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课题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 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践加反思”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在边实践边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反思、总结。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技术分析、比较、诊断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0年,我申报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揭示矛盾现状。

首先,我通过本校8名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显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偏多,很多是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的现象,而提问的有效性偏低,仅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而且提问欠考虑,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优质、高效提问很少。提问时机把握不太好,提问切入点把握不准等状况。在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我撰写了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

(二)查阅资料,读书学习,提升认识。

找到了问题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课题研究的前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阅读情况写在博客上。围绕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

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均反映在读书笔记中,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资料,为撰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我借助网络资源认真查阅大量的资料,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学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现代教学论基础》等十几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本经典的书籍,让我茅塞顿开,开阔了眼界;走近名师,精湛的教育艺术让我为之折服,探名师成长之路,让我的许多困惑烟消云散。

(三)理论指导,实践革新,丰富认识。

在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坚持网络阅读、自主阅读,坚持写好博客文章,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及时取其精华。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总结论文和读书笔记,如《让艺术性的提问贯穿教学始终》等。

在深入调查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多次走进教室,听教师上课,与教师学生一起座谈,并在学校中选取两位教师和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并将课题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我还坚持观摩华应龙、黄晓华、张建新等教育专家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向名师请教我的困惑与课题中的问题,倾听专家们的指导,特别是张兴朝校长对我的课题研究提出的改进意见,让我少走了弯路,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在工作之中,我及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从而保证课题研究吸纳最先进的理论精华,使课题研究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

(四)归纳整理,总结成果,深化认识。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根据大量的调查、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检验,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吸取更多的理论精华,坚持撰写博客文章和读书笔记,并及时根据相关理论修改丰富课题研究成果。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

1、关于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认为如果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共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常规管理性问题,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第二类是记忆复述性问题,它主要是勾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复述整理的作用。第三类是判断说理性问题,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它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四类是引导探究性问题,这几乎是每节课提问的主体,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引发学生思

考,不能引导学生探索,那么它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五种问题是自问自答式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这五类问题所占的比例要恰当。注重判断说理性问题和引导探索性问题,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具有思考空间和价值“块状”问题。将其余三类问题有效压缩,从而使整节课不再是“问题轰炸式”的满堂问,

2、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提问要高质量。

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易、过难、无意义重复和表述含糊。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提一些铺垫型、思考型或提醒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2课堂提问要适度。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所谓的“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

○3、课堂提问要有层次。

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

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一个个问题像上台阶一样,一个高似一个地拾级而上。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获取新知。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明了,层次分明,这才是我们呼唤的课堂提问。

3、严格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

○1把握"问度",精问。

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找准"问点", 巧问。

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

思维活动是多变的,只有适时而问,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A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B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C在课堂高潮点设问。每节课都有高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问,可以使学生

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3改变“问式”,趣问。

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十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2、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走访、听课、观摩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撰写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引问策略》的调查报告。

4、深入课堂实践,观看名师展示课录像,并在此基础撰写了《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论文。

5、课题组教师在我的带动下,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教师和我一起实验、研究,他们也从研究中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都在积极准备参加下一轮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我本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每日读书,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自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注重结合实际工作反思、感悟,对提高课堂

有效性提问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的教学应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而长足发展。

附:教学案例:《让课堂提问更高效》

论文:《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艺术课题结题报告题报告修改稿

《小学艺术课兴趣激发与欣赏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类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艺术课程的开设,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艺术课程不仅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更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大熔炉。 我校是省级艺术教育示范校,在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拥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如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模+特色”学校,显得尤为迫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教育部明确了艺术课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要规范化、常规化。各校都能在课表中按规定开足课程与课时,但部分老师、学生对美术课只是满足画一幅画,音乐课学会唱一首歌曲等,艺术课大多数成了学生放松课、休闲课,老师也是简单苍白无力的说教。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艺术课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资金、设备、师资原因艺术课程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重视升学率,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其次是学生对学习艺术课的兴趣不浓。有的学校把完成“双基”作为艺术教学的重点,更有学校把艺术教育当成学校争脸面的工具,忽略对学生艺术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个体的爱好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学生产生了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再者学生对音乐、美术的鉴赏与欣赏能力还没有更好的挖掘出来,他们不能充分感知“艺术之美”存在的形式和价值。学生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观、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一篇:《中考作文升格途径的探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堂”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非常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新知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理、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教学情况,发现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准备量太大,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代替学生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或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 2、尽管开设实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小学教育就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或者存在畏惧心理,主动性差,或只看不动手,成为实验边缘人。 3、部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对实验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我校理化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优化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理化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研究讨论决定对《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好记录,从而形成适合新课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我们课题组理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小学音乐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音乐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为大家分享了小学音乐小课题的开题报告,欢迎借鉴!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

