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公办高校的补充。但是,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的区别,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文章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其对策进行探讨。

标签: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其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要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就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民办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教育力量薄弱

在社会多元环境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会受到冲击。比如,各大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在一些学生参加选秀节目并获得成功后,会使许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只要成为明星,就能够获取大笔的财富,以后前途也会一片光明。于是,这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思进取,认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派不上用场。而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识不足,认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前途比不上公办高校的学生,使得原本就业压力就比较大的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于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类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类学生混天度日,将自己前途渺茫归结于学校的原因。面对这些现象,民办高校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2.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加上互联网上各类信息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冲击,许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已经不再是当代社会的主题。比如,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等观点的提出,加上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使得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受到动摇。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西方思潮妄图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来破坏我国的主权和尊严。

3.学生缺乏意志品质

现代大学生都生活在相对稳定,且物质条件比较丰厚的环境下,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许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从小就缺乏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偏差。比如,在民办高校的校园内,学生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学生精神空虚,为追求刺激和满足感,可以不吃饭、不学习,将大

浅谈我国民办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浅谈我国民办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摘要] 我国民办高校自诞生至今,历经20多年的艰难探索,但是处境和前 景并不乐观。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既存在着来自社会的外部发展压力,又存在着来自于自身内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并正确处理,有助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一、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外部问题 1、社会的认可度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认识仍有很多错误观念。其一,认为民办高校是游离在体制之外产物,认可度低;其二,社会对民办高校持不信任态度,对他们办学能力表示怀疑,家长们在孩子进不了公办高校的情况下,万不得已才选择民办高校。这些错误观念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民办高校的政策空间小,造成教育竞争的不公平现象。也加剧了人才流失和我国财富的净流出。据统计,现在中国家庭每年为孩子到海外求学投资达400亿美元[1]。二是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认为只有公办的才是可信的。 2、政策的公平性问题 目前,民办高校的处境艰难,其中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办、民办高校之间的公平待遇问题。而民办高校教师问题是民办高校办学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师队伍的脆弱和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秩序的稳定,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而学生则是民办高校的生存基础,学校声誉以及学生待遇问题会影响未来高中毕业生的选择,从而会从根本上动摇民办高校的生存基石。存在上述不公平待遇的原因,主要是在教育体制的问题。相关部门对民办高校采取表面鼓励、支持,而实际行动上却往往流于形式。 二、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问题 1、民办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管理层中大多是由公办高校的退休人员构成的。原因如下:一是目前民办高校管理者的发展前途受到限制,民办高校难以吸引优秀教育管理者;二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吸引真正的年富力强的管理者,而公办高校退休人员的住房、保险均是由原单位解决的,聘请这样的管理者经济负担较轻;三是公办大学的退休人员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对民办高校的初创期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也带来一些隐忧,因为这样的管理者大多是将民办高校作为发挥余热的地方,而不是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舞台。因此,寻求民办高校事业发展,还是要建立一支年富力强、有敏锐战略眼光和创新

民办学校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创办广西东盟国际科工大学 说明书 一、发展前景 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的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 西方国家从17 世纪开始,中国则从19世纪初开始,教育从方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教育的近代化。教育逐渐从贵族化、精英化,向平民化和普及化转变。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一贯之的特征是:官方教育(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私立教育)并存。(当然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是例外的) 在西方,民办教育从来没有间断过,它们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某些国家,它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只是后者的补充。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改革开放后虽然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的附庸地位。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 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 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 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规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

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民办教育的生存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不断推进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省市地方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和帮助民办教育扩大规模,加速发展。逐步在教学、管理、待遇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如在土地利用、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资金补贴。 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的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 3、教育的市场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快速的协调发展,必须是提高全民整体文化素质,所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发展,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 民办学校大有可为。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们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的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等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周期更短。 二、学校的经营和管理 1 、国际大学的创建 学术是无国界的,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更显示出这一特点世界各国联合办学,相互学习,或面向世界招生,这是新时代发展之趋。

