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修辞格的运用(上)

第四章修辞格的运用(上)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修辞格;认识修辞格的构成特点;理解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正确运用修辞格表情达意,进

一步提高言语水平。

【教学要求】

本章的理论性比较强,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修辞格理论评析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的特殊作

用,提高修辞格的运用水平。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也称辞格,是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唐钺。1923年他在《修辞格》一书中说:“凡语文中

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格的语

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

中说:“所谓积极手法,约略含有两种要素:(1)内容是富有体验性,

具体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义之外,还利用字音、字形的。……

这种形式方面的字义、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内容方面的体验性

具体性相结合,把语辞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

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

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种是比较同内容

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种是比较

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两种之中,辞

藻尤为讲究修辞手法的所注重。”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指出:

“修辞方式(又叫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

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的、一定的手法(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如

对偶、对照、回环、反复、比喻、拟人、夸张、同语、幽默、讽刺、

双关等式。)”

关于修辞格的定义,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见解外,其他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现代汉语中究竟有多少修辞格?这一点尚无定论,我们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类。如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把汉

语修辞格分为5类27格,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

一书中,把修辞格分为4类38格;张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现代汉

语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格分为3类24式;黄民裕1984年出版的

《辞格汇编》一书,分为4大类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编

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共收辞格156个,是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

的著作。

二、修辞格的特点

(一)特定的结构形式

每种修辞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结构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明喻常见比喻词有“象”、“如”、“似”、“犹”、“若”等,且比喻词往往出现在本体和喻体中间,表明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其表现形式为“A象B”。如:

风声涛声之于寂静,正如风之于空气,涛之于海水,是一是二。(明喻)(钱钟书《一个偏见》)

暗喻:也称“隐喻”,是喻体和本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一般不出现的一种比喻,常见的表现形式有“A是B”、“A的B”、“AB”、“A-B”等。

如: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暗喻A是B)(贾平凹《秦腔》)

又如对偶,由两个结构成分构成,这两个成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两者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

点通。(反对)(李商隐《七律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又如:操

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正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再如:层递它是将语言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或者与前者相反的形式进行排列的。例: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

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对比、逐层递进)(梁启超《论毅

力》)

修辞格的特定语言形式使其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定势功能,也就是说受话人能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经验感知话语是一种

修辞表达,从而推测话语的真正含义。二是形成一种形式美。修辞

格能赋予话语一种特殊的形式美,如运用排比可使文章语意贯通,

气势充沛。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加强文章感染力。

运用对偶,能使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优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等等。

(二)表意的双关性

修辞具有明显的表意双关性特点,利用这种格式表达的言语信息,都不能直接从词语表面上获得,而必须越过字面,领会其中蕴

含的真实意义。修辞格的这种表意特点,解决了有限的语言形式与

无限的言语内容的矛盾,丰富发展了语言的表现力。委婉、含蓄是

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一种艺术构思的结果,而

利用修辞格表前瞻性的双关性特点恰好能设置言外之意,满足言语

交际者的需要。如:

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上例两个句子是某校历史系和计算机系进行蓝球决赛打出的标语,第一句是上届冠军历史系打出的标语,下句是进入决赛的计算

机系打出的标语,两个系的标语都巧妙地运用了双关修辞格,切合

各自的身份,且潜藏着志在必得的真实含义。

(三)具有主观性

修辞格的运用具有主观性,需要使用者进行艺术性的想象和创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修辞格的主

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体验的表现。修辞格的主观性

首先表现在它的使用具有主观体验性,是一个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

创造,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识、体验的反映,是一个主观心理

活动的结果,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一种互动

关系。二是表现的内容肯有虚拟性。修辞格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

虚拟色彩,而不是完全的现实表达。这种虚拟性的表达,完全是以

主观认识作为前提的。有时修辞帮所表达的内容看起来似乎很现实,

但是发话人对于客体的选择与剪裁,完全融合了个人情感、个人的

认识,具有主动性,具有主观选择性,因而还是表现出很强的主观

感受和虚拟性。三是使用上具有偶然性。修辞格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偶然性,是客观对象、环境触动了发话人的灵感,此情此境的影响

使他对客观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使得他运用生活的积累、体

验构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表达。

(四)具有民族性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所谓文化传统,包括由种种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哲学观点,审美

观点,以及反映这些特征、习惯、观点的各种文化成就。教材从三

个方面介绍了修辞格的民族性特点。

一是内容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不同,不同民族情感的诉求对象也不一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

讲汉语的人往往会说快乐得像一只小鸟,而操英语的人则将快乐比

作母牛,汉语说狡猾得像狐狸英语说狡猾得像死猪……等等等等。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

