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图文】分子生物学第二章

【图文】分子生物学第二章

【图文】分子生物学第二章
【图文】分子生物学第二章

第二章症状学习题

第二章症状学习题 【A1型题】 1、引起发热的原因不包括A 年老体弱 B感染 C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D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E颅脑损伤 2、头面部阵发性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多见于A高血压病 B脑供血不足 C偏头痛 D三叉神经痛 E肌紧张性头痛 3、服用麦角胺后头痛可迅速缓解的疾病是:A颅脑肿瘤 B偏头痛C舌咽神经痛D肌紧张性头痛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咳铁锈色痰最常见的疾病是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C大叶性肺炎D肺脓肿E慢性咽炎 5、咳大量脓臭痰最常见的疾病是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C大叶性肺炎D肺脓肿E肺结核* 6、咯血在临床上最常见于A肺结核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肺脓肿D肺癌 E支气管扩张** 7、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咯血的常见原因是A右心衰竭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C肺梗塞D房隔缺损 E心包炎** 8、库斯矛大呼吸最常见于:A肺源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呼吸困难C血源性呼吸困难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E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呼吸困难 9、呼吸困难病人出现“三凹征”,提示A气管、大支气管阻塞 B小支气管阻塞 C肺部炎症 D胸膜炎 E肺结核

10、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见于:A肺癌 B左心衰竭 C喉头水肿 D气胸 E胸骨骨折 11、皮肤粘膜发绀时,其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A10g/L B20 g/L C30 g/L D40 g/L E50 g/L** 12、紫绀出现急骤,病情严重,氧疗无效,静脉血呈深棕色,亚甲蓝可使紫绀消退,见于A混合性紫绀 B心性紫绀 C肺性紫绀 D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3、出现持续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部闷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 心包炎B肋间神经痛C急性心肌梗死D食管炎E自发性气胸** 14、胸痛多在休息时发生,活动时或转移其注意力可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心包炎 C心绞痛D心脏神经官能症E胸膜炎** 15、胸痛并向左肩左前臂放射,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心包炎B急性胸膜炎C心绞痛 D纵膈疾病 E食管炎 16、腹痛位于左下腹部伴腹泻、脓血便,提示A阿米巴痢疾B 胃癌 C急性胰腺炎 D病毒性肝炎 E细菌性痢疾 17、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并向右肩部放射,提示A胆囊炎B 胃炎 C肠炎 D阿米巴痢疾E胰腺炎** 18、突然发生的刀割样腹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胃炎 B胆道结石C输尿管结石 D胃或二指肠溃疡穿孔 E幽门梗阻 19、突发剑突下钻顶样腹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病毒性肝炎B胆道蛔虫症 C肠蛔虫症D胆囊炎E胆石症*

症状学习题

第二章症状学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引起发热的原因不包括 A 年老体弱B感染 C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D内分泌与代谢障碍E颅脑损伤2.头面部阵发性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多见于 A高血压病B脑供血不足C偏头痛D三叉神经痛E肌紧张性头痛 3、服用麦角胺后头痛可迅速缓解的疾病是: A颅脑肿瘤B偏头痛C舌咽神经痛D肌紧张性头痛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咳铁锈色痰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哮喘C大叶性肺炎D肺脓肿E慢性咽炎 5.咳大量脓臭痰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哮喘C大叶性肺炎D肺脓肿E肺结核 *6.咯血在临床上最常见于 A肺结核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肺脓肿D肺癌E支气管扩张**7.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A右心衰竭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C肺梗塞D房隔缺损E心包炎 **8.库斯矛大呼吸最常见于: A肺源性呼吸困难B心源性呼吸困难C血源性呼吸困难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E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呼吸困难 9.呼吸困难病人出现“三凹征”,提示 A气管、大支气管阻塞B小支气管阻塞C肺部炎症D胸膜炎E肺结核 10.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见于: A肺癌B左心衰竭C喉头水肿D气胸E胸骨骨折 11.皮肤粘膜发绀时,其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 A 10g/L B 20 g/L C 30 g/L D 40 g/L E 50 g/L **12.紫绀出现急骤,病情严重,氧疗无效,静脉血呈深棕色,亚甲蓝可使紫绀消退,见于A混合性紫绀B心性紫绀C肺性紫绀D硫化血红蛋白血症E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3.出现持续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部闷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包炎B肋间神经痛C急性心肌梗死D食管炎E自发性气胸 **14.胸痛多在休息时发生,活动时或转移其注意力可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心绞痛D心脏神经官能症E胸膜炎 **15.胸痛并向左肩左前臂放射,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B急性胸膜炎C心绞痛D纵膈疾病E食管炎 16.腹痛位于左下腹部伴腹泻、脓血便,提示 A阿米巴痢疾B胃癌C急性胰腺炎D病毒性肝炎E细菌性痢疾

