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性”探析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性”探析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性”探析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性”探析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综合性"探析

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而一些老师尽管对“实践性”和“活动性”的表征还比较清楚,但对“综合性”往往不甚了了,以为这个课程像个大夢筐,

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那么,如何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综合”上下足工夫,取得实效呢?

一、知识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1知识的萃取要精当明了。孔德认为:“在知识的每一分支屮,若要使我们的各项研究具有实证性,那就必须把它们的范围

加以限制,只去研究实际存在的事实,而不必努力地去了解这些

事实的初始原因或最终结果。”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教师要做到

心屮有数,要清楚学生现有最近发展区和现需最近发展区,综合

考量学生语文知识需求的多与少、难与易,确定好研究的范围,

避免岀现学生因知识太易而感觉索然无味或因知识太难而望而却

步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成语故事》Z 后,设计了“走进成语世界”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对这一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语言形

式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了解,但由于成语的类型很多,不可能一下

子穷尽所有,也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成语逐一探究。所以,我和

学生一起选取了常见的几种类型进行研究,如广告屮的成语,含

反义词、近义词的成语,含数字的成语,AABB、ABCC、AABC形式的成语。

2知识的整合要适可而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没有

现成可以拿来用的教材,知识的整合要靠师生量体裁衣,适可而止。许多老师操之过急,巴不得把自己所懂的或从参考资料上搜集的所有知识都传输给学生,这可能带给学生的是“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之感,从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走进成语世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对围绕“成语故事”研究主题的参考专题作了适当的整合,如可就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的来历、成语故事屮名人、不同时期的成语故事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3知识的授受要自然顺畅。在“走进成语世界”语文综合实

践活动屮,笔者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给所在小队取名、成语即兴表演、成语快速接龙等形式,寓教于乐,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屮积累运用成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对成语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

二、能力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1能力的培养要拾级而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对每个学段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老师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希冀一步到位。如这门课程屮,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

要重点关注小组屮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度,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培养要求。低年级可从小组成员的分工做起,明确每个学生在活动屮的职责,激发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一开始就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明白自己是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不让一个同学游离于组织之外,让所有的组员在这门课程屮都能得到全面的历练;让学生学会合作,如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发言;引导学生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

2能力的整合要因课而异。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能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帮助,我们要善于整合学生的能力要素,以使整个班级学生的能力发展全面均衡。而搜集、整理、设计、策划、组织、协调、总结、评价等诸多能力的整合发挥要视具体课型与内容而定,横向上要全面推进,纵向上要分层规划。如在《走进樟园》校本课程“我与香樟共成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搜集有关香樟的资料,了解香樟的习性、品质、用途,认领班树,提炼樟树精神,给樟树命名,观察测量树的总高度、树干高度、树围……在香樟成长册上,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呈现的方式也百花齐放:合影、小报、作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活动的乐趣,还能够深刻领悟到香樟所具有的坚韧、向上、无私、高洁等品质,启迪自己也要做一个像香樟一样有用的人。这样一个亲历亲为的过程,自然整体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能力的提升要突出重点。能力的提升应该循序渐进,但并

不是说总得平均发展。某一个阶段对学生某一项能力的提升可以

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加以凸显,强化训练,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

提升专项能力。比如“我与香樟共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如果参

加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同学,最主要的是要提升他们探究的能力。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有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课文,学生经

过对樟树的一系列探究后,再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

就更能深悟伟人的崇高品质了。

三、方法的综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障

1方法的选择要匹配得当。研究确定方法要师生共同商定,

采用何种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科学实验、

资料统计等)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而选定,与活动的类型、形

式相匹配,做到用得其所、富有实效。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 有所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体验山区生活的艰

苦,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励和引导少年儿童继承和发扬党的

光荣传统,培养对党的朴素感情,坚定信心跟党走,增强为屮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从小做起的责任感,举行了“重走长征路,再赴红色会宁”“山?海牵手”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活动Z前要了解

甘肃会宁那边的情况,活动屮要对山区的民俗风情观察了解,就

选择了网上查询、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等学习方法,

这是与本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息息相关的。

2方法的整合要自洽裕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要用到的研究方法不止一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式的独立运作,而是需要整合,发挥其整体功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整合不能生搬硬套,在实际运用中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如上述