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

多,水太脏,早该换了。简直象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

很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

“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难怪他显

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

二是语言形式方面。由于语言基础的差异,汉语中有些修辞格是别的语言里没有的或是与别的语言有较大差异的。比方说,汉语

中的对偶是比较独特的。一方面,汉语有声调,音节结构形式规整,

对偶中音调高低配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另

一方面,汉字记录音节,结构上是一个方块,表现对偶句,在书面

上也是非常整齐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

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横眉

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三是语言材料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材料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是不一样的。因而不同的语言中构成的修辞格就会有种种

差异。比如英语用Romeo(罗密欧)代指情郎,用Solomam(所罗

门)代指聪明的人,汉语用西施代指美女,用红娘代指为男女牵线

的媒人等等。有些词不同民族中都有,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

有很大的差异。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象猫头鹰一样聪明)

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

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

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有时人们认为猫头鹰不实际,

有点蠢,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

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

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

鹰。西方人对bat(编幅〕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特征。英语中有

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编幅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crazies

a bat (疯得象编幅),he’s a bit batty(他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有时还有更坏的比喻。提到蝙蝠,

人们就会想到丑陋、凶恶、吸血动物的形象。这也许因为吸血蝙蝠

的缘故。所以,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

又怕它,又讨厌它。

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这些联想很可能来自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有些图画或图案把蝙蝠和

鹿画在一起,颇受欢迎,因为“福鹿”读起来同“福禄”一样,象征吉祥、

幸福、有钱、有势。英语中有Man's best friend(人之良友)的

说法。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指的是什么动物呢?说“人之良友”指狗,许

多人会感到奇怪,想不到狗会有这样的荣誉。在中国,狗往往使人

们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东西”、“狗娘养的”、“狗改不了吃

屎”等。当然,西方人所喜欢的狗的某些品质,中国人也喜欢,如狗

忠实、可靠、勇敢、聪明等。但在中国,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不

是供玩赏的动物;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并非因为它是个好伴儿。

就是说,狗是有用的动物,但并不可爱。

三、修辞格的作用

汉语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它往往以其简短灵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丰富多采的内

容、深沉复杂的情感,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修辞

格在言语交际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言语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

的手段之一。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修辞格的作用。(一)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

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都不能满足于只给听众、读者以信息或者美感,而必须是两者齐备。

因为仅仅具有信息而无美感的语言表达是枯燥的、乏味的,只有美

感而无信息的语言表达则是无意义的,没有存在价值的,所以人们

在运用语言时,都要采取种种手段,使要传达的信息通过生动的言

语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运用修辞格,可以由表及里、由远及近、亦真亦假地多层次表达说话人的感情,丰厚语义。修辞格使本来是单

义的、平面性的句子,成为含义丰富的、具有立体色彩的句子;使

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可感的概念,从而活生生地显现在人们面前;

使语气一般化的句子,渗透着浩浩激情、排山倒海之势;使人们在

获得信息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

(二)突破了逻辑的限制

运用语言,一般地说,要符合逻辑,否则,就会造出有悖情理、违反语言规律的病句。然而在修辞格中,逻辑的影响没有了,逻辑

的力量削弱了,逻辑的限制冲破了,人的思想仿佛装上了想象的翅

膀,在广阔的语言世界中自由地飞翔,自由地缔造,自由地宣泄。

例如: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诗歌:理想之歌)

是违反逻辑的,但是透过字面,我们会发现,它们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例一不是一般的判断句,而是比喻,作者将理想比喻成

石、火、灯、路,形象地说明了人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而在一般

的判断句中,要将理想与这几个事物联系起来,在逻辑上是不可想

象的。

修辞格的这种表达方式,往往使我们通过不合逻辑的表面,深刻地认知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富饶的贫困”的真实含义是:我国

资源十分富饶,但是开采不够,远远没有利用上,同别的国家相比,自然就显得贫困了。简洁的五个字,深刻地把这种现象表现出来了。

这种反逻辑的语言组合,在矛盾中表达了深邃的思想,隐含着极为

丰富深刻的内容。修辞格的这种超乎逻辑之上的特点,是其它的修

辞手段所不能及的。

(三)创造了新的语言组合形式

社会、自然的各种现象千姿百态,人的情感千变万化,这种种情况就必然会产生无穷无尽的语义内容与有限的语言形式的矛盾,用

有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无限的内容,有时不免令人产生“常恨言语

浅,不如人意深”的感慨。要突破、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就

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修辞格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最重要的手段,

它突破了千篇一律的语言表达格式,使词句的组合更加新奇特异,

更具个性,这种组合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从而增强了语言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

1.她就坐在那昏暗的灯光下,不停地编织着渔网,编织着心上渺茫的希

望。

(小说:泪漫“寡妇村”)

例一中的“编织···希望”明显是一个不合语法的结构,然而由于上文有“编织渔网”,所以顺势拈来,构成一个新的组合体(尽

管是临时的),这种功能,正是拈连格所具有的。

(四)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不断地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修辞格的运用,对语言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修辞格突破了语言的逻辑限

