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常用实词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常用实词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常用实词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常用实词

中考常用文言文知识点积累: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页1 第

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页 2 第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页 3 第

(《望岳》)

10.见(1)看见。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

(2)拜见。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3)接见。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4)了解。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认识。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6)xiàn,引见。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11.将(1)将要。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2)带兵。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带兵的人,将领。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带领。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5)扶持。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6)拿。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7)和,与,同。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

13.尽(1)全部取得。例:利尽南海(《隆中对》)(2)尽兴。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

(3)尽头,到头。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

(4)穷尽。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5)完,没有了。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页 4 第

(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4.文(1)文章。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4)刺花纹,画着文采。例:皆披发文身(《观潮》)16.知(1)知道。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2)同“智”,聪明,智慧。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谓知类(《公输》)

(5)识别,认识。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6)觉得,感觉。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页 5 第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中考考点对应】掌握150 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1 比并列, 靠近比较, 相比及,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比吾相邻之死则已后矣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2 鄙鄙陋, 目光短浅边疆,边远的地方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蜀之鄙有二僧 3 兵兵器, 武器兵士军队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一老河兵闻之 4 病疾病, 生病疲劳, 困苦不堪辱,耻辱毛病,缺点 未果, 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 则久已病矣寡人反取病焉 5 察观察识别明察, 细究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而以察吾柑 6 彻穿透,贯通 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7 乘坐, 驾( 战车) 趁著, 引申为" 冒著" 量词sheng 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 , 历齐河, 长清车六七百乘 8 从跟从, 跟随顺从, 听从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9 当对著, 面对在, 正在占著, 把著应当(dà ng)相抵, 当作僻不当道者, 皆不及往当其南北分者 , 古长城者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募有能捕之者 , 当其租入 10 道路, 途思想, 道理, 主张道义说, 谈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伐无道,诛暴秦 11 得得到, 获得, 找到,领会收获,心得能够, 可以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吾不得而见之矣 12 定安定, 稳定平定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13 伐砍伐进攻, 征伐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十年春, 齐师伐我 14 犯侵犯触犯, 冒犯冒著 至於亚夫, 可得而犯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周亚夫军细柳 15 方方形方圆, 周围地域, 区域 石苍黑色, 多平方, 少圜太行, 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16 奉承受, 接受奉命於危难之间 17 负背, 以背载物辜负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师略施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18 赋徵收, 敛取赋税一种文体 岁赋其二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9 覆覆盖颠覆, 灭亡 中轩敞者为舱 , 篛篷覆之后值倾覆 20 更更换, 轮换又,另,还 更若役, 复若赋, 则何如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 21 故缘故, 原因故意, 特意所以,因此旧的,原来 既克, 公问其故桓侯故使人问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克之 22 顾看望, 拜访回头看,看见,环顾 三顾臣於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王顾左右而言他 23 观看, 观赏观察, 考察景物,景象 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曰" 姑俟异日观"云尔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4 归返回, 归来归还归属,归依 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微斯人,吾谁与归? 25 好喜欢, 爱好

(中考)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简表

中考150字积累 1、比B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

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

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积累之常用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积累之常用实词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1)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爱 (1)名词。恩惠。(2)动词 ①加惠于人。 ②喜爱,爱护。 ③吝惜,舍不得。 ④怜惜。 ⑤通"",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②安稳。 ③安全。 ④安定。 (2)动词。 ①养生。 ②安置,安放。 ③使……安定。 (3)代词。哪里,怎麽。 3、被 (1)名词。被子。(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遇到。 ③施加,施及。 (3)介词。表示被动。(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②披散,披着。 4、倍 (1)动词。 ①加倍。 ②增加。 ③通"背",背向。 ④通"背",违背。⑤背叛。 (2)量词。照原数加一 次。 (3)副词。越发,更加, 倍加。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草木的干茎。 ③根本。 ④本业,指农桑。 ⑤稿本。 ⑥版本。 ⑦奏本。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 本。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3)动词。推究本原, 考查。 (4)形容词。原来的。 (5)副词。本来,原来。 (6)复合词。本心:指 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 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 耻之心)。 (7)介词。本着,根据。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3)形容词。鄙陋,见 识浅,庸俗。 (4)复合词。 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ⅲ、乡下人。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 低微。 7、兵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军队。 ③战略战术。 ④战争。 (2)动词。 ①侵略。 ②以兵器杀人。 (3)复合词。兵符:古 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 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 虎,又称虎符,剖成两 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 一半,以便对证。 8、病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受困。 ⑤损害。 ⑥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 ②伯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120例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 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 (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 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 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

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 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 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 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 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 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简表(优选.)

