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系统设计

第七章 系统设计

第七章 系统设计
第七章 系统设计

第七章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就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在用户提供的环境条件下,设计出一个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实施的方案。如果说需求分析解决了系统“是什么”和“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系统设计则解决“怎么干”,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最终需要交付系统设计说明书,做为系统实施阶段的“施工图纸”。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1.掌握总体结构设计的方法

2.掌握详细设计的方法

3.理解系统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一、本章知识点

1.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以及各模块之间应以什么方式联结等问题。以及进行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处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2.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简单性原则

(2)一致性和完整性原则

(3)灵活和适应性原则

(4)可靠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3.系统设计的两大阶段

(1)总体设计

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

模块结构设计

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

(2)系统详细设计

编码设计

输出设计

输入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库设计

安全设计

4.子系统划分的原则

(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2)使数据冗余小

(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5.子系统划分的方法

(1)按职能划分

(2)按逻辑功能划分

(3)按通信划分

(4)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

(5)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

6.模块设计的主要工作步骤

首先要考虑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然后是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7.模块结构图与模块应具备的要素

模块结构图:模块组合的图形表示就是模块结构图。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等五种基本符号组成。

(1)模块

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一个模块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输入和输出。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即一个模块从调用者那里取是输入,进行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给调用者。

●加工处理功能。指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作的工作,这部分内容是由程序代码完成的。

●内部数据。指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

●程序代码。指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

(2)调用

(3)数据

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块可以把数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供处理,而被调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数据送回到调用模块。

(4)控制信息

(5)转接符号

8.模块结构的质量标准

(1)相关概念

块内联系与块间联系

耦合: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

内聚: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程度

(2)模块的耦合方式

有3种: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

(3)模块的内聚方式

有6种: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4)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标准

评价模块结构质量的标准是:耦合小、内聚大

9.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的区别

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数据流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系统的过程特性,但它与一些程序设计框图相比,更加抽象,而且侧重的是数据的流动。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而模块结构图则从功能的层次关系上来考虑系统。前者从数据流着眼,后者从控制层次着眼。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去掉各种具体的处理方法,只表述抽象的系统逻辑功能。而模块结构图正好相反,由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出发,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获得一个物理模型。

10.模块结构图与数据流图的关系

第一步从数据流图得到初始模块结构图

●事务分析

●变换分析

第二步模块结构图的改进

(1)应按照“耦合小、内聚大”的模块结构质量标准对结构图进行检查和修改。

(2)模块的扇入和扇出数。所谓扇入数是指模块的直接上层模块个数。扇出数是指一个模块拥有的直接下层模块个数。

(3)消除重复的功能。

11.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

三个步骤: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安排网络上的设备布局,网络节点的权限设计。

12.系统详细设计的内容

包括编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安全控制设计。

13.系统详细设计—编码设计

编码设计的原则

(1)唯一性

(2)规律性

(3)标准化

(4)可扩展性且容易修改

14.系统详细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的几个原则:

(1)模块间的接口要符合通信的要求;

(2)考虑将来实现时所用计算机语言的特点;

(3)考虑数据处理的特点;

(4)估计计算机执行时间不能超出要求;

(5)考虑程序运行所占的存储空间;

(6)使程序调试跟踪方便;

(7)估计编程和上机调试的工作量。

15.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概念

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看,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因此,在大多数的数据库类教材中,将数据库设计界定为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具体包括结构设计与行为设计两方面内容。

结构设计:着重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及各数据库对象间关系,要求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达到第三范式;

行为设计:主要目的是描述对数据库的操作动作,这些行为和动作将来要体现在应用程序中,所以行为的设计主要是应用程序的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任务

数据库设计是在数据字典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由于数据字典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它距离计算机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在本阶段对这些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依据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对系统分析阶段的数据字典进行规范整理,建立符合第三范式的数据组织结构”。

(3)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

数据库设计一般按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的步骤进行。

1)概念设计主要是指E-R图设计。

2)逻辑设计的过程就是将概念设计结果(E-R图)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

3)物理设计的任务和目标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通常包括存储记录的格式设计、存储方法设计、访问方法设计、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等四方面内容。

