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抛丸工艺

抛丸工艺

抛丸工艺
抛丸工艺

1.强化喷丸概念

在了解喷丸强化技术之前,有必要将抛丸、喷砂、喷丸的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解释一下。这三个概念其实就四个字:喷、抛、丸、砂,其中,喷抛是工艺方法,丸砂是使用的材料。喷,是用高压空气将丸、砂吹到工件的表面,抛是用高速旋转的叶片抛射到工件表面,丸用的是钢丸,砂用的是石英砂等。

喷丸过程就是将大量弹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的过程,有如无数小锤对表面锤击,因此,金属零件表面产生极为强烈的塑性形变,使零件表面产生一定厚度的冷作硬化层,称为表面强化层,此强化层会显著地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测评强化丸质量有三个基本参数:强度、覆盖率、表面粗糙度。

2.喷丸强度

影响喷丸强度的工艺参数主要有:弹丸直径、弹流速度、弹丸流量、喷丸时间等。弹丸直径越大,速度越快,弹丸与工件碰撞的动量越大,喷丸的强度就越大。喷丸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可以达到零件材料抗拉强度的60%,残余压应力层的深度通常可达0.25mm,最大极限值为1mm左右。喷丸强度需要一定的喷丸时间来保证,经过一定时间,喷丸强度达到饱和后,再延长喷丸时间,强度不再明显增加。在喷丸强度的阿尔门试验中,喷丸强度的表征为试片变形的拱高。

3.阿尔门(Almen)试验

喷丸强度常用N试片(用于有色金属试验)、A试片(最常用)、C试片(更高强度)来进行测量,A试片和C试片之间关系为近似3倍关系。如用C试片测得强度为0.15-0.20Cmm就相当于

0.45-0.60Amm。图中厚的为C试片,薄的为A试片。

试验过程中,先测量试片原有变形,然后将卡好该试片的工装置于喷丸箱内,采用与工件相同的工艺进行喷射。喷丸结束,取下试片,测量变形拱高。

4.喷丸覆盖率

覆盖率是指工件上每一个点被钢丸打到的次数,有人对喷丸覆盖率常这样认为:我的喷嘴1上1下喷工件2遍,不就可以满足200%的覆盖率了吗?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其实不是这样的。

覆盖率的测量是这样的:先在工件表面涂上一层彩釉或萤光釉,然后按工艺参数对工件进行喷丸,每喷表面一遍将工件取出,在显微镜(放大镜)下观察所残留的涂层在表面所占的比例,如还有20%残留,则覆盖率为80%。当残留只有2%,即覆盖率为98%时,可视为全部清除,即覆盖率为100%,此时就有一个时间。若达到400%的覆盖率,就是4倍的该时间。

5.覆盖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覆盖率的因素有零件材料硬度、弹丸直径、喷射角度和距离、喷丸时间等。在规定的喷丸强度条件下,零件的硬度低于或等于标准试片硬度时,覆盖率能达到100%;反之,覆盖率会下降。在相同的弹丸流量下,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越长、喷射的角度越小、弹丸直径越小,达到覆盖率要求的时间就越短。喷丸强化时,应选择大小合适的弹丸、喷射角度及距离,使喷丸强度和覆盖率同时达到要求值。

6.表面粗糙度

由于钢丸的喷射,对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产生一定的变化。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零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弹丸直径、喷射的角度和速度、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零件材料的强度和表面硬度值越高,塑性变形越困难,弹坑越浅,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弹丸的直径越小,速度越慢,弹坑就越浅,表面粗糙度值就变小;喷射的角度大,弹丸速度的法向分量越小,冲击力越小,弹坑越浅,弹丸的切向速度越大,弹丸对表面的研磨作用就越大,表面粗糙度值就越小;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原始表面越粗糙,喷丸后表面粗糙度值降低越小;相反,表面越光滑,喷丸后表面变得粗糙。当对零件进行高强度的喷丸后,深的弹坑不但加大表面粗糙度值,还会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严重削弱喷丸强化的效果。

抛丸工艺

抛丸清理工艺守则 2976

共 3 页

第 1 页

本守则是关于工程机械钢材及焊接结构件半成品抛丸清理加工过程应遵循的基本工艺规范。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工程机械产品所用钢材及焊接结构件半成品的抛丸清理加工过程。凡产品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无特殊要求时,均应遵守本守则的规定。

1、准备工作

1.1 了解需要处理的钢材和焊接结构件的结构、用途及清理工艺要求。

1.2 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者需经严格培训并持证上岗。

1.3 检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

1.4 准备好所使用的工位器具、工装吊具、防护用具等,检查是否完好、安全、有效。

2、工艺步骤及要求

2.1 钢板、型材的抛丸清理

2.1.1 对钢板、型材的抛丸清理利用Q6930G型辊道连续钢材预处理机(青岛铸造机械厂生产)进行清理。

2.1.2 对于下料用钢板,为降低钢板的抛丸变形,要求抛丸处理钢板厚度t≥16mm。

2.1.3 钢板、型材在辊道上的摆放要符合设备说明书中的要求,要特别注意摆放外围尺寸要求。

2.1.4 根据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表面处理等级,规定钢板抛丸处理后表面处理等级应不小于Sa1级,其特征为: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2.1.5 金属磨料为铸钢丸粒,直径为Φ0.8~Φ1.2mm,磨料粒度应均匀并保持干净,金属磨料加入量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

2.1.6抛丸清理速度:钢板、型材的抛丸清理速度一般为:2~2.5米/分钟(也可根据表面锈蚀程度进行适当调整)。防止抛丸速度过慢、抛丸时间过长造成钢材表面损伤。

资料来源编制

审核

标准

编制部门批准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技术中

抛丸清理工艺守则 2976

共 3 页

第 2 页

2.1.7 钢板、型材的抛丸清理要求在室内进行,清理后的钢材不得在露天存放,且不可存放过久,清理后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一天,做到即抛即用。

