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藏族传统乐器之膜鸣乐器_鼓

试论藏族传统乐器之膜鸣乐器_鼓

试论藏族传统乐器之膜鸣乐器_鼓
试论藏族传统乐器之膜鸣乐器_鼓

藏族工艺品

藏族银器 银器可分四大类,生活用品、首饰、服装饰品和宗教用具等。生活用品有银碗、银勺、银筷、酒具、银壶、银盘等30余种;首饰有银耳坠、耳环、发卡、银簪、项链、戒指、手镯、发箍等40余种;服装饰品有银饰刀具、银盾、奶钩、带环、腰盘、腰牌、针线盒等大小规格20余类;宗教用具有酥油灯、净水壶、平安顶、银塔、银帽、护身佛龛、锁呐、喇叭等40余种,仅银制用品已达上百种,而用银点缀镶饰的品种就更多,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类,实为银器之大观。藏族银器工艺品配套的加工材料有铜(白、黄、紫、红)、铁、木材、牛羊角、玛瑙、珊瑚、松石等。银器的工艺表现形式有高浮雕、浅浮雕、嵌丝、镂空、镶嵌等。生活用品中的银碗,大多为木胎包银外部錾花,内部全部镶银,碗外侧上部壁沿、碗底和圈足,甚至圆底部,均以密集的二方连续云纹、浪花纹、圆圈纹及线纹等錾饰,碗外壁部有以龙、狮、虎、鹰、龙凤等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和几何图案饰边的装饰效果,圈足坡面以莲花、牡丹花纹为主,非常精细。服装饰品中的银盾是青海海南环湖地区藏族女子喜爱的惯用服饰品,

其造型为半圆球形。银盾上的装饰花纹内容很多,其中一种图案由三个圈形所组成,中心里层为八个佛手纹样组成内圈,第二层是密集的圆形二方连续图案组成第二圈,外圈以弧形图案组成二方连续,中心用朱红、石绿、翠蓝色的珊瑚、玛瑙、松石等镶嵌。银奶钩是过去用于挤奶挂捅或固定奶捅的工具,逐渐演化成藏族妇女腰间配挂的服装饰品。银奶钩在装饰上有三颗饰珠匀称的排列,每颗珠子由一圈佛手图案组成,三颗彩珠形成三组同一形式的图案,由主体卷草纹图案配饰,自如地延伸到两侧弯钩部,活泼、自然、对称,有的奶钩分叉处饰有高浮雕龙头,卷草纹主干从龙嘴两侧顺须而出,加上整个画面有许多似浪花大小不等的缀饰,显得银光闪烁、浑然自得。 藏刀 藏刀是青海省牧业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藏族牧民的欢迎。在牧民生活中,藏刀是必备的重要工具。它可防身,可宰割牛羊,又可作食肉的餐具。藏族男女老少都携带它,从内心有安全感,从外表

朝鲜族长鼓舞艺术特点

朝鲜族长鼓舞艺术特点 长鼓舞是一种群众性的舞蹈,不分性别年龄,男女老少都适合参加,不分地点,只要有空地都能够实行舞蹈,且动作简单、易学,除 了一些特殊的长鼓舞表演要求一定难度、一定技巧外,群众性的长鼓 舞多表现人们平时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故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长鼓 舞多是为欢庆节日所跳的舞蹈,内容丰富且极富娱乐性等特点,广泛 吸引群众参与进来,人们欢聚在一起,拿起长鼓,随心所欲,自由舞蹈,表达出喜悦、欢乐的情绪。 民俗性 长鼓舞内容多表现建房、制鼓、开山、挖地、舂米等劳动生活, 还有摹仿禽兽动作等,舞蹈生动形象,无论从舞蹈形式还是舞蹈内容,都再现出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同时表现出瑶族人民热情豪放、勤劳 质朴、勇敢坚毅的性格特质。瑶族人民遍及全国各地,不同区域的人 民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风俗习惯,他们的制鼓方式、乐器配置及舞蹈 形式都有所差异,如:广西贺县制鼓时在挖空的鼓腹内放少量小圆石子,击鼓时鼓腹沙沙作响,既有鼓声,又有沙锤效果;广西田林长鼓 上配有小铃铛,舞动时能发出清脆的铃声;湖南长鼓舞还配有芦笙一 起合演,舞蹈形式也分为“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 长鼓舞与民族活动相结合,体现出不同地区瑶族人民风格迥异的艺术 文化,它丰富的内涵,浓郁的民俗性,成为传承瑶族民俗文化的载体。 健身性 跳长鼓舞,在击鼓的同时还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不同形式和不同 水准的活动。跳长鼓舞以手部动作为主,形式变化多样,一般均左手 持鼓,手腕则根据鼓的动作变化而灵活转动,右手则以横拍、竖拍、 斜拍、背拍、摇拍等形式击鼓;身体可前倾或后仰,或转身时背鼓拍击,或有扭动上身的动作,如小长鼓中的“半蹲磨鼓”,以双膝为轴,带动上身做磨转;由下而上,同时在胸前转手拍鼓;膝部动作有微蹲、半蹲、全蹲,自然屈伸,颤动而有弹性;脚步动作相对较复杂,有前

