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论复习重难点

毛概论复习重难点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重难点

(根据2015版教材制作,加粗为大题重点)15能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简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

位。①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

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求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们来搞建

第五章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

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②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与总任务

1.简述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③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

命?

3、了解实施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一带一路”

4、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内容: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的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肢体改革。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带来的机遇?

2、*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3、①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4、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5、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6、*习近平提出了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4 方面的发展机遇:

7、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 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 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 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 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8、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9、③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10、④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11、如何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2、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具体措施

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任务: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三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四是增强全民法制观念,五是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

意义:一是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二是规划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三是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四是体现了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4、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15、理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浅谈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拓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力。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流涌,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个中国

两制并存

高度自治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

1、新形势下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战略机遇期是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大的背景、环境和条件

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强调吧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共赢、多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国与国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面对挑战,没有一国能够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同舟共济。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的和依靠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根本目的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一切为了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了解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问题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宗教政策原则:政教分离,独立自主。宗教的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反对和取缔邪教,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名族政策:①坚持民族平等团结②民族区域自治

③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④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⑤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⑥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⑦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⑧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2、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更加突

出了管党治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它以高屋建瓴的理论视野,深化拓展了我们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认识。

3、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全覆盖。中国共产党上上下下的所有组织都要全面贯彻实施全面从严治

党,都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党建工作议程。全面从严治党,目前的重点和难点是基层组织,主要是农村的乡镇、村(居),城市的街道、社区里的党组织,还有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

4、全面从严治党,其次是全方位。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实现五个方面的全方位建设。不能重视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

面,各级党组织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具体情况,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5、全面从严治党,再次是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重在细节、重在过程,必须

防止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出现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现象。我们要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地走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全过程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每一项工作,一定要善始善终,不图形式,不走过场。

6、全面从严治党,最后是全周期。全面从严治党这项党建重点工作,将是长期的,无止境的。一

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以为全面从严治党也不过是一个短时期的活动,搞个三年五载就差不多了。全面从严治党是由众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全周期,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搞好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衔接,坚持长期发展、持续推进、扎实推进。“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才能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7、

重要性:坚持党要治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可观需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

具体内容:坚持思想建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与制度建党(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与反腐斗争

2、如何理解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国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增强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形势政策课国内部分:1.2017年我国重点工作任务?

2.何谓“三去一降一补”?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3.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何被称作千年大计?

国外部分:1.结合2016年中国外交大事件,深刻理解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对毛概课的认识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认识 这学期,我们初步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我们老师通过课堂讲解、看视频资料等方式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增进了很多认识,让我对我们的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这门课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财富。 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体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每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学习的重要知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中国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继承者,在大学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所在。并且,这对于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一个人的一生,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里,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现状,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把握整个世界发展规律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清楚认识时代特征,才能保证大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客观地根据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来规划自己的成才之路。 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要推翻“三座大山”,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三位一体’的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民主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党建体系。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体布局出发,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以上理论说明,不同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不同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各个时期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指南。只有深刻领会、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科学含义,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的人生,才是科学的人生。在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才能创造出辉煌人生价值。所以说,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其基本内容,对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为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毛特概论(一)复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基本依据、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5、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了解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 3、正确认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全面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5、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全面正确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2、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 4、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问题的论述。 3、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4、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了解确定对外开放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的依据。 考核题目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五、材料题(共1题,20分)

毛概辨析题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错(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错(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5.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错。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不完全正确。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誓阶段。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

2018年最新毛概知识点总结

2018年最新毛概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 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 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 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 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 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意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既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针,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 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 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强 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5.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化 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6.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 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 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 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毛特概论考试卷E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期末(课内)考试卷(A 卷) 班号 515806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毛泽东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 D 解放思想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农民问题 B. 工农联盟问题 C.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 统一战线问题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 ) A .坚持党的先进性 B .坚持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阶级性 D .坚持与时俱进 6、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A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 .商品经济不发达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8、我国的国体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课Array本中的知识原理回答下列问题。简明扼要,观点正确。 9、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1、十七大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简要回答什么是 创新型国家?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毛概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全书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我们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伟大实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都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通过老师耐心的讲述、详细课件的演示、大量历史视频资料的介绍,我知道了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有最重要的被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情相结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由 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