2.2 焊接结构件的抛丸清理

2.2.1 对焊接结构件的抛丸清理利用我公司新引进的结构件涂装生产线(江苏无锡生产)中的QL3720吊钩抛丸清理机进行清理,对于外形较大或质量较大的工件(如压路机前车架等大件)可到大件涂装线中的Q7630抛丸清理机进行清理,抛丸清理后直接进行涂装处理。

2.2.2 装入抛丸室的焊接结构件组成工件的壁厚应基本接近。易损坏的件(如薄壁的罩壳等)不能进行抛丸清理。

2.2.3 焊接结构件抛丸清理前的打磨、防护处理要求

2.2.

3.1 抛丸清理前应检查工件有无严重缺陷。如有严重缺陷应报告工段长及质检员处理。

2.2.

3.2 工件装入清理室前工件内外表面粘附的焊瘤、飞溅物、油污等应打磨清理干净;焊缝截面突起处应进行修磨,保证焊缝与母材的圆滑过渡;飞边及毛刺应铲除掉,工件内腔积存的铁屑、杂物应清除干净。保证上线后不再进行二次打磨清理。

2.2.

3.3 对加工完毕的机加工面及孔应用专用防护装置加以可靠防护,保证吊装和抛丸过程不能损伤机加工面,特别是图样中有配合要求的加工面。对于机加工面的保护,要求涂装之后再去除保护装置,避免机加工面涂装现象。

2.2.4 对焊接结构件的吊装,应避免吊钩与结构件上机加工孔的直接接触,应利用专用吊具进行吊装,吊装要牢固可靠。对于焊接结构件的吊装方式,既要符合涂装流水线的要求,又要保证涂装后装配工序的方便使用。

2.2.5 根据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表面处理等级,规

定焊接件抛丸处理后表面处理等级应不小于Sa2级,其特征为: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是牢固附着的。

资料来源编制

审核

标准

编制部门批准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技术中

抛丸清理工艺守则 2976

共 3 页

第 3 页

2.2.6 金属磨料为铸钢丸粒和钢丝段(混合比例为1:1~1:2),丸

粒直径为Φ0.8~Φ1.2mm,磨料粒度应均匀并保持干净,金属磨料加入量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

2.2.7 为了更好的提高抛丸质量和提高抛丸效率,应每隔3个月对抛丸机内的金属磨料进行一次筛选,筛网直径为Φ0.6~Φ0.8mm。

2.2.7 焊接结构件的抛丸清理速度一般为:1.2~1.5米/分钟(也可根据表面锈蚀程度进行适当调整),防止抛丸速度过慢、抛丸时间过长造成金属表面损伤。

2.2.8 对于抛丸后的工件,要将其内部存留的金属磨料、灰尘等用除油去湿过的压缩空气吹干净,使其表面符合涂装前有关验收技术条件的要求。

2.2.9 对于抛丸损伤的螺纹孔,要在涂装后用相应丝锥遛丝,保证装配工序使用要求。

3、安全要求

3.1 设备内的金属磨粒、飞刺等沉积物应及时清除干净。设备维护保养应符合操作规程。

3.2 使用各抛丸清理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各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3.3 定期检查设备易损部位和易损件,应按要求及时更换;更换叶片时,应使叶轮运转平衡。

3.4 工作时应封闭操作,并先启动除尘风机,然后再开机工作。3.5 工作时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6 操作者应避开叶轮旋转的切线方向。非操作人员不应进入操作现场。

3.7 工作场地周围不得有溢出的金属颗粒,以防路滑出现安全事故。

资料来源编制

审核

标准

编制部门批准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技术中

抛丸除锈:抛丸工艺参数

选择抛丸工艺参数的依据是:抛丸清理的目的;被抛丸工件表面硬度、表面状况;抛丸清理质量要求;表面压痕覆盖率;钢丸直径;钢丸抛出速度;工件相对抛丸移动速度;工件装载量;抛丸时间等。而其中只有抛丸清理目的、被抛丸工件表面硬度、抛丸清理质量要求、工件装载量、抛丸时间等是可变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工件装载量和抛丸时间是可设定的。

(1)装载量与抛丸时间

经过大量工艺试验后,在上述条件相同情况下,工件装载量与抛丸时间的关系见表1。

(2)结果分析

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装载量增加时,可以通

表1工件装载量与抛丸时间的关系

注:试验条件如下。

1.Ml0mm×30mm六角螺栓。

2.工件强度级别8.8级。

3.抛丸机型为履带式抛丸机。

4.抛丸机最大装载量200kg。

5.钢丸直径,50.3mm,硬度HRC 40~50。

6.抛丸电流≥l2A。

过延长抛丸时间来完成抛丸清理质量。

②但是延长抛丸时间会增加工件磕碰概率,如对紧固件螺纹、薄壁件变形,对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工件是不适宜的,所以无限制增加装载量是不合适的。

③在上述工艺试验中,选择装载量40kg、80kg,抛丸时间6min、12min是合适的。

(3)抛丸工序操作注意事项

①正确的抛丸电流。抛丸机显示的抛丸电流是抛丸器电机的负载,即钢丸通过抛丸器叶片的流量,只有保证一定量的钢丸通过叶片,才能实现钢丸压痕覆盖率,所以要随时检查钢丸数量,及时添加,确保达到抛丸机规定的电流数值。

