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洛阳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

洛阳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

洛阳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
洛阳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

洛阳非物质文化资源调查

导读:非物质文化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于是我利用暑假,对我的家乡—洛阳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做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家乡的非物质文化很多,下面就只列举国家级的非物质资源:1.河洛大鼓2.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市)3.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市)4.关公信俗(洛阳市)5.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市) 6.洛阳宫灯(洛阳市)7.平乐郭氏正骨(洛阳市)。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吧。

一,走近洛阳非物质文化~唐三彩:唐三彩有生动的造型、缤纷的色彩、华丽的外表,它是大唐盛世的象征,但唐代的典籍和后来的古代文献中都不曾见到对它的记载。它长久地被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一个偶然的机遇,它被世人

发现,旋即为人们所喜爱,并被顶礼膜拜。它,就是唐三彩。

2008年,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二,走近洛阳非物质文化~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三,走近洛阳非物质文化~洛阳宫灯:洛阳宫灯品种繁

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

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宫灯"之名,即由此得来。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迁都洛阳后的第一个元宵夜,即在洛阳新宫内外和天津街上陈设百戏,遍饰宫灯,饮宴畅游。隋唐时期,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全城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胜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风靡全国,波及海外。宋以后,洛阳屡遭战乱,元宵节逐渐失去了旧时的风采,但宫灯制作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洛阳宫灯最大的一个“与众不同”,就是可以在用时撑开,不用时合上,伸缩自若,收藏方便,因此深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据传,1894年,慈禧携光绪帝途经洛阳,见洛阳宫灯张合自如,很是喜爱。随行官员回京后口口相传,便专门派人到洛阳购灯,由此引发当时洛阳宫灯制造业的兴旺。洛

阳宫灯,品种上分为四大类,四大类中又各有若干小类,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洛阳宫灯世界。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烁烁,美不胜收。

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洛阳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间文化,是河洛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搞文化资源保护的人最怕听到的两个词就是打造和开发……”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班开班式上的一句坦言。如乌先生所述,博大精深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正面临着来源于不当开发的巨大威胁。

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也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论是开发还是保护,只要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总会变得不切合实际。应该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来进行保护。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对家乡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调查就只有这些了,在调查的期间我不仅感受到了唐三彩,洛阳宫灯的绚丽,还品尝到了美味的洛阳水席。但是还有很多很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等待我去探寻。很感谢这次的探寻之旅,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洛阳的旅游发展及其前景

洛阳的旅游发展及其前景 进入21世纪以后洛阳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不管是景类型的丰富、景区接待的情况,还是国际国内旅行社数量,旅游直接从人员都比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旅游服务体系的档次和规模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业越来越强。 首先从旅游收入上看。旅游收入的多少直观的反应一个旅游城市发展状况的好坏,国内一些发达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在旅游方面的收入占全国前列,所以合理的借鉴现有的成功案例是洛阳旅游发展的一个快捷的途径,而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硬件条件上并不比现在一些一线的旅游城市差,所以引进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建设手段,将会使洛阳在旅游收入方面保持一个相当的高的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五”期间洛阳的旅游总收入为384.58亿元,而在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字为1114.4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明显,这也正式了洛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在学习和借鉴方面做得十分到位。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洛阳共接待国内游客7939.2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48.2789万人次。而“十一五”期间,洛阳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0.96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62万人次,年均增长19.4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亿人次,年均增长20.97%。通过对比发现洛阳“十一五”期间在接待游客方面取得了井式的发展,在近两年接待游客方面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10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6079 万人次,同比增长12%。而2011年洛阳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87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 以上。 其次从旅游资源上说【文章摘要】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亿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欠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燃腹地”之称。然而,目前洛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一腾题,有利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实现洛阳旅游产业的翎新与爱展。。妒蕊【关键词】冀;洛阳;旅游产业;旅游鹜添;震纛蠡妻’1灞一.洛阳旅游产业概况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新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有近5000年历史。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6区8县,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0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洛阳北临巍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境内伊、洛、涧廛诸水并流,其地广衍,平夷洞达,土质肥美,物产丰饶。此外,洛.阳气候温和,冷暖适宜,“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已盛名远扬,洛阳郊县又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辉相映,也给游人带来无限乐趣,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洛阳就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作为洛阳市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洛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洛阳市就提出将旅游业发展为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口号。近年来洛阳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建设旅游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将旅游业培育成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已初见成效。伴随洛阳市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其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如洛阳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次,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方面,其均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与洛阳市所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 由资料可知洛阳的旅游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出去人文景观,尚有自然景观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所以说洛阳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十分的广阔。 而现在洛阳的旅游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覆盖约13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总数的14%以上。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许多管理者,将解决这一矛盾的希望寄托在“游客环境容量”这一“数量”概念上,认为只要算出游客数量,就万事大吉,就可以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环境容量①作为一个概念绝对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数据游戏”,则会在实践中带来很多负面效果。由于在资源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作为数据的“环境容量”的各种局限,美国国家林业局的科学家们于20世纪80年代在游憩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展出LAC理论(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即“可接受的改变极限”。它以一套9个步骤的管理过程来替代单纯的“环境容量计算”,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之中,在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从环境容量到LAC理论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38年,是由比利时的数学生物学家P.E.弗胡斯特(P.E.Forest)提出的,随后被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1]。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相关的游憩环境 容量(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2],当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呼吁对国家公园的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或饱和点(Saturation Point)进行研究,1964年,对游憩环境容量的系统研究才真正出现。这一年,美国学者韦格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9034837.html,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作者:刘晨付秋峰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 洛阳是一座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古城。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同时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但总的来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洛阳旅游业的实际考察,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希望对洛阳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 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 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

