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从2020中考题看散文阅读高频考点及解题策略

【散文的特点与命题意图】“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海湾,是帆,是缆绳忠实的两端。”用北岛《一束》中的这句诗来描述散文之于生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散文作为一种最业余的文学样式,因其规矩较少,因而有着水一样的自由和灵动,“无拘”“无束”亦“无限”。有人说,散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直抒胸臆,可以无限贴近人生。因此,优质的散文注定会作为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首选。《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文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品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思想的“外衣”——散文的语言在表情达意上有无限的魅力,学会鉴赏优质散文的语言是抵达《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要求最有力的路径。纵观2020年各地中考的现代文阅读,对散文语言的鉴赏占比很大,常考题型如下:①炼字、遣词的精妙(如广东省: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赏析深刻、含蓄的句子(如河北省: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考点分析】散文,美在语言描述的意境,它蕴藏着独到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从感性进入智性的思考,也可以让读者智性的思考带上感性的灵动,而这往往取决于捕捉到的那些关键的、有着独特内涵的字、词、句。具体阐释如下:

1.看“字”。唐人贾岛有“僧‘敲’月下门”,宋代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炼“字”可以更好地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字”用得好,可以尽显描写对象的特点和主题。

2.看“词”。散文中那些特殊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等,往往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和主体的特点,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

3.看“句”。抓住关键句的表达,是否使用特殊的句式?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品的主题与作者的思想往往就蕴含在这些特殊的句子里。

【方法指津】

1.把握整篇的语言风格了解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自然清新、幽默风趣、明亮简洁、含蓄深沉、口语化、有地方特色等,不管哪一种特色,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整体的语言风格,决定了字、词、句的特色及用意,了解散文全篇的语言特色,有助于理解字、词、句。

2.明确“炼字、遣词”的角度作为被赏析的“重要字词”,往往都是比较生动准确,且具有一定深义的,除了准确、恰切之外,往往与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①看词性:判断词性,比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根据词性的特点,判断其修饰的对象和表现对象的特征。②看含义:“字、词”除了本身固有的含义外,往往还有比喻义、引申义、临时义等,要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③看感情色彩:

散文是一种最“惬意”的文体,是人的学识、经历、思想自然而然的表达,直截了当,其感情色彩可以根据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随意依附。比如《藤野先生》中,在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时用“标致”一词,其感情色彩明显发生了变化,由“褒义”转化为“贬义”,有力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不伦不类”与“不男不女”,具有深刻的讽刺作用。④看修辞手法:“字、词”里有无隐含拟人、双关、移就等手法,再结合上下文,把其放入语境中理解。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浅层的含义,也要理解其深层的含义,还要善于透过“形”来抓住“神”,体会其中蕴藏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3.明确富有内涵的句子赏析的步骤阅读散文,要留意那些语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是作者在苦心孤诣中特别营造的,它寄寓着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读这些句子,既要读懂这些句子的表层达意,还要深入地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为了表达的需要,这些句子往往会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者是变换特殊的句式,赏析时,要先进行确认,然后再根据上下文赏析其表达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①判断句子的特点:看其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比如山东青岛2020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树静止时,如大城恪尽职守的卫兵;树摇动时,荡漾出轻微的波浪般的乐声。这里就是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比作卫兵,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对城市坚定的守护;

将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比作波浪般的乐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随风摇动时声音的灵动美好,使城市更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对乡野的热爱。如果没有修辞手法,看其句式上有无特点,从整句、散句、长短句等的角度看。比如江苏徐州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这个句子就是运用动词组成的连贯性句式,构成一个细节描写,富有动感地描绘了作者喝酒的情态,表达了作者远离喧嚣,获得野趣后惬意、舒适的心情。

②阐释句子的含义:结合下上文的语境,阐述句子的含义及作者要表述的言外之意,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散文能“直抒胸臆”,它的“自由”就在于作家、作品的“思想”与“主题”能不受限制地痛快地宣泄出来。所以,对于形式灵活、篇幅短小的散文来说,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表达哲思,我们都可以根据字、词、句的特点,激活生活的种种经验,以己之心察写者之心,就可以拿到一把打开赏析语言大门的钥匙,从而抵达我们想要的“高分”。