②正确选择工件装载量和抛丸时间。

③抛丸器停止工作后,抽风和滚筒正转,继续开启2min以上,将灰尘吸收,并将钢丸落下履带;如工件形状复杂或有深孔、盲孔、窄隙,适当延长此工序时间。

④对M20mm以上螺栓,不要自动出料,最好手工出料以防止将螺纹碰伤。

⑤集尘器的布袋或滤芯要经常清理更换,确保灰尘抽取干净。

⑥集尘器的集尘箱要及时清理,并防止明火(此处的灰尘是极微细的金属粉粒,遇明火会燃烧)。

⑦抛丸后的工件要及时转入下道工序,一般应在8h 内涂覆,但是在江南“梅雨”季节,湿度>85%,抛丸后工件表面约40℃,高温高湿空气在1~2h就会使工件表面产生浮锈。

(4)抛丸质量检查

目视:表面无锈点、氧化皮、污垢,要求达到瑞典分级表Sa 2.5~Sa 3级:“完全除去铁锈及氧化皮,不留任何微小斑痕,钢面呈均匀银白色金属光泽。”

允许个别工件因热处理工序原因,经抛丸后呈现微微氧化色

抛丸工艺参数说明

抛丸除锈:抛丸工艺参数 选择抛丸工艺参数的依据是:抛丸清理的目的;被抛丸工件表面硬度、表面状况;抛丸清理质量要求;表面压痕覆盖率;钢丸直径;钢丸抛出速度;工件相对抛丸移动速度;工件装载量;抛丸时间等。而其中只有抛丸清理目的、被抛丸工件表面硬度、抛丸清理质量要求、工件装载量、抛丸时间等是可变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工件装载量和抛丸时间是可设定的。 (1)装载量与抛丸时间 经过大量工艺试验后,在上述条件相同情况下,工件装载量与抛丸时间的关系见表1。 (2)结果分析 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装载量增加时,可以通 注:试验条件如下。 1.Ml0mm×30mm六角螺栓。 2.工件强度级别8.8级。 3.抛丸机型为履带式抛丸机。 4.抛丸机最大装载量200kg。 5.钢丸直径,50.3mm,硬度HRC 40~50。 6.抛丸电流≥l2A。 过延长抛丸时间来完成抛丸清理质量。 ②但是延长抛丸时间会增加工件磕碰概率,如对紧固件螺纹、薄壁件变形,对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工件是不适宜的,所以无限制增加装载量是不合适的。 ③在上述工艺试验中,选择装载量40kg、80kg,抛丸时间6min、12min是合适的。 (3)抛丸工序操作注意事项 ①正确的抛丸电流。抛丸机显示的抛丸电流是抛丸器电机的负载,即钢丸通过抛丸器叶片的流量,只有保证一定量的钢丸通过叶

片,才能实现钢丸压痕覆盖率,所以要随时检查钢丸数量,及时添加,确保达到抛丸机规定的电流数值。 ②正确选择工件装载量和抛丸时间。 ③抛丸器停止工作后,抽风和滚筒正转,继续开启2min以上,将灰尘吸收,并将钢丸落下履带;如工件形状复杂或有深孔、盲孔、窄隙,适当延长此工序时间。 ④对M20mm以上螺栓,不要自动出料,最好手工出料以防止将螺纹碰伤。 ⑤集尘器的布袋或滤芯要经常清理更换,确保灰尘抽取干净。 ⑥集尘器的集尘箱要及时清理,并防止明火(此处的灰尘是极微细的金属粉粒,遇明火会燃烧)。 ⑦抛丸后的工件要及时转入下道工序,一般应在8h内涂覆,但是在江南“梅雨”季节,湿度>85%,抛丸后工件表面约40℃,高温高湿空气在1~2h就会使工件表面产生浮锈。 (4)抛丸质量检查 目视:表面无锈点、氧化皮、污垢,要求达到瑞典分级表Sa 2.5~Sa 3级:“完全除去铁锈及氧化皮,不留任何微小斑痕,钢面呈均匀银白色金属光泽。” 允许个别工件因热处理工序原因,经抛丸后呈现微微氧化色。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Procedure Document/程序文件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ument NO/ 编号:TY-QP7.3-01-15 Revision /版本: Checked by/校对: Verified by/审核: Approved by/批准: Controlled Condition/受控状态:Distribution No./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更改记录表 Record Chart of Chang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Manual TY-QR-TQD-031A

Control Procedure for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工艺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 Purpose/目的 This procedure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the tasks on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ar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本程序为了规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管理,确保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 Scope/围 This procedure is applicable to control of new produc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content: The company doesn’t cover the product design, just focusing on process design based on customer drawings.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工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但包括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 3 Terms/术语 3.1 Process design output: the result of process design. Through the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bases of process design are transformed into a series of process technical data of the process design output./工艺设计输出:指工艺或过程设计的结果。通过对工艺设计和开发,将工艺设计的依据转化为工艺设计输出的一系列工艺技术资料。 3.2 Process review: the process design is reviewed formally, roundly and systemically and the review result is documented./工艺评审:对工艺设计进行的正式、全面和系统的审查,并把审查结果形成文件。 3.3 Overall process program: based on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 production program and productivity, the guidance document is used to put forward the technology and prepare for concrete tasks and measures./工艺总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纲领和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建设单位的工艺、技术管理。 3、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执行。 3.1.2 继电保护整定值、仪表报警值的修订由车间提出申请,报生产技术部,召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并将结果上报申请批准执行。 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技措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3 技改、技措台帐 3.3.3.1 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技措台帐。 3.3.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 3.3.4 操作事故台帐 3.3. 4.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 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5 质量事故台帐 3.3.5.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6.1 各车间工艺员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认真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

