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五周平面构成

第十五周平面构成

第十五周平面构成
第十五周平面构成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NO:37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38

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理论,例如毕达哥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中则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反应了矛盾的两种状态,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重要手段。对比是在差异中趋向特异,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协调

对比是把鲜明对立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在鲜明对比中看到变化,感到醒目和振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同一场景中出现了强烈对比的色彩,是画面更加跳跃生动调和是把近似的东西并列,使人在微小得变化中看到统一。感到融合与协调。如传统建筑中的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蓝色的天空配合在一起,就会显得很协调,使整体更显沉稳雅致

(一)对比

1.对比的内涵

对比是指在同一画面中,形与形之间、色与色之间及图形与背景之间由性质相对的因素产生的一种比较状态,进而形成一种紧张感、刺激感,强调出不同元素的个性特点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地的叙事黑白轻重,形象态势的动静等多方面的伊苏来达到。对比手法对于海报、橱窗设计,展示设计等作用于第三者的视觉为第一要求的设计来说,具有更强大的实用效果

2.对比的内容

(1)色调的明暗、冷暖(红色+蓝色)

(2)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方圆

(3)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39

(4)数量的多少、疏密

(5)距离的远近

(6)图地的虚实、黑白、轻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40

(7)形象态势的动静

3.对比的形式

(1)同种元素的组合

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得单调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

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

(3)不同元素的组合

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他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不和谐的状况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41

二.调和

(一)调和的概念

所谓调和就是和谐

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

和谐的广义解释: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与协调的关系

和谐的狭义解释:统一与对立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

(二)调和的内涵

指构成画面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适合、安定、和谐一致的配合,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调和强调的是形象的近似性,即当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同时存在时,相互之间必须具有共性。从造型的整体上来说,只要构成内容的若干要素是同一的,在视觉上就可以达到调和得效果

调和与对比相反,是由视觉上的近似要素构成的。如图案设计中的线、形、色以及质感等要素相同或近似所产生的一致性,往往使图案具有和谐宁静之感

设计中要做到既调和又有对比

在使用线条时,如一直线为主,可在局部使用曲线来达到既调和又对比的效果

在使用色彩时,以冷色为主,可在少量使用暖色,使作品达到既调和有对比的效果

(三)如何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形象特征的调和:具有同质要素的形象;具有类似要素的形象;具有异质要素的形象

色彩的调和:明暗关系的调整;整体色相的调和

方向的调和

三.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又称多样统一,是平面构成中形式美得总法则

也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的概念

指形式美中由多种因素按照富于变化而又具有规律的结构组合的法则,它体现了生活和自然界中多种因素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世界就是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

(二)变化与统一的内涵

统一和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在统一中找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统一是这些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从整体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统一:是由某种性质相同或者类似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形成某种一

致性或者给人以一致性的感觉。统一并不是使多种形态单一化、简单化,而是使他们的多种变化因素具有条理性和规律性

变化:统一的对立面,是指由性质相异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所形成的对比。这种变化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案NO:42是以一定规律为基础的,无规律的变化则会导致混乱和无序。变化是一种对比关系(三)统一的原理:

(1)接近的原理:使各种不同有变化的各部分,以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来观察,距离接近的

物体较容易产生结合感。各种接近类同的要素相结合,也能够得到统一,如形体的大小类同、色彩的接近、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统一感

(2)连续的原理:这个原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各种不

同的色彩的物体,用一根直线、曲线或者折线不断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理也仍能够得到统一

(3)闭合的原理:将同一个造型要素的形态,隔开一定的距离相互向内侧闭合,从视觉上

得到的是另外一个整体而统一的形态,原来闭合前得单一的造型要素则被忽视

(三)设计讲究变化:

在造型上讲究形体的大小、方圆、高低、宽度等变化

在色彩上讲究冷暖、明暗、深浅、浓度、鲜灰等变化

在线条上讲究粗细、曲直、长短、刚柔等排列变化

在工艺材料上讲究轻重、软硬、光滑与粗糙等变化

作业: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进行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的形式表达

