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常见的8个角度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常见的8个角度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常见的8个角度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常见的8个角度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常见的8个角度及应对策略

关注现实,引领学生思考当代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问题、道德问题、人生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环保问题、民生问题、科技问题等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在这个方面,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后来出现的单独命题的各省市卷,都出现了一批颇具典型性的作文试题。比如2008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四川卷作文题都以抗震救灾为题材,丝毫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再如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题。题目依然是新材料作文,材料蕴含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崛起”,这个话题既紧扣当前中国社会的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同当前世界范围内热议的“中国崛起”紧密相关。面对高考作文命题的这种特点,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应当引领学生如何去做,才能使高考作文这一块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并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呢?

下边笔者结合近70年的高考作文题,从八个角度出发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及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高考常见的八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社会政治话题。

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传统。在这一点上,“文革”前的高考作文题很典型,如1951年的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1952年的题目:记一件新人新事,1953年的题目:写一个你熟悉的革命干部,1958年的题目: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等等。这些

题目都和当时的政治热点或政治运动紧密结合。“文革”后一直到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在紧跟政治热点或政治运动上有所淡化,但并不是纯粹不关心政治热点或政治运动,这一点我们从2008年的全国Ⅰ卷作文题、四川卷作文题上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牵动着中南海的心。全国Ⅰ卷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直接以大地震中的人、事为中心,让学生作文。四川卷是话题作文,所给话题直指大地震——坚强。

2011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同样具有这个特点。2011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依然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蕴含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崛起”,写作的角度材料明确提示有六个: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正像许多评论者指出的那样,这个题目“既暗合中国社会热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又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这是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

2017年全国1卷材料作文题蕴含的“一带一路”话题,2018年全国3卷材料作文题所蕴含的“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理念”的话题等,均属此类话题的范围。

角度二:爱国话题

这个话题也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话题,而且贯穿始终。从1950年算起到2019年截止,近70年的时间里,这个话题时时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出现,比较典型的有:1952年的“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1956年的“我

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8年的“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1965年的“谈革命与学习”、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03年北京卷的“转折”、2004年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年北京卷的说“安”、2008年全国1卷作文题,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题“中国崛起”的话题、2015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当代风采人物评选”、2018年全国3卷作文题“中国发展理念”、2019年全国2卷作文题“青年人的使命担当”等等,无不体现着爱国的主题。

角度三:道德话题

对社会道德的关注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又一个主要视角。这里,我们不妨以“诚信”话题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2001年全国卷作文题首先涉及诚信。题目给了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年轻人在渡河的时候,为了减轻渡船的负载,安全到达彼岸,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中的“诚信”背囊丢到了河里,命题人要求考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时隔8年,在2009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中,这个话题再度亮相。2009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依然给了一则材料,材料属对话性材料。对话的主体讨论的中心话题有两个:诚信和善良。2011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又把命题的焦点聚焦到了“诚信”上,我们将这个题目抄录如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

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很显然,这三个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题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细细品味,它们在立意角度上是有细微的区别的:2001年的题目让考生思考的是“诚信”该不该丢的问题,2009年的题目让考生思考的是“诚信”与“善良”的问题,2011年的题目让考生思考的是“诚信”与“金钱”“人格”的问题。虽然如此,“诚信”在这三个题目中的中心位置却是显而易见的!

高考作文命题的这种现象给我们启示是深刻的,它告诉人们:关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关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缺失的道德问题,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现实的又一个重要的视角。

角度四:人生话题

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是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人生话题也就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重头戏之一。纵观建国后近60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人生话题可以说是一条主线。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命题作文: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

(1952)、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4)、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5);60年代的命题作文: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1960)、大跃进中的新事物(1960)、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1961);80年代的命题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90年代的话题作文“助人为乐”(1997年)等等。

进入本世纪后,这个话题依然是主流话题,比如2002年全国卷的“心灵的选择”、2004年全国卷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2009年全国卷“诚信与善良”、2012年的“顺手行善与回报”、2014年的“喂养与觅食”、2018年全国1卷“新时代与我的成长”等,都是人生话题。

角度五:教育话题

这也是高考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比如1955年作文题“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89年“志愿填报”的话题、1993年“补课”的话题等等。

近几年来,这类话题在高考作文命题上依然很受命题人的青睐。比如2013年全国2卷以“同学关系”为话题的作文,2016全国1卷漫画作文话题“如何看待分数”、全国2卷材料作文话题“语文学习”,2017年全国3卷材料作文话题“我看高考”,2019年漫画作文话题“师生关系”等,均属此类话题的范围。

角度六:环保话题

相对于上述五个高频话题,这个话题在高考中只出现过四次:一个是1985年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

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一个是1986年的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一个是2008年新课标卷材料作文题所讲述的“小兰和妈妈养生与放生的故事”;一个是2010年的江苏卷作文题“绿色生活”。