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总结完整版 1、结构分子生物学; 2、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 3、DNA重组技术及其应用; 4、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 第二章DNA and Chromosome 1、DNA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2、 DNA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的现象。 3、 Tm(熔链温度): 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分子时的温度) 4、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5、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以Ψ来表示。 6、 C值矛盾或C值悖论: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C-Value Paradox)。 7、转座:可移动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现象。 8、转座子: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9、 DNA二级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3)DNA分子表面有大沟和小沟;4)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通过氢键连系,且A=T、G ≡ C(碱基互补原则);5)螺旋的螺距为 3、4nm,直径为2nm,相邻两个碱基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每圈螺旋包含10个碱基对;6)碱基平面与螺旋纵轴接近垂直,糖环平面接近平行 10、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包括编码区两侧的调控序列和编码序列间的间隔序列。特点: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哺乳类生物大于2X109bp;2)单顺反子(单顺反子:一个基因单独转录,一个基因一条mRNA,翻译成一条多肽链;)3)基因不连续性断裂基因(interrupted gene)、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4)非编码区较多,多于编码序列(9:1) 5)含有大量重复序列1 1、Histon(组蛋白)特点:极端保守性、无组织特异性、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可修饰作用、富含Lys的H5 12、核小体组成: 由组蛋白和200bp DNA组成 13、转座的机制: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朱玉 贤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 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的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AN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DNA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答:其生物学本质是基因遗传。子代的性质由遗传所得的基因决定,而基因由于遗传的作用,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般来自于母方。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 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5请定义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技术:是除了包含DNA重组技术外还包括其他可能是生物细胞基因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基因工程是指技术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

精神病学教材试题集-第二章 症状学

精神病学教材试题集-第二章症状学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感知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2(掌握常见思维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3(掌握常见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4(掌握常见意志行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5(掌握常见智能障碍、记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 6(掌握自知力的含义。 7(理解精神症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8(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常见的精神症状,因为准确识别精神症状是诊断精神疾病的基础。 二、各节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了解精神症状的概念。 2(了解正常及异常精神活动的判别方法,可以从不同维度对异常精神活动进行分析和判 断。 3(了解正常及异常精神活动的复杂性及具体性,受个体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综 合分析。 4(了解精神活动按心理学可分为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1(掌握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及其鉴别。 2(了解常见的感觉障碍,理解内感性不适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幻觉的定义及其常见类型: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幻味及内脏性幻觉; 掌握真性幻觉及假性幻觉的临床特点;了解机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及心因性幻 觉的临床特点。 4(掌握幻听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及命令性幻听等。 5(掌握常见感知综合障碍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及非真实感。 二、思维障碍 1(了解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 2(掌握常见思维联想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包括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中断、思维散漫及思维破裂等;常见思维逻辑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语词新作等;常见思维属性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包括思维扩散、思维被夺及思维插入等。 3(掌握妄想的定义及其临床特征;妄想、超价观念及先占观念的鉴别及其意义;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的联系及其不同的诊断价值。 4(掌握常见妄想的临床特征:包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等。 三、注意障碍