制,这就为人们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新的语句

组合成为可能。这些组合、用法在最初是新奇的,甚至是不合逻辑

的,但是经常反复地使用,为人们熟悉并接受,就成为寻常用法,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这里我们重点谈谈修辞格对语汇发展变化所

起的作用。

1.促进词义的变化

一个词最初往往都是单义的,在漫长的运用过程中,由于人们把它与多种事物联系起来,词义越来越丰富,于是逐渐发展成为多

义词。词义的这种变化,有很多是通过修辞格的运用而产生的。例

如“包袱”,本指“包裹”,毛泽东在《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

文中用来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这一生动形象的用法为

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开来,于是“包袱”就有了“影响思想或

行动的负担”这样的含义,成为一个多义词。又如“东床”,本义

指“东边的床”,民间传说晋太尉郗鉴派门客去王导家选女婿,门

客回来说王家的儿子都很拘谨,只有东边床上的那位象没事似的敞

着衣襟吃饭。郗鉴就选了那个人(王羲之)做女婿。后来人们就用

“东床”代指“女婿”。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的意义都是通过词的

比喻或借代用法获得的。

没有修辞格的运用,上述词语是不会产生这些派生义的,可见,修辞格对词义的发展具有不容质疑的作用。

2.丰富语汇

语汇中有不少词语的形式是通过某些修辞格方式构成的,尤以比喻最为突出。在现代汉语偏正式合成词中,有不少词是由比喻方

式构成的,例如:蚕食、龟缩、血红、笔直、刀山、火海,等等。

至于熟语,通过各种修辞格来构成的就更多了。

四、修辞格的运用要求

(一)目的性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有一定的目的,话语的目的决定了说话者采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修辞手段。比方说,如果要达到形象生

动的目的,可采用比喻修辞格,若要特出特征、渲染气氛,可采用

夸张手法,若要收到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可用双关,,若要增强表

达的气势,可用排比或层递的修辞手段。

(二)适应性

第一章我们提到修辞与语境的关系。修辞学的各个领域:语体、风格、文风、修辞方法、语言美、言语修养等都与语境有关,语言

的使用要受到语境的制约,修辞效果要结合语境来考察。这里所说

的适应性指的也就是修辞格的使用要适应语境的要求,与语境保持

协调一致。从语内环境而言,修辞要适应社会环境、角色环境,从

语内环境看,修辞要与上下文、语体环境等协调一致。

社会环境即言语角色活动的社会文、政治、经济、民族、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大背景。

角色环境指言语活动的交际者,包括发话人和受话人双方,使用修辞格,不但要符合发话人的角色特点,也要适合受话人的角色特

点。

上下文就是言语中的词语、句子的前后联系。运用修辞格,要充分考虑到上下文的关系,这样才能收到好的修辞效果。

语体指的是由于交际内容、目的、范围的差异而形成的言语交际功能体式。不同语体环境对于修辞格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修辞

格的使用必须切合语体环境,这样言语才得体,与各种语体的言语

特点保持和谐统一。

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他为

纪念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百

年忌日而发表的演说很切合当时的语境:“100年前他死了,但他的灵魂却是不朽的。他离开人世,满载着世间的成就及最光荣、最艰巨的责任,使人类的心灵得以充实、

向善。他死时,被过去的人诅咒,为未来的人所祝福,然而这也是荣

耀的两种最高表现,一方面为当代人及子孙歌功颂德,另一方面却也

免不了因生前的追逐名利而招致憎恶。他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

个时代,由于他得以完成时代的使命,无疑地,借着上帝的意志,在

命运及自然的法则下完成了他该做的工作。

“他共活了84岁,其间刚好是从专制政体的巅峰到革命的萌芽

阶段。他出生时,路易十四在位,死时,路易十六已登基,因此,他

的摇篮看见一个伟大的王朝的余晖,而他的棺木则目睹一个朝代的曙

光。

…………

“既然王权表示黑暗,就让光明从那些死者的坟墓中泻出来吧!”

《微笑本身就含有曙光》(节选)

在这篇演讲中雨果以诗一般的语言颂扬了伏尔泰。他的演讲辞语言绮丽,文采飞扬。其中的比喻“他的摇篮看见一个伟大的王朝的

余晖,而他的棺木则目睹一个朝代的曙光”十分贴切而又形象感人。

结尾的“既然王权表示黑暗,就让光明从那些死者的坟墓中泄出来

吧”,充满了诗一般的激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使演讲达到高潮。

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特定的对象等语

境诸因素相吻合。

(三)创新性

修辞格的创新性就是要求使用修辞格要突破常规,与众不同,敢于想前人之所未想,大力开发潜在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充分出新的表达方

