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9 自然之道

○1

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愚蠢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

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复述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释题:课题中“自然”这个词好懂,指的就是“大自然”;但是“道”字不大好懂,这个“道”字在字典里有如下解释:(1)道路;(2)技术;(3)规律,你认为“自然之道”的“道”应该作第几种解释。所谓“自然之道”,意思就是——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1-4,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孵fū化你得děi想想办法啊”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8,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幼y?u 滩tān 侦zhēn

嘲cháo 啄zhu?企qǐ

愚yú蠢chǔn 返fǎn

拦lán 鸥ōu 帽mào

吁xū彻cha

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5.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旅游筑巢幼龟

沙滩欲出又止

侦察踌躇不前

企图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情愿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愚蠢返回争先恐后

海鸥气喘吁吁补救

响彻云霄

6.要求学生标画重要词语之后,组织学生接龙朗读课文,看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教师注意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反馈读准、读顺的情况。

7.教师过渡:这个反映自然规律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深刻。文章很长,但其实只写了三个一:一个目的、一种动物、一件蠢事。以三个小标题领起,训练学生表达。

(1)谁能具体说一说这“一个目的”?

(2)谁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一种动物?(出示图片,拎出列数字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3)请几位同学以时间的推移为序,来复述这一件蠢事: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

不一会儿

8.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简缩课文内容,并笔记: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上岛之后,我们却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9.教师小结:(1)利用课件指导写字:幼啄蠢帽;学生对照课后的格子注音、临写。(2)形近字组词练习:

幼()滩()嘲()

幻()摊()潮()

啄()返()拦()

琢()扳()栏()

鸥()吁()彻()

殴()呼()砌()

板书设计:

一个目的

9 自然之道一种动物

一件蠢事

教学后记:

一个目的一种动物一件蠢事

○2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在内容上的要点,老师已经出示在屏幕上了,谁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呢?训练学生表达。

2.教师过渡:这样说,虽然有条理,但是太简略了些。看着课件,看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简略的要点说得更具体一些呢?

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上岛之后,我们却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3.学生集体表述。

4.教师过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读3、4两个自然段。

5.训练学生两人朗读:(1)相机理解“颓丧”;(2)着重指导对话的朗读。(3)理解泡泡: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愚不可及的,所以他显得——极不情愿。

6.学生齐读3、4自然段,教师提示其读好重点训练过的部分。

7.教师过渡:听老师朗读5-6自然段,看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到,刚才干的这件蠢事真的是愚不可及呢?

8.教师朗读5-6,学生检索可以例证“愚不可及”的句子。

9.学生表述,教师承接:

(1)不懂装懂,救了龟群的侦查兵,这就叫做——愚不可及;

(2)施小善,而铸大错,引来成群的食肉鸟,这就叫做——愚不可及。

10.教师过渡:这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已经粉碎了当初美好的愿望,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又如何表现的呢?看一看7、8两个自然段,跟老师说一说。

11.学生检索句子,教师指导朗读:读出紧迫感、沉痛感。

12.教师小结:(1)补救得过来吗?后悔得过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做事不遵从自然规律,极有可能事与愿违。利用食肉鸟的叫声激趣。(2)拓展狼与兔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不可违背

教学后记:

关于“颓丧”的理解

师:“颓丧”什么意思?

生:就是“垂头丧气”。

师:表演一下。生表演

他很会解释,用一个熟悉的词语来解释一个陌生的词。

生:我还有!

