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习题集

生理习题集

生理习题集
生理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

A.反射 B.反应 C.抑制 D.兴奋性 E.兴奋

2.生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刺激方法是

A.钳夹 B.声音 C.温度 D.电 E.光

3.要检查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是否有兴奋性,用哪种刺激方法最好 A.食盐 B.火柴 C.锌铜弓 D.镊子 E.光照

4.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A.有效刺激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E.阈值5.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称为

A.有效刺激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E.阈值6.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骨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7.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 B.分泌 C.神经冲动 D.反射 E.电位变化

8.欲了解肌肉兴奋性的高低,最适合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的强弱 B.肌肉收缩速度的快慢

c.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阈值的高低 D.肌肉动作电位幅度的大小 E.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

9.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 B.动作电位 C.阈强度 D.强度一时间变化率

E.刺激频率10.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一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11.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A 基本消失 B.无限大 c.高于正常

D.稍微低于正常 E.等于正常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应 B.适应 C.反射 D.正反馈 E.负反馈

1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14.在相对不应期给蛙坐骨神经一个较强的刺激使它再次兴奋,它的兴奋性

将如何变化

A.超常期一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一低常期

c.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D.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E.超常期一低常期.绝对不应期

(一)A型题 1.D 2.D 3.C 4.E 5.B 6.C 7.E 8.C

9.C 10.D 11.A 12.C 13.E 14.B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A型题

1.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

A.借助于通道蛋白的帮助 B.顺浓度差转运

C.需要ATP供能 D.通过“生物泵”的活动

E.借助于载体蛋白的帮助

2.一些小分子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至高浓度一侧,主要是靠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膜的生物泵主动转运

D.出胞或人胞作用 E.膜两侧浓度差的动力

4.易化扩散不同于单纯扩散的是

A.顺浓度差转运 B.逆浓度差转运

C.消耗能量 D.需要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E.需要ATP酶

5.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耗氧、耗能 B.顺浓度差进行

c.借助于通道蛋白 D.物质从细胞膜的间隙通过

E.转运的物质是小分子或离子

6.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浓度差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

A.细胞膜外的电位差 B.细胞内的电位差

c.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D.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E.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电位差

8.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一70mV,当变为一80mV时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9.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K’ B.Na’ C.Cr D.Ca。’ E.Mg。’

10.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12.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泵是一种镶嵌在膜脂质双层中的特殊蛋白质

B.钠泵是一种主动转运Na’、K’出入细胞的特殊蛋白质

c.钠泵能转运K’人细胞,转运Na’出细胞

D.钠泵只能转运Na’

E.钠泵又称钠一钾依赖式ATP酶

13.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E.胺类

14.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什么水平时,膜的钠通道大量开放

A.动作电位水平 B.静息电位水平 c.阈电位水平

D.0电位水平 E.锋电位水平

15.细胞的静息电位由正常的一90mV改变为一95mV时,其兴奋性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先升高后降低 E.先降低后升高

16.人工地降低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时,动作电位的幅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7.当可兴奋细胞受到电刺激要产生兴奋时,首先引起的变化是

A.钠通道大量开放 B.膜发生超极化 c.钾离子向膜外扩散

D.产生动作电位 E.膜发生局部电位

18.降低细胞外液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B.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D.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19.下列有关兴奋在同一细胞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0.下列有关神经-骨骼肌接头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类似于突触

B.接头间隙中的液体是细胞内液

C.接头前膜是轴突末梢的膜

D.接头后膜是肌细胞膜

E.接头后膜产生的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21.关于终板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

A.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B.无不应期

C.其大小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量成正比

D.可总和 E.可以电紧张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22.兴奋一收缩耦联是由

A.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导致肌肉兴奋的电位变化的过程 B.肌肉兴奋的电位变化导致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的过程

c.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导致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的过程

D.肌肉兴奋的电位变化导致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的过程

E.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导致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

23.骨骼肌的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

A.各个动作电位的融合而引起 B.新的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 c.各个收缩波的部分融合 D.新的刺激都落在绝对不应期内

E.各个收缩波的完全融合

24.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绝大多数属于

A.不完全强直收缩 B.完全强直收缩

c.一连串单收缩 D.一次单收缩 E.以上都是

2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1一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一)A型题1.B 2.C 3.A 4.D 5.E 6.D 7.C 8.E 10.C 11.B 12.D 13.B 14.C 15.B 16.B 。17.E

19.E 20.B 21.A 22.D 23.E 24.B 25.D

第三章血液

三、选择题(一)A型题

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

此人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

A.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B.蛋白质和铁缺乏 C.铁缺乏

D.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E.雄激素缺乏

4.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其血量约为

A.3000ml B.4800ml C.6000m1 D.7000ml E.8000ml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晶体物质

6.若将红细胞置于0.35%的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如下哪种现象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破裂溶血 C.红细胞皱缩、

D.红细胞凝集 E.血沉加快

7.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A.因子Ⅻ B.因子Ⅲ C.凝血酶原

D.Ca。’ E.PF3

8.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9.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蛋白质 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组织激活物 D.激肽释放酶 E.尿激酶

10.关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可塑性,可通过较细的毛细血管 B.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

c.具有一定的脆性,衰老时脆性减小

D.对O2和CO2的通透性较大

E.尿素可自由透人红细胞

1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B.在血液中占的重量百分比

C.在血浆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D.与血管容量的百分比

E.在血清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12.某人的红细胞在标准A型血清中出现凝集现象,而在标准B型血清中未凝集,该人的血型是

A.B型 B.A型 C.O型 D.AB型 E.无法判断

13.下列对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可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和破坏人侵的细菌 B.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

C.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蠕虫

D.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的主要免疫细胞

E.T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则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1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A.7.O一7.15 B.6.35~6.4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