环保话题虽不是很显眼,但在环保问题依然很突出的今天,从备考的角度看,这个话题我们不能不重视。

角度七:创新话题

这个话题首次出现应该是2000年。2000年全国卷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蕴含着创新的因子,接着,明确地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题出现于2007年。2007年作文题所给材料是“法国化学家别涅迪克发明了汽车玻璃”,蕴含话题直指“创新”二字,2009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2016年的作文题所给材料是“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蕴含话题虽较多,但“创新”的话题十分明显。

角度八:读书话题

这个话题在高考中共出现过6次,2000以前有2次,分别是:1961的“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1964的“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2000年以后有4次,分别是:2004年的福建卷作文题、2006年全国3卷作文题、2006年的安徽卷作文题、2001年湖北卷作文题等。

二、原因透视

高考作文命题之所以重视这八个话题,原因有五:

1. “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要求。“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总目标虽然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但之前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围绕这个总目标展

开的。比如解放后我们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其实就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表述。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围绕上述八个方面命题,实乃我国教育总目标的要求,教育总目标的具体体现。

2. 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这一点,从我们前面对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近7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这个话题就贯穿始终,而且这两年来,有频频以不同形式的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中,这一点,前文已做了详细梳理,这里,不再啰嗦。

3. 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这一点,我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题目中,本世纪以来的作文题目中,都可以明显的看到。尤其是今年全国卷的三道作文题,都特色鲜明地体现着这个话题。比如1卷的“劳动”话题、2卷的“青年人的使命担当”的话题、3卷的“师生关系”话题,都从不同角度涵盖了这一话题。

4. 引导学生做一个爱读书的人。高考以此命题,其针对性极强。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所以,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角度看,高考作文以此命题,针对性、引导性都是不可忽视的。

5. 引导学生做一个会思考的人。在这个方面,近10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尤其明显。比如从2003年开始,全国卷作文题出现的“关系型”话题作文就是一个典型,而且这种命题形式延续了5年。5年以后一直到现在,虽然在命题形式上未直接出现“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形式,但作文题所

给材料始终蕴含着“关系”、蕴含着思辨。这种特点在2018年全国2卷作文题中体现得最为典型。这道作文题是这样表述材料: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道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考思想类的“话题”,而是考考生的“思维”。面对材料中的问题:究竟是防护被击中的,还是防护未被击中的,考生在论述时,必须具有辩证看问题的本领,因为只有这样,审题才不会走偏、写作才会有说服力、有辩证色彩。

三、应对策略

面对高考常考的这八个话题,考生在备考时须怎样复习才能在考场上稳稳地拿下高考作文呢?笔者提出5个应考策略供参考。

1. 要善于“化大为小”。前述的八个话题中,有许多话题都显得很宏大,面对这样的话题,考生在写作时,只有善于运用“化大为小”的策略,将一个宏大的话题化作一个具体、真实、可感的话题或事件,然后构思行文,方能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来。比如面对2011年“中国崛起”这个宏大话题,有考生写了这么一篇满分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文章以自家房屋由“土坯房”变为“小洋楼”的变化,以小见大,真切而又实在的表达了“中国崛起”这个大话题。

2. 要善于“化抽象为具象”。有些题目比较抽象,如“诚信”话题、“人生”话题“创新”话题等,考生在写作这类话题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将话题

具体化为一个个真实的人、具体的事,只有这样,作文才有可能写成功。比如2019年全国2卷满分作文《任重道远,继往开来》,文章中间部分用回忆的方式将“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具体化为7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件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和事,然后在结尾再水到渠成的归结出“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3. 要善于用事实说话。前述的八个话题,从性质上看,均属理论的范畴,考生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具体、真实、典型的材料来进行论证。在这个方面,切忌以理论对理论,以空对空,这样写出的文章,永远是空洞无物的文章。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语》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不使事难于立意”,意思是说,写文章,不使用真实的事例是很难将文章主旨树立起来的。可以说,陈善的这句话非常深刻地指出了典型事例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能不深思之。

4. 要善于辩证思考。前面说过,高考作文命题从2003开始,就将对考生辩证思维的考查提上了作文命题的日程,十几年来,一以贯之。对此,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余党绪在《具体思辨: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选择》一文中做过这样的概括:“高考写作越来越关注思维与表达,而且越来越聚焦于理性思辨与表达功能的具体实现,这就是对写作测试的认识的进步,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由此可见,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训练的自己的思辨思维,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升自己作文的思维品质。

5. 最后,最关键的还是考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读书、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做人的品位、境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

就是做人。一个人做人的品位很低,读书少,甚或不读书,思想消极、心胸狭隘、目光短浅,要想写出一篇思想积极、境界高远、思辨色彩浓厚、文化底蕴深厚、文采飞扬动人的文章,是万万不可能的。因此,从这个意义说,叶老的“作文做人”说实乃作文最根本的指导思想。现实生活中,考生当努力践行之,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取得成功。