16.系统详细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的主要形式

(1)菜单方式

(2)会话管理方式

(3)提示向导方式

人机界面设计的原则

(1)交互性

(2)信息提示

(3)数据输入

17.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它既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的主要依据,它包括了本章所介绍的所有内容。以下给出系统设计说明书的一种参考形式,1.引言

(1)摘要

(2)背景

(3)系统环境和限制

(4)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说明

2.系统设计方案

(1)模块设计

(2)代码设计;

(3)输入设计

(4)输出设计

(5)数据库设计说明

(6)网络设计

(7)安全保密设计

(8)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二、自测题

单项选择题

1.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B.系统是什么

C.系统怎么干D.系统如何实施

2.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可行性分析报告B.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设计说明书D.系统功能结构图

3.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

A.数据流图B.系统结构图

C.数据结构图D.控制结构图

4.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A.联接B.调用

C.耦合D.凝聚

5.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

A.过程耦合B.数据耦合

C.控制耦合D.功能耦合

6.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A.弱B.强C.独立D.简单

7.模块划分的原则是()。

A.耦合小,内聚小B.耦合大,内聚小

C.耦合小,内聚大D.耦合大,内聚大

8.系统设计工作不包括(B )。

A.代码设计B.数据库设计

C.输入、输出设计D.程序设计

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耦合表示______之间联系的程度;内聚表示______之间联系的程度。

3.如果两个模块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______。

4.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是控制信息,则该耦合称为______。

5.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______,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______。

6.事务分析用于将______,变换分析通常用于______。

7.系统详细设计中编码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套能为系统各部分公用的、优化的______,这是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一个前提条件。

8.进行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9.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网络结点的权限限制。

10.编码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简答题

见165页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 C 5.B 6. B 7.C 8.D

填空题

1.子系统的划分和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

2.模块模块内部各成分

3.数据耦合

4.控制耦合

5.层次性过程性

6.高层数据流图转换成结构图将低层数据流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

7.信息编码系统

8.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9.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安排网络上设备的布局

10.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

简答题

1.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应遵循哪些原则?

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要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

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还要进行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处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简单性

(2)一致性和完整性

(3)灵活和适应性

(4)可靠性

(5)安全性

(6)经济性

2.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子系统划分的原则:

(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2)使数据冗余较小

(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4)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子系统划分的方法:

(1)按职能划分

(2)按逻辑功能划分

(3)按通信划分

(4)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

(5)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

3.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化,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4.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而通常的“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数据流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系统的过程特性,但它与一些程序设计框图相比,更加抽象,而且侧重的是数据的流动。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而模块结构图则从功能的层次关系上来考虑系统。前者从数据流着眼,后者从控制层次着眼;其次,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去掉各种具体的处理方法,只表述抽象的系统逻辑

功能。而模块结构图正好相反,由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出发,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获得一个物理模型。

5.如何理解“耦合小、内聚大”原则。

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耦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等方式。数据耦合是一种较好的耦合方式。

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程度,有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等方式,其中巧合内聚的性能最好。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

6.编码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

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7.请说明输入、输出设计的主要形式和设计原则?

按输出介质的不同,可将输出分为屏幕输出、打印输出和磁盘输出等。无论哪种输出方式,在进行输出格式设计时,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规格标准化、文字和术语统一;使用方便、美观大方,符合用户的习惯;便于计算机实现;能适当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

输入方式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具体的管理需求确定数据的录入方式,常用的方式有:(1)键盘输入

(2)模/数-数/模转换

(3)网络或通信传输

系统输入界面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其设计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1)可靠性

(2)简单性

(3)立即反馈性

(4)明了性

(5)色彩适中

(6)风格统一

8.人机界面设计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一般应遵循怎样的设计原则?