式,出人意料,具有相当强的刺激作用,使受话人产生心灵上的震

撼,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创新性是修辞格的生命和灵魂。

修辞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修辞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文题: 人类文明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使用又离不开修辞,修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句话,一篇文章等。没有修辞与有修辞的语言表达效果就是大相径庭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产生的效果也就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 语言、修辞、生活 正文: 瞧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会存在这样的疑惑:什么就是修辞?语言不仅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更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主体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与对象的不同,尽可能运用合适的语言形式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就就是修辞。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分别指“修辞行为”、“修辞规律”、“修辞理论”。(参考资料来自教材)通过教材,我们已经了解修辞学的定义,但只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通过生活的例子来解释什么就是修辞,应该会更加生动易懂。 小学的时候讲文章或诗句时,老师都会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所以从小学开始便对修辞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也仅仅只就是局限于“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等这一类的手法,未曾深入了解过。但这些修辞手法,在生活中运用得就是最普遍的。 在大学对修辞学的进一步学习中,我了解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叫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就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口语中也就是经常被使用的。比如,朋友之间互相打趣,“别吃了,再吃就变成猪了”“您瞧您胖得跟猪似的”“哎呦您瞅瞅您这头发,哪烫的啊,跟方便面一样。”这就是比较口语化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更就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都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拟人也就是运用得很多的。“成熟的麦穗压弯了腰”“小鸟在窗外愉快地唱起了歌”,这些都就是随便一想便能想起的拟人句子。拟人能够使句子富有表现力,形象生动。 要讲的第三种修辞手法就是借代。通俗点说,借代就就是“借用”一物来“代替”所要言说之物。比如,“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中,巾帼指的就是女性,须眉指的就是男性,这就是根据男女性别的特征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的。还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朱门”表示富贵人家,“冻死骨”表示贫苦人民。“白衣天使救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可以判断出,白衣天使指的就是医生或就是护士。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 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与幽默感。借代的作用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还有另外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经常运用的——夸张。夸张在我们日常生活对话交流中被频繁地使用。“我好饿,饿得能吞下一头恐龙”“只要老师一发火,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下去的声音都听得见”。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黄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浅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运用 【论文摘要】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结晶,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则是很多诗歌的精华所在。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了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修辞功能和修辞渊源。这对于李诗乃至唐诗的研究说来, 都是一个新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修辞诗歌功能 诗歌是语言艺术。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有数的几种最古老最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其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散文的表达是如此, 就是诗词的表达亦如此。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呈现出修辞艺术的丰富性。修辞,为表达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方式。陈望道在《谈谈修辞学的研究》中指出:“修辞学的任务是探求修辞现象的规律,缩小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修辞是对文辞或语辞的修饰,意即如何“刷饰”、“藻绘”或调整安排语言的形式。尽管其有“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分,但其共同的主旨都是追求语言文学的通达,使其具有美感作用,激发读者的共鸣。按此古今相通的精神旨趣,从散见于中国传统典籍的修辞理论和论述,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整理,修辞的内涵我们可以大约归为以下四类: ①(一)关于一般性修辞原则的讨论;(二)字句篇章的修辞;(三)辞格;(四)文体风格。其中,辞格是修辞艺术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首先,辞格本身的创设原则、使用方法和修辞效果等应属修辞原则的讨论范畴,一般性的修辞原则也自然适用于辞格;其次,辞格是形成文字语言特色和文体风格的主要方法。李白诗歌研究, 就其探索艺术手法来说,从修辞学的层面去切入,还是一个新角度。通过辞格, 可以领略诗作绝妙的韵味情致, 窥探诗人独特的诗歌作法。 一、李白诗歌的修辞格式 1、比喻 比喻是利用乙事来说明甲事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由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喻词(像、是等)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可用以描绘形象、阐述事理、抒发情感等。确切的比喻可使深奥、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具体形象的比喻可使事物表达得生动、鲜明,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李白诗歌中的比喻十分精采,不论描述重大事件,还是抒发个人情怀,都运用得自然贴切、形象生动。具体例子不胜枚举, 如:以白日喻皇帝, 经紫微(星座名)喻朝廷、以权衡(秤)喻权力“白日耀紫微,三公运权衡。”(《羽檄如流星》, 《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四)以龙鳞喻皇帝及其威严:“有策不敢犯龙鳞, 窜身南国避胡尘。”(《猛虎行》)以阳春喻盛世明君“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梁甫吟》)以浮云蔽日喻奸佞蒙君误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以天气恶劣喻政治黑暗

广告中的修辞学

广告语中的修辞学 前言: 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广告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广告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灵魂,它可以传递信息,对产品、品牌、活动进行宣传,是广告主连接消费者的桥梁,而好的广告语离不开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人们使用修辞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对文章语句的印象和抒情效果。修辞在广告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广告语言的修辞可以帮助广告主实现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认知,对于广告的创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广告语言中修辞学运用的目的: 一句好的广告语往往让人牢记于心,经久流传。广告作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传播活动追求一定的传播效果,希望通过广告的传播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言进行创意,在广告语言中恰当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押韵等能够使广告语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得到加强,让广告宣传的商品或品牌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更加准确地传达商品的特点,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还能给观众以启示和联想,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引导,缩短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从而产生购买来达到最终目的。 广告语言修辞的特性: 广告语言必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广告语言的特性决定了广告主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美化修饰,因此就有了广告语的修辞。但这种修辞又有其特殊性,与普通文章的修辞不一样,它离不开实际的传播效果,它需要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形成消费。 广告语言中的主要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用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难懂、复杂、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在广告语言中善用比喻,往往能事半功倍,使观众或听众心悦诚服,妙趣横生。如德芙巧克力

[DOC] 浅谈成功广告语中修辞格的运用.