抛丸及喷漆工艺

抛丸及喷漆工艺 一、抛丸除锈 抛丸处理是利用抛丸机抛头上的叶轮在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把丸料以很高的线速度射向被处理的钢材表面,产生打击和磨削作用,出去钢材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并产生一定的粗糙度。抛丸处理的效率很高,可以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 抛丸除锈等级; (1)轻度的抛丸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2)彻底的抛丸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3)非常彻底的抛丸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状的轻微色斑; (4)使钢材表面洁净的抛丸除锈。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或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显示均匀的金属光泽; 抛丸前期的准备工作 (1)根据工件的整体尺寸确定工件是否能进行抛丸,或能否进行分解后抛丸; (2)根据工件的结构和高度,调整抛丸机的抛射角; (3)逆时针转动定位套,抛射角向上;顺时针转动定位套,抛射角向下; (4)抛射角度的确定以第一件工件试抛丸的痕迹为准; (5)随时掌握钢丸存量,钢丸存量不应少于2000Kg,如少于此数应及时加丸; (6)抛射介质以钢丸和钢丝切丸混合为宜,比例为3:7; (7)工作前应开机空载运行3分钟,检查各部件运转是否正常,方可开机; 抛丸 (1)开机程序:除尘器-斗式提升机-横向螺旋输送器-纵向螺旋输送器-抛丸器-输送辊道-供丸器-清丸风机; (2)关机程序与开机程序相反; (3)根据除锈等级来确定输送速度 观察除锈程度,如达不到规定等级,进行二次抛射,如果仍然达不到规定等级,可以考虑用新钢丸除锈; 观察抛丸后工件有无遗失,如有,应立即停机查找。在找到之前,不得开机;工件停放场地严禁露天,空气湿度不应大于80%; 发生与生产计划或图纸不符,应立即找有关技术人员处理; 在抛丸过程中,如发现不可消除的质量因素,应立即停止工作,找有关人员处理。 二、喷漆 采用无气喷涂进行喷漆 无气喷涂的原理高压无气喷涂机利用高压“柱塞泵”将涂料增压至3000PSI (210kg/cm),获得高压的涂料通过高压管输送到特殊的高压喷枪,经同喷嘴释

工艺设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Q/BD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BD-CXWJ-07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2011-04-20 发布2017-07-01换版后实施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0目的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用工艺文件来指导生产作业,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有的所有产品、全新产品和改进、改型的新产品。 3.0 术语和定义 3.1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1 IDT ISO9001:2015标准中术语、定义和ISO/TS22163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 3.2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3.3工艺文件: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3.4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卡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在小批量生产时,可与产品图纸配合,直接指导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作为工序卡片的汇总文件。如机加工工艺过程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3.5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如喷涂工艺卡、电镀工艺卡。 3.6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艺守则已作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上。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 3.7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在关键工序的检查。 4.0职责 4.1研发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工艺策划,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标准化要求。 负责提供编制工艺文件所需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实施。 负责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负责对工装、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工作。 负责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负责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2 生产部负责协助研发部制定工艺文件,对工艺文件进行会签。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组织生产、工艺装备的准备工作。 负责工艺纪律的执行,工艺装备的制造、使用、管理工作。 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人员进行工艺培训、工艺文件规范化操作培训、岗位技能培训。 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4.3质量管理部负责按工艺文件要求对外购外协物料进行入厂检验;负责对检验过程中出现

技术工艺管理制度

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配套中心工艺技术管理办法 编写: 审核: 批准: 2011年月日发布 2011年月日实施

配套中心工艺技术管理办法 目的 加强工艺技术管理、严格工艺技术纪律,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各生产车间科室。 一、职责 1、生产技术组负责中心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制定、修订产品的工艺技术文件和生产现场的工艺纪律日常监督工作。 2、生产车间各班组负责执行工艺纪律,并按要求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二、内容和要求 (一)工艺技术文件的管理 1、工艺技术文件包括产品的加工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等。 2、生产技术组提供各生产车间有效版本的工艺技术文件,确保其完整性、正确性与统一性。 3、工艺技术文件的发放、使用、管理、回收等应执行《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图样和技术文件管理办法》并做好相应记录。 4、车间各生产工序班组应有本岗位工艺操作规程的有效版本。

5、生产车间在用的工艺技术文件不得擅自更改、替换、代用,当发现错误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时应及时向生产技术组报告,由生产技术组技术员负责对原工艺文件进行更改或向公司生产技术部征求更改意见。 6、技术组收到工艺修改单做好收发记录,及时的下发到相关生产车间。(二)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管理 1、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 2、在加工前应按工艺规程对本工序的加工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规定要求。 3、各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应认真按工艺操作规程要求对产品进行加工。 4、当因生产条件变更或遇有技术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工艺技术人员报告,由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调整后方可继续加工。 5、所有设备和工装均应保持良好的状态,计量器具应按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不得超期使用。 6、生产操作人员应坚持“三按”生产(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和“三检”制度(首检中间检完工检)。 7、生产车间要做好“三定”工作,即定人、定机、定工种。 8、生产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持操作证上岗,并按规定保养好使用的设备。 9、生产操作人员使用的工艺文件应保持完整、整洁,对在制品、量检具、工装等要妥善存放,保持工作场地整洁卫生。 10、工艺贯彻率要达到95%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工艺贯彻率=已贯彻的工序总数/ 应贯彻的工序总数×100% (三)工艺纪律检查与考核

工艺设计管理制度

工艺设计管理 第一节工艺设计岗位职责 一、工艺设计工程师岗位职责 工艺设计工程师在主管副总(或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设计、管理本企业的生产工艺,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强对工装设备的管理。其具体职责如表6-1所示。 表6-1工艺设计工程师岗位职责 二、工艺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工艺管理人员参与编制工艺文件等工作,管理工艺装备并监督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其具体职责如表6-2所示。