浅谈如何打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浅谈如何打造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如果说把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看作一段有生命的现代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生命中的新鲜血液,更是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的精神家园。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河南WF学院郑州校区2009年创建,发展迅速,应该说每一年都有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在这样的发展中,河南WF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不可没。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队伍 一、河南WF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 (一)学生实际 1.河南WF学院学生考分低 河南WF学院高招录取批次属于本科三批及专科,学生成绩较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录取的学生分数低,绝大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比较差才造成高考分数低的。学生存在以下不良倾向:理想信念方面,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心理素质方面,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孤独、焦虑、困惑等心理问题,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甚至是边缘性格。思想意识方面,处事比较感性,少数学生存在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责任感缺乏、利己思想严重等。 2.河南WF学院学生思维活跃 虽然河南WF学院录取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比较差,但是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态度是健康向上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根据统计和实际情况发现,河南WF学院录取的学生中学时的学生干部和活跃分子比较多,他们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且特色出众,如篮球、书法、文艺表演等,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素质较高,不少同学有展现自己才能的强烈愿望,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实际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活力、有干劲 河南WF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大多为青年人,学历高、创新能力强。他们上学时大多数是各高校的优秀学生干部,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较强。他们有活力、有干劲,朝气蓬勃,工作热情高,有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艰苦创业和勤奋敬业的精神。

研究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

研究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主要结合绩效管理,讨论了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特点。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核 0 引言 21世纪的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民办高 校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处于“边缘”位置的民办高校更是如此。高绩效的民 办高校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公平对待员工,鼓励员工进取及创新,并且都有令人称道、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本主要从人力资源对 效益的贡献度这一角度来考虑。当然,民办高校效益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扩展,从内容上看,民办高校效益不仅包括社会、经济效益,还包括不能用指标衡量的组织效益,如员工士气、满意感、离职率等;从时间来看,除了短期效益,长期效益越来越受到的重视。民办高校 中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由民办高校现有员工(包括雇佣的适龄员工和年老员工,但不包括即将离开的员工)以及潜在员工(欲从民办高校外部招聘的员工)两部分构成,其相对量就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率,表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率特别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高校的竞争力。这个比率越高,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可利用率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但伴随着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率过低的问题。 1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民办高校的绩效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校绩效,对民办 高校成功做出战略贡献。当民办高校制定战略计划时,人力资源管理应作为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战略上讲,对人力资源必须像对资金及其他资源那样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民办高校绩效的贡献还表现在民办高校的财政状况上。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活动为宗旨,主要考虑做什么,而不考虑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所产生的获利。在过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计算员工完成的活动和任务来证明自身的存在;现在,作为民办高校的战略贡献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产出作为民办高校的成果,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回报。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的高绩效工作和良好的民办高校财政状况相联系。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能力,一种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另一种能力是后天获得的,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人力资本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它指民办高校中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工作能力。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不断增强学校的人力资本。扩展人力资本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利用民办高校内部所有员土的才能和从外部吸引优秀人才。作为民办高校战略贡献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保证学校各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人员供给,保证这些人员具有岗位所需的技能。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如果民办高校出现技能短缺,除非增加投资,否则这种短缺将会危及到学校的竟争力。民办高校通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想方设法留住员工,给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上亟待实现的几个转变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上亟待实现的几个转变 黄水林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 215020) 【摘要】文章针对民办高校人才资源管理上需要实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民办高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在管理上存在许多不足,分析诸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等问题,提出了民办高校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转变的建议。从而,为管理行为、管理人才能走出创新之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资源资源管理转变 教育部近日在重庆召开的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的全体会议上,共同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高校人才工作问题。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是教师队伍水平。而作为新生事物的民办高校,更加存在着教师队伍的差距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许多民办高校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而在发展过程中则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人才观念与制度的缺陷,使得民办高校陷入了低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误区,成为导致民办高校发展缓慢、无法与公立高校展开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民办高校实力还相对较弱,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 管理观念的转变: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已经从传统的“管”转到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上来,而许多民办高校仍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混淆,目前许多民办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仍然沿袭过去的考勤、奖惩、工资分配等纯管理约束机制,普遍缺乏挖掘和培养学校自己人才的中长期计划,没有系统进行培养开发人才的工作,人才青黄不接,根本没有将管理职能转到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方面来,而只是想如何从公立高校“挖”现成的人才过来。 民办高校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高校作为知识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特点,其核心资源就是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对于高校个性化发展来说,需要改进内部管理制度,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命运的位置,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搞活人才的良性机制;从高校发展的共性方面来看,可与其它公立或私立高校联合起来,甚至与国外资质的高校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增强吸纳各层次人才和学生的能力。只有学校领导者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重视优秀的教师和优质的学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打造学校优质品牌的最重要资源,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吸纳、保有和发展这些人力资源,高校管理才可能走出创新之路。 管理方式的转变:由“家长式管理”向“职业校长管理”转变 家长式管理模式在最初民办高校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投资办学者就是学校“家长”,在学校里家长有最高权威和最大权力,主要管理部门由“家长”指派的“嫡系亲信”负责,这是民办高校做大做强的一个巨大障碍,它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但那些不搞家长式管理的民办高校又面临着学校资源流失的隐患。建立职业校长制度正是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必经之路。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职业校长人市场,但民办高校可以联合起来,尝试搞起来。 随着民办高校规模扩张以及学科专业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最初高校投资者和教育资本所有者们由于受其文化、知识、能力限制,无法依靠自身及家族内部实现高校更快发展,需要一个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具有教育管理经验的独立的管理阶层——职业校长人来承担。实践证明职业校长制度将有利于民办高校实现资产所有权与教育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民办高校突破家长式管理。 管理手段的转变:由“薪水留人”向“事业、感情留人”转变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学校的兴旺发达。但是,许多民办高校并没有这种认识。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钱,什

