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价值管理)价值管理

(价值管理)价值管理

(价值管理)价值管理
(价值管理)价值管理

内部控制、价值管理和企业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价值最大化上升为公司整体的管理思想,价值管理作为一种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逐渐成为企业现代管理实践的最佳模式。1985年,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价值、价值链以及价值管理的思想,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被列为现代先进管理思想,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但其更多的是基于静态的概念分析,和对企业价值管理的常态描述,主要针对在某一时点如何进行价值定位、价值创造。现实中的情形与波特的理论构建有一些区别,因为企业总是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并且这种变化的趋势有愈来愈快的趋势,所以企业必须在动态中进行价值管理。着重考虑如何在时变过程中动态地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即企业如何持续地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自身整体价值增加,这就是时变过程中企业的价值管理问题。显然,引入时间变量之后,我们有必要在波特竞争理论的基础上作出新的探讨,拓展企业价值管理的理论研究——着眼于持续地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自身整体价值增加,以使理论更接近现实世界。

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nexus ofincomplete contracts),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是不同的要素投入主体之间组合的一组契约,这组契约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不同的要素投入主体可能拥有不同的偏好、资本、技能、信息和禀赋,理性的要素拥有主体参与到企业的契约中,向企业贡献自己的资源,以试图从企业的运营中获得回报。这组契约治理着企业发生的各种交易,使得其企业内部发生的交易费用低于由市场组织这些交易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但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这组契约通常又是不完备的,所以相对于市场而言,企业的契约是一种不完备契约。为了在取得低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存在一个控制机制,来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这可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而林钟高等认为内部控制应该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利益关系,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特定利益机制的根本性制度。

实际上,无论是为了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还是为了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利益关系从而保障各利益主体的特定利益,都离不开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在涉及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其不同的主要互动对象的要求,进行自身定位。最重要的是,企业要避免与互动对象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如此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必须考虑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理念应顺应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新经济、新时代下,如何创造价值,以及实现价值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和谐分配,企业如何认识和把握内部控制的职能成为关键所在,同时它也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综上所述,把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价值管理合二为一,整体促进企业价值提升成为本文思索的重要理论课题。

二、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融合研究:基于时变特征的互动性分析

进入新世纪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处在一场变革的初始阶段,这场变革已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及其运作模式。组织再造、流程创新等名词变得十分流行,企业的概念不再局限于

企业内部组织,已扩展到企业外部整个供应链上,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和立体的,成本、质量、时间、服务和环境都是促使企业赢得客户、创造价值的关键竞争因素,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不再是利润,而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竞争能力指标,这个能力指标就是“企业的价值”。如何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自从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开始,就已经成为困扰我们的世界性难题。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已经成为西方企业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着力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最大化不同,这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突出了企业价值在企业管理理念中的核心地位,立足于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强调企业的外部市场价值与内在经济价值的统一,因而企业价值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现代延伸和最新发展。正如《哈佛商业评论》资深编辑玛格丽特在其著作《什么是管理》中总结到:管理的本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价值,进行价值管理。

基于不同的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不同的企业价值观由于其对企业价值的理解和评价企业价值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对企业价值内容的不同界定,进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关于价值管理的定义和内容。汤姆。卡普兰等认为价值管理,又称为基于价值的企业管理

(Aalue-Based Management,VBM)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企业价值管理是一个管理结构,通过评价和管理企业活动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并通过股票价格的增加、股利的增长来给予奖励。价值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一种以促进组织形成注重内外部业绩和价值创造激励的战略性业绩计量行动。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说,价值管理是以价值持续创造为核心,以价值的实现和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过程。其中,价值的持续创造、增加与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两个紧密承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中心环节。价值的持续创造与增加是企业自身价值实现的前提,而后者又是前者赖以持续进行的基础。尤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这两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价值的持续创造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只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价值管理的核心理念才能具体化。正如汤谷良认为“价值管理根源于企业追逐价值最大化的内生要求而建立的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和业务过程的新型管理框架。”价值的持续创造需要找到对应的驱动因素,而这个驱动因素就存在于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之中,但是资源的相对稀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能实现企业资源相对动态配置的企业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持续创造价值的驱动要素存在于企业需要的各种要素之中,由于企业需要的要素众多,必然产生要素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发生冲突。将要素投入主体价值取向的协调融入价值管理中,再将整合后的价值管理绩效信息完整、系统地反映于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创造的价值在要素投入主体之间和谐分配。使社会了解企业承担的公共责任,成为未来价值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技术支撑是建立基于企业要素投入主体共同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企业反映和披露完整的价值信息(是一种主要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价值管理的集成信息),体现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这可能促使人们的担心,主要源于企业内部控制可能会过度而导致企业失败的问题。因为对要素投入主体价值取向的协调和使企业顺应社会公共的价值取向预期的追求需要设计一套复杂、烦琐的控制程序,以便将错弊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和行动速度缓慢、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企业失败。人们最开始往往是忽视企业内部控制,现在内部控制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可能造成“矫枉过正”,因此,如何正确地把握和认识企业内部控制职能成为理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企业制度的业主制和合伙制下,就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而言,虽说是采用市场经济模式,但因会计信息不对称性

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则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此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主要是承担因企业内部利益冲突及分工协作关系引起的相关管理职能;在有限责任公司制下,企业主体的权益所有者与债主之间以及生产经营控制者与非控制所有者之间因会计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利益冲突,相对于业主制和合伙制而言,要严重的多,由此而导致内部控制职能扩展,即对企业经营控制者和权益所有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治理职能的产生,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模式顺应了治理目标;在股份公司上市环境下,因会计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利益冲突扩展到单个企业主体与整个证券资本市场参与者之间,已经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由此内部控制模式现在出现走向统一的模式,由权威机构统一制定内控规范或指引,保证整个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制度采用国家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企业目标主要是服从国家宏观计划目标,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和治理,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直接由政府决定,由此决定了其内部控制模式主要是服从国家宏观经济计划和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目标。

由此看来,内部控制的职能,即内部控制能解决什么问题,它取决于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以及与此匹配的经济模式。换言之,在企业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下,特别是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所采用的经济模式不同,经济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不同,企业治理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同,从而对内部控制职能的需求不同,由此导致对内部控制定位不同,进而提出不同的内部控制职能模式。在当前价值管理时代背景下,由于企业是真实的社会存在,不强调企业整体要素投入主体的价值最大化,就无所谓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只有持续创造价值,以及协调和平衡企业全体要素投入主体的价值取向,保障企业要素投入主体和谐共处,才能使企业顺应社会公共的价值取向预期,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价值。建立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进行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现行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敏锐地把握住时代特征脉络,才能深刻的抓住隐藏在表象下的本质。所以,在研究内部控制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当前已经进入价值管理时代,既然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共同目标都是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两支“助力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的耦合机理:基于资源结构理论的拓展性分析

协同论认为:无论原子、分子、植物、动物乃至人类社会等各种系统,都具有协同作用。系统之所以形成,之所以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的结构,正是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协同导致有序。系统的促协力支配着系统的行为,当促协力为正值时,能促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当促协力为负值时,则破坏各子系统的相互协同作用。内部控制、价值管理是提升企业价值决策系统中的子动力系统、子信息系统,理应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要发挥两者协同作用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选择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

