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1 区别性2一贯性3 一致性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1内外

2稳定性

3控制点

印象管理

1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加出色或者试图增加自己对某个积极结果的影响作用。

2 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尽量避免别人将某个消极结果的责任归因于自己。、

人格

人格也叫做个性,来源于希腊语中的Persona,它的本意是面具,后来转义成人格。人格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区分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由先后天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大五人格模型

外向型-内向型

责任心

随和些

情绪稳定性

对经验的开放性

自我效能感

影响两个人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人格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班拉图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通俗的讲,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职业人格理论

霍兰德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格特点与职业匹配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六种人格类型与职业关系的理论。

R-现实型I 研究型A艺术型S社会型E企业型C常规型

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

1顺从阶段2认同阶段3内化阶段

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事物的价值的看法,它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价值的总的评价的看法。

价值观的形成

第一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一些被证明合理或有用的信念。

第二、来自于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经验。个体的价值观很大一部分是在早期的社会经验中习得的。

个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行为,就是指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个体的所作所为。

个体的行为有一下几个基本特征

个体行为具有目的性

个体行为受到意识的调节

不同个体的行为具有差异性

个体行为具有可塑性,可以学习和改变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班拉图等人提出并发展的。

强化的策略

强化有四种基本策略: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心理契约

我们将心理契约定义为:个体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对对方的期望,包括员工期望组织为自己提供什么即组织对员工的责任,以及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即员工对组织的责任。

心理契约的作用和影响

一、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因为正式协议不可能涉及雇佣关系的方方面面,而

心里契约可以填补正式协议留下的空白;

二、可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组织成员以自己对组织所负的责任来衡量自己对待组织

的每一行为,以其作为调节自己行为的标准

三、心理契约也可以使组织不断地审视自己对员工所承担的责任和自己满足员工需要

的程度,更好地提高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

平衡交换关系

1现货交易式关系

2相互投资关系

不平衡的交换关系

1投资不足型关系2投资过度型关系

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1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2工作满意度与消极行为

组织承诺的概念

组织承诺通常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组织承诺内容的维度

1 感情承诺

2 继续承诺3规范承诺

影响组织承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员工期望的满足2愉快的工作经历3员工在组织中投入的多少

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

1职业承诺或者叫专业承诺是指由于个体对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或专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愿变更职业或专业的程度。

组织公平感

组织公平感是组织中的个体对组织中的制度、政策和管理活动的公平性的感知。

组织支持感知

组织支持感知是员工对于组织重视其贡献和关心其幸福感的一般感受。

组织支持感知的影响因素

1 组织公平感2来自上司的支持3来自组织的认可和工作条件

组织社会化的基本含义

组织社会化指的是员工学会组织中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从而成为真正的组织成员的过程。

组织社会化的内容

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工作掌握、角色澄清、文化调适和社会整合。

组织社会化的个人策略

1 反馈和信息搜集

2 关系构建

3 非正式的导师关系4工作改变谈判5积极构思6 参与工作相关的活动7行为的自我管理8 观察和模仿

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个体特征因素2工作特征因素3组织特征因素4领导特征因素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五中需要之间的递进规律

一般而言,生存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人的需要的个体差异性

马斯洛认为,由于各人的需要结构发展的状况不同,这五种需要在体内形成的优势位置也就不同,但是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高层次的要求获得满足而自行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

群体动力论公式

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他借用物理学中的“磁场”的概念提出了“场”理论,以说明群体中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群体中个人的行为。

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关系

一类是群体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行为,成为工作任务型,另一类是群体成员对个人的行为,成为人际关系型

赫兹伯格的双因理论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首先提出的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弗隆的期望理论内容

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公式为M=V.E

M=激发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亚当斯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由美国的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侧重于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斯金纳提出的。这个理论是从动物实验中得出来的。

强化理论改造行为方式

1 正强化2负强化3 自然消退4 惩罚

麦克兰利的需求理论

麦克兰利吧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三种:成就、权力和归属。

工作压力及其来源

工作压力通常被定义为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使个体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