传热学讲义设计—第二章

第二章 稳态导热 本章重点:具备利用导热微分方程式建立不同边界条件下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能力 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 1-1 第一类边界条件 研究的问题: (1)几何条件:设有一单层平壁,厚度为δ,其宽度、高度远大于其厚度(宽度、高度是厚度的10倍以上)。这时可认为沿高度与宽度两个方向的温度变化率很小,温度只沿厚度方向发生变化。(属一维导热问题) (2)物理条件:无内热源,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常数。 (3) 边界条件:假设平壁两侧表面分别保持均匀稳定的温度 1w t 和2w t ,21w w t t >。(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同时说明过程是稳态的) 求:平壁的温度分布及通过平壁的热流密度值。 方法1 导热微分方程: 采用直角坐标系,这是一个常物性、无内热源、一维稳态导热问题(温度只在 x 方向变化)。 导热微分方程式为:022=dx t d (2-1) 边界条件为:10w x t t == , 2w x t t ==δ (2-2) 对式(2-1)连续积分两次,得其通解: 21c x c t += (2-3) 这里1c 、2c 为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解得:?? ???=-= 11221w w w t c t t c δ (2-4) 最后得单层平壁内的温度分布为: x t t t t w w w δ 2 11-- = (2-5) 由于δ 、1w t 、2w t 均为定值。所以温度分布成线性关系,即温度分布曲线的斜率是常数(温度梯度), const t t dx dt w w =-=δ 1 2 (2-6)

热流密度为:)(21w w t t dx dt q -=-=δ λ λ 2/m W (2-7) 若表面积为 A, 在此条件下 , 通过平壁的导热热流量则为 : t A qA ?==Φδ λ W (2-8) 考虑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对于导热系数随温度线形变化,即)1(0bt +=λλ,此时导热微分方程为:0=?? ? ??dx dt dx d λ 解这个方程,最后得: ?? ? ???++-+?? ? ?? +=+)(211212121121 122w w w w w w t t b x t t bt t bt t δ 或 x t t t t b b t b t w w w w w δ 12211)(2112 2-??????+++??? ??+=??? ??+ 说明:壁内温度不再是直线规律,而是按曲线变化。 对上式求导得:??? ?????+??? ??-=)1/(222bt dx dt b dx t d 因为 01>+bt ,02 >?? ? ??dx dt 所以 0>b ? 02 2dx t d ? 曲线是向上凹的。 通过平壁的导热热流密度为: () ?? ????++-=+-=-=2121211)1(00w w w w t t b t t dx dt bt dx dt q λδλλ 式中,()m w w t t b λλλλ=+=?? ????++22112 1 021 则 )(2 1 w w m t t q -= δ λ 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以平壁的平均温度2 2 1w w m t t t +=来计算导热系数,则平壁的热流密 度仍可用导热系数为常数时的热流密度计算式: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自测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 A.线性双链DNA分子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线性单链DNA分子 D.线性单链RNA分子 E.环状单链DNA分子 2.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 A.线性双链DNA分子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线性单链DNA分子 D.线性单链RNA分子 E.环状单链DNA分子 3.有关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叙述正确的是 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

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 C.不连续转录 D.对称转录 E.逆转录 4.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主要存在于 A.质粒 B.线粒体 C.类核 D.核糖体 E.高尔基体 5.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基因组DNA虽然与蛋白结合,但不形成真正的染色体结构B.结构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内含子 C.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 D.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E.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6.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序列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 B.在操纵子中,功能上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

C.在一个操纵子内,几个结构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D.操纵元件也是结构基因 E.基因组中只存在一个复制起点 7.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非组蛋白是 A.碱性蛋白质 B.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C.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信息存在于蛋白上 D.不能控制基因转录及表达 E.不参与DNA分子的折叠和组装 8.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α-螺旋 B.核小体 C.质粒 D.?-片层 E.结构域 9.关于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正确的说法是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 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 C.不连续转录 D.对称转录 E.新生链延伸方向为3'→5' 10.外显子的特点通常是