结束语:高考作文命题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命题理念和命题思路,因此,作为备考者,认真研究这些理念和思路,对提高备考的质量和效率无疑会起到促进和提升的作用。笔者以上所谈,乃个人研究的心得,期望能对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助益。

命题作文“你,温暖了我的视线”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1

命题作文“你,温暖了我的视线”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作文题库】 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必须谨慎审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审题,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中的“你”既可以实指,又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一种精神、信念温暖了你,或写一句诗词感动了你等等。 再看“温暖”一词,它具有两种含义:一作形容词,暖和;二作动词,使人感到温暖。这一命题的题目很宽泛,可以多角度立意,多角度联系社会实际。但应注意文体的限制,“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综合言之,把‘你“具体化比较容易写作,围绕着身边的人、事展开,更能写出佳作。 例文一、你,温暖了我的视线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高二、7班包查干 我站在历史的高处,遥望远方的山川,江河流逝,蔓延向希望的东方,夕阳照向古老的大地,孕育这一片土地的生命。是伟人用生命发出的灿烂,温暖了我的视线……. 归隐田园,你用豁达温暖了我的视线。 目睹官场黑暗,亲历宦海沉浮,你破茧成蝶,选择了归隐南山,耕作、放牧、戴月荷锄归;采菊,醉酒,登高赋新诗。你的生命如歌。官场上你无处落足,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你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或许是命中注定,南山脚下,你漠漠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你的恬适,看到了生命中的一份豁达,也仿佛看到你追寻到了“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篱下的悠然。当你带着悠然的笑靥,弯下腰采摘菊花时,你就在我的心目中开成一株永恒的豁达的菊花。 疾恶如仇,你用坚毅温暖了我的视线。 “横眉冷对千夫指”,你将笔化作锋利的匕首、投枪,刺向敌人的胸膛。你在漫无止境的黑夜里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你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烛光点燃希望的光芒。你将一身正气挥洒于天地,你仰望天空发出长啸,俯瞰大地甘为儒子之牛。你毅然决然的身影,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高考作文案例: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写作导引与示例(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案例: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写作导引与示例 作文辅导 0420 2048 【文题亮相】 中国有句俗话:“这山望着那山高。”一直以来人们对这句话及其包含的人生态度,颇多诽议,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请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俗语是用来借喻某些人的好高鹜远见异思迁,不知满足的心态。在学习和生活中用于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环境、待遇不满意,总认为还有别的工作、环境、待遇比自己目前的更好。这是取了该俗语的原意,其含有贬责、嘲讽地意味,但在这竞争纷扰的当今社会中,多数人已把它当作开拓进取、力争上游的原动力,满足现状似乎已不合人们的愿望,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已成为社会的时尚。只有在不断的追求改变中,才能提升自己并成就自己的事业。写作时我们可正反立意: 1、从该俗语的本意入手,写在学习和工作中:一些人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缺乏耐心,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就移情别恋;有些人对已有的机遇不知道珍惜,总是挑三拣四,牢骚满腹,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很多人沉浸在理想的王国里,眼高手低,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遇到困难就想跳槽!这样的人一件事没做好,又想第二件事,一次次的错过,与成功失之交臂。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于面对现实,以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领导不重视、怀才不遇和别人不理解为借口,冠冕堂皇的回避、退缩。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把握机遇,面对我们不多的时间和生命,学会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不能让浮躁成为我们事业的羁绊。 2、从该俗语的新解入手,写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数人不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往往站在“这山”而望“那山”,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种种规划,制定了远大而宏伟的目标。该俗语已被认为是不懈追求、不断开拓的原动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就应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当我们取得了成绩的时候,就好像登上了一座山峰,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滞去“一览众山之小”,而应朝着更高的山峰前进。在“这山”与“那山”的比较中,我们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勇于攀登,奋发向上,以获取更大的成就;我们要不断地追求知识,更新旧我,净化心灵,开拓创新,朝着“这山望着那山高”攀登,永远不懈地去寻找新的风景。围绕此立意,特选以下三个示例:【佳作示例一】 这山望着那山高 王亭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我喜欢换个角度重新理解身边已被公认“就是这样”之类的语言文字,我对人们常说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有不同的理解。因为还未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先戏称为“歪解”。 我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歪”解心得共有四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我的“歪”解能因大家的认可,得以翻身。 “歪”解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代表一个真理,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人只有站在高处时,才能看清自己的位置,看到更高的领域,从而理解自我的渺小与自身的不足,然后才能树立更高的目标。只有有了“这山”的基础才有望着“那山”的希望,以奔向更高的目标的动力,才能走出“这山”,踏上攀登“那山”的征程。 “歪”解二:断章取义“这山望着那山高”还代表一种成就。因为自己已经登上了“这山”,同时也看到了“那山”。这是自知不足的明智,所以,这句包含贬意的话,不妨以乐观心理,理解为别人对我们的肯定与鼓励,以增加我们的信心、勇气和成就感。

