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互联网+智慧乡村、智慧农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一、背景、现状和必要性 (4)

(一)背景 (4)

(二)现状 (5)

(三)项目必要性 (5)

二、需求分析 (7)

(一)业务需求 (7)

(二)功能需求 (9)

(三)数据需求 (10)

(四)性能需求 (10)

(五)安全需求 (11)

三、建设目标 (12)

(一)业务目标 (12)

(二)技术目标 (14)

四、建设方案 (14)

(一)建设原则 (14)

(二)设计依据 (16)

(三)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7)

(四)总体框架 (18)

(五)技术方案 (19)

1. 软件平台接入 (19)

2. 硬件系统建设 (35)

3. 信息资源建设 (47)

4. 主机系统硬件和软件配置 (48)

5. 网络及综合布线 (48)

6. 安全 (49)

7. 存储备份系统 (49)

8. 机房 (49)

9. 安防系统 (49)

(六)设备选型原则及关键技术指标 (50)

五、项目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64)

(一)实施进度 (64)

(二)监理 (65)

(三)安全测评及软件测评 (65)

(四)相关保障措施 (71)

(五)其它相关内容 (75)

六、投资预算 (78)

(一)资金来源 (78)

(二)投资概算 (79)

(三)投资编制说明 (80)

附加说明: (80)

一、背景、现状和必要性

(一)背景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智慧农场”依托于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农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乡村”需拥有民俗旅游信息化网站,具备丰富的展现方式,提供旅游服务、农产品在线和电话预定,能够向游客提供带宽上网服务、旅游信息智能推送服务(自助导览、自助导游)、旅游智能化安全监控服务。

“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是市级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由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导建设,自2011年运行以来,注册用户达到66个,为京郊8个区县14家农业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病虫害预警、成熟度预报、监控报警、专家指导等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作物病害率,提高收益率。鉴于平台多年的稳定运行,应用效果显现,平台于2014年进行了优化升级,更名为“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221平台”),使得系统平台更适应北京物联网农业的发

展,为政府部门及农场基地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智慧乡村休闲农业信息化网站及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已经由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导建设,项目已经处于建设阶段,将于2015年8月底正式上线运营,可为本项目建设的“智慧乡村”提供网站信息化支撑与服务。

(二)现状

房山区农委一直积极推进房山区“智慧农业”的发展,并由政府资金扶持区内农场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基础建设,形成“智慧农场”,几年来全力支持区内农场(或合作社)接入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的“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现已经接入市级221物联网监控平台的农场名单如下: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恒源众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吉羊村温室、北京英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接入“221平台”的农场经过系统平台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有效、精准的农业指导。农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远程动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包括实时采集大棚内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二氧化碳浓度6项环境数据和可视化监控数据。“221平台”通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农业生产模型对比,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预警、成熟度预报、监控报警、专家指导等服务。帮助我区农场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作物病害率,提高了收益率。

(三)项目必要性

1、建设房山区“智慧农场”,推动“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

台”的应用效果及规模

为了进一步推广房山区“智慧农场”在优化升级后的新版“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的应用成果,扩大应用范围及规模,为房山区农场、合作社、农户提供贴心及多样选择的农业智能专家服务,积极响应支持市级农业物联网在政府行业管理和农业生产服务方面的应用,促进我市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健康发展。

2、提高房山区生产型农场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拓展本区农产品销售渠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房山区生产型农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本区农产品对接第三方生鲜农产品B2B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控和追溯体系,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实时掌握本地区农业生产和销售情况,为全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民、培育农业新业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能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而培育出一批农业品牌,推动本区智慧农业的逐步实现。

3、提升房山区智慧乡村休闲农业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为村民及游客提供智能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房山区智慧乡村休闲农业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以智慧的手段来建设乡村,以智慧的生活来服务乡村,从而使乡村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推动乡村农产品及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电商预定交易,建设现代化智慧乡村,推动北京市智慧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响应“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政策方针。