工作压力对个体的不良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生理健康问题行为问题

工作倦怠的概念

1情感耗竭2人格解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

组织在员工压力管理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1工作条件的改变或人员的重新安排2运用目标管理3改良组织系统4员工的心理咨询5

员工帮助计划

员工帮助计划的分类

根据实施时间长短来划分,员工帮助计划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员工帮助计划的分类

1 专业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评估

2专业心理健康宣传

3工作环境设计与改善

4 员工和管理者培训

5 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

群体的概念

群体通常被定义为,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的集合体,这些个体拥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他们自认为自己属于这个群体并与群体之外的其他个体相区别。

群体的关键特征

1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社会交往行为,这是群体最明显的特征之一2群体往往有相对稳定的结构。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4 群体中的成员认为他们是属于这个群体的。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是指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使群体按照有序的、可预期的方式运转的一些特征。

群体行为特征

当个体处在一个群体中时他们的态度行为表现工作绩效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与他们单独存在时有明显的不同。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就是由于别人在场或者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提升。

社会懈怠作用

当人们从事可叠加性的工作任务时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体的贡献倾向于下降的现象,叫做社会懈怠或社会懈怠作用。

产生的原因

一个解释是群体责任的扩散另一个解释是个人评价焦虑降低,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因此下降。

避免社会懈怠的策略

1使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贡献可识别化2 使工作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3不但奖励群体的贡献,也奖励个体的贡献4使用惩罚威胁措施

什么是从众行为

就是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之下,观念或行为朝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

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

偏离焦虑行为参照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情境的确定程度2个体公开自己意见的程度3个体的个性特征4群体特征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就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参照群体行为,其原有的个性特征完全埋没在群体之中,成为“没有个性”的“去个性化”个体。、

团队概念

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指在工作中相互依赖,为特定结果共同承担责任的个体的集合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团队类型

一按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进行分类

1问题解决型团队2自我管理型团队3跨职能团队

沟通

沟通是指某种信息从一个人、群体、组织传递到另一个人、群体、组织的过程。

沟通在群体或组织中的作用

1使群体或组织成员获得必要的信息以完成工作目标2 沟通也使得群体或组织成员之间相互理解,避免冲突。3沟通是传递群体或组织的规范、文化、观念的途径。

4沟通也是群体或组织成员交流感情的方式。

沟通的类型

1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2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人际沟通网络

链式沟通轮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

有效沟通的特征

1信息的准确性2信息的完整性3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有效沟通的障碍

1来自发送者的沟通障碍2来自接收者的沟通障碍3 沟通双方的不同背景特征所导致的沟通障碍

4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相互作用分析是一种用来分析人们在人际沟通与交往中的心理状态和沟通风格的理论方法。是由加拿大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贝恩与1964年提出来的

领导的内涵

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即对一个组织、一个群体或一些人的行为与观念施加影响的过程。

权力

1惩罚权2奖赏权3合法权4模范权5专长权

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1破除对职位权力的迷信2正确的认识权力的来源3正确的使用权力

三极端理论

即专制作风、民主作风和放任自流作风

决策的概念

所谓决策就是从几种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决策的基本模型

主要决策的基本模型有最佳决策模型、满意决策模型、隐含偏好模型和直觉决策模型

决策的类型

1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2 确定性决策与非确定性决策3自上而下的决策和授权决策

个体决策风格的差异

冒险型谨慎型防御型

具有冒险型决策风格的人子在面对不确定情境的决策中持乐观态度,他们会对成功的可能性做出过高的估计

2谨慎型决策者在决策中总是在考虑如何将损失的危险性降到最小程度

3防御型决策风格的决策者子啊决策时主要考虑的是不要让自己感到后悔。

措辞效应

所谓措辞效应就是指由于呈现问题的方式不同或者问题的表述不同,导致决策者做出不同的决策。

风险决策的措辞效应2 特征措辞效应3目标措辞效应

启发式效应

启发式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的时候常常倾向于利用某些来自经验的认知模式或者容易评价的线索使复杂的问题情境简单化。