师:你说说。

生:是“悲伤”的意思。

师:的确有这么一层意思包含在这个词语里边。

生:我也有。

师:你也说说

生:是“失望”的意思。

师:对了,小朋友理解得真好。“颓丧”就是悲伤,失望,垂头丧气。嘲鸫到手的食物被向导抢走了,它就悲伤,就失望,就会垂头丧气。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

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简要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7个)?朗读1-5,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不禁jīn多灾多难nàn数shù千年黄河流域yù忧患huàn堤dī岸”一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7,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祸hu?乃nǎi 侵qīn

蚀shí垦kěn 亩mǔ

营yíng 扣k?u

4.组织学生标画重要词语,在标画过程中检查读准的情况。

摇篮乃至肥沃

生息繁衍凶猛暴烈

折腾叫苦不迭

忧患堤坝侵蚀

崩塌开垦毁灭

植被随心所欲经营

不折不扣数管齐下

5.教师过渡,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检查读准的情况,并相机学习:(1)引号的用法——特殊含义“表现”、“摇篮”;(2)反问句改陈述句。

6.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学生表述任务,教师检索语义:(1)启示?(2)变化?(3)原因?(4)出主意。

8.教师过渡:问题(1)我们先放一放,我们先来解决问题(2)和(3):

(1)教师点出写变化的方法:对比,学生联系3-5文本说变化,教师简缩语义:(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含沙量大、河床升高、容易决口)。

(2)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说话,体会变化。

9.教师过渡:刚才,我们仅仅只是解决了问题(2),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6自然段,自己找一找问题(3)的答案。

10.学生倾听、标画、表述,教师引导找出核心原因:水土流失。

11.学生小结主要的原因,并联系第7自然段出出主意解决问题(4),找出文章给人的启示,解决问题(1):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12.教师引导小结,训练学生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课文先写用对比的方法写了黄河发生的变化,再写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写治理黄河的方法。课文告诉我们: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气候温暖含沙量达

森林茂密————————————————————————河床升高土地肥沃容易决口

教学后记:

应该补充北京外围环境的恶化带来的沙尘暴

11 蝙蝠与雷达

○1

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横七竖八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自然界的生物,常常给人类启示。比如,人们发现青蛙的眼睛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于是发明了电子蛙眼,用来指挥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大大提高了飞机起降的安全性。

又比如,人们模仿蜻蜓的身体构造发明了可以垂直起降的直升飞机。人们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多了,后来发展成一门学问,名叫——仿生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仿生学有点联系,同学们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强调“蝙蝠”的读音。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8个)?朗读1-5,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两盏zhǎn灯隆l?ng隆声绳子上系jì着没碰着zháo”反馈倾听的情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8,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蝙biān 蝠fú捕bǔ

蛾?蚊w?n 避bì

锐ruì铛dāng 揭jiē

碍ài 荧yíng 传chuán到

模m?仿

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5.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

蝙蝠清朗捕捉

水土流失

飞蛾蚊子避开

敏锐横七竖八铃铛

苍蝇揭开推进

障碍物荧光屏

6.要求学生标画重要词语。

7.教师过渡:课文在内容上有三个要点: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一项研究与一个秘密,一种动物与一项发明,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关键句子来描述一下这“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

8.请5位同学接着朗读3-7段,找出关键句子描述“一项研究与一个秘密”。

9.请1位同学朗读第8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子描述“一种动物与一项发明”。

10.学生教师指导和课件的帮助下,整体把握并反复表述课文的要内容:

课文首先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教师小结:(1)利用课件指导写字:避揭碍荧;学生对照课后的格子注音、临写。(2)组织学生查字典;(3)形近字组词练习:

铛()蝇()荧()

档()绳()灾()

教学后记:

○2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学生个人表述课文内容要点。

2.学生集体表述。

3.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表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如果我们把重音放在这四个字上(反复研究),这句话应该怎么朗读?

学生朗读。

4.教师过渡:请同学读一读与“反复研究”相关的4、5自然段(先请两位同学逐次朗读,再组织齐读)。

5.教师指导学生照样子填表,口头表述,简缩4、5两个自然段的语义: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住,结果铃铛没响,这说明……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把眼睛蒙住不撞绳,铃铛不响探路不靠眼睛

第二次把耳朵塞上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探路要靠耳朵

第三次把嘴巴封住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探路要靠嘴巴

6.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试验结果里面,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刚才我们对于结论的表述太复杂,课文的表述却相对简洁,课文是怎么表述的?指导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后,用“不是……而是……”引导学生转换语义。

7.教师过渡:这个结论是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才得出来的,同学们,要发现点什么规律,容易吗?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特别能表现这种不容易?重读这个词语,好好体会!

