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USB HID Keyboard

USB HID Keyboard

USB HID Keyboard
USB HID Keyboard

/* USB report descriptor */

PROGMEM char usbHidReportDescriptor[USB_CFG_HID_REPORT_DESCRIPTOR_LENGTH] = { 0x05, 0x01, // USAGE_PAGE (Generic Desktop)

0x09, 0x06, // USAGE (Keyboard)

0xa1, 0x01, // COLLECTION (Application)

0x05, 0x07, // USAGE_PAGE (Keyboard)

0x19, 0xe0, // USAGE_MINIMUM (Keyboard // LeftControl)

0x29, 0xe7, // USAGE_MAXIMUM (Keyboard // Right GUI)

0x15, 0x00, // LOGICAL_MINIMUM (0)

0x25, 0x01, // LOGICAL_MAXIMUM (1)

0x75, 0x01, // REPORT_SIZE (1)

0x95, 0x08, // REPORT_COUNT (8)

0x81, 0x02, // INPUT (Data,Var,Abs)

0x95, 0x01, // REPORT_COUNT (1)

0x75, 0x08, // REPORT_SIZE (8)

0x25, 0x65, // LOGICAL_MAXIMUM (101)

0x19, 0x00, // USAGE_MINIMUM (Reserved // (no event indicated))

0x29, 0x65, // USAGE_MAXIMUM // (Keyboard Application)

0x81, 0x00, // INPUT (Data,Ary,Abs)

0xc0 // END_COLLECTION

};

#define KEY_UP 82

#define KEY_DOWN 81

#define KEY_LEFT 80

#define KEY_RIGHT 79

/* -----------------------------*/

static void timerPoll(void)

{

static uchar timerCnt;

static uchar i;

if(TIFR & (1 << TOV1)){

TIFR = (1 << TOV1); /* clear overflow */

if(++timerCnt >= 63){ /* ~ 1 second interval */ timerCnt = 0;

if (!FlagKey) {

FlagKey = 1;

if (++i > 3)

i=0;

switch (i) {

case 0:

reportBuffer[0] = 0;

reportBuffer[1] = KEY_RIGHT;

break;

case 1:

reportBuffer[0] = 0;

reportBuffer[1] = KEY_DOWN;

break;

case 2:

reportBuffer[0] = 0;

reportBuffer[1] = KEY_LEFT;

break;

case 3:

reportBuffer[0] = 0;

reportBuffer[1] = KEY_UP;

break;

}

}

}

}

}

//

//

0x05, 0x01, // USAGE_PAGE (Generic Desktop)

0x09, 0x06, // USAGE (Keyboard)

0xa1, 0x01, // COLLECTION (Application)

0x05, 0x07, // USAGE_PAGE (Keyboard)

0x19, 0xe0, // USAGE_MINIMUM (Keyboard // LeftControl) 0x29, 0xe7, // USAGE_MAXIMUM (Keyboard // Right GUI)

0x15, 0x00, // LOGICAL_MINIMUM (0)

0x25, 0x01, // LOGICAL_MAXIMUM (1)

0x75, 0x01, // REPORT_SIZE (1)

0x95, 0x08, // REPORT_COUNT (8)

0x81, 0x02, // INPUT (Data,Var,Abs)

0x95, 0x01, // REPORT_COUNT (1)

0x75, 0x08, // REPORT_SIZE (8)

0x25, 0x65, // LOGICAL_MAXIMUM (101)

0x19, 0x00, // USAGE_MINIMUM (Reserved // (no event indicated))

0x29, 0x65, // USAGE_MAXIMUM // (Keyboard Application)

0x81, 0x00, // INPUT (Data,Ary,Abs)

0xc0 // END_COLLECTION

0x0105

0x0609

0x01A1

0x0705

0xE019

0xE729

0x0015

0x0125

0x0175

0x0895

0x0281

0x0875

0x0195

0x0181

0x0019

0x0105

0x0209

0x01A1

0x0109

0x00A1

0x0905

0x0119

0x0329

0x0015

0x0125

0x0175

0x0395

0x0281

0x0575

0x01953

0x6529

0x0015

0x6525

0x0875

0x0695

0x0081

0x0805

0x0119

0x0529

0x0015

0x0125

0x0175

0x0595

0x0291

0x0375

0x0195

0x0191

0xC0

rom struct{byte report[HID_RPT01_SIZE];}hid_rpt01={

0x05, 0x01, /* Usage Page (Generic Desktop) */ 0x09, 0x06, /* Usage (Keyboard) */ 0xA1, 0x01, /* Collection (Application) */