表6-2工艺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二节工艺设计管理制度 二、工装夹具管理制度 下面是某企业工装夹具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了规范工装夹具的设计、制作与管理工作,最大化发挥其效能,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装夹具的管理事项。 第3条术语解释。 工装夹具是指为实现产品的工艺规程,使加工零件达到设计图样要求所必需的各种模具、夹具、刃具、量具以及辅助工具等。工装夹具按其应用范围,可分为专用工装夹具和通用工装夹具两大类。 第4条管理职责。

1. 工装夹具的设计更改由工艺研发人员负责,公司技术部负责保存底图。 2. 生产部安排专职保管人员负责工装夹具的保管。 3. 工装夹具的维修由生产部技术人员负责。 第2章工装夹具设计与制作管理 第5条公司采用新的工艺进行生产时,工艺设计人员需要同时设计工装夹具,确保工艺技术的实现与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6条工装夹具的设计要求。 1. 根据生产需要,工装夹具由工艺设计人员按工艺要求设计,设计时应力求结构简单、生产安全、操作方便、经济实惠。 2. 在进行样品试制和单位小批量生产时,只设计必不可少的专用工具,避免浪费。 3. 在成批生产产品时,按确定的工艺装备系数设计工装夹具。 4. 工装夹具设计人员在设计工装夹具的过程中,若发现产品零件的工艺性极差或有其他错误时,应及时与产品工艺人员联系解决,不得因此而影响工装夹具的设计进度。 5. 工装夹具图样设计完成后,设计人员会同相关人员对设计图样进行评审并签名,然后交技术部负责人评审,其最终评审确认以技术负责人的签字为依据。 6. 工装夹具设计人员应随时掌握并及时解决工装夹具加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若问题无法解决时,需及时上报以寻求帮助。 第7条工装夹具设计完成后,研发人员需及时将其交付给采购人员或生产人员,进行外购或自行生产。需要注意的是,工装夹具图样是工装夹具生产的依据,一般不对外交流,底图由技术部保管。 第8条工装夹具图样在制造过程中发现需要更改时,必须及时通知该工装夹具的设计人员,由设计人员在图纸上签署姓名、时间、标记、处数后,方可按改动后的图样生产。 第9条公司的工装夹具图不准任何人私自复制,确需复制时必须经技术部负责人签名批准。 第10条工装夹具的其他管理规定按公司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的相关条款执行。 第3章工装夹具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及维修管理 第11条公司中凡新制的工装夹具必须经过质检人员的检验验证(即经过试装),并判定检验合格,同时填写“工装夹具检验记录单”,加盖合格印章后方可入库。 第12条库管人员需对工装夹具进行分类存放、明码标识并妥善保管,同时需要及时更新工装夹具的台账。 第13条根据生产需要,由车间主任统一安排现场所需工装夹具的领取工作,否则仓库将不予发放。 第14条生产现场公用的工装夹具由车间主任指派专人保管、养护,各人专用的工装夹具经车间主任登

2020年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工艺是产品生产方法的指南,是优质、高效、人低耗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手段。是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原材料供应,工艺装备和设备等工作的技术依据,是产品生产过程必须的标准性作业指导书。 2、工艺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工艺人员要坚持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工艺水平,为生产服务。 3、工艺工作要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典型化、工艺装置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 二、制度: 1、工艺工作必须完善工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艺过程合理、可靠、先进为原则。 2、工艺文件必须保证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艺,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操作规程、技术文件内容,如有某种原因无法按工艺生产时,应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签字方可生效。 4、设计标准的修改需经生产技术部主管、总经理批准。 5、凡是工艺文件出现的差错,应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凡属不按工艺文件而出现的差错,应由操作者负责,追查责任事故。 6、工艺技术人员应不断对车间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教育,严格按工艺标准监督工艺执行。 7、工艺文件的编写,个性等项工作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并按工艺文件要求编写工艺质量要求。 8、技术人员对工艺文件、工艺配方单的修改,除下达修改通知单外还应对全公司新发文件全部修改完毕,各修改单上应在存档通知单上注明。 9、工艺管理考核

9.1为了使工艺管理能够有效运行,不流于形式,对违犯工艺管理规定的责任人,将根据如下规定进行处罚。 9.1.1对于违犯工艺管理规定,不按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导致工艺控制指标超标的,检查发现后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按每一超标指标30-50元的标准,对第一责任人、当班长进行处罚。9.1.2因上一工序原因导致本工序控制指标不合格,并能够及时进行查找原因并调整的不作处罚,否则,则依9.1.1条款进行处罚。 9.1.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艺指标如出现超标现象,通报批评并一次性处罚100元。 9.1.4因工艺文件管理不善造成丢失的,丢失一本罚款100元,私自复印的罚款100元。 9.1.5对一月内造成指标超标3-5次的操作工,月末加罚50元,并下岗培训一周,经培训后仍继续出现指标超标的,再加罚50元后,调离本岗位。 9.1.6因不按规定操作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系统降负荷、停车等严重后果的,依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的大小以及发生经济损失数额多少等要素,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讨论,对第一责任人、当班班长、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公司甲醇厂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暂行) 1、目的 为了强化甲醇厂生产管理,严肃生产和工艺纪律,推进技术进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置运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各车间要以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为目标,切实做好本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甲醇厂内各车间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 ①岗位操作规程由岗位所在车间组织编写,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校核,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最后由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 ②各岗位必须有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③每年对岗位操作规程的适用性进行一次评审,做好评审记录。 ④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范围由各车间制定,做好发放记录,相关人员人手一册。 ⑤若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应及时对原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也可以编制补充操作规定。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4、岗位记录与工艺台帐的管理 ①岗位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岗位主要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的变化情况、主要设备的开停时间,停车原因、机电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备车情况、设备检修和试车情况、跑冒滴漏情况、不正常生产和事故处理情况、领导的批示及岗位记录的名称、交接班者的签名等内容。 ②工艺台帐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分析化验台帐》、《工艺事故台帐》、《原材料消耗台帐》、《设备、管道、阀门、盲板设置台帐》、《技改技措台帐》、《生产技术经济查定台帐》、《催化剂台帐》、《原始开停车台帐》等。 ③各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每月2日按时间顺序整理交生产设备技术部存放;工艺台帐由车间保管存放,生产设备技术部定期检查,对记录、台帐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及时销毁处理,作好记录。 ④工艺台帐和记录要求: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⑤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工艺指标及工艺变更的管理 ①工艺指标的制定,应以设计工艺参数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依据。由生产设备技术部负责制定,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以生产技术文件下发。工艺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不符的,实践证明设