八年级语文作文试题汇编集

八年级语文作文试题汇编集 一、作文写作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就在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时时刻刻围绕在你我的身边: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这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这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想,这同样是幸福……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名字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答案】这就是幸福 什么才是我要的幸福,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受人注目的地位,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幸福呢? 古往今来,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嫦娥怀抱着幸福的梦想,吞下了长生不老丹,飞上九天,成了月中仙子。可独守着寒冷的广寒宫,她是否会感到做神仙的幸福呢。 而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马蒂尔德,在戴上项链做着幸福的梦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这幸福是那样地短暂,她为她的幸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嗜财如命的葛朗台,拥有如山的金币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当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轮椅上盯着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时,这样的幸福是多么的可悲。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适合,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当中国的封建学子们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为之奋斗终身时,吴敬梓则用他的笔给我们绘出一个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幸福就是如此吗?我怀疑了。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认为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 感叹古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我也渐渐得出自己要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不是千金的财富,不是受人注目的地位,而是为人,为别人着想的奉献,是付出,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这就是幸福”。“幸福”是题目的关键词,另外也要解决“这”是什么的问题。俗话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有些道理,一方面是说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反而对幸福熟视无睹;另一方面也说明幸福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甚至不被人注意。我们要注意材料中“幸福就在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时时刻刻围绕在你我的身边”

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各种命题角度,附解析与提示(一)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各种命题角度,附解析与提示(一) 01 慷慨的农夫 OCTOBER 美国南方某州,每年都举办南瓜优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头奖。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送给街坊邻居。有人问他:“你的奖项来之不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品种改良,为什么却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别人呢?难道不怕超越你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田地都彼此相连。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有了优良南瓜品种,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过程中,以较差的品种污染自己,这样他才能够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若农夫邻居们在南瓜品种方面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传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方面大费周折,疲于奔命。 分析:农夫和他的邻居们是互相竞争的,然而在另一方面,双方却又处于微妙的合作状态。所以,关照别人等于关照自己。 话题:竞争和合作、给予与获得、“环境” 02 打耳光的求职者 OCTOBER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就扇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而这些人都落聘了。 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扇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昂起头颅,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了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分析:面对人生,我们不能一味的委屈自己。面对不平、屈辱,我们要勇敢地站起来,做出我们应该做出的一切,那么人生会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话题:“站起来”、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学会说不 03 成功与一小截树枝 OCTOBER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了太平洋,靠的却仅是截简单的树枝! 分析: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话题:目标与成功,解放自己 04 路与方向 OCTOBER 几个大学生结伴登山,天气突然变坏,却找不到路出山,所幸警察、驻军联合搜救,才免于山难。 “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大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似乎很不服气。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Ⅱ卷解析(带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Ⅱ卷解析(带范文) 一、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解析 这篇作文,视角非常独特,在多数作文题关注家国天下时,这道作文题却聚焦风土地名,堪称是高考作文题中一股清流。写作时,要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这道作文题有双重指令。形式指令是主持词。主持词需要有开篇提示语,比如,“亲爱的观众朋友,大家好!”结尾要有收束语,比如,

“感谢大家观看,下期再会”。这样,才能显示这是主持词,而不是其他形式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不能忽略形式指令。 其次是内容指令:“带你走近________”,这是半命题指令,我们可以填入地名。找一个你熟悉并且具备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内容的地名填入,写出你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或情感,或难忘的故事经历,就可以哦。 具体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构思: 第一种角度:介绍某个地方的特征。 这里的特征,包括了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其实,就是通过电视节目,介绍一个地方,让其他人通过你的介绍,了解该地的具体状况,进而对该地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具体写法方面,可以参考旅游方面的导游词,还可以参考介绍某地的纪录片,比如,《航拍中国》。相比自然风光,建议把侧重点放在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方面,这样可以让介绍显得更有底蕴,也耐人寻味。 第二种角度:写个人对某个地方的体验。 这就是写故事了。其实就是以故事会视角,讲述你与某个地方的故事。通过写人叙事,写出你对这个地方的记忆与情感,或者表达出某种特殊意义。最终,让大家通过这个故事,对某地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以上两个角度,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忽略“主持词”的形式,你所面对的,是电视观众,这是一期电视节目。因此,应该符合电视节目的特点,比如,直观性强,具有感染力,严谨而不