(一)资源结构理论的导入

在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绕不开要素投入主体的共同治理问题。由于我国的特殊经济背景,在现代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中,股东并非一个利益取向完全一致的整体,由于不同股

东拥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由于大小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同,管理当局联合大股东代表攫取中小股东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成为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研究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对要素投入主体的治理和控制问题,还必须注意平衡和协调要素投入主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问题。因为,企业这个“蛋糕”无论做多大,这都不应该影响“蛋糕”在要素投入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也是实现价值能被持续创造的驱动要素之一。“企业资源结构”有效配置理论不但是理解企业治理结构的一把钥匙,而且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它理应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互动的逻辑起点。同时理所当然,也就成为发挥内部控制和价值管理两者的协同作用研究的共同逻辑起点。

企业资源观点思想萌芽已久,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后来大体上分为资源依赖观和资源基础观。资源依赖观大致上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组织的生存有赖于其获得和保持资源的能力,如果组织能够完全控制其所需要的资源,那么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就毫无问题。但是,事实上,组织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处于由其他组织和不同社会参与者(social actors)构成的“开放系统”中。这样,获得和保持资源就意味着与控制这些资源的人发生关系,于是,与关键资源的提供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是组织存在的关键。资源依赖观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其他组织参与者认为某种资源更为“关键”,这种资源的提供者就应该拥有更大的影响或控制力,也就是说,其参与程度取决于组织对这种资源依赖的程度,权利配置围绕着关键或者需要的资源展开。总之,资源依赖观要求企业必须更多考虑那些组织生存必需的关键资源所有者的要求,这些关键资源的所有者也应具备对组织重要的权利或影响力。资源基础观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而每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资源基础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和特殊资源的获取与管理。

(二)资源结构理论:内部控制与价值管理的共同逻辑

从上文的理论回顾我们发现,企业资源观点的研究无疑丰富了资源的内涵,比起新古典理论将资源等同于生产要素是一种进步,但他们将一切能够形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都归结为“特异性资源”,未免过于宽泛和难以计量。所以,我们还是回到企业生产本身,从资源对价值创造影响的角度来讨论。

企业本质的研究始于科斯,迄今为止,关于企业本质的企业理论研究仍然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核心。科斯认为企业本质上体现为对价格机制的一种替代,继科斯之后,张五常进一步弥补了科斯理论的不足。他把企业解释为“一种契约对另一种契约的替代”,其观点已经隐含了把企业作为“契约联结”的思想。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在描述团队生产特征时,把企业当作一个不同资源投入者的联合生产过程,进一步表达了这一思想。詹森和麦克林又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联合生产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把企业定义为“一组个人间契约关系的一个联结”。法玛进一步把企业表述为“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同时提出把管理和承担风险作为两种不同的要素投入,这样就解释了现代大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状。这时,我们可以发现,主流企业理论中已经开始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位置,虽然他们仍然坚持自有物质资本所有者——股东才能充当核心签约人并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但无疑不经意间也为利益相关者融入主流企业理论埋下了伏笔。另外,继续推动企业契约思想并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格罗斯曼和哈特、哈特和穆尔。他们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构建了企业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但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企业所有权和财产所有权,而且过于强调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完全将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源提供者排除在企业之外,从这个层面上说,他们的某些观点是企业关于利益相关者观点的倒退。

至此,正如主流企业理论所说,企业中的权利或控制权的来源主要在于物质资本的所有权,那么除非企业人力资本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同时是企业的股东,否则不可能会参与企业治理。但企业演进的历史告诉我们,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并非企业权利的唯一来源,如果把企业中的权利视为运用各种资源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或者说是企业决策权,那么物质资本就因其具备的独特风险承担功能而成为权利的基础,然而随着决策复杂程度的提高,物质资本的风险承当功能对于决策成功的影响在下降,专业化的决策知识和信息越来越成为决策成功的决定因素,于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经理人员因其特殊的经营决策能力而获得了企业权利。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以上隐含假定了企业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没有与外界的资源交换和依赖关系,但是企业恰恰生存在一个时刻需要和外界进行资源交换的网络中,对外部其他资源的提供者存在某种依赖关系,这就带来了企业权利的另外一种来源——资源依赖关系。现实中关键的专家、技术人员或特殊才能的拥有者、依赖性的供应商或客户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权利的拥有者。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是权力的一个来源。这样,可以看到囿于物质资本是企业权利或控制权唯一来源的观点一开始就存在某种局限性,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控制权配置也存在着天生的狭隘性,为了适应新经济、新时代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更为广阔的企业控制权配置理论。

正是这样一种思路指引着我们继续向前,既然企业可以理解为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那么在结合了上文分析的企业权利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资源依赖关系,本文就可以这样认为,企业可以理解为“一组不完全相同的、具有特定相互依赖性的资源投入契约的履行过程的集合体”,而在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本、决策知识和信息、特殊依赖性资源等)是企业中权利或控制权的终极来源。也就是说,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企业中权利或控制权的根本来源就是企业资源拥有主体联合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源,谁掌握了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性资源”,谁就应该掌握企业中权利或控制权。也就是说,在企业的整体利益相关者中,谁拥有对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最为关键的资源,那么他就应该处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核心地位。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企业最优的委托权配置思想出发进行分析。在企业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最优委托权或控制权的配置是由资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生产中的边际贡献率越高、黏合性越大的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就应该获得最大的权力,这才能保证企业能持续地拥有关键资源,持续地创造价值。这就是企业“资源结构理论”的核心思想。那么,更进一步,在传统物质资本居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所有权结构或资本结构,而在其他关键性资源居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公司的控制权配置毫无疑问应该是基于企业资源结构。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权力结构,企业资源结构决定了企业价值持续创造以及分配,企业资源结构决定了不同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在内部控制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企业的价值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持续创造价值,拥有关键资源的要素投入主体的和谐参与就成为保障价值被持续不断地创造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资源结构理论能够成为解释企业实现价值管理的理论基础。企业中理性的资源要素拥有主体参与到企业的契约中,向企业贡献自己的资源,以期从企业的运营中获得回报。如果各资源要素投入主体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保障,则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将会退出企业契约,因此,基于全体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参与治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要素投入主体的职责,以及制定各种交易规则,对关键要素投入主体进行监督,保护非关键要素投入主体的正当利益不被关键要素投入主体攫取,实现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租金)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内部交易的公正和公平,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至此,资源结构理论作为企业资源要素拥有主体共同治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四、基于资源结构理论的内部控制的动态发展观:来自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的诠释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内外部产权的监控机理分析