15.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16.我国健康成年人年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A.40%一60% B.40%一50% C.50%~70%

D.60%~70% E.30%~50%

17.下面哪种白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8.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哪个器官合成

A.肝 B.脾 C.肾 D.脑 E.骨髓

19.纤溶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纤溶酶原 B.纤溶酶 C.纤溶酶原激活物 D.纤溶抑制物 E.凝血酶原

20.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

B.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C.Rh阳性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D.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

E.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

三、选择题

(一)A型题1.C 2.D 10.C 11.A 19.E 20.E (一)A型题

4.兴奋在心脏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 B.心室 c.房室交界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

5.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组织是

A.窦房结 B.心室肌 c.房室交界D.心房优势传导通路 E.浦肯野纤维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D.使心室肌收缩能力增强

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7.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肌细胞直径小,传导速度慢

B.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

C.O期去极化速率慢,传导速度慢

D.邻近细胞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

E.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

8.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

持续到

A.收缩期末 B.收缩早期结束 C.舒张早期结束

D.舒张中期末 E.舒张期结束

9.心肌不产生完全性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质网Ca。’贮存少

C.心肌能自动节律性收缩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

lO.乙酰胆碱通过促进心肌K’通道的开放,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以下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阈电位绝对值增大

c.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也增大 D.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 E.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11.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

B.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C.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

D.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E.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1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的大小取决于

A。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c.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之间的相对关系

D.血量和血管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E.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13.心动周期中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取决于

A.血液的重力作用 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流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

14.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时期是

A.等容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心房收缩期

D.射血期 E.心室充盈期

15.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的是

A.等容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心房收缩期

16.主动脉瓣关闭发生在

A.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D.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17.房室瓣开放发生在 A.心室射血期初 B.等容收缩期末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 E.等容舒张期末18.从动脉瓣关闭开始到下次动脉瓣

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的

A.心室舒张期 B.心室收缩期 c.等容收缩期

D.等容收缩期+心室射血期 E.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19.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半月瓣开放 B.半月瓣关闭 C.房室瓣开放

D.房室瓣关闭 E.血液冲人心室,引起心室壁振动

20.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B.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21.心指数等于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E.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22.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D.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E.舒张末期动脉压

23.在心肌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 A.射血期延长 B.等容收缩期延长

c.等容舒张期延长 D.心室充盈期延长 E.每搏输出量不变24.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泵血功能的

A.心肌初长度 B.肌小节的初长度

c.横桥联接的数目 D.心肌收缩能力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5.安静状态下,心室收缩末期容量与余血量之差为

A.心力贮备 B.舒张期贮备 c.收缩期贮备

D.心泵功能贮备 E.心率贮备

26.有关心力贮备,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心力贮备也称心泵功能贮备

B.收缩期贮备大于舒张期贮备

C.心力贮备取决于搏出量贮备及心率贮备

D.若两个人在静息时心输出量相同,则其心力贮备也是一样的

E.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27.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动脉血压 B.心房压力 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D.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28.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率的变化 B.搏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 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29.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年龄 B.心输出量 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粘滞性 E.大动脉弹性

30.主动脉在缓冲脉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口径大 B.管壁厚 c.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D.血流速度快 E.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31.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A.血液粘滞性 B.红细胞数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E.大动脉弹性

32.在外周阻力减小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升高

D.收缩压轻度降低,舒张压明显降低

E.以上都不是

33.大动脉管壁硬化时,下列错误的是

A.动脉收缩压升高 B.动脉舒张压降低

c.大动脉容量减少 D.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 E.动脉脉压减小34.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一个指标

c.其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0(1 cmH20=98Pa)

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35.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静水压36.控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

A.内脏平滑肌的特性 B.交感神经的紧张性

c.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的支配 D.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

E.血压的直接影响

37.生理情况下,通过影响有效滤过压而改变组织液滤过与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E.组织液静水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38.关于人体内的大多数血管的神经支配,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只接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

B.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

C.既有缩血管纤维也有舒血管纤维支配

D.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

E.接受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支配

39.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哪项结果是错误的

A.窦房结P细胞舒张期最大电位增大 B.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C.心房肌不应期延长 D.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减慢

E.心房肌兴奋性降低

40.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

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

B.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增加

C.窦房结细胞对Ca。’通透性增加

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 E.窦房结细胞对Cl一通透性增加

41.关于减压反射,错误的是

A.在血压为60—180mmHg的范围内敏感

B.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

C.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

E.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下降

42.实验时,暂时夹闭双侧动物颈总动脉可使

A.窦神经传人冲动增多 B.颈动脉体受刺激增多

C.心迷走紧张增强 D.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E.血压升高

4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适宜刺激是

A.高于180mmHg的动脉血压 B.低于60mmHg的动脉血压

c.生理范围内变动着的动脉血压 D.血液中CO2分压变化

E.血液中02分压变化

44.关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

B.在低氧、窒息和酸中毒等紧急情况下才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

c.对于感受动脉血低氧是十分重要的

D.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变慢变浅 E.对心血管的效应是血压升高45.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

A.局部代谢产物 B.缓激肽 C.血管活性肠肽

D.血管紧张素Ⅱ E.前列腺素

46.关于冠脉血流量,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在心室收缩期少,舒张期多 B.占心输出量的4%一5%

c.动脉舒张压升高,冠脉血流量增多

D.在心肌缺氧时冠脉血流量减少 E.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影响大47.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

A.心缩期长短 B.心舒期长短 C.神经对冠状血管的支配作用

D.主动脉收缩压高低 E.血液粘滞度大小

48.心肌缺氧时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

A.氢离子 B.组胺 C.腺苷 D.前列腺素 E.乳酸

49.关于肺循环的生理特点,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肺循环血流阻力较体循环大 B.肺动脉压较主动脉压高