学院:人文学院 姓名:王梦迪 班级:中本072班 学号:07010231 浅谈成功广告语中修辞格的运用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广告扑面而来。作为广告的核心——广告语,则成了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现代广告语中,为使其更具吸引力,修辞格被广泛运用其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已成了成功广告语中的点睛之笔。 关键词:广告广告语修辞格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在信息时代,要想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其自身的质量等因素外,好的宣传也是极其重要的。而无疑,广告是宣传商品的最佳途径。现今,每天数以万计的广告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向我们扑面而来,令我们应接不暇。“我们呼吸的空气有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如是说。 作为广告的重要载体——广告语,在广告作品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能起到点睛成石的效果,从而使广告更有魅力,更有竞争力。[1]“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广告效果的50%—75%来自广告的语言文学,广告语言在广告传播中占有重要作用。” 鲁迅说过:“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不能达意。”不仅作文如此,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广告语。恰当地使用修辞,能[2]“使其具备一定的…发现特征?带给消费者启示和联想,使之言有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修辞之于广告语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此谈一些优秀广告语中的修辞格的运用。 ⑴双关

[3]“利用语音或语意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观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 一般可把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 1.语义双关例如: ①实不相瞒,天仙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天仙牌电扇广告 广告中的“吹”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使人们产生疑惑:“吹”字在很多场合是表示吹牛、说大话、虚假浮夸,可为什么商家还说名气是“吹”出来的呢?带着这个疑惑,人们会更深地了解其产品,最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电扇!电风扇的功能就是吹风,风扇好不好,一吹便知晓。此则广告恰当好处地运用了“吹”字的多义性,从而增加了广告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②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广告抓住联想对于世界的重要性这一事实,带出联想电脑的重要性。联想一词的词义是指一种由此及彼的想像力,广告中又双关集团名称及电脑品牌。这就使人们在认同联想的重 要性时,也“默认”了联想电脑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效果。 ③金鸡牌鞋油,为足下添光彩。(金鸡牌鞋油 “足下”一词,既反映脚下穿的皮鞋,又是对消费者的尊重,使消费者的情感得到感染,心情愉悦,也就不难接受金鸡牌鞋油的双重功效——不仅能使你的鞋子添光彩,而且还使你添光彩。 2.谐音双关例如: ①奥威手表,一“戴”“添”骄。(奥威手表广告

浅谈通感的修辞手法

浅谈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钱钟书先生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请看: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摹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又如: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很近肉内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 有人认为“通感”就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实不然。“通感”与“比喻”两种辞格的不同点在于: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如朱自清写静态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月下荷塘荷花的静态美。“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写出月光洒向满池荷花荷叶上的露珠,发出晶莹剔透的闪光;“刚出浴的美人”,给人以想象,如果把开放的荷花姑娘的脸庞,那么,翩翩翻动的荷叶就是姑娘们身着的裙裾,给人以荷花妖艳却不染纤尘的美质。 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这一连串的比喻无不是从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描摹出荷塘与月色交融在一起,其幽雅、朦胧、幽静的物态之美栩栩如生地展出来。因此,比喻的特点主要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而通感主要在感觉器官的转移上。 不过,通感的修辞手法常常是以“兼格”的修辞样式出现的。即一种修辞格之中包含了另一类修辞格,形成了主格和次格(或“副格”)两种修辞格兼用的现象。例如: (1)“通感+比喻”格。例如,“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句中兼用通感和比喻两种修辞格,主格为“通感”,副格是“比喻”。 (2)“通感+拟人”格。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拟人的手法勾连起两种相通的感觉。 总之,通感艺术审美观照的艺术对象,从现实的感觉与想象中的另一种感觉的相互沟通,再造形象之美,并让读者从中获得艺术的无穷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既使得感觉器官得到“沟通”,又得给读者受到艺术“感悟”,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 [牛刀小试] 一、分析下列句子中的通感手法,说说它们的作用。 1、暮色灰黄而凉爽,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暮色可视不可感,“凉爽”是感觉效果移用于视觉。 2、被角的湿冷使我惊醒,歌声还在心的深处长颤。(沈从文《遥夜》) 歌声“长颤”是感觉效果移用于听觉。 3. 突然有钟声缓缓飘上来,很重,很古老,很悠久,很轻柔。(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 (2)滑抡;滑轮 (3)拟人 (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 (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从“篡夺”一词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这里指蝈蝈的轻声鸣叫。(5)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从“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可知,文段出自《昆虫记》,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阅读原著可知,能做水袋的是水蛛,专食活的动物的是螳螂。 故答案为:⑴ zhòu ;筹; cuàn

