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复习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复习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复习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复习

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知识要点复习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⒈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

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必须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⒊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⒋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半透膜: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浓度差:细胞液和

外界溶液有浓度差;

⒌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⒍质壁分离的本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

⒎质壁分离的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⒏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⒑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液泡体积变小;

⒒质壁分离状态下: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间充满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⒓若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则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⒔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失水过多失活,无法看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⒈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⒉20世纪初: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⒊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⒋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

态统一结构; ⒌1970年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⒍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基本内容包括: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③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④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⒈自由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乙醇,乙二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

⒉协助扩散①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⒊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⒋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

⒌主动运输①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⒍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或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⒎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⒈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鲜时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

⒊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①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③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⒋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⒌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⒍酶的本质: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称核酶);

⒎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

⒏酶的特性:①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酶具有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 ⑤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⒈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糖类;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⒉ATP的名称:三磷酸腺苷; ⒊ATP的结构简式:A—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

⒋1个ATP分子中含有:A:1个;P:3个;~:2个; ⒌ADP:二磷酸腺苷;Pi:磷酸; ⒍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 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细胞内的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含量降为0即意味着细胞的死亡;

⒎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⒏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

第3节:ATP的重要来源——细胞呼吸(重点内容)

⒈有氧呼吸①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②主要场所:线粒体; ③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④过程:酶

C6H12O6—→2CH3CO COOH + 4[H] + 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酶

2CH3COCOOH + 6H2O—→6CO2 + 20[H] + 少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酶

24[H] + 6O2—→12H2O + 大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内膜) ⑤总反应式:酶C6H12O6 + 6*O2 + 6H2O—→ 6 CO2 + 12H2*O + 能量(2870KJ,转移至ATP 能量1161KJ,生成ATP38mol);

注意: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

⑥相关小结:Ⅰ有氧呼吸CO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 Ⅱ有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

Ⅲ有氧呼吸H2O参与反应在第二阶段,H2O的生成在第三阶段; ⒉无氧呼吸①场所:细胞质基质;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 ②过程:酶

C6H12O6—→2CH3COCOOH + 4[H] + 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酶

2CH3COCOOH + 4[H]—→ 2C3H6O3 + 少量能量酶

2CH3COCOOH + 4[H]—→ 2CH3CH2OH + 2CO2 + 少量能量③总反应式:

C6H12O6 —→ 2CH3CH2OH + 2CO2 + 能量(212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 或酶

C6H12O6—→ 2C3H6O3 + 能量(196.65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 ⒊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

⒋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⒌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CO2和CH3CH2OH的检测

①CO2 + 澄清石灰水—→浑浊;CO2 + 溴麝香草酚蓝—→黄色(颜色变化过程:蓝色→绿色→黄色); ②CH3CH2OH + 重铬酸钾+ H+→灰绿色(颜色变化过程:橙色→灰绿色); 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单元知识点总结 摘要高中如何复习一直都是学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rarr;组织rarr;器官rarr;系统(植物没有系统)rarr;个体rarr;种群 rarr;群落rarr;生态系统rarr;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

(完整版)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_______,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________。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 肽键:__________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_________— ________x18 5 、核酸种类:______和______;基本组成元素:_________。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 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R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_____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_____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_____糖。 11、脂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种) 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 (1种)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____,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____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__________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_______。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知识点重点梳理总结5篇

高一生物知识点重点梳理总结5篇 高一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2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基础知识点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兴奋,并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种类: 2、反射: 定义: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应答。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就有的,低级的神经中枢(脑干、脊髓)参与完成, 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如: 反射种类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参与完成,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如:3、: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 组成():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功能等归纳为下表: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

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 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 殊结构 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化 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有感受器传至神 经中枢 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 与综合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 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 体等 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的 反应 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均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完成反射的条件:、。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2)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实现的 突触:包括、、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 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的,只能是:→ → (上个神经元的→下个神经元的或) (3)兴奋传递过程的信号转化:→ → (4)神经递质的种类:、 (5)神经递质的作用: (6)神经递质的去向:、、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高中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 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 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施旺(Theodor Schwann) 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最新高一生物知识归纳要点答案

高一生物知识归纳要点答案(有些答案还是要翻书的,书放在手边再对答案) 1.1 1、病毒活细胞寄生蛋白质 2、基本单位 3、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组织器官 5、系统细胞个体 6、细胞 7、同种生物 8、所有的种群 9、群落无机环境 10、细胞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1.2 1、低倍镜视野中央 2、转换器

3、遮光器反光镜 4、细准焦螺旋 5、将遮光器上的小光圈换成大光圈 将反光镜的平面换成凹面 6、大暗少 7、小亮多 8、有长无短 9、物镜目镜 10、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1、染色体核糖体 12、施旺和施莱登 13、虎克 2.1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找的到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2、新铁臂阿童木(你懂的) C H O N P S C H O N C 0

3、斐林试剂麦果葡等量混合50~65水浴 蓝色棕色砖红色 4、苏丹Ⅲ苏丹Ⅳ 5、洗去浮色 6、橘黄色 7、双缩脲试剂 8、留出一部分样液蓝色紫色 9、碘液蓝色 2.2 1、氨基酸 20 氨基羧基 R基通式(略) 2、脱水缩合肽键 3、免疫 4、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 5、n-m n-m m m 2.3 1、脱氧核苷酸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 2、ATGC

3、核糖核苷酸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 4、AUGC 5、5 8 4 4 4 4 C H O N P 6、甲基绿吡罗红 7、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剂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8、RNA 红色 DNA 绿色 这句话改成: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在细胞质中。 2.4 1、C H O 2、葡果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 3、淀粉纤维素。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4、还原性糖:麦果葡(其实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性糖) 5、脂肪起到保温的作用、还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6、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成分 7、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 活细胞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了解)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的)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 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细胞融合实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形成) 利用原理:膜的流动性 两种方式都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跨膜,通过囊泡的形式运输。 五、影响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条件 1、自由扩散:内外浓度差 2、协助扩散:内外浓度差、载体数量 3、主动运势:载体数量、A TP量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植物没有系统)7个体T种群T群落T生态系统T生物圈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7低倍物镜观察7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7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 面镜 ★ 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 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卜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 )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 病毒和RNA 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 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 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 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0、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 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0、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是打基础的时候,那么相关的高一生物知识点具体有 哪一些呢?下面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 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

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归纳 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 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 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 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 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 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 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 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 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 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 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3.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 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 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 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高一必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必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基础知识填空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本基 础知识填空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惠州七中许秋容 《必修一》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蓝藻细胞内含有_______和_______,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3.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9种)等称为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等被称为微量元素,____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 是主要的能源物质;_______是直接能源物质,_______是主要储能物质;除葡萄糖外,常见的单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脱氧核糖;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常见的二糖有_______、_______和乳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_______是最常见的多糖,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6.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_______,有些含有P和N;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比糖类少,而氢的含量则_______;常见的脂质有_______、_______和固醇等,固醇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D等。 7.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_______;组成多糖的单体是_______。 8.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就是_______;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大约有____种;其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氨基酸的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_______,有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①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 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最新2019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 或RNA 4 、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 、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 、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 、O 、N 、P、S、K、Ca 、Mg ②微量无素:Fe、Mn 、B、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H 、O 、N 、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 、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 、(1)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 反应。 (2) 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 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 A 液,再加 B 液) NH2 1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C—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12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13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 形成的肽键数= 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 、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