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

江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

江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的重要环节,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工业化、域镇化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点,发展少数民族地方经济还是维护国家民族团结安定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实际谈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一、江华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县域基本情况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的最南端,与广东的连州、连南、广西的贺州、富川相接,全县22个乡(镇),总面积3056平方公里,人口45.5万人,耕地32.82万亩,人平0.72亩,林地242万亩,人平5.35亩,活立木蓄量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5.6%。2003年全县GDP总量130784万元,人平GDP2874元;三次产业结构所占比重分别是44:22:34;地方财政收入6339万元,人平139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34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75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7万元;各项存贷款余额186256万元。改革开放已来,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先进县比较差距太远,与本市周边县比较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县域经济的特征
1、农业经济占重要地位。
全县2003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7864万元(农业占44%,林业占20%,牧业占30%);占全县GDP的44.2%,高出全市水平 的23.3个百分点,农业的主导产业年产量:粮食16万吨,烟叶10万担,茶叶4000担,出栏大牲畜45万头,木材20万立方米。近年来商品蔬菜、药材生产发展较快,建有万亩蔬菜基地和药材基地。江华还是本省的优质烤烟、商品材的生产基地,县林业采育场是全省的最大森工企业和国家100佳企业。
2、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江华县是全国有名的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65.6%,青山绿水,又地处湘南边陲,萌渚岭的北麓,境内山峻、谷深,由东向西倾斜,相对高差1620米,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2万千瓦,其中开发量达19万千瓦,水电开发潜力很大,为此江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以生态经济立县”的战略,走“以林蓄水,以水办电,以电促工,以工养林”持续循环发展的路子,并且以最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吸引投资者。到2003年底,全县报批建电站162个,已建成投产的电站有62个,年提供财税收入近1000万元;并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办起了码市、河路口两个工业园,为两广沿海发达地区高能耗产品加工向内地转移的理想之地,目前进入园区的外资企业已有5家,年产值达1.5亿元,年提供财政收入将近1000万元。同时近年来利用江

华的青山绿水峡谷平湖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生态旅游业发展也很快。
3、经济以民营为主。
“经济以民营为主,企业以民办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为为主,不论何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归谁所有,缴税就行,不论哪种所有制,能发展就行”,这是江华县委县政府的一贯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在推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的改革中,全面引入了民营机制。原来县属的工业企业、粮食企业、商业企业、供销社、乡镇企业,都实现了民有民营,新办企业,全部是民有民营,对医院、学校、域市公交等公益性投资也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垄断经营的模式,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吸收了民间资金的投入。现在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5%,民间(个体)投资占全县固定资立投资额的65%。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为了便于江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个具体的清淅的认识,我们运用永州市2002年的统计资料,将江华县域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潜力,三次产业结构等指标同本市周边县(道县、江永、兰山)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江华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存在较大的差距。
1、 从经济实力比较,江华较弱。
江华县域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都很小,分别占全市的4.6%、6%;人平GDP全市排位最后一位,比全市水平少2034元,比道县少1468元,比江永少1804元,比兰山少54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全市排位最后一位,比全市水平少783元,比道县少423元,比江永少1031元,比兰山省946元。
2、从产业结构比较,江华产业结构不优,一产业明显偏高。
江华产业结构不优,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2%,高出全市水平的13.2个百分点,比道县高7.1个百分点,比兰山高12.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占78.4%,分别比全市水平低20.7个百分点,比道县低21.8个百分点,比兰山低8.4个百分点,江华处于传统农业、初级工业的发展阶段。
3、 从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比较,竞争力不强。
江华经济活动资金不足,资金流量小,吸收资金的能力不强,人平均存款额比全市水平少1545元,比江永少349元,比兰山少724元;域镇化水平也比较低,比全市低8.41个百分点,比道 县、江永、兰山都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市的2.0%,利用外资仅占全市的2.5%比道县、兰山低57%,反映出江华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投资环境不够优,吸引外资的能力不够强。江华人口占全市的8%,商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市的4.4%,人均消费水平比全市水平少692元,比道县少579元,比江永秒621元,比兰山少243元,反映江华购买力不强,商业不够发展。江华