作业要求:手绘图2张

尺寸:8×8cm

注意版面构图,画面丰富但不至凌乱

平面构成、图案基础、色彩构成要点

平面构成 1.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线面 2.构成的形式法则:对称(体现了一种秩序美感);均衡(不对称的构成形式一定要达到 视觉上力的均衡,才能产生美感);变化(形态变化方法:加法、减法、分割法、重叠法、差叠法、透叠法);统一(持久的美感);点、线、面综合构成 3.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 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4.构成是现代艺术,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诞生而生,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与工 业产品息息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形象奉行的是理性的、简约的、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的原则。作品往往是机械的、冷漠的,追求的是“少就是多”,适合产品的批量复制。 5.图案是装饰艺术,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生活、劳动和手工艺密 切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图案形象往往是有机的、富于情感的,是人类真情的自然流露。 图案创造注重的是师法自然和传统,认为自然是源,传统是流,源与流缺一不可。因此,表现的内容常常是自然的美、生命的美,需要对自然进行提炼、归纳,对传统进行研究、学习。常常经过具象——变形——意象——抽象的过程,使图形或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图案只限于染织、服装、广告、建筑及器皿等方面的装饰。 6.设计师试图在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一件有用的产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 的创造性和个性。他们还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一个小小的物品里,使之成为人们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7.大小点的更替会产生节奏感;由大到小旋转的点会产生深入感。在同样大小的点中,明 亮的、暖色的点感觉大,有扩张感;深色的、冷色的点感觉小,有收缩感。 8.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发射线的作用下,会出现弯曲的错视效果。 9.面的性质:任何图形,都是由图与底两部分组成的。在画面中,成为视觉对象的部分叫 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底。图,也称“正形”,具有清晰、前进的感觉,并具有使形突出的性质;底,也称“负形”,起到衬托、显现图的作用。这个理论是1920年由一个叫鲁宾的人发现并研究出来的,他利用一张画有一个壶和两个人脸的画面说明其理论,这幅画面被称为《鲁宾之壶》。正负形都具有设计意义。 10.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空间构成对比构成肌 理构成 11.重复最能表现秩序美和整齐美,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深刻印象,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12.基本形的分割线或分割点,最好定在格线边的1/2或1/3处,以增加基本形衔接后的连 贯性和秩序性。 13.近似形的重复要求近似形重复一次变化一次,画面不能出现雷同;基本形的重复则要求 重复的基本形都相同,变化只限于方向上的变化。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平面色彩构成论文 摘要:通过平面色彩构成这一学科的学习,让我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有了深刻的理解。平面构成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将点、线、面三种基本造型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形式美、肌理的视觉特征、以及层次感和空间感的平面。色彩构成,即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从人的知觉和心理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将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成为基本元素,再将色彩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关键字:平面基本元素色彩基本属性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点是一切物体在视觉上所呈现的最小状态,任何相对面积最小的形态不论其形状如何都具有点的特征和属性。点在视觉上具有定位性、点缀性、虚线性以及虚面性的造型特征。线在视觉艺术领域里,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都是最简洁有效的造型手段。写生轮廓的绘制、设计构思的最初体现、创作意图的表达、体面的分割都离不开线的运用和线的造型功能。线具有很强的表形功能和表意功能。面的形态包含了点与线的因素。点、线的密集与移动构成面,点、线、面的密集与移动构成体,这是最基本的造型原理。面的形态具有富于整体感的视觉特征。作为造型元素,面是最大的形态,它的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在整个构成的视觉效果中是举足轻重的,是决定平面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元素。正如康定斯基指出:“一切艺术的最后抽象表现是数学”。 平面的形式美是我们进行构成和创作所遵循的形式美的法则。平