0x05, 0x07, /* Usage page (Key Codes) */

0x19, 0xE0, /* Usage minimum (224) */

0x29, 0xE7, /* Usage maximum (231) */

0x15, 0x00, /* Logical minimum (0) */

0x25, 0x01, /* Logical maximum (1) */

0x75, 0x01, /* Report size (1) */

0x95, 0x08, /* Report count (8) */

0x81, 0x02, /* Input (data, variable, absolute) */

0x95, 0x01, /* Report count (1) */

0x75, 0x08, /* Report size (8) */

0x81, 0x01, /* Input (constant) */

0x95, 0x06, /* Report count (6) */

0x75, 0x08, /* Report size (8) */

0x15, 0x00, /* Logical minimum (0) */

0x25, 0x65, /* Logical maximum (101) */

0x05, 0x07, /* Usage page (key codes) */

0x19, 0x00, /* Usage minimum (0) */

0x29, 0x65, /* Usage maximum (101) */

0x81, 0x00, /* Input (data, array) */

0xC0}; /* End Collection */

rom struct{byte report[HID_RPT02_SIZE];}hid_rpt02={

0x05, 0x0c, // USAGE_PAGE (Consumer Devices) 0x09, 0x01, // USAGE (Consumer Control)

0xa1, 0x01, // COLLECTION (Application)

0x85, 0x01, // REPORT_ID (1)

0x15, 0x00, // LOGICAL_MINIMUM (0)

0x25, 0x01, // LOGICAL_MAXIMUM (1)

0x75, 0x01, // REPORT_SIZE (1)

0x95, 0x10, // REPORT_COUNT (16)

0x09, 0xe2, // USAGE (Mute) 0x01

0x09, 0xe9, // USAGE (Volume Up) 0x02

0x09, 0xea, // USAGE (Volume Down) 0x03

0x09, 0xcd, // USAGE (Play/Pause) 0x04

0x09, 0xb7, // USAGE (Stop) 0x05

0x09, 0xb6, // USAGE (Scan Previous Track) 0x06

0x09, 0xb5, // USAGE (Scan Next Track) 0x07

0x0a, 0x8a, 0x01, // USAGE (Mail) 0x08

0x0a, 0x92, 0x01, // USAGE (Calculator) 0x09

0x0a, 0x21, 0x02, // USAGE (www search) 0x0a

0x0a, 0x23, 0x02, // USAGE (www home) 0x0b

0x0a, 0x2a, 0x02, // USAGE (www favorites) 0x0c 0x0a, 0x27, 0x02, // USAGE (www refresh) 0x0d0x0a, 0x26, 0x02, // USAGE (www stop) 0x0e

0x0a, 0x25, 0x02, // USAGE (www forward) 0x0f

0x0a, 0x24, 0x02, // USAGE (www back) 0x10

0x81, 0x62, // INPUT (Data,Var,Abs,NPrf,Null) 0xc0,

// System Control Descriptor

0x05, 0x01, /* Usage Page (Generic Desktop) */

0x09, 0x80, /* Usage (System Control) */

0xA1, 0x01, /* Collection (Application) */

0x85, 0x02, /* Report ID 0x02 [SYSTEM CTRL] */

0x19, 0x82, /* Usage minimum (System Sleep) */

0x29, 0x83, /* Usage maximum (System Wake up) */

0x95, 0x02, /* Report count (2) */

0x81, 0x06, /*Input (data, variable, relative, Preferred) */

0x95, 0x06, /* Report count (6) */

0x81, 0x01, /*Input (Constant) */

0xC0 /*End Collection */

};

//Hid Table for interface:0 alternate:0 Length:0x3F

Descriptor_type_22_index_0_0_table:

DB 0x05,0x01

DB 0x09,0x06

DB 0xA1,0x01

DB 0x05,0x07 ;

DB 0x19,0xE0

DB 0x29,0xE7

DB 0x15,0x00

DB 0x25,0x01 ;

DB 0x75,0x01

DB 0x95,0x08

DB 0x81,0x02

DB 0x95,0x01 ;

DB 0x75,0x08

DB 0x81,0x03

DB 0x95,0x05

DB 0x75,0x01 ;

DB 0x05,0x08

DB 0x19,0x01

DB 0x29,0x05

DB 0x91,0x02 ;

DB 0x95,0x01

DB 0x75,0x03

DB 0x91,0x03

DB 0x95,0x06 ;

DB 0x75,0x08

DB 0x15,0x00

DB 0x25,0x65

DB 0x05,0x07 ;

DB 0x19,0x00

DB 0x29,0x65

DB 0x81,0x00

DB 0xC0

db 5h, 1h ; USAGE_PAGE (Generic Desktop)

db 9h, 6h ; USAGE (Keyboard)

db a1h, 1h ; COLLECTION (Application)

db 5h, 7h ; USAGE_PAGE (Keyboard)

db 19h, e0h ; USAGE_MINIMUM (Keyboard LeftControl)

db 29h, e7h ; USAGE_MAXIMUM (Keyboard Right GUI)

db 15h, 0h ; LOGICAL_MINIMUM (0)

db 25h, 1h ; LOGICAL_MAXIMUM (1)

db 75h, 1h ; REPORT_SIZE (1)

db 95h, 8h ; REPORT_COUNT (8)

db 81h, 2h ; INPUT (Data,Var,Abs)

db 95h, 1h ; REPORT_COUNT (1)

db 75h, 8h ; REPORT_SIZE (8)

db 81h, 3h ; INPUT (Cnst,Var,Abs)

db 95h, 5h ; REPORT_COUNT (5)