可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1群体决策能够获得更为完整的信息2群体决策能够产生更多的备选方案3群体决策可以充分利用群体成员的专长4群体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5 群体决策可以增强决策的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

群体决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2群体决策容易出现偏差3群体决策中存在社会抑制作用和

社会惰化作用

群体决策中的一些典型现象

群体极化冒险转移群体思维

群体决策技术

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阶梯法

冲突的概念

所谓冲突是指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自己的利益长生了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的过程。

1冲突双方存在利益上的对立2冲突双方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对立3冲突双方认为对方将要损害自己的利益或者已经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4冲突双方认为对方将要采取损害自己利益的实际行动或者已经采用了这样的行动

冲突的影响

1消极影响2冲突的积极影响

产生冲突的原因

1组织因素2群体因素3人际因素

冲突的过程

阶段1 潜在的对立和不和谐2认知与情感的投入3 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有

合作:与对方积极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寻求双赢的解决办法正视分歧做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等。

解决冲突的办法

1协商与谈判2第三方介入:调解与仲裁3

合作与竞争的概念

合作,就是指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或组织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帮助协同活动的行为模式。

竞争,则是指个体之间、群体之间或组织之间在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尽可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且通常以不顾对方的利益或损害对方的利益为代价。

影像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奖励的规则、奖励的方式和沟通这几个因素将会影响人们采取合作还是竞争的倾向。

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

正式组织是由管理者通过正式的筹划而建立起来的,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机构、职能以及由此形成的成员间的责权关系,并借助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等文件予以明确规定的。

组织设计的两大关键任务

就是分工和整合

分工分为横向分工纵向分工地域分工

整合分为纵向整合横向整合

组织设计基本要素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2职权

直线制

直线制形式是一种最古老的组织形式,最初广泛在军事系统中得到运用,后推广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来

精神凝聚

精神凝聚指通过满足员工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需要,以精神满足形式形成的凝聚作用。

道德和组织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组织变革的分类

按照领导者控制的程度可分为主动变革和被动变革。、

按照变革的内容来划分,组织变革可以分以组织结构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和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趋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因此称之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正强化: 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 负强化: 是惩罚那些与组织目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惩罚: 表示惩戒、责罚;处罚。 消退: 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趋向,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所构成:认知、情感、意向。 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本职工作各个方面的积极或消极的感情。对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心理程度。人际关系: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血缘,心理等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人际知觉:以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礼节等进行感知。 人际吸引: 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喜爱、相互需要,相互依赖就是人际吸引。是人与人在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人际沟通: 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其过程就是人们采用言语、书信、表情、通讯等方式彼此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对信息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对行为的调节。 群体: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 团队: 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领导: 1.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2.在社会共同的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或从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方向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影响力:是用一种以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影响力又被解释为战略影响、印象管理、善于表现的能力、目标的说服力以及合作的影响力等。影响他人行为、行动、表现的一种能力。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主动、有目的的对其自身进行修正、改变和创新的活动和过程。 投射:是心理学术语,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群体凝聚力:是影响群体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得他们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 组织发展: 是指将行为科学知识广泛应用在根据计划发展、改进和加强那些促进组织有效性的战略、结构和过程上。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组织行为学00152-名词解释

?测验的信度 答: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晕轮效应 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正式领导 答: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领导 答: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管理模式 答: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工作态度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激励机制 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组织的亚文化 答: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案例研究法 答: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社会交换理论 答: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霍曼斯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诸如赞许或者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组织 答: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答: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组织文化 答: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决策体制 答: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它涉及决策机构的设置、内部分工、人员职责、人际关系及技术装备配置等。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9.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1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1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7.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8.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 19.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20.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2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组织 1、识记: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领会: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 1、人的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侠义的行 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 行为 实质 (三)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 工作的心理活动 ....规律性的科学。 ....和行为反应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的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展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做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5/14】 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3、组织: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4、营利组织:以营利为目标的开放系统。 5、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它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自觉。 6、冒险转移:群体决策的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这种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增加的现象就是冒险转移。 7、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个体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9、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10、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它具有内在地按组织目标进行运转、管理、调节、控制