抛丸工艺

抛丸工艺 抛丸也是一种机械方面的表面处理工艺的名称,类似于喷砂和喷丸。其原理是用电机带动叶轮体旋转,靠离心力的作用,将直径在0.2~3.0的丸子(有铸丸、切丸、不锈钢丸等)抛向工件的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达到一定的粗造度,使工件变的美观,或着改变工件的焊接拉应力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几乎用于机械的大多数领域,修造船、汽车零部件、飞机部件、枪炮坦克表面、桥梁、钢结构、玻璃、钢板、管道、等等。 吊链式抛丸机是把工件悬挂起来清理,这样工件间不会相互碰撞,以避免抛丸后工件间相互碰撞后对工件表面造成的伤痕,你的铝合金铸件如果可以用吊链式,如果单个工件较小,可以做工装,把几个工件挂于一个吊链钩上。所用的抛丸磨料要看你对工件抛丸效果的要求,铝合金铸件要用0.3~0.8的合金钢砂与铸钢丸混合磨料。 台车式抛丸清理机 用途是将开箱后的铸件冷却到30℃以下放到台车上利用大抛丸量高速旋转的抛丸器将弹丸加速到80米/秒左右的速度,抛射到铸件表面上,清理不到的内腔可用喷枪补充清理,清理下的型芯砂,由于受到高速弹丸的打击,再经分离和除尘而得到再生,磁选后仍可使用。本机适用5吨以下的铸件落砂清理及锻件,结构件,热处理和强化。 抛丸清理机的使用技巧 1、在抛丸清理机过程中应尽量在抛射区内多放工件,这样既可提高清理效率又可降低护板的磨损,增长其使用寿命。 2、在工件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应调整定向套,使抛射的钢丸尽最多量的抛射在工件上,这样也可增加护板寿命,降低其磨损。 3、①除尘系统应调整支管各处闸门,使其风力分配合理,可增强除尘效果。 ②除尘器应保证定期清灰。 抛丸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对各种机械零部件进行表面清理、强化、光饰、去毛刺的一种先进工艺之一,该设备主要由抛丸器、耐磨橡胶环带、绞龙、提升、分离器、进料输送、除尘机、清理机械组合而成。目前已被很多行业广泛采用。本机功能技术含量较高,可设计pc控制及电器自动控制,具有自动监控,自动保护及无级变频调速等装置。可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其主要原理摒弃了压缩空气作动力作法,采用抛丸器、离心力的抛射,对工件表面进行高速投射特别对工件的内腔死角进行抛丸清理,从而达到所需的光亮度、清洁度、粗糙度和强化工件表面的目的,大大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 抛丸处理机是一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应用的抛丸表面处理方法。世界上第一台抛丸设备诞生于100年前,开始是在各种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去除杂质、氧化皮,增加粗糙度等方面得到应用。经过百年的发展,抛丸处理工艺以及设备已经相当的成熟,其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在各个重工业的工厂。随着世界上第一台水平移动式抛丸设备在美国佰莱泰克(BLASTRAC)诞生,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到混凝土表面涂装处理和船舶甲板金属表面处理上,并且直接引导了该行业的标准制订和行业施工方法的规范。 随着佰莱泰克抛丸处理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技术成熟,抛丸处理工艺和设备已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养护、桥梁施工和机场维护等领域。中国在此方面的应用却依旧是很少,只有在少数项目中使用了抛丸处理工艺,而在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及混凝土桥梁防水涂装方面,还是一个空白。贵诗迪(GSD)公司希望借此文章能将此新的抛丸处理工艺介绍给公路、桥梁工程方面养护施工的同行,并期望这一新工艺、技术获得推广。 1.1 抛丸处理工艺和抛丸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抛丸是指通过机械的方法把丸料(钢丸或砂粒)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冲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的气流清洗,将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抛丸机配有除尘器,可做到无尘、无污染施工,既提高效率,又保护环境。抛丸机按其行走形式可分为三种:手推式、车载式和自行式。 抛丸机操作时通过控制和选择丸料的颗粒大小、形状,以及调整和设定机器的行走速度,控制丸料的抛射流量,得到不同的抛射强度,获得不同的表面处理效果。 1.2 对表面抛丸处理质量的控制 抛丸处理工艺和抛丸处理设备根据需要处理的表面的不同,通过三个参数来控制处理后的表面状况的。选择丸料的大小和形状;设备的行走速度;丸料的流量大小。以上三个参数互相配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确保抛丸处理后表面的理想粗糙度。 例如:采用S330钢丸,流量10A,处理C50混凝土表面,可以达到粗糙度90;处理沥青表面,可以去除泛油层,同时达到粗糙度80;处理钢板时,可以达到SA3的清洁度标准。