毛概概论全部概念

?概论?课本全部概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群众路线:是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是指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2.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3.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4.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社会主义本质:是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3.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级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邓小平?三步走?的构想: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2.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3.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毛特概述总结笔记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认识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 (三)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四)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以苏为鉴: 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二)《论十大关系》 1、农、轻、重的关系——产业结构问题;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生产力布局问题;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管理体制问题; 4、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5、国家、生产单位与生产者的关系——经济体制问题; 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一,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第二,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第三,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会不同。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四)八大报告:主要矛盾、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 三、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 1958年的大跃进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 (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 毛泽东的主观因素:根源就在于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的社会主义观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个固守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什么基本特征呢?我概括为四个“单一”,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单一农业集体经营。 再一个,毛泽东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我觉得毛泽东特别强调三点,一点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能大。为了缩小差距,甚至他带头降低自己的工资。第二条,政治上完全平等,主要是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他批评有些地方干群关系像猫鼠关系,老百姓见了领导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毛泽东特别怀念战争年代的军事共产主义,那时候没有工资制,也没有军衔,顶多是干部、战士吃饭,有大灶、小灶之分。小灶也好不到那里去,但是大家的干劲就是高。而进入和平时期,执政以后,毛泽东对有些现象不满意。比如说把供给制改为工资制,要评定每一个人的工资标准,有人嫌定低了。还比如评军衔,也有人认为应该给自己评高一点。毛泽东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后来干脆把军衔制取消。还有第三点,毛泽东强调意识形态的高度纯洁,一出戏、一本书、一部电影,他都关注,都怕弄出所谓“封、资、修”的东西。为什么叫“文化大革命”?那就是先从文化领域搞的革命,或者先革的文化的命。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合起来就是毛泽东心目当中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 客观原因: 第一条,搞社会主义建设没经验。我们打仗的经验很丰富,政治斗争经验也很丰富,但是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不足的。开始我们跟着苏联学,学到1956年意识到不能学了,必须走自己的路。自己的路是什么样的路?谁在短时间内能说得清楚!邓小平曾经讲过,“大跃进”时期,毛主席头脑发热,难道我们没有发热?都发热。有些错误是大家一同犯的,我想这就是缺乏经验的问题。 第二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 第三条,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我们过去发生的失误就跟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有关系。比如说个人专断家长制,当然是封建残余的影响。还有个人崇拜也跟这有关系,我们有个人崇拜的土壤,所以当年才会搞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四条,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我们这20年的探索,始终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环境就容易使我们产生两个方面的偏差。一个是容易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反映过度。美国要演变我们,苏联要颠覆我们,我们当然要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但是当年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用政治运动的办法来对付,结果一搞就扩大化了。还有,容易发生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截然对立开来的偏差,我们老要警惕资本主义复辟,但是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没搞得很清楚。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批的很多所谓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实是今天眼光当中的资本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第五条,普遍低下的科学文化水平。当年我们对现代化工业了解甚少,对现代技术革命更是不清楚。所以,才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比如当年的土法炼铁,跟眼界、素质有关系。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 ) a. 和平与发展 b. 改革和开放 c. 竞争和协调 d.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2.( )决定了我国不仅自己永远不称霸, 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世界格局 b.综合国力 c.地缘政治 d.社会主义性质 3.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b )基础原则的基础上.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平等友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认为( ) a.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世界大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c. 世界大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世界大战是不可能避免的 5.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则是( ) a.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独立自主 c. 互相尊重 d. 完全平等 6.和平与发展反映了( ) a.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b.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 c.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迫切要求 7.邓小平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欧日大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 ) 国家 a. 独立自主 b. 社会主义 c.人口第一 d.热爱和平 8.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地区冲突 b. 霸权主义 c. 单极世界 d. 社会制度 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国际恐怖主义 c. 核军备竞赛 d. 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 10.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 和平问题 b. 发展问题 c. 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 d. 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 11.两极格极已经终结,世界正朝着( ) a. 多极化方向发展 b. 超级大国主宰的单极化方向发展 c. 和平方向发展 d. 大国集团主宰的方向发展 12.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 a. 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上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 c. 充分发挥联合国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d. 世界各国的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 13.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 ) a. 性质决定的 b.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c. 国际环境决定的 d.政策决定的 14.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 ) a. 科技的发展 b.经济力量的发展 c.军事力量的发展 d. 综合国力的发展 1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毛中特概论》复习资料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 第一节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最早提出命题、最终形成共识的时间和标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19年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恽代英在1920年说过,我们的任务,在寻求一个适合国情,而又适合于共产主义的方针来。蔡和森在1926年也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世界各国共产党是一致的,但应当用到各国去,应当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但那时,党正处在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较早认识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代表。1930年毛泽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31年-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促使全党深刻反思。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提出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通过的决议,就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这说明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了。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并初步阐述了这个命题的思想内涵。“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成熟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毛特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XXXXXXXXX大村计划生育 现状调研 学院:物理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XX 任课教师:赵华琛 选课班序号:5 二0一四年三月