文言文150常用实词简表 1、比B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中考文言文复习必记的150个常用实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上海则在2019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分情况在当年试卷各部分中总处在底部位置,得分率始终徘徊在60%左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初三学生缺乏足够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制约了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 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语段多半是一些大家熟知的寓言 和成语故事等。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卷的“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仔细分析试题,可以发现命题老师也正是围绕着这些实词在做文章:第7题(试卷题号,下同)解释加点的词

语,命题者选择了“徙”、“去”两个实词要求解释它们各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第8题解释句子“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关键在理解“是、昼、夕”等词在句中的含义;至于第9、10题的答案,则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体会上,其前提也同样是对文本字词含义的准确把握。 由此可见积累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它是初三学生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中考课外文言文得分率的关键所在。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甚至闹出笑话来。如,第7题的“去”是“离开”的意思,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汉语中的“去”(前往或表动作趋向)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注意养成文言文实词积累的习惯,特别是出现频率高的文言文实词,一定要下功夫弄清楚所包括的义项,并记住不同义项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典型例句。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综合上海目前正在使用的三套教材,笔者觉得下列实词值得大家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岸、卑、比、鄙、兵、病、薄、踣、步、察、尝、朝、彻、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常用文言文150实词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52、即 1、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立即,马上。(项伯即入见沛公) 3、当,当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就,就是。(闻鸡鸣。即起盥栉) 8、登上帝位。(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53、既 1、尽,完。(言未既) 2、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54、假 1、不真,虚伪,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弄假成真假仁假义) 2、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4、犹“贷”,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5、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汉书?龚遂传》) 6、假如,如果。(假有人焉,举我言复我,亦必疑其诳) 55、间 1、两事物的当中。(凡天地之间) 2、中间,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指房屋的间数。(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 6、隔离。(遂与外人间隔) 7、间或。(间以诗记所遭) 8、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骨微伤,病间月) 11、间关:形容鸟声宛转。(间关莺语花底滑)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分类

高三文言文积累之常见文言实词分类汇总 一、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8、字:女子许嫁。 二、学习修养为人 1、工:擅长。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17、谅:诚信,如“友直,友谅”;相信,如“不谅人”;原谅。 18、勤:劳,辛苦,与“逸”相对,如四体不勤;努力,尽力,与“惰”相对。 19、质:本质纯真朴实,如君子质而已矣。 20、文:华美,有文采,如“何以文为”。 21、忍:狠心,如君王为人不忍;残忍;忍心,如今存其本,不忍废;忍耐,忍受,如然而隐忍以行 三、政事 1、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2、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3、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4、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5、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6、平:社会太平;平定 7、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8、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解析

【中考考点对应】掌握15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 1比并列,靠近比较,相比及,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比吾相邻之死则已后矣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2鄙鄙陋,目光短浅边疆,边远的地方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蜀之鄙有二僧 3 兵兵器,武器兵士军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一老河兵闻之 4 病疾病,生病疲劳,困苦不堪辱,耻辱毛病,缺点 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寡人反取病焉 5察观察识别明察,细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而以察吾柑 6 彻穿透,贯通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7 乘坐,驾(战车) 趁著,引申为"冒著" 量词sheng 公与之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车六七百乘 8从跟从,跟随顺从,听从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从先人还家一狼仍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9 当对著,面对在,正在占著,把著应当(dàng)相抵,当作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者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10道路,途思想,道理,主张道义说,谈论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伐无道,诛暴秦 11 得得到,获得,找到,领会收获,心得能够,可以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吾不得而见之矣 12 定安定,稳定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13伐砍伐进攻,征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十年春,齐师伐我 14 犯侵犯触犯,冒犯冒著 至於亚夫,可得而犯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周亚夫军细柳 15 方方形方圆,周围地域,区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6奉承受,接受奉命於危难之间 17负背,以背载物辜负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师略施小技,此来为不负也 18 赋徵收,敛取赋税一种文体 岁赋其二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9覆覆盖颠覆,灭亡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后值倾覆 20更更换,轮换又,另,还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 21故缘故,原因故意,特意所以,因此旧的,原来 既克,公问其故桓侯故使人问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克之 22 顾看望,拜访回头看,看见,环顾 三顾臣於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王顾左右而言他 23 观看,观赏观察,考察景物,景象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4归返回,归来归还归属,归依 归而形诸梦而其归书也必速微斯人,吾谁与归? 25 好喜欢,爱好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 (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 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 义。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 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 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常见有四种情况: ① 词义的扩大;② 词义的缩小;③ 词义的转移;④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义的缩小。古今异义在教材中大部分已有注释,如“牺牲”、“交通”等,复习时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就可以了。 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复习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活用的 字词加以归类整理,理解记忆。 二、关于文言虚词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之: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xx 刿论战》) ② xx 胜佐之,并杀两尉。(《xx 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 xx 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海初中初中中考150个文言实词.docx

附录 ( 一) 《 2016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中规定的 150 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过好号 还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 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属说素汤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 志致质众专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序 例词词义例句出处 号 ①并列,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七上) 1比②比较,相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九下) ③及,等到(的时候)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 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六上) 2鄙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七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九下) ①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坚利也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九下) 3兵②军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九下) 葛婴将兵徇靳以东陈涉世家(九下) ③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九下) ①疾病,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九下) ②疲劳,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九下 ) 4病③毛病,缺点,弊端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八上)(非考试篇 目) ④辱,耻辱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六下) 5察①明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七下) ②观察,识别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九下) 6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七上) 7乘①坐、驾(车)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七下)

150个文言实词解释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目录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