的功能。 11、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对个体行为起指导作用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束缚力。 12、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13、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行为。 14、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五、简答题(4×5分=20分)(4/10) 1、解释冒险转移现象原因的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用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 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2)外部的威胁;(3)群体规模;(4)奖酬体制;(5)班组的组合;(6)与外界的关系;(7)群体的绩效;(8)领导作风, 3、群体对个体有何作用?P149 (1)群体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2)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的友谊和情感需要;(3)群体给个人提供了称赞和认可的机会,使他们感到自己的重要性;(4)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完成任务。有许多工作必须协同努力才能完成。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英文对照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英文对照 ability 能力 absenteeism 缺勤率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need成就需要 achievement/power theory 成就/权力理论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情感成分affiliation need 亲和需要 arbitrator 仲裁者 attitude 态度 attribution 归因 attributional bias 归因偏见 attributional model 归因模型 authority 权威、权力 behavioral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行为成分behavior theories of leadership 领导的行为理论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无边界组织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 bureaucracy 官僚结构 centralization 集权 chain of command 指挥链 change 变革 change agent 变革代理人 channel 渠道,通道 channel richness 通道丰富性 charisma 领导魅力;领导者的超凡魅力charismatic leadership 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 首席执行官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coercive power 强制权 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nflict 认知冲突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不协调;认知失调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认知评价理论cohesiveness 内聚力;凝聚力 collaborating 合作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collegial model 学院模型 command group 命令群体 communication 沟通 communication media 沟通媒介 communication process 沟通过程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80119

名词解释汇总 组织行为学: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自我知觉: 是指主题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主观因素: 指观察者自身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响因素. 晕轮效应: 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遗失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使唔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价值观: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只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 态度:十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 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个性倾向性特征: 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等.它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以及动力的大小。是个性中最活跃的成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气质: 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联系。 能力: 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课题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群体结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失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事业生涯的阶段性:是指事业生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任务,个人也具有不同的需要、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关注的焦点是事业阶段的变更是通过角色转换和地位过度而实现的。 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登记职位的升降,当特定的组织中人的事业生涯,绝大多数是沿着一定等级制度变动的,一般来说,这就是职工得到一系列的提升和发展。 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就是组织被捕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 向心变动:就是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当发生相核心方向工作变动时,职工对组织情况了解得就会更多,担负的责任也会更大,并且经常有机会参加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沿着核心方向发展变动与沿着纵向发展变动时相关的。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 体的组合。 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 1 章导论管理者的角色人性假设管理理论的演变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特点第 2 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认知的特性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第 3 章个性差异与管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有重要作用的个性特征个性管理的意义第 4 章激励概述激励、需要、动机的概念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 5 章工作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引发动机因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动机形成过程)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达到激励的目的)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强化理论在管理中应用第 6 章激励的综合研究 员工组织承诺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第7章群体群体的含义与功能群体的分类群体动态特性群体凝聚力团队及其管理第8 章沟通沟通含义与特性组织沟通的方式组织沟通网络有效沟通的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对策第9 章冲突冲突的根源冲突过程分析托马斯的二维冲突处理模式第10 章领导领导与权威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理论的发展第11 章组织结构与设计泰勒、韦伯的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第12 章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变革的原因组织变革的过程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第13 章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的作用如何建设组织文化创立组织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组织行为此次改为上机考试,此次只涉及三种题型(单选、多选、判断),请大家多看书,题目多出自教材。 以下为练习题[题干]不能靠外界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直接满足的,它的激励源泉来自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来满足。这种需要是()。 [选项] A. 外在性需要 B. 物质性需要 C. 社会感情性需要 D. 内在性需要 [答案]D [题干]不能靠外界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直接满足的,它的激励源泉来自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来满足。这种需要是()。 [选项] A. 外在性需要 B. 物质性需要 C. 社会感情性需要 D. 内在性需要 [答案]D [题干]一个组织既要限制破坏性的冲突,也要促进建设性的冲突。这表明冲突具有()。 [选项] A. 客观性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 1. 1. 激励 2. 2. 群体 3.组织文化 4.组织变革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 2.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A. 自我 B. 本我 C.超我 D. 忘我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