我眼中的修辞学

我所发现的现实中的修辞 摘要 本文章主要从我对修辞的认识,讲述了修辞学、语言、受众、修辞人格、修辞三段论、修辞权威、调动受众情感、价值观等,修辞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介绍我在生活中发现到的运用相关修辞的例子,阐述了我所发现的现实中的修辞。以及我所发现的修辞与心理,还有修辞与人的行为动作的一些联系。一、修辞学是什么? 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就是研究将语言用以说服人。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通过对言语的修饰,吸引人们注意,达到我们说话的目的。[1] 在日常表现中,我们所说的,“谢谢”、“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等礼貌性的用语,其实就是一种修辞。我们通过礼貌、文明的方式,去向别人问候,此刻你就是在对别人的修辞,“通过说别人想听的话,而满足受众,使受众接受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你所说的话,要么起+1的作用,要么起-1的作用,不会是0的作用。即语言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不会是中性的。相信这个观念,我们以前并没有好好思考过。我想,现在你就可以好好对这个观念思考一下。 我们在这里所阐述的修辞,就是如何运用好的语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使你的语言让人接受。 二、受众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讲究“受众中心论”。即要从受众出发去讲授你所要讲的东西。受众有三种:真受众,虚受众,所说。 真受众:就是你讲话的真正对象、真正听你所说的话的人。 虚受众:就是你在讲话时候,和真受众一样在场在听你讲话,但是他们对你讲的根本没有兴趣,他们的注意点并不是你,对你说话说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太大影响,他们并不是你讲话的对象。 所说:就是不在你讲话的考虑人群范围中,但是在你说话时,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你讲话的时候也在场,但是他们并没听你所讲,他们在场也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他们是你可以完全不在乎的听众。 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 举个例子来说,在外面很多超市、大卖场经常在做一些活动的促销,特别是日常用品的促销。之前我曾在南平大剧院外面看到捷龙超市在促销某个牌子的酱油,工作人员在展示摊前卖力地讲着,“这个酱油味道很鲜美、可口”,“XX酱油是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加工制作,这些工序十分精良、安全”...展示摊前很多人在围观,其中包括着在剧院前散步的老太太、老大爷们,还有在超市购物完或正要购物的人,还有马路路过围观的普通民众,包括我们这些放假来这边走走的学生。这些人当中真受众,就是那些拥有购买力、家里需要酱油的,以及真正关注着活动介绍的酱油的人。而像那些想买酱油,而没有购买力的人,以及陪着老婆来,看有购买力,但并不想买这酱油的先生们,则是虚受众。像我们路过凑个热闹的学生以及没拥有购买力的人来说,就只是所说,对于那位工作人员那时所要达到的修辞目的来说,我们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一类人。 就刚才所讲到的销售的例子,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要运用到修辞的一类人。他们的修辞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推销出产品,说服人们购买。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修辞的意图过于明显,受众就不太会接受。从人类的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学分析,大部分研究者发现,

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

浅谈歇后语的修辞方法 【摘要】:歇后语是我国民族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歇后语是一种采用巧妙的设喻手法表达抽象思想艺术的语言,具有通俗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富有幽默感和想象力。歇后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现成话”,是采用积极的修辞手法构成的艺术语言。通常歇后语的修辞手法分为比喻、双关、谐音、拟人、夸张、析字、对比等七类。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歇后语往往是几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从这一角度看是甲种修辞手法,从另一角度看是乙种修辞手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生动形象,风趣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歇后语。 【关键词】:歇后语修辞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把歇后语解释为:指说话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通用的有两种。①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儿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这证明在这个方言里,丈杖同音。②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儿”,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栓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①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后者。被叫做“俏皮话儿”的歇后语又被称为俚语、谚语、俗语、俏语、方语等,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语言的一种熟语。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用人或事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好像谜面;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设喻加以说明、解释,指出本义所在,好像谜底,形成前譬后解的有机整体。运用时,有时前后两部分同时说出;有时只说出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省去,让人猜测体会。②歇后语由来已久。这种语言形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始终以其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特点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主要归功于歇后语多样而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歇后语常见的形式是前半部分设喻,后半部分解释说明,因此譬喻是歇后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如: ①铁路巡警——各管一段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做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类型。 (一)修辞格的连用 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语话中接连运用。 1.同一辞格连用例如: (1)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峻青:《秋色赋》) (2)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 (老舍:《离婚》) 例(1)是两个比喻的连用。生动的描绘了两种葡萄的具体形象。例(2)的“囚禁”“照常上班”是比拟的连用,把阴阳眼的特征幽默风趣的表现出来。 2.不同辞格连用例如 (3)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歌唱。(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4)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滚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5)千锤百炼吧,中国的“铁榔头”!有朝一日,当祖国人民需要你“一锤定音”时,切盼你敲着重重的响响的,敲出我们的国威来! (鲁光:《中国姑娘》) 例(3)连用了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例(4)是对偶、回环、比喻的连用。例(5)连用了比喻、比拟和拈连三个辞格。 不同辞格的连用可以集各种修辞效果于一身,前后配合,互相补充,使表达丰富多彩,鲜明有力。 (二)修辞格的兼用 修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用几种辞格,也叫兼格。兼格从这一角度看是甲格,从另一角度看是乙格。同时兼有几种修辞格的特点,其修辞效果比单一辞格更加突出。例如: (1)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设想给予着肯定和鼓励。 (刘心武:《班主任》) (2)蓝海靠在车椅背上打盹。一根根铁丝般的胡子在饱经风霜的脸上竖着,就像是一排钢筋。 (苏叔阳:《旅途》) 例(1)的“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既是比拟,又是夸张。例(2)的“就像是一排排钢筋”兼用了比喻和夸张。。 (三)修辞格的套用

