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0千克是50千克的百分之多少

40千克是50千克的百分之多少

40千克是50千克的百分之多少

40千克是50千克的百分之多少?

答:40÷50x100%=80%

2016-02-19 回答者: 百度知道客户端 5个回答1

40千克是50千克的百分之几。多少吨是一百吨的75%。

答:百分之八十75吨

2014-10-27 3个回答

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几,250千克的20%是多少千克

答:50千克比40千克多:百分之25 解析:(50-40)÷40×100%=10÷40×100%=0.25×100%=25%

2016-01-22 回答者: 瀛洲烟雨 1个回答

50千克比40千克多几分之几,40千克比50千克少几分之几答:10 10

2015-10-17 回答者: 百度作业帮 1个回答

50千克是40千克的______%,40千克比50千克少______

问:50千克是40千克的______%,40千克比50千克少______% 答:(1)50÷40=125%;(2)(50-40)÷50,=10÷50,=20%;故答案为:125,20.

2014-11-14 1个回答

40千克比50千克少______%,50千克比40千克多______%问:40千克比50千克少______%,50千克比40千克多______%.答:(50-40)÷50,=10÷50,=20%,(50-40)÷40,=10÷40,=25%.答:40千克比50千克少20%,50千克比40千克多25%.故答案为:20,25.

一年级下册数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教学资源: 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方法同上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猪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猪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 情境图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4-20=4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两个数之间有多少)精备(春霞)

课题解决问题(两个数之间有多少)课型新授课设计人侯春霞指导教师白艳霞审批人乔主任学习内容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P79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解决问题,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蒙课。 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准确、恰当的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利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法之后的一节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因此,应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借助主题图,能正确说出图中信息和问题。 2.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能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括两头的数,会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学习重点会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能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括两头的数。 评价任务1.利用主题图,能说出图中信息并找出图中问题。 2.结合具体情景,能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括两头的数。 3.在合作交流中,会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问题导学”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 知识链接激趣引入 复习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 (学生自由说,老师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1、按要求数数: (1)从8数到16; (2)从20数到14; 2、出示羊羊排队图,羊羊们来到羊羊实验室参观(课件出示一列小羊排 队参观实验室),美羊羊说我排第10(课件出示),喜羊羊说我排第15(课件 出示),美羊羊和喜羊羊之间有几人 学生能快速说出答 案,并能正确回答问 题.

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学校: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二实验小学 学科:小学数学 执教老师:福建省长泰县第二实验小学杨丽春() 一、概述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54—57页例2、例3的内容,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是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单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为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题作好关键性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一)教材分析: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单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⑵引导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实际问题

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实际问题(自备)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讨论解答出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应用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问题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讨论出多种解答的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教学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去大熊猫,同学们排着队,依次走到大熊猫面前。 出示(人物)图片:●○○○★ (小红):我排第3 (小明):我排第6 师:你知道小红和小明之间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数出来的) 课件将中间的三个人隐去。●★ (小红):我排第3 (小明):我排第6 师:现在你还知道他们之间有几个小朋友吗?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红排第3,小明排第6” (1)想一想,画一画,他们之间有几人。 (2)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小朋友。 (3)交流 方法一:数数法。 (从3往后数,数到6,中间有几个数,就有几个人。)第3后面是第4,5,第6,中间有2个数,所以他们之间有2个人。 方法二:画图法。 (用○表示小朋友,画一画找到第3个和第6个,数数中间有几个) (板书)●(第3)○○●(第6) 2个 方法三:计算法 用6减去3,求出第3个后面有几人,而后面的人中不包括6,所以从3减去1。(板书算式:6-3-1=2人) 二、例6 课件出示:例6图 师:再看这个队伍的后面,找到小丽和小宇了吗?他们拍在什么位置? (小丽排在第10 ,小宇排在第15) 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解决 (2)反馈交流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教案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理解之间的含义,能够用不同方法解出之间有几个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用画图,数数等不同方法解决之间有几个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心的知识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星期天自己出去玩,回来能找到自己的家吗?(提前把做好的教具数字房子和小狗小鹿放到黑板上)可是小鹿和小狗迷路了,但是小鹿知道他的家在12号,小狗的家在15号。你们愿意帮他们回家吗?他们的房子可以移动,谁先来把他们的房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再把他们送回家。(指名排一排。)他们回到了家很开心,你们开心吗?你能用他们的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启发:小鹿和小狗之间有几个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求小鹿和小狗之间有几个家?之间是什么意思呢?让同学回答,之间就是他们中间。那算不算小鹿和小狗呢?学生讨论汇报 数一数 能不能用图形画一画。板书画圈圈。 小结:让同学来说说解决之间有几个数的方法。 2、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小小警察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呢?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张文博排第10,宋闫雨排第15.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他们之间有几个人?怎么解决。能不