传热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3.导热系数为常数的无内热源的平壁稳态导热过程,试问,若平壁两侧给定边界条件Tw1和Tw2,为什么这一导热过程的温度分布与平壁的材料无关?相同的平壁厚度,不同的平壁材料,仍给定第一类边界条件,热流密度是否相同? (1)温度分布为 12 1w w w t t t t x δ -=- (设12w w t t >) 其与平壁的材料无关的根本原因在 coust λ=(即常物性假设) ,否则t 与平壁的材料有关 (2)由 dt q dx λ =- 知,q 与平壁的材料即物性有关 6.同上题,若已知边界条件为第三类,即已知Tf1,h1,Tf2,h2.试倒通过空心球壁热量的计算公式和球壁的传热热阻。 9.某教室有一层厚度为240mm 的砖层和一厚度为20mm 的灰泥构层。现安装空调设备,并在内表面加贴一层硬泡某塑料,是导入室内的热量比原来少了80%。已知砖的导热系数λ=0.7W/(m*k),灰泥为λ=0.58W/(m*k),硬泡某塑料的导热系数为λ=0.06W/(m*k),试求出硬泡某塑料厚度。 已 知 : 12240,20mm mm δδ==, 120.7/(),0.58/()W m k W m k λλ=?=? 3210.06/(),0.2W m k q q λ=?= 求:3δ 解: 设两种情况下的内外面墙壁温度12w w t t 和保持不变, 且12w w t t > 由题意知:12 112 12 w w t t q δδλλ-= + 12 23 12123 w w t t q δδδλλλ-= ++ 再由: 210.2q q =,有 12 12 3 12 1212 123 0.2 w w w w t t t t δδδδδλλλλλ--=+++ 22 131 3 1 2 tw 1 q tw 2 1 1 λ1 2 λ2 tw 1 tw 2 q 1 1λ1 2λ 2 3λ 3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就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与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就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基因组:就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与非编码DNA。 4、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就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 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与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与重复序列; 7、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与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1%的

最新传热学杨世铭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传热学杨世铭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2 已知导热物体中某点在x,y,z 三个方向上的热流密度分别为y x q q ,及z q ,如何 获得该点的 热密度矢量? 答:k q j q i q q z y x ?+?+?=,其中k j i ,,分别为三个方向的单位矢量量。 3 试说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答:导热微分方程式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有:傅立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将传热学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① 第一类边界条件:)(01ττf t w =>时, ② 第二类边界条件:)()(02τλτf x t w =??->时 ③ 第三类边界条件:)()(f w w t t h x t -=??-λ 5 试说明串联热阻叠加原则的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使用条件是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必须相等。 7.通过圆筒壁的导热量仅与内、外半径之比有关而与半径的绝对值无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量计算式却与半径的绝对值有关,怎样理解? 答:因为通过圆筒壁的导热热阻仅和圆筒壁的内外半径比值有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热阻却和球壳的绝对直径有关,所以绝对半径不同时,导热量不一样。 6 发生在一个短圆柱中的导热问题,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答:当采用圆柱坐标系,沿半径方向的导热就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8 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只要满足等截面的直肋,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不同意,因为当扩展表面的截面不均时,不同截面上的热流密度不均匀,不可看作一维问题。 9 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数流量反而会下降。试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分子生物学电子版(修正版)

