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7、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军事: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册封: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设置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和亲: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中宗时,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合议

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难移

时间:从唐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原因:1、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先进劳动力和生产技术。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南方社会安定。4、政府的支持。

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科技,重用人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10、隋朝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隋炀帝605年开始

概括: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27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1、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一、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 伴侣bàn lǚ 小楷xiǎo kǎi 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迭起diéqǐ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捆kǔn 咳嗽késo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ròu 薪金xīn jīn 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 吩咐fēn fu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不以为然bùyíwéu 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气魄qìpò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liú 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榜样bǎng yàng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6.《老山界》 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精选(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精选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它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和五大水系。在位时修筑的。 2.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人物)时,__的创立,标志着__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4.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和,重视兴修水利。 5.唐朝手工业: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6.唐朝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_______规模宏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7.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8.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_______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0._______年间,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1._______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逼近。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__。 12.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__ _的局面。 13._______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4.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史称“_______”。 1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局面的延续。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6.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赵匡胤夺 取政权,建立北宋,以为东京,作 为,他就是。 17.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 ,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解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上)解读 吴城一中袁国良 一、教材基本框架: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按历史发展的线索由远及近依次展开,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虽然整套教材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但是并不完全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教材更加关注的是那些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具有典型意义的“点”。也就是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的呈现方式,是按照时序分设单元,在单元的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课文前设: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课文旁设:相关史事:提供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叙述、历史小故事、人物赏析等。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人物扫描: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具体的介绍。课文后设:课后活动:以形式灵活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介绍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使学生观察、感受历史情境,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教材内容的总量减少,但为使历史发展线索更为清晰,更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如:?一些朝代的历史,例如东汉、两晋、五代时期的内容,使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得以贯通,前后相连。 ?一些反映历史上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史事,如东汉、隋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 )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 B ) 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 3. 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在分给大伙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 A ) 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 C.棍棒D.硬质土块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C )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 5.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 C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右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D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7.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C ) A.元谋人时期B.北京人时期C.河姆渡时期D.尧舜禹时期 8.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A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9.“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C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分类专题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分类专题复习 【一、时代特征】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宋元: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盛世危机) 【二、统治措施】 一、隋朝: 隋炀帝奢侈、残暴。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在618年,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唐太宗统治措施: (1)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 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称为“贞观之治”。 2.武则天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整顿 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 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安史之乱: 唐玄宗在位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节度使势力日益 膨胀。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三、宋朝: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a.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集中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长 官,并三年一换;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四、元朝: 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今天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来源于元朝。 五、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4.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六、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 1.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政 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 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目的、影响 3.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统治者认为…… 2.当时西方殖民者…… 实施只开放广州,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之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之最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4、北京人遗址的地位: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6、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7、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8、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9、祖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10、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 11、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半坡居民 1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被尊称为“大禹” 13、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4、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1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7、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18、春秋诸侯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19、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20、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2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23、战国时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2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25、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7、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于秦朝 28、、“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 30、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西汉 3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32、两次出使西域:张骞 33、纸最早发明于西汉 34、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人是华佗 35、医圣:张仲景 3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写的《史记》 3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38、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9、曹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 40、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41、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4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 4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是祖冲之 44、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45、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汇总 目录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的传说 单元综合与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单元一学科历史年级七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能正确找到元谋人、北京人遗址,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视频《中国有个周口店》,引入课题。学生听歌曲看 视频,感知古 人类的发展历 程 创设情景、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通过地图介绍我国境内在不同时期的古人类 遗址。 (2)介绍元谋人并让学生回答其发现地点、年代、 生活状况和元谋人发现的意义。学生根据学习 目标,自学课 本内容 学生根据课本 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整体感知 课本内容 检查自学情况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单元 1.重点词语 2.文学常识 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 4.重点语段理解 5.记叙等的表达方式 一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1.字词: 攒人迹罕至秕谷菜畦蟋蟀臃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 2.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作者的情感: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二课时: 1.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2.景物描写: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3.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4.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邵月梅 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

1.词语, 肿胀(zhànɡ)叮嘱(zhǔ)皱眉(zhòu)骊歌(lí)雇(ɡù)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掸)dǎn子 (咻咻) 气xiū xiū 2.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4.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 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 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第二课时 1.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 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2.文章语言特点: 语言平实,蕴涵哲理情感真挚。 3.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 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变化的几个 方面资料

教材修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修 订情况(2)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修订情况(2)本文所说的修订指的是部编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9年8月第3次印刷版本相对于2019年6月第2次印刷版本所做出的修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修订情况(1)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1.副标题“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修改为“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单元导语中“磨制工具”修改为“磨制石器”,“距今四五千年时”修改为“距今五六千年时”,并补充“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第1课 3.第一段增加“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4.第2目标题“北京人的发现”修改为“北京人”。 5.“此后,又相继发现……”修改为“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现……”,“四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修改为“四个头盖骨化石”。 6.原“北京人的特征”一目取消独立性,删掉标题。