8.学生重读“终于”,教师顺势引导:科学家究竟发现了一个怎样的秘密,能具体描述一下吗?9.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教师板书图解文字,帮助理解。

10.教师过渡:科学家模仿蝙蝠的这种探路方法,给飞机撞上了雷达。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能结合这个图式来讲解一下吗?

11.教师小结:(1)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相当于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你看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多少启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这都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反复研究!(2)拓展海难中海浪发出的次声波,战场上的超声波、次声波武器,渗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意识:可以用来创造幸福,也可以用来制造灾难。

板书设计:

11 蝙蝠

和雷达

嘴吧

耳朵

障碍物

障碍物

天线

荧光屏

教学后记:

读一个句子,就能读懂一篇课文

12* 大自然的启示

1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

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积累好词好句,抓取主要内容知大意,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步骤是:读提示,明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教师简要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接龙朗读课文,教师注意评价朗读,记录读错的地方,组织学生查

字典。

3. 学生自由朗读两篇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 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

殃y āng 帚zh ǒu 腐f ǔ 壤r ǎng 翼y ì 略lu a 键ji àn 鲸j īng

5. 组织学生标画重要词语,在标画过程中检查读准的情况。 扫帚 异想天开 腐烂 枯枝烂叶 土壤 栖息 捕食 繁殖

制服 机翼 机毁人亡 惨祸 关键 轻而易举

6. 教师过渡: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仅仅满足于认识一些生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们

能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阅读提示里边提出的任务。老师读一读阅读提示,你仔细听,看阅读提示里面提出了几个任务。 7. 学生表述任务,教师简缩语义:(1)主要内容?(2)启发?(3)划句子,抄下来。 8. 教师过渡,组织学生依次完成三项任务。

9. 教师引导小结,训练学生其有条理地、反复整体表达:《“打扫”森林》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老师》写的是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篇课文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教师拓展一些仿生学的小故事,推荐一些仿生学的书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1 口语交际三: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扩大口语交际的面

提升口语交际的质

教学重点:听、说、写三结合,写一个环保小话剧的片断 教学难点:在评议互动中,提升说话的水平

教学创新点:尝试运用“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案例示范、师生评议”等策略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这一个单元里边,咱们学习了四篇课文,谁来给咱们列举列举?学生列举。2.教师过渡: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大自然的启示”。文章写得都很吸引人。不说别的,有几个课文题目就很吸引人。这些题目都很会制造问号,比如:《蝙蝠和雷达》,蝙蝠是动物,雷达是仪器设别,这两者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怎么就弄到一块去了呢?一下子就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了一个问号?你要弄明白,你就得把课文好好读一读。你搜集到的小文章,题目是什么呢?

3.抽取两个小组来报题目,教师评价其口语交际表现:音量、形象、流畅度。

4.教师过渡:同学们能围绕大自然这个主题,搜集到这么多的小文章,很不错。我知道,这些小文章可能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的:读书、采访、上网、观察,那么你的小文章采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你能用这个句子规范地表达一下吗?

在开展“大自然的启示”的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_______,搜集到一则小文章《》。5.抽取一些学生反复表述,加深印象;学生笔记。

6.教师过渡:刚才,咱们同学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小文章。你最想听谁说一说呢?

7.学生表述想法,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发出邀请,促成一次简单的交际:(1)邀请的人要使用祈使句;(2)被请到的人要答谢。

8.教师再邀请一位学生所说一说。

9.教师过渡:两位同学都说了自己搜集到的小文章,很了不起。你有没有听听明白,或者有没有什么疑问,需要向这两位同学请教一下呢?促成第二次生生交际。教师采用角色转换、范例引导的策略,提示学生有礼貌地回答和随机的应对。

10.教师小结:口语交际不仅需要流畅表达,还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刚才的一轮交际活动中,我觉得……表现的相当棒,因为……。老师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通过阅读,也搜集到几个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样?