db 75h, 1h ; REPORT_SIZE (1)

db 5h, 8h ; USAGE_PAGE (LEDs)

db 19h, 1h ; USAGE_MINIMUM (Num Lock)

db 29h, 5h ; USAGE_MAXIMUM (Kana)

db 91h, 2h ; OUTPUT (Data,Var,Abs)

db 95h, 1h ; REPORT_COUNT (1)

db 75h, 3h ; REPORT_SIZE (3)

db 91h, 3h ; OUTPUT (Cnst,Var,Abs)

db 95h, 6h ; REPORT_COUNT (6)

db 75h, 8h ; REPORT_SIZE (8)

db 15h, 0h ; LOGICAL_MINIMUM (0)

db 25h, 65h ; LOGICAL_MAXIMUM (101)

db 5h, 7h ; USAGE_PAGE (Keyboard)

db 19h, 0h ; USAGE_MINIMUM (Reserved (no event indicated))

db 29h, 65h ; USAGE_MAXIMUM (Keyboard Application)

db 81h, 0h ; INPUT (Data,Ary,Abs)

db c0h ; END_COLLECTION

Usage Page and Usages for Audio Control

A device wanting to be to recognized as a HID audio control device must declare itself as being a Consumer Control device (usage 0x01), as defined in the Consumer Page (page 0x0C) in the Universal Serial Bus HID Usage Tables Version 1.0 specification. This means that its top-level application collection should be Usage Page (Consumer), Usage (Consumer Control).

When such a device is enumerat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supporting software (HIDSERVE.EXE) is installed and loaded on the host system. Table 1 outlines the Consumer Page audio controls that are supported in Windows 2000.

Table 1. Consumer Page audio controls supported in Windows 2000.

Usage Usage Name Usage Type

0xE0 Volume* Linear Control (LC)

0xE2 Mute* On/Off Control (OOC)

0xE3 Bass Linear Control (LC)

0xE4 Treble Linear Control (LC)

0xE5 Bass Boost* On/Off Control (OOC)

0xE7 Loudness On/Off Control (OOC)

0xE9 Volume Increment* Re-trigger Control (RTC)

0xEA Volume Decrement* Re-trigger Control (RTC)

0x152 Bass Increment Re-trigger Control (RTC)

0x153 Bass Decrement Re-trigger Control (RTC)

0x154 Treble Increment Re-trigger Control (RTC)

0x155 Treble Decrement Re-trigger Control (RTC)

*) These controls are supported in Windows 98 (original release and Service Pack 1 release).

The Volume, Bass, and Treble usages (of type LC) should be deployed for controls that generate both increment and decrement data represented by a 2-bit value, whereas the associated Increment and Decrement usages (of type RTC) should be deployed for pairs of one-bit controls (traditional button controls).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etermines what usage types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HID firmware implementation for a particular device.

It's also important to notice that any re-triggering of events should be done by software timers in the host system, and not by hardware timers in the device itself. For example, if the user keeps pressing the Volume Increment button, the device should only generate one input report

with this state information. Host software will perform the actual re-triggering of events that will lead to continuous increments of the volume until the device generates another input report indicating that the button has been released or until the maximum volume has been reached.

Key Codes For Scan Code Set 2:

Key Codes for USB Usage Tables:

通信行业(包括:联通、移动、电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联通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员工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促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保障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实施,依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公司安保部、县区分公司综合部组织对所属单位、部门安全生产及安全保卫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实施处罚;其它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落实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工作,每月3号前将上月检查情况报市公司安保部。 第三条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人员应当从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聘任,也可在本单位人员中考核聘任。 第二章检查的形式和重点环节 第四条各单位、部门应当适时进行下列形式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一)日常安全检查:生产值班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每日应到生产现场巡视,检查安全生产状况。 (二)定期检查:县区、部室、中心、班组(乡镇营业部、社区服务站)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市公司每季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大检查。 (三)专项安全检查:根据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有关公司部署的专项工作开展检查。 (四)季节性检查:针对事故多发季节的监督检查。 (五)不定期检查:主要指对重点环节的安全检查、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的追踪性监督检查和对举报、反映的违反《实施细则》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及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六)市公司、县区分公司建立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传达上级有关文件或指示,通报企业安全工作情况,及时布置、检查、交流、总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七)市、县区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结评比。 第五条监督检查应当将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财产重大损失或者通信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环节,确定为安