C.肺部的血容量约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

D.用力呼气时肺血容量增加,而深吸气时可减少

E.一般认为肺部组织液的压力为正压

50.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脑 B.心脏 C.皮肤 D.肾脏 E.骨骼肌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E 3.E 4.C 5.E 6.E 7.E 8.C 9.E 10.B 11.C 12.D 13.C 14.E 15.B 16.B 17.E 18.E 19.D 20.C 21.E 22.B 23.B 24.D 25,C 26.D 27.A 28.B 29.C 30.E 31.D 32.D 33.E 34.D 35.A 36.D 37.C 38.B 39.C 40.B 41.D 42.E 43.C 44.D 45.D 46.D 47.B 48.C 49.C 50.B

(一)A型题

1.呼吸是指

A.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B.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C.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D.气体进出血液的过程 E.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呼吸的意义主要是为机体

A.摄取O2排出CO2 B.摄取CO2排出O2

C.摄取O2排出N2 D.摄取02排出CO E.摄取C02排出02 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内压与气道阻力之差 D.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E.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的扩张和回缩 C.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E.胸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5.平静呼吸的特点是

A.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C.吸气与呼气都是主动的 D.吸气与呼气都是被动的

E.吸气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

6.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期是

A.呼吸全过程聱章呼吸 B.呼气末和吸气初

C.吸气末和呼气初 D.呼气初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7.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A.呼气初 B.呼气末 C.吸气初 D.吸气末 E.呼吸全程

8.胸膜腔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的回缩力 B.肺弹性阻力 C.大气压力

D.胸膜腔的密闭性 E.胸廓的扩张

9.胸壁穿刺伤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将造成

A.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B.胸膜腔压力等于大气压

C.胸膜腔压力低于大气压 D.肺明显扩张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多10.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主要是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B.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C.降低肺的表面张力,不影响肺的顺应性

D.增加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的顺应性

E.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

11.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气道的口径 B.气流的形式 C.气流的速度

D.气道的长度 E.气体的密度

12.下列哪项能使呼吸道口径增大

A.跨壁压减小 B.副交感神经兴奋 C.呼气时

D.交感神经兴奋 E.吸人气中CO2含量增加

13.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

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

A.300—350ml B.400—600ml C.600—700ml

D.500—800ml E.800—1000ml

14.平静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是

A.潮气量 B.功能残气量 C.肺活量

D.肺通气量 E.肺泡通气量

15.肺活量等于

A.补吸气量+潮气量 B.潮气量+补呼气量

C.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补呼气量

E.补呼气量+余气量

16.某人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钟,其肺泡通气量约 A.3000ml/min B.4000ml/min C.5000ml/min

D.6000ml/min E.7000ml/min

17.下列哪项是评价肺一次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

A.肺活量 B.用力呼气量 C.每次肺通气量

D.每分肺通气量 E.每分肺泡通气量

18.对肺泡气体分压具有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潮气量 B.补吸气量 C.补呼气量

D.残气量 E.功能残气量

19.安静时,正常成人的V。/Q的正常值是

A.0.64 B.0.064 C.0.48 D.0.84 E.0.084 20.有关O2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血液中化学结合O2量远大于物理溶解量

D.O2与Hb的结合反应快,不需要酶的催化,且是可逆的

E.吸人高压氧主要是增加化学结合的O2量

21.Hb氧饱和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

A.Hb的浓度 B.氧分压 C.血浆pH值 D.CO2分压 E.2,3-DPG含量22.氧解离曲线通常表示

A.Hb氧容量与PO2关系的曲线 B.Hb氧含量与PO2关系的曲线

C.Hb氧饱和度与P02关系的曲线

D.02在血液中溶解的量与PO2关系的曲线

E.血中CO2含量与P02关系的曲线

23.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

A.以溶解的方式在血浆中运输

B.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

C.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红细胞内运输

D.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 E.以碳酸的形式在血浆中运输24.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大脑

25.关于血液中CO2对呼吸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体液因素

B.血液中CO2升高可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C.CO2可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D.血液中CO2浓度过低可出现呼吸暂停

E.血液中CO2浓度过高可出现呼吸麻痹

26.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

A.血液中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

C.血液中一定浓度的碱性物质 D.肺牵张感受器传人冲动

E.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27.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

A.血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H+ C.脑脊液中的H+

D.脑脊液中的CO2 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

28.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E.脑桥中枢化学感受器

29.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接受肺扩张的刺激

B.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的平滑肌内 C.传人纤维在迷走神经干中

D.可及时终止吸气,有利于吸气向呼气转化

E.参与成人正常节律性呼吸的形成和调控

30.切断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

A.变深变快 B.变浅变快 C.变浅变慢

D.变深变慢 E.呼吸时相缩短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消化道平滑肌慢波起源于

A.壁内神经丛 B.环行肌 C.纵行肌

D.环行肌和纵行肌 E.粘膜

2.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为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3.唾液中的惟一的消化酶是

A.溶菌酶 B.唾液淀粉酶 C.粘液 D.蛋白酶 E.脂肪酶4.胃液和血浆中H’浓度相差为

A.3万一4万倍 B.300万一400万倍

C.3000—4000倍 D.30万~40万倍 E.30~40倍

5.胃液的作用是

A.保护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 B.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

C.水解胆固醇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E.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6.胃液分泌头期的特点是

A.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丰富 B.分泌量少,酸度高,含酶丰富 C.分泌量多,酸度低,含酶丰富 D.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量少 E.分泌量少,酸度低,含酶丰富