中国传统乐器简介

1、旷古遗音埙之韵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相传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顶端有吹孔,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从一个音孔发展到三个、五个、六个乃至八、九个音孔。 埙之曲——《妆台秋思》、《风竹》、《楚歌》、《遐思》 2、泉边月下品二胡 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二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二胡之曲——《二泉映月》、《江河水》、《赛马》、《战马奔腾》 3、一缕沉香悠然笛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上开吹孔和膜孔各一,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音色清脆、明亮,可独奏、重奏与合奏。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笛之曲——《梅花三弄》、《小放牛》、《姑苏行》 4、长歌慰我琵琶行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在多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发展及演奏形式 我国的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保留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乐器乐曲。目前,我国传统乐器按其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可划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 一、吹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的吹奏乐器主要是竹、木制片,发音原理上很像西洋乐器的木管乐器。吹管乐器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乐器,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的乐器如“陶埙”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吹管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如《姑苏行》笛子独奏和《五梆子》笛子曲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如《百鸟朝凤》唢呐曲和《江河水》双管独奏曲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如《凤凰展翅》笙曲和《草原骑兵》 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弹拨乐器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琴、筝、琵早在周秦时代就有了,这类乐器分两种: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古琴传统曲目较著名的有《流水》、《广陵散》、《渔樵问答》、《酒狂》等。 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琵琶曲中著名的如《阳春白雪》、《十面埋伏》、《大浪淘沙》、《彝族舞曲》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科技创新的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回归原有的自然生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慢慢的流逝。目前,国人的服饰也受到了西方潮流的引导,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特色服饰以及服饰设计中缺乏新颖的设计。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留存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象征,藏族文化是目前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且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很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价值非常高。 1藏族吉祥图案 藏族的传统吉祥图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技能被广泛的人群适用又能够形成自身的特有魅力。顾名思义,吉祥图案就是代表着幸福好运的意思,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载体向人们传递美好的寓意,也是一种区域的艺术表现,透露着民族文化情感。 1.1藏族吉祥图案的来源 藏族吉祥图案流传已久,经历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藏族吉祥图案传承了特有的美感,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藏族祖先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吉祥图案被寓意了美好的期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诉求。 1.2藏族吉祥图案的特点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注重的是崇高的追求与现实的关注,在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生活着,磨练出藏族人民勇于面对现实坚韧不拔的精神;西藏又被称之为“圣地”以干净通透而著称,因此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仍旧保持着初心与感性的想象力和理性的自恃双重并存的民族精神。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结合宗教与人文,在本含有亲和力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1.3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主要分为民间寓意和宗教寓意。从民间寓意的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前者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而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佛教达到的繁盛时期,也是寓意着通过对这里的探索与思辨,使得众多信徒皈依到佛门中来。 2藏族吉祥图案的文化审美内涵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阮 笛子 埙 扬琴 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作者:舒泽池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至少都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之前。夏商之后直到周代,现有记载存留的乐器即已达七十多种,因而产生了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①)、匏②(如笙、竽)、