非编码键盘的扫描程序设计

摘要 ------------------------------------------------------------------------------------------------------- 1 1设计方案 ------------------------------------------------------------------------------------------------ 2 1.1设计任务 ---------------------------------------------------------------------------------------- 2 1.2设计方案 ---------------------------------------------------------------------------------------- 2 2系统硬件设计------------------------------------------------------------------------------------------ 3 2.1最小应用系统 ------------------------------------------------------------------------------------ 3 2.28155扩展电路---------------------------------------------------------------------------------- 4 2.3矩阵键盘接口电路 ---------------------------------------------------------------------------- 6 2.4LCD1602接口电路----------------------------------------------------------------------------- 6 2.5主电路设计 --------------------------------------------------------------------------------------- 8 3系统软件设计------------------------------------------------------------------------------------------ 8 3.1主程序设计 --------------------------------------------------------------------------------------- 9 3.2延时程序设计----------------------------------------------------------------------------------- 9 3.3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 10 3.4显示子程序设计------------------------------------------------------------------------------- 11 4 系统调试与结果 ---------------------------------------------------------------------------------- 13 4.1调试内容与问题解决----------------------------------------------------------------------- 13 4.2运行结果与分析 ----------------------------------------------------------------------------- 13 小结 ------------------------------------------------------------------------------------------------------- 15 参考文献 ------------------------------------------------------------------------------------------------ 16 附录 ------------------------------------------------------------------------------------------------------- 17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明确安全生产责任,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通信建设工程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用电信网新建、改建、扩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等活动,以及实施对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通信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以下简称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执行保障生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

第五条通信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第六条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建立健全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二)工程概预算应当明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不得打折,工程合同中应明确支付方式、数额及时限。对安全防护、安全施工有特殊要求需增加安全生产费用的,应结合工程实际单独列出增加项目及费用清单。 (三)工程开工前,应当就落实保证生产安全的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布置,明确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四)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五)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七条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一)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9.3.1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来源:《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16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马潮 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对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也称为行列键盘,这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矩阵式键盘接口见图9-7 所示,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当键被按下时,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相应的行线或列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MCU 通过检测行或列线上的电平变化可以确定哪个按键被按下。 图9-7 为一个 4 x 3 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12 个键的键盘。如果使用 4 x 4 的行列结构,就能组成一个16 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多的场合,矩阵键盘与独立式按键键盘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I/O 口线。 矩阵键盘不仅在连接上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它的按键识别方法也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在矩阵键盘的软件接口程序中,常使用的按键识别方法有行扫描法和线反转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循环查循的方法,反复查询按键的状态,因此会大量占用MCU 的时间,所以较好的方式也是采用状态机的方法来设计,尽量减少键盘查询过程对MCU 的占用时间。 下面以图9-7 为例,介绍采用行扫描法对矩阵键盘进行判别的思路。图9-7 中,PD0、PD1、PD2 为3 根列线,作为键盘的输入口(工作于输入方式)。PD3、PD4、PD5、PD6 为4根行线,工作于输出方式,由MCU(扫描)控制其输出的电平值。行扫描法也称为逐行扫描查询法,其按键识别的过程如下。 √将全部行线PD3-PD6 置低电平输出,然后读PD0-PD2 三根输入列线中有无低电平出现。只要有低电平出现,则说明有键按下(实际编程时,还要考虑按键的消抖)。如读到的都是高电平,则表示无键按下。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需要进入确定具体哪一个键闭合的过程。其思路是:依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通信常识:波特率、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的相互关系 【带宽W】 带宽,又叫频宽,是数据的传输能力,指单位时间能够传输的比特数。高带宽意味着高能力。数字设备中带宽用bps(b/s)表示,即每秒最高可以传输的位数。模拟设备中带宽用Hz表示,即每秒传送的信号周期数。通常描述带宽时省略单位,如10M实质是10M b/s。带宽计算公式为:带宽=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电子学上的带宽则指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围。 【数据传输速率Rb】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每秒钟实际传输的比特数,是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单位为“比特每秒(bps)”。其计算公式为S=1/T。T为传输1比特数据所花的时间。 【波特率RB】 波特率,又称调制速率、传符号率(符号又称单位码元),指单位时间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可以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是信号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为“波特每秒(Bps)”,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所以它与比特率是不同的概念。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式为:Rb=RB*log2 N。其中,N为进制数。对于二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奈奎斯特定律】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了无噪声信道的极限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公式: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RB = 2W Baud。其中,W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是赫兹(Hz),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对于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则是: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RB= W Baud,即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符号率与信道带宽的确切关系为: RB=W(1+α)。 其中,1/1+α为频道利用率,α为低通滤波器的滚降系数,α取值为0时,频带利用率最高,但此时因波形“拖尾”而易造成码间干扰。它的取值一般不小于0.15,以调解频带利用率和波形“拖尾”之间的矛盾。 奈奎斯特定律描述的是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是在研究信号经过一段距离后如何衰减以及一个给定信号能加载多少数据后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它描述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或码元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以比特每秒(bps)的形式给出一个链路速度的上限。

通信公司安全管理重点手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要点指南 (试行版) (2011年5月) 编者按: “安全”尽管年年讲月月讲,大会讲小会讲,以提醒大伙儿对安全的重视,但我们的周围仍不时有事故发生。究其缘故,多是因为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技能的缺乏、对安全警告的不屑、对安全操作规程的违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淡漠麻痹的思想,让事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给企业、职员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在公司日常的安全治理过程中,所有包括人、机、环境在内能引发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叫安全隐患。要消灭或减少事故,首先应该从源头着手,消灭一切事故隐患,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依照安全生产治理闻名的“冰山事故理论”,一个事故的背后往往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隐患掩盖其下。事故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导致事故90%的不安全隐患是深藏在水中。因此,在安全治理工作中,必须完全地解决“浮出水面”的问题,又要下大力气消除“水面下看不见”的安全隐患,坚决做到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入人心,杜绝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为了消除人、机、环境引发的安全隐患,增强宽敞职员对安全工