【真题回顾】

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现代文阅读《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第17题: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词句(4分)(1)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抑。(品析加

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2)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2分)

【解题思路(1)】第一步:根据词语本身的特点,作出判断。这里“轻轻地”属于副词。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看“轻轻地”这一副词修饰的是什么。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就可以判断出,“轻轻地”修饰外公放钱入篮子的状态,动作很轻,写出了外公极其庄重的态度。第三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轻轻地”一词,突出表达了外公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之情。

【答案示例】(1)“轻轻地”修饰“放”,写出外公放钱时动作之轻,表现了外公态度的庄重(1分),突出了他对演员的理解和尊重(1分)。

【解题思路(2)】第一步:根据句子的特点,作出判断。从“看到了……听到了……捡起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可以判断出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上下文,读懂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突出了怎样的主题和情感。

【答案示例】(2)运用排比修辞(1分),描绘了“我”跟随外公在田间地头玩耍时,欣赏到了大自然的有趣、美好,突出了“我”童年的快乐。(1分)。

高频考点1

【考查方式】

(1)结合具体的内容,多角度赏析主题、表现手法等。

(2)从写作主旨、情感、启示等入手,对词、句、段进行批注。(3)打通文本与自我,写相关的感悟或推荐,表达自我对生活的启示。

【典题回放】

1.(2020·四川泸州)标题“古榕酒香飘”中“酒香飘”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3分)

2.(2020·江苏南京)你学着“米豆”的批注①,给这里的“吁”写批注。(3分)

受“米豆”的批注②的启发,你对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也作了推测。

批注如下:(3分)

3.(2020·上海)第(17)段写到:“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2分)

4. (2020·湖北宜昌)请根据前文提示,将第⑥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5. (2020·广东)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6.(2020·湖南衡阳)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为那些“超越个人功利”,有大善、大爱、大美的人点赞,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一个类似的事例,要求写出人物的名字和相关优秀事迹。(2分)

【备考锦囊】

优秀的散文往往为人们的精神打开了一扇窗,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的“散”除了形式的多样化、无拘无束之外,还表现在表达内心情怀时的直截了当,尽“情”舒展。阅读此类作品,在品读赏析语言时,要结合文意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要善于勾联,善于打通,既能走进文字、走近作者,又能走出来,走进自己的生活,用文中的信息启示自我,指导生活与实践。

一、赏析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独有的特点,作者借助这个特点完成对生活的艺术反映。赏析散文要在整体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提炼出文眼和线索,继而顺藤摸瓜,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与情感。掌握词语、句子、标题的赏析方法,对景物描写、写作手法、抒发情感等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从内容上、结构上、表现力度上等多角度品析。

答题方法:(1)看文章标题,是否表明了写作对象,是否是文章线索或文章主题,是否承载着作者的情感;(2)看中心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或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抒发怎样的情感;(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表现手法等等。

二、批注

是对阅读内容的注解,是读者阅读时的自身感受,是阅读过程中由文本语言、主题思想、情感等产生的启示、感想、见解、疑问等,这种切身的思考有助于理解散文的“形”“神”特点。写批注时要注意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心得与感受相结合,补充注解与相关联系相结合。视角上鲜明,要点突出,语言使用规范。

答题方法:(1)找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2)找准表述对象,并对其特点作出准确判断;(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疏通,注意内容的延展性。

三、推荐

经由文本散发出来的信息,根据其关联性,想到与其相通的地方,以此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解题技巧】

解题格式一:从内容上,指明了……(写作对象特点);从表现手法上使用了……(修辞等);从结构上……(引起下文、铺垫、伏笔、承上启下等);从语言上……(修辞角度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赏析。

解题格式二:深入理解文本,聚焦共同点,打通与自我生活的联系。

【典例解析】

(2020·江苏南京)

惊叹,由“吁”到“芋”

冯杰

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

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

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宇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宇,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我只不过想用文宇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因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

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大的煮热,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小的也不丢,留下来。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原来母亲要种。

竽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枝时还要随着培土。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有串门的人也“吁——”:

“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

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据说过去都是“贡品”。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别人告诉我,桂林那边也有卖的。