最新八年级半命题作文题目大全

八年级半命题作文题目大全 1、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把题目《我爱我的》填补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2、《我梦见》可以从考试、学习角度、社会时事角度、奇趣、科幻角度、亲情友谊各个角度构思定题。如:《我梦见老师哭了》、《我梦见当了老师》、《我梦见妈妈下岗》、《我梦见海峡两岸架起彩虹桥》、《我梦见进入时间隧道》、《我梦见他们和好了》、《我梦见老师的叮嘱》。 3、在下列选项上任选一个,将题目“感受”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选项有①大自然;②网上生活;③体育生活;④幸福;⑤土地。 4、“我为做出了努力”(选一些表达具体事件的短语来补题) 5、“我站在(世界、中国、XX省、XX市、XX县、XX家乡……)地图前” 6、“(袁隆平、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鼓舞了我” 7、“我渴望” 8、走近(鲁迅、茅盾、巴金、保尔?柯察金、比尔?盖茨……) 9、发生在的新鲜事” 10、“,在我心中久藏” 11、“我懂得了” 12、“感受”

13、我想让更 14、“对我好” 15、我这个__迷 16、__之风不可长 17、在——面前 18、__长大了 19、以“学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20、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21、我生活在__之中 22、__的滋味 23、我第一次__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季顺龙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2、从“会联想、会概括”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概念”的审题方法,力求审得准。 3、从“会发问”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思路”的审题方法,力求想得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研读研讨范文01-03) 1、老师从三次考试作文中挑选了几篇“问题”作文,请同学们从“材料的运用是否围绕概念、文章的构思是否围绕概念”这两个角度分析评点一下,他们在审题上各自存在什么问题? 二、导入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它不仅仅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的成败,不可不重视。 三、明确审题任务——“审什么” 1、抓概念,保证不偏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材料围绕概念) 2、抓思路,保证想得开、想的深,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构思围绕概念) 四、讨论例文 1、01是“把握分寸”,02是“呼唤”,看看他们文中运用的材料有没有围绕“分寸”与“呼唤”? 2、03是“十字路口”,看看他在构思的时候,有没有围绕“十字路口”? 五、审题训练 (一)以“美丽的转身”为例,研讨怎样“审得准” 1、抓概念,明确“什么是转身” 2、怎么抓 ①会联想: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作文提示语,做相关、相似、相反联想。(什么是转身、什么不是转身、你做过什么样的转身、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的哪些做法可以看作是转身,是不是只有人才好转身,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不会转身) ②会概括:从其动作行为本身的出发点、目的动机、形成的结果、带来的意义展开特征分析。(概括出“转身”有什么特征?“转身”的实质是什么?) 3、完成“是什么”的审题分析,并交流。 从目的看:转身的是转变、是调整与修正,是寻求新路、另找它法; 从意义看:转身是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生活方向的改变。 (二)以“美丽的转身”为例,研讨怎样“想得开”(解决为什么、怎么办) 1、会发问才能想得开 2、怎么问? ①从结果、意义上展开因果问、利弊问,解决“为什么”(为什么要转身:转身带来了什么好处,不转身有什么弊端) ②从条件、方法上展开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问、方式问(他需要借助什么条件,这个条件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他需要运用什么方式,具备什么要素,这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 作文辅导 0424 2312 :: 话题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值得我们关注。以往人们一般认为,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很灵活自由的,所谓“话题作文是个筐,拣个故事往里装”,好像这就是无技巧的“技巧”。其实这是误解。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受到多重限制。 首先,它要受到题型的限制。话题作文从最早出现到今年高考命题,其题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模式,文题设计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二是解释话题式,话题的材料就是对话题的解释,即将上述的前三项内容合为一项,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关于“纪念”的话题设计,2006年高考重庆卷关于“雕刻心中的天使”的话题设计;第三是直接话题式,即文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只出现话题,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列出“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等三个话题任选其一作文;第四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话题作文,话题或明示或隐含于材料之中,如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两个话题。寻找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不同的命题形式要区别对待,而不能陷入惯性的误区。 其次,它要受到材料、话题语词(概念)和写作要求的限制。立意之前,要理解材料的含意、话题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话题语词是多概念的话,还要审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它属于解释话题式命题,材料既能提示写作内容和思路,又有助于明确话题语词“行走”和“消逝”的内涵。这里的“行走”是一个哲学和文学味很浓的概念,指当下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消逝”是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事物;同时“消逝”又不同于“消失”,这就要很好地斟酌。这两个关键词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专家认为:写成“我行走在消逝中”,继而对人生、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产生诸多联想、感悟,

2019年高考作文的类型与命题趋势

2019年高考作文的类型与命题趋势 一、材料作文的类型 虽说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代替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和方向,但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却纷繁复杂、百花齐放,各省市的高考材料作文争奇斗艳、各显风采。无论是一线老师,还是命题专家对新材料作文的类型都没有一个统一、清晰、准确的说法,导致在具体研究时,对新材料作文类型的表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主观的表述,没有统一的认识,没有官方标准的解释。 王森然先生八十多年前批评当时的语文教学时曾指出:“一国之内,省自为政;一省之内,校自为风;一校之内,人自为主;而一人之先后,又各异其主张,朝秦暮楚,彼此矛盾,昨标一理,今树一说,日新月异,各趋所便,以致中学国文教学,无一稳定之基础,无一贯彻之主张,震荡摇撼,迄无重心。于是教者彷徨瞻顾,学者莫适所从。”用在此处,用在现在人们对于新材料作文类型的理解上,也再恰当不过。