人机界面的主要形式有:

(1)菜单方式。菜单的形式有下拉式、弹出式,以及按钮选择等多种;

(2)会话管理方式。在所有的用户界面中,几乎毫无例外地会遇到人机会话问题,比如当用户操作错误时,系统向用户发出提示和警告性的信息;当系统执行用户操作指令遇到

两种以上的可能时,系统提请用户进一步地说明;系统定量分析的结果通过屏幕向用户发出控制型的信息等等。

(3)提示向导方式。为了操作使用方便,在系统设计中,常常把操作提示和操作要点显示在屏幕上,以引导用户操作程序,这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用户界面设计方式。

9.系统设计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它既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引言

(1)摘要。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等说明;

(2)背景。项目开发者、用户、本项目和其他系统或机构的关系等;

(3)系统环境和限制。包括硬件软件和运行环境方面的限制;保密和安全的限制;有关系统软件文本;有关网络协议标准文本;

(4)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说明;

2.系统设计方案

(1)模块设计

(2)代码设计

(3)输入设计

(4)输出设计

(5)数据库设计说明

(6)网络设计

(7)安全保密设计

(8)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方式方法

1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轮15°~25°围)使转向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倾角、 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统的 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

转向系统计算报告

目录 1.概述 (1) 1.1任务来源 (1) 1.2转向系统基本介绍 (1) 1.3转向系统结构简图 (1) 2.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1) 3.最小转弯半径 (2) 4.转向系传动比的计算 (3) 5.转向系载荷的确定 (3) 5.1原地转向阻力矩 M (3) r 5.2车轮回正阻力矩Ms (3) 5.3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 F (3) k 6.转向管柱布置的校核 (4) 6.1转向管柱布置角度的测量 (4) 6.2转向管柱角速度及力矩波动计算 (4) 6.3转向管柱固有频率要求 (7) 7.结论 (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任务来源 根据6430车型设计开发协议书, 6430项目是一款全新开发的车型,需对转向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1.2转向系统基本介绍 转向管柱为角度不可调式管柱,转向机采用结构简单、布置容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 转向盘采用软发泡三辐式,轮辐中间有一块大盖板,打开时可拆装调整转向盘。 1.3转向系统结构简图 2.转向系统相关参数

轮胎规格为185R14LT ,层级为8。轮辋偏置距为+45mm ,负荷下静半径为304㎜,滚动半径约317mm ,满载下前胎充气压力240KPa 。 3.最小转弯半径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汽车在转向轮处于最大转角条件下以低速转弯时前外轮中心与地面接触点的轨迹构成圆周半径,它在汽车转向角达到最大时取得。 转弯半径越小,则汽车转向所需场地就愈小,汽车的机动性就越好。为了避免在汽车转向时产生的路面对汽车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过快磨损,要求转向系能保证在汽车转向时,所有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作纯滚动。此时,内转向轮偏转角β应大于外转向轮偏转角α,在车轮为绝对刚体的假设条件下,角α与β的理想关系式应是: L ctg ctg K +=βα 式中: K —两侧主销轴线与地面相交点之间的距离; L —轴距。 3.1按外轮最大转角 C L R += α sin 1 =5194.9(mm ) 3.2按内轮最大转角 C KL K L R +++=2 1 222]tan 2)sin [(ββ =5912.3(mm )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 姓名:席昌钱 学号:5 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 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

设计任务书 目录 1.转向系分析 (4)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 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 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 7.结论 (24) 8.参考文献 (25)

1转向系设计 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基本参数 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 3.整备质量 12000kg 4.轮胎气压 2.转向系分析 对转向系的要求[3] (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 (2) 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 (3) 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 (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 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采用动力转向时,还应有转向动力系统。但对于中级以下的轿车和前轴负荷不超过3t的载货汽车,则多数仅在用机械转向系统而无动力转向装置。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

目录摘要2 第一章绪论3 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3 1.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概述9 1.3液压助力转向器概述10 1.4国内外发展情况12 1.5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1.6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 第二章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14 2.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14 2.2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16 2.3轮胎的选择17 第三章转向系设计概述18 3.1对转向系的要求18 3.2转向操纵机构18 3.3转向传动机构19 3.4转向器20 3.5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20 第四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22 4.1转向系的效率22 4.2传动比变化特性23 4.3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25 4.4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26 第五章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及设计26 5.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26 5.2其他转向器28 5.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布置和结构形式的选择29 5.4数据的确定29 5.5设计计算过程31 5.6齿轮轴的结构设计35 5.7轴承的选择35 5.8转向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35 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36 5.1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36 5.2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36 5.3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38 5.4动力转向的评价指标43