作的认识,爱护职员的安全,保障企业和谐进展,行政事务部编制了这本《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安全治理要点指南》,以关心大伙儿进一步熟悉与掌握公司相关的安全治理要求、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自觉地增强安全防患意识,提高在复杂情况下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安全隐患的识不、评估能力,增强排查隐患的自觉性,促使养成安全工作的适应,努力做到“我要安全,我明白安全,我会安全”,也希望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职员多提宝贵意见,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全面保障公司稳定安全的生产环境。 行政事务部 2011年5月

通信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附件: 通信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要点 1 通信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 1.1 安全生产知识考核要点 1.1.1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标准规范等。 1.1.2 通信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1.3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1.1.4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1.5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资质资格、费用保险、教育培训、机械设备、防护用品、评价考核等管理。 1.1.6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源辨识、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资料等安全技术管理。 1.1.7 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安全生产标准化。 1.1.8 场地管理与文明施工。 1.1.9 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出入通道口、孔洞口、人井口、铁塔底部、有害气体和液体存放处、高处作业和现场防火等安全技术要点。 1.1.10 事故应急预案、事故救援和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1.1.11 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1.1.12 通信工程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要点 1.2.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部门

规章、标准规范等情况。 1.2.2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管理体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带班值班情况。 1.2.3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贯彻执行情况。 1.2.4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情况。 1.2.5 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情况和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情况。 1.2.6 组织本单位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情况。 1.2.7 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目标考核情况,对工程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情况。 1.2.8 组织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情况,通信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本人参加企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1.2.9 组织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预案演练情况。 1.2.10 发生事故后,组织救援、保护现场、报告事故和配合事故调查、处理情况。 1.2.11 安全生产业绩:至考核之日,是否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所发生的通信工程施工一般或较大级别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受到刑事处罚和撤职处分,刑事处罚执行完毕不满五年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不满五年的; (2)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发生的通信工程施工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受到刑事处罚和撤职处分的;

键盘扫描码

键盘上的每一个键都有两个唯一的数值进行标志。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呢?这是因为一个键可以被按下,也可以被释放。当一个键按下时,它们产生一个唯一的数值,当一个键被释放时,它也会产生一个唯一的数值,我们把这些数值都保存在一张表里面,到时候通过查表就可以知道是哪一个键被敲击,并且可以知道是它是被按下还是被释放了。这些数值在系统中被称为键盘扫描码 2扫描码大全 扫描码键 0x011b ESC 0x3b00 F1 0x3c00 F2 0x3d00 F3 0x3e00 F4 0x3f00 F5 0x4000 F6 0x4100 F7 0x4200 F8 0x4300 F9 0x4400 F10 主键盘区: 0x2960 ~ 0x0231 1 0x0332 2 0x0433 3 0x0534 4 0x0635 5 0x0736 6 0x0837 7 0x0938 8 0x0a39 9 0x0b30 0 0x0c2d - 0x0d3d = 0x2b5c \ 0x0e08 退格键 0x0f09 Tab 0x1071 q 0x1177 w 0x1265 e 0x1372 r 0x1474 t 0x1579 y

0x1769 i 0x186f o 0x1970 p 0x1a5b [ 0x1b5d ] 0x1e61 a 0x1f73 s 0x2064 d 0x2166 f 0x2267 g 0x2368 h 0x246a j 0x256b k 0x266c l 0x273b ; 0x2827 ' 0x1c0d 回车 0x2c7a z 0x2d78 x 0x2e63 c 0x2f76 v 0x3062 b 0x316e n 0x326d m 0x332c , 0x342e . 0x352f / 0x3920 空格键 0xe05b 左Win 0xe05c 右Win 0xe05d Menu 右边数字键盘: 0x5200 Insert 0x4700 Home 0x4900 Page UP 0x5300 Delete 0x4f00 End 0x5100 PageDown 0x4800 上箭头 0x4b00 左箭头 0x5000 下箭头 0x4d00 右箭头 0x352f /

键盘按键的各种编码对照表(全)

键盘按键的各种编码对照表 本附录中的各表列举了键盘按键扫描码和其ASCII码之间的对照关系,表中数据都是十六进制形式。 在用中断16H的0号功能时,当按下任意一个键或组合键时,寄存器AH和AL分别保存着该按键的扫描码和ASCII码。 表1、ASCII码的编码方案 高位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低位 0000NUL DEL SP0@P`p 0001SOH DC1!1A Q a q 0010STX DC2“2B R b r 0011ETX DC3#3C S c s 0100EOT DC4$4D T d t 0101ENQ NAK%5E U e u 0110ACK SYN&6F V f v 0111BEL ETB‘7G W g w 1000BS CAN(8H X h x 1001HT EM)9I Y i y 1010LF SUB*:J Z j z 1011VT ESC+;K[k{ 1100FF FSN^n~ 1111SI US/?O_o Del 表2、字母和空格按键的编码表 单 键SHIFT CTRL ALT 按 键 扫描码ASCII码扫描码ASCII码扫描码ASCII码扫描码ASCII码 a and A1E611E411E011E00 b and B3062304230023000 c an d C2E632E432E032E00 d and D2064204420042000 e and E1265124512051200 f and F2166214621062100 g and G2267224722072200 h and H2368234823082300 i and I1769174917091700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03794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 ,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 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 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 1.1 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 玻璃纤维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 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 或光缆(Optical Cable) 。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 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 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信道容量(Channel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及形势分析