即使是同一个人,前后的表述也不尽一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对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评价、分析,2012年他把材料作文分为事实型、故事寓言型、语录型、艺术型;在另一篇文章中又分为阐释能力型、发现问题能力型和解决问题能力型;2014年又分为社会时事型(新闻与校园生活)、文学作品型(文人作品)、理论观点型(名言寓言);2015年分为事件型、事理型、任务驱动型。 另外,民间对材料作文类型的划分更主观、更随意,比如有人把材料作文分为:生活哲理型、道德情感型、名人典故型、寓言童话型、历史传说型、佛语禅意型、文学艺术型、综合材料型等。还有分为:寓言类、故事类、社会现象类、哲理类、漫画类、多则材料组合类等。 之所以会如此多的表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材料作文缺乏顶层设计,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没有从宏观上、全局上对材料作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表述,此外就是每个人的分类标准是有差异的,有的是从材料的来源上,有的是从材料的内容上,有的是从材料的形式上,还有是从材料的考查目标上来区分等等。而且很多分类都不甚科学,各种类型之间彼此包含、互有交叉。

2020年最新高考作文素材:三篇时评选读【刘希国】

2020年最新高考作文素材:三篇时评选读 目录: 1、“黄山景区2万人扎堆”的教训与警示 2、别让防控成果“黄”了 3、一视同仁,就是谁都不能凌驾规则之上 “黄山景区2万人扎堆”的教训与警示 2020年04月06日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5日,黄山景区现场拥挤不堪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据了解,清明节期间,黄山景区迎来“报复性”参观,出现严重拥挤现象。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官微5小时内连发4条公告,称因景区限流2万,建议游客至黄山市其它景区游览。 3月30日,黄山市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黄山发布”率先刊发推文,为清明假期景区开放预热。该文章提及,为提振疫后旅游市场,黄山市定于4月1日至14日针对安徽省市民开展为期两周的“江淮大地串门游”活动。安徽省市民凭本人有效证件可享受黄山市指定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免预约优惠政策,其中即包括黄山景区。 众所周知,两个多月以来,面临疫情大考,旅游行业遭受重创,一些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濒临破产,一向拥挤热闹的景点也变得冷冷清清。随着日前复产复工按下“快进键”,黄山政府出台政策,对省内民众实行免门票、免预约参观,既体现让利于民的美意,又能够刺激旅游市场复苏,本该是皆大欢喜之事,但现实却是,因为限流一些民众被挡在景区外面败兴而归。 正如有网友所言,游客能挤爆黄山,也能挤爆其他名山。不管是黄山,抑或其他景区,只要疫情期间开门迎客,就必须做好相关配套和防疫措施。归根究底,旅游作为一种产品服务,除了在门票优惠上下功夫外,如何确保品质和人性化,有效满足游客的游

玩需求,同时在特殊时期保障防疫工作落实到位,更是至关紧要的。 不久将迎来“五一”小长假,为避免类似状况重蹈覆辙,一方面,政府部门和景区有必要加强计划性,考虑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接待能力,制定周密的开放方案,推行有利于秩序维护的预约制,对入园人数进行严格控制,有效提升游客进入景区后的旅游体验,同时强化服务保障,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实时更新园内游客数量,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游客提前规划线路、错峰错时出行;另一方面,应当采取防范措施,形成应急机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当地政府和景区要通过一系列的后勤举措,使广大游客“五岳归来还看山”,而不是“黄山归来不太悦”。 据了解,除黄山景区外,“江淮大地串门游”活动的多数景区尚有当前承载量50%以上接待空间,能够容纳大量游客。但由于缺乏提前知会,加之大部分游客早已制定节日出行计划,这一消息并不能对黄山景区及时分流游客起到实际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印证了提前制订方案的重要性。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疫”,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但连日来,一些地区仍出现零星散发和本土新增病例,这也表明当前尚不是全面恢复旅游业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思想上不能放松。景区出现扎堆聚集、不注重防护,无疑就是“放松”的表现。各地人流密集性场所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对疫情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 疫情当前,安全仍应作为人们出游的首要考虑因素。踏春游玩不扎堆、不聚集,确保安全、理性、文明出游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日报:别让防控成果“黄”了 2020-04-06 来源:人民日报 又见人从众!清明假期,黄山景区人气爆棚,现场人挤人,一眼望不到头。景区管委会不得不在4月5日上午连发三条公告,宣布限流、停止接待游客并建议游客调整旅游线路。 时下,天朗气清,春意盎然,正是出游好时节。但黄山人头攒动,游客看到的不是云海而是人海。 更重要的是,如此人员扎堆,会埋下多少隐患?疫情防控在继续,不能伤疤未好已忘痛。就在昨天,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醒:“要继续严格控制人员聚集,加强重点人员保护。”大规模人员聚集,如果其中有无症状感染者,后果不堪