沿着现代企业理论和资源基础观进行延伸分析,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nexu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是资源要素投入主体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企业是不同的资源要素所有者之间组合的一组契约,这组契约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不同的资源要素所有者可能拥有不同的偏好、资本、技能、信息和禀赋,理性的要素所有者参与到企业的契约中,向企业贡献自己的资源,以试图从企业的运营中获得回报。此时整个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比较复杂,超出了原先由要素所有者直接“监督”其他要素所有者的能力范围,因此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出现了某种分离,职业经理取代了要素所有者控制了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从而使现代企业作为一组理性的利益相关主体的产权交易契约的联结更具有代表性。要素所有者委托产权的目的是为了在产权价值保值基础上追求最大化增值,而产权价值要实现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最大化只有借助于企业这种契约才成为可能。现代企业产权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中的曲折性。这是因为,现代企业作为一组要素所有者交易产权的契约联结,其特别之处在于,契约中包含了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管理才能的使用,且按两权分离来理解,这种专用性人力资本是不归要素所有者而是归职业经理所有的。与非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可分离的产权特征相比,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产权天然属于其所有者,且无法分离,非“激励”难以调动。这种产权特性,会造成当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出现问题时。非人力资本有可能被人力资本当作“人质”而受到“虐待”。由此决定了现代企业契约只能采用一种不完全契约,换言之,契约签订之时就是有“漏洞”的。

正是因为企业的“漏洞” (不完备性),要素所有者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加上对委托产权在缺乏必要的控制时,其安全性和要素所有者追求的产权价值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要素所有者为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对委托产权进行控制。同时,鉴于现代企业内部的层级委托代理关系和团队生产特征,经营者为了有效履行产权受托责任,也需要对产权价值在企业内部的运动过程实施控制,以提高企业内部的产权交易效率。

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上述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控制机制以及代理人向委托人报告有效履行受托责任的机制。同时也必须包括这两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等其他影响其行为能力的相关因素。但委托人和代理人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互动共生的,因为双方实际上都是为了追求自身投入到企业中要素的产权价值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该目标的实现必须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然而,由于企业的要素所有者众多,必然导致各所有者的价值取向相互冲突。这种为了弥补企业的不完备性,保障要素所有者的正当利益不被其他要素所有者“非法”攫取,平衡、协调要素所有者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上述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即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全体要素所有者签订“契约”弥补企业契约“漏洞”的根本出发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是绝对存在,加上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这种契约“天生”就带有不完备性。

(二)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分析: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

据上分析,内部控制的本原可以认为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要素所有者之间为了弥补原先企业契约的不完备,保障自身产权价值能够保值增值而补充签订的(不完备)保护契约。

然而,由于企业的要素所有者众多,必然导致各所有者的价值取向相互冲突,同一类型的要素所有者内部的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可能都不一致,这种为了弥补企业的不完备性而构建的、由全体要素所有者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满足要素所有者效用最大化原则呢?是否具有实际效率呢?即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能保护、平衡以及协调要素所有者的正当利益及价值取向,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回答以下问题:(1)在动态发展的企业中,能否识别关键的资源要素投入主体;(2)对关键的资源要素投入主体负责,可能导致对其他主体都不说明责任;(3)相关的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可能通过相对完备的企业保护,股东相对则不能。这些都是目前现代企业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认为,在引入资源结构理论后,以上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相对缓解。

诚如前文,不同资源要素投入主体在内部控制中的定位不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权力的根本来源就是全体要素投入主体在联合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要素,谁掌握了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性要素”,谁就应该掌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目前来说,生产中的边际贡献率越高、黏合性越大的资源要素拥有主体就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要素投人主体。那么内部控制体系就会首先保护该关键资源要素投入主体的产权利益,如果不能首先保护其合法利益,无疑该资源要素拥有主体将会退出企业,使企业持续价值创造成为不可能。如果关键的资源投入主体利益得到了保护,此时其他要素投入主体也会要求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被关键主体攫取而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对关键的要素投入主体进行监督和控制。随着时间的变化,对企业目前是关键的资源也会变为相对不关键、不稀缺,最后可能沦为相对富余的资源。我们认为,理解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把握时间因素,提升到动态发展的高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异常关键的。

由上分析可见,内部控制体系的根本功用在于:在资源稀缺性动态变化、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中,如何来设定内部控制主体的行为规则,如何来调整内部控制主体的行为规范,以致于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以致于激励与约束企业内部经济交易中的各种行为,减少不确定性,节约交易成本。从这一意义上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各个控制主体之间为实现作为专业化结果的交换收益,因而使其财富最大化而作出的合约安排,其本质属性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合约关系规定了每个控制主体在交易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界定了控制主体在交易关系中可以做什么与不可以做什么,谁违反了这些规则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或补偿,以及衡量控制主体是否违反这些规则的标准。

内部控制是基于企业内部产权契约衍生的私人合约的一部分,由于有限理性以及交易成本,契约是不完备的,致使内部控制的演化呈现出“点状均衡”。㈣即在内部控制制定或修订的那一时刻,内部控制是静态的相对完备的。之后,随着情势的变化,内部控制就呈现滞后性而显示出动态的不完备性。在估计修订的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再进行修订,从而又呈现出相对的完备性,如此往复不止。这就意味着,作为处于这个过程中的我们,只能追求其相对真理性的认识(因为绝对真理性认识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同时,由于制度的自增强机制,使得制度的演进具有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进而在企业系统内部形成内生性制度安排机制及治理结构。于是,“点”状内部控制的持续不断,就形成内部控制的动态变迁。

五、一个总结:内部控制、价值链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系统整合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具体化形式之一。企业正是由作业层、管理控制层和战略层的价值增值活动来实现企业目标的。其中,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活动运作的组织与制度保障,它通过绩效评估和薪酬规划来激励管理人员(员工)致力于企业价值的创造,而公司战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诸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文化

如何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文化 在现代企业中,层级组织日益为项目团队所取代。项目团队作为一个任务单元,不仅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而且有助于加强员工间的交流与协作。对于项目团队的成功来说,高效的团队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项目团队文化 项目团队文化是项目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项目所在企业文化的有益补充。 (一)、项目团队文化的定义 团队文化是通过共同的规范、信仰、价值观将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对事物产生共同理解的系统。团队文化反映了团队的个性,与人的个性一样,团队文化能使我们预测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使其与其他团队区别开来。人们从事项目工作,团队文化就是他们工作的意义,以及在工作与生活中履行各自项目责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二)、项目团队文化的内容 1、人们进行交往时所被观察到的行为准则,包括使用的语言,或者为了表达敬意和态度时类似一些仪式的做法等。 2、群体规范:团队做事的一般原则。 3、主导性价值观:包括类似于产品质量、价格领导者等团队中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 4、正式的哲学:包括处理团队和其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顾客的关系时所应该信奉的意识形态,以及给予团队中各种政策指导的一种哲学。 5、游戏规则:为了在团队中生存而学习的游戏规则。 6、团队气候:团队成员在与外部人员进行接触过程中所传达的团队内部的风气和感情。 7、技巧:包括团队成员在完成任务时的特殊能力,不凭借文字就能进行传播的处理主要问题的能力等。 8、思维习惯、心智模式、语言模式:包括团队成员共享的思维框架。 9、共享的意思:团队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的自然发生的一种理解。 10、一致性符号:包括创意、感觉和想象等团队发展的特性,这些可能不被完全认同,但是它们会体现在团队的文件以及团队其他的物质层面上。 (三)、项目团队文化的功能 1、项目团队文化为其成员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团队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陈述得越清楚,人们就越认同他们的团队,并对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感觉就越强。认同感激发了对团队的责任感,使成员有理由向团队贡献其精力和忠诚。 2、文化有助于使团队的管理系统合法化。文化有助于澄清权力关系,并说明人们为什么处于某一权力地位,以及为什么要尊重他们的权力。而且,文化有助于人们协调理想与实际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3、团队文化澄清并加强了行为标准。文化有助于确定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合时宜的。这些标准涉及大量的行为,从工作时间到挑战上级的判断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XX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办法