7.增加了新的一目“山顶洞人”,原为知识拓展内容,进入正文部分。 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8.增加了一条“相关史事”,据原来的“知识拓展”栏目内容改写,在挖掘时间的叙述上有变化,且将“钻孔技术”修改为“挖孔技术”。 9.课后活动“比较一下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删掉了,替换为“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看看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顺序有调整。 10.知识拓展更换为“碳-14年代测定”。 科学家发现,凡是和大气中的CO2进行过直接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包含碳-14。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生命过程一旦终止,与大气环境进行交换的活动即告结束,不再补充碳-14,而且已有碳-14的水平值会按每573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减少。通过测定标本现存的碳-14水平值,并与原有水平值比对,就可以得出生物死亡或停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元 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地点:云南元谋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 地位:直立行走。 工具:打制石器;用火:天然火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特点: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 用火:人工取火 距今约6000多年 河 姆渡居 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 房屋:干栏式建筑 (优点:通风、防潮) 农作物:水稻 工具:磨制石器 陶器:黑陶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最重要)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原始农业的发展: 1.我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兴起的区域: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出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 (1)房屋的结构不同;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陶器不同:半坡用彩陶,河姆渡用黑陶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炎黄联盟 1. 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炎帝,结成炎黄联盟。 2. 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3. 形成华夏族。 4.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黄帝的贡献 炎帝:原始农业、手工业、乐器琴瑟、天文历法知识; 黄帝:衣食住行、军事。 下属仓颉发明文字; 妻子嫘祖养蚕抽丝 禅让制 代表人物:尧舜禹 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有才能的人)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的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宗亲、功臣 含义:将宗亲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并定期纳贡。 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贵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汇编大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汇编大全 作者杨振宁,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质疑》《曙光集》 2、注音 原子弹弹琴 大厦厦门 鲜为人知新鲜 燕山燕子 殷红殷实殷其雷 3、同音 shǔ名假 yáo言摆 xūn日陶衣草 yíng绕光火虫 4、词语释义,解释加点字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尽瘁:竭尽劳苦 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脊,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孺:小孩 仰慕:敬仰思慕 骄人:值得骄傲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友:亲密的朋友 5、词语辨析 彷徨犹豫 摆脱解脱

第2课说和做 作者臧克家,诗人闻一多先生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烙印》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1、字音识记 而不舍(qiè) 穷年(wù) 果(shuò) 头(shū) 序(zhì) 越(zhuó) 2、注音 救济人才济济 气冲斗牛战斗 校补学校 漂亮漂白漂泊 3、相似字 然hè姓hǎo 呕心血lì精图治lì雷风行lì 有神jiǒng乎不同jiǒng 4、词语释义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元,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沥,滴。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一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独裁:这里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接连。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5、词语辨析 呼喊呼唤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

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 考标要求:(齐读)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理解道德教育:自尊自强) 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理解法律教育:权利和义务) 3.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理解) 考点梳理:(默读) 1、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近年来,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具体措施: (1)实施异地高考政策。 (2)我国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3)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住宿费。 (4)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行“营养餐工程”。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完善的教育法规。

(7)号召社会力量如希望工程、春蕾计划。 4、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答:①可以向村委会或居委会反映情况。②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请求帮助。③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答: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7、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长大”意味着能够分清美丑,明辨是非,能够抵制不良诱惑。既敢于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也能自觉遵守合理要求,能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8、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办? (1)面对不良诱惑,长大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管住自己,提高自控能力。 (2)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3)培养正当有益的兴趣爱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大全复习

第1课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质疑》《曙光集》 1、字音识记 2、注音 原子弹弹琴 大厦厦门 鲜为人知新鲜 燕山燕子 殷红殷实殷其雷 3、同音 shǔ名假 yáo言摆 xūn日陶衣草 yíng绕光火虫 4、词语释义,解释加点字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尽瘁:竭尽劳苦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脊,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孺:小孩 仰慕:敬仰思慕 骄人:值得骄傲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挚友:亲密的朋友 第2课说和做 作者臧克家,诗人闻一多先生高徒,被誉为农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1 、字音识记 而不舍(qiè) 穷年(wù) 果(shuò) 头(shū) 序(zhì) 越(zhuó) 2、注音 救济人才济济 气冲斗牛战斗 校补学校 漂亮漂白漂泊 3、相似字 然hè姓hǎo 呕心血lì精图治lì雷风行lì有神jiǒng乎不同jiǒng 4、词语释义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元,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或耗尽心思和精力。沥,滴。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拜,分立两旁,称为“排衙”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一而深。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独裁:这里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迭,屡次、接连。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5、词语辨析 呼喊呼唤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