朝鲜族乐器简介 朝鲜族的乐器是什么样的

[键入文字] 朝鲜族乐器简介朝鲜族的乐器是什么样的 朝鲜民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玄鹤琴、奚琴、唢呐、筒箫、长鼓、片鼓、横笛、 短箫、筚篥等十余种。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 朝鲜族地区。长约70 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 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细筚篥:朝鲜 族吹奏乐器。 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 厘米,开有8 个按音孔(前7 后1),哨长4 厘米,双簧。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 音乐的特色。伽倻琴:朝鲜民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它的 形状近似于中国民乐器古筝。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 厘米,宽25 厘米、中间厚5 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琴线用蚕丝制作。 共13 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 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 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筒箫:朝鲜民族 音乐中的重要吹奏乐器,是竹管乐器中的中音乐器。其管长70 厘米,内径 2 .5 厘米,外径 3.8 厘米。制造这种乐器的选材十分考究,多选用福建、江西一带生长 3 年以上的优质竹材,截取竹根一二节到七八节比较坚硬的一段进行加工。 竹材选好后要打通竹管,用火烤直,制成管身,然后划线钻出 5 个音孔,其中 4 个音孔在前, 1 个音孔在后,吹孔在上端,吹孔下端有振动膜孔,还有一个底孔,用来调整音准,振动膜孔贴有苇膜制的笛膜,笛膜上面有一个膜孔盖。钻好音孔,调好 1

朝鲜族民间的传统乐器都是什么样子的

[键入文字] 朝鲜族民间的传统乐器都是什么样子的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 多种,洞箫、短箫、筚篥、唢呐等吹管乐器;奚琴(乡胡)、四弦奚琴、牙筝等拉弦乐器;玄琴(玄鹤琴)、伽倻琴等弹拨乐器和杖鼓(长鼓)、手鼓、架鼓、大锣、大金、小金等打击乐器。其中伽倻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 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以铁圈为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演奏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两手节奏交错,技法丰富。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细筚篥:朝鲜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朝鲜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 厘米,开有8 个按音孔(前7 后1),哨长4 厘米,双簧。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的伴奏。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伽倻琴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 厘米,宽25 厘米、中间厚5 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琴线用蚕丝制作。共13 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 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短萧:朝鲜族吹奏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形制如汉族 洞箫,短细,长约35 厘米,传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音阶的曲调。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音色柔和高亮。 1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中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教案

中國民族乐器 ——拉弦乐器及器乐曲 教具:多媒体 教学对象:高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拉弦乐器。 2、使学生了解我过最典型的民族乐器——二胡。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并欣赏了一些歌曲。那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些器乐曲,了解我国的一些典型的民族乐器。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典型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吗?这些乐器又是怎么分类的呢? 一、中国民族乐器的划分: 1、吹管乐器 2、弹拨乐器 3、打击乐器 4、拉弦乐器 老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拉弦乐器。 二、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指用弓摩擦琴弦而发声的乐器,常见的拉弦乐器主要是「胡琴类」。「胡琴」這個名称在我国起源甚早,

但在唐宋以前,都是指由外国或蒙古、西域等地区传入的弹拨乐器,直到元代,胡琴這个名称才用以代表现在所谓的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大多都是两弦;少数為为四弦,如四胡、革胡等。大多數琴桶蒙以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一般拉弦乐器沒有指板,演奏时可采用揉弦、压弦,丰富了表現力。 1、拉弦乐器按其发音体构造分类: A、皮膜类:琴筒前端蒙以皮膜,一般都是蛇皮,音色优 雅柔和。如:二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革胡、坠胡等。 B、板面类:琴筒前端蒙这薄木板,一般用桐木,音色高 亢明亮。如板胡、椰胡等。 老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大家来说说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名是什么?是谁写的?(由音乐《二泉映月》引出二胡) 三、二胡 二胡是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二胡在南方是专指独奏奏用或在国乐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 二胡的特点: 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二胡的演奏技术复杂

中国传统乐器四大类范文

中国传统乐器四大类范文 引导语:下面为大家带来中国传统乐器四大类的介绍,谢谢您的阅读。 一、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切克(基诺族)、钹(汉族)、锣(汉族)、云锣(汉族)、十面锣(汉族)、星(汉族)——碰钟、钟(汉族)、编钟(汉族)、连厢棍(汉族)、唤头(汉族)、惊闺(汉族)、板(汉族)、木鱼(汉族)、吾攵(汉族)、法铃(藏族)、腰铃(满族)、花盆鼓(汉族)、铜鼓(壮、仡佬、布依、侗、水、苗、瑶族)、象脚鼓(傣族)、纳格拉鼓(维吾尔族)、渔鼓(汉族)、塞吐(基诺族)、京堂鼓(汉族)、腰鼓(汉族)、长鼓(朝鲜族)、达卜(维吾尔族)、太平鼓(满族)、额(藏族)、拨浪鼓(汉族)、扬琴(汉族)、竹筒琴(瑶族)、蹈到(克木人)、萨巴依(维吾尔族)。 二、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宗教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谢,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揭秘伽倻琴:朝鲜族最传统的乐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伽倻琴:朝鲜族最传统的乐器 导语: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很多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着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 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琴柱安置在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张一柱,可移动以调节育高。 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后者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钢