XX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XX)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业务操作,防范资金风险,依据《XX集团有限公司资金风险管理办法》及《XX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管理权范围内的 各级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资金业务”包括银行账户、现金、存 款、融资、利率、股息分配等。 第四条本办法中“XX公司”或“XX公司”为XX 贸易直接管理的法人企业,目前为XX公司有限公司。“三级经营单位”指管理权下的全资公司和合资公司。 第二章资金管理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五条XX资金管理目标:以战略为导向,合理配置财务资源,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提高资金盈利水平,有效防控资金风险。第六条XX资金管理原则:预算控制、效益优先、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动态监控。 第三章资金管理体制和岗位责任设定 第七条XX财务部为XX资金统筹管理部门,接受XX集团有限公司及XX贸易有限公司财务部资金管理部和XX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财务公司)业务指导,负责制定XX资

金管理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办理以中纺粮贸事业部名义开展的资金业务,同时监控、指导所属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 第八条各三级经营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接受中纺粮贸 XX财务部的业务指导,并根据集团及XX贸易资金管理相关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细化资金管理办法及工作流程,同时监控、指导所属企业的资金流转及管理工作。各三级经营单位应设资金管理专员,具体负责本单位资金管理工作。 第九条资金使用单位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从责任界定上为第一责任人,不因任何原因产生责任转移。 第十条各级资金审批人须在权限内行使职权,并对所 批资金负有监管责任,超过权限的审批和授权属越权行为。第十一条出纳、资金收付、银行预留印鉴保管和网银密钥保管等岗位设置应符合不相容岗位设置原则,形成有效 内部牵制。 第四章账户管理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在与集团财务公司建立网络连接的商业银行和与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户。新增银行账户的需填报OA 由XX审批。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其他商业银行开户,需逐级上报集团财务 部审批。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在集团财务公司开立人民币存款账

谈谈对项目管理的质量

谈谈对项目管理的质量、成本、进度控制--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论文 谈谈对项目管理的质量、成本、进度控制 经过几天的“信息产业部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培训”课程的学习,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和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一般管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项目管理涉及到九个知识领域,包括: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范围管理、整体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纵观这九个知识领域的项目管理,我认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是质量、时间和成本,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 结合几年的信息系统集成工程管理的经验,通过这次培训,对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成本、进度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就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三要素谈谈我的理解。 一、质量控制 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也是一样。项目实施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所交付的项目产品的满意度。因此,对于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从项目质量的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保证及控制上进行重点控制。 我所从事的是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特别是建筑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工程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诸如信息系统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要做到质量第一,就要确实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应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步骤。根据人、材、机三大要素的管理理论和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内容。个人认为通过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技术交底来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在整个项目管理中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在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管理基本要素,保证材料设备按质、按量的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项目管中的采购管理对提供给项目实施的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同时,工程质量控制另一个重要的控制是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建筑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可以参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及施工规范以及用户的要求。 二、进度控制 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属于时间管理范畴,同时工程项目进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除工期以外,还包括工作量,资源的消耗量等因素,所以对进度状况的分析必须是综合的多角度的。工程进度拖延产生的原因常常也是多方面的,对工程进度拖延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工程项目建设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控制,进度控制不仅仅包括施工阶段,还要包括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等,它涵盖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案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选择方案 一、我国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 在我国,当前集团公司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种:报账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1、报账中心模式 这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集团公司资金收支的各种权利都集中在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各个子公司通过保障中心向母公司提交子公司的财务状况报告,提出资金需求。这种模式又分为统收统支模式和伯父备用金模式两种。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主要优势是可以对企业资金管理有一个整体性认识,对于提高资金运作的宏观战略性,提高对子公司沉淀资金的使用效率,控制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流量及其流向,最终实现企业收支平衡有着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影响各子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对于集团公司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是在集团公司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结算中心,处理各个子公司现金收支和资金结算业务,一般结算中心都设置在母公司财务部门当中,作为独立的机构行使职能。结算中心的运作原理如下:由结算中心开设一级账户,各子公司开设一级账户下的二级账户;子公司的收入都存入结算中的一级账户,不可私自挪用;有结算中心代表集团公司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集团公司的资金需求;依照集团公司的战略,统一计划,对各子公司拨付所需资金;办理各分公司

之间的往来结算,计算各分公司在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和相关的利息成本或利息收入;核定各分公司日常留用的现金余额。 3、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内部的,管理集团公司内部日常资金结算,资金筹集、调拨和运作的资金管理机构,其设置原理的指导思想是社会银行部分功能内部化,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和管理方式引入企业的管理当中。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各子公司设立内部结算账户;发行集团公司内部支票和货币;发放内部贷款;对内统一调度资金,对外统一筹集资金;制定内部结算制度,监督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银行化管理。 4、财务公司模式 在我国,财务公司一般是集团公司发展到较大规模后,由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它经营部分银行业务,除抵押放款以外,还经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财务公司还担负着集团公司的理财任务。财务公司可以通过其经营业务的便利为集团内部各公司提供专业的资信服务,为企业寻求高质量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投资机会提供信息;另外,对于扩大融资范围,拓宽融资渠道,财务公司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财务公司还可以将沉淀的闲置资金投放于其他项目,以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及管理模式的选择 1、集团公司资金管理