各位领导、业内同仁上午好,我们大家都知道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国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搞安全生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预防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我们研究、学习,从已经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中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开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在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首先谈一下行业安全生产的特征,第二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分析,第三就是网络安全事故情况分析。总的来说,通信业安全生产谢院长已经讲了,通信业是一个安全生产的低危行业,通信业生产活动与其他高危行业,煤炭、矿山、石油等有所不同,特别突出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相对较少。但是电信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这里就不说了。第三强调一下虽然通过我们的分析,整个通信业安全生产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但是由于通信业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通信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有可能会带来比较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通信业的安全生产。这里还有一层意思,我们狭义上理解,不管是人生财产安全,我们是低危行业,我们存在一些高危环节,但作为网络安全来讲,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还是非常突出的。这些隐患转成安全生产隐患,对整个行业、社会、国家的不利影响必须大,所以网络安全也应该属于安全生产的范畴。下面简单归纳一下行业安全生产的三个特点,第一通信业属于安全生产的低危很也,大家都有共识,但存在高危环节,特别是新形势下,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高危环节都需要我们重视。低危行业主要是因为人员素质比较高,另外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危害因素相对其他行业比较少。同时由于安全生产也存在登高、下井、野外、车辆驾驶、火灾方面的危险和隐患,也存在一些高危环节。另外通信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特征是通信安全生产受客观外界影响的因素比较大,这实际上别的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况,相对来讲来自外部的影响可能要大于来自内部的影响。第三通信生产点多、面广、线长、内部分工繁杂,技术工种、业务工种交错存在,所以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当然这是相对的。现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运营过程中各方面生活工作内容比较繁多,对安全生产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从整个通信业安全生产的特征来进,我们归纳有三点。基于这样的特征,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安全生产隐患演变而来的,我们通过分析行业的安全生产特征,可以很好的定位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特征。说到安全生产事故,要谈谈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简单来讲行业通信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隐患就是有三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来看这三方面都有所体现,很多事故发生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管理上的缺失引发的生产事故,这个后面会有一个分析,这是我们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安全生产监管相关工作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从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总体情况来看,近几年通信业在政府和主管部门领导下,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整体来讲是好的。08年来看,各企业的责任伤亡率低于控制指标。从人员财 产类的生产事故来看,从运营、施工、代维这几个行业来看有所差别,从运营层面来看,三大央企比较突出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是道路交通、触电、高处坠落、火灾、中毒、特种作业。根据统计07到09年上半年运营企业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比例交通40%,触电39%,高处坠落占21%,其他相对比较少。代维企业来讲,主要事故是道路交通、机械伤害、强电设备安装及维护中发生的触电事故,以及铁塔等高处设备安装及维护作业使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从掌握的数据来看,交通事故占到很高的比例,这跟生产作业特征有很大的管,占80%。从施工单位来讲,主要的威胁和事故原因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电、高空作业坠落等等。整体来讲,交通也占到非常大的比例。综上所述,通信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事故类型造成的损失程度在各个年度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但因为安全生产进步、安全生产管理日趋规范、监管力度加大等等原因,企业的总体安全生产条件在逐步好转。从网络运行层面看,我今天谈的

键盘扫描原理及应用键盘

本资源为网上搜集而来,如果该程序涉及或侵害到您的版权请立即写信通知我

键盘扫描 键盘是由按键构成,是单片机系统里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或命令来实现简单的人-机通信。 1.按键及键抖动 按键是一种常开型按钮开关。平时,按键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按下按键时两个触点才闭合(短路)。如图1-1所示,平常状态下,当按键K未被按下时,按键断开,PA0输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当按键K被按下时,按键闭合,PA0输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 图1-1 按键电路 图1-2 按键抖动 一般的按键所用开关都是机械弹性开关,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按键开