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用手握住鸡蛋使劲地捏,怎么捏也捏不碎。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薄薄的鸡蛋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把压力均匀地分布到蛋壳的各个部分了。设计房子的建筑师们,从中得到启示,他们在设计房子的房顶时候,就使用了鸡蛋的这种“薄壳结构”,既节省了材料,又提高了房顶的抗压能力。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

○2

习作

教学目标: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在评讲中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

教学重点:引导观察,指导表达,让学生围绕要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教学创新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进行了口语交际。这节课,我们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究竟要求写什么呢?听老师读一读课本49页习作部分的一段话,想一想:究竟要写什么?

2.学生表述,教师指导减缩语义:发现、经过或者心得,解释心得。

3.教师过渡:不管是写发现,还是写经过,或者是写心得,首先必须写一样东西,你说需要写什么?

4.学生表述,教师拓宽学生的思路:先写事儿,最后再写一点发现、启示或者心得。

5.教师运用例文引路:

八千岁是开米店的。为什么叫他八千岁呢?熟知他的街坊说是因为八千岁是靠八千个铜板的本钱起了家。

八千岁没开米店之前,他过得很苦,可是开了米店之后,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么些年下来,腰里的钱包就鼓起来了。他有多少钱,没人知道底,反正小镇上的人们说他是小镇的首富。

八千岁是首富,可使他并不摆阔。他每天穿的衣裳,都是用便宜布料做的。他吃的也不讲究,一天三顿,顿顿吃锅盔。为什么?锅盔便宜!

可是最近的一件事,把八千岁给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且听我慢慢说!

因为和日本人打仗的关系,镇上驻进一支部队。领头的是个什么团长,老百姓背地里都叫他舅舅太爷。为什么叫他舅舅太爷呢?因为小镇上习惯于把那种难惹难缠的人叫舅舅。有人要耍横了,就有人说:“你讲舅舅理了,我不跟你说了,我认输,我低头,怎么样?”也不知道,舅舅为什么会得罪这小镇上的人,反正舅舅这个词在这个小镇上就是蛮不讲理的同义语。

舅舅太爷的部队驻在小镇上,得花钱哪。这舅舅太爷一想到钱,就盯上了八千岁。他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八千岁米行的几船米给扣押了,愣说是八千岁要运到日本人占的地方,要去资敌。资敌可是汉奸行为,要枪毙的。一安上这个罪名,舅舅太爷就把八千岁给捉到牢里边去了。舅舅太爷并不打算一枪毙了这个富的流油的米行老板。他为的是敲一笔钱。八千岁

的儿子求爹爹告奶奶地托人前前后后送了三次钱,把家底差不多掏了一半出来,舅舅太爷才放了八千岁。

八千岁一出牢,回到家才坐定,他儿子问他:“爹,你饿了吧,我给你买两个锅盔去!”八千岁一听,把桌子一拍:“别吃那便宜货,给我到翠云居叫一桌!”翠云居可是小镇最高档

的饭馆,叫一桌的钱可供小户人家过十天半个月的生活呢。八千岁怎么变得大方了呢?可能是经过这次生死劫,想明白了吧: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打来,死不带去,成天守着它,岂不是白活了一场?

6.学生拎出关键句子,教师小结:抓好这两句话,你就能写好这一篇作文。学生完成作文底稿。7.教师批改作文底稿,选出一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1)用好词,写佳句,有顺序——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写好中心句和过渡句。(2)修改一到二处毛病。

8.学生修改各自习作底稿,上交,教师批改评级。

○3

我的发现: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1.教师简单导入,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件所示的三个句子,教师提示其根据书本与原文对比后说一说,缺少了什么词。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之间有的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3.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小结:这些词,都是副词。有的小朋友一听到这个名称——副词,就要问了:老师,名词我懂,比如“电视”;动词我懂,比如“跑”和“跳”;形容词我也懂,比如“美丽”;代词我也懂,比如“我和你,他她它”;副词起什么作用的啊?咱们读一读句子,就明白了。