工艺设计技术项目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加强公司产品研制与生产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项目管理,促使公司工艺技术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产品制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工艺人才培养,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产品研制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试验研究与工艺技术攻关。 利用公司资源形成的所有技术研究成果、产品开发成果,其所有权均属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参考文件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G/GJZ04.000-2012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4.定义 4.1 公司工艺技术项目可分为两级,公司级和部门级。 4.2 对公司工艺进步有重大影响、产生效益较大及需要在公司层面进行推进的项目可申请为公司级工艺技术项目。公司级工艺技术项目以公司开发计划为依据,由科技管理部统一发布,研制单位负责实施,科技管理部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和考核。部门级工艺技术项目从立项到实施由本单位自行管理,同时按月将项目立项和完成情况报工艺所(技术中心)备案。 5.职责 5.1 科技管理部:负责公司工艺技术项目开发计划的编制和下发;负责对公司工艺技术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负责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负责组织成果鉴定;负责项目技术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 5.2 研制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实现,负责组织项目阶段性评审,按照公司相关要求提供研发阶段相应资料和(或)实物产品,负责鉴定资料的准备和齐套,负责技术成果转化。 5.3 鉴定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工艺技术项目研发成果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进行评估,鉴定评审委主任为总工程师,成员则由公司(或外聘)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 6.立项原则 6.1符合国家、行业技术和公司发展规划的项目。 6.2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过程中制造工艺不稳定、质量问题突出、技术难度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的项目。 6.3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 6.4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物料的项目。 6.5工艺技术储备项目。 6.6项目完成后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工艺管理制度流程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桥面抛丸的施工工艺

桥面抛丸的施工工艺介绍 1.施工准备 (1)桥面板质量应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 (2)桥面(包括防护墙根部)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碴、浮土、脱模剂和油污;表面强度达到规定要求。 (3)进场原材料已经取样并检验合格。 (4)足够的工人、容器等工具。 2.抛丸 (1)桥梁防水层基层处理采用抛丸工艺,即利用抛丸机,抛除梁表面的浮浆。使用抛丸处理的表面粗糙均匀;不会破坏原基面结构和平整度,并且可以完全去除浮浆和起砂,100%“创面”,露骨;但同时不会造成骨料的松动和微裂纹,为增强防水材料在表面的附着力并提供一定的渗透效果。 (2)基层处理设备采用具备同步清除浮浆及吸尘功能的设备、带有驱动行走系统的自循环回收的抛丸设备来进行桥面混凝土基层处理。轻度抛丸抛丸机速度选用2—3档,行走速度5—10m/min,丸料规格采用S390。 (3)大面积抛丸展开之前应进行抛丸工艺试验,确定最佳丸料规格、丸料流量即最佳电机负载、抛丸机行走速度等关键工艺参数。抛丸工艺参数确定后,进行大面积抛丸处理,处理完成后注意保洁。 (4)抛丸过程应连续作业,如因特殊原因造成抛丸停机,在下次重抛之前将机器倒退30cm左右,再重新开始抛丸,待机器行走过去后,应及时检查搭接区域抛丸质量,如有遗漏再进行补抛。 (5)桥面、防护墙根部局部混凝土找平处理时,可使用角磨机,不得出现明显凹凸沟痕,做到棱直面平,确保防水层有效粘结。 (6)抛丸处理粗糙度应符合规定。如果粗糙度过大,会带来大量的底涂和修复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粘结强度;如果粗糙底过小,会导致粘结力不够。抛丸的控制标准以目测无浮浆为准,粗糙度控制在SP3为宜。 (7)在梁端、侧面存在斜坡,抛丸机容易泄漏丸料,损耗非常严重,为节约成本,要做好回收丸料,回收丸料的工作要求抛丸组人员做好收集,要求丸料的损耗在10%—20%内。在不泄露丸料的前提下,尽量压边抛丸,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下道工序中打磨处理的工艺,节省时间及材料损耗。 3.修补腻子

工艺设计与工艺管理

工艺设计与工艺管理 陈昌贵 2009-6-19 今天主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工艺设计;二、工艺管理;三、工艺与品质;四、工艺与品质管理中常用术语;五、工艺在对生产及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一、工艺设计 工艺: 工艺是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和处理,改变它们的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内部组织、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相互关系,最后使之成为预期产品的方法及过程。一般来说,工艺要求采用合理的方法、较低的成本完成产品制作,同时必须达到设计规定的性能和质量,其中成本包括加工时间、加工人员数量、工装设备投入、质量损失等多个方面。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流程一般按工艺路线进行排序,工艺路线是描述物料加工、零部件装配的操作顺序的技术文件,是多个工序的序列。它是指导制造单位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完成生产任务的一种手段。工序是生产作业人员或机器设备为了完成指定的任务而做的一个动作或一连串动作,是加工物料、装配产品的最基本的加工作业方式,是与工作中心、外协供应商等位置信息直接关联的数据,是组成工艺路线的基本单位。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变化和工作是否连续。简单的说要完成某个工艺过程要分成几步做,每个步骤就是一道工序。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工艺设计的步骤一般是:1、确定原材料、毛坯;基于产品设计资料,查阅企业库存材料标准目录;2、依据工艺要求确定原材料、毛坯的规格和型号;3、根据产品原材料性质能、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加工工序;4、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类似的工件、标准的工艺路线和类似的工艺路线以及经验,确定加工和装配的顺序; 5、根据企业现有的能力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基于尺寸和精度的要求,确定完成各个作业所需的人员要求、机械设备、操作方法与步骤、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山东晨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SDCY-GL-SJ-02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第1页共4页 1目的 为了加强工艺技术管理,规范操作,使生产过程中工艺指标受到控制,并不 断保持工艺指标的先进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工作。 3术语、定义 4职责 4.1生产技术部为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负责文件的起草、更改控制和管理; 4.1.2负责组织公司产品、工艺、检验标准的编制、审核、控制和管理; 4.1.3负责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的对口专业管理及推动公司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4.1.4负责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及日常工艺制度的维护,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及统计 技术的检查。 4.2质计监督部负责中间样品检测,为工艺控制提供指导。 4.3各车间负责工艺纪律的贯彻执行及关键过程的具体实施。 5管理内容及要求 5.1标准的管理 5.1.1生产技术部依据目前行业工艺控制水平、产品质量水平适时提出公司产品、 工艺、质检标准的修改意见并组织修订、控制和管理,始终保持工艺技术的 先进性。