(完整版)修辞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相仿而在()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文体风格和句子的()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和()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第二要()。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徐迟:《地质之光》) 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 (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改成被动句) (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改成整句)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黑云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黑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把屋子压扁。”(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 2、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三类? 3、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20分) 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2、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3、汉语的句式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可以分成长和()、整和()等句式。 4、()、()是选词炼字的基本要求。 5、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上声、()四声,又可归成平、仄两类。 6、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7、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和()。 8、丰富词汇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一是()。 9、书面语体可粗分为事务语体、()语体、科技语体、()语体四种类型。 10、比拟就是()和()两种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上的统称。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 (1)、“从寒冷的波罗的海上吹来了白色的风,冬来了,我们离开欧洲,回到亲爱的祖国。”(5分) (2)、“一伙人,一天拥到他家里,赖着不走,胡说了一个下午,逼迫他。他们抽了不知多少包香烟,熏得那客厅的上半层云雾缭绕,乌云密布,好像随时都可以发出闪电和雷霆一样。(徐迟:《在湍流的蜗旋中》)”(5分)

中考语文综合复习题:(五)修辞的运用

第5讲修辞的运用 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解析】B项有误,其作用是强调了阅读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B.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排比) C.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反问) D.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排比) 【解析】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两项(C) ①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②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③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④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句运用了夸张,②句运用了拟人,③句运用了比喻,④句运用了拟人。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①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 ②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 ③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 ④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第①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第②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第③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龙舟击浪竞渡、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朴

论修辞学与语法学中的镶嵌

论修辞学与语法学中的镶嵌 学术界一般认为镶嵌是一种辞格,具有美化作用,属于修辞学的范畴。笔者认为,从修辞学角度看,镶嵌是一种辞格,具有美化作用;从语法学角度来看,镶嵌是一种语法手段,具有构语的作用,属于语法学的范畴。 标签:镶嵌辞格美化语法手段构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镶嵌”一词下的定义是:“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一般认为,镶嵌是一种辞格,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大多数对镶嵌的论述与分析,往往都是在修辞学的著作中。笔者认为,镶嵌不仅仅是一种辞格,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它还是一种语法手段,属于语法学的范畴。 一、修辞学中的镶嵌 镶嵌是汉语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方式和艺术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由陈望道先生提出,是指把词语拆开镶进别的词语,或把特定的词语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或把词语拆开交错搭配。一般分为镶字、嵌字和拼字三类。 (一)镶字,指在词语中插进别的词以延长音节或强调语意,以镶加虚字和数字最为常见。 镶加虚字既能延长语音形式,起到增添音节的作用,又有增添某种情调的功效。如:“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他相信波拿伯只是一位平者常也的法国人。”把“翱翔”镶上两个“将”字,“平常”镶上“者”“也”两字,这些镶加的字,虽无实义,却有延长语音的作用,使语气疏缓,语意加重,引起读者听者注意。又如:“郭三麻子害了怕,也托病到镇上疗养。”“了”镶嵌在动词的中间,强调说话的时态和语气。镶加数字的如:“女工针指,百伶百俐,不教自能。”“凤姐含泪道:‘……叫我帮着料理家务,被我闹得七颠八倒,我还有什么脸见老太太、太太呢?’”加入数字后,能起到强调原有双音节词的意义作用,如去掉数字,一般能在前边加上“很”“非常”等程度副词。 (二)嵌字,指将一句话或一组相关的词语分散插入不同的语句之中,使语言隐晦曲折,精巧风趣,发人深思。 如:“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风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这是戏曲《望江亭》里谭记儿和白士中邂逅相识,互吐衷情时的吟诗。前一首是谭的,镶在每句句首的一个字是其真意,合起来是“愿随君去”;后一首是白的,其真情也镶在每一句的头一个字,合起来是“当不负卿”。又如《西游记》中:“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官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将数词十至一依次嵌入诗句中,很有新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月明静夜图。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doc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