《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顾美玲、吴岳蓬 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要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必须靠公办、民办高校的共同发展。公、私立并举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近年来,民办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发展为促进我省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亮点。 2008年,四川省有民办高校23所(民办普通高校11所,独立学院12所);民办高校在校生16.0225万人(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4.8411万人,独立学院在校生11.1814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99.1072万人)的16.17%,比上年增加了2.48个百分点。显而易见,四川省民办普通高校与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四川省民办普通高校与独立学院基本情况 1、2008年民办普通高校的基本情况 2008年,四川省有11所民办普通高校,比2007年增加2所。在校生48411人,比上年增加45.78%;校均规模4401人,比上年增加19.30%。教职工总数4496人,比上年增加20.80%。其中,专任教师2729人,占教职工总数60.70%,比上年增加3.70%。生师比17.74,比上年升高2.08。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有703人,占专任教师的25.76%,比上年上升2.42%;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有1228人,占45%,比上年上升14.40%;双师型教师有559人,占20.48%,比上年下降4.56%。生均图书61.03册,比上年增加0.75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7351.68万元,比上年增加57.82%,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581.74万元,比上年上升54.31%。学校占地面积共计达到3562209平方米,比上年上升49.13%。学校建筑面积共计1360385,比上年上升31.14%。由此表明,2008年四川民办普通高校进一步扩大规模,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等方面任重道远。2008年四川省民办普通高校的基本情况参见表一。 表一: 2008年四川省11所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单位:平方米、万册、万元、人 举办者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总值图书在校生数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结构计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计其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研究生双师型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民办高校兴起,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工作是影响民办高校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学生作为主体,具有大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针对他们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思想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思想管理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尽管由于在起跑线上的先天不足,民间认可度不高、政府扶持政策力度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办高校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但民办高校须要认识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存在的自身特点:一是由于社会对公办与民办在高校思想行为上都存在着偏见,民办学校入学后的大学生存在着较大的思想压力,因底气不足会影响到学习与生活;二是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教育关系平衡发生了变化,学生与学校之间成为了消费者与提供消费的关系,学生处于消费者顾客的位置,学生心理变化迫使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学校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三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心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在学习上得到家长、老师的支持,却又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民办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有别