7.引起胃液分泌的强刺激物是

A.组胺 B.促胰液素 C.胃动素 D.胆囊收缩素 E.胆汁8.引起消化力最强的胃液分泌是

A.头期 B.胃期 C.肠期

D.蛋白分解产物刺激胃粘膜 E.胃扩张刺激胃粘膜

9.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刺激是

A.糖 B.脂肪分解产物 C.蛋白质分解产物

D.混合食糜 E.无机盐

10.促胃液素由以下哪一种细胞分泌

A.D细胞 B.G细胞 C.K细胞 D.I细胞 E.M细胞11.关于内因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小肠吸收维生素B12有关 B.促进小肠粘膜吸收维生素D

C.与维生素B1吸收有关 D.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

E.与缺铁性贫血有关

12.胃液可以使

A.蛋白质分解 B.蛋白质完全分解成氨基酸

C.脂肪分解成脂肪酸 D.分解碳水化合物

E.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13.关于胃粘膜自身保护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覆盖于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

B.胃粘膜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与相邻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有防止H+透过的作用

C.胃粘膜血流十分丰富,为胃粘膜细胞提供了丰富的代谢原料

D.胃粘膜局部还存在着自身保护性物质 E.以上均是14.影响胃排空的主要因素

A.胃运动 B.胃容受性舒张 C.小肠运动

D.肠一胃反射 E.幽门括约肌舒张

15.胃的排空

A.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B.通常排空最快的食物是脂肪 C.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排空 D.固体食物比流质食快

E.一般混合食物需时6~8小时

16.下列食物排空速度顺序正确的是

A.脂肪、糖、蛋白质 B.糖、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糖、脂肪 D.蛋白质、脂肪、糖 E.以上均是

17.呕吐中枢主要位于

A.大脑皮层 B.延髓 C.丘脑 D.小脑 E.脊髓

18.关于胆囊收缩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A.促进胆囊收缩 B.促进胰酶分泌

C.促进胆汁分泌 D.抑制胃液分泌 E.促进小肠液分泌

19.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刺激物是

A.盐酸 B.HC03一 C.糖 D.无机盐 E.粘液

20.胆囊收缩素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酶多,HCO3一和水轻微增加

B.酶少,HC03一和水明显增加

C.酶多,HCO,一和水明显增加

D.酶少,HCO,一和水明显减少

E.酶多,HCO,一增多,水减少

21.促胰液素的主要作用是

A.抑制胆囊收缩 B.促进胰酶分泌

C.增强小肠运动 D.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E.促进胰液中NaHCO。一和水分泌

22.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主要与哪个成分有关

A.脂肪酸 B.胆盐 C.胆固醇 D.磷脂 E.NaHCO,一和水23.胆盐的肠肝循环可以促进

A.肠运动 B.肝细胞分泌胆汁 C.胃运动

D.胆囊收缩 E.以上均是

24.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在

A.胃 B.十二指肠上部 C.空肠上部 D.结肠 E.回肠25.关于铁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B.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三价的高铁形式,不易被吸收

C.急性失血患者、孕妇、儿童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铁的吸收也增加 D.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

E.铁在碱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

26.关于蛋白质的吸收正确的是

A.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B.小肠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C.刷状缘上存在着三类转运氨基酸的转运体

D.少量的食物蛋白质可完整地进入血液 E.以上均是

27.关于钙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A.钙的吸收部位在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吸收钙的能力最强 B.脂肪食物对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C.维生素D有促进小肠吸收钙的作用

D.肠内容物的酸碱度对钙的吸收没有影响

E.钙的吸收是主动转运过程

28.关于葡萄糖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肠粘膜仅能吸收单糖,吸收的途径是血液

B.有些成年人因小肠中乳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所以饮牛奶后,会产生腹胀和腹泻

C.小肠上皮刷状缘上存在有转运葡萄糖的转运体

D.葡萄糖的吸收有赖于Na+的主动转运

E.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侧膜上存在葡萄糖转运体

29.关于脂肪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及胆固醇均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

B.进入细胞内的脂肪酸、甘油一酯等随后的去路取决于脂肪酸分子的大小 C.脂肪的吸收途径主要以淋巴为主

D.脂肪吸收有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 E.以上均是

30.关于小肠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即十二指肠腺和肠腺

B.十二指肠腺分布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中,分泌酸陛液体

C.小肠液中含有由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D.小肠液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吸收

E.小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C 3.B 10.B 11,D 12.A19.A 20.A 21.E 28.E 29.E 30.B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

A.肝糖原 B.三磷酸腺苷 C.脂肪酸 D.葡萄糖 E.磷酸肌酸

2.蛋白质生物热价小于物理热价的原因是

A.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不完全 B.氨基酸在体内转化为糖

C.氨基酸在体内合成组织蛋白 D.氨基酸在体内没有完全氧化

E.氨基酸在体内吸收不完全

3.机体体温最高的部位是

A.心 B.肝 C.脑 D.肾 E.直肠

4.体温调定点位于

A.脊髓 B.大脑皮层 C.延髓 D.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 E.丘脑5.在寒冷环境中,下列哪项反应不会出现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出现寒战 D.组织代谢率增高,产热量增加

E.交感神经兴奋

6.影响能量代谢的最主要因素是

A.肌肉活动 B.精神活动 C.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D.环境温度 E.体温变化

7.关于体温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B.腋窝温度正常值为36.0~37.4℃

C.成年男性的平均体温比女性高

D.视交叉上核很可能是体温日节律的控制中心

E.生育年龄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排卵日最低

8.短期饥饿时,人体能量来源发生的变化是

A.由糖转向蛋白质 B.由脂肪转向糖

C.由糖转向脂肪 D.由蛋白质转向脂肪

E.由脂肪转向蛋白质9.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

B.代谢率是最低的 C.男性比女性低 D.与体重成正比E.体温每升高l℃,基础代谢率将升高30%左右

10.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可能主要与下列哪项活动的耗能有关

A.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基 B.消化道运动

C.消化道分泌 D.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E.脂肪的消化吸收

11.下列哪种生理情况下基础代谢率最低

A.熟睡时 B.基础条件下 C.清晨醒后未进食之前

D.平卧时 E.做梦时

1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物质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核苷酸