面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和谐、对称、均衡、韵律、秩序、材质、肌理、比例、结构、层次、渐变等。 肌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美,它让我们仅仅从“一看”就能感受到面的质感和纹理感。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在平面构成中,视觉肌理指的是规则或不规则形态以较小的尺度经过群化或密集化 处理成面的形态后所体现的视觉形式。触觉肌理是相对于视觉肌理而言的,指的是触摸时所感受到的细腻感、粗糙感、质地感或纹理感。 色彩的基本属性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是指能够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的色别的名称。明度是色彩的明亮程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及光波长的单纯程度。 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性、色彩的采集、色彩的肌理。色彩的对比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任何色彩在构图中都不可能孤立出现,总是处于某些色彩的环境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处于同一画面时,就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它们的差别,这样各色彩的形状、位置、面积、色相、明度、纯度、生理及心理的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间差异越大,对比效果就明显,色彩间差异越小,对比效果就越趋向缓和。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图画来进行平面色彩的分析: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我本身也是做这个的找到点小常识来分享下(专利完全不属于本人) ----------------------------------------------------------------------------------------------------------------------------------------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 虽然很多人认为可能,多看多做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认为学习平面设计,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是从其他万家的作品于一身的一个总结,如此一来自己所做的作品就会,多多少少受其他风格影响. 其实所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点线面色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 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空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 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 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 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有远近有大小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 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

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教案 时间:20XX年7月

平面构成(48学时) 第一周 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 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 问题: 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 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概论 一平面构成 二设计构成的分类 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 课时:2学时 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

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 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 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 第二周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一. 定义 二. 形象的正负 三. 形象的分类 四. 形象的组合 五. 点、线、面的形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 问题: 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 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 第三周 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 一. 调和 二. 对比 三. 对称 四. 平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 问题讨论(30分钟): 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 作业: 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发射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发射构成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10:26 一、发射的概念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自然界盛开的花朵就属于发射的形状。另外,发射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渐变。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但是,发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其一,发射具有很强的聚焦,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 其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光学的动感,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者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二、发射构成的形成 (一)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 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有两方面: 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衣服发射构成作品,它的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 发射线:即骨骼线。它有方向(离心、向心或同心)、线质(直线、折线或曲线)的区别。 (二)发射骨骼的种类 离心式: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外运动的感觉,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 由于基本形的不同,它有直线发射和曲线发射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直线发射就是从发射中心以直线向外发射、扩散的构成,其中包括单纯性构成和复合构成。直线发射呈现直线具

有的情感特征,其射线使人感到强而有力,有闪电的效果。曲线发射由于发射线方向的渐次变化,能表现出曲折所具有的特征,线的变化使人感到柔和而变化多样,并且还有一种运动的效果。 向心式:基本形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成发射点在画面外的效果。 同心式:基本形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层基本形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实际上是扩大的结构,扩散的形式。 多心式:基本形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状,空间感也很强。

平面构成(平面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 1、总论 2、形态属性 3、形态要素 4、基本型与骨骼属性 5、骨骼关系 6、基本形式 第一章总论 1、构成得起源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得“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就是著名得“包豪斯”。包豪斯 顺应工业社会得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得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得统一,建立起现代 工业设计得新体系。 “构成”就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得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得定义 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得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得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得目得、特点及学习方法 (1)目得 培养创造力与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与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与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其她艺术造型得本质 与基础。 (2)特点 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得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 设计性:设计就是有目得得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得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与工艺得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得积累,也有对新形态得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得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得材料与工具 (1)工具 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 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与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 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得纸张,如果就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 得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得思考 平面构成就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得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 (1)严谨得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得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富于理性得,逻辑性很强得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得弊病,又便于在众 多得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感性认识得基础上,分析造型得意向特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千变万化得自然形象转化为抽象得几何形态,寻求它们得共性,使其“异质同化”,同化异质,从而创造出 富于想象与具有哲理性得视觉形象。 (3)它与我们传统几何图案有着质得差别,几何图案就是非常有规律得反复中求变化,给人得感受就是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一,平面构成突破了平面时空,从多角度,多视觉,多层次等方面去探 求变化,从而给我们得设计带来了质得飞跃。 第二章形态属性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皆以构成方式存在。大至宇宙星际,小到细胞,原子得结构组合,均以形态构成得结构。 1、自然形态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一)