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1.辞格的连用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如:①太阳还不能从云里挣扎出来,空气也感到疲乏。②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之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例①是两个比拟辞格的连用;例②是一个比喻辞格同一个夸张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套用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如: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②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例 ①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例 ②首先,全句是个比喻;比喻的喻解(相似点)部分的“狂风……凋谢”又是夸张,其中的“狂风……不败”又是对偶,因此,全句比喻中套用了夸张、对偶。 3.辞格的兼用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①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②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例①是对偶和对比兼用;例②是比喻和夸张的兼用;例③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例④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如: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此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修辞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三种境界: (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上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辞趣:所谓辞趣指的是即利用各种语言文学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它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及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或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辞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意趣、音趣和形趣。(“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就是指意趣而言的:第一,它是一种言语现象;第二,非辞格;第三,富有表现力。“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是就音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词语的音调;第二,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是就形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字形图符、书写款式;第二,能体现出某种情趣。) 互文(举例): (1)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举例:①单句互文: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烟"与“月" 同在上,“水”与“沙弦同在下,笼与被笼,不容偏向。应当是互文相足,合起来解释成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岸边的浅沙。”这是七言诗,因字数的限制,所以运用 了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互文法,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②对句互文:《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便也是互文的体现。刚健:刚健是言语风格类型中的一种,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在句式选择上,刚健风格宜选取字数少、结构简单、节奏快的短句;在修辞手法上,也较多的使用排比修辞文体;在语音上,常常使用入声韵。刚健常常和柔婉形成一对。 语体:①语体是人们受交际因素的制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运用民族语言所形成的具有某些基本的、共同的言语表达特点的言语类型,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言语形式。②语体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这个核心是内在的语言构成方式。③边缘是不断变化的,语体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核心受到侵蚀,会出现某些变化,是相对动态的。 修辞:(1)修辞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活动,它出现于语辞形成的过程,其本身也是一种活动;(2)这种活动是一种调整或适用活动,一种针对情意内容而调整语辞的活动,即不一定是修饰,更一定不是离开意和情的活动;⑶这种活动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人们“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⑷这种活动的对象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不是单指纸头上的文辞,更不是单指华巧的文辞;⑸这种活动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⑹这种活动所必须适合的是题旨情境;⑺这种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语辞”与“情意”之间的充分切当,做到“意与言会,言随意遣”,“辞就情发,就意修辞”而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处理必须靠调整来实现。 辞格:在符合语言表达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一些在词语、句子组合及语义实现上有所“违规”的表达手段,来取得特定的修辞效果,这种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这就是辞格。辞格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辞面或辞体,另一部分是辞里。 论述题

论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论述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什么是修辞格呢?修辞格就是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符合一定类聚系统要求的言语模式,也称语格、辞格、辞式等。修辞格,在语法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现在我们常见的修辞格有20多种,具体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互文、反复、反问、设问、通感、反语、顶真、对比等等。 修辞格在修辞学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以为修辞学就是辞格学,那只是一种误解。修辞格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修辞学著作中确乎曾经处于突出的地位,是产生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其实唐钺在《修辞格》一书中说过,修辞格“不过是修辞的一小部”,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也并非专论修辞格,而汉语修辞格研究的历史则更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修辞格以外的修辞现象、修辞方法、修辞理论的研究,所以更引人重视,正是修辞学的历史所提出的任务。 修辞格的地位应从修辞格本身的作用以及和其他修辞方法的联系中去考察。它是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这种方法是长期以来在运用语言中产生的,今后,还将继续为增强汉语的表达效果而发挥作用。从和其他修辞手段的联系看,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正因为如此,修辞格的研究没有停顿,它还在扩大和深化。扩大指的是新的修辞格还在产生,值得进一步去发掘、整理;修辞格和其他修辞现象的联系,也逐渐引起更多的注意,如修辞格和不同语体的联系不一样,公文语体极少用修辞格,而文艺语体中修辞格的使用频率最高。深化指的是对已有修辞格的进一步分析,比如关于修辞格的标准,各个修辞格的特点,修辞格之间的关系等等。 能否正确看待修辞格的地位,和修辞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不能以修辞格排斥或取代其他修辞现象、修辞方法的研究,也不能反过来无视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 修辞格既是修辞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又有着结构上的特点,因此,修辞格往往被人理解为一种程式,以为只要掌握这些不同的程式,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程式总是比较固定的,而程式的运用却是千变万化的。比喻的程式很容易掌握,但寻找一个好的比喻却象找一颗红宝石那么难。修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所以重要,并非只在于它对增强表达效果提供了一些程式,更重要的是在于以这些程式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进行语言艺术的创新。 下面就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做一些例举和说明。 一、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连用几个辞格说明同一内容。例:(1)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