探讨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探讨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尽可能有效的方式取得预期成果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预期成果,但更重视的是为实现这个结果而形成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取得预期成果,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进度;控制投资;工程质量 1 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实现 1.1确保工程项目工期所带来的益处 工程项目的工期往往是整个建设或投资项目总周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工程项目如期或提前完成,控制在管理目标之内,将对整个建设投资项目如期开业投入使用取到决定性的作用。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讲,货币的时间价值将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将从投资整体上节约建设投资项目的投资成本,它不但体现了一个时间价值,同时,新的建设投资项目早日投产,等于投资实体多了一部造血机器,将为投资实体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建设投资项目的早日投入使用,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今,更能有效地抓住商机;由于项目早日投入使用降低了项目的总投资,从而减少了运行后的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从而从根本上缩短了建设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期。 1.2缩短工程项目周期的方法和途径 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和总体施工进度表。施工方案是项目实施前一个对项目建设有十分重要影响的文件。施工方案包括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工程项目安全保证措施、工程项目实施人员组织构架、工程项目成品保护方案、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方案、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表、施工单位施工资质等。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项目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审查的内容有: (1)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构架是否能满足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需要。有必要时需对施工单位的主要人员进行调查和面试,当发现施工单位主要人员不具备施工管理能力,向施工单位提出更换意见。(2)其次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等技术方案。(3)再次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进度表。审查工程进度表时,看其编制进度表时是否采用了网络计划管理技术,并在计划进度保证措施一栏中阐述了对网络计划中关键路径严格控制的措施和办法;看其在编制进度表时,是否把工程项目的分项目工程量以量化的形式反映到进度表上,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劳动力平衡曲线。(4)最后审查其编制的进度表是否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与本工程相关的其他因素一并在计划进度表上得到了反映和安排。如工程现场放线的确认程序和时间、施工图纸会审和确认的程序和时间、施工用材料样板的确认程序和时间、甲方拨付工程款的程序和时间、甲方对工程预算审查确认的程序和时间、甲方供应材料的到场时间、与其他专业队伍施工配合的要求。此项工作往往会被人忽视和遗忘。 2 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处于受控状态 控制和减少工程项目投资的方法和途径有: (1)从工程施工图纸入手,组织人员做好施工图的会审和确认工作,避免因设计失误而造成的损失;(2)在落实施工工程公司时实行工程项目的招标办法;(3)在采购建材和设备时也采用招标办法,在建材、设备选用时采用价值功能的原理进行选材。 2.1图纸会审 为了确保图纸会审工作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图纸会审前提前将要会审的工程施工图

管理者价值管理的五步骤(精)

管理者价值管理的五步骤 顶尖公司的三点经验 价值管理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比较差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哪家公司治理结构、报表质量和透明度、管理质量以及投资者关系的专业管理方面表现突出,就将获得比竞争对手高的资本价格溢价。 “仅凭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热情无法持续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取得的成功”“中国企业必须准备好从根本上改变其管理企业的方式,并将这一信息令人信服的方式传递给投资者”,BCG北京办公室经理米嘉说。全球资本市场自2000年达到顶峰后骤然下跌,在1999年~2003年,年均TSR仅为- 0.9%。随之,全球期望溢价(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内在基本面之差)迅速接近为零。但有意思的是,在平均期望溢价下降的同时,顶尖公司的溢价却不减反增。 根据BCG报告,在过去5年中,全球十大企业期望溢价增长92%,而596家总样本企业期望溢价却为-11%。同时,全球十大企业基本价值增长28%,总样本企业基本价值为11%。 林杰敏认为,这是当前选股人市场环境下投资者识别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顶尖公司是凭借什么让能力提高的投资者非常看中呢?“基本面的提升、恰当利用估值倍数、重新考虑现金派发是三个重要方面。” “基本面也就是企业业务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基本面的提升是通过投资的现金流回报和营业资产的赢利性增长两种途径实现的。“前者意味着提高过低的利润,后者则意味着增长。” “企业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看自己需要的是努力做功课提高赢利能力,还是向前进通过扩大赢利业务来促进增长。”“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家公司只能在同一时间成功作好一件事,如果企业试图实现两个目标,也就是力图实现增长摆脱亏损困境,其结局通常是哪个目标也达不到。” 基本面的提升产生现金,于是有了自由资金现金流使用的问题。自由现金流的分配带来的影响超过了自由现金流对TRS的直接贡献,例如增加公司赢利质量的可信度,显示管理层的决心等。 在以往,大多数管理者认为自由现金流的分配对总体TSR贡献不大,甚至会降低TSR,因为股东往往将这种分配看作是管理层对缺乏增长计划,无法找到有利再投资机会的承认。然而,显著迹象表明,现在的投资者对高分配的价值创造战略的喜好程度要大得多。“因为近年出现的大量公司治理与财务丑闻造成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BCG北京办公室经理米嘉认为。 “利用估值倍数就是了解估值倍数的驱动因素,往往根据经验判断行业内投资者期望的主要估值驱动因素,并积极进行引导。”林杰敏说。 “基本面价值、投资者期望和自由现金流是一个动态价值创造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BCG芝加哥办公室负责价值管理专项的EricOlsen 这样强调。 价值创造战略五步骤 关于价值创造战略,林杰敏给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提供了五点意见。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起点。”林杰敏认为至少要了解几个方面定量定性的数据。

大型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大型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概论 前言 随着中国进入WTO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励,“多元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由于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足够了解,集团企业要想全面插手成员企业的管理是不现实的。目前,以资金集中管理为主线的新一代企业管理思想正在一些大型集团企业中悄然兴起。 管理现状 资金管理思想已经引入集团企业管理很久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的资金管理思想已经不能满足集团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了。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企业对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成员企业多头开户,集团无法对资金流动实施有效监控; 资金账外循环,流向不清,信息失真; 集团部资金闲置与短缺无法调节,资金充裕的机构对闲置资金缺乏有效的理财手段,而资金短缺的机构却又向银行大量贷款,集团财务费用居高不下;

缺乏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无法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缺乏统一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资金结算、投资、融资等信息集中不起来,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资金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管理目标 通过资金运作和资金监控,实现集中资金、降低费用、加强监控和提高效率的管理目标。 集中资金 证券市场低迷、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贷款利率升高,这些因数都导致企业外部融资越发困难。集团企业只有充分调配部需求,高度集中部闲置资金,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最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降低费用 合理安排调配部资金余缺,降低集团财务费用;开展部结算,杜绝体外循环,节约部结算费用;通过外部网上银行,集中收付集团资金,减少资金结算成本。 加强监控 加强现金预算,在现金流动上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现金流出控制,做到集团资金安全阀。 提高效率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项目管理的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比较了项目管理和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对其方法进行融合。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评价项目价值,确定改进对象,优化项目活动,改善活动事项和活动步骤,从而提高项目价值。 关键词:项目管理关键路径技术价值工程价值评价 项目管理与价值工程 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它寻求的是整个项目的活动过程中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一)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VE),也称为价值分析(valve analysis, VA),是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

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用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产品或作业价值的提高,有赖于其功能与实现其功能的费用(或成本)之间关系的变化。在价值工程的实践中,不局限于对于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成本降低的追求,而是寻求一切可以提高价值的途径,其公式为: 由上述公式可得到启示,产品的生产者和作业的提供者,可从下列五条途径提高作业的价值: (1)V↑=F→/C↓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 V↑ =F↑/C→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 V↑↑ =F↑/C↓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 V↑=F↑↑/C↑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5) V↑ =F↓/C↓↓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并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有一套成熟的技术,如蒙托卡罗模拟技术,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制度汇编

第一部分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条例 第一章资金管理基本规定 第一节总则 一、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中所指资金包括公司总部及分公司和直营子公司在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中形成的所有资金收入和支出。 三、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及分公司和直营子公司。 第二节资金收支管理 五、资金支出管理 1.公司总部及分公司和直营子公司要严格按照预算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凡是未纳入预算的支出,未经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特殊批准,财务人员不予付款。 2.在资金使用上,资金支出部门应分月编制上报资金用款计划,经财务中心门审核平衡提出意见后,由主管总裁批准后,按计划执行。 3.支付资金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稽核制度和审批手续。支付物资货款时,要有购销合同、结算单、验收和入库手续;支付工程款、劳务款项时,要依据有关合同和培训的进度,以及工程审计报告等;支付对外投资款项时,要有批准的项目论证书、项目设立批准书、公司节程、合同等;发生工资性支出时,要有人力资源部编制的清册或特殊核准。 第三节银行存款和账户管理 六、公司控制的所有在中国注册的实体须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账户管理