最新初二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初二语文作文题目大全 1好奇心 2大爱无声 3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4弯道超越 5晨风中的身影 6品味时尚 7难忘的第一次 8希望 9乘着音乐的翅膀 10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1雨的诉说 12脚踏一方土 13美好的回忆 14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15我的视线 16生命只有一次 17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神秘而又复杂:宇宙、自然、生命;战争、饥饿、疾病。它是那样的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请以“问题”为话题,选取某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

的文章。 18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19接受与付出 20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1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道,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整理精校版)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辅导 0218 09:52 :: 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要求“意在笔先,立在思后”。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立在思后,就是结合材料所承载的内容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审准词语含义 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调”,从词语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它是文章的立足点;“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格调”有两种义项: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②指人的风格或品格。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在写作时可以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应该说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写作时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之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二、善于化大为小 示例: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

高考作文命题设计(一)

2010高考作文命题设计(一) 高考方略,与时俱进,“改革与稳定”、“共性与个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关系的调适为其关键;作文信息,纷至沓来,“命题与押题”、“题材与体裁”、“‘满分卷’与‘零分卷’”等热点之研究此起彼伏。余置身其中,意探究一二,而愚见拙识,实贻笑大方。画眉深浅,终亦不顾;乃奉诸同道,冀抛引,博争鸣也! 命题与押题 高考作文确实是万众瞩目的热点。无论师生家长,无论城乡官民,甚至与高考毫不相干的人群,都一律聚焦当年高考作文试题,——奇怪的是,其他学科试题却少有人问津;同样是语文试卷,作文以外的试题也无人传抄——其热度绝对超过对“春晚”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每年6月7日上午语文高考刚结束,各大网站便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公示全国及各省市的作文试题,尽管他们获得的信息未必准确,但网民却并不介意。如2007年湖南卷作文试题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诗意地生活》,可是网站却一律误写成《诗意的生活》,一字之差,状谓结构变成了偏正结构,其意思已大相径庭;可这“第一时间”发布的信息,立即被以讹传讹,人们还有鼻子有眼地品头评足,说好说坏,仿佛试题本来就是《诗意的生活》。 另一方面,试题一经公开,各杂志社闻风而动,即刻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宣布:“我刊某题某题与今年某省某市高考试题不谋而合!”“我刊历年来与当年高考作文试题挂钩题展示”……学校方面也有类似的言辞,语文老师辛苦一年,命题数以百计,若有一道题与当年的试题相仿,会喜形于色,激动万分。 然而,检视高考轨迹,恢复高考30年来,作文命题形式经历了无数次变化: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命题权限始而各省市,继而全国高考命题组,现在又是各省市,内容涉及百科,题型五花八门,变而又变,难以捉摸。2001年—2004年,“话题作文”风靡全国,2005年达到鼎盛,除上海等少数省市坚守“命题作文”阵地外,试卷一律为“话题作文”。2006年,“命题作文”再度走红,2007年,“命题作文”加上给材料而指定题目的试题(如江苏卷《怀想天空》、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四川卷《一步与一生》等),总数已超过50%。于是人们又把目光紧紧盯住“命题作文”。可是,2008年高考试题一揭晓,研究者却大跌眼镜:命题作文及给材料而指定题目的试题仅5道,而“话题作文”卷土重来,占绝对优势。2009年会怎样,2010年呢?因此,无论杂志社或各大名校,企图准确无误地“押”中高考试题,无异于大海捞针。 高考作文命题有怎样的程序,最后如何拍板,我们不得而知,用不着也不可能像孙悟空那样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探个究竟。我们更相信下面两个事实:其一,每年全国各省市“满分卷”的考生,绝无一人是因为考前写过一篇相同或相似文章而下笔千言得高分的。其二,基础不好,平时训练不到家,不苦练基本功,企图靠侥幸猜题,靠死背几篇据说是可以“放

新高考优秀作文

201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 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了这个道理,“成败得失,悲欢沉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们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乔布斯,主宰IT行业的先驱者曾如是说道。是的,那些恒久的事物,人类的普适价值,抑或是科学艺术的真、善、美,才是创造的起源与归宿。当我们受困于一时得失,不思是否前进时,但想一想那些因热忱而永葆鲜活的灵魂,默念这句话“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