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对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了解程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我们是2014级的学生。占用你宝贵的时间我们深表歉意。为了 更好的保护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发扬光大出一份力,同时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对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我们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开展本次调查。本调查不用填写你的姓名,大约只会耽误你10-15分钟时间。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希望得到你的真实想法与宝贵意见。 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社会调查第六组 2016年5月23日组长: 联系电话: QQ: 填答说明 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括号内打钩,或在 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3.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是否是兰州人氏 A是() B 否() 3.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4.你所学专业属于 A文科类() B理科类() C工科类() D艺术类() E其他 5.你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吗 A文科生受到的文化教育较多() B文科生对文化比理科生更感兴趣() C理科教学中也渗透着文化() D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与个人喜好有关,受文理分科影响较小()E其他 6.你对兰州非物质文化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完全不了解( ) 7.你平时对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或消息的关注程度是

A一点都不关注() B碰到了就看看()C比较关注( ) D非常关注( ) 8.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A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天() B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C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D六月的第四个星期天() E不了解() 9.你听说过下列哪些概念(每行选择一格打) 10.你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选)A网络() B报纸,杂志()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旅游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洛阳的牡丹和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本文把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比较重要的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洛阳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1 行政区划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1.1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l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阆。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连省会郑州,南接南阳、平顶山,西邻三门峡,北跨黄河而与济源、焦作相连。辖区东西长179kin,南北宽168km,全市总面积l5208.60kin。2 1.2气候条件 洛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均气温13.4~15.0℃,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0.2~0.3℃和26.2~27.5℃。年均降水量531.9~853.6rim1,主要集中在7~9月。洛阳非常适宜牡丹的生长,该区牡丹特别是中原品种群的生长表现在全国最为良好。1.3交通条件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焦技在洛阳交汇,郑西高铁(郑州一西安)已通车。洛阳也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连云港一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发货运往中亚、东欧、中欧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横贯东西的3l0道和纵贯南北的207国道交汇于此,连霍、南洛、二广、郑少洛、西南环高速公路也通过此地。洛阳机场距市中心10kin,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青岛、上海、深圳等市的航班已开通。 一.旅游资源 洛阳自建成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历经13个朝代,共l500余年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市域内文化古迹众多,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湖朝游、铜驼幕雨并称为洛阳八景。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点1个,4A级景区l4个,3A级景区l0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全国各省辖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开放的27个景点中,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国家4A级景区并有佛教界“释源”和“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国家4A级景区、我国唯一拥有“冢、庙、林” 1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9034837.html,/view/373622.htm 2《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8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近年来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我国现有的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草案都强调责任与义务,却没有有效解决公众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所应获得的对遗产的实际认识与认同,并进而阻碍了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正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民众对于非遗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态度;法律保护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也开展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但其保护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应当通过公众对于此的了解以及关注、支持程度来看待,为此本课题组特组织了在宁波与温州两地向市民发放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在其他国家,早已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据我们采访过的专家介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则起步较晚。日本在1950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韩国也于1962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肯尼亚开始在国内层面采取了版权法或者准版权法的模