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连接,在断开进也不会马上完全的断开,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均有一连串的抖动。按键按下的电压信号波形图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按键按下和松开的时候都存在着抖动。抖动时间的长短因按键的机械特性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5ms~10ms。 如果不处理键抖动,则有可能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成多次,所以为了确保能够正确地读到按键,必须去除键抖动,确保在按键的稳定闭合和稳定断开的时候来判断按键状态,判断后再做处理。按键在去抖动,可用硬件或软件两种方法消除。由于使用硬件方法消除键抖动,一般会给系统的成本带来提高,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软件方法去除键抖动。 常用的去除键抖动的软件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都离不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么避开抖动的时候检测按键或是在抖动的时候检测到的按键不做处理。这里说明一下常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检测到按键闭合电平后先执行一个延时程序,做一个12ms~24ms的延时,让前抖动消失后再一次检测按键的状态,如果仍是闭合状态的电平,则认为真的有按键按下;若不是闭合状态电平,则认为没有键按下。若是要判断按键松开的话,也是要在检测到按键释放电平之后再给出12ms~24ms的延时,等后抖动消失后再一次检测按键的状态,如果仍为断开状态电平,则确认按键松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比较简单,缺点是由于延时一般采用跑空指令延时,造成程序执行效率低。 第二种方法是每隔一个时间周期检测一次按键,比如每5ms扫描一次按键,要连续几次都扫描到同一按键才确认这个按键被按下。一般确认按键的扫描次数由实际情况决定,扫描次数的累积时间一般为50ms~60ms。比如,以5ms为基本时间单位去扫描按键的话,前后要连续扫描到同一个按键11次而达到50ms 来确认这个按键。按键松开的检测方法也是一样要连续多次检测到按键状态为断开电平才能确认按键松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执行效率高,不用刻意加延时指令,而且这种方法的判断按键抗干扰能力要更好;缺点是程序结构较复杂。 在以下的介绍中,我们将使用第二种方法来去除键抖动。 2.键盘结构及工作原理 键盘一般有独立式和行列式(矩阵式)两种。当然还有其它的结构,比如交互式结构等等,不过其它的结构比较少用,在这里就不介绍了。在中颖的单片机中,有些单片机的LCD驱动引脚的SEGMENT口可以共享按键扫描口,当选择为按键扫描口时,可以使用这些口来扫描按键,所以在外部电路可以连接LCD和按键矩阵,采用分时扫描进行处理,下面也将介绍这个特殊应用的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独立式键盘结构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知识试题及答案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 D 起施行。 A.2002年6月29日 B.2002年7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1月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令(第291号),并于 A 起正式施行。 A.2000年9月20日 B.2000年10月1日 C.公布之日 D.2001年1月1日、 3.在市区打洞时,应先了解打洞地区是否有煤气管、自来水管或电力、光(电)缆等地下设备。如有上述地下设备时,应在挖到 C 厘米深后,改用铁铲往下掘,切勿使用钢钎或铁镐硬凿。 A.20 B.30 C.40 D.50 4.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一般是由 B 负责,要求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A.施工单位 B.电业部门 C.维护单位 D.维护人员 5.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B 。 A.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6.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 B 安全。 A.照明 B.设备 C.电气 D.空调 7.救出中毒人员后,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C ,气温低时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 A.紧急抢救 B. 人工呼吸 C.松开衣领 D.及时治疗 8.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C ;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主要电气设备损坏,由于停电造成较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A.一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 B.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重伤 C.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 D.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 9.在35千伏以上电力线下方或附近作业,必须严防与电力线接触。在进行架线、紧线和打拉线等作业,应保证最小空中距离为 B 米。 A.2.5米 B.4米 C.4.5米 D.6米 10.光(电)缆盘不宜在地上作长距离滚动。如需在地上作短距离滚动时,应按光(电)缆绕在盘上的 D 方向进行;光(电)缆盘若在软土上滚动,地上应垫踩板或铁架。 A.同方向 B.逆方向 C.顺转 D.逆转 11.通信管道挖土施工时,在沟深 B 米以上的沟坑内工作,必须头戴安全帽,以保安全。 A.0.5 B.1 C.1.5 D.2