“山?海牵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不是孤军作战,而是要“联袂出击”:网上查询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实现资料与实情的有效对接与补充,理性与感性相互促进与升华,从而留下可靠的“真实”;社会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个别访谈是重要的直接获取信息的方法,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有效方法,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兼容并包,相得益彰。

3方法的创新要符合实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一般运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创新方法,便于活动更好地开展,利于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方法的创新要与实际需要相吻合,体现在围绕重点、突破难点上的方法创新更具价值。例如该校在开展

“山?海牵手”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商量,今年的这次活动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以便经过讨论制订出完整的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屮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学习可以使很多人“成绩”优秀,创新却是个体间差别的最佳裁判。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观念随着新的信息、理论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更新,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实践,而且要在实践屮有针对性地培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眼屮有学生,心屮有课标,手中有方案,才能有机促进知识、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健康情感得以培养,人生态度得以端正,正确的价值观得以树立,从

而达到全面和谐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Z目的。

【优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优秀古诗文积累对抗赛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优秀古诗文积累的对抗赛,检阅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祖国优秀古诗文的兴趣,体会优秀古诗文的独特魅力;加强对古诗文的感悟,增强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各种能力。 [活动范围]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的160篇(段)优秀古诗文。[活动准备] 1.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三人参加竞赛,其余同学作后援团; 2.多媒体课件、投影、简易抢答器、号牌、记分牌、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感受祖国悠久的文化背景。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展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主持人甲: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吗,在这灿烂的文化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文。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在古诗文这块广阔天地里,景色怡人,奇花异草,令你目不暇接;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让你流连忘返;它虽然篇幅较为短小,却含义深刻。寥寥几十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流传至今。 主持人乙:是的,有些诗句我们可以信口念来。我想,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古诗文对抗赛。 主持人甲: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参赛的四支队伍。他们分别是“智慧队”“聪明队”“机灵队”“快乐文学队”。 二、介绍活动的规则: 主持人乙这次对抗赛共分三轮进行。每一轮比赛结束,得分累加到下一轮。全场比赛结束,哪一组的得分最多,将成为今天对抗赛的总冠军。 主持人甲:我们首先给每队基础分100分。分必答题、抢答题和观众题。必答题和抢答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加分,但必须由本队的后援团补充答完。如果还不正确,将被扣掉10分。抢答题还将失去下一次抢答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级知识点大全

小学语文1-6年级知识点大全 一年级:【要求掌握拼音的运用,难点是把字母表背熟。重点是字母的运用】 二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字,学习阅读文章。重点是多音字的运用,还有字的认识,难点是区别多音字】 三年级:【要求认识更多字,学习作文。难点是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问题,重点是回答问题】 四年级:【要求学习作文,写作文。难点是理解课文,重点是作文和阅读】 五年级:【要求掌握许多多音字、字词,会写好作文。难点是作文,重点阅读与作文】六年级:【要求认识很多字,区别很多读音,掌握更多词汇,写好作文。难点是阅读,重点是作文与阅读,通常占整张试卷的60分】 一、汉语拼音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 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海鸥hǎi 'ōu 二、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 ǐn)及所对应的页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讲鲁迅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活动中,进行诵读古诗词或交流名著赏读,推荐经典的名句或心得。通过摘抄成语、名言、佳句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和阶段性地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小书签、剪贴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需,并用于布置教室,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二、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须不断修正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处理,准备在交流。如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开展对“走近生命之源——水”的探究实践活动时,发给学生“自我评价表”。各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丰富知识,为汇报展示作准备。 三行展示会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提高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全人的教育。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常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检查就有促进。在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推动学生读更多的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每学期评比两次“阅读之星”。平时,对读书摘录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评比班级“百花少年”。活动中通过举办“我读书我快乐”、“古诗朗 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 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且通过练笔写读书笔记,汇报对所读过的书的认识,让学生在评比优秀读书笔记中,感受到读书的了处,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探究,学生对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资料整理分析,通过展示会分组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学生对水有了一定的全面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四、活动评价促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形式及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活动中,掌握相关语文知识:诗句、名言赏析;故事阐述、理解等。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筛选、处理相关知识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体验认识到拥有父母之爱的幸福,学会以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知道感恩父母。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感恩父母的古诗和名人名言。 2、CAI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完后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听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看到这棵树,你想到了谁?我们的父母也正像这棵树,为我们无私的付出,从不求任何回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这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就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展开。 二、交流搜集的古诗。