4.教师逐句指导朗读,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1)第一句要求配上一个呼吸来读,体会“终于”的作用。

(2)第二句要求配上一个皱眉摇头的表情来读,体会“根本”的作用。

(3)第三句要求配上一个眼神来读,体会“居然”的作用。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三个副词:……。副词,像一个情感开关,能够增强或者减弱情感。

学生练习:

填入适当的副词,增强表情达意的效果。

我等了好久,学校的大门终于开了。

“如果不是那个叛徒告密,敌人根本就不可能发现我们藏身的地点!”

这个小不点,居然能够把一大桶水提到二楼来,真是了不起。

6.听写12课词语,批改,改错,对照课堂听写本用铅笔圈化曾经错过的词语在“词语盘点”。

○4

日积月累:与“农业生产、天气变化”相关的谚语

1.教师导入:这一个单元里边,咱们学习了四篇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的课文,谁来给咱们列举列举?学生列举。

2.教师过渡:要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不仔细观察不行。我们的老祖先,经过仔细的观察,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多与农业生产、天气变化相关的启示。第50页的日积月累就提供了几则这样的谚语。跟老师读一读。

3.教师教读。

4.邀请中下生接龙读,教师逐句纠读。

5.教师组合纠读学生发生过读音错误的字、词。

6.再次邀请中下学生接龙读,反馈是否真正读正确了。

7.学生自由读,背诵。

8.学生默写诗句,教师要重点督促8个中下生认真准备、认真默写。

9.教师组织第三单元词语拼写检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9 ai ei ui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ai ei ui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ai ei ui 的四声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果园。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 2.教师引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 3.教师引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 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1.教学复韵母a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 (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3)四声练习。 (4)拼读练习,巩固发音。 2.迁移方法,学习ei。 (1)看图说话引出ei。 大家看,小弟弟和小妹妹们围成了一个圈,是不是呀!在老师刚才的这句话中有两个音,请同学们注意听:mèi wéi (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3)四声练习。 (4)拼读练习。 导学:e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刚才的mèi、wéi,谁会把其他声母和ei 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吧! 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课件出示第40页e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3.运用规律,合作学习ui。 (1)教师引学:打电话引出ui。 我们今天的第三位朋友在哪里呢?打个电话催催吧!谁会打电话(师做打电话的样子)?丁零零,丁零零。生:喂,你是谁?师:我是今天单韵母请的客人,你们别急,我马上就到,再见。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课告诉我们:劳动能创造幸福,为他人带来好处,就是幸福。 《去年的树》让我们了解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只会笑是永远不够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习作”以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写作、讲述、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童话带来的乐趣;“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也围绕“童话”这一专题安排内容,通过交流、积累、合作探究,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 3.以四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4.积累词语、句子,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5.能撰写童话,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童话。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通过谈话激趣、故事导入、配乐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 4.以所学的课文和读过的童话故事为研究材料,分组讨论、归纳,掌握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提升写作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 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有3篇课文、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和语文园地三。 课文包括《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小公鸡和小鸭子》讲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故事;《树和喜鹊》讲的是树和喜鹊有了邻居后,彼此不再孤单;《怎么都快乐》讲的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多个人有多个人的快乐,反正怎么都可以快乐。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请你帮个忙”,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学情分析 课文教学是一年级课堂的重要部分,不仅需要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向学生传递着生活中的道理,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此外,课文篇幅也在逐渐加长,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且写得正确、端正。学会自主识字,学习并能运用音序查字法。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表达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学习,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2、鼓励学生彼此之间多多交流,同时鼓励他们大胆、主动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3、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使他们喜欢上学习汉字,同时培养其积累汉字的好习惯。 2、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从阅读中收货精神食粮。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之间交流等方式,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文要传达的思想内涵与学生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相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 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诗歌,体会冰心诗歌的语言美,进而理解诗歌的内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冰心的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漫、涛”2个生字,会写“藤、躲”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波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3.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繁星》诗集)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呢? 2.让学生简要说说对《繁星》的了解。 《繁星》是一部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唱出了爱的赞歌。冰心赞颂母爱,