矩阵键盘扫描汇编程序

4*4矩阵键盘扫描汇编程序(基于51单片机) // 程序名称:4-4keyscan.asm ;// 程序用途:4*4矩阵键盘扫描检测 ;// 功能描述:扫描键盘,确定按键值。程序不支持双键同时按下, ;// 如果发生双键同时按下时,程序将只识别其中先扫描的按键;// 程序入口:void ;// 程序出口:KEYNAME,包含按键信息、按键有效信息、当前按键状态;//================================================================== ==== PROC KEYCHK KEYNAME DATA 40H ;按键名称存储单元 ;(b7-b5纪录按键状态,b4位为有效位, ;b3-b0纪录按键) KEYRTIME DATA 43H ;重复按键时间间隔 SIGNAL DATA 50H ;提示信号时间存储单元 KEY EQU P3 ;键盘接口(必须完整I/O口) KEYPL EQU P0.6 ;指示灯接口 RTIME EQU 30 ;重复按键输入等待时间 KEYCHK: ;//=============按键检测程序========================================= ==== MOV KEY,#0FH ;送扫描信号 MOV A,KEY ;读按键状态 CJNE A,#0FH,NEXT1 ;ACC<=0FH ; CLR C ;Acc等于0FH,则CY为0,无须置0 NEXT1: ; SETB C ;Acc不等于0FH,则ACC必小于0 FH, ;CY为1,无须置1 MOV A,KEYNAME ANL KEYNAME,#1FH ;按键名称屏蔽高三位 RRC A ;ACC带CY右移一位,纪录当前按键状态 ANL A,#0E0H ;屏蔽低五位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知识试题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02年6月 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起施行。 A.2002年6月29日 B.2002年7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1月1日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指的是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都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运营单位 B.生产经营单位 C.企事业单位 D.施工单位 3.生产经营单位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 A.责任保障 B.安全生产保障 C.组织保障 D.重点保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0年9月20日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令(第291号),并于起正式施行。 A.2000年9月20日 B.2000年10月1日 C.公布之日 D.2001年1月1日、 5.在市区打洞时,应先了解打洞地区是否有煤气管、自来水管或电力、光(电)缆等地下设备。如有上述地下设备时,应在挖到厘M深后,改用铁铲往下掘,切勿使用钢钎或铁镐硬凿。 A.20 B.30 C.40 D.50 6.电气设备的交接实验一般是由负责,要求符合《电气设备交接实验规程》。 A.施工单位 B.电业部门 C.维护单位 D.维护人员 7.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A.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8.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安全。 A.照明 B.设备 C.电气 D.空调 9.救出中毒人员后,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气温低时注意保暖, 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 A.紧急抢救 B. 人工呼吸 C.松开衣领 D.及时治疗 10.白炽灯、高压汞灯与可燃物、可燃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cm。 A.30 B.40 C.50 D.60 11.重大事故,是指造成;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主要电气设备损坏,由于停电造成较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A.一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 B.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重伤 C.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 D.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 12.在35千伏以上电力线下方或附近作业,必须严防与电力线接触。在进行架线、紧线和打拉线等作业,应保证最小空中距离为M。 A.2.5M B.4M C.4.5M D.6M 13.光(电)缆盘不宜在地上作长距离滚动。如需在地上作短距离滚动时,应按光(电)缆绕在盘上的方向进行;光(电)缆盘若在软土上滚动,地上应垫踩板或铁架。 A.同方向 B.逆方向 C.顺转 D.逆转 14.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其主要症状是。 A.头昏脑胀 B.神经衰弱 C.记忆力减退 D.头痛眼胀 15.通信管道挖土施工时,在沟深M以上的沟坑内工作,必须头戴安全帽,以保安全。 A.0.5 B.1 C.1.5 D.2 二、多选题

数码管显示和键盘扫描实验资料

实验三LED数码管动态显示及4 X4 键盘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方法。 2.掌握行扫描法矩阵式按键的处理方法。 3.熟练应用AT89S52学习板实验装置,进一步掌握keil C51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 使用AT89S52学习板上的4位LED数码管和4 X 4矩阵键盘阵列做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及行扫描法键盘处理功能实验。用P0口做数据输出,利用P1做锁存器74HC573的锁存允许控制,编写程序使4位LED数码管按照动态显示方式显示一定的数字;按照行扫描法编写程序对4 X 4矩阵键盘阵列进行定期扫描,计算键值并在数码管上显示。 三、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4位LED数码管和4 X 4矩阵键盘阵列电路原理图

2.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方式 a b c d e f g dp com a b c d e f g dp com a b c d e f g dp com a b c d e f g dp com D0 IO(2) IO(1) 说明4位共阴极LED动态显示3456数字的工作过程 首先由I/O口(1)送出数字3的段选码4FH即数据01001111到4个LED共同的段选线上, 接着由I/O口(2)送出位选码××××0111到位选线上,其中数据的高4位为无效的×,唯有送入左边第一个LED的COM端D3为低电平“0”,因此只有该LED的发光管因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g、d、c、b、a段有电流流过而被点亮,

也就是显示出数字3,而其余3个LED因其COM端均为高电平“1”而无法点亮;显示一定时间后, 再由I/O口(1)送出数字4的段选码66H即01100110到段选线上,接着由I/O 口(2)送出点亮左边第二个LED的位选码××××1011到位选线上,此时只有该LED的发光管因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g、f、c、b段有电流流过因而被点亮,也就是显示出数字4,而其余3位LED不亮; 如此再依次送出第三个LED、第四个LED的段选与位选的扫描代码,就能一一分别点亮各个LED,使4个LED从左至右依次显示3、4、5、6。 3.4 X 4 矩阵式按键扫描处理程序 行扫描法又称逐行零扫描查询法,即逐行输出行扫描信号“0”,使各行依次为低电平,然后分别读入列数据,检查此(低电平)行中是否有键按下。如果读得某列线为低电平,则表示此(低电平)行线与此列线的交叉处有键按下,再对该键进行译码计算出键值,然后转入该键的功能子程序入口地址;如果没有任何一根列线为低电平,则说明此(低电平)行没有键按下。接着进行下一行的“0”行扫描与列读入,直到8行全部查完为止,若无键按下则返回。 有时为了快速判断键盘中是否有键按下,也可先将全部行线同时置为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说明键盘中无键按下,立即返回;若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控下,然后再如上那样进行逐行扫描。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PC机一台 AT89S52单片机学习板、下载线一套 五、实验步骤 1.按时实验要求编写源程序(实验前写)进行软件模拟调试。 2.软件调试好,连接硬件电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