于学科型、科研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要搞好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弄清楚民办教育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近年来,我国民办院校发展快,主要表现为规模发展较快和新建或改建的民办院校较多,但民办院校是社会力量办学,所有经费都来源于自己,这就导致了我国民办院校发展落后,存在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或学生均占有量低等问题。可是,建设和办好一所现代化民办院校不仅需要土地、校舍基本建设,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个现代化、高水平的图书馆与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软件设施作为保障。而作为自收自支的民办院校,很难为硬件和软件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持续的、经常性的投入提供有力保障。有部分学校领导意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它与学校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特别是招生阶段,为了让学生招生,可以随便取消思政课或其它一切教育活动。然而,站在校方角度说,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经济来源,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学校,没有经费,也就没有教职员工了。天生的危机感促使民办高校不得不将招生放在第一位,放大批学生去招生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印象是必然的。 (二)民办高校生源的复杂性:民办高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在生源结构上较复杂:既有普高生,又有来自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还有来自社会的成人学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与普通高校的学生

论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论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发表时间:2013-08-23T16:01:05.327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7期供稿作者:王娟玲 [导读] 因此从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来说,通过优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王娟玲/西安培华学院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从创业阶段到发展繁荣阶段,民办大学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民办大学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时期,软件建设相比硬件建设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比较薄弱,还没有形成一个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文尝试从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为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特殊性分析 (一)学生生源现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相对特殊,其组成成分多样,既有本科生、大专生,还有高教学历生、高教自考生,还有数量不菲的预科生、订单教育生等;水平参差不齐,既有通过高考录取的统招生,又有学校自行招生的非统招生,文化基础既有高分段的高教生,又有高中都没有读完的辍学生;学生的认知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差异甚大,一部分怀有较高理想,立志成才,一部分低迷消沉,混日子等等。这个群体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不少人两头冒尖。生活上较强的依赖性,情感上较重的脆弱性,心理上突出的幼稚性,以及明显的羞耻心理弱化、自律观念淡薄,逆反心理严重,往往爱对正面作反面思考,对先进典型百般挑剔,对不良情绪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持冷漠态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制度环境 制度是一种规范,是各种办事规程和行为规则的集合,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秩序框架。任何一项社会制度都是某种价值观念的体现,反过来,任何一种价值理念也必然体现在相应的制度上。制度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觉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属于软环境的范畴。 目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模式或工作实践模式。与公办高校相比,难度比较大,即党员人数少、分散,基层组织难建立;党员来源复杂,流动性大,组织关系难理顺,党员管理难度大等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依然没有规范化。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由于党组织处于非领导地位,它们以服从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立足点,工作难度大。有的民办高校对党组织的介入存有顾虑,加上民办高校特别注重成本核算,功利性强,要求机构精简,党务工作人员编制较少,因此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党建工作开展受到一定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环境优化途径 民办高校发展有其自身的现状和特征,不能完全套用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因此从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来说,通过优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优化民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一般来说,有多少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渠道,就有多少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途径。从学校内部来说,民办大学可以通过两课、党团活动、日常工作、班主任、辅导员、社团、咨询、研究,要齐抓共管、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都要管。最终要让他们实现意识上有认同感,到内心真实接受并且乐意接受,直到完全转变成意识形态,落实到实践中。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进社会实践活动。未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最理想的是专家化、学者化。培养专门的师资队伍来发展政治教育。 了解和研究学生,就不可忽视外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学生生活环境主要是学校,但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于学校教育。学生成长期正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要求上进,但由于年龄小,缺乏经验,因而不善于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和真伪,甚至还可能沾染一些坏思想、坏习气。所以,民办院校应该要求班主任向学生干部、家长、科任老师以及社会群众做调查了解,争取各方面的配合,找到恰当的教育学生的办法,以迅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优化接受环境与学生人际环境 针对民办大学生在校园内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应该在每一个班级设立班主任制度。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就能够了解学生集体。了解学生集体,除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情况外,还要重视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等。 从全校范围内,从上层领导到最基层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挥,最大限度地开发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使其充分实现自我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要堵塞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道路,而是要保护好、引导好、开发好个人发展,为他们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关键看能否张扬大学生的个性,塑造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和谐校园是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管理理念,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对学校文化的提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领导有领导的立场,教师有教师的立场,学生有学生的立场,三种关系在客观上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有它的客观性,但主要原因还是缺少沟通,或缺少沟通的手段。沟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有沟通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沟通的最好方法是换位思考,只有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才能促进沟通,达成理解。沟通最好的手段是实行民主管理,讲民主才容易达成共识。民主管理要求每个人能自主选择,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不要别人监督的前提下,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对他人、对学校负责。 (三)民办大学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完善政策、制定制度、规范管理,科学配置教育要素,形成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有效机制。建立完善领导机制,重点完善责任机制。明确党政领导的责任,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党政要齐抓共管,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抓,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明确校内各部门的责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党委的组织、宣传、学生工作和教务、科研、总务等部门、教学单位,分解落实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改革,近年来,民办高校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还处在初期阶段,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具体的经验和理论的指导,各种问题逐渐凸显,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因此,在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尝试性地对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对于一所民办高校也是这样,师资力量关乎教学水平,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民办高校中的各类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激励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高效管理应该做到与发展愿景相适应,制订可行的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人力资源的特性