虽然很多人认为可能,多看多做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认为学习平面设计,在学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时候是绝对不可以怠慢的,一定要认真对待,就如同小学,中学是大学的基础,要跑步一定要先会走,虽然说法是土了一点,但是多看多做是累积经验的一种方法,经验是从其他万家的作品于一身的一个总结,如此一来自己所做的作品就会,多多少少受其他风格影响. 其实所谓构成,就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言.其中含义就是将点线面色 等各种单元组成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构成是以轮廓造型,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态按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骼以及空间空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见的,其他如空间,则是以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态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骼可以分为: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骼,以及有规律性骨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骼)和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等骨骼)。基本形与骨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 上面是平面构成的简单概念和介绍但是平面设计中除了平面构成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就是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必须基本知识之一,其实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有人会认为色彩的话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了,我个人觉得舒服其实只是感觉中的一种,而色彩可以传达的不单单是让人舒服而已,简单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可以通过眼睛传达到人脑中直接刺激人的大脑而对作品产生的一种对作品的共鸣。 色彩有冷暖有远近有大小甚至是可以直接传达信号给观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图腾中红色就是太阳,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土黄色一看就很古典等等等~~ 但同时在色彩构成中不同的行业对色彩运用也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就是不同的行业对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网页设计和书报设计是不同的,网页设计在网页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风格以外还有就是不用考虑印刷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书报设计中要考虑印刷方法,和印刷出来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东西,它们本身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用来产生出一种刺激人们大脑中对某种形式存在的物体的共鸣,展现出其对待生活中的新的看法与态度,扩大了我们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了创作的新的不定性。 其实在一个具体的设计稿样上,形态的组织色彩的构成等都是为了获得一种整体的视觉效果,在我们抛开其他形态组织不谈,先简单的分歧一下设计稿件上在色彩上如何是形成一个同意和谐的整体的。

平面设计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

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 一是对色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 ■二是作业范例评析。课程围绕教学内容列举作业范例,并根据作品中的亮点予以重点的评析,以方便学生学习中参照。 ■三是作业完成。课程紧密结合各单元课题内容布置作业,同时明确作业要求并指导学生练习。

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1、理论层面 从色彩学基本理论切入,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继而了解人的心理、情感与色彩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色彩的影响,以增强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2、实践层面 通过各单元作业的实施完成过程,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色调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为以后的色彩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认识层面 学生应当明确色彩构成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对色彩造型及表现的训练,更是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因此,色彩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支撐;并使他们对于如何将本阶段的学习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单元色彩的产生及色彩体系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色彩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体系相关知识;在配色中体会色彩所具有的明度、色相、纯度变化规律。

一,光与色/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 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的差异感受景物的存在。光线明亮时,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光线阴喑时,色彩变得阴喑而模糊;如果没有了光,在黑喑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 第一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制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给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光。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预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举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

面构成用同样的办法举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举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照、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办法、配色办法和表现办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办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制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预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1)什么是平面构成 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内容 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①元素——点 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相反,相 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 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1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张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 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抬升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下的时候,会产生沉着的感觉。当点的位置位于画面四个角落的时候,会产生逃逸的感觉。 ●点的构成 I.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由于点和点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就会产生一种线的感觉。 II.把数量众多的点进行密集排列,就会产生面的感觉,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 III.把点按照一定的大小、方向和轨迹进行规律化排列,可以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②元素——线 1.什么是线: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也就是说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也是形体的轮廓和面与面的交界。 2.线的表情:线元素在造型中是最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你。态,人们在看到不同的线的造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感受。从形态角度来分类的话,线主要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型。 ●直线:直线简洁明了,具有一种力量感。直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水平线——具有平静、安详、舒展的感觉。 II.垂直线——具有挺拔、坚强、严肃的感觉。 III.斜线具有向上、跳跃,积极的感觉,有一种动感。 IV.折线——具有波动、迂回的感觉。 2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分析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 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 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 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 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平面色彩构成教案