中日韩传统音乐的对比

中日韩传统音乐的对比 导言:中日韩三国的音乐传统文化都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音乐文化,但各自又有其发展和创新,在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上边,略有相同,又有其本土特色,各自在吸收对外文化结合本土民族文化而形成了各自不同得音乐文化和风格。虽然,三国音乐略有相同,但其各自不同得文化底蕴决定了起音乐风格差异很大,各自有其别于其他音乐的特点。 中国音乐文化和风格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中国音乐中的乐音具有带腔性,即每个乐音有固定的音高外,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中国音乐的调式多种多样,有宫、商、角、徵、羽五种。每种调式的音阶又可分为五声、六声(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清角或变宫音)、七声(包括清乐、雅乐、燕乐)三类。其中,宫、微调式的色彩比较明亮,羽、角调式色彩比较暗淡,商调式介于两者之间。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旋律的表现突出,几乎包括了音乐的全部内容。 中国音乐具有自成体系的审美观念。它突出地表现为讲究作品的意境、气韵,强调创作的神妙、风骨,注重表述中的道情、理趣,推崇表现的含蓄、婉曲,喜好艺术形式的中和、适度。 日本传统音乐文化和风格 同其他任何民族的音乐一样,日本音乐拥有与其民族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以其惊人的包容度陆续吸纳了中国、印度、朝鲜等国音乐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日本人对于音乐的品味,喜好较广泛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音乐中,对于许多没有特定音高的音色非常重视,例如在吹奏尺八的时候,开始的气音,代表着风吹树叶摇曳的声音,非常的考究。日本的旋律种类繁多,十分难以归纳,一般而言,常常会对短小的动机反复,乐曲结束的乐段,常常是重复开始的乐段,某些特定的动机,在其戏剧音乐中,会代表特定的角色、意义或气氛,这一点与19世纪西方华格纳的乐剧所使用的主导动机雷同。在大多数的声乐当中,有10分浓厚的装饰音!此外日本音乐旋律喜欢使用4度,也是常见的特色,不同乐器合奏合唱是以异音齐奏的方式。最常见的日本音乐形式有类似于中国的序-破-急3个步骤,叙指的是乐曲开始的乐段,接下来的破,速度逐渐增加,急乐曲的速度达到最高点,只有在终了前才将速度慢下来。 韩国传统音乐文化和风格

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

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江乐 一、教材分析 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种类及特点;重点介绍乐器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的演奏生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光明行》、《赛马》。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对器乐音乐的欣赏,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希望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更多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学习二胡,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三、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特点;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演奏生涯及作品学习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广东或岭南的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的资料,介绍今天这 一节课所需要了解的乐器和器乐曲。 2、重点抓住二胡音乐这一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3、拓展延伸,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从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到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情感与价值观 在欣赏和演奏的过程中,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能联想到本土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实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1、拉弦乐介绍 拉弦乐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中国拉弦乐器的出现大都晚于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拉弦乐器中很重要的一类是胡琴。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秦胡、大弦等。它是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大約在明末清初隨梆子腔的興起而流行,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板胡的形制大致和二胡相同,只是琴筒不蒙皮膜而膠以薄木板,故得板胡之名。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適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各地區的板胡又都善於表現不同的風格,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板胡除適合於獨奏和樂器合奏外,並為多種地方戲種如河北梆子、平劇、呂劇、豫劇、晉劇、秦腔等的重要伴奏樂器。流行的地區很廣,其中以陜西、甘肅、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大起板:板胡独奏曲,何彬根据“河南曲子”中的板头曲《小调大起板》改编。“板头曲”指专用于演出开始前演奏的器乐曲。《大起板》原来用坠胡主奏,现改为板胡独奏、小乐队伴奏的形式。板胡特有的刚健泼辣的特性,及明亮的音色,更增添音乐的阳刚之气和乡土气息。全曲结构洗练,一气呵成,旋律明快,高潮迭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二)二胡(南胡)