13.用简便方法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必须测得的数据是

A.食物的卡价 B.食物的氧热价 C.非蛋白呼吸商 D.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 E.心跳和呼吸频率

14.酒精擦浴降温主要是增加了皮肤的

A.传导散热 B.对流散热 C.辐射散热

D.蒸发散热 E.散热面积

15.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哪种方式增加产热量

A.内脏代谢增加 B.寒战性产热 C.非寒战性产热

D.脑代谢增加 E.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三、选择题【一)A型题1.B 2.D 3.B10.A 11.A 12.C (一)A型题

1.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集合管 E.肾单位2.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一囊内压)少或消失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3.原尿的成分

A.和终尿近似 B.葡萄糖比终尿少 C.Na’、K’浓度比血浆高 D.比血浆少蛋白质 E.比血浆少葡萄糖

4.下述情况中,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多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肾血浆流量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5.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B.肾血浆流量增大

C.血浆蛋白浓度增高 D.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增大

E.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

6.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循环相配合主要靠下列哪项来调节

A.自身调节 B.神经一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正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7.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肾交感神经兴奋 B.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抗利尿激素8.最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带负电的小分子 B.带正电的小分子

C.电中性的小分子 D.带正电的大分子 E.带负电的大分子

9.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囊内压 E.全身动脉压

10.不属于滤过膜的结构的是

A.基膜 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C.裂隙膜 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E.带正电的蛋白质层11.关于葡萄糖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钠离子的重吸收相耦联 B.只有近端小管可以吸收

C.是一种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D.近端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

E.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

12.可分泌肾素的结构是肾脏的

A.致密斑 B.球外系膜细胞

C.间质细胞 D.球旁细胞 E.感受器细

13.给家兔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减少,尿液渗透压增高,其主要机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A.对水通透性增高 B.对Na’重吸收增多

C.对尿素重吸收增多 D.管腔内溶质浓度降低 E.管腔外渗透压升高14.近端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经常是Na’滤过量的

A.55%一65% B.65%一70%

C.75%~80% D.85%一90% E.95%~99%

15.近端小管对小管液的重吸收为

A.低渗重吸收 B.等渗重吸收 C.高渗重吸收

D.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E.受醛固酮的调节

16.致密斑的作用是直接感受

A.肾血管血压变化 B.肾血流的NaCl含量变化

C.肾小管内压变化 D.肾小管液NaCI含量变化

E.入球小动脉牵张刺激

17.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关键动力是

A.基侧膜上的Na+泵 B.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

C.管腔膜上的逆向转运 D.管腔膜上的电中性转运

E.管腔膜上的生电性转运

18.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C.动脉血压升高 D.近端小管渗透压增高 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

19.肾脏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NaCI B.尿素 C.NaCl和尿素D.KCl E.NaCl和KCl

20.肾小管对HC03-的重吸收

A.以HCO;的形式吸收 B.以CO2的形式吸收

C.主要在远端小管进行 D.滞后于CI一的吸收 E.不依赖于H+的分泌2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ml,患者尿量显著增加,尿糖定性阳性。分析该患者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C.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 D.肾小管对Na‘吸收减少 E.血容量增大2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肾脏NaCl排出减少 E.肾小球滤过率增大

23.终尿中的钾离子主要来源于

A.肾小球滤过 B.近曲小管分泌 C.髓袢降支粗段分泌

D.髓袢细段分泌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24.下列情况中,哪些情况下尿量不见增加

A.尿崩症 B.糖尿病 C.交感神经兴奋

D.肾动脉血压升高 E.输入甘露醇

2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 C.保钠保钾 D.排氢排钾 E.排氢保钠26.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

A.神经垂体 B.腺垂体 C.视上核 D.视前区 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27.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钾 C.保钠保钾 D.排氢排钾 E.排氢保钠28.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钾浓度增高,血钠浓度降低D.交感神经抑制 E.副交感神经兴奋29.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B.保Na’、排K’、保水

C.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D.促进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E.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30.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肾血流量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31.某患者服用对髓袢升支粗段NaCl动重吸收有抑制作用的速尿后,尿量增多,尿的渗透压下降,该患者排低渗尿的原因是远曲小管、集合管

A.对Na’主动重吸收减少 B.对C1一主动吸收减少

C.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D.管腔外渗透压梯度降低

E.管腔内溶质浓度增加

32.葡萄糖的重吸收继发于下列哪种离子的主动重吸收

A.K+ B.Ca++ C.Cl- D.Na+ E.Mg+

33.抑制近端小管的Na+一H+交换不引起

A.Na+排出增多 B.Cl-排出增多 C.水排出增多

D.HC03-排出增多 E.葡萄糖排出增多

34.某患者脊髓颈7处横断伤后出现尿失禁,其机制是

A.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损伤 B.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

C.排尿反射传人神经受损 D.排尿反射传出神经受损

E.膀胱平滑肌功能障碍

35.阴部神经抑制时

A.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B.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E.逼尿肌收缩

(一)A型题

1.E 2.C 3.D 4.C 5.E 6.B 7.C 8.B 9.A 10.E 11.E 12.D 13.A 14.B 15.B 16.D 17.A 18.A 19.C 20.B 21.C 22.D 23.E 24.C 25.B 26.C 27.A 28.C 29.A 30.C 31.D 32.D 33.E 34.B 35.D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

A.环层小体 B.耳 C.肌梭感受器 D.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2.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应