师:父母的爱比山高,比海深,无私,无价。 正因为这样,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以歌颂伟大的父母亲。 你们都搜集了哪些古诗?拿出来前后两个同学交流交流,交流的时候要说出古诗的内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师:好的诗句一语传神。 吟诵父母亲的诗句,每每吟来都让人感动、流泪,我想,它传得不仅是神,它传递的是一种爱。 现在,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吟诵孟郊的诗作《游子吟》。 三、交流搜集的名人名言。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体会到了伟大的父母之爱。 当然,也有一些名人名言,告诉了我们要感恩父母。 。 你们课余时间都搜集了哪些名人名言呢?说的时候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讲父母关心你的小故事。 刚才,我们从诗词歌赋里,名人名言里寻觅、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你们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从你出生到现在,在这漫长的八、九年里,你们的父母也对你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爱,这浓浓的爱已经融入到了平时点点滴滴的小小的故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多音字: 1、都:①dōu(都是) ②dū (首都) 2、为:① wéi (为人) ② wèi (因为) 3、降:①jiànɡ (降落) ② xiánɡ (投降) 4、背:①bēi(背包) ② bèi(背诵) 5、兴:① xìnɡ(高兴) ②xīnɡ(兴奋) 6、长:①zhǎnɡ (长大) ② chánɡ (长江) 7、乐:① lè (快乐) ② yuè (音乐) 8、曲:①qū ( 弯曲) ②qǔ (歌曲) 9、相:①xiānɡ (相信) ② xiànɡ(照相) 10、难:① nán(困难) ② nàn(灾难) 11、还:① hái (还有) ② huán(还书) 12、种:① zhònɡ(种田) ②zhǒnɡ(种子) 13、发:①fā (发现) ② fà (头发) 14、转:① zhuàn(转动) ②zhuǎn(转身) 15、干:①ɡān (干净) ②ɡàn(干活) 16、教:①jiāo(教书) ② jiào(教室) 17、漂:① piào(漂亮) ②piāo(漂流) 18、扎:①zā (扎风筝) ②zhā(扎实)

19、当:①dānɡ(当时) ② dànɡ(上当) 20、传:① chuán(传达) ② zhuàn(传记) 21、角:①jiǎo(角落) ② jué (角色) 22、假:①jiǎ (假如) ② jià (放假) 23、好:①hǎo (好人) ② hào (爱好) 24、少:①shǎo(多少) ② shào(少年) 25、行:① xínɡ(行走) ② hánɡ(银行) 26、处:① chù(到处) ②chǔ (相处) 27、朝:① cháo(朝代) ②zhāo(朝阳) 28、中:①zhōnɡ(中间) ② zhònɡ(打中) 29、重:① zhònɡ(重要) ② chónɡ(重新) 30、奔:①bēn (奔跑) ② bèn (嫦娥奔月) 二、形近字: 容(容易) 壮(壮丽) 波(波浪) 龙(龙灯) 己(自己) 胡(二胡) 观(观看) 谷(山谷) 状(形状) 破(破坏) 尤(尤其) 已(已经) 湖 (湖水) 现(现在) 困(困难) 宁(安宁) 次(一次) 元(元旦) 极(北极) 礼(队礼) 旗(旗帜) 因(因为) 宇(宇宙) 欠(哈欠) 园(公园) 及(及格) 扎(扎实) 棋(下棋) 川(四川) 争(争取) 旁(旁边) 尤(尤其) 城 (城市) 国(国家) 伸(伸手) 州(神州) 筝 (风筝) 傍(傍晚) 优(优秀) 诚(诚实) 围(包围) 申(申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西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她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经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