能画图来表示。 (3)讨论: (4)展示同学们画的图形。 (5)汇报方法: a、数一数从10数到15,之间有4人。板书:10、11、12、13、14、15 b、画一画,用圆圈或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指名板演。 3、你们真能干。不但帮小动物门找到了家,还提出并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科室小动物们回到家一看天气预报:星期二有雨,喜欢的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你能帮他推迟后是星期几开吗? 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呢?指名回答。 四巩固练习当堂测。 教学反思: 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新教师亮相的公开课,虽然我已经从事教学活动多年,也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缺憾。下面我对我的准备以及缺憾一一分析。 首先,来说说这节课和教案。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比较陌生,因为再此之前我从事的是北师大版的教学,里面没有这节课的内容,另外网上也没有搜到与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就我们的教参上也是只字片语,并且我认为复习的也与本节课内容没有关系。所以虽然临摹了两节课,但每次教学中都觉的很不好,和我的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案] 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秦家庄小学 教学内容:课本52-5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和了解两数关系的过程,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案。 2、会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了解两个量之间几分之几与几倍的关系。 3、在运用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师:我们所学的分数不仅仅体现在单纯的计算中,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㈠问题情境:师生谈话,提出问题,并板书在黑板上。 探索1:时间问题 师问:一节数学课是多长时间? 生说:40分钟 师:那一个课间呢? 生说:10分钟。 师:我们刚才复习用了5分钟,谁知道5分钟占这节课的几分之几? 生说:1/8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说:用5除以40等于5/40,约分得1/8。 (板书课题)师:我们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结果,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用分数表示两数关系。 ㈠ 师生共同解决一个课间是几分之几的问题? ㈡ 生自己解决一个课间是几分之几小时的问题? 师: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示出来。 出示幻灯 40分=()/()时 10分=()/()时 师:一节课40分钟是一小时的几分之几? 生说:40/60 生说:2/3 师:说到最简,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说:求40分钟是一小时的几分之几,就是把一小时平均分成60份,看40分占60分的几

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实际问题

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实际问题(自备)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讨论解答出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应用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的问题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讨论出多种解答的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教学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去大熊猫,同学们排着队,依次走到大熊猫面前。 出示(人物)图片:●○○○★ (小红):我排第3 (小明):我排第6 师:你知道小红和小明之间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数出来的) 课件将中间的三个人隐去。●★ (小红):我排第3 (小明):我排第6 师:现在你还知道他们之间有几个小朋友吗?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红排第3,小明排第6” (1)想一想,画一画,他们之间有几人。 (2)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小朋友。

(3)交流 方法一:数数法。 (从3往后数,数到6,中间有几个数,就有几个人。)第3后面是第4,5,第6,中间有2个数,所以他们之间有2个人。 方法二:画图法。 (用○表示小朋友,画一画找到第3个和第6个,数数中间有几个) (板书)●(第3)○○●(第6) 2个 方法三:计算法 用6减去3,求出第3个后面有几人,而后面的人中不包括6,所以从3减去1。(板书算式:6-3-1=2人) 二、例6 课件出示:例6图 师:再看这个队伍的后面,找到小丽和小宇了吗?他们拍在什么位置? (小丽排在第10 ,小宇排在第15) 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解决 (2)反馈交流 方法一:数数法。

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

5.5 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实例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发展符号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教学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出发,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深化理解。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只是让学生初步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代数式意义的应用和发展,为后续学习提前做些渗透和铺垫,切不可搞成函数的教学。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5.5 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1) 一、探究活动(一) 5月2日气温: 结论:每一个确定时刻都对应一个确定的温度。 二、探究活动(二) 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S=π2r 结论:对于r的每一个值,都能确定S的一个值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是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初步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千万不要搞成函数的教学。在教学时,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5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热爱数学,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数量的对应关系。 教材分析: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进一步加深对两个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学会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两个数之间有多少》教学方案