A.痛觉感受器 B.冷敏神经元

C.本体感受器 D.腱器官 E.触觉感受器

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也称为发生器电位 B.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D.以电紧张形式扩布 E.表现总和现象4.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B.反射弧包括中脑C.睫状肌收缩D.悬韧带紧张 E.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

5.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网膜的功能,称为

A.幅辏反射 B.瞳孔近反射 C.瞳孔对光反射

D.角膜反射 E.眼折光调节反射

6.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

A.节点 B.前主焦点 C.后主焦点 D.远点 E.近点

7.悬韧带的放松可使

A.瞳孔缩小 B.晶状体曲度增加

C.晶状体曲度减少 D.角膜曲度增加 E.角膜曲度减少

8.散光眼的产生原因为

A.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眼球前后径过短

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

9.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几乎全是视锥细胞的区域在

A.黄斑 B.中央凹 C.视神经D.视乳头 E.视网膜周边部10.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外段的形态与视杆细胞不同 B.外段中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C.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D.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E.部分细胞对红色光敏感11.下列颜色视野中,范围最小的为

A.黄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E.蓝色

12.中央凹处视网膜的视力好和色觉强的原因是

A.视杆细胞多而集中,单线联系 B.视杆细胞多而集中,聚合联系

C.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大,单线联系

D.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聚合联系

E.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单线联系

13.夜盲症产生的原因是

A.维生素A缺乏 B.维生素A过多

C.视蛋白过多 D.视蛋白过少 E.视紫红质过多

14.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近视眼的

A.近点大,远点小 B.近点和远点都大

C.近点小,远点大 D.近点和远点都小 E.近点大,远点不变15.关于远视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眼的折光力过弱

C.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 D.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后

E.可用凸透镜矫正

16.视力(视敏度)测定的是哪种细胞的功能

A.视杆细胞 B.视锥细胞 C.毛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双极细胞17.声波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外耳--鼓膜一听骨链--前庭窗一内耳

B.外耳--鼓膜一听骨链--蜗窗--内耳

C.外耳--鼓膜一鼓室空气--蜗窗--内耳 D.外耳一鼓膜_+鼓室空气一前庭窗一内耳 E.颅骨--耳蜗内淋巴18.关于中耳和听骨链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鼓膜和听骨链等构成声波主要的传导途径

B.锤骨、砧骨和镫骨依次连接成听骨链

C.锤骨柄附着于鼓膜,镫骨底板与蜗窗相接

D.鼓膜和听骨链能增加听觉的敏感度

E.听骨链有保护内耳的作用

19.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区域为

A.0—16Hz B.16—20000Hz C.1000—3000Hz

D.3000—30000Hz E.30000—4()000Hz

20.引起耳蜗顶部的基底膜出现最大行波振幅的是

A.高频声波 B.中频声波 C.低频声波

D.任何频率的声波 E.高强度声波

21.飞机骤升(降)时,旅客口食糖果有助于调节何处的压力平衡

A.基底膜两侧 B.中耳与内耳间 C.前庭膜两侧

D.蜗窗膜内外 E.鼓室与大气间

(一)A型题,1.D 10 B19.B

(一)A型题

1.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是

A.突触后膜 B.树突始段 C.树突末梢 D.轴突始段 E.轴突末梢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

A.对神经系统的支持作用 B.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

C.对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绝缘作用

D.对神经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E.以上都有

3.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错误的是

A.需保持生理完整性 B.具有绝缘性

C.传导速度接近光速 D.可以双向传导

E.能较长时间保持不衰减性传导兴奋的能力

4.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顺向轴浆运输的方向是从轴突末梢向胞体

B.逆向轴浆运输的方向是从胞体向轴突末梢

C.逆向轴浆运输可运送某些病毒和毒素

D.递质的囊泡和分泌颗粒是通过慢速轴浆运输运送的

E.胞体合成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微管和微丝是通过快速轴浆运输运送的5.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A.直径较细的传导速度较快 B.直径较粗的传导速度较慢

C.有髓纤维传导速度较快 D.C类纤维传导速度较A类快

E.低温下传导速度较快

6.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K+内流 B.Na+内流 C.Cl-内流 D.Mg2’内流 E.Ca。’内流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哪种离子跨突触后膜内流有关

A.Na’ B.Ca。’ C.K’ D.Cl- E.Mg。’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主要与哪种离子跨突触后膜内流有关

A.Na’ B.Ca。’ C.K’ D.Cl- E.Mg。’

9.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B.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是一种化学门控通道

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发生在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E.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10.中枢神经元之间具有反馈作用的联系方式是

A.幅散式 B.聚合式 C.直线式 D.链锁式 E.环式

11.下列关于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特征,错误的是

A.具有单向性 B.有一定的时间延搁

C.可以总和 D.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与突触前神经元不同

E.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12.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双向性 B.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与突触前神经元不同

C.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D.突触后电位不能总和 E.不易疲劳

13.关于突触后抑制的叙述,错误的

A.需通过中间神经元实现 B.该中间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元

C.该神经元被抑制时使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

D.传人侧支性抑制属于突触后抑制 E.返回性抑制属于突触后抑制14.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B.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

C.突触前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D.突触前递质耗竭

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15.产生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A.轴突一胞体型突触 B.轴突一树突型突触

C.轴突一轴突型突触 D.胞体一胞体型突触E.树突一胞体型突触16.影响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刺激的性质 B.感受器的敏感度

C.神经纤维的直径 D.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E.反射弧中突触的个数17.反射活动发生后放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

A.幅散式联系 B.聚合式联系

C.直线式联系 D.链锁式联系 E.环式联系

18.由闰绍细胞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的环式联系所产生的抑制称为 A.突触前抑制 B.交互抑制 C.传人侧支性抑制