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 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但他并无怨言,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增加报酬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 C. 努力增加日的报酬 D. 使B减少投入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 C. 妥协 D. 回避 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 1?1 B. 1?9 C. 5?5 D. 9?9 8.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 3-30人 B. 30-1000人 C. 1000-45000人 D. 45000人以上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 人际关系 B. 协作愿望 C. 共同目标 D. 信息沟通 1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A. 工作再设计

组织行为学名词定义

组织的定义:由一些功能相关的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标的人群集合体。 早期实践: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2.查尔斯巴比奇(对劳动分工做补充)3.罗伯特欧文(主张工作时间法,优待雇工)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个性,感知,学习,态度,激励与工作压力等 2.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权利与影响,冲突,沟通和领导等 3.宏观组织行为:组织环境,组织流程与结构设计,组织变革和创新等 2.A型性格和B型性格: a.A型表现:1..运动,走路,吃饭的节奏很快 2.对很多事情的进度感到不耐烦 3.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事以上 4.无法处理休闲时光5.着迷于数字,他们的成功是以每件事自己的获益多少来衡量。 B型性格:a.从来不曾有时间紧迫感 b.认为没有必要讨论自己的成就和业绩c.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d.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方法:1.案例研究法 2.实地考察法 3.实 验室实验法 4.现场 实验法 5.数据采集 法 个性理论:1.特征个 性理论 2.个性心理 动力学理论 3.人本 主义个性理论 个性的类型理论: 1.气质类型理论 a. 体液说 b.孔子的气 质“三分说”c.中国 的气质阴阳五行说 d.高级神经活动类 型说 个人决策风格:1. 均衡型决策 2.冲动 型决策 3.怠惰型决 策 4.风险型决策 5. 谨慎型决策。 凝聚力的定义:团 体使其成员在团体 内积极活动,并拒 绝离开团体的吸引 力。 士气:团体成员对 该团队表示满意, 愿意为团体目标做 出贡献的态度。 影响团体的两个因 素:1.环境因素:a. 自然环境 b.社会环 境 2.合群因素:a. 团体的规模 b.团体 的领导者 c.团体成 员的构成 d.团体的 规范 e.团体的目标 f.团体的凝聚力 心理契约:个人将 有所奉献与组织欲 望有所获取之间, 以及组织将针对个 人期望收获而有所 提供的一种配合。 行为的概念:指人 的外观活动,它是 由一系列的动作, 运动,反应构成的。 B=f(P*E):P代表个 人内在的心理需要 因素。E代表外在环 境因素影响。 知觉的定义:个体 为了对自己所在的 环境赋予意义而解 释感觉印象的过 程。 知觉的四个基本特 性:1、知觉的选择 性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 知觉的恒常性 归因理论:1.海德的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 素理论 2.韦纳的成 功和失败归因理论 3.凯利的三度归因 理论。 知觉存在的各种偏 见:1.首因效应 2. 晕轮效应 3.近因效 应4.定型效应5.选 择性知觉6.投射 个性的定义:人的 心理活动以不同的 方式联系和组织起 来,以一定的结构 形式表现在行为 中,形成人的个性。 个性的特点:1.个性 的独特性 2.个性的 稳定性 3.个性的整 体性 4.个性的制约 性5.个性的倾向性 能力的概念:指直 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完成的 个性心理特征。 “经济人”假设: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 足直接的私利,人 都是为了争取最大 的经济利益,工作 是为了获得经济报 酬,这是遗传决定 论的人性观。 “社会人”假设: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 调动人的生产积极 性的决定因素。 “自我实现人”假 设:人并无好逸恶 劳的天性,人在本 质上是自发,自动 向上,能自制的, 人人都有潜力,表 现自己的才能,只 有人的潜力充分发 挥出来,人才会得 到最大的满足。 “复杂人”假设: 人的本质不是单纯 的“经济人”或“社 会人”,人的复杂 的。应采取不同的 适当管理措施。 气质与职业的匹 配:1.胆汁质(活泼 好动)2.多血质(热 情急躁)3.黏液质 (稳定自制内向) 4.抑郁质(安静,情 绪不外露,办事认 真) 群体的内涵:指两 个或两个以上成员 组成的,具有共同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自我知觉:是指主题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主观因素:指观察者自身存在的那部分知觉选择影响因素. 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遗失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使唔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只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 态度:十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个性倾向性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等.它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以及动力的大小。是个性中最活跃的成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联系。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课题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群体结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失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事业生涯的阶段性:是指事业生涯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任务,个人也具有不同的需要、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关注的焦点是事业阶段的变更是通过角色转换和地位过度而实现的。 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就是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登记职位的升降,当特定的组织中人的事业生涯,绝大多数是沿着一定等级制度变动的,一般来说,这就是职工得到一系列的提升和发展。 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就是组织被捕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 向心变动:就是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当发生相核心方向工作变动时,职工对组织情况了解得就会更多,担负的责任也会更大,并且经常有机会参加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沿着核心方向发展变动与沿着纵向发展变动时相关的。