八年级语文作文题

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个善意的微笑,能让人感觉到你的善良;一句平淡的问候,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友情;一份工整的作业,能体现你认真的学习态度;一次不经意的礼让,能显示你宽容大度的胸怀…… 请以“于细微处见”为题,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词语后写一篇文章,体裁自定,立意自选, 600字左右,不能出现真实校名、地名、人名。 1.2、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 2.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 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快乐了鲁迅的童年;信客忍受风尘苦旅的艰辛,传递着城市和乡村的期盼。善良就如三月的春风,在岁月的长河里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i.请以“善良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3.生活中常有不少感到。感动,缘于危难中的大爱,困难中的相助; 感动,英语梦想的点燃,理想的实现;感动,缘于矛盾的的化解,友情的建立;感动,缘于人群中的笑靥,亲人间的牵挂……一次叮咛,一语问候,使感到浸满心田。 i.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3.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文题二: 不管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每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总会给你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的碧波,也许是留恋田间的小路,也许是仰望皓月当空,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陶醉在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不少于500字。 4、作文——老师想欣赏你精彩的文笔(30分) 题一: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挺胸冲刺的瞬间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奇迹;印度洋海啸在巨澜突进的瞬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的瞬间鼓起了你举手的勇气;妈妈在床前抚摸的瞬间让你进入了幸福的梦乡……瞬间,展示的是结果的辉煌,隐藏的是过程的艰辛;显现的是力量的迸发,蕴含的是情感的积聚。瞬间创造历史,瞬间凝聚永恒。善于捕捉和感悟生活的瞬间,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精彩。请以“的瞬间”或“瞬间的”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②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5按要求作文。 请以“幸福,在________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6.根据要求作文 雄鹰的幸福是追逐无边的蔚蓝;森林的幸福是织就深沉的翠绿;妈妈的幸福是呵护稚嫩的粉红……这些幸福的颜色构成了生命的五彩缤纷。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吗?在汶川大地震废墟里站立起来的人们的心目中,有比这更幸福的颜色,是国旗的鲜红,是军人的橄榄绿,是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本篇给大家展示了怎么给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一些方法和审题指导、典例精选,很详细的解说,写作文对于很多的小朋友来说都是件很难受的事情,该怎么写呢,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 1、找准题眼法,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对于文眼的把握,不同类型的命题要区别对待: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例如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这个题目,就要抓住一种这个限制词,审题时就要注意文章不能写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力量;并列短语构成的命题,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 如勇敢与畏惧这个题目,审题时我们就要找到勇与畏这两者之间的链接点,搞清楚勇与畏抉择的标准是什么?还有面对相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动机会促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所以对这两者的论述要辩证看待,要因时、

因地、因人而异。因此,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例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简单地把花落理解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为春天这样的表层含义, 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花落应该理解为应时而生的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为象征一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这样中心就可以定为某种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但那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犹在;又如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窗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窗户,而应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窗户,也可以理解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给自己带来希望信心的窗户等。 3、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例如美文如画这个题目,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在画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美文如一幅山水画、美文如一幅写实画、美文如一幅水墨画这样一种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所要论述的中心,注意在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巧立意,写出生活的美

巧立意,写出生活的美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此话确有道理,看近年来高考、中考中的高分作文,无不体现这“意为高”三字。 考场作文要写得有个性,就离不开行文立意的个性化开发,而个性化的立意则离不开个性化的思考和思路的确立。思路的开阔来源于思维的多元性和写作视野的开阔性,思路的开阔必须以“率真”为主,“真诚”为高,必须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思想认知和精神感悟为前提。因此考场作文在立意时更要注意立意的独特性和构思的新颖性。 在开发思路,确定立意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形象思维,也可以运用抽象思维,更可以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此确定行文的材料和使用的文本格式,显示出个体思维的活跃,表现出个体良好的思维品质。有了个性化的思考和思路的确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生活体验、思想认识、情感流程,对考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然后选择最佳立意进行切入。 然而高考、中考语文考试,给考生留下写作的时间也仅一小时左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写出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牢牢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文章实在不易。对于作文系统训练相对不多的广大考生,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新颖又独特的作文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积极引导学生巧拟题、精构思、深立意。 这里的深立意,是与其他文章的立意相比较而言的,是那种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立意,是具有“过人之处”的立意。要达到这一点,作者必须从独特的角度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注意透过生活中的表层现象,抓住其本质,发现其所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所言之”。 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要求学生对构思和立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摒除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并在学生明确认识之后,再帮助他们总结行之有效的构思和立意方法,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明确认识,拓思路,准立意立意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对生活素材进行具体的感知、体验和理解,逐步形成明确的思想,经过提炼和选择,文章的主旨才得以确立。 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不少的同学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立意要求新,就是写反意文章,甚至走向片面化,你说,骄傲是一种缺点,他就反说,骄傲是一种美德,是自信的表现;你说,抄作业是一种不良的学习行为,他就反说,抄作业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比不交作业好。诸如之类,不胜枚举。当然,反其意而为之,有时可以出许多好文章,但是,不假思索,一味反做,势必求新不成,反堕入谬误。 因此,好的文章立意,需要做到四点:其一,要正确,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先得学会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周密的思考,形成正确的思路。其二,要真实,文章只有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具备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其三,要深刻,文章只有开掘深刻的意蕴和哲理,才能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四,要新颖巧妙,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才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