D.返回性抑制 E.侧支抑制

19.躯体感觉传导的总换元站是

A.脑干网状结构 B.下丘脑 C.脑桥 D.延髓 E.丘脑

20.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觉醒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态

C.引起特定的感觉 D.调节内脏活动 E.协调躯体运动

21.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睡眠状态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活动 D.协调躯体运动 E.引起牵涉痛

22.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 B.经丘脑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的作用

D.该系统受刺激时出现觉醒状态的脑电波 E.其功能不易受药物影响23.下列哪项不符合体表感觉在大脑皮层第一感觉区的投射规律

A.头面部感觉投向对侧皮层

B.投射区的空间排列整体上是倒置的

C.头面部投射区内部的空间排列是正立的

D.感觉灵敏度高的体表感觉投射区相对较大

E.产生的感觉定位明确而且清晰

24.下列哪项不是内脏痛的特点

A.疼痛发起缓慢 B.定位不准确 C.定性不清楚

D.缺血和炎症刺激易引起内脏痛 E.牵拉刺激不易引起内脏痛25.引起肌梭感受器兴奋的是

A.梭外肌收缩 B.梭外肌舒张

C.梭外肌受牵拉 D.梭内肌舒张 E.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26.肌梭是一种

A.张力感受器 B.压力感受器 C.长度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 E.化学感受器

27.脊髓前角仅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

A.梭外肌收缩 B.梭外肌舒张 C.梭内肌收缩

D.梭内肌舒张 E.肌梭传人冲动增加

28.腱器官是一种

A.张力感受器 B.压力感受器 C.长度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 E.化学感受器

29.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甘氨酸 E.乙酰胆碱30.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可使

A.瑾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 B.梭内肌舒张

C.梭外肌舒张 D.肌梭传人冲动减少 E.牵张反射增强

31.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可使动物发生

A.脊休克 B.共济失调 C.去大脑僵直 D.昏睡 E.静止性震颤32.帕金森病症状的产生主要由于

A.纹状体病变 B.黑质病变 C.红核病变

D.小脑病变 E.脑干网状结构病变

33.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发动肌肉运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协调随意运动

D.调节肌紧张 E.参与运动程序的编制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2. 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2倍 C.约为K+通透性的1/2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3.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竞争性结合 D.增加了Ca2+内流 4.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7. 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8.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刺激时间 C.阈刺激 D.阈值 9. 保持一定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最小刺激是 A.刺激阈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10.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驰剂是由于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11. 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A.Ca2+B.Mg2+C.Na+D.K+ 12. 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13.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 A.2l倍B.5倍C.12倍D.30倍 14.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值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这一膜电位称: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极性分子和小离子顺浓度或顺电子梯度的跨膜转运, 包括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4.原发性主动转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细胞代谢供能的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子梯度跨膜转 运 5.去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弱,静息电位降低的过程 6.超计划;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增强,静息电位增强的过程 7.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前体下接受刺激产生一次迅速、可逆的、可向两侧传播的 电位变化 9.“全”或”无”的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必须一定的刺激。当刺激不够时,无 法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若达到一定刺激时,便会产生动作电位且幅度达到最高值不会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 10.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11.兴奋-收缩偶联:将横纹肌产生动作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动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 心机制 1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过程 1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决定肌节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肌节长度的 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越大 1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的所占的容积之比

15.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所决定的渗透压,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和 维持血浆的容量 16.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 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17.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段时间便会自行停止的过程。包括血管 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18.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包括舒张期和收缩期。由于 心室在心脏泵血起主要作用,又成心室活动周期 19.射血分数:博出量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比值,能明显体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20.心指数:心输出量与机体表面积的比值,放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数 21.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22.期前损伤: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来之前额外使心肌受到一次刺 激,产生的兴奋和收缩 23.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经房室结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间隔:此处兴奋传导速 度仅有s 24.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无外界刺激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其 他的称为潜在起搏点 2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经脉回血 血量。 27.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血压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 28.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每一瞬间血压的平均值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呼吸》

呼吸 名词解释: 1.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2.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3.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4.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以单层分子垂直排列于肺泡液一气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6.肺顺应性: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它代表了胸腔压力改变对肺容积的影响。 7.潮气量: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似潮汐涨落,故名潮气量。 8.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9.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肺活量的百分比表示。

10.解剖无效腔: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11.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2.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13.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叫做氧容量。它表示与单位体积完全氧化的血液的血色素相结合的氧气量。 14.氧含量:氧含量是指血液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血中氧的含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部分,反映血标本中氧的实际含量。 15.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6.肺牵张发射:简称黑伯反射,表现为当肺扩张或向肺内充气可引起吸气运动的抑制,而肺萎缩或从肺内放气则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上述反应消失,说明这是由迷走神经参与的反射性反应。 17.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指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Ca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B. 组织激活物 C. 纤溶酶 D. 抗凝血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A. 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环境。 4.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8.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机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完整版)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 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 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 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 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 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 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分别是、、、 和。 2.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平衡电位。 3.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和。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和。 5. 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 和。 6.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 和。

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和 。 8.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有、 、、 、、和。 9. 胃与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分别为和。 10.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和 。 1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有、、、 和。 二、单项选择题 1.最重要的吸气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腹肌 E.胸锁乳

突肌 2. 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 A.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负反馈 E.自身调节 3.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属于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 D.出胞 E.入胞 4. 激活胰蛋白酶原最主要的是 A.Na+ B.组织液C.肠致活酶D.HCl E.内因子 5.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 错误的是? 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 B. 壁细胞分泌盐酸 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6.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十二指肠与空肠 B. 胃与十二指肠 C.回肠和空肠 D.结肠上段 E.结肠下段 7.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 该人的血型是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