什么是“人力”?“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也可称作“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一)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和主观能动性。 人是一种“活”的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改造外部世界,这使人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性和时效性。 人力资源在形成、开发过程中必然有必要的投入。因此,它具有价值特征。人力资源的价值包括劳动者被聘用之前为了培养自身的劳动能力所花的代价和学校在员工的招聘与 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所花费的代价。当然,由于知识和能力的时限性,因此人力资源同样具有时效性。 (三)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 人力资源是处于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如企业、学校、城市等,它的形成要依赖于社会,它的配置要通过社会。因此,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 (四)人力资源具有高收益性。 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它又是一种高收益性的投资。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的社

民办学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苍南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我县学前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县人民政府督导室组织教育局督导室、幼教办等对我县学前教育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用以问卷调研为主,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实地调研县机关幼儿园、灵溪镇太阳人幼儿园、宜山宜一幼儿园、龙港蓝天幼儿园等各具代表性的12所幼儿园深入了解当前我县学前教育办园条件、班额学额、师资状况、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等问题。通过调研,采集了大量反映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有效信息。我们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统计相关数据,剖析制约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我县学前教育抓规范化管理,建精品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我县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城镇及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目前,全县3-6岁入园幼儿共3.5万余名,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4.7%。 (二)构建优质学前教育体系。近年来,对全县学前教育进行统筹布局,撤并低、小、散幼儿园。目前,全县幼儿园199所,其中公办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31所,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86.1%。近几年,我县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强等级示范园建设。现我县拥有省示范幼儿园3所,市示范幼儿园5所,市一级8所,县一级(省三级)幼儿园59所。 (三)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我县先后出台了《苍南县民办幼儿园财务监管暂行规定》、《苍南县、市一级幼儿园规范管理检查标准》和《苍南县镇一级、准办级幼儿园(班)规范管理检查标准》文件。近年来,我县依法清理了非法幼儿园,每年进行年检,对检查不合格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有效保证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倾力打造优秀园长。 园长是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发展。为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队伍的建设,提高园长管理水平,提升办园品位,近年来,我县以行动促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形式,组织园长考察学习、园长培训、教育科研与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等,不断提升园长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水平。 (五)对口支援,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积极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活动,支援薄弱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了以示范园为中心,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5816-“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7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应着力推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索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体现共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强调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一带一路”战略和《规划》的发布,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同时也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全国高校近 3000 所,其中民办本专科院校近 750 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约 25%。湖北省民办高校自1997年创办以来,其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国际化进程相对较慢,不仅与老牌985、211院校不能相提并论,既使与省属高校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民办教育起步较晚,要想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抢占高等教育一席之地,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其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抓住当前我国人才培养需求较大以及国际教育需求日益扩大的机遇,通过构建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本课题从以上背景出发,对“一带一路”战略下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内涵、优(劣)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研究,试图提出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涵盖多个层面,涉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现代高校四大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民办院校国际化的相关领域,如涉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等,在整合国际化理念和高校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四个维度进行研究: 1. 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是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核心,本维度集中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条件建设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双向学习交流项目、外语(汉语)专业教学、境外办学和外国留学生培养方面。 2. 科学研究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是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本维度重点研究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意义、聚力方向和实现方法。 3. 社会服务国际化。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一带一路背景下,这种服务必然突破区域、国境的概念,以多元社会为指向,呈现一种双向、多元的特性。 4.校园文化国际化。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新增功能,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必然要求高校发挥好这一功能。民办高校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必须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传播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此为己任,强化国际通识教育、构建国际化化的校园文化氛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切实为己所用,为国家战略的推进保驾护航。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著述颇丰,如东北财经大学王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专著,2013)、邵光华等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延边大学宋雪峰的《欧洲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介绍与浅析》等。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促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正面影响,应针对不同层面和类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国家化策略。具体研究涉及国际化的人才培养观念、国际化的内容教学过程融入、国际化教学教育方式、教学主体来源的国际化、教学语言的国际化。另有学者对办学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国际化进程中的本土化等进行过研究。 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主要集中于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如简.奈特的四种院校层面的国际化策略研究,尼夫的管理主义策略研究,把国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摘要: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 要领域。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双师型事务性工作 abstract: at present,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lect the general rule, on the other hand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ethod double division routine work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新形势,各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施行了努力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和民办教育事业的现状,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完全套用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民办高校大