式(quasi-copyright framework)为其本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法律保护。民众对于其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可程度也较高。 在立法上,我国也已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现已更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望在今年进入人大常委会议事议程并很有可能获得通过。《草案》将法律的保护范围界定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国家保护:(1)濒危的古语言文字;(2)口述文学和传统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木偶、皮影、剪纸等;(3)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技艺;(4)传统礼仪、节日、庆典和游艺活动等;(5)与上述各项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建筑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特殊对象。”而对于此,许多市民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或则没有听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或则不明其义,或则不知其所指。当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寡闻并不是我们担心的关键,最为关键的是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 浙江省在XX年年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并且各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一些保护、抢救工作,但是由于保护才刚刚开始,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的梯度开发-旅游管理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的梯度开发 马欢欢 洛阳历史悠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文化品位高的资源,而洛阳并未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旅游影响力,因而应根据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阶段和旅游产品体系梯度特点开发出富有层次性的梯度化旅游产品体系,从政府的支持、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营销策略的完善等方面打造洛阳旅游产业的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和特色队四个旅游梯队,优化资源配置,以形成比较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布局,联合打造洛阳旅游品牌。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也不断深化。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市场条件、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条件和现有旅游产品层次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区域旅游产品体系中各类旅游产品分布在不同的梯度水平上。洛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也呈现不同的梯度分布,在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开发出富有层次性的梯度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层次定位不同的游客群,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给予不同的人才、资金等条件支持,从而打造出洛阳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精品,使洛阳整个区域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向着系统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一、洛阳实施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意义 洛阳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类型涵盖石窟、博物馆、古人类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名人故里、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街区、庙会、水工建筑、特色餐饮、工商企业等方面,以此为基础,洛阳的旅游产品种类丰富,部分旅游产品品味很高,但同时洛阳旅游产品体系中的各类旅游产

品也处于不同的开发层次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分异。只有对处于不同梯度的旅游产品进行分重点、有层次的开发,才能促进洛阳旅游产品体系的综合开发,进而完善旅游产品的体系和结构,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洛阳市域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必然具有某些相似性,如果只依靠市区内龙门石窟等高梯度旅游产品的组合必然会造成某些结构性缺陷,进而影响洛阳市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中低梯度的旅游资源或产品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效的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进而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洛阳市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 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高梯度的旅游产品在刚推出时容易吸引游客,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高梯度的旅游产品或旅游产品组合在一段时间里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新,往往市场占有率不容易扩大,甚至不能维持原来的市场占有率。当高梯度的旅游资源或产品遇到这样的困境时,中低梯度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则可以起到加速区域旅游产品更新的作用,从而刺激旧客源市场,拓宽新客源市场,吸引新老游客到洛阳,从而延长区域旅游产品的周期,保持洛阳旅游产品的生命力。 进行旅游资源的梯度化开发,可以促进中低梯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心区域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合理分散,进而使洛阳市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化,有利于洛阳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旅游资源梯度开发,构建梯度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使洛阳市内旅游产品具有生命力,旅游空间结构合理,可以使游客对洛阳旅游的满意度提高,这对于确立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促进洛阳旅游经济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洛阳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阶段和旅游产品体系梯度特点

略论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略论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杨映军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大发展的基础之基础,所以就更需要把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文化遗产资源与矿产等资源一样,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发展。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变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遗产资源科学发展的问题,把全社会遗产经济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如何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文结合在同济大学“贵州省文物与遗产保护专题研讨班”上的学习体会,拟从以下三方面来谈一下一己之见,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切实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牢固夯实文化遗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文化遗产本身的生存状态和其所处的生存环境两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为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始终把改善文化遗产资源地的安全和卫生放在第一位,这是

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前提。文化遗产资源地的安全和卫生主要包括文化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生存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以及活动在文化遗产资源地范围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其中尤以文化遗产资源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安全和卫生为重。所以在改善文化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生存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的同时,尤其要加强遗产资源地的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两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遇到与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冲突时,应在保证安全和卫生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对建、构筑设施进行与风貌协调的传统风格整饰。 只有不断改善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才能为文化遗产资源本体的生存和文化遗产资源地人们的生存创造更良好的环境,从而奠定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 其次,全面协调文化遗产环境风貌是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关键。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强势冲击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大多数文化遗产资源地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影响文化遗产景观风貌的建、构筑物。必须采取全面的协调措施,在文化遗产自身实体和人们对它的景观印象,文化遗产周围自然环境以及与文化遗产并存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等方面苦下功夫。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影响风貌的建、构筑物进行针对性整治。整治中不能因为不是文化遗产就“一刀切”,采取全部拆除或拆除后重建风貌协调建筑物的错误做法。应当根据建、构筑物的特点,对有历史价值的或不同时期代表的建筑物进行维修改善,对一般建筑物可根据特点和需要采取保留、整修、改造、拆除的办法进行,而不是把文化遗产环境风貌定格在某个时段,要充分体现出文化遗产资源地纵向的历史延续、横向的多种文化以及社会的共生共容。 这样科学进行的合理整治,才能有效保障文化遗产资源生态环境的持续良性发展。 第三,调集社会力量参与,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的主体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报告 1月9 日至2 月15 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调查报告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 参与调查的人员结构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3对我市非遗文化保护的认知情况 4对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情况 二结果分析 从参与调查的人员来看,年龄集中在18 至60 岁,正是干事 创业的年龄,他们关注事物的面比较广泛。参与调查的市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少数人很清楚,大多数人知道一些,极少数的并不清楚。这说明,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普遍的认识,只是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途径,大家多是通过广播电 视、网络、报刊杂志,极少是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宣传资料,而对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没有人清楚地了解,大多数人知