:小核RNA,只存在于细胞核或者核质核仁中的一类小分子量的RNA,具有独特功能并且独立存在的实体,约为70-300个核苷酸,可参与真核生物的RNA剪接。 :即干扰RNA,一类小分子量的RNA,可以高效,特意地阻断体内同源基因的表达,促使同源m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的基因缺失。 3.核酶: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呈锤头状,参加RNA的剪切和降解。与RNA酶有显 着区别,它是RNA,后者是蛋白质。 4.反义RNA又称调节RNA,是指能与特定mRNA互补结合的RNA片段,即碱基序列正好与有 意义的mRNA互补的RNA分子。 5三链DNA:是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形成的,由多聚嘧啶核苷酸或者多聚嘌呤核苷酸与 DNA双螺旋形成的。/由于双螺旋的一股轻微折叠后,该股中的碱基可与双螺旋的碱基以 Hoogsteen氢键相连如TAT、CGC、TAA、CGG。 :即RNAi干扰,siRNA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同源基因表达,促使同源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的现象。 < 7.何谓反义RNA其功能和医学意义如何答:又称为调节RNA,是指能与特定mRNA互补结合 的RNA片段,也即碱基序列与有意义的mRNA互补的RNA分子。功能:a阻断mRNA的翻 译,b抑制DNA复制和mRNA的转录,c选择性的关闭基因。意义:参与基因调控:可用于 基因治疗(病毒、肿瘤); 8什么叫做核酶如何发挥作用有何应用价值答:即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主要催化 RNA的剪接反应和剪切反应。应用意义:通过设计合成特异性切割病毒以及病毒的RNA的 核酶,对病毒和肿瘤的基因治疗将发挥重要作用。 9.何谓RNAi其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如何 答::即RNAi干扰,siRNA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同源基因表达,促使同源RNA降解,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的现象。作用机理:分为起始阶段和效应阶段。起始阶段Dicer 酶以依赖ATP的方式切割外源性的双链RNA为小分子干扰RNA,清除病毒,阻断转座子表 达;效应阶段小分子干扰RNA结合核酶复合物形成RNA诱导活化的复合物及RISC,然后RISC 结合至mRNA转录本上并切割它,从而发挥作用。应用前景:大通量研究基因功能的工具; 基因敲除中的应用;用于基因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二章 1移动基因:又叫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由于它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可在不同染色体间跃迁,故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2断裂基因:真核细胞的结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中含有与氨基酸编码无关的DNA间隔区段,从而被分割成不连续的若干区域。将这种编码序列不连续,有间隔区段的DNA片断称为断 裂基因 3 RNA剪接:将断裂基因的内含子删除和表达子连接并最终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 ; 4 重叠基因: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时为相邻两个基因共用,将核苷酸彼此重叠的两个基 因称为重叠基因。 5 假基因:在珠蛋白基因簇各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时发现,除了有正常的功能基因之外,还 有功能失活的特殊序列片段,它不能行使表达功能。该类核苷酸序列中存在的无表达功能的 畸变核苷酸序列片段。 6 卫星DNA:又称随体DNA,不编码蛋白质和转录RNA的小片段高度重复一类小片段DNA序 列,多富含GC碱基在DNA浮力密度实验中会在主峰旁形成些小峰,形似卫星分布而称之。 一般5-10bp短序列,人类为171bp,保护和稳定染色体 7 基因组:表示某物种单倍体的总DNA。对于二倍体高等生物其配子的DNA总和即为一组基 因组不同生物基因组数目不同。