浅谈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全面掌握““90后””学生思想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采用“以鼓励引导为主,硬性管理为辅”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坚定信念,锤炼品质,培养开拓精神。 标签: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对策思路 不同时代的青年都具有相应时代的特色,赋有同时代的生活、社会气息。“9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新生的力量,使我国高校充满了生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石。因此,研究目前我国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现状与问题,分析、探讨原因,开拓创新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其时代性与特殊性 民办高校“90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有鲜明的时代特色。“90后”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尤其是民办高校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大学生就业形势会异常严峻。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由自己掌握,需要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而部分大学生认为找工作需要靠人脉与关系,并且将其置于首位。经调查分析显示,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更加注重前一种观点,注重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显示出对生活较强的自信心与较高的期望值。 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其自身特点。在与公办院校的比较中,其教学质量、学生数量、师资力量,国家对于其支持力度等明显的处于劣势地位,存在差距。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院校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学生数量也迅速增长,但与公办院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其师资教师力量来自于专职教师和聘任教师的结合,无论是人数还是各项制度保障都远不及公办院校。实践中,因为其教学质量、资金保障、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较低,社会声誉和地位也不是很高。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其自主经营的特性,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使得民办高校办学灵活多样化、科学化,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1] 2、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善民办高校办学环境关键因素

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分析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 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构建就业联合机制;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标签: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业指导;融入路径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寒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民办院校大学生亦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将民办院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新时期民办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一、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强调教育模式的“应用性” 培养专业的应用人才,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育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是民办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思路与模式。在掌握充分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因此,民办院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应更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拥有明确的目标,理论联系实践,根据学生自身特色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社会改革发展及未来职业的实际需求。 2、重视教育活动的“开放性” 实践教育活动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体现了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性”的特点。民办教育的特点就是与社会更加贴近,与企业、行业合作更加紧密,因此,在广泛的社会参与中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教育课程的资源。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不但在校内接受日常的教育活动,还在校外进行实训、实习,接触社会的同时会接受到与学校完全不同的实践性教育,可以获得多渠道,全方位的积极影响。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开放性,更加“接地气”。 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工作中主要包括就业观教育、择业观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单一空泛,观点过旧,基础信息更新换代过慢等问题,达不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部分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书面知识多于就业工作实效。高校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多来自课本、教材,缺少最新的就业政策、行业发展信息,不能把个人实际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许多老师也缺乏在社会