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001]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其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识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 组织行为: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 领导行为: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 群体行为: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2、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有哪些? 一、总体方法论:应当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行研究。 二、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情景模拟法产品分析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 1.组织设计的内容 答: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职能分析和职位设计; 2、部门化和部门设计; 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分析及设计; 4、决策系统的设计; 5、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 6、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 7、控制系统的设计 8、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划。 2.企业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几种? 答:(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影响组织设计的重要因素。 (2)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也将带来影响。 (3)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不同对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4)环境因素。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环境对组织结构形式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3.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 答:法约尔经营六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管理五要素: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4.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5.试述管理者应如何设计有效的工作团队。 答:工作团队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组成的团队。工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的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设计有新途径团队的步骤: 1准备工作:管理者应当确定出应完成的任务及相应的工作目标。 2创造工作条件。管理者应为工作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组建团队。有三个步骤:一是形成边界,阐明群体成员的资格条件;二是界定所期望的行为,管理者要明确哪类成员将负责哪类工作;三是使成员致力于完成自身的任务。 4“在线”帮助。管理者要随时关注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群体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6.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 (2)管理方式的选择,在人事管理方面必须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第一章 第一节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一章第一节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一.管理 1.什么是管理 从功能上分析,管理是一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不外是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管理。 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运用组织的一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好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管理的现代意义: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办成。 二、管理者做些什么 1、管理的功能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管理的角色观(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的技能观 概念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性技能 高层概念性技能为主 中层人际关系技能为主 基层技术性技能为主 4、管理的活动观 一般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 传统的管理最多 沟通 2 2 最多 人力资源管理2 社交最多 结论(conclusion ): 从管理的功能观、角色观、技能观、和活动观可以看出,要想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管理者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了解被管理对象的兴趣、需要、行为特点及规律,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而激励人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顺利完成组织目标。O B HRM 理论基础与原理构建管理实务与理论运用 更为组织层面导向更为人员层面导向 个体群体选任培训 领导组织绩效薪酬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一。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就是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合理运用所拥有的资源,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之中,并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 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2、动机:是指引发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 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切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 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 体意识,表现为组织的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5、群体:群体是指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6、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活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二单选 1、里程碑(霍桑试验) 2、心理倾向(气质) 3、威胁(消极强化) 4、奖风扇(没有做到个人所需) 5、正式群体 6、团队型 7、信任态度(协商式) 8、帮助领导(分化整合组织) 9、组织类型 10、学习型组织,特性(分工竞争) 三、判断 5.10对,剩下全错 四:简答题 1、非正视沟通的优点是什么? 