传热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 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 密度矢量。 2 已知导热物体中某点在x,y,z 三个方向上的热流密度分别为y x q q ,及z q ,如何获得该点的 热密度矢量? 答:k q j q i q q z y x ?+?+?=,其中k j i ,,分别为三个方向的单位矢量量。 3 试说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答:导热微分方程式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有:傅立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将传热学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① 第一类边界条件:)(01ττf t w =>时, ② 第二类边界条件: )()( 02τλτf x t w =??->时 ③ 第三类边界条件: )()( f w w t t h x t -=??-λ 5 试说明串联热阻叠加原则的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使用条件是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必须相等。 7.通过圆筒壁的导热量仅与内、外半径之比有关而与半径的绝对值无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量计算式却与半径的绝对值有关,怎样理解? 答:因为通过圆筒壁的导热热阻仅和圆筒壁的内外半径比值有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热阻却和球壳的绝对直径有关,所以绝对半径不同时,导热量不一样。 6 发生在一个短圆柱中的导热问题,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答:当采用圆柱坐标系,沿半径方向的导热就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8 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只要满足等截面的直肋,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不同意,因为当扩展表面的截面不均时,不同截面上的热流密度不均匀,不可看作一维问题。 9 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数流量反而会下降。试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答:错误,因为当肋片高度达到一定值时,通过该处截面的热流密度为零。通过肋片的热流已达到最大值,不会因为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10 在式(2-57)所给出的分析解中,不出现导热物体的导热系数,请你提供理论依据。 答:由于式(2-57)所描述的问题为稳态导热,且物体的导热系数沿x 方向和y 方向的数值相等并为常数。 11 有人对二维矩形物体中的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的导热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矩形的一个边绝热,其余三个边均与温度为f t 的流体发生对流换热。你能预测他所得的温度场的解吗? 答:能,因为在一边绝热其余三边为相同边界条件时,矩形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应为关于绝热边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习题

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复制子(replicon)(英文)生物体内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称为复制子。 2、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而导致这个复制起始点呈现叉子的形式,称为复制叉。 3、DNA的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复制时合成的两条链分别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前导链DNA的合成方向为5‘→3‘,随着双链DNA的解开而连续复制,后随链合成时,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方向按照5‘→3‘方向合成一系列冈崎片段,再把它们连接成完整的后随链。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后随链的不连续复制称为双螺旋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1.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 2.非组蛋白: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上与特异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又称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 3.C值:我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 4.C值谬误: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而在两栖类中的C值得变化也很大,可相差100倍,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也称C值谬误。 5.核小体(nucleosome):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6.复性(Renaturation):热变性的DNA 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7.变性(Denaturation):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8.增色效应(Hyperchromatic effect):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是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 9.减色效应(Hypochromatic effect):随着DNA的复性,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10、自主复制序列(ARS):P54 11、:AP位点:细胞中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12、SOS应答(SOS response)P61 13、引发酶:引发酶是dnaG基因的产物,是在特定环境下发挥作用的RNA聚合酶,仅用于合成DNA复制所需的一小段RNA 二、填空题 1.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以把组蛋白分为(H1)、(H2A)、(H2B)、(H3)及(H4)。其中(H3)及(H4)在氨基酸组成上的极端保守性表明他们可能对稳定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起重要作用。 3.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__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孟德尔、摩尔根与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得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得对分子生物学得发展得主要贡献在于她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得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得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AN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DNA RNA得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得生物学本质 答:其生物学本质就是基因遗传。子代得性质由遗传所得得基因决定,而基因由于遗传得作用,其基因得一半来自于父方,一般来自于母方. 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就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得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得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中P得含量多,蛋白质中P得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得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得DNA。用35P标记蛋白质得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得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 标记DNA得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得DNA进入了细菌体内.三,烟草TMV得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得TMV株系(S株系与HR株系)得蛋白质与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得蛋白质与HR 株系得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得蛋白质与S株系得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5请定义DNA重组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目得就是将不同得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得一部分)按照人们得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得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得新得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技术:就是除了包含DNA重组技术外还包括其她可能就是生物细胞基因结构得到改造得体系,基因工程就是指技术重组DNA技术得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与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得就是基因重组、克隆与表达得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得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得分离纯化过程。 6写出分子生物学得主要研究内容。 答: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得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7、分子生物学得定义 答:广义得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得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得范畴,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与生物学规律狭义得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得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得复制、转录、表达与调控等过程,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得蛋白质与酶得结构与功能得研究 第二章 1,染色体具备哪些作为遗传物质得特性? 答: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得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