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4%,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低,比全市水平低23个百分点,也反映工业不发达,规模小。
二、江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底子薄,规模小,层次低。江华县2003年底,实现工业增加值29144万元,占GDP总量的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5%;工业总产值7492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的30%,平均每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仅有900万元,年产值最多的也不足3000万元,工业底子薄、规模小、层次也低,全县注册在生产中的工业企业有100多家,除从事水电开发企业外,多数是低层高消耗(耗能、耗材、耗环境)的加工业或是国家政策限制生产的“五小“企业,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的限制下,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困难。江华2003年度一产业增加值57864万元,占GDP问题的 44.6%,是传统农业经济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属于弱势产业,农林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通过产业调整,农业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普遍还是一家一户,无组织,无规模,常规大田种植、特色农业经济不突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与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动作的要求相差太远,因此农业增长速度减慢,农民增收也越来越困难。
3、投资环境不够好,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江华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实现根本好转,同经济发达地区比,还是与本市先进县或周边县比较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从硬件上讲,江华是典型的山区,不靠海、不靠江、不靠铁路线,交通运输条件不够方便,由于投入资金不足,水、电、路、讯、园区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还不完善,上不了档次。从软件上讲,思想观念滞后,思想不活,办法不新,创新思维少,在工作方法僵化,执行政策原则性强,灵活性少,变通执行少,在谋发展上,讲的多,做的少,别人敢想的、敢干的、会干的,我们不敢想、不敢干、不会干,在招商引资上,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拖沓,搞“四乱”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
江华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不发达,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贫穷最大的贫穷,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对于江华县域经济的落后差距表现在经济上,其实根源在思想观念上

的差距最大,别人敢想、敢干、会干的,我们不敢想、不敢干、不会干,谋发展做而论道 的多,身体力行的少,执行政策原则性强,灵活变通性少。没有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哪来经济上的大发展,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置于万事之先,首要的是领导者的思想要大解放,领导者决不能只要求别人解放思想,自己不解放,不仅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上解放思想,而且要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上解放思想,不仅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上解放思想,而且在抢抓机遇、争跑项目上解放思想,尤其在用人制度上解放思想。破除一切阴碍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2、坚持全力招商,促进工业发展。江华作为一个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县,最缺的是资金,工业底子太差,靠政府投入来发展工业,壮大经济十分有限,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就必须大量地吸收外来资金的投入,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因此首先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硬件要上档次,软件要上水平,从硬件方面讲,要以县城沱江和码市、河路口两个工业园为重点,加大、加快对县城和两个工业园区的交通、水、电、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外企提供一个低成本的投资生产环境。在软件环境上,进一步完善政策,兑现承诺,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彻底铲除“三乱”的土壤,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要定位在服务上,对外资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重大项目专人服务,跟踪落实,大力营造规范、有序、诚实、守信优质高效的亲商环境,以最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最美的形象吸引外资。再是有好的环境,还得用好的项目招商才能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才能达到以我们的资源优势换回我们最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力发展的目的。
3、坚持城镇建设,发展龙头企业,繁荣农村经济。江华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5%,“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谈农村 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跳出农业抓农业,在农业外谋发展。一是加强小城镇建设,繁荣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发展非农产业,要使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人口,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建设好小城镇,只有小 城镇建设好了,水平提高了,才能使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城集聚,农村工、副业

非农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才有新的途径,农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二是依托江华林、茶、药材、畜牧业、十万亩玉米基地、菜、烟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龙头企业下连种、养农户,上连市场,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动作的现代化农业转化,而且可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如江华工业少、环境污染少,生态环境保护好,距离两广、沿海发达地区近,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地区,可以引进扶持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国际绿色食品标准,大规模地组织蔬菜生产,食品加工,供应两广沿海市场和出口,可以就地消化农村剩余的低廉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再如江华每年有十多万立方米木材,以原材料出售,价格低廉,若能引进、扶持技术含量高、产品新颖的木材精深加工企业,集中生产高档次的装饰材料(板、线、条、槽)家俱等。可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其增加值也可以提高5—10倍。若每年有50%的木材通过深加工再出售,这样每年不多砍一棵树,就可以增加2000多万元的收入。还有利用江华十万亩玉米作饲料基地,引进饲料加工业,以饲料加工企业为龙头,组织发展规模化的牲猪、肉牛养殖,即消耗本地的饲料转化成肉,供应两广、沿海发达地区和出口,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