域内的最值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函数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摘要:当前高中数学新课改相当关键,尤其对于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均提出了全新 的要求和新的标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时刻明确高中数学新课改的难点和重点,更好地实现教育工作的发展。针对这一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高中数学新课改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一年级数学组万舒婷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这两个月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第四,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

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课改后课堂上又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知和研究获取知识,老师不能直接告知,要重视学生探求的过程。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虽然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但是课改后数学实际任务加重但课时又明显减少,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目前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同时高考将会如何考,传统的重点,新增的内容,在高考中将如何体现,如何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的初步阶段,反思实验过程,总感到有一些遗憾。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在实验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教材内容与习题的搭配有不合理之处 课程标准认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课后习题的难度作了适当的控制,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材中还存在着内容与习题搭配不合理的地方。 2 、应用问题的设置过难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正是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的,在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应用问题,涉及到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有些问题设置过难,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实际背景非常陌生,再加上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很难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应用问题自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题。 3 、课时严重不足 教师普遍认为,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不足。认真分析造成课时不足的原因还有:(1)虽然教材的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没有改变,学生没有做到很好的预习,甚至不预习,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讲为主的层面上;(2)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搞题海战术,就教材教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道题,忙于处理习题,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一个不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是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我校来自南部山区的许多学生没有见过计算机,再加上信息技术课与数学课的不同步。所以课本中设置的借助信息技术描绘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的性质,就成为虚设。 5 、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学习被动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但由于学生很难改变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似乎没有老师的讲就无法学习,缺乏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更谈不上探究性学习。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10-19T09:59:17.93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2012-2013学年4期作者:郭青明[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罗山高中郭青明《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以及这两年新课改的体会认为:必须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 一、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为此,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引进电脑病毒事件“熊猫病毒”,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问题时要尽量具体,环环相扣,而且要多范围,最后也要有“从中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总结性问题,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具有激情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改高中数学如何教学

新课改高中数学如何教学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这一主体去体验新课改带来的成效,不断提高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巧,给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 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 形成较强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备课时下功夫,在教学中以学 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 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都有其实际背景。首先,在教学中重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中得到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抽象化的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学习数列时给学生举例:某人要买一套房,2010年贷款a 万元,年利率为r,按复利计算,从2010年末偿还一定金额,计划第10年年底还清,则每 年应还的金额数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很快引起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其次,及时对学生进 行表扬与鼓励,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 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其三,教师要鼓励学生 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要从主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针对这些,我们通过开展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材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 际情况,提前一周编写出《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以《导学案》为标准,前10分钟每个学 生按照《导学案》上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自己提炼梳理出本节的知识点,教师予以总结, 中间2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例题部分的教学,最后 10分钟让学生自己做归纳总结,并完成课时练习。这样学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 也由“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去获取知识,在教师的点 拨指导下,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能让学 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注重实现数学问题的应用价值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传授给学生,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应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式——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展开 ,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注重对数学应用的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 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与作用,加强对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概率时,经常会涉及到比赛、射击,抽奖等方面 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立足于现状去寻求知识,并向学生渗透相 关的数学思想,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日常教学中要主动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 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如:家庭日用电量的 计算、红绿灯管制的设计、沙漠的绿化、新旧城的改造等都可用基础数学知识,通过建立数 学模型加以解决。同时,选择贴近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既能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 应用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注重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 随着教学的不断更新, 教师要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改变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