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 3.作者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著名的诗集有《繁星》《春水》,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每首诗歌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汇报主要内容。 (1)《繁星(七一)》主要回忆作者儿时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情景。 (2)《繁星(一三一)》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繁星(一五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 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三、品词析句悟情。 (一)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繁星(七一)》。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诗句体现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这句诗写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旺盛的菜园,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诗人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盖上,感受着母亲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诗人儿时的趣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生活、对母爱的难以忘怀之情。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读了这句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

5小公鸡和小鸭子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2.了解小鸡、小鸭。(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

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检查生字。师: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出示生字词: kuàirzhuōjízhíyān sǐtōu tōu dehūshēn 一块儿捉不到急得直哭淹死偷偷地忽然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也—他—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也”是独体字。跟着老师书空笔顺:横折钩、竖、竖弯钩。出示生字“他”“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教案

1.认识“漫、涛” 2 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 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 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 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 —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 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 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 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 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板书诗题:《元日》。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 3.写出下面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秋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5.给下列字注音。 屠()苏() 欲()魂() 牧()异()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 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 (1)“除”是什么意思? (2)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了解作者王安石。 (2)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__________________ 符: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诵读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 诗人们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诗,那一首首优美的诗,就像一串串璀璨的珍珠。现代诗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2.你最喜欢的诗歌是什么? 3.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冰心的三首小诗。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冰心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小诗风格晶莹清丽、软柔俊逸。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春水》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繁星漫灭藤萝膝上波涛 3.重点指导书写:“藤”和“膝”右下方不是“水”,而是五笔写成的“”。 4.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诗歌,体会韵味。 1.学习《繁星》(七一)。 (1)自由读诗歌,边读边体会。 (2)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3)“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童年的那些事。)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出示图片,配乐朗读诗歌。 (6)试着背诵诗歌。 (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请你归纳一下。 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请你按照以上思路来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 2.交流自学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①朗读诗歌;②想象画面;③品读体会;④练习背诵。 (1)出示第二首诗,交流: 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星星的光、花的香、思潮里波涛的清响。)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大海的热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读激情 教师配乐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 ai ei ui 教学目的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ai ei ui三个音节。 教学重 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教学难点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 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 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 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 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 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 ei ui ”。(板书) 二、互动学习 (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 。教发音方法。(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 t n l )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二)学习复韵母ei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出示ei) 3、练习发ei的音。(指名读——师正音——齐读) 4、请小朋友看图,谁说说怎么利用图来记住复韵母ei的音和形? 5、谁能根据四声发音的方法,读出ei的四声。(出示ei的四声。自由读——指名读——当小老师读) 6、“ei娃娃”看见你们这么聪明,就打电话来把他的好朋友找来了,你们看。(课件:b p m f )。ei见到他的好朋友一高兴不知怎么打招呼了,小朋友帮帮他,好吗?(同桌试拼音节——指明领读——师生对口令) 课中操 (三)学习复韵母ui 1、小朋友,老师想问一问,你们都会打电话吗?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我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孩子。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了几个复韵母? 生:两个,ai和ei。 师:不对呀,妈妈听说你们要学三个复韵母呢,快放下电话问问老师去吧! 师:对,我们今天还要学一个复韵母,可是你们已经学会了,就是“喂”。(出示ui)“喂”是ui的第二声。(师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2、现在你们谁能说一句,里面有“ui”这个音的话?(随机出示ui的四声。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3、你们可真棒!“ui娃娃”高兴的不得了,让他的好朋友乘飞机赶来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 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 (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 (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 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 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 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6.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 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 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 是一张精致的弓。)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碧绿色,一半呈现红色。在月色 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 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