二、需求分析

(一)业务需求

该项目的实施将重点支持四类用户的需求。

1、农业主管部门

针对政府部门提供农场云服务平台(即为“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221平台”),可以实现如下功能:一是方便政府部门摸清家底,掌握本区域的农业生产资源,包括规模化农场的数目,生产的土地、设施、技术人员等资源数据,当前投入生产的设施和土地情况等;二是可以实时统计分析农场的生产数据,包括当前的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病虫害、产销高峰期等生产销售数据,为制定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数据;三是形成统一的服务平台,通过该项目可以将原有的植保所、土肥所等专家资源和土地病虫害数据资源对接到本系统,充分整合资源,更高效地向农场和农民提供服务;四是依托项目系统提供的管理和数据,可以面向消费者建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监控农产品规范生产和质量追溯。

2、农业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

针对农业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项目为其提供“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的软件功能,并为其建设相关农业物联网设施,帮助农场实现智能化管理,主要功能如下:一是数字化农场建设,将农场面积、土地、设施、人员等资源数字化处理,并

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直观展示,方便农场规划资源;二是帮助农场按照资源和合同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三是通过农事计划、生产实时监控等规范农场生产,掌握实时生产环境,提供病虫害预警和专家远程咨询等;四是通过采收、加工、订单等帮助农场做好产后管理;五是通过绿色履历帮助农场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六是根据上述生产和产后的过程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帮助农场科学决策。

3、销售渠道和消费者

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对全区的农场及农产品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监管,可在项目成熟运行3个月以后,由房山区农委牵头为农场和渠道商建立对接关系,免费接洽第三方的农产品B2B电商交易平台,为房山区“三品一标”及特色农产品提供集中的交易和宣传渠道。帮助房山区的农场对接渠道商,直接销售其期货或现货农产品,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4、智慧乡村村民和游客

房山区将选取黄山店村作为智慧乡村的示范村,针对于黄山店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为黄山店村提供智慧化设施建设,包括智慧乡村内的重点区域的WIFI覆盖、视频安全监控等,为智慧乡村休闲农业信息化奠定基础,为黄山店村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打造智慧化平台,为来自北京乃至全国的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二)功能需求

一、设施内环境感知监测包括温、光、水、气、土壤以及视频的实时监测,通过GPRS、WIFI、3G、专线等通讯网络将数据汇集到“221平台”上,支持远程监测与专家分析。

二、专家系统建立常见农产品的生产种植与病害防治模型,分析环境参数、农事操作等数据,帮助农户调控环境、病害防治决策。

三、自动调控系统可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远程手动(包括移动终端APP)或者自动调控温室内的通风、灌溉设施,精细化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四、人员管理建立地块责任人台账,帮助农场管理人员建立管理责任体系。

五、合同管理把各种b2b销售合同数据化,转化成合同数据库,帮助农场主、管理人员随时了解销售状况。

六、模型管理建立农场各种动植物生长模型,产量模型和病虫害预警模型,对农场各种生产模型进行管理。

七、市场信息管理收集各种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下一个生长季销售价格。

八、客户管理建立客户数据库,帮助农场管理客户关系。

九、农资管理建立农资购买台账,自动记录农资出入库过程,完成从库房,到使用点,使用时间和使用人的完整记录。

十、农产品渠道对接把农场优质的农产品对接到各类渠道

商,形成农场和渠道商直接的优质透明供销体系。

十一、全程追溯实现农产品种植到餐桌的全程履历追溯,包括品种、投入品、农事操作、采摘、储运、销售等信息。

十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可对各个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形成报表进行输出。

十三、智慧乡村完成智慧乡村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网+休闲农业”的都市型农业新模式。

(三)数据需求

在精度需求上,根据实际需要,数据在输入、输出及传输的过程中要满足各种精度的需求。

同时,项目希望能与房山区土肥站、植保站、气象站、农经站等单位合作,对接共享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专家和相关数据。(四)性能需求

系统响应时间应在人的感觉和视觉范围内(<1s),系统响应时间足够迅速(<3s),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系统支持并发在线用户数300人,同一时间下,同一业务模块,同一功能点用户并发数为300人。

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软件接口或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适应能力。

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对格式和数据类型限制的数据进行验证,包括客户端验证和服务器验证,并采用错误提醒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