8. 受寒冷刺激时, 机体主要依靠释放哪种激素来增加基础代谢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 正确的是 A.变动范围无规律 B.昼夜变动小于1℃ C.无性别差异 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 E.与年龄无关 10.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1.下列哪项 CO2分压最高 A 静脉血液 B 毛细血管血液 C 动脉血液 D 组织细胞 E 肺泡气 12.在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的绝对不应期内 A. 全部Na+通道失活 B.较强的剌激也不能引起动作电位 C.多数K+通道失活 D. 部分Na+通道失活 E.膜电位处在去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生理学习题册及答案

绪论 一、A型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A.正常人体内物理变化的规律 B. 正常人体内化学变化的规律 C.正常人体内功能活动的规律 D.病理情况下人体内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内环境是指() A. 体液 B. 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胃肠腔液 E.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是() A. 全身体液调节 B. 局部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E.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4、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应 C. 反馈 D. 适应 E. 前馈 5、在机体功能调节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出现快 B. 作用部位准确 C.作用的持续时间长 D. 调节的敏感性高 E.调节幅度小 6、对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 A. 神经调节 B. 负反馈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E. 体液调节 7、下列生理功能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 血液凝固 B. 排尿反射 C. 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E. 分娩活动 8、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 反馈信息 B. 控制信息 C. 控制系统 D. 受控系统 E. 前馈信息 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 控制系统 B. 反馈信息 C. 干扰信息 D. 参考信息 E. 偏差信息 10、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反馈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二、B型选择题 A. 作用迅速、准确时间短 B. 作用缓慢、广泛、时间长 C. 作用效果不明显 D. 调节的范围较小 E. 无反馈作用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血浆 E.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3、体液是指() 4、内环境是指() A. 不断加强直至最大 B. 逐渐减弱直至最小 C. 向相反效应转化 D. 保持在恒定水平 E. 控制部分 5、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 6、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 7、前馈是指干扰信号通过体内感受器直接作用于()

生理学试卷(含答案)

生理学试卷A 一名词解释(10*3,共30分) 1.神经递质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红细胞沉降率 4.基础代谢率 5.下丘脑调节肽 6.心动周期 7.肺活量 8.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9.突触 10. 允许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递质受体的分类按分布部位分和。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 3.尿的生成包括、和三个基本过程。 4.细胞膜的结构是以液态_______双分子层为基架,主要由_______组成。 5.生理学研究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水平上进行的 6.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包括、、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7.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8.超滤液生成的结构基础是,滤过作用的动力是。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4.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 B.K+ C.Ca2+ D.Cl- E.Mg2+ 5.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6.简化眼指() A.具有与眼等效的光学系统的一种模型 B.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 C.折光率为1.333 D.节点位于后极 E.球面的曲率半径为10mm

植物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的存在状态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 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 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 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 3.水势及组成 1.Ψw =ψs +ψp+ ψm+ψg Ψs:渗透势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Ψg:重力势 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ψπ)。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M蔗糖ψs> 1M NaClψs (电解质) 测定方法:小液流法 2)压力势—ψp〉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ψw;ψp〈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ψw;ψp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3)重力势—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0,降低水势. 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ψm =--0.01 MPa ,忽略不计; Ψ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ψw=ψs+ ψp *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ψw=ψm *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w = ψs *水饱和细胞: ψw = 0 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 ◆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sψpψw 增大 ◆细胞吸水饱和,体积、ψsψp ψw = 0最大 ◆细胞失水,体积减小,ψsψp ψw减小 ◆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ψp= 0,ψw= ψs ◆细胞继续失水,ψp 可能为负ψw《ψs 4.蒸腾作用(气孔运动) 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 A.神经调节 B. 馈 2、 下列生理过程中, A. 减压反射 B. 呼吸频率维持 体液调节 C. 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血糖浓度调节 C. E )。 自身调节 C ) 排尿反射 D.正反馈 E. 负反 D.体温调节 E.正常 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 反应 4、 内环境稳态是指( B 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持相对稳定 C. 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疋 E .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 5、 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 C. )。 适应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 A.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 应器 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 )。 A.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 应器 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 C )。 A. 吸收B. 新陈代谢 C. 物质合成代谢 D. 异化作用 E. 消 A )。 化 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A.吸收B.新陈代谢 C. 化 9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组织液 B 、血浆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兴奋性 物质合成代谢 D. 异化作用 D E. A 10 、 A 11、 A 12 、 B 、生殖 、淋巴液 C )。 、新陈代谢 (D )。 D 、细胞内液 D 、兴奋 E 、细胞外液 、抑制 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膝跳反射 B 、减压反射 C 、排尿反射 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D 兴奋性越高B 、兴奋程度越低 C 、兴奋程度越高 D 、兴奋性越低E 、 D 、望梅止渴 、吸吮反射 没有兴奋性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生理学重点知识必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机体内环境。 3.兴奋:活组织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兴奋性:刺激引起生物电和其它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6.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反馈:效应器活动作用于本身或本系统的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继发性冲动维持或校正反射活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问题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 有3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而短暂。 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即体液调节。 其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 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 第二章细胞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适当(不小于阈值)刺激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迅速的、短暂的倒转和复原。也称为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绝对不应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短暂的时间,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时间。 4.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应期。 5.超常期:用略低于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兴奋,由于处于轻度除极状态,距阈电位较近,相当于后除极的后期,易于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这一时期称为超常期。 6.低常期: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由于处于后超极化状态,膜电位距阈电位较远,需要较大的刺激强度才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低常期。 7.跨膜信号转导:指外界信号(化学分子、光、声音等)作用于细胞膜表面受体,引起膜结构中一种或多种特殊蛋白质构型改变,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新的信号形式传递到膜内,再引发靶细胞功能改变。 8.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中间,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9.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