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1x年9月——201x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1x年10月——201x年12月。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 1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自2001年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我校在试用了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第四个年头,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课改后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不如以前使用旧教材的学生,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我们提出此研究课题, 力图就使用新教材的中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上都能有所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分析,寻求提高计算能力对策,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平台。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每年级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形成研究成果过后,再大范围地推广。 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对象与时间。 研究的对象为二年级学生,研究时间为学期 五、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教研组访谈、交流的形式进行 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教材编排的问题新教材关于计算的练习编排减少了,现在用2课时教学的知识点在旧教材种至少也用4课时,旧教材中的某一类型的一些例题在新教材中被删去,却以习题形式出现在练习中,老师还得拿出来讲,却也只是蜻蜓点水,致使学生没有训练形成一定技能, (2)、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课改之后的数学课,教师们几乎是使劲浑身解数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一节40分钟的课被这些填的满满的,甚至整堂课学生不动笔,课堂少了学生静静的写作业,少了老师耐心的指导作业、发现问题过程。其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有的老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一个劲地千呼万唤要把预设中的方法挖出

饮马池幼儿园利用乡土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饮马池幼儿园利用乡土音乐课题结题报告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 园 本 课 题 研 究 饮马池幼儿园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一)准备阶段(2014.1,2014.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4—2014.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例文

“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 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阅读指导课,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二者互不相干。大多数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

上都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却少见有明确指向作文教学的目标。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只是在量上有所要求和行动,没有质的改变,没有从阅读向写作迁移的明确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写日记、随笔、周记等。因为部分中学生自觉性不强,学生未必认真完成。同时也由于是课外的练笔,教师也未能从心理上、行动上把这些练笔纳入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师生随意布置随意写,无计划可言。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作文教学的长、中、短期计划目标,想写啥就写啥,没有系统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作文技巧单一陈旧。作文成了师生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写作不能充分得到训练,看到作文题目口咬笔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的现象很普遍。 2009年6月我校语文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以读促写,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研究”,及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这使得我们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我们尝试了一些作法,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以读促写”的实施策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关系;注重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目标观;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可充分发挥其主体

小课题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课题结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单位:杨木川镇中心小学 主持人:沈明月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课题总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法,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的愿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 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 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达到自主阅读的目 的,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5、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养成在阅读中注意积累 词句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一、二年级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诵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 美。? 1.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1)、初读课文,整体感受。(2)、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3)、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能力,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2.渗透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技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阅读课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阅读课上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 (2)、在课外,根据阅读的需要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诗歌类、散文类的文章适合于动情地反复地朗读,直到熟读成诵;小说类、童话故事类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法结题报告

《英语自然拼读法》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鲁板蒿小学白榆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上,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超过了他们的读写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开始要求学生拼写单词和书写句子。学生没有独立辨音和拼读单词的能力,记忆单词非常困难,只能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效果极差。拼写的困难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直接拼音”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英语直拼”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推广的教研项目。直接拼音是指按字、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出单词,逐步内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防止传统教法先学字母名、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背单词的弊端。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先元后辅,先闭后开,先简后繁”的原则,使学生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拼拼读出单词,学生易学易记,凡是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很快达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 二、实验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市教研员的引荐下,我们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章兼中教学法研究所进行了英语直拼教学的合作。实验的目的如下: 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

担。使学生学会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直接拼读单词,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和提高辨音能力。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方法: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步骤: 第一阶段:申请命题 1.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专题的教研活动,研讨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和研讨。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到同类课题的试点学校进行观摩学习、研讨。 3.积累研究的数据和具体资料,包括有关计划、教师反思、总结以及体现研究成果和问题的一切书面、音像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分工负责撰写实验经验,汇编教学案例,教案、论文。 2.全面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优质】音乐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5页)

【优质】音乐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实)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还是要给予他们切实的指导,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教师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策略都有所研究。但是,对具体主题的指导缺乏深度的探究,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的指导缺乏策略,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学生也很难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五个特征,它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综合性课程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活动过程的分享者。通过教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包容,还学会信任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 (四)概念的界定 教师指导策略——指教师指导中的思维策略及行为策略。思维策略体现指导内容的产生途径及着力点,行为策略体现指导方式。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二)内容 1、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调查。 2、反思教学指导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并分析其原因。

音乐组小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 音乐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识谱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 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目标。显而易见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导致学生识谱难得原因,由于一年级孩子的注意还不稳定,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任何新异的刺激,也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他们的注意还经常随情绪的变化而转移。他们注意的范围较狭小,注意的分配能力也较差,在注意一件事时,要他们同时注意另一件事是比较困难的。一年级孩子的记忆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记忆目标,许多事物是通过无意识记而记住的。他们以机械记忆为主,背诵的本领很高,而意义记识还不大会运用。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记得牢,对抽象的事物就记得差。 二、课题研究对象 低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迎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儿童游戏世界中的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舒展舞姿、表演自我的快乐王国。趣味性教学可以成为音乐游戏的课堂,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模仿力强、理解力弱、爱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

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时游戏。让他们在情趣盎然的音乐游戏中轻松掌握知识技能。 (二)改善“沉闷型”知识技能课的需要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能在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驱使下主动地学习、掌握识谱技能。并能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我们必须从趣味、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通过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愉快地与乐理知识交上朋友。 四、课题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充分营造一个趣味性强 在音乐学习中能充分体验到快乐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开发学生的自信心等内在气质方面的潜能及主动性,促进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1、在节奏教学中,运用情景表演联系、角色游戏感知 节奏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是识谱市场联系的基础,也是音乐教学最先进入、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由于节奏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运动神经中去感觉,促使学生体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563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学技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造力有多强。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中,我们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带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而实验操作更是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学生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科一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