6.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45 6.1转向传动机构原理45 6.2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47 6.3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47 6.4杆件设计结果48 7.结论49 致谢49 摘要 本课题的题目是转向系的设计。以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向器的选择;三是齿轮和齿条的合理匹配,以满足转向器的正确传动比和强度要求;四是动力转向机构设计;五是梯形结构设计。因此本课题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转向轴转向,通过万向节带动转向齿轮轴旋转,转向齿轮轴与转向齿条啮合,从而促使转向齿条直线运动,实现转向。实现了转向器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在本文中主要进行了转向器齿轮齿条的设计和对转向齿轮轴的校核,主要方法和理论采用汽车设计的经验参数和大学所学机械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其结果满足强度要求,安全可靠。 关键词:转向系;机械型转向器;齿轮齿条;液压式助力转向器 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to the design as the center, one vehicle parameters on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of vehicle steering; Second, the choice of mechanical steering; third rack gear and a reasonable match to meet the correct steering gear ratio and strength requirements; Fourth,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design; Fift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rapezoidal. Therefor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bove issues and factors that require study, based on the steering wheel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shaft of the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through the universal joint drive shaft rotation gear shift, steering rack and steering gear shaft meshing, thereby encouraging steering rack linear motion to achieve steering. Simpl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steering tight, short axial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parts can increase the advantages of less pow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ensitivity. In this article a major design steering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shaft and the check, the main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automotiv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chanical design school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results meet the strength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密级:版本/更改状态:第一版/0 编号: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CC6460K/KY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

目录 1 系统概述????????????????????????????????????????????????????????????????????????????????????????????????????????????????1 2 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计设计要求????????????????????????????????????????????????????????2 3 转向系统设计过程????????????????????????????????????????????????????????????????????????????????????????????????2 3.1 最小转弯半径计算?????????????????????????????????????????????????????????????????????????????????????????2 3.2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3 3.3 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3 3. 4 转向系的内外轮转角?????????????????????????????????????????????????????????????????????????????????????4 3. 5 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5 3.5.1 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5 3.5.2 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6 4 结论说明????????????????????????????????????????????????????????????????????????????????????????????????????????????????7 5 参考文献????????????????????????????????????????????????????????????????????????????????????????????????????????????????8

汽车设计第七章 测验题

第七章测验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转向器的正效率 2、转向器的力传动比 3、转向系角传动比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变传动比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从中部向两端传动比逐渐变大,则()。(A)齿条模数减小,压力角增大 (B)齿条模数增大,压力角减小 (C)齿条模数、压力角都增大 (D)齿条模数、压力角都减小 2、循环球式转向器螺杆导程角增加,则()。 (A)正、逆效率均减小 (B)正、逆效率均增大 (C)正效率增大、逆效率减小 (D)正效率减小、逆效率增大 3、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增大,则力传动比()。 (A)也随之增加 (B)也随之减小 (C)先增加再减小 (D)先减小再增加 三、问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其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0分)

2、与其它形式转向器比较,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10分) 3、试解释为什么普通转向器存在“轻”和“灵”的矛盾?(20分)

第七章测验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转向器的正效率 功率从转向器的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 2、转向器的力传动比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称为力传动比ip,即ip =2Fw/ Fh。 3、转向系角传动比 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系角传动比。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D 2、 B 3、 A 三、问答题(共40分) 1、什么是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其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10分) 答: 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并把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传动副的传动间隙特性应当设计成中间小,离开中间位置以后逐渐加大的形状。 这样既可以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稳定性,还可以保证磨损后调整时,转向器无卡住现象。 2、与其它形式转向器比较,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10分) 答: 1、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 2、传动效率高;