《两个数之间有多少》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11-20各数的理解 课时:第4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1、通过观察主题图,能说出“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会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含两头的数,会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评价任务:1、采用提问、观察同桌互说的方法检测目标1。 2、采用让学生看图、亲自体验摆图中位置、画图等手段,观察学生表情,做评价样题来检测目标2。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 2、按要求数数: (1)从8数到16; (2)从20数到14; 3、出示排队图,提问:丁丁排在第几? 二、激趣导入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来到动物园参观,看,他们来到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课件出示一列同学排队参观熊猫),我是小丽,我排第10(课件出示),我是小宇,我排第15(课件出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三、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 ①小丽排第10是什么意思?从什么地方数是第10呢?第10算不算小丽呢?(从前面数,小丽排在第10个。算上她有10个人。) ②你从“小宇排第15”又知道了什么?(从前面数,小宇排在第15。) 小宇前面还有几个人?(他前面还有14个人。) 小丽在他前面吗? ③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之间”是什么意思?(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多找学生

说。 (2)要知道“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你会帮忙解答吗?怎样解答? 1、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后提问,学生可能出现情况一:(1)能够数一数 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小丽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 是小宇中间有4人。 谁用的是数数的方法呢 ? 我们一起借用直尺上的数字来数一数,课件并出示直尺图,协助学生理解。 小丽第10,在直尺图上圈出数字10;小宇第15,圈出数字 15 师生一起数,板书: 11、12 、 13、 14。 师小结:“之间”不包括小丽也不包括小宇,也就是 10 和15 它们之间有数字11 、12、 13、 14 ,有4 个数,所以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 人。 有谁用其他方法吗? (2)情况二:能够画一画。 提示学生能够用图形代替排队的15 名同学,例如用 ,板书 谁能在这上面找到小丽和小宇的位置? 小丽 小宇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包括小丽和小宇吗?(不包括) 既然不包括我们就能够用标记把代表小丽和小宇的圆去掉。 课件出示 总结: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数策略,板书课题。 4、小结: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用了两种数数的方法,分别是什么?(一种是数数,一种是画图) 四、巩固提升 课本79 页做一做 看,小朋友在玩滑滑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东东排第8,玲玲排第4 ) 课件继续出示问题: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东东和玲玲之间有几人?) 第10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赵湾镇中心学黄晓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一部分学生要借助画好的示意图,看出擦桌椅12人是扫地4人的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12人是4人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2里面有几个4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12÷4﹦3的算式。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围绕“倍”的不同表征,把握教学起点 1.复习旧知,感悟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1)说一说。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有()个,第二行有()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 (2)圈一圈。 有()只,是的()倍。师追问:在这几题中,每题中的1份量(标准量)分别是多少个? 2.变式运用深化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我说你摆。(拿出学具●、☆和△)要求摆出的☆是●的2倍,△是☆的2倍。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两个数之间有多少精备春霞.doc

课题解决问题(两个数之间有多少)课型新授课 设计人侯春霞指导教师白艳霞审批人乔主任 学习内容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6 单元P79 1.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 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初步体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 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就要求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解决问题,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 认识,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 目标确定 的依据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蒙课。 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准确、恰当的向学生渗透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利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3.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 各数的认识、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减法之后的一节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 说,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使学生理解“画 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因此,应多鼓励学 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1. 借助主题图,能正确说出图中信息和问题。 学习目标 2. 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能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括两头的数,会用数数 或画图的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学习重点会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括两头的数。 1. 利用主题图,能说出图中信息并找出图中问题。 2. 结合具体情景,能说出“两个数之间有多少”不包括两头的数。 评价任务 3. 在合作交流中,会用数数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两个数之间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问题导学”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复习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 (学生自由说,老师引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1、按要求数数: 环节 1 (1) 从8 数到16; 学生能快速说出答 知识链接(2) 从20 数到14; 案,并能正确回答问激趣引入2、出示羊羊排队图,羊羊们来到羊羊实验室参观(课件出示一列小羊排题 . 队参观实验室),美羊羊说我排第10(课件出示),喜羊羊说我排第15(课件 出示),美羊羊和喜羊羊之间有几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