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xx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主观情境即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xx人际情境和“xx、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和“综合活动”的整合,它的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但更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以生活为源泉、实践为根基、综合为特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依据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能力水平,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指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积极开展社会研究性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呢?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一、明确探究主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首要步骤。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却熟视无睹的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或引导观察、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思考,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也可以即时捕捉一些突发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究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确定好解决问题的行动步骤,即制定研究计划,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让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计划性,因而有利于研究实效的提高。 语文是感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美,是一种思考后的蜕变,彷徨后的历练,博采后的惊羡,重塑后的经验。这是鲁迅说的一句话,但是在现今社会中也不见得全对,因为荧屏中的出错率大大超越了你的想象!“我搞了一辈子的语文,现在怎么听不懂也看不懂中文了呢?”这是中山大学的一位教授发出的感慨。是呀,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广告上……错别字处处可见。当你和朋友闲逛大街时,忽然几个错别字出现在你们眼前,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食杂店的小黑板写着:“白洒,啤洒,经营各种洒。”;水果店门口挂着“卖之麻香焦、青萍果……”;停车场墙上印着“仃车厂”你看到这几则告示,可能会开怀大笑,也可能产生某种联想。可是当对外世界还没有任何免愈力的儿童来讲又会怎样呢? 在影视中,广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等。 针对如此现状,在2011年5月26日,我班级开展了围绕“怎样做到不写错别字”语文活动课。大家各抒己见,结果形成两条意见:1.追寻写错别字的根源。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于是,同学们自由组合,4~8人为一组,由组长组织大家根据上述两条,就自己、同学写错别字的成因及纠正方法作一番调查研究,并写成小调查报告。经过一个星期的合作探究,成果出来了,还真让我为之一喜。请看学生总结的“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以、已,功、攻等。2.形近搞混:如厉、历,摘、滴等。3.多笔少画:(1)多横少横,如酒、洒;(2)多竖少竖,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应写前一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再看学生提出的“纠正方法”: 1.每人准备一本错别字更正本,凡是发现自己写的错别字,一律登记在本子上,再订正3遍;每隔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梁山县马营乡赵坝小学郭庆强 教材说明:包饺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属于包饺子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一个,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湿巾、盛饺子的食品袋(或盛物盘)。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课,揭示课题(3—5分钟)

1、播放《饺子歌》,烘托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1—2分钟) 师:多么优美、动听的一首歌曲呀!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儿女每逢过大年时,都以张贴对联,吃年夜饭等形式来辞旧迎新。而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都少不了“饺子”这一贺岁食品。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饺子不过年”!尤其是在社会进步、经济生活富足的今天,饺子更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代表更多的是喜庆、团圆。(板书:饺子)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出示饺子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道“饺子”的象征意义吗? 老师讲解吃饺子的意义(新春佳节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而在平时则多是代表团圆、喜庆。) 师问:我们当中有哪些同学会包饺子呀?(会包的请举手) 2、介绍经验 那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 师:说得很不错!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大家会包饺子了吗?想不想学习包饺子呀? 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包饺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包”,进而完成课题板书“包饺子”) 3、检查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惠东县实验小学梁迈忠我校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方案经教育局评审委员会审定批准立项后,我们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依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现就课题实验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教师参与面广 课题申报成功后,我校马上于2008年2月召开了课题动员大会。校长亲自主持,精心布置课题前期研究工作。校长指出: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水平,必须要参加教育科研。要放下包袱,减轻压力,我们的教师完全有能力胜任课题研究这项工作。校长还动员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组,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会上,确定了课题组人员,选定各年级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尽可能让更多教师能进入课题组,使课题研究能对学校今后的教学产生深远影响。让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其中课题的负责人:朱土生;主要实验研究人员:梁迈忠、赖丽映、黄宇婷、李丽雅、陈伟芳、蔡东奖、柳玉玲等等。 2、专家指导,理清研究思路 课题组于2008年2月,先后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就综合性学习相关知识,组织学习了《课程标准》及专家对综合性学习的解读,明确什么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实施方法。理清了研究思路,并由课题组负责人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安排了全体研

究人员的任务,具体工作细则等。确定了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实施方案完成后,课题组邀请了县教育局教研员张伟元老师对课题作了指导,张老师对课题组拟定的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审核后,并现场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对课题报告的陈述,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交流论证。对本课题分别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指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有理有据的意见和建议。他分别从研究的目标、内容、理论依据、实践操作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有效的论证和指导,既肯定了本课题能立足于当前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研究的优势,又对课题中存在的漏洞及不足之处给予了指正,使课题组成员在对本课题的修改和补充上有了方向性和目标性,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给予了有力的指导。 3、分工明确,扎实开展研究工作 (1)按照实施方案的安排,课题组于2008年3月初进行了综合性学习的前期走访及调查问卷。 通过走访及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我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误区。老师普遍认为综合性学习和学生的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从没有有效实施过综合性学习,而且没有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难以看出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新课程实施多年来,大家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调查问卷反映出了我校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缺乏自觉意识,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查问卷明确了研究方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