汽车设计转向系统

第一节概述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此力应为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20—50N。当货车从直线行驶状态,以10km /h速度在柏油或水泥的水平路段上转入沿半径为12m的圆周行驶,且路面干燥,若转向系内没有装动力转向器,上述切向力不得超过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12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2.0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3.0圈。·近年来,电动、电控动力转向器已得到较快发展,不久的将来可以转入商品装车使用。电控动力转向可以实现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动转向盘的力都轻便。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

1 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内(内轮15°~25°范围)使转向内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内倾 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 统的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内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增加,使悬架上的载荷发生相应变化。若转向桥采用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机

方程式赛车转向系统设计(转向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转向器设计) 2013年 5 月 30 日

方程式赛车转向系统设计(转向系统) 摘要 赛车转向系的设计对赛车转向行驶性能、操纵稳定性等性能都有较大影响。在赛车转向系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转向系统受力计算和UG草图功能进行运动分析,确定转向系的传动比,确定了方向盘转角输入与轮胎转角输出之间的角传动比为3.67;运用空间机构运动学的原理,采用Matlab软件编制转向梯形断开点的通用优化计算程序,确定汽车转向梯形断开点的最佳位置,从而将悬架导向机构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减至最小;然后采用UG运动分析的方法,分析转向系在转向时的运动,求解内外轮转角、拉杆与转向器及转向节臂的传动角、转向器的行程的对应关系,为转向梯形设计及优化提供数据依据。 完成结构设计与优化后我们对转向纵拉杆与横拉杆计算球铰的强度与耐磨性校核以及对一些易断的杆件进行了校核计算,确保赛车有足够的强度与寿命。完成了对转向轻便性的计算,我们计算了转向轮的转向力矩M转,转向盘上作用力p手以及转向盘回转总圈数n,以确认是否达到赛车规则中所规定的要求以及转向的灵活性与轻便性。最后我们建立三维模型数据进行预装配,在软件上检查我们设计的转向系是否存在干涉等现象以及检查我们的转向系是否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对我们的设计进行改进。 关键词:赛车,转向,UG,转向梯形,运动分析,齿轮齿条

The design of Formula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and steering system (steering system) ABSTRACT Steering System Design of a ca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driving performance, steering stability. In the car design process, first through the steering force calculations and the UG kinetic analysis we determine the ratio of steering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eel angle input and output; The principles of spatial mechanism kinetics and a related optimization program by using Matlab are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patial motion of the ackerman steering linkage. By using the method,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suspension guiding mechanism and steering linkage is minimized; then UG kinetic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sis the motion of steering system when turning and calculat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turning angle of inside and outside wheels, the transmission angle of steering linkage and steering box or steering linkage and track-rod, and steering box stroke. And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steering trapezoidal mechanism. After the work we calculate the ball joints tie rod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and some calculations was made on some dangerous bars, to ensure the car has enough strength and life. After carrying out a complete calculation of the portability, we calculate the torque of the wheel, the force of steering wheel on the hand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urns ,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car rules. Finally, we set up pre-assembl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data, checking the steering we designed whether there is interference phenomena and to examine whether our steering meet our design requirements, to improve