等到从桂林回中原,临上车时,想给母亲买个带回去,却怎么也见不到芋头那毛乎乎的影子了。

后来冬天,在北中原的小镇菜市场上,见到了这种荔浦芋头,是从南方运来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让母亲尝尝。

母亲嫌太贵。

“不贵,芋头都是坐火车来的,那么远。”

母亲还用刀片削下几块,说留下来种种试试吧。她以为还会像过去在集市上买的小芋头呢,一个个都听她的话。

来年,荔浦芋头沉默,都没有发芽。

(选自《泥花散帖》,百花文艺出版社)米豆的批注①:“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米豆的批注②: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10.你学着米豆的批注①,给这里的“吁”写了批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受米豆的批注②的启发,你对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也作了推测。(3分)

12.看到文中汉字与植物的关系时,米豆和你都很兴奋,你们不禁聊了起来。(4分)

米豆:真有意思,用文字打扮的“芋”是什么样的呢?

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豆:原来,“芋”的穿戴这么好看啊!还有,带草头的字会发芽生长这一说法很新鲜,让我联想到《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的“蔓”字,我好像看到了碧绿的藤蔓不断牵延垂挂、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你:你说得真好,我也想起《陋室铭》中的“苔”字,它让我仿佛看到(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详析】

10.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批注的时候,我们结合“吁”本身来批注,它是个语气词,表达一定的语气和情感,所以我们可以从其表达的情感和语气角度批注,然后联系上下文看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语气。这里从串门人的“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读到这句话可以推断出,这个“吁”比前者内容要丰富的多。声音应该由低到高,一直是上扬的。由此批注就可以了。

11.12.让新知与旧知勾联,继而打通生活,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题透过仿写及联想,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并由此延申到灵活应用,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式。仿写的句子要与米豆的句子句式一致,要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一幅生动的场景,且语言上要形象具体,表意要连贯。

【错因分析】

1.对于批注的写作形式与内容,大部分考生不具备明确的方向,不能把要批注的字词本身与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要么脱离内容只关注“字”本身,要么只关注了“字”而忽略了文本的内容。联系串门人的话:“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很容易判断出“吁”,是惊讶的语气,相当于我们今天表达惊讶的感叹词“咦”,且声音是上扬高上去的。学生往往缺少打通,导致判断失误。

2.有的考生缺少打通的能力,不能从文本转向生活,因此“对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不能作恰当的推测,一来缺少生活,二来不能联系上文的批注。另外,对于新旧知识的相互勾联,考题中经常出现,但有些考生往往学了新知,忘了旧知。以致于忘记了《陋室铭》中是如何描写苔的。除此之外,对仿写的要求,有的考生比较模糊,不能做到句式相同,不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拟人的手法,学生的品读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升。

【满分示例】

10.(3分)示例:这里的“吁”,相当于现在的感叹词“咦”,声音由低到高,是上扬的,语气是惊讶的。

11.(3分)示例:母亲想能像以前种小芋头一样,把远方又大又好的芋头种在家里,不花钱就能让家人经常吃到。

12.(4分)示例:(1)“芋”是戴一笠草帽,穿着一面大绿叶子出场的样子。(2)(它让我仿佛看到)青苔慢慢爬上台阶,将一片绿色铺染开来的画面。

高频考点2 分析作者情感

【考查方式】

(1)理清行文的情感线索,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

(2)结合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

【典题回放】

1.(2020.江苏徐州)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2.(2020·广东广州)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3.(2020·湖北随州)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2020.浙江温州)文章最后一段先写“我”记忆中子规的“不拙”,再写现在感受到他的“拙”。这样写对情感表达有何作用?结合加点词,联系全文,加以阐述。(7分)

【备考锦囊】

“文中有我,重在抒情。”读懂散文,首先要读懂两个方面,一是读到文中的“我”,二是读到“我”的“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留意两个方面:一是带有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去捕捉作者的情感;二是读好细节,因为细微处最见真情。当然要想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还要联系上下文,尤其是结尾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作者心中的情感。