道一些,少部分人是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强,让大家对我市的非遗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很重要,但是对于这项工作,大家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是有时关注,也有近40%的不怎么关注。这有个人关注点不同的原因,也有宣传不够的原因。这导致大家对我市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大清楚,结果大多数认为这项工作做得不怎么样,这样的结果有待改进。 对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参与调查者们也有认真的思考,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了解不够,参与积极性差,其次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这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来自哪里?参与调查者们表示主要是民众未意识到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另外是作为传承主力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不感兴趣,由此相关部门应从这些方面找突破口,以便推进相关工作。 三意见建议 2 月19 日,从市文体新广局了解到,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等文化阵地,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是我县建设城乡统筹的生态经济示县的重要软实力。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3月中旬至4月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教科文卫工委、县文化委、文管所、文化馆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文化委、县博物馆、非遗馆、三峡文博园等部门和展馆,凤鸣镇氏宗祠、耀灵鸣凤书院、盐大路、清水孟伉故居、云安古镇、老县城遗址、旧县坪遗址、谭佑铭故居、程德全故居等文化遗址考察调研,听取相关部门、人大代表、社会文化人士等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与此同时,调研组到渝中区、巫山县、忠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文物大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其他文物点1196处。**年完成可移动文物信息采集及审核工作,普查全县可移动文物数量23**8件套。**年4月,顺利通过市级专