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之八吉祥徽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元素符号,藏文化也不例外。正是古老而又多元的藏韵符号赋予了藏文化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传播藏文化的使者——北京宗喀,将从本期开始为您分别呈现极具魅力的藏文化符号。本期率先推出承载吉祥如意的文化符——八吉祥徽。 藏民族文化图案诠释之八吉祥徽 在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中都存在象征符号或其细微不同的变体。其中一组包含八个吉祥的符号,又叫八吉祥徽,是藏族最常见的符号组。 宝伞 八吉祥徽中第一个是宝伞,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并不是那么神秘。能够用来隔绝酷热、严寒、保护自己的伞,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在藏族艺术中,它们也以一个叠一个堆积的形式出现在图画或卷轴画唐卡之中。在西藏,伞并不像在印度一样堆积起来,实用性方面的考虑将其降到普通的便于携带的形状。在八种吉祥徽中,宝伞代表了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和许多其他标志一样,

它的含义从世俗转移到了脱俗的精神领域。 金鱼 该象征符号包括两条鱼,鱼往往都是竖直的,完全或者略微交叉,头在下方而且相对。在耆那教和佛教的传统中可以发现它们是代表好运的标志。在藏区,它们只出现在和八吉祥徽相关的图画代表物之中,从未有过它们自身的特殊含义。 宝瓶 宝瓶是一个瓶体宽大、颈短而细的瓶子,其顶部的开口处有一个可以旋下的

盖子,上面还有很宽的装饰镶边。底座是圆形的,上面也有装饰。在瓶顶开口处有一块大宝石,表明这是一只宝瓶。它们的象征意义和贮藏与满足物质需求有关,在八吉祥徽中出现的宝瓶的特殊形状被看作是精神和物质需求的最高满足,同时象征了独特的本尊佛,与财富有关的神,像满贤药叉——毗沙门天或闻子的一个伴神。 妙莲(荷花) 妙莲,在八吉祥徽中,其基本的形式是白色的花略带红色,有茎或无茎。荷花是一种极为著名的象征,它象征着纯洁或象征着纯洁与神圣的起源。这是因为尽管它的根插在潭或湖的淤泥当中,它洁白无瑕的花却伸出水面。在八吉祥徽中,它代表纯洁,特别是心灵的纯洁。

毛南族文化 毛南族传统乐器有哪些

毛南族文化毛南族传统乐器有哪些 >蜂鼓,因其鼓身形似蜂而得名,是毛南族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每当庆祝丰收和欢度节日之际,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便身着盛装,在蜂鼓的伴奏下欢歌畅舞。蜂鼓历史悠久,它和朝鲜族的长鼓同出一源。在古代不仅叫作杖鼓,还有拍鼓、正鼓和魏鼓(因北魏时使用普遍)之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蜂鼓鼓身用黄泥捏成,然后入窑烧为陶瓷,两端粗大,中间细小,全长50—64厘米,鼓腔一端呈圆球状,鼓面较小;另一端呈喇叭状,鼓面较大。鼓腔两端相通,中间细如蜂腰。鼓两端蒙以牛皮或羊皮,鼓皮附于圆形铁圈上,铁圈四周置铁钩,通过绳索联结系紧,并可调节鼓皮的张力,以改变音高和音色。演奏蜂鼓时,将鼓系以彩带横挂在腹前或置于鼓架上,圆球状一端鼓面置于左侧。既可用双手拍击两端鼓面,也可左手执竹木鼓棰敲击、右手拍击。球状一端鼓面发出清脆明亮的高音;喇叭状鼓面发出深沉浑厚的低音。它常与小鼓、锣、钹、铃等民间乐器一起用于合奏,也为师公戏、师公舞、蜂鼓舞等民间歌舞和曲艺伴奏。“毛南族打猴鼓舞”又叫“猴鼓舞”,是我国不足10万人口的少小民族——毛南族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源于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甲坝村甲翁组,是毛南族群众在丧事习俗中,由巫师表演的民间舞蹈。反映巫术礼仪、丧葬驱魔、避邪求吉、敬奉精灵的内容,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后来,毛南族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用兽皮做成手鼓,把关于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流传到后来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毛南族对

