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护理专业剖析

护理专业剖析

护理专业剖析
护理专业剖析

护理专业剖析

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一)专业设置背景及意义

1.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要求,2015年我国应达到医生:护士=1:1,每千人口医护人员均为1.5,护士的数量应为23

2.3万,到2015年护士净增10

3.6万;平均每年净增1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带来的护理人力需求增长,专家论证,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达到1.25倍),2005--2015年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在15万左右,护理人才招生数:中专占50%,大专30%,本科1.5%、研究生0.5%。只有按照这种比例进行卫生人力配置,才有助于改变我国医护比例失调的现状,并有助于缓解护理人力短缺的问题,缩小同国际水平的差距。

2. 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2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92个,社区服务中心114个,其它卫生机构279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141张,其中医院有床位4655张。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拥有医院床位1.51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08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25人,注册护士2708人。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0.88人。

3.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分配情况来看,我院的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良好,所以,我院的护理专业的设置,是符合教学及护理人才市场发展需求的。

(二)专业设置

护理专业为高职高专类,专业代码630201,分为两部分教学:1—4学期在学校完成理论、校内实验(实训)学习;5—6学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医院)完成实训学习,为2+1教学模式。五年制高职为3.5+1.5模式。

(三)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1.办学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来建设我院的高职护理专业,形成“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云南、面向全区、辐射东北、走向全国。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保健、预防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知识结构

(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护理问题。

(2)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整体护理、监护技能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

(3)了解本专业及各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能力结构

(1)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广泛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具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计算机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3)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能力。

二、课程体系和结构

我们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开设的课程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二是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三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四是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五是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覆盖国家职业护士资格考试标准。

护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由公共文化课、公共技能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进行构建,使人才培养更好的与临床对接,做到临床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探索护理专业的“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但在探索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顶岗实习的概念界定问题。

本专业在2004年成立“护理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更新观念,优化课程结构。该课题2005年在自治区立项,2008年底已顺利结题。本专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从2004年开始,在进入实习医院前的2个月让学生完全进入实验室实训学习,让学生有一种完全进入医院的感觉,让实验室成为学生从课堂走向实习医院的过渡区间,对于文化课一部分删除,一部分缩减学时数,医学基础课:缩减总学时,增加实训课,增加学生一切动手操作项目。

2.减少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学时,淡化学科界限,构建综合性护理课程和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对传统课程进行删减或删除,合并部分医学基础课,增加护理礼仪、形体训练、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

3.在第四学期后8周,共224学时为全部临床实验操作课。就临床上所有护理动手操作项目、临床护理实践工作、表格书写等反复练习,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考试。每个同学必须单个考核过关,操作考核分数占其期末考试总分的40﹪。强化技能培养,将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调整为1:1,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4.对学生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加强,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经常与实习基地的护理专家学者交流沟通,举办临床带教教师的培训级经验交流,以便对现有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及时作出调整,使之更贴近临床,更能接触临床一线的新发展,我院还采取多种授课形式,增加课间见习(延长课间见习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增加为两周),专业教师带队,把课堂搬到医院、病床,拉近理论与

岗位的距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高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在激烈的实习工作中脱颖而出,我院在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操作培训时,制定了严格的“基础护理学”基本操作考核标准,和“内、外、妇、儿护理学”基本操作考核标准,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前,以实训考试的形式,每一项操作必须达到“操作考核标准”方可实习,安排实习医院。通过这种强化措施,使职业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化。

6.我院在2008学年,根据我专业 +语言的特点,

7.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力

(1)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三级)考试。

(2)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

(3)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以上。

以上证书获取率除普通话证书以外,其他项目目前难以达到80%,原因:一是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五年制学生,过关率几乎为零,二是学院目前无更多的计算机机房提供给学生在课外使用,课堂实训的时间严重不足,学生过级主要通过校外电脑班自学。三是学生对职业资格认识不够。建议学院能够将公众机房开放,供学生课后掌握电脑知识,同时应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宣教。其他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按摩师等技能考试因为我们是采取自愿原则,虽过关率可以达标,但总体学生报名不够踊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