家对**县“一普”数据的抽查审核工作,成为市首家通过抽查的收藏单位。 (一)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逐渐规。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年,国务院和市分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17号、渝府发[**]26号),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文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县在**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府发〔**〕57号),编辑出版了《**文物概览》。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和三峡移民迁建中,兼顾了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典型代表就是飞庙和三峡文物园的异地搬迁保护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重点文物修缮工作初见成效。目前,我县已纳入三峡后续自然文化遗产板块立项的三峡后续项目资金2亿元、国保单位专项到位资金3200万元。博物馆收藏文物套件2万余件,标本10万余件。氏宗祠抢险排危工程和消防工程,已于今年3月通过终验;完成下岩寺搬迁复制工程;温家祠堂、程家祠堂修缮和保护将在今年完成;云安盐业生态文化保护建设项目正在规划申报中,盘石城大遗址保护项目与三峡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基地目前已启动前期遗址考古,成为最先启动的库区自然文化遗产重大项目。同时,针对文物行为加大了文物执法督察力度,坚决查处各类文物案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洛阳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积淀深厚,古迹遗址众多。因此在洛阳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历史遗迹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这次旅游市场调研的结果,我们着重从旅游业的角度对以下几个地方进行分析,分别是天子驾六博物馆、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周公庙、封神宫。 在洛阳市的旅游业中,天子驾六博物馆有很大优势。第一、它的交通位置比较优越,位于市区,距离火车站、汽车站都很近,游客往来花费时间很少。第二、门票价格相对较低,成人每张三十元,学生半价,这对于广大的游客来讲是可以接受的。第三、该博物馆是在地下修建的,因此内部环境清幽,可以避免交通引起的嘈杂,从而保证游客的旅游质量。第四、就是它本身的名称,“天子驾六”不是一个名词,用它作为博物馆的名称对外来游客很有吸引力。当然通过调研和工作人员的介绍,天子驾六博物馆仍由不足之处,尚待改进。首先、博物馆内在展示周代礼仪制度上偏重于工作人员讲解和文字介绍,缺乏真正的实体文物,容易使游客产生空洞之感。其次,宣传力度较小,和龙门石窟、白马寺相比更显得相形见绌。据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内的墓葬坑是全国规格级别最高的车马墓葬坑,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提起洛阳先想到的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名胜古迹,天子驾六却鲜为人知,充分说明了其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应通过报纸、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再次,通过“王陵、王器、王都”所展现展示周代的礼仪制度是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一般需要较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可以看懂,对普通大众则缺乏吸引力。因此可以视频、模型等方式展示西周的历史风貌、文物制度、宗教礼仪。最后,据工作人员的介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很难对墓葬坑进一步挖掘,所以博物馆的面积很难进一步扩展,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游客数量。 我们再看龙门石窟,它是全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早已驰名中外。因此龙门石窟在旅游开发上已经相当充分,要想继续保持在洛阳旅游市场上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工作,这是继续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众多露天的石窟雕像、碑刻长期遭受风蚀、雨淋、水侵、日晒,因此保护工作是很必要的,尽管自然方面的损害很难避免。同时还有人为的损害也不容忽视、为此要适当限制游客数量,减少人为损坏的几率。再次、龙门石窟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只是一部分,可以根据现存石窟雕像的特征对于在历史上遭到破坏和已经消失的部分进行复原,尽可能展现龙门石窟的原来面貌,这也算是挖掘龙门石窟旅游潜力的一种方式。白马寺也是我们进行调研的重要对象。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白马寺的年代比龙门石窟更为久远,历史上几度兴废、重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保存这一历史遗迹花费了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整修,因此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这座千年古刹。和龙门石窟一样,白马寺在旅游开发上已经相当充分。如何继续保持白马寺的旅游价值并挖掘其旅游潜力也是摆在人们眼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当看到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白马寺作为中国的千年古刹,历经沧桑,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作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结晶所在,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白马寺在未来旅游市场上的潜力是巨大的,接待的游客数量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现在的白马寺规模在未来或许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因此,根据白马寺现在的建筑风格适当增加建筑规模也是必要的,这也是还原白马寺历史真相的必然要求。白马寺既然作为千年古刹,就应该对周围产生辐射作用,目前白马寺这一古建筑群周围现代风格的建筑居多,白马寺置身其中既独特又孤立,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寺院周围的古建筑,扩大古建筑的比重,增加古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12年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的研究,分析说明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进步,但是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普及度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少等问题显著。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导言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在文化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深刻反思当代社会发展状况下作出的重要的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程度,也能发挥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文化安全视角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描述与分析能够反映十几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同时可以发现在保护工作中不足之处。 “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调动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1]。为了充分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笔者从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景泰蓝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观数据撰写报告。希望能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帮助。 一、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研究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动态有较深刻的认识,掌握了该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主要采取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总体是我国居民,调查的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居民。除此之外,还进一步评估样本质量来确保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后期进行数据处理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后,采用了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交叉式统计。研究分析整理阶段,以文字、图表等多种行式展现成果。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北京市、保定市、衡水市安平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其中年龄在19岁~3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69.4%,年龄在31岁~4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22.4%,年龄在41岁~50岁的占受访者人数的8.2%。在受访者的职业信息中,学生占40.8%,专业技术人员占10.2%,农民工占14.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2%,军人占8.2%,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10.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6.1%。在受访者目前所在地区中,农村占16.3%,新型城镇占46.9%,文化城镇占36.7%。 三、研究结果 (一)文化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文化遗产资源严重流失。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者、保护者,增强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国文化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文化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在对“文化安全了解”一题中,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洛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久负盛名的洛阳在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河南省的旅游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洛阳在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洛阳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旅游资源;问题;对策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of Luoyang Tourist Resources Abstract Luoyang is a rich tourist resources with long history and thick culture.For the long time ,the tourist image of "thousand old capital,peony city" has enjoyed popular support around the people.With a long standing reputation ,Luoy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boud tourism of Henan province, and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exchange. However,there are more and more question emerg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uoyang tourism.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oyang tourism resource,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the current question. Key Words: Loyang ; Tourism Resource; Question; Strategy

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 一、据所资料显示: 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 例: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等等 二、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出现在旅游宣传片里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景名胜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而声名鹊起的时候,有人欢呼,有人担忧。在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已经处于世界遗产第三大国的中国感到了困惑:是大力利用,还是大力保护?是赢利为主,还是不计收入? A 管理体制:地方管理还是国家统筹? 近年来,围绕世界遗产资源市场化经营建设问题,在政府部门、产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其焦点,表面看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实质上由于经营模式取向导致的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地方发展要求与部门分割管理的冲突。我国应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直接管理国家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自然文化遗产,以克服目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真正有效的保护。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对国家遗产进行立法保护。我建议由国家把世界遗产集中管起来,成立国家遗产局,总管各种世界遗产。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没有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世界遗产和国家公园难以实现有效的保护。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体制尚未理顺,法制不够健全,经济发展速度又快,这一问题显得尤其迫切,如不尽快解决,世界遗产或其他自然文化遗产一旦被破坏,即不可再生,难以复原。一个时期以来,有一种观点建议,在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