一、答题步骤

1.提炼暗含情感的词语和句子,从中窥探作者的情感变化。

2.梳理线索。这类文章,作者往往会把他的情感隐含在一定的线索上,经由线索贯穿全文。

3.关注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情感的精心雕琢,抓住细节就是抓住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4.关注作者抒情的方式,如直接抒情,表现在判断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使用,比较直白、浓烈;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借助叙述、描写等手法。

二、答题方法

通读全文,捕捉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再结合文章的主题,让情感有具体的落点。

留意行文的线索和细节描写,从中发现作者抒情的方式,从而品析出作者的“情感”。

【解题技巧】

解题格式一:从……(词语/句子),了作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词句品析,表述具体,有针对性,有理有据。)解题格式二:细品文章的结尾,理解文章主题,把握全篇的情感基调。

【典例解析】

【典例一】(2020·江苏徐州中考)

红朵百合

罗瑞花

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

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18. 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典题详析】

此题考查的就是根据关键词、关键句,捕捉“我”的情感变化。通读文章就会发现,“红朵百合”是行文的线索,围绕着它,“我”的情感在经历着变化,发现红色的花苞时,“我”是惊喜的,憧憬着它能开出美丽的百合;夜间看到它尽情绽放时,“我”是兴奋的,充满无限欣喜的;文末,见证了百合生命力的蓬勃,“我”反而变得安静下来。

【错因分析】

阅读能力有待提升,不能发现暗含情感信息的关键词,或者发现了关键词,但是不能根据情节准确提炼。阅读文章,不难看出文中多次出现点名作者情感的词语:第一节的激动,第三节的惊喜,第七节的兴奋、欣喜,第十一节的安静。透过这些情感的词语,再扣住情节,就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了。先是开始发现“红朵百合”时的“惊喜”,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其次是夜间绽放时的“兴奋喝欣喜”;最后“我”“安静”下来。

【满分示例】

18.(3分)开始时发现红色花苞,“我”是“惊喜”的,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1分);夜间绽放时,“我”怀着“兴奋和欣喜”之情(1分);文末,百合花开,让“我”“安静”(1分)。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复制链接]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2019中考复习散文阅读训练

2019中考散文阅读训练 一、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

中考冲刺:中考语文考点之散文阅读分析

中考冲刺 中考语文考点之散文阅读分析

作品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人、事、景等外在的事物表达出的内涵,也就是散文的中心 思想,它是散文的核心。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就是分析概括文章中作者对所 写的人、事、景、物等表现的情感倾向,是对散文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们去打酱油的那条路上 陈思呈 ①说到打酱油,曾是我们的常规工作。 ②八十年代的每个孩子都干过。家里做菜要用到酱油,下面条要用到芝麻酱,早餐要用到下粥菜——都要派遣孩子到杂咸铺走一趟。 ③打酱油有两种规格。一是用瓶,一是用碟。用碟的,几分钱就够了。用瓶的可能要两毛 钱。两毛钱里,一毛八分钱用于打酱油,剩下两分钱买颗糖,神不知鬼不觉地吃掉。这属于儿 童打酱油业的潜规则。 ④杂咸铺的前台,用几个脸盆装着橄榄、乌榄、腐乳、南姜……各种小菜,后面几个瓮, 装着鱼露,酱油,醋……各种蘸料。酱油就在后面某个瓮中,上面盖有木板。量酱油的器具是 竹做的筒状物,大小不同的竹筒对应不同的价格容量。 ⑤打芝麻酱又不同。装芝麻酱的不是瓮,而是玻璃缸。上面盖着的也不是木板,而是大玻璃片。通体透明的玻璃设施,是对芝麻酱本身的信心。其姿色和形态确实值得展露,膏油柔腻的样子总能让人通感。所以打芝麻酱的小孩,碟子里买了五分钱的芝麻酱,回到家一般只剩下三分。有两分在路上舔进了肚子。这也是打芝麻酱行业的潜规则。 ⑥这些都是我和小夏,在这个人到中年的秋天里,共同回忆起来的。但小夏记得比我更多,