(完整版)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郑蕊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07—6班 指导教师姓名 姚佳岩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东风轻型货车转向系统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 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 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 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 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 个基本发展阶段。1)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 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 这样一来, 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 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 驾驶员负担较重, 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 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 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953 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 使得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功率消耗和价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80 年代后期, 又出现了变减速比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接下来的数年内, 动力转向系统的技术革新差不多都是基于液压转向系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变流量泵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Variable Displacement Power Steering Pump) 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 Electric Hydraulic PowerSteering, 简称EHPS) 系统。变流量泵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处于比较高的行驶速度或者不需要转向的情况下, 泵的流量会相应地减少, 从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耗。电动液压转向需要全套设计请联系Q Q1537693694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转向泵, 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调, 可以即时关闭, 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功效。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驾驶室变得宽敞, 布置更方便, 降低了转向操纵力, 也使转向系统更为灵敏。由于该类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 目前在部分乘用车、大部分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系统布置、安装、密封性、操纵灵敏度、能量消耗、磨损与噪声等方面存在不足。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PS 在日本最先获得实际应用, 1988 年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并装在其生产的Cervo 车上, 随后又配备在Alto 上。此后,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微型轿车向大型轿车和客车方向发展。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 美国的Delphi 公司, 英国的Lucas 公司, 德国的ZF 公司, 都研制出了各自的EPS 。EPS 的助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 【篇一:毕业设计汽车转向系统】 摘要 本设计课题为汽车前轮转向系统的设计,课题以机械式转向系统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及校核、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及验算 为中心。首先对汽车转向系进行概述,二是作设计前期数据准备, 三是转向器形式的选择以及初定各个参数,四是对齿轮齿条式转向 器的主要部件进行受力分析与数据校核,五是对整体式转向梯形机 构的设计以及验算,并根据梯形数据对转向传动机构作尺寸设计。在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方面。运用了优化计算工具matlab进行设计 及验算。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简单的程序语法,使设计在参数变更时得到快捷而可靠的数据分析和直观的二维曲线图。最后设 计中运用autocad和catia作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零件图以及装配图。 关键词:转向机构,齿轮齿条,整体式转向梯形,matlab梯形abstract the title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of steering system.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of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 and integrated steering trapezoid mechanism gear to the design as the center. firstly make an overview of the steering system. secondly take a preparation of the data of the design. thirdly, make a choice of the steering form and determine the primary parameters and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fourthly, stress analysis and data checking of the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fifthly, design of steering trapezoid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trapezoidal data make a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teering linkage. in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steering trapezoid mechanism the computational tools matlab had been used to design and checking of the data. the powerful computing and intuitive charts of the matlab can give us accurate and quickly data. in the end autocad and catia were used to make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parts diagrams and assembly drawings keywords: steering system,mechanical type steering gear and gear rack, integrated steering trapezoid,matlab trapezoid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2016年6月15日

目录 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1 - 1.轿车参数的确定 (1) 2.对转向系的要求 (2) 3.转向系结构设计 (2) 1)转向操纵机构 ......................................................................................- 2 - 2)转向传动机构 ......................................................................................- 3 - 3)机械转向器 ..........................................................................................- 3 - 二.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4 - 1.转向系的效率 (4) 1)转向系的正效率...................................................................................- 4 - 2)转向系的逆效率...................................................................................- 5 - 2.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5) 1)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5 - 2)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6 - 3)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7 - 3.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7) 1)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7 - 2)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8 -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8) 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8 -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9 -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9 - 4)轴承的选择 ........................................................................................ - 10 - 5.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0) 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 1.转矩传感器 (10) 2.减速机构 (10) 3.电磁离合器 (10) 4.电动机 (11) 5.车速传感器 (11) 6.电子控制单元 (11) 四.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1 -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1) 2.转向梯形的布置 (12) 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2) 4.梯形校核 (12) 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1.轿车参数的确定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EPS设计

毕业设计外文摘要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1 1.1汽车转向系统简介?1 1.2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思路 (3) 1.3EPS的研究意义?4 2 EPS控制装置的硬件分析 (5) 2.1汽车电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以及类别 (5) 2.2 电助力转向机构的主要元件 (8) 11 3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3.1 动力转向机构的性能要求..................................... 11 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11 3.3 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9]21? 3.4 转向器传动受力分析......................................... 22 4转向传动机构优化设计?24 4.1传动机构的结构与装配.......................................... 24 4.2利用解析法求解出内外轮转角的关系............................ 25 4.3 建立目标函数?27

5控制系统设计? 29 29 5.1 电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 30 5.2 EPS电助力电动机的选择? 5.3 控制系统框图设计........................................... 3132 结论?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转向系统设计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须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

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又要保证车辆转向的灵活性。转向性能是保证车辆安全,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和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动力转向系统则是一套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这样驾驶员就能够轻便灵活的操纵吨位较大的汽车转向,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使安全性。 可是动力转向系统一直存在“轻”与“灵”的矛盾。为缓和这一矛盾,过去人们将减速器设计成壳变速比,在转向盘小转角时,以“灵”为主,在转向盘大转角时,以“轻”为主。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