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不得在非经营所在地开立银行账户。 七、严格依照国务院颁布的《票据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支付结算办法》办理各种收支结算业务。银行上门服务的,要与银行签订服务协议,制定往来单据交接规定和程序,指定专门的上门服务人员,明确服务内容以及传递单据的各项手续等,建立责任制。 八、银行开户手续必须由财务人员亲自前往开户行柜台办理。严禁通过中间人介绍办理企业的存款业务,严禁公款私存,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拆借资金。 九、在办理银行业务时,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超过银行存款余额的付款票据;严格控制加盖银行预留印签的空白支票和付款票据的使用,确需使用空白支票和付款票据时,要写明收款人和使用限额;不准出借本单位银行账户为外单位代收、代转款项。 第五节对外投资管理 十二、建立对外投资项目产权代表制度。产权代表作为出资人的代表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负责,按章程明确的股东或董事权限参与管理,监督企业或项目的营运状况,定期出具投资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报告以维护出资人的权益。产权代表每年应向公司有关部门提交述职报告,公司有关部门依据其述职报告考核产权代表的业绩,并进行奖惩。 十三、加强对外投资收益的管理。财务中心门必须定期编制投资收益情况分析表,详细说明各项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情况,向主要领导报告以便采取措施,督促各责任单位和部门及时足额回收收益。 第六节建立资金管理责任制 十四、财务中心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完善资金管理及核算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定期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十五、公司法人代表是货币资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董事长和财务总监是主要负责人,

如何实现客户价值的管理

客户价值管理(Customer Value Management,即CVM)是国际展览组织机构高度认同的管理理念。在我国,展览展示业在推动CVM的过程中由于概念不清、目标不明而经常进入各种误区,致使展览组织机构获取客户的成本增加、流失率升高、忠诚度降低,进而影响展览项目的长期获利能力,为有效避免展览业陷入恶性循环,借鉴国际展览组织经验俄国展览组织机构的客户价值管理可采用以下5种方法, 1.结束“普惠制”管理和服务模式 以“服务求发展”是我国展览业为适合展览市场发展要求而采取的经营思路,展览组织机构在客户服务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应尽快结束对客户的“普惠制”管理和服务模式有效改变向目标客户提供“大众化”或“均码”的展览项目或服务,放弃“用一种展览展示项目或服务去攻打整个展览市场”的战术选择,避免在最无成长性的客户上花费高额的客户服务成本,而对高价值的客户又服务不周,造成客户流失,导致展览营销目标在推进的过程中丧失方向。 2.按照客户的生命周期实施管理 “把握客户需求”是展览业永恒的主题,通过了解客户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将大大提高展览组织机构精确实施展览营销战略的能力。 展览组织机构应针对客户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培育期、确认期、信任期、弱化期以及消失期)策划与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例如,在确认期,展览组织机构需要聚焦于如何将现有客户培养成高价值客户;当客户进入信任期后,展览组织机构则要加大整合营销的力度,着手培养目标客户对展览展示品牌的忠诚度

等。 3.建设差异化的营销渠道 信息化时代,目标客户在参展决策过程中,不同营销渠道所产生的作用力与影响力也有所不同。展览组织机构要从成本效率、消费者偏好以及客户关系建立的实际能力等角度出发,建设差异化的营销渠道,有效地解决营销渠道资源配置不当、成本结构受损、客户感受削弱的实际问题。 在这方面,德国展览组织机构堪为先行者,德国的品牌展览都会根据客户行为与实际需求建立差异化的营销渠道,然后针对不同的营销渠道提供不同等级的资源配置支持。例如,德国新慕尼黑国际展览公司(MMI)将ISPO(慕尼黑国际体育用品贸易博览会)通过实施“营销渠道转换战略”,将其展览品牌成功地移植到中国这一相对德国营销成本较低的地区,实现了ISPO Munich在中国展览市场的拓展,为该公司节省了数百万欧元的成本支出,同时带来了丰厚的营销增长。 4.内部作业流程与目标客户的价值取向相匹配 国际展览组织机构的另一条成功的做法就是将展览组织机构的内部作业流程与客户的价值取向(即购买力与消费习惯)高度契合,从而使展台设计品牌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在展览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展览组织机构不断创新展览营销的方法,做到在客户服务上的针对性投资,有效控制展览营销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德国新慕尼黑国际展览公司在创新会员制,推出了Ispocard的过程中深有感触。会员卡提出“save time”(省时)、"save money”(省钱)、“enjoy

华南理工大学项目管理(试题+答案)

网络学院《项目管理》大作业 2012-2013第一学期 1.什么是项目财务评价?它与企业日常财务分析有何区别?与社会经济评价有何异同点? 答:项目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简称,又称企业经济评价。在财务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分析预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效益等财务状况,以判别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的经济评价方法,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组成部分。 用途不同,项目财务评价,一般是通过计算特定的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判断项目是否财务可行,用于投资前评价项目可行性。这是对项目而言,而社会经济评价主要是从宏观国家政策下的,项目评价可行,但社会经济评价不一定行。社会经济评价很复杂,到目前为止,不能够量化。而企业日常财务主要分对外借款、投资;对内工资的,以及公司财务状况报表,就是企业日常财务分析是日常运营中的各种分析。 2.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者有什么区别? 答:1 .机会研究。机会研究是指寻求投资的机会与鉴别投资的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初步鉴定。这种研究一般是靠经验数据估计,是匡算的,时间较短,费用也较少。 2 .初步可行性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对投资项目的关键性问题需要做专门 的调查研究,例如:市场情况、资源条件、产品方案、工艺路线、技术设备、及经济效益的评价等,需要取得较精确的数据。初步可行性研究要用半年左右的时间,估算误差一般为±20% ,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1% 。 3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 提供项目所需的各种依据。这一阶段的建设投资和成本估算误差应在±10% 以内,所需时间一年左右,费用占投资总额的1%~3% 。 3.什么是货币时间价值?其数值大小受哪些因素制约? 答:1.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后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由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断上升,故币值会随时间而降低,这便是通货膨胀。 2.数值大小会受以下因素影响:通胀:简单来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 就会造成通胀。当物价上升,货币的购买力便不断下降。