分子生物学27章作业及答案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DNA的一级结构: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 形成的直线或环状多聚体,即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DNA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3、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4、DNA超螺旋: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是DNA结构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正超螺旋与负超螺旋两大类。按DNA双螺旋的相反方向缠绕而成的超螺旋成为负超螺旋,反之,则称为正超螺旋。所有天然的超螺旋DNA均为负超螺旋。 5、DNA拓扑异构体:核苷酸数目相同,但连接数不同的核酸,称拓扑异构体 6、DNA的变性与复性:变性(双链→单链)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氢键断裂,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复性(单链→双链)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单链分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想的现象。 7、DNA的熔链温度(Tm值):DNA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 的温度,即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成单链。Tm值计算公式:Tm=69.3+0.41(G+C)%;<18bp的寡核苷酸的Tm计算:Tm=4(G+C)+2(A+T)。 8、DNA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称为退火 9、基因:编码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 10、基因组: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DNA 11、C值: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 12、C值矛盾:C值的大小与生物的复杂度和进化的地位并不一致,称为C值矛盾或C值悖论 13、基因家族: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14、假基因:假基因是原始的、有活性的基因经突变而形成的、稳定的无活性的拷贝。表示方法:Ψα1表示与α1相似的假基因 15、转座:遗传可移动因子介导的物质的重排现象。 16、转座子: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上可以转移位置的遗传成分。 17、逆转座子: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DNA转录为RNA后,再转录为cDNA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 18、开放读码框:是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中间不含终止密码子。 二、简答题 1、影响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是什么?其中哪一种最主要? 2、DNA二级结构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自会在细胞的什么情况下出现? B-DNA、A-DNA、Z-DNA DNA在一般的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多以B-型存在。 在不同的条件下,DNA可能有不同的构型,有时可相互转换。 1)碱基组成:A-T丰富→B-DNA;RNA-RNA 或RNA-DNA杂交→A-DNA; poly(GC)→Z-DNA;B-DNA大沟表面的胞嘧啶甲基化→Z-DNA 2)盐浓度、湿度:75%,K+、Na+、Ca++→A-DNA;92%,0.1mol/L Na+ →B-DNA;66%,(有时含Li+)→C-DNA;高盐4mol/L Na+ →Z-DNA 3)活性状态:Z-DNA可能跟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A-DNA可出现在转录本和模板形成的暂时结构中:即DNA:RNA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__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孟德尔、摩尔根和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的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AN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DNA 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答:其生物学本质是基因遗传。子代的性质由遗传所得的基因决定,而基因由于遗传的作用,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般来自于母方。 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 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 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 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5请定义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目的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技术:是除了包含DNA重组技术外还包括其他可能是生物细胞基因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基因工程是指技术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6写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7.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答:广义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_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染色体具有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征? 答: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②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 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 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2.什么是核小体?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质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的DNA组成的。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外面 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阶段。在核小体中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核心,从而使分子收缩至原尺寸的1/7。200bpDNA完全舒展时长约68nm,却被压缩在10nm的核小体中。核小体只是DNA压缩的第一步。 核小体长链200bp→核酸酶初步处理→核小体单体200bp→核酸酶继续处理→核心颗粒146bp 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及组装过程 答:组成:蛋白质+核酸。 组装过程:1,首先组蛋白组成盘装八聚体,DNA缠绕其上,成为核小体颗粒,两个颗粒之间经过DNA连接,形成外径10nm的纤维状串珠,称为核小体串珠纤维;2,核小体串珠纤维在酶的作用下形成每圈6个核小体,外径30nm 的螺线管结构;3,螺线管结构再次螺旋化,形成超螺旋结构;4,超螺线管,形成绊环,即线性的螺线管形成的放射状环。绊环在非组蛋白上缠绕即形成了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结构。 4. 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的特征 答:DNA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结构 DNA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三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6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意义 (1)DNA双螺旋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的,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2)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意义:该模型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20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7.DNA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 ①线性DNA双链的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多聚分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