平面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第一章概述 构成——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构成艺术,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构成艺术,分为二维构成与三维构成,分为三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构成一词来源于“构成艺术”。“构成主义”属于哲学和艺术范畴,它有具体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是一种风格和流派。构成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功能显现。”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也就是说,平面构成是在平面上以多种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与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设计)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培养一种创造观念。平面构成一般只用黑白两色,目的是便于研究和表现形态自身的情感力量。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建的)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点、线、面 造型元素 点、线、面,是一切造 型要素中最基本基础的元素, 可以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第一节点的概念 一、点的概念 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最小的单位,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圆中同一个圆点,在小的框架中会显得很大,而在巨大的框架中又会显得很小。比如,人类居住的地球与我们人类相比较是巨大的,但与宇宙相比较,它又是一个渺小的点,因此,点的概念是由相互比较的关系决定的。几何学中的点,只有具体位置,而无面积大小,从造型意义上说,点是具有空间位置和形态的视觉单位。 A、点的大小 点可大,可小,点越小,点的感觉越强,点越大,则会产生面的感觉。 B、点的形态 点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与非规则形的点,规则形的点常称为几何形态的点。非规则形的点为自然点,偶然形点。 C、点的构成 有单点构成、散点排列、点的连续排列和变化性或规则性排列等。 D、点的视觉感 点有集中、吸引视线的视觉感。点居画面中央,有向心力,有静态 感;点偏离中心位置,则产生不稳定感和动感;点如果连续排列则 具有线的感觉;点的集合则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变化则具有远 近感等。 第二节线的概念 一、线的概念 在几何学定义里,线是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的。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从平面构成角度讲,线既具有长度,也可以具有宽度和厚度。线的形象十分丰富,可以是直的、曲的、变的、规则的或不规则的。 二、线的性质、作用与形态 a、线的形态一般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入门 点的构成形式 AKI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 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 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 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 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 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 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AKI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AKI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 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 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 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 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AKI (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平面构成的形式 AKI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陈天阳10172900115 1、三大构成(摘自百度百科) 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理解 1、平面构成 在一副已经被捕捉的画面中,运用最原始、最直观的印象和观察提炼出最简单、最直观的元素(如:点、线、面等)在二维空间内完成一幅作品,从而产生一种视觉冲击或视觉美感。元素提炼可精炼也可稍复杂,可具象也可抽象,因为单纯的用元素构建一幅画 面并不是创作的本意,而只是一种形式——创作的真正本意应该是用画面本身去表达一种想法、思考或是情感,或只是单纯表现出作画的心情或是引领观者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索。 例如在我的这副作品中,将云层主要用类似一种拼贴风格的方块构成,棱角分明,与夜晚的云朵那种柔软的感觉大相径庭。然而,在我拍摄原素材和绘画时,均没有佩戴眼镜,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感觉。当对原作品稍作处理后,便有了如右图的效果——坚硬的方块通过因近视产生的虚化,仅靠灰度的变化,仍然可以感受到夜晚云层重叠、交叉、覆

盖的感觉,并且最亮的仍然是中间一点的圆月,对比明显。 就像我这幅作品所表现的,完成这幅作品的想法就是用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带来一种别样的观感,这也是我理解的平面构成的一点。 2、色彩构成 人对一个事物最直观的感受包含很多,色彩便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对一个颜色的感觉和印象直接影响了他对整个事物的看法。例如,当人们看到一个蓝色苹果时,因为其颜色超出了人们原本的认知,人们会产生一种惊讶的情绪,从而会产生一种思考并激发兴趣。就像最简单的,暖色让人觉得温暖,冷色让人觉得战栗一样,很多颜色都有其独有的特性,一丁点的变化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以上两个作品,左边的猫本身颜色对比就比较强烈,再加上背景为纯白比较空,虽然整体也能感受到整只猫柔软的质感,但过于直接或是说过于强烈了。而相对来说,右边的作品就仿佛一幅儿童画。从元素的精简,颜色对比的削弱,和背景粉蓝色颜色的选择,与左边相比实际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右边削弱了猫毛本身的对比,使其毛发有一种更加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 实验目的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 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 试验时间和分配 12 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 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 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i x 38cm大小的卡纸。 2)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 x 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 x 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 实验成果 通过24 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1. 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准备。 2. 材料和工具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 试验时间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 课时 4.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 实验成果

构成艺术(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构成史)

——综合构成Comprehensive Formation 1.关于构成 Formation 1.1含义 是形状、色彩、材料等形式化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创造性的分解组合。 1.2目的 研究在艺术设计中,怎样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态之间的联系,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其规律构成设计所需要的新形态,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最终目的是寻求结构的形式美。 1.3造型中的美 是在变化和统一的矛盾中寻求“既不单调又不混乱的某种紧张而调和的世界”。 1.4形式结构美(形式美法则) ⑴变化与统一:①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产生新的状况,体现事物个性上的千差万别;②统一是指部分连成整体,体现事物共性和整体联系。主要形式有形象与特征的统一,色彩与明暗的统一和方向的统一。 ⑵对称与均衡:①对称是指构成要素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和渐变对称;②均衡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组合成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画面,是视觉上的均衡,而非力学上的平衡。