让管理者发挥最大价值的5个忠告

让管理者发挥最大价值的5个忠告!(强烈推荐) 很多管理者,经常会陷入一个处理每天琐事的怪圈里,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自身不够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决定着一个组织的成效,所以在企业中,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对自我进行很好的管理,让自己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价值。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就容易思想僵化、自我封闭、不求进取,如何保持一颗永远上进的心,就需要管理者始终保持自我革新的意识和能力,而如何做到管理者的自我革新实属不易。 当代管理者应该是这样的人:首先搞好维持管理,然后动员下属、上级、同事以及外部有关人员,主导改革,切切实实地在自己历任的各个职位上积累造福于后人的永恒财产。此外,还要努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精诚团结、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使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通过改变下属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组织中留下见证。 管理者任重而道远,必须冷静观察自己的现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解决应该克服的问题,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评价当代管理者的价值,与其根据现有能力的绝对值,倒不如根据今后成长变化的可能性。即使现在能力很高,但如果停滞不前,这种管理者也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即使现在能力不高,但灵活

变化的空间很大,这种管理者才大有潜力。自我革新,这是如今所有管理者的最高命题。 忠告一:坚定不移地改变自己 年轻的时候缺乏经验,但人们往往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饱经风霜,始知工作之艰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可是有些人又不愿努力改变自己。 无论自己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管理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必须求变。在现有环境中认认真真、不懈努力的管理者一定能实现颇有建树的变革。 管理者必须把就任新职作为一种快乐。越是自己没有经验的职位,越是把它作为自我革新的良机积极地利用起来,进行自我再开发。如果消极对待、缺乏信心、明哲保身,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都会带来不利后果。 工作很少调动,感觉到同样的工作自己干的时间太长了,这种时候为了防止出现墨守成规的现象,求得与自己没有经验的职位相同的自我革新的效果,有一个办法是下决心提高自我目标。向高目标进军,必然会促使自己努力创造革新性的方法。

集团公司大额资金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资金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等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资金是指本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含对外实施债务重组的资产和权益)。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大额资金使用是指项目投资、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对外捐赠、大额采购和对外实施债务性重组等活动(不含对外提供担保)中一次性投入或支付金额较大资金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 1、公司对外投资活动,包括对其他企业的投资或入股、委托理财、对外借款等; 2、公司的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主要包括技改项目投资等; 3、公司对外的大宗物资或者大额采购,包括固定资产购置、材料采购等; 4、公司的对外捐赠、赞助等活动; 5、其他大额资金使用情况。 第四条大额资金使用范围根据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资金支出为大额资金使用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 1、10 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支出(如捐赠、赞助、奖励、补贴等); 2、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3、10 万元以上投资及公司内部单位借款支出。 第五条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领导集体研究决策。领导集体决策是指由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等形式作出的决策。 第六条大额资金使用实行授权审批制。集体决策后,授权董事

长、总经理或财务分管领导签审。具体审批权限: 1、非生产性支出(如对外捐赠、赞助等)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 2、工程项目支出,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3、100 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投资和外部单位借款支出,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由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并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4、集团内部单位借款支出,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 第七条大额资金使用管理的前置条件 1、投资及工程项目的大额资金使用前必须有可行性论证; 2、工程项目的大额资金使用必须实行预算管理; 3、有关项目的需要报经上级公司的必须取得有关批复文件。 第八条大额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 1、支付申请:由相关责任业务部门提出资金使用意向和额度的书面申请材料,申请中需注明资金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材料,报分管领导审核和签署审核意见,再提交公司财务部。由公司财务部结合近期资金状况和管理要求,提出资金使用的具体安排或建议后,再提交至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讨论决定后做出决策。 2、支付复核:公司财务部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财务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第九条上会决策的大额资金使用事项应在会前2天内告知所有

项目管理的意义和价值_项目管理有哪些意义.doc

项目管理的意义和价值_项目管理有哪些意 义 项目管理的意义和价值_项目管理有哪些意义 项目管理的意义 第一,项目是解决社会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而解决这一矛盾的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如商家促销、政府鼓励个人贷款消费、鼓励社会投资、加大政府投资等都属于扩大需求,这类策略是我国目前为促进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主要策略;另一策略就是改善供给,改善供给需要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个性化服务和产品,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功能,而这类策略的采用,就要求政府和企业不断启动、完成新项目来实现,这也向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二,项目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主要业务手段。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形成新的科研成果,新的科研成果需要通过一个项目的启动、策划、实施、经营才能最终变为财富,否则,知识永远是躺在书本上的白纸黑字。因此,从知识到效益的转化要依赖于项目来实现,企业买专利、搞预言,最终都需要通过项目实现利润。 第三,项目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载体。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企业的战略目标都需要通过一个一个成功的项目来具体实现。成功的项目不仅能够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利润、扩大企业的规模,而且能强化企业的品牌效应,锻炼企业的研发团队,留住企业的人才。 第四,项目是项目经理社会价值的体现。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是由一个个项目堆积而成的,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价值只能透过项目的成果来反映。参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本身就是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员莫大的荣誉。

项目管理的价值 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对个体的作用 1. 是针对个人的知识,技巧,能力证明 2. 反映个人专业的成就 3. 提高技能和知识 4. 获得更高职业发展的准备 5. 引导就业机会和晋升 6. 树立信心 7. 赢得领导层的重视 8. 彰显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项目管理对于组织的价值 1. 帮助企业更好的达成规划 1)按时间完成项目计划 2)按费用完成项目计划 3) 按目标完成项目计划 2. 证明企业的专业背景和资质 3. 提供更高的国际业务机会 项目管理的五大工具 单个项目的项目管理通常分为五个过程组:启动、计划(规划)、执行(实施)、控制(监控)、结束(收尾): 项目正式启动后,直到收尾结束前,都是计划、执行、控制这几个过程组在循环往复。在项目策划阶段,根据项目目标、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规定

资金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公司及其分/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有效监督和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保障公司运营所需资金的供给,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同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保障资金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xxxxx及其分/子公司。 3 、术语定义 3.1资金 本规定所称资金,是指公司及其分/子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3.2融资 本规定所称融资,是指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具体包括:股权融资、并购融资、母子公司间贷款、银行长短期借款、票据贴现、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使用银行保函、信用证、承兑汇票等现金或非现金的方式获得的资金。 4、职责 4.1 管理组织 公司财务中心负责公司总体资金的归口管理,各分/子公司在财务中心指导下,具体落实所属分/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 4.2 公司财务中心行使下列职责: 4.2.1负责公司资金预算的汇总编制,以及各分/子公司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 4.2.2建立资金结算网络,实现资金统一调度,以协调公司境内外的资金管理工作。 4.2.3负责公司及其分/子筹资、投资等专项资金管理。 4.2.4为公司相关部门与各/子公司提供资金管理专业方面的指导、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4.2.5其他相关资金管理工作。 4.3公司审计部负责行使公司及其分/子公司资金管理的专项审计工作。 5、资金管理原则 5.1时间价值原则:树立正确的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追求资金的最佳运用状态,并考核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5.2动态平衡原则:统一调度管理,强化货币资金收支动态平衡、量入为出、统筹兼顾。 5.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效率优先,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并与资金来源、资金周转效率、资金使用效果挂

客户价值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客户价值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客户价值管理(Customer ValueManagement,CVM)客户价值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成功应用的基础和核心。 客户价值管理就是企业根据客户交易的历史数据,对客户生 命周期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最有价值的当前和潜在客 户,通过满足其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 持率。 了解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是理解客户价值的前提,你的东西再 好如果不是客户所需要的它就没有价值。但是企业不可能为 所有客户服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家企业做到。因此每个 企业需要针对自己企业的潜在客户和客户的需求去提供产品和服务。 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和