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其节奏欢快、动作滑稽,故而逐步演变到毛南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江孜帕拉庄园--经堂门饰 藏族民居室内装饰讲究工整、华丽、亮堂,上至天花板下至与地板相接的 墙角都采用雕刻、彩绘等艺术手段加以装点,尤其是横梁、柱头和大门等木结 构空间是充分展示装饰才能的地方,在这里装饰效果尽其所能。此外寺庙重点 佛堂,回廊墙壁上绘制彩画,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而百姓居室内的墙 壁上用绘制花卉、彩条来取得装饰效果。 1、柱头装饰 柱头装饰包括柱头、斗拱、大梁等部位的雕刻、彩绘。在藏族居室中柱子、横梁位置显要,因此对这部分的装饰在整个室内装饰中至关重要。无论高雅精 致的殿堂还是普通百姓的民居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进行合理装点以求庄严、 堂皇、舒适的效果。就拿寺庙集会大堂的柱头、横梁来讲,装饰十分考究。天 花板下的椽子木顶端整整齐齐地、略有间隔地排列在大梁上方,用彩绘的办法 进行装点。椽子本至大梁之间夹着两道横杠,其上道用累卷叠函凹凸方格木雕 处理,下道横杠用莲花瓣依次排列的雕刻或彩绘完成,这种装饰是约定俗成的,上下图案不能随意调换。横梁上的装饰大多采用填充连接长方格来进行。横梁 表面划分大小等同的长方格,这些连接的长方格内或填写梵文经文,或绘各种 花卉,用这样的手段装饰大梁。柱头与横梁之间是斗拱,藏族建筑对斗拱的装 饰非常讲究。斗拱分两层,上为长弓,下为短弓。斗拱长短两弓本身形状要精 心雕搂,其表面也用雕刻着色的办法加以渲染,以求良好的装饰效果。斗拱装 饰有简有繁,最简单的斗拱形状为梯形,这种不加任何雕饰的斗拱多见于底层 的储存室内。而寺庙建筑大堂、佛堂之类重要殿堂内的斗拱是经过精心雕楼的 艺术品,尤其是斗拱长弓形状千姿百态,通常见得较多的有祥云状,此外还有 各种花瓣状,其装饰效果相当强。除了斗拱形状的雕刻外,表面上雕刻各种图 案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长弓中心雕刻佛像,两边及边缘雕刻祥云、花卉、整 个斗拱表面显得饱满、大方。柱子、柱头也是装点的一个良好的空间,柱子形 状有圆有方,也有部分多角柱。柱子最上面的部位或雕或绘花瓣,在下是长城 箭垛式图案,这两样图案的下面是短帘垂铃式图案,所有柱头装饰图案基本上

管弦乐音乐问题探究

管弦乐音乐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能力上在不断上升,提高管弦乐音乐问题探究,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音乐发展的需求,促进管弦乐音乐的进步。本文通过对管弦乐音乐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和研究,找到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法,提升管弦音乐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管弦乐;艺术特性;问题研究;发展策略 0前言 在我们所熟知的音乐形式中,管弦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许多的听众,赢得世人的欢迎。它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向人们展现了它独一无二的特色,在音乐表现上以及音响的动态方面都显示出它的强大,因此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能够给听众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让听众在音乐中领悟音乐的情感,与作曲家形成音乐共鸣。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管弦音乐不仅仅能够展现古典音乐,同样也可以应用到现代音乐的演奏中,从而提升现代音乐的感染力,增加音乐文化深度,帮助听众找到心灵感触,最终达到管弦音乐演奏的目的,为管弦音乐创新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1管弦音乐的定义 在我们传统的意识中,认为管弦乐就是指欧洲古典交响音乐,它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者管弦音乐,比如手机音乐、电视音乐甚至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都能够看到管弦音乐的影子。管弦音乐作为一种演奏形式,它能够充分表达音乐中的思想情感,能够展现出作曲家内心的想法,提升听众对曲子的理解,最终达到管弦音乐演奏的目的。在管弦音乐的演奏中,主要是由大型的管弦乐器集体演奏,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演奏效果。但是在乐器的配置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样演奏出的音乐才更有效果,在这样的演奏中不仅包含木管组乐器,同时还包含铜管组,通过这样的演奏可以将音乐更加完美的演绎出来,提升音乐的魅力。管弦乐器不仅包括国外的,同时也包括国内的,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我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为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中国民族管弦音乐存在的问题 2.1中低音乐器比较缺少 在我国大部分的民族乐器中,它们的音调都比较高,演奏时遇到较低的音调时,就会让人觉得突兀,最终会影响到整个音乐的美感。除此之外,我国的民族音乐比较广泛,类型也多样化,在用民族乐器演奏时,由于缺少中低音管弦乐器的配合,就会让人觉得音乐演奏比

中国朝鲜族简介

中国朝鲜族简介 早期迁徙 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朝鲜半岛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 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 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但此时 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 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日俄对 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 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 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 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 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 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民族歌曲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 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 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以《桔梗谣》、《嘱嘿呀》等 民歌最为著名。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 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保家卫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