⑶对比与调和:①对比是指构成元素相互比较产生强烈的对照现象;②调和是指相近的构成要素产生共同的秩序。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实体的对比与调和。 ⑷节奏与韵律:①节奏是指构成要素均匀的、有规律的形态变化,节奏形式有重复、渐变、交替等;②韵律是指均匀的节律,如重复、渐变、交错、起伏、特异。 ⑸比例与尺度:①比例是指构成元素之间的数量比关系,如黄金比例;②尺度是指对构成元素之间的比较而获得的标准。

1.5纯粹形态 ⑴含义:只有表象,只能被视觉清晰和直接的把握的事物。 ⑵创造过程的三种方式:①模仿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空间的信赖;②变形的心理依据是人们对空间的不满足感;③构成的心理依据是人对空间的恐惧,为消除某种困惑和苦恼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法则来获得该现象,并从表现中得到安定的喜悦。 1.6观察方法 ⑴把每个要素看成形状和意义的标记,培养敏锐程度; ⑵多种角度观察(平视、仰视、俯视); ⑶认识形态:①归纳与演绎,②构成原理分析法(把对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际的观察与分析结合),③几何分析法(将一形态概括为几何形或多个几何形的组合),④功能含义联想法,⑤形态构成联想法; ⑷观察尺度:宏观、常观、微观、特观(独创的观察尺度,间接观察、微观摄影、改变观察主体的尺度)。 1.7构成的分类 (纯粹构成是不带有功能性、社会性和地方性等因素的造型活动。) 按造型要素分为: ⑴视觉性构成空间的构成平面构成图形构成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实体构成空虚构成 时间的构成静的构成 动的构成 ⑵机能性构成 1.8历史发展 ⑴起源:19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促使画家对外光表面进行新探索,克洛德·莫奈《日出·印象》。 ⑵探索演变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具体形象像抽象形象的转化。 ⑶发现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感觉性表现。 ⑷开发期:20世纪3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数理性表现。 ⑸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特殊造形性表现。 ⑹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几何抽象艺术的综合性表现。 1.9构成教育的目标 ⑴开拓构思,启发独创性。 ⑵培养空间感觉和直观创造判断力。①核心:探求形态本质——力象的表现。②提高方法:理性的指导,建立三种造型意识,图像意识(图形、图识和图理)、实体意识(立体的多面性、虚实性和量感)、空虚意识(空间的场性、渗透性和序列);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赏析优秀作品,大量的练习强化比较。 ⑶发展表现艺术:由材料、工艺、构造启发构思。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评比教案教案科目: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构成基础》

授课形式新授授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授课章节名称模块一平面构成单形及群化构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构成,之前只接触过素描、色彩之类比较直观的美术形式,但就是对于较抽象的构成概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单形,并群化,感知图形的奇妙,并基本认识构成; 认识图形的8种组合方式;会通过多种尝试,组合新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讲、答、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提高表达概念要素的能力;借助实例,渗透相关专业的设计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平面构成单形与群化的理念及作用,激发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与热情;树立“想象的力量就是无穷的”意识;在与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构成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教学重点单形及群化构成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及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发现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谈话、讨论等 辅助教学 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知识(计划5分钟) 二、观察生活、引入新课(计划5分钟) 首先我们来瞧两段视频,大家可以观察下有什么必然的联 系?有什么规律不?(让学生观察造房子与搭积木的小视频) 此设计充分利用 学生感兴趣的事 物,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主动思考,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 与求知欲。

教学过程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物体都就是由简单的小 部件组成的,同一个物体通过数量、方向等变化可以组合成新的形 象。那“简单的小部件”有多简单呢?它又可以构成多少种形态 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今天的课题:单形及群化构成 三、讲授新课(计划60分钟)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将她 们组合而成的形体就是无限的。 1 单元型的组合(计划5分钟) 1.1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就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 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就是千变万化、丰 富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 折线、曲线等形态都就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 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 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与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合 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学生学会倾听,能够 主动思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