答:是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速度快,而且由于在这种沟通中容易表露思想、情绪和动机,因而能够提供一些正式沟通中难以获得的信息。 2、影响团队成功的六个因素 答:1、有一个负责人2一个强有力的创新者3心智要有较好的分布4个性的分布应当能覆盖囧啊多的团队角色。5团队中成员的个性特征与他们的责任之间要有较好的匹配6对团队角色不均衡问题的识别以及调整团队的能力。 3、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改善 答:尊重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合作原则、理解原则、平等原则 改善:1多聆听别人说话,少表现自己2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要东张西望3尽量微笑待人4学会赞赏别人5关心别人的困难6记住别人的名字。 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作压力? 答:1正式压力2探求压力来源,进行压力管理3学会幽默应付 5、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答:知觉、思维方式、气质与性格、情绪和情感 6、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应如何对待? 答:1)特征:自发性、成员的交叉性、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2)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融洽员工的感情3激励和培训员工4保障员工的权益。 7、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意义:1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气质的差异与应用 (一)什么是气质 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与日常人们所说的气质不太一样,而近似于人们常说的脾气。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特征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指一个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神经过程可以分为兴奋和抑制,不同的个体的这个过程有三方面的特征:1.神经过程的强度,2.神经过程的均衡性;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这些特征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表现,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 (二)气质差异——气质类型 根据人高级神经活动的这三个特点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三)气质差异的应用 1.应用范围 (1)职业要求 某些职业或岗位对人员的气质要求非常高,必须具备某些气质特征。如航天员,外交官等。 教师职业也对气质有一定的要求,如胆汁质或抑郁质显然是不适合做教师的。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因此,管理人员应了解每一个人的气质,在人事安排上应该考虑不同气质人员的互补,以及在与他们交往时应该注意的人际技巧。 (3)思想教育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考虑因气质差异而运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同时鼓励不同气质类型人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提高心理素质。 2.应用原则 (1)气质绝对原则 气质是人最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很难改变的,因此一些专业工作要求人员具备某些气质特征。教师是专业人员,其任务是教书育人。目前虽然对教师的气质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教师确实应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2)气质互补原则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气质学家研究了气质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发现两个不同气质或相反气质类型的人的合作,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的管理者要做有心人,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气质的协调与互补。 (3)气质发展原则 气质虽然稳定,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和控制。气质在实践活动中是可以缓慢地发生变化。例如,加强学习,提高人的修养和自控能力,使气质消极的一面得到制约。同样管理者自己也要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扬长制短”,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英文对照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 英文对照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组织行为学主要概念中英文对照 ability 能力 absenteeism 缺勤率 achie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need成就需要 achievement/power theory 成就/权力理论 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情感成分 affiliation need 亲和需要 arbitrator 仲裁者 attitude 态度 attribution 归因 attributional bias 归因偏见 attributional model 归因模型 authority 权威、权力 behavioral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行为成分 behavior theories of leadership 领导的行为理论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无边界组织 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 bureaucracy 官僚结构 centralization 集权 chain of command 指挥链 change 变革 change agent 变革代理人 channel 渠道,通道 channel richness 通道丰富性 charisma 领导魅力;领导者的超凡魅力 charismatic leadership 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 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 首席执行官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条件反射 coercive power 强制权 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 态度的认知成分 cognitive conflict 认知冲突 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不协调;认知失调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认知评价理论 cohesiveness 内聚力;凝聚力 collaborating 合作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collegial model 学院模型 command group 命令群体 communication 沟通 communication media 沟通媒介 communication process 沟通过程 communication networks 沟通网络

相关文档