民办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科技信息2012年第33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1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民办教育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是起步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一小部分顺应改革潮流的人开始创办私立高校。 第二阶段,1985—1991年底,为发展时期。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捐资办学。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进入大发展时期。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教育领域始现繁荣,民办高校在数量上得到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特别是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任务和层次的办学实体,并逐渐涌现出一大批办学思想端正、教学质量较高、办学条件较好、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民办高校,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紧缺技术型人才,创新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民办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民办高校数量迅速增加,加上近几年公办大学扩招,竞争激烈。目前,在民办教育中出现了同质化倾向,普遍存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不太符合民办学校拾遗补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定位。 2民办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的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是决定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总体看来,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应该从两个方面认识:第一,民办高校的外部管理体制,即宏观管理;第二,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即微观管理。外部管理体制主要涉及民办高校外部的政治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等方面。民办高校的外部管理者主要指有关的政府部门,这是目前民办高校管理领域中研究较多的内容,也是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院校的管理过于直接,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限制了民办院校的发展灵活性和创新性。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涉及民办高校的具体运作情况。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学校的管理权和所有权不分。从领导体制来看,举办者和经营管理者职、责、权模糊不清。从机构设置来看,机构设置不规范,责、权分配不合理,未能实现有效结合。各校虽然都设置了一定的机构,但是机构的设置并未实现优化,机构间职、责、权分配不尽合理。学校内部运作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来保证、约束各方面的行动。 2.2管理队伍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民办高校的管理队伍大部分由公办高校的退休干部构成。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是:(1)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官本位”依然盛行的环境里,民办高校校长的发展前途受到限制,民办高校难以吸引高等教育界的“CEO”。(2)由于民办院校的办学资金有限,没有能力真正吸引年富力强的管理者,而退休干部的住房,保险等都由原单位解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办学成本,甚至有的民办院校本身就存在比较重功利性办学思想,就更不会去发这个成本了。(3)由于公办大学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加之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这对于民办高校的初创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民办高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随着它的发展,如果管理层长期,大多数由退休干部组成的话,这样的组织必定缺乏活力、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对于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2.3师资队伍问题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师资力量是保证学校实施优质教育的核心力量。学校最根本的财富不在于有多少资产,而在于有多少优秀的人才,能否不断培养和留住并更好地使用人才。目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是:总量相对不足,整体层次较低,结构存在缺陷,流动性较大,供需契合程度不高。”调查发现,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组成尽管国家要求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数量不得超过教师总数的2/3,生师比不得高于18:1,但仍有很多民办高校的兼职教师比例超出此限,有些甚至超过80%,生师比也普遍在30:1以上,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另外,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主要由公办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以及留校生或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组成,缺少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王元璋教授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就教师来看,基本上呈哑铃式的结构:年轻的教师和年纪大的教师居多,中年偏少;没有职称或仅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多,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多,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从高校退休的教师多;具中级职称的中年教师少。 2.4激励和考核制度问题 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通常指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心理过程,实质是激发人的行为动力,有效地调动劳动者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目前,许多民办高校仍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法。普遍存在不和谐的薪酬考核,不和谐的绩效考核,不和谐的职称考核,不和谐的科考核等,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教职员工的整体绩效,缺乏客观性。如:老师普遍周课时达到20节,课时量大,没有时间搞科研;他们的工资待遇相对于公办大学相差很大,有的学校对于教师的社会保险这块都做得不完善,没给教师办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这使得很多年轻老师在学校没有归属感,他们只是把这样一份工作当做跳板,一旦有好的机会,他们就跳槽。这使得学校教师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也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学校来。教师普遍存在的这种打工心态、利益心态将导致学校缺乏发展后劲。 3完善民办高校管理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完善民办高校内部体制建设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和发展需要,制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形成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行为,保障民办高校举办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转变对民办高校的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给民办高校更多的办学空间,适当放宽民办学校的专业设置、给民办院校一些自主招生的权利,使其尽量发挥民办学校的体制灵活性和创造性。民办高校从自身出发,加强内部管理、明确产权归属、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学校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3.2调整管理层结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民办院校要端正办学理念,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去除“功利性”的办学思想,在引进公办院校的退休干部做管理层的同时,通过内外部的体制改革,同时发成本,创造一些好环境条件来吸引年富力强的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使其发挥在管理方面的才能,为民办院校的长远发展带来活力。同时需要建立起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质量与数量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不仅要从退休教师中选聘条件好的教师,也应从社会上招聘教学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有条件的也应该聘一些双师型的教师。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重视和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成为民办院校长远发展的主干力量,逐步建立起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3.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重视教师的使用和培养,在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坚持公平、公正、平等的人性化管理原则,让教师在学校扮演主人公的角色,给其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使其感受到英雄(下转第299页) 浅谈民办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戴新财徐兵 (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为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又不规范,竞争激烈,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研究和探讨民办高校管理的质量问题,对于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讲坛○ 23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