深入了解农村生育观的变化 --XX村居民生育观念现状调研 年前的寒假,我走进家乡--XXXXXX村,对乡民生育观的变化展开了为期多日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对于家乡近几年的生育观变化进行了调查,深入村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村民们生育观的变化,从他们的口中我真切的感受近几年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走出学校大门,我们进入社会。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在社会实践这一方面的经验是远远不足的,我们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跨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实。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人口问题也一直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非常巨大,因此,农村的生育问题也受到了关注,关注农村人口问题对国家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是关于生育的意愿、价值、知识、行为等观点、看法和认识的综合,内容包括生育的需求、动机、意愿、偏好。生育观念构成生育文化的观念层面。生育观念、生育动机、生育意愿和生育偏好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生育观念整体体系,从人们生育数量,何时生育子女等生育意愿和生育性别偏好可以推断出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某种生育行为,选择某种生育行为的目的何在及其基本动因是什么,这就构成了人们的生育动机。生育动机又是个人或群体生育行为的外部或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育需求以及影响人们产生某种生育行为背后的利益导向。人们的生育动机和生育需求共同决定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偏好。 在长达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完全是一种重男轻女的格局。那时的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蓑。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这种封建思想仍有存留,妇女主内,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地位低下,有的甚至无什么社会地位。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机械农业日益普及,极大地弥补了女性劳动力在生产上的劣势。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城乡差别逐渐缩小。我正是利用了此次寒假,对家乡部分农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生育观的调查和访问。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让我切实的了解一些近几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在我们父亲这一代,少说也有两三个兄弟姐妹,在老一辈的人们眼里,孩子越多越好,而且要生男孩,男孩既可以传宗接代也可以养家糊口,在农村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承担体力活,这样就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这种观念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根植在人们的思想里,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农村的信息交流贫乏,所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便由此而一直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育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了,正在逐步向国家的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靠近。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在农村,生育观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了家乡,展开了我的调研活动。经过多份调查问卷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取得了很大成效,农村受到信息化的熏陶,

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多选) 5、毛泽东思想——七大(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十七大。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1982年,在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8、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为三句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单选、多选) 1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重要)(p36) 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 背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 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胜利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 结我国发展时间,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即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的实际和内在需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毛概概论复习题

概论复习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的客观条件以及科学内涵P11。客观条件:①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②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③历史根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④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P54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

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