她早慧,五官开放程度更充分,听到看到感到的比普通的小孩多。 ⑦小时候,我们分头居于那条街的南北两端。南北两端各有个杂咸铺。小夏打交道的杂威铺,店长是一个热情而瘦的女人,大家都喊她“三姨”。早慧的小夏还能记得她招呼时慈眉善 眼的微笑和声音:“妹啊,来啊。”而我打交道的那个杂咸铺,店长却是一个脸色阴沉、面目 模糊的老头,记忆中他从来没开口说话,听家里长辈叫他“铜锣伯”,但以我们几分钱酱油的交情,也没有到需要开口互相交谈的程度。 ⑧如果我和小夏走出各自的巷子,我们可能会在大街上遇到。我们很可能会在大街上义井 巷口的饼干厂门口遇到。因为,彼时有些孩子,打酱油时会特意绕远点,到饼干厂旁边的杂咸铺——为了尽情地呼吸饼干厂送出来的芬芳。 ⑨饼干厂华丽的芬芳与咸杂铺酸涩清寒的气质,对比宛如唐肥宋瘦。饼干厂像交响乐,咸 杂店像二泉映月,唉,不,饼干厂的芬芳不能..形容也不需 ..形容,体会太深,比喻反是玄虚。饼 干厂三个字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所谓“流淌着奶和蜜之地”,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饼干⑩和饼干厂一样华丽的地方,是冰室。冰室的芬芳与饼干厂又有不同,除了它们适合的季节区别之外,香味也稍带区别。饼干厂的芬芳更娇憨,冰室的芬芳更浪漫。如果用年龄来形容,当我们站在饼干厂前面使劲吸溜着鼻子时,我们还是儿童,当我们坐在冰室里看着雪糕从小窗 口里送出来时,我们已经是少女了。 ?雪糕一般有两个颜色,粉红和鹅黄。冰花则是透明的。有时候是一个雪糕加一个冰花, 搭配效果十分丰富。为什么食物那么美呢?这个世界对馋嘴的小孩太好了。 ?如果我和小夏都再绕远一点,我们也许会在电影门口相遇。但电影是晚上才会播放,那时候会涌现一些卖零食的人,自行车后面绑着两个筐子,把神秘的布打开,里面很可能是刚炒香的葵花子。葵花子的盛量工具是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几分钱用哪一个杯子固定的,方法跟打酱油一样。 ?电影院门口还有卖竹蔗的,跟瓜子一样,都是一场电影结束后地板上丰富垃圾的来源。“乌腊蔗”是竹蔗的一种,粗而黑皮。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去祖母或外祖母那里,深情叫唤一声,便能获得几分钱,足够买上一大截吮吸良久。但去母亲那里叫唤是没作用的,母亲认为馋嘴是家教不严。 ?彼时买东西,都不说店名,多数也没店名。一般是用店长的名字代指,而且多是外号。比如,去铜锣伯那里打酱油。去三姨那里打酱油。多数店主的名字很奇怪,叫熟了也不求究竟。例如,卖猪肉的叫“德国兵”,他早年腿受了什么伤,走路无法弯曲。人们认定德国兵走路就是这个姿势。便“赐名”与他,他也只能接受。

中考散文阅读及答案合集

一、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过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1.(2分)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2.(2分)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3.(2分)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叙事性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解题指导 【导语】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解题步骤】 1.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2.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4.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5.最后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解题技巧】

1.事件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涉及事件的叙述性文字进行概括。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陈述的对象是人还是物,然后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如果是人,可采用“谁+ 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解题时可根据命题要求或者题目暗示来筛选信息,也可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词语来获取信息。这类试题文体不同,概括的方法和语言表达习惯也不一样。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对人物的肖像、细节、心理、语言和行动等作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可通过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概括出中心。如果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可根据所描写的景和物的特征以及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概括中心。 3.思路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写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形象概括类 这类试题要求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

2021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指导 分析散文的结构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 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 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 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 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 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概括段意、主题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 读题目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析首尾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析议论抒情句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联系背景 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概括作品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格式考前提分要点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散文的线索、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找线索的方法: 4 5。借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散文九大考点 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牟善鑫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 1

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主题)线索—人—事物—感情 明确集中开拓深化 景物—时间—地点语言(凝练优美) 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联想(丰富) 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景语 (状物)抒情情语 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 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doc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 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 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 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 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 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 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 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 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 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 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 和答题技巧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 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定稿版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散文阅读知识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