影 响价值,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 度 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 利 能力。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客户价值是企业最核心的价值。这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经营者的共识。但是客户价值到底是 什 么?我们先来看看客户价值的概念吧——客户价值:为目 标 客户提供能满足其需求并达到客户满意和忠诚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这个产品或服务是能够代表企业个性的,包括产 品 和服务对客户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心理价值,这就是 客 户价值。 客户价值即客户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度。这里的价值包括经 济

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但是,不同客户的贡献度却可能 冰 火两重天,比如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电信、广告、金融、物流、 民航、医药等等行业,会发现为企业做出较多贡献(包括 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客户往往相对比较集中,这也符合 我 们经常听到提到的营销学中的二八原则。 客户价值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而企业的资源又相对有限,因此,区分企业的客户价值并提供与之匹配的差异化的客 户 策略,为高价值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普通客 户 提供普通的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有效配置企业资源 的 目的,也就是无可厚非、顺理成章的选择。如何找到这些 高 价值客户,找到后又怎样更深层次分析、挖掘其价值,如

项目经理的价值

物管项目经理的价值何在? 文/国香艾伦 物管项目经理,通俗地讲即是负责目标物业楼盘管理、服务、经营的工作,并按照约定标准完成相应业务的物管第一责任者。这是符合实际的一种表述。 从行业行政的管理角度可解释为:物业管理项目经理是指取得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项目经理岗位资格证书,并接受物业管理企业委派,实施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对所任职的物业管理项目负有依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及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一个职业岗位的确立和存在必然有它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因此,物管企业必须选聘适当的经理人来执行托管项目的经营管理工作。由此,我们来说说物管项目经理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从现场管理角度我们总结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稳定团队、控制成本、创造利润、提升品质、满足顾客五个方面。 一、稳定团队 当前形势下,物管与服务的实现以人为本是不可否认的,因此人是良好执行业务的关键。业内皆知,人力密集型的物管工作仍然处于中高端人才缺失,执行层员工频繁流动、具备良好素养的物管员工十份稀缺,由此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问题。 同样的,也给物管项目经理人带来了新课题。也就是说不能稳定管理服务团队,人员过快流失的异动现象会严重干扰和降低项目的服

务品质。如何甄选、培养、稳定团队成员就是验证物管项目经理人称职与否和价值所在的一道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题。 物管项目经理好似军队中的将领,他不是“侦察兵”,不可能单兵作战,意味着物管“战役”打的是一场阵地战。经理人如若不能训练出一支“训练有素、战斗有力、能打硬仗、思想一致、兵源稳定”的士兵队伍,他就无法打好一场阵地战。 物管服务的对象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及与其“相濡以沫陪伴终生”的“千万”间居所,因此,这里用阵地战来比喻。物管服务的现场也是将每个人,若干个岗位布臵在物业环境中的每一个点上,然后由点连线,由线连面去覆盖顾客服务区。这些岗位都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缺一不可,其成员素质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物管服务的质量,触及服务对象的整体感知。 有一种经理人认为八零、九零后的年轻一辈不好管,他们不能吃苦,看不上物管这个职业中的某些工种,是因为这个行业工资低,不受人们尊重。其实这种观念就是“遇顺乐进,逢逆而退”的不称职表现。经理人的价值就是要攻坚克难,探索研究与时俱进。前述所讲之课题,那么,这就是一个物管新课题。 一名号称经理人的执业者连团队都组建不起来,不能使之相对地持续稳固,那么何谈其是物管经理人这个称谓呢。不可能让投资人先将团队组建好,再配臵以经理“坐台”。 二、控制成本 根据物管服务的阶段性,我们当前可将其区分为前期物管与常态

女性管理者的价值

女性管理者的价值 能够推动摇篮的双手一定能推动世界。 女性职业的选择现状 当知性、干练、理智、优雅代替柔弱、感性等词来形容女性时,这就暗示着很大一部分女性已作为领导者登上了管理层的位置。一份调查揭示,在公司的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基本平衡,但是在总经理的职位上,男性比例跃为83.4%,而女性则锐减为16.6%。与此同时,另一则调查说,有过1次至2次跳槽经历的女性比例为45%,比男性的比例高出14%。若是把这两个调查联系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国内不少职业女性在进入中层一段时间之后,确实会发生心理上的危机——“中层危机”。 女性的“中层危机”一般会发生在28-35岁之间。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女性有时会对前途甚至自己存在的价值发生根本的质疑;由于经过了比男性更艰苦的证明自己价值的过程,一些女性开始厌倦超负荷的工作,向往朝九晚五的平凡小职员生活,另一些女性则开始向往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这种危机有时候表现得非常强烈,女性甚至会选择回家。 不少发生过危机的中层女性并不认为她们的危机是职位晋升上的“玻璃天花板”造成的,她们反而觉得,当她们年龄越来越大,如何在家庭与事业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对她们来说更加要命。在这种心理引导下,丈夫的发展和孩子的诞生都可以成为女性回家的直接导因。女性回家到底是为了丈夫和孩子,还是以此为藉口逃避职业压力,实在难以分清。事实上,社会固有的性别与家庭观念本身即是玻璃天花板的一部分,大多数女性是身在玻璃天花板下而不自知而已。 确实,有突破天花板欲望的女性并不多。在一项外企白领女性最希望公司给予什么的专项调查中,希望公司给予升职的只占到10%。这也是女性中层不能赢来更大机会的一个内在原因,在某些女性的心理深处,中层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位置,是个人生活和事业的最佳平衡点。 能够坐到高级位置的女性永远是凤毛麟角,这一切往往也需要超常的付出才能够获得。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得以从中层管理升入公司的最高层。一般而言,美国500家大企业的高层经理中只有3%为女性。然而越到高层,女性越少,就越显眼,也就变得更难适应。吉恩-N-兰德勒姆在他的《改变世界的十三位女性》中列举了各个领域获得超凡成就的女性,她们无不或忽略了自己的女性身份,或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或牺牲了家庭时间,而成为一个狂热的工作爱好者。吉恩-N-兰德勒姆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女人要想像男人那样有所成就,她必须具有男人般的性格,视事业目标高于一切,包括高于家庭。 女性根据选择成为哪方面的主人来进行个人生活和职业的选择,然而无人能成为两个领域的主人。我要对女性们说的是,你必须了解身处的环境,提高你的工作和生活技能,进行充分理性的分析,这样你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领导好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你的家人)。 女性管理者的优势 在家庭,很多女性可以做到贤淑温良,然而,在风云变幻的职场,女性要叱咤风云却不那么简单。都说做女人难,做女性管理者更是难上加难。女性在以男性为强势的群体中生存已经不易,要管理男性群体更加不易。不过,即使是困难重重,还是有很多新时代的女性在职场上一路过关斩将,在与男性PK的职场中一路高歌,在管理层的职位上演绎精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