5.1.2各类技术文件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管理。 5.1.3各生产车间、单位均有权力提出修订建议,按《文件资料管控流程》相关条 款执行。 5.2工艺参数的管理 5.2.1工艺技术规程下发后,各单位必须严格按工艺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山东晨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文件编号:SDCY-GL-SJ-02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第2页共4页 5.2.2车间技术员应每日监督检查工艺技术参数的执行情况,对发生的各种异常情 况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5.2.3各车间要对每月的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控制情况进统计分析,按《统计管理 制度流程》执行。 5.2.4生产技术部根据各车间的统计分析结论及报表,对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限期整改。 5.2.5未经许可,任何岗位不得随意变更工艺参数/指标。 5.3工艺变更 5.3.1正常变更:根据供销部需要产品质量发生变化时,生产技术部下发计划变更通 知单,经生产副总批准后,下发到车间执行。 5.3.2不正常变更: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操作工可 以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艺指标,并及时汇报单位领导和生产技术部调度室。 5.4工艺创新 5.4.1各车间应不断了解和掌握公司各生产工艺的运行状况,每年制定工艺技术革 新计划并报生产技术部和生产技术副总。 5.4.2生产技术部组织对工艺革新计划进行联审、确定革新项目,纳入综合计划管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刖言 、商品技术部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1、完善各部门职责权限; 2、临时脱离工艺依据《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执行 3、完善《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的相关要求 4、《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与《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直接引用CAPP平台模版,《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模版引自《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 0/C0版《工艺变更管理规定》文件 1流程图

工艺变更流程 使用何种万式?(材料、设备、资金)电话、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文件夹、会议室、文件平台 如何做?(万法、程序、技术) 1、过程设计更改控制程序 2、技术问题处理通知单管理规定 3、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 4、工艺分级管理规定 S (供方)输入过程 I输入F职责 过程所 有者 商品技术部 谁进行?(能力、经验、技能、培训) 1、工艺技术科:过程工艺变更归口管理部门 2、各车间/品检科:过程工艺变更提出、执行部门 如何测量?(特征值、过程指标、评估值)工艺 变更申请单回复及时率 测量方法:按要求回复工艺变更申请单数量测量 周期:1月/次 工艺变更申请一次性提交合格率 测量方法:工艺变更申请一次性提交合格数量测 量周期:1月/次 P流程图 工艺变更需求 编号:GW/Qd-XS-SJ-7.3.7-02 /提交数量*100% /提交总数量 O输出T时间 本过程对 应标准条 款 7.3.7 设计和开 发更改的 控制 (顾客 丿输出过 程 1.制造过程 工艺改进项 目 各车间 品检科 丄乙文件要求内丄乙文件要求外 工艺变更工艺变更 可执行方案 将工艺问题反馈 给工艺技术科 确定工艺 更改方案 2.工艺变更 方案 工艺技术科 工程院 C4: 过程设计和开发 C10 : 产品制造3.〈《工艺改 进评审记录 表》 4.〈〈技术 问题处理通 知单》 5.〈《工艺设 计变更申请 单》 6.《验证报 告》 1.〈《工艺改 进评审记录 表》 各车间 品检科 评审验 编制《技术问题处 理通知单》 C4: 过程设计和 开发工艺技术科 各车间 品检科 各车间 品检科 工艺技术科 工程院 N 通知单到期, 编制验证报告 行过程中^ 是否存在问题 执行临时工艺,并 记录过程执行情况 编制、提交工艺 设计变更申请单 编制、发布工艺设 计变更通知单 结束 2.〈〈技术 问题处理通 知单》 3.《验证报 告》 4.〈《工艺设 计变更通知 单》 C6.2 : 过程更改 2个工作 日内完成 2个工作 日内完成 本文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工艺变更流程,保证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现场工艺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工艺管理制度范文

gz-scxb-15版本:a修改状态:0 XX年1月1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并参与组织技术措施的实施;组织工艺查定和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评审,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第三条:工艺管理工作要同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必须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相结合;工艺管理还要与搞好环境保护,开展安全无事故活动相结合.第四条:工艺管理的日常工作:1、组织制订或修订产品或生产装置的工艺规程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2、组织制订或修订各级工艺控制指标,操作指标,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3、对现有的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以及中间控制进行定期的分析与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制订原始记录,工艺控制台帐、组织工艺技术分析5、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6、组织和参加工艺查定工作。7、配合技术情报,技术档案部门,收集和整理 国内外有关工艺技术资料。8、开展技术交流和协助开展技术教育活动。9、参加新产品技术鉴定工作。l0、参加制订和修订技术改造计划和长远规划工作。第二章工艺规程的编制和管理第五条: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第六条: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内容: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式、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二.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三.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化工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化学反应及副反应4.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5.工艺过程及流程图四.生产控制技术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